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就是好孩子吗

12-31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把自己的教学方式与他人进行分享交流,而教育笔记可以锻炼老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水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写教育笔记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听话就是好孩子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乖,听妈妈(爸爸、叔叔、阿姨、老师等等)的话!”

恐怕大多数中国人都听过甚至讲过这样的话吧?而且不仅是讲,更有身体力行的,以此作为奖惩标准的。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听话”就好吗?就够了吗?该听谁的话?怎么去“听话”?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些都是问题。

一般而言,教育孩子听大人招呼、遵守公共道德和纪律都是必须的,问题在于我们常把“听话”扩大化、绝对化了。孩子们从小到大,听父母的话、听幼儿园阿姨的话、听学校老师的话、听单位领导的话,然后,听老公或者听老婆的话,然后再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再“听话”……显然,除了“听话”之外,这里忽视了作为个体的孩子们的独立个性、独立判断和思考。因为“听话”的潜在前提是:我说的是正确的,你听我的就行了。这可能吗?世上没有哪一个人敢说自己绝对正确、永远正确,恐怕只有在自己孩子面前的父母才有此胆量吧?yJs21.Com

还有一个“怎么听话”的问题。几乎所有父母都担心自己的孩子到“社会”上去会吃亏,所以中国才会流传下来许许多多“应世技巧”,比如有一句俗语叫做“锣鼓听音,听话听声”,若按简单的“听话”原则培养起来的小孩子,猴年马月才能达此境界?岂不是要在社会上碰得头破血流才能悟出点道道来吗?试想年轻的父母们于心何忍?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案例背景:

我园开展为期一周听评课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面对热情极高的孩子们时,多位老师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往往在焦头烂额中草草收尾。活动后多名老师反应在班级常规管理上还缺乏有效经验,希望开展相关教研活动,找出有效办法使孩子“听话”些。于是我们就“如何建立班级良好常规”开展了一次针对性的教研讨论活动。

教研活动后有老师反应说:“把活动中交流学到的经验用到班级常规管理上,孩子们真的“听话”了些,特别是中班孩子,以前本来就乖,现在更听话了。”老师的话是对教研活动成效的肯定,有了成效自然是好的,但在暗自窃喜取得活动成效的同时,心中不免有些隐隐的担忧,于是开始有意识的关注起这一“成效”。

案例描述:

这天因天气原因,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受限,中班孩子开展起区域活动。我以“路人”的身份,细细观察着美发区和图书角的孩子们,活动中的孩子分工明确,井然有序,为了不打扰孩子们建立起来的美好氛围,我尽量放轻脚步和动作幅度。图书角里方琦正在取书,我走过去,想看看孩子拿的什么书,却不小心脚踢到书架,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我看向方琦,孩子的动作停顿了下来,刚拿起的书又放下,有些许紧张的看着我,似是担忧自己做错什么,也像是在得到允许。我连忙用动作提示他可以看,孩子犹豫了会儿,脸上露出笑容,终于还是拿起那本书轻轻的走到好伙伴身边坐下,安静的阅读起来,我为自己打扰到孩子暗自自责,于是离开图书角。

离开途中路过美发区,跟图书角一样,孩子们有序的开展着活动,不吵不闹,不争不抢,看上去倒是一番和谐的景象,可心里总觉得有哪个地方不对劲,觉得怪怪的。于是细细观察起来,蒋子淇正在帮陈语梦理发,一会儿拿梳子梳梳头发,一会儿拿玩具吹风吹吹头发,忙的不亦乐乎,一阵忙活后又搬来“烫发机”进行美发环节,一个个塑料小夹子被夹到陈语梦头发上,由于夹的位置高低没掌握好,陈语梦的脸上出现头发拉疼后的痛苦表情,可她没有制止,一直极力忍着,直到美发过程结束,看着夹子上被拉掉的几根头发,我和孩子交流起来:

问:“游戏好玩吗?”

答:“好玩”

问:“夹子夹在头发上会疼吗?”

答:“扯了会疼”

问:“那该怎么办?”

答:“我忍着,老师说不可以太吵,我要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听完孩子的回答,我顿时明白过来之前一直觉得不对劲的感觉是什么,那就是孩子们太“听话”了,区域活动本该是孩子们自主游戏,自由发挥的舞台,可“听话”这把无形的枷锁不经意间束缚了他们的手脚、言语、表情和自由表达的心。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讲述了一次区域活动中的两个小片段,两个片段角色不同、地点不同,看似毫无关联,却都以实例的形式,反激着当今家长、社会甚至是教育工作者时常挂在嘴边的“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的言论。其实类似的情节我们并不陌生,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幼儿园班额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超员现象,教师的工作量无形加大,在幼儿园孩子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工作,因此“听话”“乖”“安静”成了老师口中的常用词汇。很多家长来园接孩子,问的第一句话是“今天在幼儿园听话了吗?”赞扬别人家孩子说“你家孩子真听话”,自己孩子做事批评时总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在很多家长眼里“听话”意味着省心、不惹麻烦,“听话”也无可避免的成了家长口中的常用语。

本案例依托的背景是一次教研活动的开展,虽说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是社会大趋势下的误导,与教研活动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本次教研活动无疑成了催化剂,由于没有客观分析各班实际情况,没有注重幼儿个体差异,致使这种误导不断的盲目前行。

案例反思:

生活中,经常有老实听话的孩子杀人或做危害社会的极端事件的新闻被人们谈论,每每听到这样的新闻都会让人痛心不已,也让人反思,我们的教育培养出这样的孩子能算是成功的教育吗?听话、顺从、不惹事真的就是好孩子的标准吗?

蒙特梭利从人格培养的角度分析了此类教育的危害。她说:一个儿童,如果没有学会独自一个人行动,自主的控制他的作为,自动的管理他的意志,到了成人以后,他不但容易受到别人指挥,并且遇事非依赖别人不可。一个学校里的儿童,如果不断的受教师干涉、禁止,结果会变成一种性格上很复杂的可怜虫。之所以“可怜”,是因为他有一种内疑外惧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他在年轻时表现为羞缩,成年后又表现为颓丧、萎靡不振和逆来顺受,而一遇危机,连最低限度的一些骨气,都拿不出来。因此她认为,强迫被动的教育对一个人来说,第一步是养成一种永久的自卑与自馁的心理,而第二步,也是最后一步,是教他们一种五体投地的精神。

综上所述,听话自然不能算作是好孩子的绝对标准,因为,过于听话顺从的孩子心理有可能是不健康的,长期的压抑会导致人格缺陷。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个性的不同。

《纲要》中指出要注重孩子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不能只关注安全,把一切工作都围绕安全开展。我们应该尝试在理解尊重中走进孩子的世界: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尊重孩子的“与众不同”;尊重孩子的奇思妙想;尊重孩子的表达形式……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健康而又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方面应做到的是:在组织教研活动、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时要避免盲目性,应该在实践中准确把握方向,不断的引领教师学习《指南》、《纲要》等指导性文件,深思、挖掘其内涵,正确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还应加强宣传工作,向家长、向社会宣传我们科学的育儿知识,以点带面,让长久以来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的思想枷锁真正得以打开,也让我们的孩子真正获得原该属于他们的自主、自由。

幼儿不举手就是不动脑吗?


积极举手发言确定是一种很好的表现,孩子能大胆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和学生们交流,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而且对知识的掌握有较大的帮助。

经常听到有家长这样对孩子说:“记住,多举手!”“你这孩子,真笨,上课老是不举手“老师提问题了,要马上举手!”“我明天要问老师的,你有没有举手?”可能有绝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积极举手发言,认为只要孩子积极举手发言,这表示他(她)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学习成绩一定会不错。

但不举手的孩子就表示他就不动脑筋了,就不聪明了,我觉得这绝对不是的.

我在教学中发现,通常胆小内向的孩子不太举手,不爱表现自己的孩子不太举手,情绪不佳的孩子不太举手。这些孩子你能说他不动脑筋、不聪明了,不!绝对不能!!他们有些也是学习的姣姣者,但由于他的个性或某些因素改变了他们的表现,这些孩子往往知道问题的答案,却不敢回答或不想回答,他们有的怕答错了被别人笑,有的觉得不举手挺好的,反正自己也知道这是为什么?确实,有时,老师把不举手的孩子叫起来,他也能把问题回答的相当精彩,可见,并不是不举手就是不动脑筋。

《新纲要》颁布后,更突出了幼儿的主导性地位,教师只是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在很多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都是在自己的观察操作过程中,经过老师的适当指导,从中掌握知识的,新的教学理念下,孩子们的思维更活跃了,动手操作能力更强了,创造想象能力更惊人了,合作交往等能力更一层楼了,彻底改变了以前的填鸭式教学,满灌式教学,和一问一答式教学了,因此,有些孩子一次教学活动下来,举手发言不多,但知识能力掌握的却也不错,要说他不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是,他能把想法与自己旁边的同伴交流,这也很不错呀!

有些家长一味的要求孩子多举手,从家长半日活动观摩中,很多家长就一直盯着自己的孩子举手,有些甚至还时不时的提示自己的孩子举手。孩子很遵命,只要老师一提问题,他条件反射似的举手,但每次都答非所问,或目瞪口呆,不知要答什么,这样的孩子也很多。

要培养好一个优秀的孩子确实很难,“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觉得教育引导孩子的方式方法很重要,怎样才能做到“活而不乱,管而不死”是我们每个孩子的父母和老师所共同思考的,共同努力的,不举手不是不动脑筋只不过是一次小小的发现,相信还有更多的问题等着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不举手就是什么也没学会吗?


早上晨检时,经常听到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上课要认真,要举手发言。”或者是“如果上课不举手发言,我下午就不来接你了。”类似这种话,说了一遍又一遍,每天不厌其烦。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积极举手发言,这本没有错,但片面地认为只要孩子积极举手发言,这表示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学习成绩一定会不错。的确,积极举手发言确实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而且对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及对知识的掌握也有比较大的帮助。

但不举手的孩子就表示他就不动脑筋了,就不聪明了,我觉得这不能划上等号。通常情况下,有以下行为的孩子不太举手发言:胆小内向、不爱表现自己的、情绪不佳的等等。这些孩子我们能说他不动脑筋、不聪明吗?这些孩子有些也是学习的姣姣者,但由于他的性格原因,这些孩子往往知道问题的答案,却不回答或不想回答,他们有的怕答错了被别人笑,有的觉得不举手挺好的,反正自己也知道这是为什么?确实,有时,老师把不举手的孩子叫起来,也能把问题回答的相当精彩,可见,不举手并不等于什么都没学到。要培养好一个孩子是个难题,只要每个孩子的父母和老师共同努力,孩子一定会成为优秀的孩子。不举手就是什么也没学会这是我们在教育孩子中发现的其中之一的问题,相信还有更多的问题等着我们去发现深思。

好孩子不靠管教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性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美国作家杰克·霍吉说:“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原来,命运的基石就是养成习惯的行为。

他把“习惯”比喻为飞驰的列车,惯性使人无法停步地冲向前方。

前方有可能是天堂,也有可能是深谷,习惯就是人生的方向盘。

战胜惰性

暑假马上就要到了。

对于在课堂上奋战了一个学期的学生来说,“终于轻松啦”,无疑是发自心底的呼声。

但是,放暑假,是不是该彻彻底底地抛开一切,只顾休息玩乐呢?这种想法显然不足取。

人们恐怕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你一边想着自己所订的计划,同时享受着躺在被窝里的舒适,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

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5分钟,甚至10分钟……暑假了,类似的镜头恐怕会更多地再现。

到了暑假,一般家庭的父母都是白天上班,大段的时间只有孩子一人在家,家中即使有老人,管理的力度显然远不如父母。

当孩子的惰性占据了上风之时,一切就处于失控状态了。

好孩子太累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好孩子太累”,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早上,晨晨一脸不情愿地来到班里。

“怎么了,晨晨?”我问。

“这孩子也不知道怎么了,这几天早上来幼儿园总是别别扭扭的,问他是不是不喜欢来幼儿园了,他说喜欢来幼儿园,还天天跟我说,他坐得最好,老师总是表扬他,可是到了幼儿园就这个样子,真让人上火。

”晨晨妈妈边说边把孩子推给了我。

我细细品味着晨晨妈妈的话,尤其是最后一句引起了我的注意“天天回家说他坐得最好,老师总表扬他。

”再想想晨晨最近几天的表现,我猛然明白了,会不会是“好孩子”这顶帽子,

压得孩子太累了。

后来与晨晨的谈话也证实了我的想法。

晨晨是今年刚转来的新生,刚开始上课时有些坐不住,其他小朋友在听讲,他会常溜达来溜达去,为了让他尽快适应常规,每次看到晨晨坐好,我总是说:“看人家晨晨坐得多好!”几次表扬过后,晨晨真变了,每次洗完手上完厕所后总是第一个回到座位上端端正正地坐好,而且眼睛还时不时

看着我,似乎等着我的表扬,得到表扬后,脸上便会露出掩饰不住的得意。

最近几天,我又发现:自由活动时,晨晨也很少下位去玩,当我看到他时,他便会挺直身子坐端正,当时我并没有想很多,现在想来,是我的引导让孩子的理解出了偏差。

老师常用“看谁坐得最好,看谁表现棒”来鼓励引导孩子,而孩子则以为坐得好,说得好就是好孩子的标准

就此来约束自己。

孩子天性活泼好动,过多的约束,超出了孩子的受,会让孩子感到很累。

我们要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自由与快乐还给孩子。

找到了症结所在,于是我告诉晨晨上课时依然要坐好,但自由活动时要主动去找其他小朋友玩,因为自由活动时间怎么玩都可以。

长此以往开心的笑容天天挂在了他的脸上,晨晨也不再闹情绪了,快活了起来。

不知道本文“好孩子太累”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不要让孩子盲目“听话”


自家的孩子很听话通常是做父母自豪的事情,其实,孩子盲目的“听话”也不一定是好事。

“听话”的孩子走上社会后,很容易被花言巧语所欺骗,造成办事能力的不足。

所以很多家长这个时候又感叹现在的孩子多么不让人省心。

其实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教育理念的问题。

只有改变这种教人“听话”的教育理念,才会有所改变。

一、孩子的苹果——不一定非是红色的

一位幼儿教育专家到国外看到一个幼儿用蓝色笔画了一个“大苹果”,老师走过来说:“嗯,画得好!”,孩子高兴极了。

这时中国专家问教师:“他用蓝色画苹果,你怎么不纠正?”那个教师说:“我为什么要纠正呢?也许他以后真的能培育出蓝色的苹果呢!”

其实外国教师或家长这样容忍孩子“不听话”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护孩子的想像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当然允许孩子“不听话”指的主要是思维上的“不听话”,孩子们看到的世界是独特的,他们的想像力是很丰富的。

如果我们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粗暴地干涉,就会扼杀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二、乖孩子更多是“庸才”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对二至五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跟踪观察到青年期。

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

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

综合来看,“乖孩子”真正成为社会精英、业界尖子的不多,他们大多在一般劳动岗位上工作。

当然,并不是说“不听话”的孩子就一定聪明,出尖子。

孩子的“听话”应更多体现在生活规矩、行为道德上,而孩子天性好动,鬼主意多,父母应做出正确的引导,用于在学习和对待事情上。

当孩子出鬼主意时,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挖掘更多的乐趣,引导他们应用在实际生活上。

三、不要让孩子盲目听话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他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孩子高声说过一句话,也从来没有说过“你要听话”。

“因为我觉得把孩子往听话了培养那不是培养奴才吗?”心理学家认为,三岁的孩子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儿童。

即使五六岁的孩子,他们的反抗行为也是很明显的。

我们应该培养的是一个不盲目听话的孩子。

孩子不但不盲目地听我们的话,而且对所有值得他怀疑的问题,他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并且可以无所畏惧地说出来。

而这个“无所畏惧”依赖于平时一个宽松的环境,假如他面对的是一个严厉的环境,他不敢说。

我们只要从小告诉他一个原则,一个标准。

在这个标准下,他知道什么东西去执行,什么东西坚决反对,掌握好这个度就可以了。

不是不管他们,而是怎样合理地管的问题。

“好孩子”的压力


早上,薪羽一脸不情愿地来到班里。“怎么了,薪羽?”我问。“这孩子也不知道怎么了,这几天早上来幼儿园总是别别扭扭的,问她是不是不喜欢来幼儿园了,她说喜欢来幼儿园,还天天跟我说,她坐得最好,老师总是表扬她,可是到了幼儿园就这个样子,真让人上火。”薪羽妈妈边说边把孩子推给了我。我细细品味着薪羽妈妈的话,尤其是最后一句引起了我的注意“天天回家说她坐得最好,老师总表扬她。”再想想薪羽最近几天的表现,我猛然明白了,会不会是“好孩子”这顶帽子,压得孩子太累了。后来与薪羽的谈话也证实了我的想法。薪羽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孩子,各方面都发展都非常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也很好,一直是班上其他孩子们的学习榜样,因此,每次我们就会以薪羽这个榜样来要求别的孩子,而薪羽得到老师的表扬后,脸上便会露出掩饰不住的得意。最近几天,我又发现:自由活动时,薪羽也很少下位去玩,当我看到她时,她便会挺直身子坐端正,当时我并没有想很多,现在想来,是我的引导和孩子的理解出了偏差。老师常用“看谁坐得最好,看谁表现棒”来鼓励引导孩子,而孩子则以为坐得好,说得好就是好孩子为标准来约束自己。孩子天性活泼好动,过多的约束,超出了孩子的承受,会让孩子感到很累。我们要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自由与快乐还给孩子。找到了症结所在,于是我告诉薪羽上课时依然要坐好,但自由活动时要主动去找其他小朋友玩,因为自由活动时间怎么玩都可以。长此以往,开心的笑容天天挂在了她的脸上,薪羽也不再闹情绪了,快活了起来。

我们都是好孩子!


昨天,我带着孩子们来到了新华爱心中学春游!这个春游由于天气关系已经难产了一次了,所以孩子们都特别地期待和兴奋。尽管昨天春游时没有太阳,但是孩子们欢乐的笑容却为我们的春游活动增添了一抹阳光!

他们快乐地分享着各自带来的零食,自由自在地在宽阔的塑胶跑道上尽情奔跑,银铃般的笑声在空旷的操场上合成了一首动听的旋律。

让我觉得欣慰的是,昨天孩子们表现得非常懂事。虽然孩子们都很开心,但他们并没有因为兴奋而大声嚷嚷。特别是在经过大哥哥大姐姐教室外的林荫路时,孩子们忍住住了自己的兴奋,非常安静又非常迅速地走过去,有几个孩子甚至还捂住了嘴巴,掂起了脚尖,生怕自己发出的声音会打扰到正在学习的哥哥姐姐。看到他们如此的可爱纯真,真的是让我好感动。

我们在花坛前合影时,正好是他们的下课时间,陆陆续续有中学生经过我们的身边,有几个学生还开心地跟我们的小朋友打招呼。这时,我们班的璐璐兴冲冲地跑过来对我说:“老师,他们真的说我们是可爱的好孩子了!”看着她自豪的表情,我忍不住笑出声来,原来她还记着我昨天说的话。因为怕孩子们太开心管不住自己,所以昨天我在讲春游事宜的时候,跟他们说:“如果大哥哥大姐姐看到我们安安静静很有礼貌的样子,一定会说真是一群可爱的好孩子!”没想到他们真的记住并且也用自己的行动体现了。

其实,孩子们,你们昨天的表现真的让老师很感动也很欣慰,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大声而自豪地对别人说:我们都是好孩子!

喜欢《听话就是好孩子吗》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