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杰出的7种教育,父母们可别错过哦!

03-05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让孩子杰出的7种教育,父母们可别错过哦!”,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想让孩子出类拔萃,父母首先要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和培养方式。有7种教育方法,是培养出色孩子的基础,父母们千万别错过!

1、语言教育,孩子需要学习语言

正常的孩子,不到6足岁,都能运用母语应付日常生活遇到的各种状况。除了母语,孩子还应学一门外语。语言是一种很奇怪的能力,愈早学习,学习的效果愈好。另外,孩子学习语言,对他来说,是游戏,不是功课。

2、知识教育,孩子需要认识生活环境

孩子所有能接触到的人、物和现象,他都好奇。孩子认识环境越多,他就越想控制和利用。这就是科学发明的起源。孩子对环境的观察和认识,片面而且肤浅,深入的认识需要大人的帮助,而更深入的认识就非读书不可了。孩子对他生活的环境认识越多,他越有自信。

3、生涯教育,孩子需要认识人生

父母有责任告诉孩子:人生之路百条千条,条条道路认真走下去,路上都有许多动人、感人之处。所谓“行行出状元”就是这种意思。

4、思想教育,孩子需要培养智慧

智慧大部分是后天训练来的。和语言的能力一样,训练孩子的智慧,不但要从早,而且要从小:指导孩子怎样观察事物;和别人有不同的发现、看法和做法的时候,鼓励他表达出来,做出来;更进一步,训练他推翻别人的和自己的做法,然后引导他试着发展新的看法和新的做法。训练孩子的智慧,当然由小而大,由易而难;孩子小小的发现,小小的发明,小小的心得,都加以鼓励。成就获得肯定是孩子继续努力的原动力。

5、品格教育,孩子需要学习做人做事

怎样和自己相处,怎样和别人相处,怎样和环境相处,这是做人。事情要怎样进行,才容易达到目标,这是做事。懂得做人做事,他愉快,别人也愉快。做人做事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加,会越来越困扰着孩子,所以更要从小抓起。

6、创意教育,孩子需要发展想象世界

幻想是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幻想不是逃避现实。孩子从幻想游戏中,学习语言,认识环境,学习做人做事。幻想对孩子的长大有重要的意义。

7、气质教育,孩子需要培养幽默感

幽默感对一个人的作用,很像弹簧对汽车和飞机的作用。汽车有了弹簧装置,才能在不平的道路上行驶。幽默感不管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润滑剂、清凉剂。从小事训练,从小处训练,目的在于把幽默感变成孩子的生活习惯,并内化成孩子的气质。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三件事让你成为杰出父母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

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

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10种管教妙法让孩子体贴父母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会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育儿高手。要想做一个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如果您从小就没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体验,现在又很难去思考应该如何对待孩子,那么请参考一下程桂英老师提出的10个方法。当您被孩子气得火冒三丈的时候,不妨用这些方法来取代打骂的教养方式。

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此时,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程桂英老师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体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来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家长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据程桂英老师介绍,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爸爸妈妈的!

0-6岁是孩子阅读的黄金阶段,家长千万别错过


孩子小,不认字,或者认的字不多,所以,就不需要阅读?或者说,不会阅读?如果你是这么认为,那还真就大错特错。

据专家介绍,0-6岁是人一生阅读的“黄金阶段”——这其中3-4岁是最关键的时段,7-12岁是“白银阶段”,到了12岁以上,就变成“青铜阶段”了。

而很多父母不知道这点,总以为孩子还小,看不了书,所以,白白浪费了这个“黄金”,有的甚至连“白银”和“青铜”都没把握住。

其一,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1、在我看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莫过于,身体力行,自己先做一个爱读书的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如果你一有空就看电视打游戏玩手机,在这种家庭环境下,要求孩子做一个“阅读者”,只怕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肯坐下来看会书——小孩多数有好奇心的,TA肯定会缠过来问你看什么呢?这就是你的“机会”啦!赶紧给孩子讲讲阅读的好处吧!好学生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引导”出来的。

2、做家长的不防多带孩子去图书馆转转——孩子可能好动,未必能安静很久,不过没关系,五分钟也好,十分钟也罢,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一下图书馆里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认真看书的氛围,并不是真的要TA就在那坐下来看半天书。

3、多带TA逛书店——让孩子挑自己喜欢的书。

所谓“阅读”,最好是“悦读”。千万不要强迫孩子说:“童话书不好看,假的,别浪费时间……你要读读这本诗,你要背诵那本词……”如果在TA刚刚萌生“阅读”的念头时,你就各种强迫各种压制,可能就将TA的“阅读心”给扼杀在萌芽状态了,以后再要唤醒,可就难了。

所以,让TA“悦读”,让TA挑自己喜欢的,先将兴趣培养起来,然后,再慢慢加以纠正或者培养才是正道。

其二,不同年龄段适合不同的书。

1、1-2岁的孩子,“破坏性”比较强,要求他们不损坏书籍是不可能的。要么是撕,要么是乱涂乱画,甚至会拿去“啃”,所以,最好买“撕不烂的书”——最好是布的,或者是无毒塑料制成的那种书。

这时候的孩子以图识字、以图识物为主。所以书要挑简单、色彩鲜艳的,图案要大,文字要少,这样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才能与书“混个脸熟”。

2、2-3岁的孩子,可以买一些结实的卡式书。这时候仍是要选以图画为主的,可以是儿歌,可以是故事情节比较简单的童话。爸爸妈妈不妨带着孩子大声朗读出来,一方面可以顺带纠正孩子的发音,另一方面,对孩子来说,有声阅读比无声静看更有趣味。

还可以给他们买玩具布艺书。比方说有种布艺书,书里有扣子,拉链什么的,家长一边教孩子识物,识字,同时还可以让孩子练习扣扣子、拉拉链——这其实也是在为培养孩子以后自己穿衣服做铺垫。

3、3-4岁,增加一些绘本,最好带了言行准则或者生活常识的那种,例如,以简单的图文告诉孩子饭前要洗手、饭后要漱口;不能骂人、对长辈要有礼貌;什么情况下要说“谢谢”,什么情况下要说“对不起”;还有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或者窗户不能爬、开水不能碰、电线不能玩之类的。

这些可以适当重复,以加深孩子的记忆,直至养成习惯。

要记住,这三四岁可是阅读黄金时期里的“黄金时期”哦!所以爸爸妈妈们更要好好利用这段时间给孩子打好基础!

4、4-6岁,这时候可以适当增加点难度,买些“复杂”一点的书,例如故事情节丰富点的,文字多一点的,不要光是童话,可以适当加些有内涵的书,例如成语故事什么的。

其三,父母要注意“伴读”的方式。

1-2岁的孩子,识字量少,这时候需要父母给“讲故事”,给朗读。所以,爸爸妈妈一定不要因为怕辛苦,或者嫌烦,就白白浪费了这个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机会哦!

3-4岁,可以是和孩子互动,你讲一半他讲一半,让他也慢慢学习自已阅读的方式和技巧。

到了4-6岁的年纪,父母更要注意方式。例如,可以和孩子“分工”,各自扮演文中的某一个角色,将各自的“台词”分好,然后一起来“演出”这个故事——这其实也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方式。

或者边读,边引导孩子自己思考。例如,小熊走到路口,红灯亮了——这时候你不要马上往下念,而是引导孩子:“你说,接下来小熊应该怎么做?”

或者是用角色代入法,例如,让他“变成”三只小猪中的一只,去建房子“抗狼”,看他会怎么做。

这时候你会发现孩子的思维远比大人更扩散。在玩“角色代入”时,曾经就有个小孩说,他才不要去建房,然后躲在房里避狼。他说,他要联合其它两只小猪,挖陷阱什么的,想办法将狼捉住,让它再也不能吃小猪。

如果这时候你还在“照本宣科”,非要将孩子的思维扯回到故事“原型”上来——那你就是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这样的情节改编,有利于拓宽孩子的思路。哪怕孩子的想法再脱离现实,再离奇怪异,你也不应该打击,而是应该鼓励他,赞扬他的创新精神,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继续阅读的兴趣。

6岁以后,可以给孩子买一本字典,教给孩子查字典的方法,然后,慢慢放手,让他按自己的兴趣去挑书,并且自己去看、去阅读、去理解。

家长要做的,就是拿本自己的书,坐在孩子身边“陪着”,他看他的,你看你的。在他看不懂提出疑问的时候,适当的做出引导,给他解惑。

因为,如果不学会放手,孩子的自主阅读变成了一种“依赖”,家长在身边他就读书,家长一不在,他就“罢读”,也是不好的。

父母犯三种错会让孩子变笨


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贝儿能变聪明,不希望孩子变"笨",如果希望孩子聪明,首先要知道孩子是如何变"笨"的,这样才能趋利避害,让宝宝向聪明的方向前进。

孩子变笨三大原因

1、永远也赢不了的游戏

如果我们让孩子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难度超出孩子现有的理解能力,但我们又不向他做任何讲解,结果孩子总是不知道该怎么玩,每次尝试都失败,那么孩子的感觉会越来越糟糕,不用别人说,他也会觉得自己很笨。

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赢"的感觉,最终,他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看起来笨头笨脑又畏手畏脚的孩子。

2、过早的知识传授

一些热衷于所谓"智力开发"的父母,积极地对幼小的孩子进行读写算训练。那些学业知识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孩子虽然也能靠鹦鹉学舌的方式死记硬背下来,但并不理解,所以往往并未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反而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降低了对学习的兴趣,挫伤了自信。

3、大量的负面暗示

有一个充满寓意的童话故事:有一位美丽的公主,从小就被一位巫婆关在一座高塔上面,每天只能见到巫婆。巫婆每天都对她说:"你的样子丑极了,见到你的人都会感到害怕。"公主相信了巫婆的话,怕被别人嘲笑,不敢逃走。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经过塔下,看到了公主那如仙的美貌,惊为天人,救出了她。这位公主才对着镜子意识到自己原来如此的美丽。

事实上,很多父母都可能在无意间充当了"巫婆"的角色。

说孩子"真笨"是一些父母的口头禅,说起时甚至带着爱意。可是,孩子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有时,望子成龙的父母有意无意地拿孩子与别人相比,"你看人家丁丁多聪明!""李阿姨的女儿都能用英语和老外对话了,她比你还小呢。"……有时,父母在朋友、外人面前表现谦虚,"我儿子不行,很笨的。""这孩子很没脑子的。"

整日被淹没在如此大量的负面暗示里,孩子怎么能不真心实意地相信自己真的很笨?

当孩子因为上述种种原因,深信自己的脑子很笨、学习能力很差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怀疑,他的潜意识就会产生"保护作用",拒绝新的资讯进入记忆库,来保护主人的信念是对的。结果就真的成了"学什么都学不会"的笨孩子。

如果你不想孩子变笨

1、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

当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到快乐时,大脑里会释放出"脑内吗啡",这种化学物质会驱使孩子想重复这一经验。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成功是成功之母"。

在做游戏、玩玩具、做手工、参加竞赛及做家务等等活动中,鼓励孩子大胆尝试,适当引导,让孩子可以通过一定努力品尝到胜利的喜悦。比如,当孩子跃跃欲试想帮妈妈洗碗时,不要嫌麻烦,或是怕他打碎碗而拒绝他,不妨为他搬个高度适中的凳子,为他戴上围裙、套袖,告诉他怎样轻拿轻放,怎样冲洗干净。当孩子洗好一只碗时,大声夸赞他干得真棒,孩子会很快乐,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

对小孩子来说,各种探索都是学习的机会,那么,就让我们"为孩子找一棵矮点的苹果树,让孩子踮起脚,伸手就可以摘到苹果"。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会让孩子信心百倍,动力十足地向下一个更高的目标迈进。

2、告诉孩子,失败了没关系

学习、活动总有胜败、输赢,怎么给予孩子评定是一门艺术。因为孩子本身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大多数是靠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进行自我认识。

当孩子为"失败"而难过时,父母不应以怜悯的态度对待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更甚至劈头盖脸地责骂孩子,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明白,失败、错误没什么大不了的,人人都可能碰到,勇敢、聪明的人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

允许孩子失败,也是对孩子能够成功的一种信任。

最后,让我们思考国际21世纪委员会对"最初的教育"是否成功的判断标准:看它是否"提供了有助于终身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基础"。如果是,这种教育可以说是成功的;否则就是失败的。

3、兴趣永远第一

凌志军在畅销书《微软小子》里讲了个故事,朱丽叶的儿子沃伦秉性聪慧,才14岁,就已完成高中学业,可以上大学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中国父母都会很自豪地叙述孩子的成功,朱丽叶却并不想让儿子现在就上大学,原因是想让他更多地享受童年时光,让他做他喜欢的事情。她与作者有如下的问答:

"作为老师,你觉得"成绩、兴趣、快乐童年、道德"中什么对学生最重要?"

"兴趣永远是第一。没有兴趣就没有一切。有了兴趣,伟大的成绩便随之而来。"

"那么,作为母亲,你觉得什么对孩子最重要?"

"兴趣,还是兴趣。我希望他有一个很快乐的童年。不过,兴趣还是第一位。有兴趣才有快乐。"

这位母亲的信念与一位前苏联的教育家异曲同工。一次,这位教育家给学前班的孩子们上课。他准备了一个"发言球",一边从讲台扔出去,一边说"2+3=",哪个孩子接到球,哪个孩子就说出答案,孩子们学得很高兴。听课老师有的就不理解,说你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直接提问不就可以了吗?要什么"发言球"?他回答说,没有"发言球",当然也可以提问,但是孩子们却没有了发言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已成老生常谈,却仍被很多父母熟视无睹。如果你希望孩子越来越聪明、越学越爱学,那就把激发、呵护、提高孩子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放到每日日程上吧。

教养女孩:父母不能错过的三大教育


一直以来,女孩的教养被富养遮盖着教育的本质。不管是精神层面的富养还是物质层面的富养,我都认为这不过是一种华丽的说法罢了,就好比为自我的教育理念披上一件皇帝的新装。我不想在这件事情上再去多啰嗦,只想说一句,难道精神层面的富养不是依靠物质做基础的吗?

女孩在幼年时期甚至青少年时期,我都认为远比男孩更容易教育。女孩如果在一个有爱的环境下长大,她的反叛性格事实上并不明显,至少没有男孩来的这么猛烈,让父母措手不及。当然我的前提是一个有爱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女孩。所以说,我们要给孩子的第一教育是爱,让女孩感受到爱,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尊重是教育的大前提。女孩远比男孩更善解人意,更能受到父母教育的影响。

我的内心里很羡慕女孩的父母,因为在我看来,女孩是如此的美丽,性格是如此的委婉,又是那么的善解人意。有一朋友曾经评价另一个朋友的女孩说是骄横,初始我接触女孩的时候,也感觉有些娇惯了,再接触然后她母亲放手让她与我单独相处之后,她从不接纳我到喜欢上我,甚至喜欢待在我家不愿意回家。我发现女孩其实很讲道理,我并没有特别的做一些事情,只是很简单的告诉她事实,让她不得不接受现实而没有了乱发脾气的源头。当她冷静下来后,我鼓励她帮我做事情,我们一起玩一些游戏,她开始说她不喜欢,就站在一旁看着,我还是一边玩游戏,一边鼓励她一起参与,然后她便高兴的参与了。熟识之后,我和她说话完全不费力气,重要的是她愿意听我的安排,而且很乐意参与我的安排活动。

男孩我通常会花费很多精神去思考去琢磨去平衡男孩内心那棵强大的自尊,类似豪豪这类调皮捣蛋又自负的家伙,我也有被打击的想撞豆腐的时候。可是女孩,仅我接触过的一些女孩,无论在别人眼里是多么的桀骜不驯,但我发现,只要对女孩展现出你的爱,你的大度,你的尊重以及你的讲道理,她们都是那么容易的就亲近你,信任你。

1、独立背后的不虚荣

很多人认为富养女孩就应该骄纵女孩,让女孩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这样才不容易被人虚荣了。事实却是相反,要想女孩不虚荣,首先的要做的就是锻炼她独立的个性,只有一个人习惯了独立,习惯了依靠自己,她就不容易让糖衣炮弹轰炸了。虚荣换一句话说是把人生的目标定位在物质的基础上,追名逐利。如果人生为此而存在,那么这个人的一生其实也就等于毁了。人若是不依靠自己,就算享受的再多,回过头来也觉得内心的空虚是那么的真实。而女孩,在这个二十一世纪的当下,应该更勇敢的独立起来,是性格上的独立,不仅仅依靠自己,还应该为自己的独立而骄傲。或许有人说婚姻是女人的重生,但后面一句是,一个不独立的女人在婚姻中会处于劣势,这样的婚姻还可以称为重生吗?2、语言早开发的多种好处

女孩的语言细胞通常比男孩更胜一筹,她们更容易接受多种语言。所以女孩的父母不要放过语言的早开发期,也就是5岁前让女孩多接触一些语言,一般来说四种语言对女孩而来,能熟练掌握。女孩混淆语言的情况普遍来说比男孩低,即便女孩开口晚,她对语言的触觉也有着先天的优越。如果可以或者说有条件的情况下,女孩的父母可以给女孩提供多语言的条件,让女孩对多种语言更加的敏感,这也会帮助女孩以后学习多种语言打下脑部的基础。所以,女孩的父母不要错过了最好的语言学习期。

3、细腻背后的善良

女孩的父母或许会注意到女孩的神经更为敏感,对事情的观察也更为敏锐,换句话说,女孩也更容易斤斤计较一些你认为不重要的事情。但是,往往我们好好的利用这些女孩的天性,女孩就会变得很贴心。比如说让女孩更为自由的玩一些照顾的游戏,照顾玩具baby,照顾花草,照顾弟弟妹妹。交给女孩一些家中的事情,女孩会更具责任心。她们会觉得那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她们会很认真的看待你需要的帮助。

女孩也更善于与你谈心,如果你花点时间听听她们的内心,然后在让她们听听你的想法,那么她们的叛逆就会随着述说而随风而去。请注意,述说不是一昧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仅仅只是倾听,然后把帮她分析,最后把你的想法转达给她,把选择权重新交给孩子。这样的做法,我认为是尊重,如果仅仅只是听孩子的,那么这不叫尊重,叫溺爱。所以,温柔的方法有很多种,请女孩的父母们理性的对待你们的女孩!

孩子的家庭教育的7种方法


1.交谈

交谈是家长与孩子之间最常用的一种教育方式。但是一定要切记交谈的场合与方式。就场合而言,在气头上,再有客人在,最好不要交谈。在方式上需要一个双向沟通,而不是家长喋喋不休,抓住一个小问题不放,而是应该引起孩子的兴趣,在通过兴趣点将自己的经验道理传授给他。

家庭教育的七种有效方法

2.活动

一个家庭要良好的发展,就需要一个好的氛围,同意的好的氛围也有利于教育。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活动,比如郊游,逛街,进行兴趣活动。这样家长就可以在活动过程汇总加深与孩子的关系,也能发现孩子的需求。

家庭教育的七种有效方法

3.表扬

表扬奖励都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也是教育中一种很好的激励手段。在孩子表现的好的时候可以给与口头的表演或者动作的亲昵,但是要对事情本身进行表扬。还有物质奖励也是一种手段,但是切记不要用金钱为奖励。可以通过书籍的奖励,或者兴趣爱好的奖励为正确引导。

家庭教育的七种有效方法

4.道歉

道歉是家庭里民主的一种展现,家长如果误解了孩子必须要进行道歉,不要觉得这样很没面子,反而是一种让孩子信服的手段。而且父母道歉也必须真诚,不能找借口

家庭教育的七种有效方法

5.宽容

宽容是希望家长在孩子犯错(这里指不是很大的错误)可以冷静的去原谅孩子,比如展现痛心的感觉抚摸孩子的头,但是宽容不是代表就不去管教了。

家庭教育的七种有效方法

6.批评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家人在就事论事不能今天错加上以前的错一起批评,还有就是在评判的时候要保持自身的冷静。可以先表扬其好的地方,批评差的地方。或者先进行自我批评再评判孩子,毕竟也有子不教父之过的错误。

家庭教育的七种有效方法

7

7.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行为都会引起孩子的模仿,所以这里家长必须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时候就是不要过分的拿她人与自己的孩子做笔记,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喜欢《让孩子杰出的7种教育,父母们可别错过哦!》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