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孩子的创新精神

03-08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呵护孩子的创新精神”,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一位教师讲解蔷薇的知识后问学生:“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一学生回答:“是可怕的刺。”另一学生回答:“是美丽的花。”老师给予赞许。第三个答道:“我想应该想办法培育出不带刺的蔷薇。”“你胡思乱想些什么?”老师怒斥道。

而在另一堂美术课上,老师教学生画苹果,他发现有位学生画了个方苹果,于是就耐心地询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的呢?”学生回答说:“我看见妈妈买回家的苹果放在餐桌上,一不小心滚到地上就摔坏了。我想苹果要是方的,那该多好啊!”教师立即鼓励道:“你真会动脑筋,祝你能早日培育出方苹果!”

看了这两个案例,我思绪万千:怒斥学生的老师没有意识到,他错过了发挥孩子想象力鼓励孩子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因此我要说——呵护孩子的创新精神,怀疑精神,让他们在奇思异想的大海中,快乐遨游!

如上例中“无刺蔷薇”、“方苹果”事件时常会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乍一听,似乎有点异想天开,但细想一下,异想天开的背后却往往有其合理的因素,这正是孩子们创新思维的体现,许多伟大的发明最初不也都来自一瞬间的突发奇想吗?大家都知道飞机是莱特兄弟发明的,他们小时候看到月亮挂在树梢的情境,就爬到树上想去摘月亮,但没摘到他们的父亲看到了,并没有因此去责怪他们的顽皮,而是对他们说:“月亮在天上,如果你们能造出一种能载人的鸟飞上天空就能摘到月亮了。”我想莱特兄弟的最后成功和他们父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教师一样肩负着如此重大的责任那就是:鼓励学生,让他们创新之花时时开放。yJS21.com

然而有的教师在听到孩子的“奇思异想”后,或用“强行压制提问法”使课堂按照设计好的教案如期进行,或用“标准答案”赤裸裸地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这和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倡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以及个性发展方向都相去甚远。

许多重大科学发现,其过程也许并不曲折,关健在于发现者是否勇于向“定论”提出质疑,向科学权威提出挑战,因此学生的创新意识比他们的发现更为可贵,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孩子们敢做梦,想做梦。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就把每个孩子都当做一颗火种,我们要用爱,用心去点燃她,让她发光发热,终有一天他们会照亮自己照亮世界!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保护孩子的创新精神


孩子看见饭桌上红红的辣椒,吵着要试一试,看见地上颜色好看的石头,拿起来尝一尝;妈妈买回来一只满身是刺的菠萝,孩子被这个从没见过的东西吸引住了,伸手就想去摸一摸……遇到这些情况,作为家长的你,是怎样应付的呢?根据我的观察,大部分的家长都会作出这样的回应:“辣椒辣椒,小孩子不能吃!”然后赶忙把辣椒挪开;“地上的石头这么脏,怎么可以拿来咬,傻瓜!快点把它丢掉!”然后一把抢过石头扔得远远的;“菠萝会刺伤你的小手,等妈妈削好了再给你吃。”然后飞快地把菠萝拿进厨房……这样的反应,你可能以为可以保护孩子,没有什么坏处。但是,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什么都想“试一试”,这是孩子的探索、创新精神的萌芽,是非常可贵的,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鼓励,反而被压制,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这样的行为爸爸妈妈不喜欢,是不好的,于是变成什么都不要试,什么都不敢试。

儿童天生就有探索精神,什么都想试一试,而且不会顾虑会不会失败。桌上放着一只红红的塑料苹果,孩子一定会拿起来咬一咬,才能发现这只苹果是假的,于是学会事物不能只看表面:地上有积木块,孩子一定会拿起来咬一咬,扔一扔,然后明白,积木不好吃,但是摔不破……孩子通过这些探索尝试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也借由这种探索精神,孩子勇于去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去创新、去创造。

试想一想,世界上有哪一件事物的发明,不是人们大胆尝试,不怕失败换来的?没有莱特兄弟冒着生命危险的几百次试验,哪来今天的机动飞机?没有哥伦布置生命于度外的冒险,哪来美洲大陆的发现?还有避雷针的发明,无线电的发明和应用,电灯、电话的发明,哪一个不是不怕失败大胆尝试的结果?

中国人很聪明,可是近百年来,科技的进步却落后了,我们的创新能力不如欧洲、美国、日本等,我们的创新产品明显少于这些国家,这个事实让我们心痛。其实孩子一生下来,无论是在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探索心,关键是父母的教育态度方法,学校教育所鼓励的东西以及整个社会的风气,如果孩子的探索、创新是被鼓励的,而且还想各种办法去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创新能力,这种天赋就能得到发展;如果孩子的探索行为不被鼓励,而且还被压制,孩子天赋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就会被扼杀。我们的家长、老师、社会制度究竟是鼓励还是压制孩子的创造力?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成长问题,这是关系到整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那么,我们有些什么建议,可以让家长和老师有意识地保护儿童的创新精神、发展儿童的创新能力呢?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例子:

在美国的小学课堂里,正在上一节课《蚯蚓》,老师拿来一盆蚯蚓,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研究蚯蚓,请同学们自己上来,每人拿一条蚯蚓。”

同学们都用一张纸,想把蚯蚓托回去,但是,不听话的蚯蚓纷纷从孩子的手中逃脱,有的爬到墙角,有的溜到椅子下面。于是课室里来了个“全场大搜捕。”

这么乱,怎么上课?可是老师并不认为这样不好,他说:“如果上的是关于蚯蚓的课,同学们连捉蚯蚓都没有学会,那怎么能说是成功的课呢?”

过了一会,同学们终于把蚯蚓都抓了回来,老师请他们研究一下蚯蚓,然后说出自己研究的结果。

一个小孩站起来说,“它没有腿,可是会爬。”老师说:“对!”

另一个孩子说:“那不是爬,是蠕动。”

老师说:“对,你说得更准确。”

又有同学说,“老师,我发现蚯蚓是由许多环组成的。”

老师说:“好,你观察得很仔细。”

又有一个说,“老师,我把蚯蚓放在嘴里尝了尝,发现它是咸的。”

老师高兴地说:“你很勇敢,亲自尝了尝,我不如你。”

又有一个同学大声说:“老师,我把蚯蚓栓在绳子上,然后吞了下去,之后再把它拉了出来,发现它还是活的,说明它的生命力非常强。”

这时老师非常惊奇而严肃地说:“你真了不起!你这么小小的年纪,就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为真为你感到骄傲。”

孩子的独创精神,是多么的可贵!老师对他的赞赏,又将对他是多么大的支持!

其实,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机会,可以鼓励孩子的创新精神。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的建议,供家长参考:

第一,我们要对孩子“让我自己来”、“我要试一试”的行为予以鼓励和帮助。比如,孩子第一次试着爬到攀爬架的最高处,你很担心他的安全,你可以说:“你真勇敢,记住一定要抓紧哦!”孩子要试辣椒,就让他试,如果他被辣得呱呱叫,你可以说:“辣一下不要紧,喝点冰水会好一点。”孩子捡起石头来咬,我们可以问问他:“好吃吗?”孩子摸菠萝,大声喊:“好痛啊!”你可以鼓励他:“你真能干,发现了菠萝会刺手。”

第二,我们要在孩子失败了的时候给予支持。比如孩子试着自己煎鸡蛋(当然,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你必须陪在旁边),结果,大半只鸡蛋掉到锅的外面去了,这时你可以鼓励说,“不错,第一次煎鸡蛋就能把小半只鸡蛋弄到锅里了。”孩子试着自己折飞机,可是飞机飞不起来,我们可以建议说:“把头弄尖一点试试。”切记在孩子失败的时候讽刺挖苦孩子,那会使孩子的探索热情熄灭掉,也不要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可怜他,那会使他丧失克服困难的勇气。[!--empirenews.page--]

第三,我们要在孩子表现出创造力的时候予以赞赏。比如孩子拿报纸来当围裙:把柚子皮扣在头上当帽子;钻进装电视机纸片箱要你滚动纸片箱来玩……这些其实都是孩子创造力的萌芽,你要表现出你的欣赏,还要表现出你有极大的兴趣了解他是怎么做出来的,你的鼓励会使孩子继续创造,乐于创造。

第四,我们可以想些办法来和孩子一起创造。下面是一些利用家里的资源来进行的小创造,你可以试试看。

1、报纸做球。把用过的报纸卷成球状,用彩色纸包一包,变成一个个漂亮的纸球,和孩子一起玩踢球,丢球入篮比赛,扔远比赛等等。

2、信封做手环。把用过的信封剪成一个个的环,然后在上面涂上喜欢的颜色,或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装饰好了之后把它套在自己的手腕上,变成一个个漂亮的手环。

3、纸盒做拉车。用过的鞋盒、牙膏盒等纸盒,在前面打一个洞,然后穿上一条绳子,做成一部拉车。可以在车上放娃娃、货物等,在盒子下面装上轮子就更好。

4、巧用毛巾做游戏。用毛巾蒙住眼睛,爸爸妈妈拉着孩子的手,走到家用品前,让孩子摸一摸,然后说出这件物品的名称;或者拉他走到另一间屋子,问他现在站在哪里?也可以用毛巾遮住好吃好玩的东西,请他伸手进去摸一摸,“把花生摸出来”,“把球摸出来”等等。

这些游戏虽然简单,可是很有作用,孩子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长大,他的思维更活跃,脑筋更灵活,创意更多,快乐更多,自信也更多。

父母要呵护孩子的爱心


这是一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

瑞恩是加拿大一个普通家庭的普通男孩。6岁的小瑞恩读小学一年级时,听老师讲述非洲的生活状况:孩子们没有玩具,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很多人甚至喝不上洁净的水,成千上万的人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

老师说:“我们的每一分钱都可以帮助他们:一分钱可以买一支铅笔,60分就够一个孩子两个月的医药开销,两块钱能买一条毯子,70加元(约合380元人民币)就可以帮他们挖一口井……”

瑞恩深受震惊。他想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不过,他的妈妈并没有直接给他这笔钱,也没有把这个想法当成小孩子头脑一时发热的冲动。妈妈对瑞恩说:“家里一时拿不出70加元。你要捐70加元是好事,但是你需要付出劳动。”妈妈让他自己来挣这笔钱,妈妈说:“孩子你要多干一些活,多承担一些家务,慢慢地积攒,积攒到一定时候,就能够有这些钱了。”瑞恩说:“好,我一定多干活。”

于是瑞恩开始承担正常家务之外的更多的事。哥哥和弟弟出去玩,他吸了两小时地毯挣了两块钱;全家人都去看电影,他留在家里擦玻璃赚到第二个两块钱;他还要一大早爬起来帮爷爷拣松果;帮邻居拣暴风雪后的树枝……

瑞恩坚持了4个月,终于攒够了70加元,交给了相关的国际组织。

然而,工作人员告诉他:“70加元只够买一个水泵,挖一口井要2000加元。”

小小年纪的瑞恩没有放弃,他开始继续努力。一年多以后,通过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他终于筹集了足够的钱,在乌干达的安格鲁小学附近捐助了一口水井。

事情至此并没有结束。因为还有更多的人喝不上干净的水,瑞恩决定攒钱买一台钻井机,以便更快地挖更多的水井,让每一个非洲人都喝上洁净的水成了瑞恩的梦想。他真的坚持了下去。

瑞恩的故事被登在了报纸上。于是,5年后,这当初是一个6岁孩子的梦想竟成为千百人参加进来的一项事业。2001年3月,一个名为“瑞恩的井”的基金会正式成立。如今,基金会筹款已达近百万加元,为非洲国家建造了30多口井。这个普通的男孩,也被评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被人称为“加拿大的灵魂”,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去爱和帮助他人。

我很感动的是瑞恩母亲的做法,她呵护与珍惜了瑞恩的爱心,使瑞恩实现了他的如此感人而美丽的梦想。

瑞恩成了名人后,他的父母也控制了很多活动,不让孩子在荣誉光环之下飘飘然,让孩子过一种正常人的生活。所以瑞恩虽然成了世界的一个小名人,但依然过着一份童真的生活。我想这就是他伟大的妈妈赋予他的。

孩子的自尊心需要呵护


自尊心是作为一个有追求、有抱负、有尊严的高层次人员的一种基本素质。可是,不少家长却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伤害着孩子的自尊心。 有不少冲动型的家长,一见孩子做了什么淘气的事,便“你这个混球”,“数你不懂事”,“你就不知道干好事”等,随口而出。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马上火冒三丈,“笨蛋!就数你考得差!”“以后还会有什么出息”等难听话接踵而至,没轻没重,却不知道自己这样笼统地辱骂和否定,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的家长在孩子有了过错时,连骂带吓唬。例如,“你再不听话,不给你饭吃”,“你敢顶嘴,给我滚蛋,别回家”,“还这样打断你的腿”等等。显然,这些都是气话。实际上,饭照吃,腿也不会打断,回家晚了父母还到处找。可是不管你实际上怎么爱孩子,辱骂与吓唬孩子是一种粗暴行为。对幼儿来说,遭到辱骂会感到紧张、恐惧、没有安全感,心理上会受到很大伤害,自尊心遭到践踏,产生自卑感,由失望、对抗而渐生敌意。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心理压力大,常常惶恐不安,性格容易变得内向。当他们被家长用污言秽语责骂时,感到愤怒与厌恶,但却又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满口污言秽语,并施予他人。他们常常会对他人产生莫名的反感,待人冷漠、粗鲁而不怀好意。自暴自弃、离家出走等严重状况都可能出现。 家长的辱骂与吓唬,其威力会递减,因为你着急时声色俱厉地说:“再这样,我宰了你!”然而他真的再犯了,实际上你也对他无可奈何,结果只好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孩子慢慢摸清了家长的威胁,只是吓唬,就不再惧怕,甚至不以为然、你话说得再重,他照样与你对骂、这时家长的威信已扫地,再也无计可施。 吓唬的另一个后果是,逼着孩子说谎。有时他还不明白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只知道这样做又会遭到辱骂,于是不得不千方百计掩饰自己的过失。为了蒙混过关,就编谎话,越编越熟练,张口就来,成为习惯,长大也就难以改变了。孩子如果被骂皮了,什么都无所谓,弄到羞耻心荡然无存的地步,便很难教育了。要知道,孩子的自尊心一旦被摧毁,是很难重建的。而一旦丧失了人最宝贵的羞耻心与尊严,此人便难得再有什么成就与作为,也就难有希望了。尊敬的父母可知道,你们为发泄自己的怒气随意说出的那些带刺的话,那些侮辱性的话,会构成对孩子的精神威胁,会伤害他们的心灵,摧毁他们堂堂正正做人的勇气。

父母呵护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强调,孩子的性格可能在六岁以前便决定了。因此,幼儿期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强调,孩子的性格可能在六岁以前便决定了。因此,幼儿期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父母呵护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美国孩子和日本孩子之所以会有不同的行为特质,就是由于幼儿期的照顾方式不同所致。一般而言,美国孩子比较多话,对生活充满好奇,因为他们的妈妈经常让孩子自我探寻、自我发表;相反,日本孩子比较沉静,因日本孩子小时候和母亲有较多身体接触,但如果将日本孩子带到美国抚育,这孩子将比较美国化。心理学家认为,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具有决定性影响。

人的性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一旦形成就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来说,3岁的孩子在性格上已有了明显的个体差异,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改变的可能性越小。因此,培养孩子性格的关键取决于养育方式。

孩子性格的形成与早期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这一点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常听到有的父母抱怨孩子天性胆小、娇气,殊不知,恰恰是自己无意中以错误的育儿方式养成了孩子的这种毛病。实际上。培养孩子性格品质要从小抓起,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着手,如饮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训练等.这些先人为主的习惯就是孩子日后的习性。

父母的情感态度对孩子性格的导向作用十分重要。观代父母的情感流露比以往更明显,频率和强度更高,这样会使孩子变得非常脆弱和具有依赖性,在娇宠中变得批评不得,甚至父母的声音稍高一点,孩子也会因此受不了而大哭不止,显示出脆弱的性格特征。一般情况。娇气脆弱的孩子常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力,一旦受到挫折极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再则,如今独生子女多,父母的悉心照顾表现在各个方面,如替孩子包办的事情过多,对孩子的正常活动限制过多等。这些过分“担心”的心理,不可避免地通过言行举止显露出来。对孩子起到暗示作用。不少父母在孩子想参加某项活动之前,总是向孩子列举种种危险,结果使孩子产生了恐惧的心理,并因此畏缩不前,年龄愈小的孩子愈容易接受暗示,父母的性格特点极易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孩子。

现在的父母还往往把孩子的身体健康寄托在各种食品和药品上,而不是让孩子在阳光、新鲜空气和户外运动中锻炼身体。一般说,体弱多病与性格懦弱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因为病儿会受到父母更加细心的照顾和宠爱,从而成为助长软弱性格的温床。这种保护过度的育儿方式,会使孩子的性格具有明显惰性特征,表现为好吃懒做,好静懒动,缺乏靠自身能力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

还孩子的精神自由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说谎”这个问题。

我完全同意哲学家罗素的说法:“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许多心理学家也认为:孩子说谎有种种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出于无奈。撒谎有时是家长逼的——这可能是很多父母都没有想到的。

一个和我熟悉的妈妈为了教导她的小女儿绝对不能说谎,向小女孩讲了许多说谎的坏处,她努力让孩子相信,一次小小的谎言到最后会让人犯下一连串错误,好比一句谚语所言:“说谎会让人失去理智。”

然而这位妈妈自身又是怎样做的呢?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邀请她去参加音乐会,她委婉地推脱说:“啊!真不好意思,我头疼得厉害,实在没办法去。”谁知,电话还没讲完的时刻,就听到隔壁房间里传来一声尖叫。她赶紧冲过去,只见女儿双手捂脸,整个人痛苦地跌坐在地。“宝贝,发生什么事了?”小女儿连看都不看她,只是哭着回答:“妈妈说谎!”

就这样,小女孩对妈妈的信任轻而易举地被摧毁了,一道隔离的高墙横亘在成人和小孩之间。这种隔膜日积月累,越来越厚,直至代沟形成,从此孩子把父母的教训当作耳旁风,因为他们看到了大人在生活中言行不一的“真相”。

事实上,那些总是不厌其烦教导孩子一定要养成诚实习惯的父母们,都是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孩子包裹在层层的谎言之中。这些谎言都是提前设计好的,可以看作是大人故意编织的“谎言圈套”,其作用就是迷惑和欺骗自己的孩子。比如许多父母总是告诉孩子圣诞老人和妖魔是存在的,天上有神仙和小天使等。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不仅没有任何促进,反而有很大的阻碍。

一个小女孩的爸爸是一名牧师,她每个礼拜天都会到教堂里听爸爸布道。牧师说:“我们所有人都是兄弟姐妹,穷人和受苦难者也是上帝的子民,如果我们希望获得永生,对穷人和苦难之人就必须呵护。”小女孩被牧师爸爸的布道感动得泪流满面。

然而,当离开教堂在回家的路上,牧师的女儿看见路边有一个乞讨的小女孩,可怜的小女孩身上有许多伤口。牧师的小女儿跑过去,爱怜地拥抱和亲吻了这个小女孩。这时,牧师和他的太太简直吓坏了,一把抓回了他们穿戴整洁的漂亮女儿,一边急急忙忙走开,一边责骂孩子的行为。回到家,牧师太太赶紧帮小女孩洗了个澡,全身的衣服也重新换了个遍。其结果呢?事情过后,小女孩再听她爸爸布道时,就像听其他故事一样,已不再有任何感动。

孩子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大人自以为是的态度以及那些错误不当的行为,孩子其实都看在眼里。大人是虚伪的,这种虚伪让孩子感到了绝望。这些隐藏的冲突和矛盾,总有一天会引发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冲突。父母在赢得胜利的同时,也失去了孩子对他们原有的信任,并且连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也一道消失。

在这种和大人的对立冲突中,孩子的心灵首先会受到伤害,然而许多父母仍然把对孩子的压迫误认为是爱的表现,因此忽略了孩子的真正需要。如今许多医生开始了解,孩子情绪失调的首要原因,源于幼儿时期受到的压抑。孩子在幼儿期的一些征兆,例如失眠、做噩梦、消化不良和口吃等,通常都是情绪失调的结果,而这些伤害将伴随孩子进入成年期。

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受压制的精神重获自由,只有这样,孩子的心灵才能和身体一样茁壮成长。

成人如何呵护孩子成长过程?


近日,听朋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朋友带12岁的儿子舟舟和8岁的女儿涵涵去餐馆吃饭,看到了这样一幕:店主的儿子,大约两三岁的样子,正在门口玩沙子和湿乎乎的泥巴,小脸、小手,满身都弄得脏兮兮的,但孩子沉浸在自己的娱乐世界里,浑然忘我、悠然自得。他母亲看到了,冲过来对孩子大喊,“脏死了,脏死了,快起来!别玩了!”孩子没有反应,继续沉浸于自己的游戏。他的妈妈一把拉起他,试图让他远离这个游戏。孩子起初是错愕,显然,他被吓呆了,等到反应过来,他大哭,而且边哭边喊,就是不想离开自己的游戏。他的妈妈气坏了,生气地一把将他放下,转身离开。

大家都以为事情结束了,可是,没想到,一会儿,店主沉着脸走出来了,一把抱起孩子,照着孩子的屁股狠狠地打了两下。孩子突然被打,委屈极了,哇哇大哭。

目睹了这一切,朋友问儿子舟舟,“你觉得他的爸爸妈妈做得对吗?你觉得应该怎么做?”舟舟很自然地回答:“让他玩,等他玩完给他洗个澡就行了。”朋友又问8岁的女儿涵涵:“你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处理?”涵涵沉思了一会儿回答:“我去找一个他没有玩过的玩具,把他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个玩具上,他就会高兴了。可是,我不明白,他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让他继续玩呢?玩泥巴有什么错误呢?”

很多孩子在成长中都经历过类似的事,在他们专心致志于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被大人们打断或阻拦,而理由是,在成人的世界里,这是“错”的,或者是“不合适”的。

其实,“对错”与否、“合适”与否,只是成人世界的价值观,对于孩子,他们只是在经历着成长中的必然。

不由想到这样一句话:当成长的过程常常被打断,我们又怎么能期望这个生命成长到一个理想的高度呢?

正确培养孩子创新能力


如果希望发掘并培养孩子的创新创业能力,做父母的能做什么?

创新力来自3C

(1)Curiosity (好奇心):东方教育急于填鸭灌输知识,不鼓励孩子问问题。多问问题,才能更深理解,在最大程度上学到有用的知识。父母应该有耐心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并且鼓励他们多问问题。孩子大一点以后,建议带着他们自己去找答桉,形成孩子把网路当做老师的习惯。

(2)Critical Thinking(批判式思维):遇到问题时试着从多角度来思考。因为任何有深度的或有争议的问题都没有一个唯一的简单答桉,所以学习时要避免非黑即白的思想,就算你认为一个观点是对的,还是应该换位思考,去理解其他的观点。最后,除了理解,还需要包容和支持不同于你的其他观点。这是知识份子的本质和责任。父母可以多鼓励孩子“换一个脑袋思考”,参加辩论社并挑选自己不认可的那方辩论,甚至父母可以扮演devil's advocate角色来挑战孩子的僵化思维。

(3)Creativity(想像力):人们在创新最大的问题就是习惯于用过去的思维来思考未来。比如说:让马跑得更快而不是发明汽车,让手机增加音乐功能而不是发明iPhone。这样的想像力要从小培养,不要只是背诵陈旧的知识,要勇于憧憬、揣测、甚至幻想各种事物的可能性。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多玩有趣需要动脑的玩具、多猜“脑筋急转弯”、多阅读科幻小说(尤其是那些科学家出身的作家,例如:Isaac Asimov。

除了3C之外,我还有几个别的建议:

(4)实践:空想只能成为理论家,创业家还需要强大的动手能力和执行力。在学习中,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灵活地将掌握的知识付诸实践。当孩子有了创意,鼓励他去“做出来看看”。另外,可以鼓励孩子参加暑期工作,创意比赛、社团参观并了解父母的公司等。

(5)追随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有做孩子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才能让他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当孩子主动放弃玩耍,而选择做某件事情时,那父母一定要鼓励他,因为他找到自己的兴趣了。当一个人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的时候,他不再是完成任务而学习,而是为了寻找快乐而学习。这时,他的想像力、勤奋、勇气就都可能会被激发,也会做出更好的成果,因而形成正面的循环。

(6)失败也应该奖励:失败就是最有价值的经验,人从失败中学习的远超过从成功中学习的。而且,真正的创新必然会碰到很多失败,所以躲避失败的人很可能无法持续创新。我在微软做研究时,老闆说:“如果你的研究都成功了,那你就失败了。” 东方社会太重于降低风险,太在乎避免失败,太重视面子。这方面必须从小培养:父母可以责怪不努力,但是不应该责怪失败。父母不能只奖励成功,也要奖励有价值的失败。

(7)给于自由,别再夸“乖”:温室裡成长的“妈宝”是很难成为创新者的。孩子逐渐长大了,要不断给他更多的自由和选择的空间。一个连选择权利都没有的孩子,从何来发展好奇心、批判式思维、想像力呢?中国长辈夸奖一个孩子,经常会用“乖、听话”来形容(美国可不会哦!)。想想:这些会潜移默化地传达什么信息给孩子呢?如果你想孩子有创意,这两个词少用吧!

孩子眼中的物质与精神


2015年6月18日星期四,大好的天气,心情也跟着清朗。早上五点起床,冥想加活动半小时很快的消耗掉了。早早的把橙子送到了学校,按照昨日的约定交给他一元钱,看着橙子的心满意足,我心里一阵窃喜。橙子对钱的是有概念的,不知因为处女座的原因还是老夫子的遗传,总之很上心。过年时近万元的压岁钱都是他自己保管着,本来要存银行,可无奈我们总是和他借,前天晚上说到这件事,橙子还不满意的说:我有些生气。呵呵。他倒像是我们的小管家。

对于钱,我们没有刻意的去告诉他,只是因为家里财力有限,我们总是买最需要的东西。大概五六岁时我陪着他读了《小狗钱钱》,也就是在那时,我才知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道理,因为在家里最没有理财观念的就应该是我吧,头脑一热,冲动时总败些银子。好在没有遗传到橙子的身上。那天晚上我俩聊天的时候谈到了物质与精神,橙子说班里有个孩子家里特别的有钱,看的书特别多,所以词汇量大也是自然的,人家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是丰富的。所以语文也就学的很好。

还有一个女孩子,穿着很朴素,物质生活不太丰富,可也是看了很多的书,精神世界是极丰富的。这是橙子第一次和我谈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让我眼前一亮,感觉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有自己的价值观,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恰巧最近总读到丰子恺先生的有关人生三境界的论断,于是就和他聊起来。我告诉橙子丰子恺眼中人的境界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物质生活、第二是精神生活、第三则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他说: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这里头,脚力大的人还要往第三层走。

橙子说:在咱们家,妈妈的精神世界最丰富,爸爸其次,我最少数。我说:为什么呢?你的精神世界也丰富呀,每天看很多书,还有那么多的思考,我想我们比你丰富的也只是经历的时间。我告诉橙子,尽管我们的物质的世界不很丰富,但也足以满衣食无忧。同时我们还有条件尽可能去丰富全家人的精神世界,我们已是幸福的。但这个精神世界丰富与否,拥有多少书绝不不是衡量标准,书是为来消化的,不是量化的。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有限的资源,那我们的精神世界一定不会贫乏。

用外在的物质衡量自已和别人是现代人的通病,人似乎越有钱越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总看到自己缺的那部分,不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我们需要的就是内观,知道自己是什么,有什么,需要怎么做。我是一个无知的人,但我傻人傻福,有着爱我和我爱的家人们,帮助我成长的周围人和环境。我要做的就是用心去善待我所拥有的一切。我要和橙子成为幸福的普通人。明天是周五,上课的时间又到了,好期待。加油!!

喜欢《呵护孩子的创新精神》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