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活动地点:大班办公室
参与人员:全体大班组教师
活动目的: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评价与修改,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活动准备:教师收集学习过的有关材料、录像片断、主要问题提示等。
活动设计思路:在当前教育课程正处在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静态走向动态、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关注幼儿的提问、引发幼儿生成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以及幼儿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教师身上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教师尚未转变角色,做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还是易以权威者自居,鼓励不足,激发不起幼儿探询的愿望,往往压制幼儿质疑的冲动;又如,面对幼儿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教师又很难把握取舍,不善于抓住其中有价值的闪光点随机点拨、有效互动……
本次教研活动我们尝试以微格教研的形式进行,希望利用现代化的手段,通过微格教研这样的一种形式让“当局者不迷、旁观者更清”,更好的提高教育实践能力,提升教师回应方面的能力。
活动流程:理论梳理——————微格教研——————工作安排
(看录像——讨论——再试——再讨论)
活动过程:
一、理论梳理
1、什么是有效提问?
2、有效提问的方式有哪些?
3、你认为做到提问有效要注意哪些问题?
组员们认为: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有效提问的方式有:
1、开放式提问
(以“如何—”“什么—”“为什么—”“哪个—”方式开头)
2、清单式提问
(呈现出选择、可能性或决择的问题)
3、假设式提问
(让幼儿想象、探求幼儿的态度或观点)
4、重复式提问
(返回信息以检验是否是幼儿的真正意图?检验你得到的信息是否正确)
5、确认式提问
(表达出对信息的关心和理解)
6、封闭式提问等
(得到具体的回答)
▲做到提问有效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把握所提问题的难度水平
2、要提出不同认知水平或类型的问题
3、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
4、要学会控制等待时间
5、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反馈
6、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二、观摩研讨
组织形式:微格研讨
研讨过程:
(一)执教者介绍
(录像中活动的目标、活动概况、活动设计思路)
(二)观看录像
(为教师提供了有效提问的评价表以及录像片段中执教者的关键问题提示)
(三)进行讨论
①看了录像以后你对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设计谈谈自己的看法。
(请每位教师根据执教者的提问提出表扬和建议)
②执教者反思
(能根据大家的发言和自己看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
③分组进行问题方案的调整
(请每组代表谈谈自己调整后的问题方案情况,并说说为何进行这样的调整)
三、对本学期的教研活动提出意见与建议
问题与收获:
由于我们的录像没有经过剪辑处理,所以在实施中时间的把握上出了一点小问题。
微格教研能以摄像记录的形式,精确地再现活动,及时地将活动定格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有利于教师进行随机的思维碰撞与观摩研讨。可以说这一次微格教研的活动形式给我们大家带来了全新的教研体验,虽然活动中我们的微格研讨交流还很初浅、稚嫩,但我们感受了那一份研讨的实在,因为我们交流了各自的意见,分享了彼此的经验。大家都觉得微格教研的形式好处多多。
一、利用现代化的教研手段
对于我们农村幼儿园,一般较少使用多媒体设备,也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但设备新添置后,也没想着去用。这次活动给予了我们尝试使用现代化多媒体仪器的机会,觉得这也是一项学习的内容。特别在摄像完后,需要对所摄内容进行剪辑处理,组员们不会于是都回家问老公,那劲真令人感动。虽然现在我们都还不会,但也从中了解了相关的一些知识。这是微格教研带给我们的。
二、使研讨气氛更热烈
“微格教研”是用录像来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放像再现及时反馈,供教师个人和教研组活动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研究课堂教学的方法。这种形式可以在大家有争议的地方随时定格,便于我们研讨的深入与透彻,这使我们感到非常的过瘾。因为以往的评析研讨是靠大家记录的、印象中东西来进行。而现在,由于活动前给了大家问题提示,帮助大家理清了思路,再加上前面的教研活动已经学习了关于“提问的设计”、“教师的回应”方面的理论知识,这样,使活动的评析重点更突出、评析内容更紧凑了。大家都非常乐意并积极的投入活动,研讨气氛热烈。我们老师在此过程中都有所收获,这其实也是最重要的。
三、对细节问题给予关注
对于我们从教有些年头的老师,活动中自己的行为表现似乎也成了一种习惯,也不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妥。一看录像,这个说:“哎呀,我怎么看上去象在敷衍幼儿。”那个说:“我站立的姿势是这样的吗?”执教老师感想更是深刻:“我的表情是这样的吗?我脸上的表情怎么与孩子的热情这么不相称啊?!”自己都有些不相信。我们都笑了,其实这个问题早就提出过,可由于“婉转”或别的原因未引起该老师的足够重视,现在自己看自己,总算“大彻大悟”了……。这中间发现的虽然只是一些细节的小问题,但通过微格教研,很直观、深刻的被大家注意到了,我想对于这些细节问题也不用多说什么了,相信大家都将会自觉的在以后的活动中去注意纠正,因为细节问题也可以事关活动成败。这也是微格教研带给我们的。
第一次尝试微格教研,组员们对此形式的教研活动反响都比较好。应该说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让我反思如何开展丰富形式的教研活动以满足教师的需要,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更好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让教研组对教师更有吸引力。
随着新的《纲要》的颁布,发展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富有个性的成长越来越得到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区角活动就是这样一个体现幼儿个性发展的渠道。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大班的班主任。不光组织集体教学活动,也担任区角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从初次接触区角活动,到现在能较完整的组织一次区角活动。我对区角活动的内在教育价值的开展的整个流程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教师的指导在整个区角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缺少了教师的指导,幼儿就等于是自由活动,没有任何教育价值可言,相反,如果教师不合适宜的频繁指导,没有从幼儿自身的需要出发,那么对于幼儿来说,也就没自主性、个性化而言了。
场景一:今天,区角活动新增加了一个材料:简易天平。我没有告诉孩子们怎么制作天平,只是展示了成品,让他们自己动动脑筋,想办法制作天平,并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轻重。陆龙龙和陈过来玩了。于是我便做在旁边准备指导。他们两人试了好长时间,都没有准确地把天平搭起来,让他一高一低地翘着就认为是搭好了。我告诉他们再看看有没有装准确,可过了好长时间他们都没找出错误。我忍不住手把手地纠正,我想让他们看到成功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但我也意识到这样地指导不够理想。
场景二:几个孩子在玩种子贴画游戏。这个游戏大班上学期就已经开展过了,所以大部分幼儿对于这个游戏是很熟悉地。但对于年龄小的几个幼儿来说,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谈奕天就是其中的一名幼儿。几次活动下来,我发现他对于种子贴画这个游戏很感兴趣,而且每次都玩的很开心但他每次都选择了飞机来进行粘贴,而且还不是很像。于是这一天,我便问他:“天天,你为什么只粘飞机呢?你可以试试贴其他的东西呀。”他听了我的话只是睁大眼睛看着我,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但是我发现他一下子成了泄气的皮球,原本布满笑容的小脸,一下子就没有了光彩。我真后悔自己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为自己的莽撞感到内疚。
评析:事后我针对这两个有些遗憾的事例,进行了反思:“教师应该在什么时候介入最为合适?以哪种方法去引导孩子最有效?”经过反思,我认为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站在幼儿背后的沉静的观察者。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真正需求。而教师的指导应该掌握分寸,在幼儿遇到困难,希望得到教师支持、帮助时再进行。不要盲目指导,更不要操之过急。教师要做到善于等待,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在以上两个事例中,我虽然也耐心地观察了,但对幼儿活动地介入还是显得操之过急了。像谈奕天,我还没弄清楚他的动机、想法,就急着引导,抑制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也抹杀了他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制作简易天平中,我没有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探索,也没有进行隐性指导,直接将方法教给他们,让他们失去了一次自我发现、自我学习的机会。所以我认为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等待,如何在等待、观察中真正了解孩子的兴趣、需要和遇到的困难,适时的介入,帮助,并应注重如何“引”,而非如何“教”。
教师在指导时,还应讲究方式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平行游戏的方法介入指导。在简易天平这一事例中,当陆龙龙和陈两人制作的天平有高低、不平行时,教师可以说:“咦,这个天平怎么好像翘翘板一头高一头低呀?”幼儿在教师的隐性指导下就会去想这个问题,并找到最终的结果了。通过这种指导方法就能减少幼儿被强制接受的无助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师还应重视同伴之间的示范作用。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比大人加入的环境要自然、轻松的多,也更有效。教师可以在活动时多展示一些幼儿作品,让孩子在模仿中学会学习,获得间接的经验。
教师在选择方式时还应做到因人而异,对于不同的孩子,应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如:对于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多给他时间探索,而对于那些能力教弱的幼儿,教师应及时指导,不能一直等待“奇迹”的发生;对于那些骄傲的孩子,教师可采用平行游戏的指导方法,减少直接干预。
总之,要组织好一次区角活动,教师救应学会如何去等待,如何去指导。而要做到这一些,就需要教师在每一次区角活动中,多观察、多探索。
给孩子适宜的引导
情景一
今天,偶然听到一位家长对小朋友说:“如果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孩子立刻就不闹了。
情景二
超市里,小男孩拉着妈妈的衣服不肯走,妈妈说:“快点走,要不然告诉你爸爸,看看你怎么办。”小男孩不情愿的只好跟着走了。
情景三
奶奶叫强强回家,强强不肯,奶奶吓唬强强道:“再不走,警察叔叔可要来抓你咯!”强强吓得赶紧跟着奶奶回家。
情景分析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见,一些家长为了图自己的方便快捷,根本不顾小孩心理的健康发展,让小孩得不到正确的意识。以上三个情景中就都反应了两个问题:
1、小孩子没有得到大人的平等对待,而是被威胁。这样的威胁从侧面传达给了孩子‘只要让别人听话,就可以用威胁的方式’这样的思想。
2、情景一中的幼儿园,情景二中的爸爸,情景三中的警察叔叔被当成威胁小孩的对象,容易让小孩产生恐惧心理。
教育措施
家长应该静下心来,给孩子适宜的引导。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两点中入手解决:
1、家长与孩子平等的沟通,温和而严肃地讲道理,即使这样不如威胁的方式立马见效,却能培养孩子的健康心智。
2、在孩子调皮的时候不要把幼儿园,爸爸,警察叔叔当成威胁他们的对象,而要在孩子们害怕的时候把幼儿园,爸爸,警察叔叔当成保护他们的对象。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各式各样的小推车和手拉车,是小儿学习迈步到脱离扶持、独立行走的适宜玩具。在学习独立行走的过程中,发展了手臂和腿部动作的协调,学会独立行走可帮助小儿及早摆脱对成人过多的依赖,学会独立自由的活动,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促进小儿感知觉、注意力和记忆力、具体形象思维的形成。
初学推小推车,大人应和小儿一起推车,慢慢地大人逐渐减少帮助,让小儿自己推车,推小车要在平坦的地面上进行,大人要经常给予鼓励和照顾,防止小儿因推力过猛或转弯过大而脱手摔倒。
小拉车种类很多,有鸭子车或其它动物形象的拉车,还有些小拉车能发出响声,如大象转伞、小熊打鼓、鸭子背蛋等,小儿对这些小拉车比较感兴趣。开始小儿走路不稳时,大人拉着小儿一只手,再叫小儿拉着小车往前走,也可以训练小儿拉着小车侧身走、倒退走、转弯走,使他行走更加熟练、稳定。玩耍时大人可结合随时发生的情况对小儿进行一些教育,如车倒了、坐在小车里面娃娃摔了出来,可以讲“娃娃不哭,娃娃勇敢,让它坐好,咱们继续向前走吧。”还可以让小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推车游戏,使小儿建立最初的伙伴概念,学会与人交往,培养小儿与别人一起玩的愉快情绪。
原方案的设计看似很完整,也初步完成了预期目标,但幼儿并未真正体验到游戏的快乐。我觉得这与运动情景的创设不宜有关。
第一,不够丰富有趣
教师在游戏中可以创设丰富有趣的运动情景,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爬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进幼儿肢体协调发展。如可以设计“小乌龟找朋友”的情景,在乌龟四周布置小动物的家。如前面是小鸡家,小乌龟去找小鸡玩,学习向前爬的动作;后面是小狗家,小乌龟向后爬(倒退爬)去找小狗玩;还可以让小乌龟听信号快爬、慢爬等,通过不断变化的运动情景使幼儿始终保持对游戏的积极态度。
第二,未考虑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不同,运动能力也不同,因此教师应创设难易程度不同的环境,让幼儿自由选择。比如,在“寻找城堡”游戏中,可以准备不同宽度、高度、长度的“小桥”,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还可以允许幼儿钻爬、绕爬,使每个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幼师资料《有效的提问要适时适宜》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说课稿要脱稿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