以前,都说孩子在行为习惯上受母亲的影响比较大,事实上,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由于父亲在家中往往以“权威”或“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大到生活习惯和爱好,小到一笑一颦甚至某个细微的表情,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专家认为,父亲的生活习惯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健康,还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许多父子、父女不仅长相性情相像,他们的行为模式甚至由此引发的疾病也可能如出一辙。因此,父亲的好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反之亦然。
孩子体格发育父亲影响大于母亲
“父亲爱运动,孩子将来的性格可能更开朗,人生态度也会更积极。”珠江医院儿科中心副主任医师王斌告诉记者,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养成健康习惯至为重要。他说,如果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抽烟、喝酒、打麻将、睡懒觉,孩子会认为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渐渐会不自觉地模仿。在孩子还没形成很强的自制力之前,这些坏习惯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即使孩子成年后认识到这是不对的,但这些坏习惯已经在他的大脑中形成了顽固的反射,想完全纠正很难。
在孩子体格发育方面,父亲的影响比母亲占有优势。国外有研究显示,跟父亲接触很少的儿童与父子经常接触的儿童相比,在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不及后者,患有营养不良和传染病的概率也较前面高。和母亲相比,父亲与孩子的交流更多的是通过身体运动方式、触觉、肢体运动游戏,给孩子以强烈的大动作身体活动刺激,促进其身体发育。据统计,这类活动父亲占70%,而母亲只占4%。
父亲爱运动宝宝更开朗
此外,如果父亲爱运动,也会经常带着孩子一起运动,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重要。研究发现,父亲喜欢读书、下棋等室内“静态”活动,或者因为工作繁忙,不能经常陪伴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孩子也往往不太喜欢到户外跑跑跳跳,或者不擅长体育运动。
“宝宝从小喜欢运动,体格肯定会更健壮,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也会更多,对性格的养成也有好处。”王斌说,养成爱运动的习惯,经常参加运动比赛,孩子从小就会面对更多的挑战,加上运动中经常会有磕磕碰碰,必须自己处理突发状况,这些都会使得孩子性格更开朗,面对人生挫折的时候态度更积极,更勇于挑战人生中的难题。通过参加运动,还能拓展自己的交往圈子,赢得更多的朋友,学会更好地与朋友、同事合作。从这个角度来说,父亲的好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反之亦然。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父亲在家中往往以“权威”的形象出现,其生活习惯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健康,还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子、父女不仅长相性情相像,他们的行为模式甚至由此引发的疾病也可能如出一辙。比如父亲爱饮酒患上酒精肝,儿子将来也很可能如此。有些父亲每天工作繁忙,不吃早餐或者提着早餐就出门,或者晚上应酬不断,生活缺乏规律。久而久之给孩子一个不好的暗示:“爸爸可以的,我也可以。”因此,这类父亲的孩子与生活在严谨家庭的孩子相比,往往更容易得肠胃病。
如果夫妻感情不好,那么,他们所培养出来的孩子也会不开朗。可能有的人会质疑,婴儿这么小,怎么会知道爸爸妈妈之间的感情?大家一定要知道婴儿拥有敏锐的头脑,它能敏感地吸收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刺激。假如夫妻俩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试想一下孩子心理会怎么样。
虽然孩子不知道爸爸妈妈争吵具体是为了什么,但却能够体会到憎恨与厌恶的感情。爸爸妈妈经常吵架,孩子肯定会变得阴沉不开朗。孩子脸上的五官虽然是遗传来的,但是婴儿的表情,却是可以真实反映双亲生活的镜子。
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案例,有一位年轻母亲抱着婴儿到“人生服务所”,跟大家讨论自己离婚的事情,当时,大家都发现孩子和母亲的悲伤表情极为相像,令人感到非常诧异,孩子为什么也会这么悲伤呢。??
被强力培植了憎恨与厌恶感情的幼儿,随着年纪的增长会上幼儿园、又会上小学,渐渐长大后,你觉得孩子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这应该不难想象。??
查一查问题少年的记录就可以知道,问题少年的幼儿期,基本上都是在不幸的家庭环境中度过的。孩子懂事后的心理动机或行动等的原点,都是来自于幼儿时代所接受到的无意识的经验。
母亲的“忧虑”会传染幼儿
说到幼儿教育,很多人往往误解为就是开发智力商数、汉字记忆量等可计量的能力。事实上,如果开发不可计量的,诸如判断力、价值观或感知力等能力,才是教育孩子的关键,这一点希望大家都能够记住。
特别是后者,根本不必摆出架构来谈“教育”。因为妈妈平时的行动与感情就是教育的缘故,所以不知不觉中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五音不全的母亲教出来的子女唱歌肯定也会跑调。同样的,如果妈妈平时不是很开心的话,那么自己教育出来的孩子,个性一定不开朗,冒失的母亲所养育的孩子,平时做事情肯定是毛手毛脚的。至于五音不全,其实只要妈妈意识到,平时不在孩子面前唱歌就可以了。??
但是,性格,感情、感觉等实际问题,很多时候妈妈自己都会忽视,就算自己发觉了,也不可能短时间就改过来,因此爸爸妈妈平时一定要多加注意才行。??
妈妈如果感冒了,孩子很快也会被传染。妈妈如果不想传染子女,那就要挂口罩,经常漱口等。但是,好像大部分的母亲都做不到防范自己的缺点感染子女,所以,希望爸爸妈妈尽力不要把自己的缺点遗传给子女。??
“愁虑”的母亲所带有的病原菌比疾病的传染性还要强大,会以强烈迅速的速度感染子女,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说是幼儿教育,事实上,不需要标新立异。恩爱的夫妻、融洽的家庭,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幼儿教育了。
世间百业,父母这一职业是最需要训练却最缺乏训练的。在太原市全民终身学习大讲堂上,市教育局局长马兆兴给家长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子课.
晨曦微明,省城新建路边,一位父亲正在愤怒地斥骂不愿上学的儿子。围观者猜想,这肯定是个成绩垫底、不爱学习的孩子。细问之下,情况出人意料。孩子是某重点中学全班排名前3的好学生。只因老师一句叮嘱“让孩子不要光琢磨难题,这对中考很不利”,这位父亲就着急上火,头晚将孩子训斥了两个多小时,却没给孩子辩解一句的机会。
1月12日,在太原市全民终身学习大讲堂演讲现场,提起曾经目睹的一幕,主讲人、太原市教育局局长马兆兴感慨良多:“那位家长毕业于省内一流高校,文化素质并不低,但教育孩子的能力却极为有限。所以说,家长自身素质的高低与教育孩子方面的素质高低是两回事,要教好孩子,家长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
真正的教育是爱与智慧的结晶
家长和老师“踢皮球”。许多家长一发现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便将责任归咎于学校,认为是学校没把孩子教育好。一些老师在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时也常说:“如果你了解这个孩子的家长是什么人,你就知道这个孩子肯定会有什么问题。”如此一来,家庭教育埋怨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又在埋怨家庭教育,家庭与学校、家长与老师之间形成一种对立和冲突的关系。这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事实上,家庭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场所,家长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弥补,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形成合力,才能共同为孩子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获得父母的资格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成为称职的父母却需要努力学习。大多数父母都是无师自通,认为自己的父母怎么教育孩子,或者别人怎么教育孩子,自己就怎么教育孩子。这是不行的。因为时代变迁,父母也要不断更新教育方法,和孩子一起成长。传统理念要求我们做事专心,不能三心二意,现在很多学生却一边做作业一边听音乐。对此,不少家长气愤不已。但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听音乐不一定影响写作业,或许还有助于孩子写作业。这就需要家长转换教育思路,不能武断地下结论。
不要因为父母的思想高度,限制了孩子发展的高度。家庭是孩子成长永远的场所,父母是孩子发展永远的老师。父母不可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孩子,没有很高精神境界的父母,也很难培养出具有很高精神境界的孩子。现在,不少父母都有这样的想法:“唉,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全指望孩子了。”相应地,孩子也可能想:“我就像你这样活着,怎么不行?”所以,父母需要提升自己,可能物质状况不好,但一定要有较高的精神追求。
从另一个角度讲,父母不能成为孩子成长的绊脚石。比如,孩子放学回家,一进门就找到一本自己最喜欢读的书。母亲可能会劈头盖脸地说:“赶快写作业,作业还没写,看什么闲书?”这怎么会是闲书呢?如果一个孩子放学后,能有一本书让他如饥似渴地惦记着,那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一件事!在有的父母看来,学好课内知识就够了。这是错误的,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错误认识影响了孩子。
家教误区羁绊孩子成长脚步
对孩子的期望值虚高。有些家长说:“我把孩子交给学校,学校就要还给我一个大学生,最好是清华、北大的。”孩子有没有可能进清华、北大?有可能。但是每年进清华、北大的学生在全国来说是少数中的少数,精英中的精英。家长盲目要求所有孩子都成为精英,这是不现实的。因此,怎样正确确立对孩子的期望值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家庭教育的第一步。家长要认真了解孩子,研究孩子,理性地给孩子树立合理发展目标,可以适当高一点,但不要虚高,期望值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有百害而无一利。家长不能把自己的一厢情愿强加给孩子,而是要鼓励孩子不断去努力,提倡学习改变命运,勤奋成就未来。
对孩子的要求有偏颇。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什么都不干也可以。事实上,这样的孩子很可能学习也不好。原因在于孩子责任感的缺失。一个人如果没有责任感,学习肯定上不去;如果他各方面都涉猎,激发的则是更多的责任感。所以,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全面,要特别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品德和劳动习惯,而不仅仅关注他的学习。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一定要让他承担起来,家长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苏州一位教育专家的孩子小时候经常丢三落四,忘记带钥匙,每次都打电话找家长。一开始家长总把钥匙送到学校,反复几次后,孩子仍出现同样的问题。于是,家长告诉孩子,从这次开始不给你送了,自己做的事情要学会自己承担责任。
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有投机心理。很多家长希望世界上有一种办法能解决所有的家庭教育问题。事实上,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是世界上惟一的,你是“这一个”孩子的父亲或母亲,你的孩子和别人不一样,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采用。家长只能自己探索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谁也不能代替。父母要善于变换方式,多动脑筋想办法,多倾听少唠叨。因为父母说得太多,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不爱说话。国外一个家庭主妇的小儿子总爱随地小便,这位聪明的妈妈想了个办法,她把很多彩色小画片放到冲水马桶里给孩子演示,看着画片随水流旋转而下,孩子觉得很有意思。于是,每次他都规规矩矩上完厕所后放一个画片,看这有意思的一幕。问题就此迎刃而解。
在看待孩子的视角上,注重外在,忽视内在。孩子今天会背一首诗,会做算术了……大多数时间里,家长只看到孩子外在的变化,却忽视了对孩子兴趣、视野、习惯、思维等内在品质的培养。这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学跳舞、学弹曲,家长只关注技巧训练的实际效果,却从不引导孩子领悟音乐的内涵和魅力;孩子鹦鹉学舌般背诵“白日依山尽”,家长只顾高兴,却忘了告诉孩子“白日”怎样“依山尽”的情景。
教育孩子的心态比较急躁。家长对待孩子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巴不得8岁的孩子就大学毕业,孩子才上三年级就给他补习四年级的课程。有句话说,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固然有合理的地方,但也不完全对。如果人生是100米的短跑,那不输在起跑线上是必要的,但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长跑,即便今天落下,明天也能赶上。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避免焦躁心态,要学会等待,如果孩子今天比别人慢一步,明天他可能比别人快一步,不要认为今天慢一步,就一辈子比别人慢。人生的过程是不能浓缩的,必须有经历才能真正有所体会。当孩子出现错误时,家长一定要正确看待,要怀着一颗包容心帮助孩子分析、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指责、训斥。
有心无痕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相信自己的孩子有无限潜力,学会适度欣赏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应该是理性的,同时对他的潜力也要有信心。科学研究发现,目前人脑的潜力只发挥了1/4,大量潜能尚待开掘。父母应该是孩子潜能的激发者,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无数可能,并在适当的场合给孩子竖起“大拇指”,这对树立孩子的自信非常重要。当然,在学会赞赏孩子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惩罚,适度的惩罚会让他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承担责任,这与表扬并不矛盾。
让孩子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和喜欢做的事。孩子的时间不要被父母全部占满,即使孩子傻傻地发呆,那也是非常迷人的时刻,因为他在想自己的事情。郁达夫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他很感谢父母在童年时让他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由于身体不好休学在家,他经常一个人呆坐在野外,看着周围的自然景观,后来写作时,一描写自然环境就马上能想起儿时看到的景色。家长应该给孩子这样的机会和时刻,千万不要把他的时间和大脑塞满,这样可能让他错过很多的发展可能。
让读书写字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看一个人有没有修养,不是看他工作时什么样,而是看他如何打发休闲时光。有的人休闲时打麻将、喝酒,有的人听音乐、看书。两种不同生活方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迥异。如果家长能以身作则,从小就培养孩子对读书的热爱,那么他的一生都会以此为乐并有所收获。同时,要让写日记成为一种习惯,让孩子把每天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不一定长篇大论,可以是一句话、一点感受。关键是父母首先要做到。
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不尊重孩子的话语权,一味向孩子灌输,时间一长,孩子会把心门紧闭,把父母推得更远。父母要学会平等沟通,既讲出自己的意见,也要倾听孩子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让孩子打开心门。当孩子讲述流畅时,千万不能打断他,而且要倾注耐心,不断呼应,让孩子感受到理解、信任和尊重。
演讲结束时,马兆兴表示:“家庭教育贵在有心无痕,身教胜于言传。每位家长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寻找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相信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好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一对好父母。”
育儿心得: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提笔不知如何进入正题,于是在百度上查了一些相关资料发现其实这个育儿心得也不难,就是跟大家分享一下和孩子一起成长过程中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方法。
首先,我很开心我们家宝贝从13年9月份开始有了新的身份,荣升为‘蓬欣幼儿园小三班的一份子’,为什么要说呢,是因为他的这个身份和下面的这些事情是分不开的,所以这里我也要非常感谢一下老师们的耐心帮助和关爱
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在这儿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吃饭问题
我相信这个问题在这个阶段的小朋友身上是普遍的,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晚饭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对于父母来说,想让他(她)们定时定量的完成就不要在饭前给他(她)们吃零食,而且一定要在饭桌上完成,不能跑来跑去的,当然也不一定管用,但在我们家有一招很管用,就是角色互换,遇到不吃的时候我就开始跟他说,我现在是‘李宇轩小朋友,你是老师,现在是午饭时间,小朋友们应该怎么做呢’,他马上得意的指挥我好好坐好乖乖吃饭,不能剩饭,也不能把饭撒在桌子上,把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放到另外一个碗里面,如此一来,我很快要求我们在换过来,我来做老师,他做小朋友,很快一碗饭就见底了,吃完饭还不忘记擦桌子呢,哈哈哈,在我们家,老师的话非常管用滴,再次谢谢老师
二:玩/劳动
这个阶段的小朋友最贪玩,我觉得如果能让他在玩的同时又能开动脑筋学会思考岂不是两全其美,所以结合他喜欢看动画片的爱好,我们买玩具都买他看过的动画里的人物,如,变形金刚/果宝特攻等一些,因为这些玩具都是需要自己进行组装的,记得变形金刚刚买回来的时候是辆汽车,我看了半天没弄明白怎么变成机器人的,就先放在边上去烧饭,然后告诉他等吃好饭了我们一起研究一下,没想到他自己忍不住在哪里拆来卸去的,我烧饭的功夫,一辆汽车几乎快要成功变身了,这让我感觉非常惊讶,我觉得他突然间长大了,会自己动脑筋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劳动,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因为我们说的劳动也就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在他眼里跟玩是一样的,虽然帮不上忙还经常捣乱,但慢慢时间长了也可以自行完成了。比如,让他整理自己玩完的玩具,每次玩完玩具后,要不地上一堆,要不就床上一堆,搞的到处都是,心情好的时候他也会自己收拾,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就陪着一起收拾,不过时间长了他自己潜意识里也知道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当然现在仍然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哈哈哈
三: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其实这个事情是前两天刚发生的,因为我们是和婆婆一起生活的,经常教育孩子要尊重长辈,好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记得那天晚饭,我烧好了饭菜端到桌子上,除了我婆婆之外其他人都已经坐好了,然后我老公就开始夹菜吃了,我再盛饭的时候就突然听到我们家宝贝说了句‘奶奶还没来呢,你怎么就吃了,没礼貌’,我看了一下我老公,我们顿时就笑了,我笑是因为我觉的孩子心理有了尊重长辈的意识,懂事了,而我老公的笑,我觉得是惭愧。所以在这里我觉的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小朋友的成长至关重要。
四:表扬与批评
先说表扬吧,因为这个比较褒义,小朋友们比较喜欢也比较受用。不管人前还是人后,只要他做了让我满意或惊喜的事情我都会毫不吝啬的表扬,竖起两个大拇指夸他‘李宇轩你真棒’,当然这个动作也是他教的。其实这个对他来说不一定是表扬,而是对他某种行为的肯定,比如,我们家体质比较弱,容易生病,每次吃药都比较头痛,因为有些药非常苦,每当这个时候,提前找个事由夸他一下,我就经常说对他说“我们家宝贝很乖一直表现都很好,吃药也很勇敢,打针都不怕疼也不哭,”然后再喂药的时候他就很主动,然后吃完告诉你‘妈妈我很勇敢的,你夸我一下吧’,其实简单的一句话一个肯定就能调动他的积极性
批评:一个只接受表扬不接受批评的孩子是得不到进步的。当然批评也是有方式方法的,不过这点我做的不是很好,因为有时候脾气一上来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劈头盖脸说一通,过后才发现他很伤心很委屈甚至用很无辜的眼神看这你,这时候才发现也许再我们看来他犯错的事其实他根本没意识到自己错了。正如,有天晚上我把电话放在床边上,然后自己在一边做事情,宝贝就在边上自己玩,突然电话响了,我接起来一听是我们经理打的,我就问经理有什么事情吗因为已经晚上9点多了,结果经理说‘你刚才打电话给我的,没来的及接你就挂了,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我赶紧寒暄了两句就把电话挂了,然后可想而知了,对着他一顿痛批,结果他眼含热泪委屈的看着我,忽然我意识到他才4岁呀,跟本不明白自己犯了什么错,过了一会,我蹲在地上,心平气和,看着他的眼睛跟他讲:‘宝贝,你别哭其实你很厉害的,现在都会自己打电话了,是不是想爷爷了(因为我公公在老家),他委屈的点点头。然后我告诉他‘你刚刚乱打电话给妈妈的老板,老板要不高兴就不让妈妈上班了,如果妈妈不上班了就赚不到钱了,赚不到钱你就上不了学了’,他是懂非懂的看这我,还说了句‘下次叫妈妈打给爷爷,自己不打了’。批评不是最终目的,主要是让他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五:学会爱自己和爱他(她)人
在家里,我做的最多的就是抱着宝贝对他说:妈妈爱你,以此传达我对他的爱,然后他也会回应‘妈妈我也爱你’,我觉得有爱的孩子才会爱别人,现在每当我在厨房做饭的时候他都会过来陪着我聊天,对我说‘妈妈辛苦了,切菜的时候小心点那个刀很危险’。我觉得在我们传达爱的同时,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关心和爱护身边的人。
其实从一开始的不知道如何下笔到现在,发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太多要写和要学习的地方,这儿只是其中一部分和大家分享一下,与此同时,也祝愿所有的老师/家长和他们的宝贝开心快乐每一天。
暑期活动琳琅满目,怎样在这么多活动中选择适合孩子的项目?怎样更有效、更有趣地参与到活动当中?专家建议:在为孩子选择暑期活动时,要考虑孩子的身体、智力、爱好等因素,在选择时有所侧重。
选择博物馆
家长提前参观了解主题和路线
小学生可以多去一些普及类的场馆,如科技馆、海洋馆等大而全的地方。中学生除了这些普及类场馆,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一些主题更明确的博物馆,如西瓜博物馆、瓷器博物馆、服装博物馆等等,他们应该带着更高层次的主题和目的。
博物馆不是旅游景点,是我们终身学习的场所,带孩子参观博物馆重点是培养习惯和传统。兴趣和传统之外,至于那些历史知识、文化知识,是要在自己长大之后,让孩子们自己去整理的,或者是在自己意识到这些东西,对博物馆有了感受之后去做的事情。不是所有小朋友都喜欢博物馆,不要去强求。
首先,要从参与性强的博物馆和展览入手,可以是观察、互动、体验等不同角度,重点从孩子们的兴趣着手,尝试第一步走进艺术类、科技类、自然类、遗址类博物馆。
现在很多博物馆逐步都建立起了丰富多彩的面向公众的社会教育活动,对孩子们而言是个非常好的形式,使他们能通过动手活动、互动活动、体验活动,更好地去回味展览和文物。对没有这类活动的展览而言,家长们可以设计一些诸如“寻宝”、“发现不同”等操作简单的游戏,增加参观的趣味性与参与性。
其次,在孩子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对博物馆有一定的认识后,可选择线索性强、知识性强的综合性博物馆去参观,激发孩子们主动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家长们可以提前参观博物馆,一是能够清楚地了解哪些展览适合孩子参观,二是能够为孩子们做好参观前的准备:有哪些知识点和趣味点是需要提前了解的?是否可以为孩子的参观设定一定的主题和路线?多久的参观时长孩子们可以适应和接受?
另外要注意,并非所有的讲解都适合孩子们听。对尚没有独立阅读能力的孩子来说,与父母或伙伴同行的独立参观或许要更有效些,若选择讲解,可以相约同年龄段,相熟的伙伴一起参观听讲。而对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孩子来说,他们渐渐形成了自己学习和参观的方式,家长们所要做的是尊重他们的习惯和方式。
选择夏令营
不要把夏令营当做旅游
暑假是孩子接触社会非常好的机会。孩子在假期应该出去接触不同的文化,接触不同的人。比如夏令营,特别是外出的夏令营,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通过接触不同的文化和人,有利于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夏令营有很多种,一些是学校、少年宫等公立机构组织的,尤其学校的有展示、交流、比赛的比较好。非正式的环境中可以让孩子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同情心、同理心、情感控制等等。
孩子在学龄前不太适宜独立参加夏令营,8到12岁的学生参加夏令营也不宜超过7天,中学生则可以利用暑假独立参加夏令营。其实,暑假父母如果有机会带着孩子外出旅游或者探亲,也是非常好的选择。既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也可以让父母与孩子之间多交流。不过,家长最好在出行前提前做一些功课,这样才能让孩子收获更多,像夏令营都是有一些设计在里面的。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提醒孩子不要把夏令营当做旅游,也不要在夏令营用大量时间玩各种电子产品,还要培养孩子合理消费的习惯,不要心疼孩子而给他太多金钱。有些家长对夏令营的期望过高,夏令营只是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以激发孩子内在自己为目的,不是强化培训班,孩子经过夏令营并不一定会有特别大的变化,但夏令营的影响可能会在以后显现出来。
■ 参与攻略
参观博物馆
●控制时间
家长带孩子参观博物馆时要注意控制在展厅停留的时间。孩子们的注意力有限,因此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等实际情况,控制他们在展厅内停留的时间。时长以一节课的时间为最佳,避免“一餐吃尽”的参观方式,而是面对同一个展览,选择不同的角度和主题多次参观。
●与同伴一起
有些孩子更愿意独自参观,作为家长们应当尊重他们的参观习惯和方式,但是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更建议带着伙伴们一起参观。
当小朋友们一个人参观时,获得的信息是单向的。但是当有小伙伴们同行时,孩子们会在相互沟通和交流中能更好地参与到参观行为中来。
暑假阅读
●父母共读
暑假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比较好的方法是父母和孩子共读,不再是父母读给孩子听了,而是父母和孩子各自有喜欢的书,制定家庭的暑期阅读计划,互相督促。
读完书,可以举办家庭的读书会,和孩子聊书。聊书的时候,可以先用手机给录下来,然后整理成文字,记录下来。
●以书作礼物
带着孩子去书店,让孩子挑选5本左右他喜欢的书, 甭管他选漫画还是校园快餐小说,只管买就好。同时,父母也选5本左右和前5本捆绑起来,当做暑假礼物送给孩子。
如果暑假出游,一定要在孩子的背包里带上书;如果有走亲访友,也请孩子选择图书送给同龄孩子。
■ 暑假建议
学厨艺增强动手能力
对于暑假,家长不要让孩子用太多的时间来补课,而要让孩子充分休息。在此基础上,我建议孩子们做四件事:
第一,读万卷书。可以读一些平时想读的课外书,通过阅读感受人生道理。
第二,行万里路。平时孩子们比较少接触大自然,暑期孩子要真正走到大自然中去,激发孩子的灵感,让孩子对大自然有一种热爱。
第三,和万人接触。中国孩子社交面往往很小,暑假可以多和不同人打交道,比如参加夏令营。
第四,名师指路。中国孩子动手能力很强的比较少,很多都是学习文艺,在暑假应该多接触一些操作性强的东西,可以找老师学厨艺、学木匠,学修理等等。
眼界和见识对人生帮助很大
建议学生在暑假做到“六个一”,即看一部电影,读一本书,在小区做一个志愿服务,帮父母做一天家务,为自己做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到同学家里做一天互访。
学生在暑假不要单纯学习,但也不建议单纯玩儿或者参加活动。两者可以三七开或者四六开,学习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假期一半时间。特别是10到16岁左右的孩子,眼界和见识对其人生的帮助将是非常大的。北京和其他地区相比最有利的地方就是各种资源特别多,假期去参加夏令营,去博物馆、海洋馆,要比补习有意义得多。
家里有个三岁小宝贝,经常说一些搞笑的话语。
1、洗头
某天,兴儿把小火车们倒扣在小铁盒里。看不懂的我问:“这是干嘛呀?”兴儿答道:“给小火车洗头。”
2、苕货
给他讲麦兜的故事。兴儿:“麦兜是只小猪吗?”我:“是啊,是只笨笨的可爱小猪。”兴儿:“他是个苕货吗?”我:“……”
3、擦胡子
小朋友摸着他爸满是胡渣的下巴说:“妈妈,我要毛巾,爸爸的嘴巴脏了。爸爸的胡子好脏,爸爸不爱干净,擦胡子。”
4、裙子
某天,我穿的白色连衣裙,小朋友穿的白毛衣。小朋友跑过来拍拍自己的衣服对我说:“我们俩穿一样的。你穿裙子,我不是女孩,不穿裙子,我穿衣服,你穿裙子多丑呀。”
5、当老师
特别喜欢金宝贝,喜欢玩老师上课游戏。某天兴儿老师又上课了,爸爸不太配合。兴儿对爸爸说:“同学,你要认真听molly老师上课,你这样是不行的。”一转头对我说:“校长,这个同学不太听话啊。”
有一天给他穿了金宝贝的T恤(金宝老师同款),衣服有点大,准备给他换一件。结果人家自己在那说:“这是我当老师穿的衣服。”外婆说:“等你当老师再穿咧,你还没当老师啊!”是有多喜欢金宝的老师啊~~
我单亲,妈妈的错,我暴露的。小时候5岁左右,蜡笔小新的年纪,妈妈带一叔叔来家,让我喊叔叔“爸爸”。小不懂事,回奶奶家,跟奶奶说:“我有两个爸爸!”奶奶没言语,一番调查后,结果我单亲了。法院判给我爸,还好一直长得就跟我爸、我爷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不然还得跟法医走一趟。
今天,我差3年30岁。大学大一,前女友多事,才同我妈取得了联系。也就说,我5岁到20岁没有妈妈这个概念,呃,也没有爸爸,因为我6岁,爸爸又带了个妈妈回家,爷爷奶奶怕我受欺负,就一直住在爷爷奶奶家。后来爸爸的家庭,是标准的三人之家,也就说,我有了同父异母的弟弟。而我,一直在爷爷奶奶家,一次把同在爷爷奶奶家里的姑姑惹到了,我姑说:“你回你自己家去,这是我家。”(我却不知道我爸家住在哪里)
上高一,我在家逆反过一次,质问我爷爷奶奶,我算什么?质问我爸爸,你为什么要生我?高三升大学,发生了点事,我感觉自己是爸爸的一个经济包袱罢了。小时候家境很好,爷爷、姥爷(亲妈),都是退休后当地政府一把手过年过节上门拜访的人,可是我后来的妈妈因为我想买5块钱的玩具车,把我锁在我爷爷家的某个屋里质问我半个小时,就一个问题是:“买玩具车你想怎么玩?”没错,我急中生智的说出:玩具车的300种用法,最后还是没给买。
小时候,坐爸爸的车,没有爷爷绝不敢坐,若是自己坐,必须把安全带系上,手攥得紧紧的,不是爸爸车技不好,也不是有了安全意识,是因为怕爸爸带我出去找个地方把我扔了。说句良心话,没有爷爷奶奶,我也许,早就在死在街上了。
高中,患上了轻生,因为不知道自己活着为了什么,曾背着爷爷奶奶喝过某次为了花园杀虫用的杀虫剂,最后患了严重的胃病,现在落下吃面食反酸的毛病。(感谢那个调杀虫剂的工人,要不是他有意坑钱,多加了那么多的水)
每年母亲节,群发短信,祝妈妈节日快乐,然后接到两个特别客气的电话。小时候学习不好,爷爷很着急,请家教请辅导,我爸却说:顺其自然吧。后来中考,成绩没出来时候,我们家很悲观,爷爷找关系托人想把我送重点高中,我后来的妈妈却跟我说:技校也是不错的。(她儿子成绩比我悲观多了,最终爷爷找关系送到重点高中)我则是靠着分数,进了最普通的高中。(我解锁了“万事靠自己”成就,成功说服爷爷,不用他帮忙)
我的家庭,被那个男人毁了!你说,我恨么?不,我不恨,也是因为他,我今天活的很好,承受力很强。高考后,怕又悲剧了,爷爷提前联系了列宾学院,因为他的大学老师就是俄国人,所以他哈俄,但又因为我高一下学期转了艺术,所以只能联系俄国列宾。爸爸妈妈一听学费价格,没言语,然后,我后来的妈妈跟我姑私下说:XX(我名字)的事,我不能说太多。我爷第一次骂娘,说,我和你奶砸锅卖铁也供你上学。后来成绩下来,成绩不错,能上一本,爷爷乐得不行,这场风波就过去了。上大学的学费,我爸出,生活费,我爷出,我懂事,大一我大学处在的城市是全国前十的城市,我每个月900元(2008年)我爷一度还以为这里物价不高。后来,我奶跟别人说过,知道我不够,生活费涨了400。
这些年,我了解人和人一种状态,叫做“面子上过的去就行了”。问题是,这个状态,是我对我爸和两个妈妈的状态。大学毕业,头两个月,各种冷嘲热讽,后来体制内了,他们找不到刺了,开始挑我和爷爷奶奶说话随便的错了。妈的,我和爷爷奶奶,又不是普通的爷爷奶奶的关系,那是我“父母”呀,说话随便一点,,还是错了?
后来,姑姑的孩子,找我特正经的拍着桌子长谈了一次,主要思想是,你和爷爷奶奶不能说话那么大声,要孝顺爷爷奶奶,要是我巴拉巴拉怎么样,你看你,怎么怎么怎么这样,一点不尊重,一点不孝顺。进过神转折后,最终落脚在,你花爷爷奶奶的钱,有一半是我妈的。那天,我回到家,又问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我现在不敢回家,每天5点半下班,去健身房磨蹭到8点,回到家,等行孝心的姑姑都走了,我才能舒服的和爷爷奶奶开玩笑说笑话。
寄人篱下的滋味,也不过如此。我在爷爷家住每一分钟,都在占我姑的便宜。你说,我羡慕哪些父母恩爱的小孩么?羡慕,我现在最羡慕一件事,很小的一件,坐朋友父母的车,朋友父亲、母亲、还有我朋友都在,朋友父亲开了个玩笑,朋友母亲也顺着说了句笑话,朋友笑的不行了,我却哭了。你说,原配打小三,是为了自己打么?或许是为了孩子吧。父母离婚,最惨的却是孩子。
目前,很多妈妈放弃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在家养育孩子,被大家成为全职妈妈。根据一项统计,86.9%的全职妈妈是出于自愿,因为经济条件允许而特意留在家里养育孩子。但专家指出,如果教育方法不对,“全职”反而不如“兼职”,因为全职妈妈越全能,孩子越无能。
专家指出,不像欧美或日本,中国没有一所专门对父母进行培训的机构,因此很多家长根本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没有多少全职妈妈系统地研究过教育。
但有全职妈妈持不同意见,“我因为全职带孩子,看了很多育儿书,这种理念试试,那种理念试试,结果孩子越来越不是我理想中的样子了。”全职妈妈胡女士的困惑很多。她说,她一直想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杰出的人,因此读了很多关于天才儿童成功的书籍,可是各种育儿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我自己都觉得很矛盾。”
专家指出,全职妈妈养育对孩子尤其是对3岁以前的孩子来说,更加人性化和科学。但很多全职妈妈容易把孩子当成实验品,总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对孩子期望值太高,同时,全职妈妈容易把孩子当作生命的一切,这种爱会带来压力。
专家说:“要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环境,任何偏激的教育方法都会将孩子推向深渊。”
■相关链接
何为全职妈妈?
放弃工作、全心全意在家养育孩子的妈妈。
全职妈妈的优势
长时间与宝宝相处,亲子关系亲密,有利于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全职妈妈的劣势
情绪控制出现问题。长期在家,视野狭窄,而且过于敏感,无微不至,易导致孩子过于依赖,长此以往会令孩子无能。
全职妈妈解决之道
全职妈妈应该学着放手,让孩子心里头多装一些人,而不是妈妈一个,这样他就不会只依赖一个人,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相信《教育心得:娱乐活动对小孩子的影响很大》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