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生下来,就需要父母的关爱,甚至每个孩子都希望爸爸妈妈多多宠着自己,想想自己小时候也希望这样,直到自己做了爸爸妈妈,当然对孩子多加呵护也是必要的!但是,爸爸妈妈要理智,千万别宠坏了,如果孩子出现了下面的行为,一定要制止,不能惯着!
1.大人说话假装听不见
一提醒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他就像没听见一样,直接漠视大人的话。
分析:事事做提醒,下指令,会让孩子养成被动的习惯,渐渐地还会厌烦,不想理会你说的话。这种习惯发展下去,会让孩子变得目中无人,不懂尊重别人。
纠正方法:说话时尽量走到孩子跟前,告诉他该做什么。让他看着你,并且回答“好的,妈妈。”轻抚他的肩膀,呼唤他的名字,关掉电视等行为都会有助于集中他的注意。如果他不听话,告诉他后果是什么。
2.得不到就发脾气,甚至动手
一要玩具,父母不肯,就大发脾气,看电视时只看少儿频道,转台慢了都要闹一番?
分析:在人前一闹,愿望就被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任性、粗暴。将来遭遇拒绝、遭遇挫折,哪还有好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纠正方法:孩子发脾气时,应该默默地把他抱起来,或是平静地注视他,等孩子自己安静下来。妈妈们要知道,这种脾气暴躁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不要觉得孩子这是“变坏了”,去责怪、训斥他。
3.说大话,夸大事实
人家有2辆小汽车,孩子就说自己有5辆,人家考了90分,硬说自己考了100分,争吵起来,不依不饶。
分析:你可能觉得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哈哈一笑就过去了,但如果说大话变成一种习惯,证明孩子的虚荣心越来越强。
纠正方法:了解孩子说谎的目的,告诉他即便是说谎,目的也不一定能达到。谎说多了,别人可就不信了。纠正这种现象,对比较小的孩子,讲故事是很好的教育方法。
4.过分依赖父母
早上等着妈妈帮穿鞋,晚上等着妈妈帮收书包,发现上学没带水彩笔,气急败坏地给妈妈打电话,“快送过来!”
分析:这样会导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遇到一点小事就开始着急慌张,遇事从没想过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
纠正方法:大人平时切忌过于代劳、过于保护;交流的时候,多向孩子提问,激发她的思考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动脑完成事情;建立孩子的成就感及自信。
好的习惯就像一抹清新的阳光,照亮了孩子前进的道路,孩子就会少走弯路了!
整理了行为习惯:孩子总是喜欢拿别人的东西,爸爸妈妈要怎么做,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小孩上一年级,总是会把学校的东西拿回家,比方说拿同学的本子、橡皮等等。为了给孩子做出一个好的榜样,我们在家里使用东西的时候也不要随便拿,要先征求一下对方的意见。
孩子其实知道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被允许的,但孩子有时候还是控制不住自己,而且经过多次教育都不见改正,有的孩子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为什么孩子知道这是一件错误的事情却还会做呢?
孩子的世界其实是非常单纯的,有时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所以,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拿。爸爸妈妈要怎样教育和处理呢?赶紧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严格管理孩子
有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就算是捡到一件小东西也会上交给老师或者爸爸妈妈,但是一些家庭出来的孩子就想着拿他人的物品,所以说,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一些行为举止一定要有所要求,做到家有家规,让孩子有一个好习惯。
2.喜欢的东西就想要
人一出生就会有欲望,这是一种原始的生存的欲望,所以我们在饿了之后就会寻找东西吃,在渴了以后就会想要喝水。孩子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都是一出生就有的本能,所以孩子在看到喜欢的东西的时候就想要拿到手里,如果无法获得的话就会哭泣。
有时候,孩子的这些心理欲望会让孩子做出一些偷东西等行为。比方说,孩子某一天回到家会带回别的小朋友的东西,但很多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个行为是错误的。
如果爸爸妈妈发现孩子有这些行为的话,一定要第一时间进行干预,告诉孩子这样子做是不对的,然后跟孩子一起把东西还给人家。
3.及时纠正
孩子如果出现拿别人东西的行为,爸爸妈妈一定要第一时间制止。如果爸爸妈妈默许孩子可以乱拿他人的物品,孩子长大以后就有可能出现小偷小摸的行为。
4.提前跟孩子说明
爸爸妈妈要提前和孩子说明,一些东西是要获得爸爸妈妈的许可之后才可以拿的。在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到了幼儿园或者别的地方,孩子在想要一些东西的时候就会事先和别人打声招呼,在得到允许或是不允许的情况之下才会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拿别人东西这个坏习惯如果没有及时纠正的话,以后可能就会变成小偷小摸,这就是很严重的事情了。所以爸爸妈妈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一定要帮他纠正过来。
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成长和进步。所谓,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又塑造性格,而性格又决定命运。
宝宝睡眠、吃饭、睡眠和大小便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妈妈。孩子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可以改变他一生的命运。婴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如果从小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宝宝吃饭习惯要从小培养
1,新生儿因每次进食量较少,常常是不定时进食,因而需要按需喂养。随着时间的推移,进食量会逐渐增加,家长也要培养宝宝按时就餐的习惯。
2,如果宝宝每天按时就餐,到吃饭时间就会分泌消化液,促进消化道蠕动,产生食欲,这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宝宝消化系统功能发育还不完善,消化能力水平低,胃容量小,越小的宝宝生长发育越快,对营养的需求量也越大。所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满足宝宝日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注意事项:宝宝吃饭的环境不要太嘈杂,以免影响进食情绪;进食最好一次性喂饱,一次时间不要太长;不要让宝宝含饭不咽或边吃边玩;进餐的位置要固定,不要边走边吃。
教宝宝正确使用餐具
1,训练宝宝使用餐具可以增加食欲,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所以,需要从小开始培养宝宝用奶瓶喝奶。等10个月以后再培养使用杯子喝水、奶或者果汁等。可能刚开始的时候会拿不稳,或者呛到、洒出来,但只要多练就会慢慢好转。1.5岁的时候,宝宝基本就可以自己捧着杯子喝水了,刚开始只需要在杯子里倒一点水,然后试着用手扶着让他们喝。
2,1岁的时候,家长要教宝宝自己吃饭。从开始手把手的教,到宝宝自己拿着小勺舀着吃。也许最初学吃饭会比较糟糕,且弄得到处都是,但家长要尊重宝宝吃饭的热情。
注意事项:吃饭前先给宝宝洗手,餐具要选择安全、无毒、小巧玲珑且不易摔破的,教宝宝吃饭时要看好宝宝,以免发生烫伤、被筷子戳到等危险状况。
培养宝宝睡眠习惯的重要性
1,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宝宝健康成长的首要条件之一,良好的睡眠习惯又要确保宝宝足够睡眠的前提。
2,宝宝睡觉时消耗的氧和能量最少,可以很好的消除疲劳。同时,睡眠有助于脑细胞的发育和完善。
3,睡眠期间,宝宝脑垂体分泌的生长素比清醒时增加3倍,有助于生长发育。
培养宝宝大小便习惯
1,了解宝宝大小便的规律,培养定时大便,自己坐盆的良好习惯,从小进行常规性训练,有助于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提高宝宝自信心。
2,培养宝宝大小便的习惯,有助于帮助宝宝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3,让宝宝有规律的大小便,可以在大脑建立起一系列的条件反射,提高机体的工作效率,保证各器官良好的工作和休息。
家长该如何安排宝宝一日作息?
1,每天坚持让宝宝按时进餐、睡眠、活动,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婴幼儿身心正常发育。
2,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还不成熟,消化能力弱,合理安排宝宝的饮食,能保证他们能获得足够的营养,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合理的作息可以保护宝宝的消化功能。
3,注意幼儿的睡眠安全,仔细观察宝宝睡眠状态。健康的宝宝在睡着以后安静、呼吸均匀,头部略有微汗,有时候还出现一些微小的表情;如果出现烦躁不安,时而哭闹乱动,睡后易醒或宝宝皮肤干燥发烫,呼吸急促,脉搏加快,摇头抓耳等现象,应尽快带宝宝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4,根据婴幼儿不同月龄的生理特点进行安排。年龄越小,吃睡的时间和次数越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减少。
5,根据季节特点,冬季也常可安排晚上早睡一些,夏季昼长,晚上可稍晚点上床,午睡时间可适当延长,保证宝宝有足够的时间休息。
6,一天作息要动静结合,脑力和体力活动结合,室内和户外活动结合,让宝宝生活的有规律,精神愉快。
不同月龄的宝宝睡眠次数和时间对照表
年龄次数白天睡眠(小时)夜晚睡眠(小时)总睡眠(小时)活动时间(小时)饮食次数间隔小时2-6月3月4日1.5-28月10日14-181.5-263.5-47-12月2月3日2-2.51013-152月3日541-3岁1月2日1.5-21012月13日3月4日3月4日4注意事项:按照作息安排来执行,最好不要随意更改,以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
不同月龄宝宝作息参照表
因为不同月龄的婴幼儿,其生理特点不一样,所以每天作息活动安排也稍有调整。
7-12个月婴儿的一日作息安排参考
7:00-7:30起床、喂哺
7:30-8:30室内活动
8:30-10:30睡眠
10:30-11:00喂哺
11:00-12:00室内或户外活动,做婴幼儿体操
12:00-14:00睡眠
14:30-16:30室内或户外活动,做婴幼儿体操
16:30-18:00睡眠
18:30-19:00室内活动
19:00-20:00盥洗、坐盆
20:00-22:00睡眠
22:00-23:30喂奶
22:30-次日继续睡眠
13-18个月幼儿的一日作息安排参考
7:00-8:00起床、坐盆
8:00-8:30早餐
8:30-10:00室内或户外活动、游戏、喝奶
10:00-11:30睡眠
11:30-12:00午餐
12:00-14:30午睡
15:30-17:30室内或户外活动、游戏
17:30-18:00晚餐
18:00-20:00室内活动
20:00-21:00盥洗
21:00-次日睡眠
19-24个月幼儿的一日作息安排参考
7:00-7:30起床、坐盆、盥洗
7:30-8:00早餐
8:00-9:00室内活动
9:00-9:30上午加餐
9:30-11:30室内或户外活动,游戏
11:30-12:00午餐
12:00-15:00午睡
15:00-15:30下午加餐
15:30-17:30室内或户外活动,游戏
17:30-18:00晚餐
18:00-20:00亲子活动
20:00-21:00盥洗、喝奶
21:00-次日睡觉
25-36个月幼儿的一日作息安排参考
7:00-7:30起床、坐盆、盥洗
7:30-8:00早餐
8:00-9:00室内活动
9:00-11:00户外活动,游戏、喝水
11:00-11:30午饭
11:30-12:00室内活动
12:00-14:30午睡
14:30-15:00下午加餐
15:00-17:30室内或户外活动、游戏、喝水
17:30-18:00坐盆、吸收
18:00-18:30晚餐
18:30-19:30亲子活动时间
19:30-21:00盥洗、坐盆
21:00-次日睡眠
很多妈妈不注重宝宝生活习惯的养成,但事实上“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整理了行为习惯:孩子需要养成这些好习惯,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有个好习惯的孩子,不管去哪里,都会受到大家的喜爱。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好习惯,这会让我们以后更容易成功。那么,怎样才能够拥有好习惯呢?相信大家都知道,好的习惯需要从小培养。
一、好习惯对人生的影响作用
1.克服困难
在困难面前,好习惯的人会去挑战它,不会逃避。因此,一定要让孩子拥有一个好习惯。
2.助人成功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按照规范去做,如果不讲条理的话,就容易放弃,也容易失败。所以,一个好的习惯能够帮助人成功。
3.容易交朋友
在平时和他人的相处中,需要互相尊重互相忍让。如果自己没有好习惯的话,会容易导致和他人之间出现摩擦,不利于搞好人际关系。
4.做事积极
拥有好习惯的人,做事情有始有终、积极向上。
5.心态好
拥有一个好习惯,意味着拥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也会更加靠近成功,利于孩子的性格发展。
二、要从小培养的好习惯
1.要学会反思
让孩子知道,在犯错误之后,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同时要进行反思,这样下次才不会再犯。
2.做事有计划
一个人做事能不能成功,很多时候与做事情之前是否已经计划好有关系。因为我们经常听过一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做事情有计划,不仅可以使事情做起来简单轻松,而且还能让别人对自己的信心感到放心信任。
3.完成自己所要做的事情
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完成,不要太过于依赖别人,平时也要乐于助人。
4.心态乐观
教会孩子每天都要微笑,这样一来会让自己变得有自信,二来身边的人也会觉得和你相处很愉快。
5.一言既出,肆马难追
一诺千金不管在什么方面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孩子从小就要学会守信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