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了行为习惯:孩子是否有个好习惯,跟爸爸妈妈有关,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相信大家一定听到过这样的一句话:“爸爸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很多人都是相信这句话的,一个家庭之中爸爸妈妈有着良好的各种习惯,那么他们的孩子身上肯定也有着良好的习惯;相反,孩子身上就会有坏习惯。
1.对人有礼貌
在文明礼貌方面,孩子远不如早些年那一群孩子好,这主要是因为如今的生活环境造成的。现代人都住在商品房里,周围的邻居一个都不认识,孩子也不可能像之前那样生活在一个大院里,一起玩,见人就会打招呼,所以在礼貌上方面缺少强化意识。
事实上,这也只是一个借口,爸爸妈妈有礼貌,孩子肯定也会见人微笑,打招呼,有礼貌。
2.要尊重他人
对于孩子来说,他暂时还不知道什么是尊重,不过大人都知道,比如在别人讲话时不随意插嘴。
爸爸妈妈平时就要对孩子有所要求,爸爸妈妈讲话时,孩子要好好听着,等大家都说完了再说话,不能打断别人的话,这其实就是在尊重别人。爸爸妈妈以身作则,孩子肯定也能够慢慢学会,并不需要过多地对孩子严格要求,好的习惯是在生活中慢慢养成的。
3.要懂得感恩
如今很多孩子没有学会感恩,总是觉得爸爸妈妈的付出是应该的。这主要是因为现在家庭大多孩子少,孩子是全家人的焦点,让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所以就不会换位思考,也不懂得感恩。
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要教会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懂得如何去感受和体会他人的辛苦,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学会感恩。
4.爸爸妈妈做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做孩子的好榜样,而不是坏榜样:爸爸妈妈时时刻刻都要提醒自己,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会效仿呢。
叶圣陶先生把“习惯”和一个人的“能力”联系起来:走路和说话是人人具备的两种基本能力,这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比如,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事物记下来的习惯,李四表达能力不好,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因此,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对习惯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认为:“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还清的债务,这种债务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我们家长应该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和熏陶,比如,生活习惯、待人习惯、阅读习惯、劳动习惯,等等。
关于怎样培养好习惯,育儿专家都有很多经典的著作,就不啰嗦了,也许以后会总结一些具体的实例。今天,想说几个“反面教材”,不良习惯,对人的一生的负面影响也是难以估计的。
(1)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就要发泄情绪,甚至动手打人。
我们和几个朋友一起外出旅游,其中一个朋友的孩子5岁,仅仅相处了三天,这男孩的火爆脾气,让所有人都崩溃了!
看电视时,他说要看少儿频道,他妈妈只不过慢了一秒钟的时间,他居然抓起遥控器拼命往电视机上砸去,一边还撕吼尖叫;吃晚饭时,他喝了很多饮料,他妈妈说不能喝太多,结果他居然一巴掌打在了妈妈的脑袋上,还理直气壮地哭喊;朋友们一起打扑克,他想玩,就单独给了他和笑笑一副,谁知他不领情,非要玩大人的,一怒之下把整桌东西都掀翻了……
别人的孩子,我不会干涉。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提醒孩子的家长:必须尽快帮助孩子纠正恶习。如果希望世界都围着他一个人转,一点愿望没有满足就大发雷霆,那么将来长大到了社会上,肯定会撞的头破血流!当他遭遇拒绝、遭遇失败、遭遇挫折的时候,不会有很好的心态,去面对问题,更不能理智地解决问题。
要让孩子学会等待,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学会控制情绪。
(2)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事没始没终。
一个朋友的孩子已经8岁,上小学了,我带着笑笑去他家玩。他先拿出一堆拼图,和笑笑一起拼,当笑笑还沉浸其中,他忽然撒腿跑开,冲到房里,拿出一个奥特曼变形玩具。笑笑抬头看了看,又低下头,依然专注于手中没有完成的活儿。
小哥哥哼哼哈嘿地比划了两下,又转身翻开抽屉,拿出一张碟,对笑笑说:“弟弟,我们看灰太狼吧?”笑笑非常冷静地说了一句:“不要三心二意。”让哥哥的妈妈瞠目结舌。是的,笑笑2岁的时候,我就在生活中告诉他,做事情不要三心二意。朋友很烦恼,说她儿子一直就是这样,三分钟热度,没耐心,不能坚持,现在上学了,老师也批评他不能集中注意力,总是东张西望,回家做作业呢,也很磨蹭,本来半小时能完成的事儿,他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会看电视一会打枪居然能折腾两个小时。
如果从小做事情就没始没终,长大以后可能很难成器,并不一定是干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即便完成再小的事,也需要一个认真投入和持之以恒的态度,而且,不能专注,就意味着工作、生活没有效率,三心二意虎头蛇尾,也让人感觉缺乏责任感。我让朋友先不要着急,她儿子显然已经养成了“习惯”,当务之急是帮助孩子纠正恶习,虽然改变很难,但是为时不晚。
(3)依赖性强,不爱思考,遇到问题就找妈妈。
一位网友妈妈发来的求助,女孩5岁。她说,孩子的独立性很差,特别依赖妈妈,不仅仅是穿衣吃饭等自理能力,还有生活中其它方面,比如,画画的时候打不开彩笔盒,不会自己想办法,就是找妈妈;玩滑梯和小朋友发生冲突,不会自己面对,就是哭着要妈妈;看动画片里提出的问题,不会自己思考答案,就是问妈妈……
独立,是一个人的良好习惯;爱思考,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习惯于依赖别人的人,心理上往往比较脆弱,不能承受风雨。我们爱孩子,就要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走。我们能够拥有孩子多少年啊?有一种依恋,是为了分离!我提的几个建议: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过于代劳、过于保护;交流的时候,多向孩子提问,提问,激发她的思考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动脑筋完成事情,别忘了适时给一点启发;让孩子拥有成就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结语:
还是这句话:孩子无错,家长有责。以上恶习的形成,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过度顺从,会导致孩子自私蛮横;过度保护,会导致孩子软弱无能。所以,改变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吧!
家园共育:不能纵容孩子的假期坏习惯
暑假到了,孩子们离开了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回归家庭生活后,代为看护的大多为老人,很容易溺爱孩子,渐渐地孩子们就会养出一些坏习惯!等到开学在纠正,真的要费很大的力气,不如从一开始就杜绝这些坏习惯产生的可能!
1睡懒觉
偶尔睡个懒觉当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如果天天睡懒觉,睡到中午才起来,那就成问题了。最基本的起居作息一乱,连带着吃饭、游戏、学习什么都跟着乱。更糟糕的是,等到假期结束,还要恢复到早睡早起的规律作息,又需要一段时间重新调整,非常折腾。
对策
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时的规矩来,稍稍宽松一些,偶尔做些平时不能做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假期里可以没有规矩。比如睡懒觉,重要的不是几点起床,而是每天都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起床,而不是任由他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什么时候。
2吃零食
放假在家,各种零食随手可得。吃多了零食,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不好好吃正餐了,而且,吃太多零食,热能转变为脂肪,堆积在大脑组织中,导致神经网络发育不良,也会使智力水平降低。
对策
当然可以让孩子吃一点零食,这也是生活乐趣,但最好能事先商议好一个比较合理的饮食方案,比如每天可以吃一点什么东西、吃多少,别人给零食时怎么处理等等。
3看电视
看电视其实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只要有更有趣的事情可做,小孩子是不会太过分迷恋电视节目的。把看电视排在假期坏习惯的第三位,纯粹是因为这是一件孩子常常想做而遭到父母禁止、因此发生许多冲突的事情。此外如果孩子已经懂得上网,做父母的可能还会担心他“沉迷于网络”甚至“染上网瘾”。
对策
看电视太多会影响视力、会变笨、坐太久活动不够等等道理不妨都跟孩子讲讲,相比简单粗暴地“不许你看电视”而言,这是更尊重他的方式。最好的办法还是和他“谈判”,得出一个大家相对来说比较能够认可的方案,因为是他亲自参与制定的,他就会有意愿去遵守。给孩子决定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的自由,而不是亦步亦趋地跟在他屁股后面:“不要看太多电视!”“你怎么又在上网?”
4“宅”在家
老是窝在家里,还常常伴随着吃零食的坏习惯,容易发胖不说,精神状态也不会好,常常是一副懒懒的样子。当然这其中也有家长的原因,怕孩子因为天气太热而中暑,就不让孩子出门了,其实做好完善的防暑措施,孩子还是不会出现问题的。
对策
周末早晨天气不太热的时候,父母有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公园逛逛,或者安排一些体育锻炼,连逛街也算是一项“运动”。父母要上班的时候,也要请看护人多带孩子出门去玩。注意不要给他太多“不可以”,手、脸、衣服、鞋子弄脏了回家洗洗就好,玩的时候让他尽兴,不要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
5两面派
说到老人带孩子可能会过分溺爱,一方面助长了孩子的一些坏毛病,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和这些看护人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看法、做法不一致,小孩子可是很会察言观色的,容易变成小小“两面派”。事实上这种不一致会给孩子造成混乱的感觉,对他的心理和人格成长很不利。
对策
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做父母的首先要拿稳主意,然后尽量和其他看护人沟通,保持一致性。每天晚上不妨开一个小小的家庭会议,把孩子在这一天里的表现说一说,评议评议,不是开“批斗大会”,只是把事情拿出来让大家知道,让一切都变得公开、透明。当然,着重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是很重要的。
6依赖心
本来在幼儿园里已经会自己吃饭、上厕所、收拾东西了,待在家里,在老人照管的情况下,又变得事事依赖。这些“退化”行为,对孩子可没有好处。
对策
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让他独立完成。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是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收拾玩具等等。家长要有耐心,可以陪伴他,但要让他自己慢慢做,传递给他的信息是:“你可以做好哦,我相信你。”对大一点的孩子,甚至反过来,还可以让他帮大人一点忙,他会因为自己可以承担一定的责任,而感到很自豪。
7人来疯
自己在家的时候好好的,一旦带出去,到了人多的场合,就变得任性起来。要么疯得不得了,大喊大叫的,或者对人不太有礼貌,不让别人好好说话;要么就表现得很“拗”,一定要这样那样,不然就撒娇耍赖发脾气;或者有很强的表现欲,什么事情都要“我来我来!”尤其是在有其他小朋友的场合,一定要大家都注意他、说他最好。
对策
“人来疯”的背后,很可能是孩子受到的关注不够多,如果父母平时给予他足够的关心,孩子内心就会很安稳,不需要在特殊场合来获取额外的关注。不过即便如此,遇到人多热闹的场合,小孩子变得兴奋,也是常有的事,父母只需要用平静的口吻简单地告诉他“要讲礼貌”、“不要打扰到其他人”等等就可以了。一定不要在人多的场合过分训斥孩子,这会很伤他的自尊心,切忌切忌!
8臭脾气
作息紊乱和“宅”在家中的副作用,就是能晒到太阳的时间少了。光照不足不仅不利于钙质吸收,还会引起抑郁症状。你可别奇怪家里的小朋友怎么状态不佳、脾气臭臭呢!没准就是抑郁的表现。而孩子通常觉得“我辛苦了一个学期,假期就应该放松”,不仅在家为所欲为,连脾气都见长了。
对策
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就会遵守规矩,在家就肆无忌惮。是因为家更让他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这不见得是坏事。但也需要给他建立一定的规则和秩序,这样他才能更自如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太过放任,反而会使他缺乏安全感,茫然不知所措。
假期安全,注意事项
不让孩子独自在家,不让孩子攀爬阳台、门窗或其他高处;
教育孩子不玩家中的插座、开关、打火机、尖锐或易吞服的物品;
家中的药品要妥善保管,煤气阀门要及时关闭,热水瓶要放在孩子不易碰到的地方;
孩子外出要有家长或监护人陪同,不离开成人的视线;
教育幼儿乘坐公交或私家车时,尤其上下车时注意交通安全;
让孩子牢记一个联系电话,万一发生意外可以立即拨打。
在幼儿园生活时间长了,每天和形形色色的家长打交道,有时也会走进孩子们的家门,走进他们真实的家庭生活。了解得多了,有时你会感叹:现在的世界很精彩,现在的世界很无奈。现在的爸爸妈妈虽然给了孩子太优越的物质生活,但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灵的关爱少之又少。在大人的纷纷扰扰中,孩子们已经越来越看不懂父母和世界了。
浩浩是春节过后来幼儿园的大班男孩,长得很清秀。报名那天,孩子的爸爸拿不出任何关于孩子的证件和证明,就是缠着园长要入园。经过园长的悉心解释,他终于同意回去试着找找相关资料,直到孩子报到的那一天,他也只是带来了村里的一个简单证明。在办完孩子的入园手续后,他很紧张也很严肃的找到我,根本顾不了孩子,有时打个电话就是要老人们对孩子严厉点,孩子不管不顾年迈生病的爷爷奶奶,依然我行我素,气得老人在家大发雷霆。有一次暑假,小威去妈妈那玩,没过几天就被“遣送”回老家。爸爸一年四季就是春节回家几天,赶上日期早,还可以接送儿子几天,在家看见儿子太淘,有时也会控制不住脾气对孩子动粗。时间长了,孩子也无所畏惧。今年开学时,我们了解到小威爸爸妈妈离婚了,孩子彻底变成了一个皮球。看着无忧无虑的孩子在操场上和小伙伴玩耍,我真的有一种心痛的感觉。
常说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开放自由、物质丰盈的今天,我们的家庭伦理责任感为何世风日下,看着一个个聪活泼的孩子,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父母还有什么障碍跨越不了呢?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在你们追求自己的幸福浪漫时,你们打算把你们的孩子置于何境地?为什么要让无辜的生命去承担你们放任的责任呢?
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成长和进步。所谓,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又塑造性格,而性格又决定命运。
宝宝睡眠、吃饭、睡眠和大小便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妈妈。孩子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可以改变他一生的命运。婴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如果从小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宝宝吃饭习惯要从小培养
1,新生儿因每次进食量较少,常常是不定时进食,因而需要按需喂养。随着时间的推移,进食量会逐渐增加,家长也要培养宝宝按时就餐的习惯。
2,如果宝宝每天按时就餐,到吃饭时间就会分泌消化液,促进消化道蠕动,产生食欲,这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宝宝消化系统功能发育还不完善,消化能力水平低,胃容量小,越小的宝宝生长发育越快,对营养的需求量也越大。所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满足宝宝日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注意事项:宝宝吃饭的环境不要太嘈杂,以免影响进食情绪;进食最好一次性喂饱,一次时间不要太长;不要让宝宝含饭不咽或边吃边玩;进餐的位置要固定,不要边走边吃。
教宝宝正确使用餐具
1,训练宝宝使用餐具可以增加食欲,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所以,需要从小开始培养宝宝用奶瓶喝奶。等10个月以后再培养使用杯子喝水、奶或者果汁等。可能刚开始的时候会拿不稳,或者呛到、洒出来,但只要多练就会慢慢好转。1.5岁的时候,宝宝基本就可以自己捧着杯子喝水了,刚开始只需要在杯子里倒一点水,然后试着用手扶着让他们喝。
2,1岁的时候,家长要教宝宝自己吃饭。从开始手把手的教,到宝宝自己拿着小勺舀着吃。也许最初学吃饭会比较糟糕,且弄得到处都是,但家长要尊重宝宝吃饭的热情。
注意事项:吃饭前先给宝宝洗手,餐具要选择安全、无毒、小巧玲珑且不易摔破的,教宝宝吃饭时要看好宝宝,以免发生烫伤、被筷子戳到等危险状况。
培养宝宝睡眠习惯的重要性
1,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宝宝健康成长的首要条件之一,良好的睡眠习惯又要确保宝宝足够睡眠的前提。
2,宝宝睡觉时消耗的氧和能量最少,可以很好的消除疲劳。同时,睡眠有助于脑细胞的发育和完善。
3,睡眠期间,宝宝脑垂体分泌的生长素比清醒时增加3倍,有助于生长发育。
培养宝宝大小便习惯
1,了解宝宝大小便的规律,培养定时大便,自己坐盆的良好习惯,从小进行常规性训练,有助于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提高宝宝自信心。
2,培养宝宝大小便的习惯,有助于帮助宝宝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3,让宝宝有规律的大小便,可以在大脑建立起一系列的条件反射,提高机体的工作效率,保证各器官良好的工作和休息。
家长该如何安排宝宝一日作息?
1,每天坚持让宝宝按时进餐、睡眠、活动,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婴幼儿身心正常发育。
2,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还不成熟,消化能力弱,合理安排宝宝的饮食,能保证他们能获得足够的营养,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合理的作息可以保护宝宝的消化功能。
3,注意幼儿的睡眠安全,仔细观察宝宝睡眠状态。健康的宝宝在睡着以后安静、呼吸均匀,头部略有微汗,有时候还出现一些微小的表情;如果出现烦躁不安,时而哭闹乱动,睡后易醒或宝宝皮肤干燥发烫,呼吸急促,脉搏加快,摇头抓耳等现象,应尽快带宝宝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4,根据婴幼儿不同月龄的生理特点进行安排。年龄越小,吃睡的时间和次数越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减少。
5,根据季节特点,冬季也常可安排晚上早睡一些,夏季昼长,晚上可稍晚点上床,午睡时间可适当延长,保证宝宝有足够的时间休息。
6,一天作息要动静结合,脑力和体力活动结合,室内和户外活动结合,让宝宝生活的有规律,精神愉快。
不同月龄的宝宝睡眠次数和时间对照表
年龄次数白天睡眠(小时)夜晚睡眠(小时)总睡眠(小时)活动时间(小时)饮食次数间隔小时2-6月3月4日1.5-28月10日14-181.5-263.5-47-12月2月3日2-2.51013-152月3日541-3岁1月2日1.5-21012月13日3月4日3月4日4注意事项:按照作息安排来执行,最好不要随意更改,以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
不同月龄宝宝作息参照表
因为不同月龄的婴幼儿,其生理特点不一样,所以每天作息活动安排也稍有调整。
7-12个月婴儿的一日作息安排参考
7:00-7:30起床、喂哺
7:30-8:30室内活动
8:30-10:30睡眠
10:30-11:00喂哺
11:00-12:00室内或户外活动,做婴幼儿体操
12:00-14:00睡眠
14:30-16:30室内或户外活动,做婴幼儿体操
16:30-18:00睡眠
18:30-19:00室内活动
19:00-20:00盥洗、坐盆
20:00-22:00睡眠
22:00-23:30喂奶
22:30-次日继续睡眠
13-18个月幼儿的一日作息安排参考
7:00-8:00起床、坐盆
8:00-8:30早餐
8:30-10:00室内或户外活动、游戏、喝奶
10:00-11:30睡眠
11:30-12:00午餐
12:00-14:30午睡
15:30-17:30室内或户外活动、游戏
17:30-18:00晚餐
18:00-20:00室内活动
20:00-21:00盥洗
21:00-次日睡眠
19-24个月幼儿的一日作息安排参考
7:00-7:30起床、坐盆、盥洗
7:30-8:00早餐
8:00-9:00室内活动
9:00-9:30上午加餐
9:30-11:30室内或户外活动,游戏
11:30-12:00午餐
12:00-15:00午睡
15:00-15:30下午加餐
15:30-17:30室内或户外活动,游戏
17:30-18:00晚餐
18:00-20:00亲子活动
20:00-21:00盥洗、喝奶
21:00-次日睡觉
25-36个月幼儿的一日作息安排参考
7:00-7:30起床、坐盆、盥洗
7:30-8:00早餐
8:00-9:00室内活动
9:00-11:00户外活动,游戏、喝水
11:00-11:30午饭
11:30-12:00室内活动
12:00-14:30午睡
14:30-15:00下午加餐
15:00-17:30室内或户外活动、游戏、喝水
17:30-18:00坐盆、吸收
18:00-18:30晚餐
18:30-19:30亲子活动时间
19:30-21:00盥洗、坐盆
21:00-次日睡眠
很多妈妈不注重宝宝生活习惯的养成,但事实上“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