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行为足以毁掉孩子一生

02-24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这些行为足以毁掉孩子一生》,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由于缺乏必要的育儿经验,很多刚刚做上爸爸妈妈的年轻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可谓是想什么就是什么,在无形中可能已经深深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以下9个习惯,就是足以毁掉孩子一生的坏习惯!

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

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例如这种话要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摧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3.使孩子产生罪恶感。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具体方法举例如下: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出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

4.和孩子说话时口气决不能和蔼。切不可使用商量的口吻,一定要使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如果还能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词组,则效果更佳。如“你真蠢”“你混”“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

5.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切不可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他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这样做能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造成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

6.要学会迁怒的本事。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无论什么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同样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

7.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8.当他口出污言秽语时,尽管讥笑他。这要他的词汇会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半死。

9.永远不对他进行精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11种教育习惯毁掉孩子一生


孩子教育是父母最关注的话题,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有美好的未来,尽量在教育中避免失误!怎样的教育对孩子不利,甚至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

后果: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2.当他口出污言秽语时,尽管讥笑他。

后果:他的词汇会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半死。

3.永远不对他进行精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

后果:将来的他绝对思维错乱,没有底线。

4.避免对孩子说他犯了错误,免得孩子有时候会感到内疚。

后果:他将来即使犯罪被捕,也会感到是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对,他是受害者。

5.把他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千万不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

后果: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

6.不论好坏书刊,任其自看,不闻不问,更不予干涉。

后果:家里倒是干干净净,就是不知孩子脑袋里装了多少垃圾。

7.父母经常吵架,恶言相加,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

后果:将来父母感情破裂离婚时,孩子一点都不意外。

8.孩子要多少零钱都照给不误,也不要自己干活挣钱,千万别节省,别像父母当年一样受苦受累。

后果:他习惯了不会挣钱,只会要钱时,千万别烦恼。

9.对他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无理要求,总是姑息迁就,万一他生气了,着急了,那可不得了。

后果:他可离不开你了,千万别让他独立生活。

10.当他和邻居、老师或警察发生冲突时,家长坚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边,让孩子知道:那些人都是对你不公平的。

后果:他的一生永远都会生活在不公平之中,你信不信?

11.当孩子闯了大祸以后,慎重地声明说:“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未免小题大做了吧?”

后果:别羡慕,别人的孩子为什么都能过着平安幸福的生活,自己的却不行。

家长随意批评会毁掉孩子一生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家庭的希望,最近不断发生的拿学前儿童、小学生报复社会的骇人听闻的事件防不胜防。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缩小了看,其实把孩子作为“出气筒”的情况无处不在。

竹君在一家知名的外企设计部工作,丈夫远在海外,照顾家庭的重任就落到了她的肩上。最近一段时间因为新产品开发遇到难题,久攻不下,竹君陷入焦躁困惑中。一天,她费尽心血设计的方案又被毙了,这时离规定时限已经很近了,她头痛欲裂。一进门,儿子敏敏满脸欢喜地扑过来:“妈妈,妈妈,今天,我看到蚂蚁上树了……”竹君不耐烦地挥挥手:“知道了,别烦我!”敏敏没发现妈妈的烦心,还是兴高采烈地摇着妈妈的手:“那些小蚂蚁真可爱。它们排着队,慢慢向树上爬,一点都不乱。妈妈,你再带我去公园看小蚂蚁吧,我可喜欢它们啦。”竹君猛地推开丢丢:“你还有完没完?!”敏敏哇的一声哭了起来。一旁的婆婆不干了:“你这是干嘛呀,孩子半天没见着你了,见了你想跟你说几句话,你不理睬还发脾气,你是怎么做妈的?是不是我碍着你了?讨厌我这个老太婆就直说,不要冲着孩子发脾气!”说着,赌气进屋掉泪去了。儿子惊恐地跟在姥姥背后,头都不敢回,晚上都不敢跟妈妈睡了。

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孩子慢慢跟竹君疏远,怎么哄都不愿跟妈妈亲热了。根本上说,因为在孩子看来,发现蚂蚁上树的奥秘,其意义不亚于天文学家发现一颗恒星。他需要家长肯定他的用心与聪明,跟他一起分享发现的快乐,这对于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很有益处。可是,把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带到家里,孩子很美好的行为不但没有得到认同,还遭到呵斥,他会感到惶惑无助,不但情绪会受到打击,时间长了,对自己也会产生怀疑。

无处不在的踢猫效应

在心理学上,“踢猫效应”是这样说的:某公司董事长为了重整公司一切事务,许诺自己将早到晚回。事出突然,有一次,他看报看得太入迷以至忘了时间,为了不迟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罚单,最后还是误了时间。这位老董愤怒之极,回到办公室时,为了转移别人的主意,他将销售经理叫到办公室训斥一番。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地走出老董办公室,将秘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并对他挑剔一番。秘书无缘无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气,就故意找接线员的茬。接线员无可奈何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对着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儿子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之后,也很恼火,便将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

人们在产生负面情绪后,会向比自己弱势的一方去发泄,弱势的会向更加弱势的一方去发泄。造成恶劣情绪的连锁反应,最后的那个环节便成为受伤害最严重的对象。这个原理就叫做“踢猫效应”。它提醒我们,不要把个人的负面情绪带到与别人的关系中,否则,会产生一系列连锁的负面反应。很多家长像竹君这样放任自己的恶劣情绪泛滥,有意无意地让孩子经常处于被抛弃,被忽略,被恐吓,被羞辱,被压抑的状态下,内心充满了恐惧与忧伤,孤独与无助。这样的孩子长大就会形成怯懦、自卑、固执、狭隘、崇尚暴力的负面性格。面对年幼的孩子,家长更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踢猫”。

孩子也会“踢猫”,父母勿做“帮凶”

尽管孩子们有着天真无邪的童心,仿佛什么事情都不会放在心上。但也正是因为孩子还不懂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所以在发泄情绪的时候也不会有所选择。很多家长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平时和小朋友有了矛盾受了欺负,家长怎么劝解小朋友如何道歉都仿佛无济于事。看到孩子委屈的摸样,一些爸爸妈妈心疼之余会帮着孩子斥责小朋友,或者陪着孩子一起闷闷不乐。聪明的宝宝看到这种情况,就容易学会通过自己夸大自己的表现,来博取家长的同情“利用”爸爸妈妈发泄自己的情绪,也就导致了孩子自我发泄能力的缺失。

这样的宝宝容易形成“表演型人格”,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想法,没有自信。在公众场合喜欢做许多夸张的言行来引起别人注意,但是内心又过分压抑自己,不能认可自己。长大之后容易形成社交障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

不良情绪自我调节,父母孩子一起做

1、学会自我解压

现代生活的压力,会让年轻的父母时常处于焦虑和抑郁中。学会自我减压也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在心烦意乱的时候可以尝试转移注意力,例如和家人一起看场电影或一起外出吃饭等、或者参加适量运动,周末爬山郊游都可以缓解烦躁的情绪,增加家庭的凝聚力。

2、把不良情绪关在门外

“进门前,请脱去烦恼;回家时,带快乐回来。”一位家庭主妇在她的房门上挂了这么一块木牌。在她的家中,男主人一团和气,孩子大方有礼,一种温馨、和谐,满满地充盈整个空间。询问那块木牌,女主人笑笑,解释说:“有一次我在电梯镜子里看到一张充满疲惫的脸,一副紧锁的眉头,忧愁的眼睛……把我自己吓了一大跳。于是,我开始想,孩子、丈夫看到这副愁眉苦脸时,会有什么感觉?假如我对面也是这副面孔,又会有什么反应?接着我想到孩子在餐桌上的沉默、丈夫的冷淡,这些在我原来认为是他们不对的事实背后,隐藏的真正原因竟是我!当晚我便和丈夫长谈,第二天就写了一块木牌钉在门上提醒自己。结果,被提醒的不只是我自己,而是一家人……”主妇不经意间的一句平白朴实的话,让原本死气沉沉的家庭又焕发出生机。如果我们稍稍用心,把这种豁达和体恤用于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踢猫”这条恶劣的传递链就能被截断了。

3、就事论事

很多家长跟孩子发火动怒,其根本原因并不是孩子做错了什么,而是家长内心存有恶劣情绪,才看什么都不顺眼,怎样做都有问题。家长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在批评孩子之前,先冷静下来想想,到底为什么生气?训斥孩子想达到什么目的?这样做会不会真正奏效?想清楚了再做打算。防止情绪化和头脑发热时做出愚蠢的举动。

4、不做应激的反应,秋后算账需及时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看到孩子表现不尽人意时,在“怒其不争”的失望中,往往选择“新帐老账一起算”,把孩子之前犯过的错误一一列举。家长们用这种方式来威胁孩子,其实也是家庭教育存在的一个重要误区,因为这样做的后果不仅不能使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还会加剧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毁掉孩子一生的18个坏习惯


由于缺乏必要的育儿经验,很多刚刚做上爸爸妈妈的年轻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可谓是想什么就是什么,在无形中可能已经深深的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以下18个习惯,就是足以毁掉孩子一生的坏习惯!

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

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

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

例如这种话要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摧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3、使孩子产生罪恶感。

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

具体方法举例如下: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出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

4、和孩子说话时口气决不能和蔼。

切不可使用商量的口吻,一定要使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

如果还能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词组,则效果更佳。如“你真蠢”“你混”“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

5、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切不可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

他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这样做能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造成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

6、要学会迁怒的本事。

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无论什么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同样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

7、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

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8、当他口出污言秽语时,尽管讥笑他。

这让他的词汇会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半死。

9、永远不对他进行精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

10、避免对孩子说他犯了错误,免得孩子有时候会感到内疚。

这样他将来出去偷东西,或者因为其他原因犯罪而被逮捕的时候,会感到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对,他反倒成了受害者。

11、把他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千万不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

这样他会养成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

12、不论好坏书刊,任其自看,不闻不问,更不予干涉。

而家里倒是收拾得干干净净,餐具也做了彻底的清毒,但就是不管孩子的脑袋里装了多少垃圾。

13、父母经常吵架,恶言相加,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

这样,将来父母感情破裂,离婚时,孩子不致于感到意外。

14、孩子要用多少零用钱都照给不误。不要让自己干活挣钱,也别叫他节省,如何让他和父母当年一样受苦受累呢?

15、对他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无理要求,总是姑息迁就。否则万一他生气了,着急了,那可不得了。

16、当他和邻居,老师或警察发生冲突时,家长坚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边,让孩子知道:那些人都是对你不公平的。

17、当孩子闯了大祸以后,慎重地声明说:“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未免小题大做了吧?”。

18、当众出孩子的丑。前17条都是在中级阶段前,真正要彻底毁掉他,这一条才是杀手锏。

你要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能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而一个惧怕社会和自惭形秽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

您掌握了以上18条,就基本上毁掉自己的孩子了。

如果你不想毁掉孩子,那么就不要做上述的无聊举动了。

毁掉孩子一生专注力的3件事,您是否做过?


毁掉孩子一生专注力的3件事,您是否做过?

为了孩子能在各个场合脱颖而出,许多父母绞尽脑汁地在“努力”这一深水区,激励自己和孩子,结果把双方都搞得疲惫不堪。

然而,纵观“学霸”群体,会神奇地发现:决定孩子成绩和学习效率的,不是用时间堆积起来的“努力”,而是专注力!

但因爱得太过,或是太着急,往往在特别的时期,父母会做出破坏孩子专注力的事情最常见的这三件事。

第一件事:0—3岁打断、干扰

记得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比如孩子自己在地板上专心地搭积木,本来他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一边叠一边推,叠得很专注,推得也很尽兴。

这时,家长可能就看不过去,认为你这样乱搭有什么用,干脆我来帮你。结果孩子玩得好好的被家长打断了。

其实,3岁前的许多孩子,都会有被大人干扰、打断的情况。

孩子常常无理由,但很投入地去做些在大人看来很无趣,也很无意义的事。

但是他们做得开心,情绪也很平静。懂孩子的妈妈就知道,这个时期其实就是,孩子专注力高度集中和发展的好时机。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好的专注力不能被培养,反而是需要更多的保护!

第二件事:3—6岁包办、限制

我认识的朋友,家里有个5岁的小孩。有一件事,在我们外人看来很奇怪,已经5岁的男孩子时常跟家人撒娇,要大人陪着一起玩,一起写作业。

他常常对爸妈说:“陪我玩嘛!怎么你们都不陪我玩啊?!我讨厌你们。”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是因为家里只有这么一个孩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很是稀奇,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

典型的走路怕摔着,吃饭怕噎着,天冷怕冻着,天热怕晒着。

动动手指,就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哭哭鼻子就能一招制服所有人。

日常常态生活,是能包办的全包办,不能包办就限制孩子活动。

结果现在孩子完全无法静下心,好好地完成一件事情,什么事都需要人陪着,甚至要求帮他做好。

我觉得,育儿路上,父母最应该做的,是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和时间,让他体验成就感带来的快乐。

尽量的让孩子独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玩一些没有危险的游戏。

因为大人一喊一叫一插手,直接影响孩子的专注力,更会降低孩子探索欲望。

而且,大人越是帮忙、限制,孩子就越是依赖,爱使小性子。

第三件事:6+岁责怪、发脾气

孩子专注力不够,真的是妈妈们的灾难。

表妹家的孩子就是这样的情况。让孩子独立去完成作业,五道数学题他可以磨蹭两个小时,如果强迫他自己先读完三遍题,半个小时就能顺利完成。

她总结说:孩子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愿意做。弄得一写作业,她就心浮气躁。好说歹说孩子不听,就分分钟钟想掐人。

小学以后,孩子完成作业注意力不集中,直接引爆了妈妈内在的焦虑情绪。

但是仅仅靠发脾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用力过度还能导致孩子叛逆、厌学,更不会把注意力花在学习上。

让妈妈鸡飞狗跳的专注力,它其实分为两种:一种无意专注,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监管的注意。

这种专注常常出现在孩子玩的过程中。

另一种是有意专注:预设了目标,需要主观意志力去监督。

它出现在孩子学习过程中,一般的孩子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枯燥、无趣的事,甚至反感。情绪上有排斥,导致特别容易走神。

这时就需要自己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去。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这些行为足以毁掉孩子一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行为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