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的我们,是如何让孩子渐渐失望的

03-08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以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成长的天空里展翅高飞。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作为父母的我们,是如何让孩子渐渐失望的”,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看看作为父母的我们,是如何让孩子渐渐对我们失望的?

当宝宝在婴儿床上,哇哇大哭着找妈妈抱抱寻找安全感时,大人看到的只是宝宝的娇气;

当宝宝因为玩耍将衣服弄湿、弄脏,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们他很快乐时,大人看到的只是脏了湿了的衣服;

当孩子因为在墙上门上涂鸦,高兴地跑过来跟我们分享他的成果时,大人看到的只是被糟蹋了的墙和门;

当孩子不想跟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转过头向我们寻求帮助时,大人看到的只是孩子的吝啬和小气;

当孩子将不理想的成绩单递给父母,满腹沮丧惭愧地套拉着脑袋时,大人看到的只是孩子的懒惰和不努力;

当孩子跟异性朋友聊电话,肆无忌惮地聊着各种话题时,大人看到的只是孩子青春的骚动;

当孩子偷偷写日记,将所有的喜怒和忧伤排解在字里行间时,大人看到的只是孩子的刻意隐瞒……

事实上,并不是孩子天生不信任大人,而是当孩子将一颗纯洁的心托付给父母和老师时,却被伤得血迹斑斑。孩子们在父母的开玩笑、捉弄、责骂、教训、不尊重、不相信中一点一滴地失去了对大人的信任,慢慢地孩子也向大人封闭了自己的真心,甚至穿起了盔甲对抗大人。当父母在哪天发现孩子没跟父母分享任何的人和事时,我们在孩子的内心里已经被悄悄“清理”了。

爸妈们,请尝试从小选择信任孩子而不是选择信任别人。有了信任,孩子才能像朋友一样对你倾诉;有了信任,孩子才会在第一时间,毫无畏惧地向你求助;有了尊重,孩子才会把你的信任与期待记在心上,并且化为动力。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我们是如何做父母的?


我们是如何做父母的?

——和孩子一起成长

转眼间升级做父母已经5年9个月了,在这5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探索……同时也在不断的总结着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用心呵护,画好人生第一笔

孩子是天使,是我们爱情的结晶,他的到来很突然,在我们还没来得及准备的时候,不过我们还是接受了他,哇哇坠地的那天,忽然觉得我们不再是两个人那么简单了,忽然觉得有了从未有过的责任感,看着他熟睡的小脸,幸福感满满的,在心里溢了出来……用心的呵护他每一天,忍住初为人母哺乳时的疼痛,只为换来他吃饱后沉沉的入睡,轻声的和他讲话,即便是他根本还听不懂我在说什么。直到他开始回应我的话语,虽然只是嗯嗯啊啊的“婴语”,也足以让我幸福的笑出声来。

慢慢的长大,我们也慢慢的学会了教养一个小小的孩子,孩子是一张白纸,我们深知这第一笔是何等的重要,画好了,造福孩子的一生,画不好,我将责怪我一生……

阅读育儿杂志和书籍,博采众家之长

每个月育儿杂志到报刊亭的是日子就是我报道的日子,翻阅各种育儿杂志,博览众多育儿经验,在孩子三岁之前,我发现非常实用,尤其是在照料孩子这方面,因为一次突发事件,让我挽救了孩子的生命,假如我不是学到了意外伤害的家庭急救,我的儿子可能早就和我阴阳两隔。育儿类杂志能让我们学习到最新的优质的育儿资讯,处理婴幼儿情绪波动的方式方法。

国内外的一些育儿名家撰写的书籍也是我感兴趣的,他们总结了成千上百的孩子的成长经历,虽说每个孩子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但是,阅读这样的书籍对我们教养孩子还是有很大的警示作用的。毕竟我们不可能接触到更多的孩子。

尊重个性发展,捕捉孩子的兴趣

尊重孩子个性的自由发展,但是要给与一定正确的指导,捕捉各方面的学习兴趣,绝不强迫他做他不愿意做得事情。这一向是我们的育儿宗旨,我们也在努力的做着。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很多父母都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早在婴儿时期甚至胎儿时期就开始早教了,我不否认,我也是其中一员,我曾经拍着肚子里的宝宝和他一起互动,小小的他已经可以回应我的拍手,这让我惊喜不已,出生后慢慢长大,我每天都会和他讲很多很多话,告诉他我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我相信他不会说,但他一定在听,因为他的眼睛忽闪着已经告诉了我。一两岁时,他没有学习认字的意识,我也就放弃教他的心思,三岁时,他强烈的希望能够认识汽车卡片上那些一笔一划的东西,我认真的教给他,一遍一遍,不厌其烦。认真的对待孩子的问题,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答应他会帮助他寻找答案,在孩子慢慢地学习中,我发现,我们的知识也在慢慢地积累,广泛起来。因为知道假如自己不去学,又怎么来教育孩子呢?于是我们喜欢看自然科学的电视节目,喜欢看探索太空的节目,喜欢看历史档案的节目。

养成良好习惯,成就省心宝宝

虽说小孩子要以玩为主,不过再小的孩子也有长的一天,他们要背起书包进学堂,为此我经常教育他以后长大了上学,放学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作业写完啊,你想想,假如你不写作业,玩的时候会想着作业还没完成呢,这样玩也玩不好了,还不如我们早早的完成作业,然后放心的玩呢。现在的他已经大班了,老师经常会留一些作业回家做,主要也是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的过渡,他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只要没有嗯嗯)就是拿出作业,快速而且认真的写完,因为没有什么难度,正确率都是百分百。我们不主张陪写,孩子也不要求我们陪他,因为我们早就说过,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需要的时候我们会给与他帮助。而他有时候更会以他要学习为由把我们“驱逐”出房间。

良好的家庭氛围,快乐的学习

营造一个学习氛围的家庭环境给他,让他从小就习惯。我和先生没有多少家当,唯一“值钱”的就是我们那一箱一箱的书,现在我们的孩子的书籍也非常多,从小他就喜欢看书,而且还不要我们讲,这是我最不理解的地方,现在我也不明白他为什么不愿意我们讲故事,而他那时候才两岁。但是我每次问他书上都什么啊,他却能指着图画说个差不多……我想正是我们所无意中创造的这个家庭环境使得他认为阅读图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吧。

记得三岁多时候,他刚刚开始有意识的认字,经常会在家读他的卡片之类,我父母原本正在看着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他们会立刻关掉电视,听他阅读,而现在要是他要看书学习,我们也会关掉电视或者停掉网上正在观看的电影,或者看看就在一旁看看他的书或者我的书,他随时有问题可以马上就能找到我们来解决。

鼓励的效果远远大于批评

每个人都会犯错,孩子如此,我们亦如此,因为儿子属于比较敏感型的,因此在他犯错误或者某些事情做得不好的时候鼓励远远大于批评的效果。我们以前也训斥甚至打过他,慢慢地发现,这个作用根本就没有多大,随着儿子慢慢地长大,我们也检讨自己的处理类似问题的方式方法。

或许他画画不是很好,可每次他给我看他画的画,我还是要惊讶表示太棒了,即便是我根本就没看出他画的是什么,并表示相信他以后会画的越来越好,所以他每次都很开心;或许老师在幼儿园批评他有些方面不好,我也会鼓励他加油改掉缺点,而他也在努力的做着。

培养良好心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们在平时都会很注意自己表扬孩子的语言,很少去说他是最棒的,最好的,最聪明的,我们会说,你真棒,你做得很好,真聪明啊,这些留有余地的语言对于孩子正确的评价自己很重要,因为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比他还要好的孩子,可能是画画,可能是体育,可能是学习等等等,假如总是说他最棒的,他就会觉得自己的是最棒的,一旦遇到其他比他强的孩子,他接受起来恐怕比较困难,对心理也是一种伤害。所以我的孩子不是最好的,他自己总是希望自己能更好,于是,他不担心别人比他强,因为他会努力。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有的积极的,有消极的,但是带给孩子的一定是积极地,因为他是那么的小,灌输给他积极地生活态度,让他长大以后也积极的对待生活。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积极乐观的对待,告诉他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只要用心就一定没问题!

孝敬父母,我们做到了,孩子看到了,也学到了;

不打网游,我们做到了,孩子看到了,所以他玩一会就不玩了;

经常看书学习,我们做到了,孩子看到了,所以他也爱看书;

礼貌待人,我们做到了,孩子看到了,他也学会了;

……

总之是身教胜于言传,这个没错。

孩子慢慢地在长大,我们也在慢慢的长大,小小的可人儿,爸爸妈妈永远是你最最安全的港湾,不管天涯海角,你回头看看,总有一盏灯是为你亮着……

作为父母如何改变孩子浮躁情绪


当今社会上,浮躁的心态都或多或少的充斥着人们的心灵,这种心态也蔓延到了孩子们的身上。幼小、纯洁的灵魂为什么受到这样的染污?家长们又能做些什么来避免此类不良心态呢?

人都经常容易浮躁,更遑论孩子呢?浮躁的心理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大人可以趁孩子还小的时候,进行正确的引导。

浮躁心理是当前一些青少年的通病之一,表现为行动盲目,缺乏思考和计划,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见异思迁,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比如,有的孩子看到歌星挣大钱,就想当歌星;看到企业家、经理神气,又想当企业家、经理,但又不愿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还有的孩子兴趣爱好转换太快,干什么事都没有常性,今天学绘画,明天学电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忽冷忽热,最终一事无成。

浮躁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家长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和结构在进行着大调整,在改革带来的社会变化面前,不少家长的心理处于矛盾状态,既对改革的成果表示赞成和满意,又担心和忧虑在新体制带来的震动和冲击面前无法适应,因而患得患失,心神不安。也有的家长急于脱贫或改变生活的现状,表现出急功近利,出现急躁的心态,恨不得一眨眼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这种心理也影响到子女。

与遗传有关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有强而不灵活、不平衡的神经类型的人,容易急躁,沉不住气,做事易冲动,注意力易分散。

意志品质薄弱

有的父母只知给孩子灌输知识,却不知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因而造成有的孩子学习怕苦怕累,做事急躁冒进,缺乏恒心。

为了改变孩子的浮躁心理,父母应指导孩子注意以下问题:

教育孩子立长志

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父母只有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使孩子明确生活的目的和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具有对生活和学习的高度责任感,这对防止孩子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父母在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立志要扬长避短。有的孩子立志经常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可行,而是凭心血来潮,或看到社会上什么挣大钱,就想做什么工作。这种立志者多数是要受挫的。

父母应该告诫孩子,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立目标(最好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的特点),才会有成功的希望,千万不要赶时髦。二是立志要专一。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父母要告诉孩子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的道理。要防止孩子“常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结果的产生。正如赫伯特所说:“人不论志气大小,只要尽力而为,矢志不渝,就一定能如愿以偿”。

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

一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先思考,后行动。比方出门旅行,要先决定目的地与路线;上台演讲,应先准备讲稿。父母要引导孩子在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做?做这个吗?希望什么结果?最好怎样做?”并要具体回答,写在纸上,使目的明确,言行、手段具体化。二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踏实实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一点分开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累积的最后即可达到目标。

有针对性地“磨练”

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练”孩子的浮躁心理。如指导孩子练习书法,学习绘画,弹琴,解乱绳结,下棋等,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韧性。此外,还要指导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浮躁情绪。例如,做事时,孩子可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噪会把事情办坏”,“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会一事无成”,“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孩子坚持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练习,孩子浮躁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

用榜样教育孩子

身教重于言教。首先父母要调适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为孩子树立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其次,鼓励孩子用榜样,如革命前辈、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以及周围的一些同学的生动、形象的优良品质来对照检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养其勤奋不息,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

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惩罚”已经成了很多家长最常用、最爱用的杀手锏了。这的确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边所有的家长都是这么做的。

但是,大家都在用的方式就一定是最好最合适的吗?

当然不一定,只是因为这是大家最“习惯”的选择——父母的父母就是这样教育我们的,父母也是这样对待我们的。于是我们也要把这种方式继续沿用下去——除了这“招”我们的确想不出什么好“招”了。

这样的做法,当时可能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但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孩子和父母越来越疏远了、孩子越来越不爱和父母沟通了、孩子越来越叛逆了……

到底该如何很好地教育孩子——既让孩子遵守规则,又不伤害到孩子,让孩子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呢?

这里将会告诉您一些代替惩罚、责骂的好方法:

正确认识惩罚的后果

1.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

2.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3.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

4.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5.心理学家认为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让他感到,在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及案例

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此方法适合:不太严重或者偶然性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随意拿货架上的商品。

反例(家长):“你再乱拿,看你爸爸来了,怎么收拾你!”

“你乱拿东西等下人家把你抓走!”

正例(家长):“宝贝,我们去看看今天的晚餐食材吧?”

“宝贝,你来帮我挑三个最红的苹果吧!”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

此方法适合:行为的后果比较严重,需要及时予以纠正、明确态度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反例(家长):“再乱跑我就打死你!”

“别乱跑!老老实实呆着!”

正例(家长):“你知道吗,我不喜欢你这样。你在过道乱跑会打扰到别人,影响别人买东西。”

3.表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适合:问题影响不大,属于主观上非故意行为。

案例:孩子把从家里带出去的东西弄丢了。

反例:“你怎么又把东西弄丢了,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下次不准再拿东西出去了!”

正例:“我希望你能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下次能让它和你一起回家!”

4.提供选择:提供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接受的选择,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

适合:行为相对顽固,但有可替代的选择的问题;也可以用于引导孩子开始某种行动的建议。

案例:孩子在看电视不愿意洗澡。

反例(家长):“赶紧洗澡,你再不过来,我就关电视了!”

“你听见了没有!再看以后都不准看电视!”

正例(家长):“现在是洗澡的时间,你可以再看五分钟过来洗澡,然后晚上就不能再看了,也可以洗完澡再看二十分钟。你觉得哪个更合适?”

5.给孩子机会: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适合:由于无知而导致的失误,需要补充孩子相关常识的事件。

案例:孩子用水彩笔画画时,把没盖笔帽的笔放在沙发上,染了一大片颜色。

反例(家长):“你看看你干的好事,以后别用水彩笔了!”

“一天到晚净给添乱,回屋反省去!”

正例(家长):“你看到了吗,没有盖笔帽所以沙发都染花了,你需要和我一起洗沙发垫,以后用完笔就把笔帽盖起来,放在桌上。”

6.采取行动:对于反复建议多次的问题仍然没有改正,可以采取适当的行动。

适合:相对严重的原则性问题,特别是“屡教不改”的问题,需表明正确的原则。

案例: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反复玩弄桌上的物品,不专心。

反例(家长):“让你专心吃饭听见了没有!”

“我告诉你多少次了!吃饭的时候不准乱动!”

正例(家长):“宝贝,吃饭的时候就需要专心吃饭!”数次劝说未果,把桌上附近的东西拿远,说:“吃饭时候应该专心,吃完饭你可以随便玩这些东西。”

7.允许试错: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适合:孩子存在一定的主观意识的行为,即“明知故犯”的行为,需要承担因此引起的后果。

案例:孩子在都是油的餐桌上玩小汽车。

反例(家长):“别在上面玩,都是油!听见没!是不是要我没收才行!”

正例(家长):“桌子上还有很多吃饭洒的汤和油,把小汽车都弄脏了,你要负责把它们洗干净!”

针对特别顽固且不易改正的习惯,可以采取相对的措施。

结合案例分析理解,如:孩子晚上总想玩耍、说话,不愿意睡觉:

1.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如:坐在一起,问问孩子到底为什么不愿意睡觉?他需要什么?倾听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

2.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如:告诉孩子妈妈每天上班很累,需要早点睡觉、得到休息,让孩子也能理解父母。

3.与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所有的想法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一边讨论,一边将双方所有的想法逐一记录,让孩子有受尊重感和参与决定感,更利于提高孩子日后行动的主动性。

如:(孩子)听三个故事、看会电视、翻跟头、十点睡觉……

(家长)一个小时的游戏时间、九点上床后可以聊会天、九点半准备睡觉……

4.商量+行动,让孩子感受到改变和诚信的力量。

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需要付诸行动。家长也应给予适当的让步,会带动孩子主动的让步)。

如:分别在各自能接受的方法上“打勾”,不能接受或者想去掉的方法上“打叉”,在双方达成共识的方法上画“五角星”。

5.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总结达成共识的意见,双方共同努力完成。

如:我们都同意每天八点半到九点自由活动,可以讲两个故事、九点半睡觉(可以写在纸条上,贴在冰箱上)。

管教要点

1.当我们发生冲突时,不要把精力用于彼此的对抗,不要以为用武力和权威压制孩子就是胜利。而要把能量和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寻找一种方法,让我们的个人需求都得到尊重。

2.在气头上时,暂时不要开始“解决问题”,当自己足够冷静时再开始。发脾气、叉腰瞪眼,都不会让孩子真正的改变。

3.在与孩子商量方案时,不要对孩子说:“你的主意不好”、“那不行”,而是记录每个想法,让想法得到尊重。

4.当一个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贯彻不下去,可以选择回到老路,也可以选择再做计划。

5.如果孩子不愿意坐下来商量解决问题,可以用便条方式表达我们的想法(适合相对较大的孩子)。

如:“亲爱的,我想听一听关于…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你是不是觉得…,我觉得…,请告诉我你有什么解决方法,我们都能接受。——爱你的爸爸”

作为父母我们真的了解孩子不自信的原因么


你的孩子有自信吗?

拥有的是真正的自信吗?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信的孩子未来生活品质更高,经济前景更好、心理更健康。而不自信的孩子,未来出现抑郁和问题行为的可能性更高,对生活的满意度也较低。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拥有自信呢?别因为孩子成绩好才表达爱,让孩子感到你无条件接纳他

你是否曾经对孩子说过:

“只要你考班级前三名,我就给你买玩具。”

“你要是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

很多家长在接纳孩子方面存在误区,认为自己很爱孩子,但是表现出来的方式却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是不爱我的,至少,爱我是有条件的”。究其原因,是因为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无形中附加了很多条件,并且父母更关注这些条件的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研究表明,重要他人对孩子的态度和评价,是影响孩子自信心最重要的因素,这里的“重要他人”主要指的是孩子父母。

积极心理学认为,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孩子,能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给孩子挑战困难的勇气,有利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成就感,从而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无条件接纳,是指父母对孩子传达的爱、关注、支持和激励是无条件的,是不附加任何外在条件的。

家长日常的话语中,“只要”、“只有”、“如果”等句式,都是父母增设的条件,用这些条件去跟孩子讨价还价,似乎向孩子传达一种信息:“表现好”是父母爱孩子的条件,孩子满足不了这个条件,就得不到父母的爱。这种附加条件的爱,非常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它会让孩子也学会通过这些“条件”来衡量自己的价值。比如有的孩子会认为:一旦我考试没能让爸爸妈妈满意,我就是个没用的人,爸爸妈妈从此就不喜欢我了。

因此,家长要学会将“孩子行为”和“孩子个人”区分开来看待。也就是说,无论孩子的“行为”如何,父母是否赞同都应该一直关爱、激励、接受孩子这个“人”。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无条件的信任和悦纳,让孩子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困难,都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注和支持。

可能会有家长产生疑惑:无条件接纳孩子是一味地纵容孩子吗?无条件接纳孩子不等于无条件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你接纳的是孩子这个“人”,而非孩子的这些“行为”,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依然需要纠正引导。

学会正确称赞孩子,让孩子在“表现良好”中获得“真实自信”

很多家长有一个疑惑:“我平时都是无条件接纳孩子的,经常表扬孩子, 很少批评孩子,为什么孩子还是不太自信,总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呢?”有的家长会误解“无条件接纳孩子”这个概念。“无条件接纳孩子”不是一味地表扬,不是一味地让孩子“感觉良好”。那些建立在单纯感觉良好的“虚假自信”不是真实的自信,对孩子发展弊大于利。

小明经过刻苦训练参加学校橄榄球队员选拔赛,可惜表现欠佳,只接到一个球,而且没有实现一次传球成功。爸爸看到他难过,一味地说“我相信你是最棒的”,“我相信你和其他人一样好”。

听了爸爸的话,小明的闷闷不乐并没有缓解。这个父亲本来怀着一番好意,看到孩子内心受到伤害,想去安慰他,想让孩子“感觉良好”。像许多父母一样,他选择无条件称赞的方法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该方法起了反作用。

这个父亲忽略了客观事实,一味地称赞孩子的表现,让孩子觉得父亲没有真正理解他,在欺骗他。父亲毫无根据地称赞,只会使小明更加气馁,也降低了他的自信心。

著名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没有任何有效的方法可以不先教孩子“表现良好”而直接教孩子“感觉良好”的。

这位父亲可以这样做:尊重、理解孩子由失败带来的负性情绪,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孩子一起共同接受失败这一事实;待孩子情绪平复后,和孩子一起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帮助孩子下次“表现良好”,从而让孩子真正获得成功带来的“感觉良好”,而非追求空洞的“感觉良好”。

过于乐观的孩子往往对现实困难估计不足,对自己的能力往往拔高估计,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造成“眼高手低”,一旦遇到真正挑战,仍然会遭受挫败,影响自信心。因此,父母要学会合理称赞孩子。称赞一定是有理由的,要向孩子讲明是因为孩子在哪方面表现好才获得的称赞。称赞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引导和强化,父母可以借助“称赞的理由”让孩子所表现出的良好行为再次出现,从而固化成良好的习惯。比如,父母带孩子外出时,孩子主动和叔叔阿姨打招呼问好,父母就可以告诉孩子:“今天你主动和邻居打招呼,很懂礼貌,做得非常好。”

另外,父母要学会控制称赞的程度,使之与孩子取得的成绩相匹配,不要过分夸大。例如,要等孩子真正把玩具汽车安装成功后再给予称赞,并说明称赞的理由,而且不要把孩子的这个成绩当成最了不起的事情,要留着去称赞真正的更高成就,正所谓“留有余地”。

对于孩子做出的某些良好行为,父母不仅可以用口头语言,还可以用肢体语言表达对孩子的赞赏和鼓励,比如给孩子一个拥抱,摸摸孩子的头,搂搂孩子的肩,这些方式有时候胜过言语。

“表现良好”是“感觉良好”的根基,孩子在表现良好之后通过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建立起来的自信心才是真实的、长久的。

引导孩子学会恰当的解释风格,乐观对待成功和失败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和孩子对成功或失败的归因方式,直接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和发展。心理学家花费20年的时间,通过对50万名儿童和成人进行研究,发现了人群中存在悲观解释风格和乐观解释风格。自信的人面对成功和失败往往有着乐观的解释风格,而缺乏自信的人往往有着悲观的解释风格。

如何解释某一件好的或坏的事为什么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有两个重要方面:

从纵向的时间跨度看,永久性(总是VS偶尔)——认为事情是永久不断地发生,还是偶然暂时地发生;

从横向的影响范围看,普遍性(一般情况VS特殊情况)——认为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如此,还是认为这仅仅是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如果孩子习惯将不好的事情视为“有时候”、“最近”等特殊情况下造成的结果,是短暂的、可以改变的,而习惯将好的事情视为“总是”,认为由于自身努力学习或讨人喜欢才使好事发生,那么,孩子是乐观解释风格,更容易获得自信心。

如果孩子习惯将不好的事情视为“永远”或者“从不”,认为是永久的、不可改变的,而习惯将好事视为“有时候”或者“偶尔幸运”等特殊情况下出现的,那么孩子是悲观解释风格,更容易丧失自信心,需引起父母的关注。

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归因倾向可以训练,通过训练一个人的解释方式可以提高自信心。一个男孩一直被同伴排斥,他如果认为“我从来就没有朋友”、“没有人喜欢我”等,那么很容易造成人际交往中的自卑。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形成乐观的解释方式:“他们只是今天对我很凶”、“他们生我的气”、“我最近对他们的行为也不太好”,帮助孩子认识到现状可以改变,从而帮助孩子建立信心。

学会怎么解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非常重要。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归因特点。例如,学龄前的孩子容易因为一件“负面”的事情而全盘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青春期的孩子比较重视同龄人的看法和对事情的解释,有乐观解释风格朋友的孩子更容易采用乐观的解释风格。

孩子的自信心主要来自于重要感、自我胜任感和外表感三方面。家长学会无条件接纳孩子,就是要让孩子获得“重要感”。家长让孩子在“表现良好”中获得“真实自信”,就是要让孩子获得“自我胜任感”。让孩子学会恰当的解释风格,其实跟“重要感”和“自我胜任感”都有密切关系。

作为父母,我们究竟能带给孩子些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如果你想做个轻松的家长,请你这样做!

我是一个12岁孩子的妈妈,我不想在这里吹嘘我的孩子,更不想让大家认识我是谁。

我不认为我是个特别成功的母亲,但是我确信我是一个非常轻松的母亲,因为我用不着像很多妈妈那样费尽心思去辅导儿子的功课,或者算尽机关来诱惑儿子听从我的教导。

从他三四岁起,我就一直采取放羊似的养育策略,但是,儿子依旧好学上进,成绩优异,并且日渐成为一个幽默风趣,富于同情心,社会交往能力、自学能力、组织能力都很强的令我非常省心的孩子。从儿子三四岁起,尤其上小学后,我基本不怎么管他,他完全处在一种自己管理自己的状态,但这并不妨碍我成为一个非常负责任的母亲,因为我所有的功夫都下在他3岁之前。

正因为有了这3年的铺垫,我才有了今天的轻松与惬意。

关于早期教育,有太多的是是非非,让我们深感莫衷一是,但是,无论学术界如何争鸣,也无论父母们有着怎样的体验,我仍然坚持认为,合适的早期教育确实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我不赞同那些所谓养育神童的说法,我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更重要的是要全方位地塑造孩子的心灵与行为模式。毕竟智力只是孩子将来成才或者说让孩子活得更好的因素之一,并不是孩子成长的全部。

如果我们的教育能让孩子多一分自信,多一分自我管理的能力,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性格与良好的心态,而父母也因此多一分轻松,少一分烦恼,那难道不是最成功的教育吗?

每个孩子都是个独特的个体,有着他与众不同的优势与劣势。

父母的责任就是给予孩子恰当的引导,让这个独特的个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优势,并且终究有一天令为人父母者的我们为这个继承了我们优秀基因的个体深感骄傲。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究竟能带给孩子些什么呢?

●好的性格●好的心态●好的行为模式●令孩子开心而有效的智力开发游戏●良好的自理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高尚的精神与充实纯净的灵魂●艺术鉴赏力●有品味的生活……

我们还可以列出很多。

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尽可能早地达到“可以不教”的目的。

这种论点听起来有些玄乎,如果与3岁前的教育挂钩就更显得玄乎,但是每位用心的妈妈确实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这个目标。

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


一对90后夫妻为去谁家过年,在高速路大闹,视频曾在网上疯传。

妻子是扬州姑娘,和丈夫因为去谁家过年产生分歧,而将车停在高速路上大闹起来。视频里,丈夫说妻子抢夺方向盘。而妻子则放狠话:大家一起死啊!

怀里的孩子,一直不停地放声大哭。

就在民警对夫妻俩进行劝说的时候,妻子情绪突然变得激动,抱着怀中的孩子挣脱民警,跑向高速公路。情绪是魔鬼。

幸好民警赶紧上前追赶,才没有酿成一出人间悲剧。

更可笑的是,这对小夫妻在去年中秋节,因为同样的问题,也在高速路上大闹而被民警处罚教育过。

看到视频时,我已经完全无语了。先不说这种在高速路停车大闹的行为有多危险,怀里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的,太让人心疼了。

▽ 视频

每个家庭都会有发生争执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愤怒的感受。但是,如何管理情绪却是一门值得每位父母都好好研究和学习的课程。因为,在亲子关系中,愤怒的情绪是非常具有破坏力的,它只会将你和孩子的关系越推越远。

先说一个骇人听闻的案例吧。

美国有一对华裔夫妇开了一家中餐厅,因为生意很忙,母亲无暇顾及5岁的女儿。一旦女儿不听话便会遭到暴打。

有一次,因为女儿不听话,妈妈陈某一怒之下便“失手”将女儿殴打致死。

随后夫妻二人便把女儿放进容器里用盐覆盖好藏在冰箱上方,并且报警声称女儿失踪了。

最终妻子陈某判处22年,丈夫赵某判处12年。

五岁的小女孩做梦也想不到,给了她生命的两个人,也剥夺了她的生命。

这绝对不是个案。翻翻新闻,你可以看到很多类似的事件。因为父母吵架、父母情绪不好,伤害孩子的事情时有发生。

大量调查显示,父母情绪稳定,孩子会更具有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年春节回家,我亲眼目睹了一场对表妹的逼婚。

其实表妹年龄根本不大,可是在她妈妈眼里,25岁还没结婚,简直是不能忍,特别是在表妹拒绝了她妈妈给安排的相亲男后。

她妈妈联合其他亲戚,试图说服表妹接受相亲男,表妹一直低着头,闷声不说话。她妈妈忍无可忍,恶狠狠地大骂道:“你要是再错过这一个,就等着单身一辈子!”

表妹的眼泪瞬间掉下来。

后来她告诉我,自己从心底里讨厌她妈妈这一套。因为她妈妈一直对她的教育就是,家里没有钱,找老公一定要找个家庭条件好的。甚至经常在她面前发脾气,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

我默然。在面对时刻提着刀的父母,作为孩子会有更多的对刀的恐惧。这个刀,就是父母的坏情绪。当孩子们无力反抗时,只能逆来顺受。但一旦他们有能力反抗了,或许事情就走向另一个方向了。

父母是孩子接触到的最直观的人际影响,他们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交设定的来源,往往来自于自己的父母。当父母给孩子的感受是气定神闲、平心静气,会让孩子更有机会,也更从容,无所顾忌地走向外面的世界。

但倘若父母总是时常发脾气,情绪不稳定,动不动就大吼大叫地对待孩子,那么这些孩子更容易缺乏对世界最起码的安全感,更容易走向极端。

据调查显示,关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98%来自于家庭影响。父母双方关系不和睦,没有更多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甚至放任自流,都会给青少年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认识带来不一样的影响。

比如一个案例,雷雷11岁时,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生活。可悲的是,父亲脾气暴躁,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拿他发火、出气。

由于缺少家庭爱抚和管教,他产生怨恨,养成了桀骜不驯的性格,在校期间顶撞教师,经常和同学打架,后来因结伙斗殴致人重伤,走上犯罪道路。

而有些父母,则特别喜欢把对生活的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或许大家都有印象,之前陈乔恩在接受某节目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自己对妈妈有不好的回忆。

因为她小的时候,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妈妈要非常辛苦才能勉强养活他们兄妹几个。也正是因为这样,妈妈的情绪非常不稳定,陈乔恩经常被妈妈打,她甚至害怕听到妈妈上楼的声音,她觉得像“魔鬼的声音一样”。

哪怕现在长大了,成为明星,她仍然无法释怀。性格孤僻、不喜合群、不善交际、酗酒等,成为她身上众多标签之一。

不得不说,老公是你自己选的,生活是你自己过的。你却将对老公的怨恨,对生活的不满足发泄到孩子身上,这是什么逻辑?倚强凌弱吗?

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是孩子的抚养者和监护者,家庭环境及家长的行为对子女的影响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这无可厚非。情绪没有对错,只有是否合理。但很明显的是,情绪是我们自己的,需要自己去承担,而不是将糟糕的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

哪怕我内心翻江倒海,我也绝不在孩子面前怨气冲天,我给你最好的关怀和快乐,而不是互相为对方的糟糕情绪买单。

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也指出:生活中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由你对所发生事情如何反应决定。

所以,当负面情绪袭来时,或许你可以尝试采用冷静箴言,在每一次发脾气之前,默念这些“咒语”:

“我承认,我的愤怒情绪是毫无意义的,它缺乏理智也会让我失去控制。”

“我的孩子在一个鸡飞狗跳的环境里生活,能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吗?”

“我必须控制脾气,才能走近孩子”

很多妈妈或许认为这种行为很幼稚。

但在大量的家庭实践中,冷静箴言可以帮助你,让愤怒情绪急刹车,因愤怒而做出追悔莫及的事情的机率大大降低。

有一种幸福,叫父母情绪稳定。

这种幸福,你能做到孩子就能拥有!

用一首小诗结束本文,也与所有的父母共勉: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 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儿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挑妈妈》

作为父母怎样教育孩子?


家长育儿经验

家长育儿经验(1):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就应注意平时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做好榜样,带好头。和孩子一齐读书学习,营造读书学习的氛围,偶尔也以向孩子“请教”的方式培养孩子多读书学习、做一个有知识的人的自豪感。别在孩子面前评判老师和他人,多和其他孩子的家长学习交流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经验,做一个有爱心、包容心的家长。

当今社会的家庭,独生子女的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天下父母们的共同心愿。我们作为父母,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人,能够有足够的潜力和信心离开我们,成为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立个体。但要怎样教育孩子,尤其是怎样做好幼儿教育便成为我们每位父母的难题。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生存环境,而父母则是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与深远。以下便是我平时在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尊重孩子的提问,注重智力的培养。我们一向没有刻意的去教她学习什么,只是在孩子提问的时候认真回答她提出的问题;在她喜欢看的书上方教她认一些字,给她一些她喜欢的书与碟子,让她自我学会放,怎样讲故事,平时在我讲一次故事,然后让她自我再讲一次给我听,使她对学习有着深厚的兴趣。

第二,尊重并引导孩子的思想,的培养。重视孩子的道德培养,不管在什么场合,要求做到不打人,不骂人,不说脏话。我们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在家里,在与孩子在一齐的时候,要做到不说脏话,不做过激行为。在孩子发现父母做错了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要主动承认错误,并引导她在犯了错误时也要勇于承认。

第三,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教育,教育离不开尊重,尊重不等于纵容。在平时,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就务必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商量问题,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们父母自我遇到同样的问题就应怎样做,是会像孩子那样做吗?我们不能用自我的观念、模式、自我的思维方式去认定孩子该做什么,不准做什么,更不能利用家长的权威去压制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有自我的想法与独立性,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我的空间,让孩子自我学会涮牙、洗脸、穿衣等,让孩子自我学会独立思考,让孩子有自我的潜力与知识。[由整理]

上述这些只是我平时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此刻是独生子女的时代,在幼儿教育上,我们也经历了一个从无知到渐知的过程,在教育子女这方面,家庭环境的区别,造就不一样的教育方法,做父母都期望自我的子女能够健康成长,出类拔萃,值得骄傲,但我相信,只要做父母的能够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们必须要取得成功,走向辉煌。

家长育儿经验(2):

一、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家长对孩子大声地呵斥:“你怎样连这都不明白。”“快点过来,听到没有?!”……这样的事在我自我身上也时有发生,我们做父母的往往认为这样居高临下,命令式的语调能体现自我的威严,能让孩子更听话。但是你试过另外一种方法吗: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无论是在自我、亲戚、朋友家里还是在公共场合,当你要对孩子说什么的时候,请试着蹲下来,让自我与孩子处在同一高度,用你的手握住孩子的小手,用亲切的目光看着他,然后和颜悦色地对孩子说出你的要求。你是不是发现,用这样的方式对孩子说话,孩子同样听你的话,而且还会更开心地去执行你的“指示”,而且完成得更快更出色呢?到达的是同样的甚至是更好的效果,所不一样的只是你说话的方式而已,而孩子却更开心了,对你的“命令”同样是执行的。这就是因为你蹲下来了,你用和蔼的口气和他说话。

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当着生人和外人的面教训孩子最科学育儿知识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其实,小孩子的领悟潜力相当强,当你不想让他做某事时,只要轻轻地摇摇头,或悄悄地对孩子瞪瞪眼睛,他幼儿园托班育儿知识就会明白的,完全没有必要大声说出来。如果你还是不放心,也能够在出门前和孩子达成默契,就当是你们之之间的秘密:“如果你看见爸爸摇头,那就说明不能那么做;如果爸爸点头,那就是同意了。”

三、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的自主意识也会随之增长。当你喂他吃饭时他说“我自我吃”,当你帮他穿衣时,他说“我自我穿”,可能他会弄得满身是饭,可能他会把衣服穿得一团糟,但我们不要打击你的兴致,而要信任他,鼓励他,给他学习的机会,否则孩子将永远不会“长大”。

四、适时调整关爱的方式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要适当调整自我的关爱方式,不要把孩子当成永远长不大的人,事事都包办代替。我们能够利用一些好时机,对孩子提出新的要求,帮忙他成长,这样不会压抑孩子的才智。例如,当孩子过两岁生日时,你能够对孩子说:“宝宝又长大一岁了,从明天开始就要自我刷牙洗脸了”;又如,当准备送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你能够对孩子说:“宝宝下个月就要上幼儿园了,从此刻开始要自我一个人睡觉,学会盖好被子。”……

五、相互间多多交流

幼儿育儿知识不要只是一味想明白幼儿园育儿知识大全孩子的各幼儿园春天育儿知识种想法,也就应把你的大班育儿知识想法告诉孩子,例如,爸爸上班时做什么工作,妈妈平时喜欢吃什么,爸爸妈妈对宝宝什么表现感到很高兴等等。对孩子敞开你的心扉,孩子也会同样对待你,交流的问题解决了,父母和孩子相互之间就有了默契,这对孩子的成长有裨益。

家长育儿经验(3):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向是在摸索中前进,一边汲取前辈们的经验,一边结合自我孩子的特点开展教育。儿子上幼儿园后,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壮成长。他的每一个进步都令我们为人父母者深感骄傲和自豪。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心得。

一、让孩子慢慢完成

那是第一次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家长开放日活动,第一次看到那么多小花朵们在阳光下绽放光芒,惊喜地发现厚朴不仅仅会跟着老师唱歌跳舞,还独立完成各种“生活动作”,还学会了人际交往,待人接物,深深地感觉到宝宝的成长,感慨万千。在活动中,老师让家长和自我的孩子合作完成手工制作,又粘,又剪,一眨眼功夫,多数作品已展示在作品栏内。但是,儿子却不紧不慢,不急不躁,加上动手潜力相对较弱,当时我一激动也没多想,就帮忙完成。之后,一次宝宝在早教中心上独立课,也是手工画画课,我在门外观摩,看着别的孩子都上交作业了,只是他还在慢吞吞地摆弄,我那个急啊,都想冲进去帮忙,但还是忍住了。

课后,我拿着厚朴完成的还算满意的作品与老师交流经验时,老师反问了我一句“让他自我慢慢完成吧!难道你想破坏他的专注力?”我顿时语塞。之后,看到宝宝在幼儿园的作业,深感惭愧。没想到,这么个小细节却折射出我的大失误,宝宝虽然速度有点慢,但自我的却得到了提高和锻炼。我们不能急于替孩子完成作业,要让孩子成为主体,让孩子在慢慢实践中得到提高。

二、让孩子学会遵守承诺

我跟孩子解释的就是,说到就要做到。厚朴喜欢听睡前故事,但从不边听边睡,反而激动地要求讲多个故事,之前都到了10点了还不睡。我想,立刻就要上幼儿园了,这样下去可不行。正好,《婴儿画报》里有一篇《说到做到》的故事,我故意反复地讲他听,多次解释后,加入实践。这个方法就这样开始了,很快就收到了各种成果,以至于到宝宝上幼儿园没发现不适应状况,老师都惊讶地表扬厚朴“相当淡定”。

当然,除了厚朴从6个月开始理解早教,过早得到课堂学习氛围的熏陶和各种锻炼分不开之外,我们也是有约定的,比如,答应他坐妈妈的车去幼儿园的要求,答应准时去接他等等。我想,要让孩子遵守承诺,首先家长要说到做到,答应孩子的事情要及时去完成,如果家长不遵守约定,孩子就会有样学样,养成不遵守承诺的坏习惯。另外,还要做好跟孩子提前沟通,多让他体会到遵守承诺是件很有好处的事,只要孩子能做出承诺,那么孩子的表现往往会出乎大人的意料。

三、用欣赏和表扬的眼光看孩子

我们家的教育主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我的体会是如果你用欣赏的,表扬的眼光看他,他真的会变的如你所想的一样。比如,厚朴的第一次翻身,第一次抬头,第一次向前爬,第一次对着我们笑,第一次叫爸爸妈妈,第一次迈开脚步自我走,第一次对妈妈说:“宝宝好爱妈妈”。太多太多的第一次,他的每一个进步都让全家人欣喜若狂。慢慢地发现他有许多优点。比如,他能熟练背诵三字经、古诗、儿歌,能说出好几十种水果的名称、清楚地分辨十几种颜色和形状;能认识1000以内的数字,正、倒数1-200数字,5以内的加减法,会熟知并拨打家人手机号码,会说1-100数字英文单词、10种水果英文单词及简单常用的英文短语。

超喜欢音乐,能唱如种太阳、捉泥鳅、找朋友、一分钱、ABC等歌曲,并熟知歌曲名与来源(在哪里听过)。随着音乐,喜欢自编自导自演。熟知班上每个同学的学号和姓名,会清楚地表述在班上的所见所闻,如这天谁没来上课,和谁成为好朋友,谁抢了他的玩具,谁哭了他去帮忙安慰,还说到哪个老师更关心他,他更喜欢哪个老师等等。有一次,我们还惊喜地发现他居然会弹《两只老虎》的头一句,我们掌声雷动,他欢喜不已。

只要他每获得进步,我们都会大方表扬,如“你会弹琴啦,太棒了!”、“宝宝喜欢上幼儿园,宝宝长大了,妈妈为你感到骄傲”等。如果他遇到失败,我们也但是份责备,如“宝宝,积木倒了,没关系,下次你会搭得更高更好看”等等。让他在赞美声中不迷失方向,在批评声中不缺失自信。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老师和父母是他的领航员。在他不自觉的时候,我们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检查督促;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及时进行指导。同时,我们注重发现他的不足、特长和兴趣,如他的性格比较内向、胆小,不善于表达情绪、表现自我等,对数字、音乐、英文等比较兴趣。我们将开展有针对性引导,也贪心地期望能得到老师们更多地关注与帮忙。期望他在今后的生活中因为有潜力而更自信、更多地体味生活的乐趣!

以上是我育儿的三点粗浅心得,我们深知,儿子的每一步成长都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真诚感谢帮忙厚朴获得知识、快乐成长的老师们!

家长育儿经验(4):

周五收到刘老师的信息,请家长周末利用空余时光写一篇育儿经验。呵呵,说实在的,收到这个信息,我还是很头疼的,育儿经验实在不明白有还是没有,也不明白自我这些年对待孩子的教育是否正确。孩子刚出生时,自我是信心满满的,觉得自我肯定能够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向自我想象的那样去发展,也买了很多育儿的书籍。但是,有时候会发觉,实际要按照书中所教那样去教育孩子,还是有必须的难度的,毕竟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而且育儿也要家庭成员都要配合这个举动,相信这个理念,家中如果有人不配合,那必须是难上加难。

茜茜在家里是很活泼,好动的孩子,喜欢唱歌,跳舞,但是比较胆小,是个慢热型的孩子,所以我提倡尽量带孩子多去和外面的人接触,多带她接触大自然。

在她两岁前时,根本就是害怕见到陌生人,见到陌生人就是死死的抱着妈妈不会松手的,正好我们住的附近新开了一个早教中心――真宝贝,这个早教中心周二到周日每一天早上10:00都有一个小时的亲子游戏,由于当时住得近,也能够叫奶奶每一天都带她去参加这个亲自游戏,刚开始一个月到二个月,茜茜都是不会和任何人互动的,看到老师也会不好意思,会躲起来,但是她还是很喜欢那里的氛围,能够玩游戏,还有滑滑梯和波波池能够玩,到了二个多月,茜茜开始有了变化,老师能够带她单独去玩,而且会有勇气敢坐到老师的旁边和老师一齐跳舞,虽然还是比较敏感,但是我觉得这对她来说是心理上的一次挑战,妈妈觉得她已经做得很好了。

今年过年前,我们从布吉搬家到宝安,过完年,就让茜茜直接读了创业二村幼儿园,孩子刚上幼儿园,作为妈妈是最担心的,因为她是个性胆小,敏感的孩子,就个性怕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离开了家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会哭闹,能够让我吃惊的是,第一天送茜茜上幼儿园,看着那么多的新生都围着老师在哭,她竟然没有哭,当然我们之前也有和她做过思想工作的,我和她说,到了幼儿园,就是自我和老师,小朋友一齐玩,妈妈去上班,下午会来接她回家,她答应了,到了幼儿园她真的没有哭。这个状况对于妈妈来讲,真的是很吃惊的,同时也明白孩子其实自我的内心调节功能是挺强大的。

一天和爸爸带她在新安公园玩,那天公园里正好搭了个舞台,我和茜茜说:“茜宝你去那个舞台上表演一个节目好吗?”茜茜在家里也是经常给大家表演节目的,本来以为她会别扭,会不要去,没有想到,她竟然一口就答应了,但是有个条件是,妈妈和爸爸也要上去表演一个节目,呵呵!她站在舞台上方,下方也有一些在游玩的人正坐在那休息,她竟然很大声的说“大家好,我叫童麟茜,我今年3岁,我此刻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名字叫青蛙呱呱呱”然后就开始大声的唱了,这又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惊喜!(那天妈妈把这段给录了下来了哦)

当然这些只是生活中的点滴,茜茜大部分的时光还是表现得内向,胆小,害羞,但是妈妈感觉得到她的一点点的改变,我明白茜茜是需要鼓励的,是需要透过慢慢的熟悉周围的环境,在她感觉熟悉的环境下来表现自我的,所以只要给她必须的时光,她必须能够做到的!

家长育儿经验(5):

我的孩子今年已经5岁了,正在上中班,孩子从小到大都是我一手带大的,虽然苦了点,但是苦中有乐,母子之间有一种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感。我天生乐观、开朗,我的孩子活泼好动,我与儿子之间有时不分大小,经常与他一齐光着脚在草地上摔跤、翻跟头。与他玩游戏我还会耍赖,他的娃哈哈、果冻我会与他抢着吃。

有时音乐声起,我会情不自禁地舞起来,儿子也与我一齐同舞,我们俩经常闹得满头大汗。有时我们俩也闹矛盾。比如我把儿子弄哭了,说话语气重了,或不讲理打了他,我都会抱住他吻干他的小眼泪,认真地对他说一句儿子对不起。而每次儿子做错了事,他也会对我说妈妈对不起,然后亲我一口,就什么都化解了。

我觉得做个快乐的母亲很重要,尽管生活中有那么多不尽人意之处,生活有那么多酸甜苦辣,但是这个完美的生命会让你觉得这个世界上什么苦、什么困难都是不可阻挡的。哪个母亲不愿意看到自我的孩子快乐得小眼睛放亮、食欲大增,带着快乐的微笑入梦?

儿子小的时候,我经常牵着他的手步行送他上幼儿园,一路上我总是给他讲故事,谈天说地,他的情绪很愉快,不知不觉就进了幼儿园。为了让他学会与叔叔阿姨打招呼,有时我故意先爬上楼,然后再从楼上一本正经地走下来与他打招呼:“嗨!小朋友你好。”他也会很神气地说:“你好!妈妈阿姨。”这种礼节就这样很生动地训练出来了。

做母亲的我经常给孩子讲他儿时的事,讲他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为了他每一天要吃很多不愿意吃的东西,讲妈妈在夜里抱着大哭不止的他不能入睡。孩子会感受到妈妈的辛苦,他会很心疼自我的母亲。此刻每当我身体不舒服或累了的时候,儿子都会说:“妈妈你休息吧,我来干。”他会把自我的房间收拾好,有时抢着要自我洗衣服。一个孩子要让他学会爱别人,为别人付出,就要让孩子首先学会爱自我的母亲。

家长育儿经验(6):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已为人父母有三年多的时光了!初为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是一边汲取前辈的经验,一边结合自我孩子的特点,摸索着走过来的!恰逢幼儿园要求交流育儿心得,我就简单的谈一下这几年养育宸宸的一些体会!

想起养育他的点点滴滴,有辛苦,有烦恼,但更多的是他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和幸福!孩子的养育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想当年以前购买《怎样养育男孩》等育儿方面的书籍;以前网上注册妈妈群交流育儿经验。孰不知每个孩子的性格,环境,体质等成长的历程都是不尽相同的,根本就不能够照本宣科!

作为家长需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事情的决定力基本上是没有的,在他们眼里没有对错,没有好坏!爸爸妈妈做的事情他都会去模仿!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在时刻的影响着孩子!宸宸的爸爸本来是很少吸烟的,但是有亲戚同事来访时,爸爸为了应酬会偶尔吸一支,宸宸会问,爸爸吃的是什么,能不能给宝宝吃,还会拿起一支烟模仿爸爸的样貌!爸爸会告诉宝宝这个是烟,对健康是有害的!之后宸宸一看到有人吸烟就会说他在吸烟,有害的!

孩子的好奇心需要满足!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新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作为父母就应从好奇心开始培养他的兴趣,而不是敷衍了事,挫伤孩子的兴趣。宸宸是个可爱的”为什么”家,一天到晚都在问,比如看到一个积木玩具,他会问,这是什么啊?干什么用的啊?为什么这样用啊?要带他出去玩了会问,为什么出去啊?吃饭了会问,为什么吃这个啊?一些问题也许是父母觉得理所应当的,但是他还会提问!如果这时我们不回答他,或者是总是说这么烦啊,他就会不高兴,长期这样的话,孩子可能会不愿意提问,对事物的好奇心也会减少!

讲道理比训斥能使他更好的发展。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是不健全的,有些事情是错误的,但是在他看来是一个比较搞笑的事情,这时候父母就要跟他讲道理,使他认识到错误的事情是不能做的,而不是大声的打骂孩子,让他们觉得父母的意愿不可违,使他的心灵受到伤害。如果他自我完成了一件父母需要帮忙才可完成的事情,比如穿衣服,收拾玩具,父母就应大大的赞扬他,使他认识到自我是一个有潜力的孩子,他会很乐意的继续做下去!

家庭和谐是孩子快乐成长的基础!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能够察言观色,他能够看出父母是否高兴或生气!长期处在父母争吵的环境的孩子,很容易内心恐惧,导致孩子的心理疾病!有时父母之间的小小的不愉快都会被他发现,他会跑到妈妈面前说,妈妈不要生气!所以让孩子生活在一个祥和,快乐充满爱的环境中,使他有一个健康心理的成长历程!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身体的健康,心理的成长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慢慢的培养!之前宸宸是很不愿意洗澡的,他认为洗澡是一种折磨,当我们询问为什么不愿意洗时,他告诉我们洗澡不好玩,我们就在洗澡的盆子里面放一些玩具,结果他很乐意洗澡,此刻他已经构成习惯,我们不想给他洗,他都自我要求了!在平常的教育中我们都是尽量的去引导说服他做事情,让他认为是他自我想要的,不是我们强迫的!这样他就会很乐意的去做。时光一长,习惯就成自然了!

以上,是我的简单的育儿心得,期望老师,家长能够共同交流分享育儿经验!期望宸宸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家长育儿经验(7):

大家好,我是海弛的妈妈,很高兴能和大家有这天这种交流机会,首先讲讲我们家的具体状况及成员,爷爷、奶奶、姥爷都在承德县,爸爸在双桥区上班,平时工作比较忙,海弛从小由保姆和我带大,此刻是我和老公接送幼儿园。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从小宝宝与保姆在一齐呆的时光比较长,所以一向以来在吃饭方面比较被动,语言表达潜力差,在对待这些的问题上方我查过很多相关资料,给他买了很多图书和DVD还有点读笔,经常和他聊天,有机会就带他出去旅游,透过我的努力此刻宝宝变成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爱表达爱交朋友的小孩。我认为在宝宝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能有好的生活习惯和乐观向上的态度比学到很多知识更重要。还有重要的一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一、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教孩子关心他人(朋友和家人)我培养孩子生活习惯是从两个方面:首先是让孩子有正确的作息时光,按时吃饭睡觉。其次做家务时让孩子成为其中的一员,比如吃饭的时候他能够给大家发碗筷,平时自我把地弄脏了,自我能主动扫地,玩完玩具了自我能放回原先的位置,当然一个三岁的小孩子只能模仿的去做,不管他做的什么样,只要他用心了,你就要对他竖起大拇指对他说“棒!”

此刻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智能、体能发展方面比较占优势,但在个性品德方面却是个弱势。海弛也不例外,家长们都明白,三四岁大的孩子还不懂得什么叫“无私”,什么叫“慷慨”。作为父母的我们要教会孩子去替别人想关心他人,家教对孩子影响是相当大的,例如:1、每次我带他去楼下玩都会带很多的小零食和玩具和邻居家的小朋友分享,把他小时候用的玩具拿出来让他自愿的送给弟弟妹妹,在小朋友和弟弟妹妹多谢他的时候他的心里也会很开心很有成就感。2、带他去亲戚朋友家串门,每次去都让他选给买点什么好的,选好了带去,大家都夸他真乖,等下次在去别人家他就会很主动的给买礼物或者水果。3、家人生病了,让他按时监督吃药和量体温,他会很认真负责的完成任务。

二、教孩子学会表达自我的意愿,处理自我的事

孩子一天天长大,自我有了独立的思考潜力,家长要摆正心态,不能因为是家长就让孩子什么都听你的,要民主,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对待自我的孩子就像朋友一样,在和别的小朋友发生争执的时候,不要立刻打骂,听听事情的经过,给他讲道理,让他自我认识对错,并勇敢的应对。例如:1、给孩子买衣服和鞋子的时候让他自我选颜色,问价钱,和售后员交流后,让他付钱。

2、和孩子聊聊最近的新闻还一些网上发生的事,最好是有教育好处的,比如之前的果丹皮中毒事件,还有小孩被拐骗事件,听完这些事,让孩子说说自我的想法。3、想要什么东西了,让他大胆的说出来,看状况看给他买不买,如果当时不能给他买说清楚原因,在生日或者儿童节的时候在买来送给他,对于孩子来说收到礼物的好处会更开心。

三、给孩子自信,让孩子爱上群众生活

咱们小四班的小孩大多都第一上幼儿园,因为环境陌生,刚开始都是哭闹。这也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家长要多鼓励和赞扬孩子的正面行为,慢慢地孩子自我就能树立自信,不仅仅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要表扬,而且在孩子做出努力后,尽管未到达预期的目标,也要进行鼓励。例如1、孩子在幼儿园能慢慢适应生活的同时,家长多让孩子说说自我的同学,让他多认识一些新的朋友。2、让孩子当自我的老师,把在学校学会的知识告诉你,这样不但帮忙孩子复习自我学的知识,也是十分不错的亲子游戏。

3、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回到家全身心的放松,全家休息的时候能够去郊游,比如爬山和钓鱼,当孩子自我享受整个过程时,不管结果是什么样,你都要肯定他鼓励他,在这个过程中他学到的是你无法用语言能教会他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父母的这种态度会传递和影响孩子,对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期望在做的父母都能能经常抱抱亲亲自我的孩子,用最直接的方式传递给孩子你的爱,很高兴这天能和大家分享我的育儿经验,忠心祝愿每位家长和宝宝健康、平安、快乐。

家长育儿经验(8):

幼儿园家长育儿心得

我一向觉得孩子就应在简单的环境中成长,享受她无忧无虑的童年。玩,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也是我们认为最佳的教育方式,在玩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让她们获得无尽的乐趣,还能够学到各种知识,透过游戏还能够让她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

我不看重她此刻能学多少文化知识,我们平常关注的是她的身心健康,让她懂得自尊、自强、自立,我期望我的孩子能做一个富有爱心、懂得宽容团结的孩子。平时期望她能多参加群众活动,能和小朋友玩到一块儿,从平时的沟通和交往中来加强她的社会交往潜力、心理承受潜力以及处理事情的应变潜力。能及时告诉老师自我的需求,在课间能大胆的发言。我觉得此刻是孩子性格构成的关键时期,融入群众对她完整性格的构成是很有帮忙的。

在家里,我们会有意识地给她创造一个宽松自主的环境氛围,平常也把她当作朋友一样来沟通,不会拘束于某种特定的形式来教育她,而是在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进行,其实我们就是她的参照物,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她产生影响,因此在要求她的同时我们要严格地要求自我。

在家里我们会给她一点独立的空间,让她学会自我管理。比如我们房间的一个角落是专门给她置放玩具的,那里的所有物件需要她自我来整理。这个效果很好,这样让她体会到了妈妈平时整理家务的辛苦,还有物件需摆放整齐,从哪里取来就要放回哪里。平常在处理问题时,我们都会征求她的想法,比如在给他买衣服的时候,会征求一下她喜欢哪个颜色,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我们很尊重他,那么以后她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会思考到别人的感受,多替别人着想。平常我们会尽可能抽出多的时光去与她沟通,耐心倾听她的心声,允许她发表不一样的意见,创造一种能让她充分吐露心声的气氛,对于正确的观点,我们会鼓励,对于不妥当的想法,我们会跟她讲道理,她仍然不明白的,我们再适时地加以引导。

总之,我们就应放下家长的架子,多点朋友式的沟通,把她当作家庭的一份子,让孩子感觉到自我的重要和职责,给她一份平等,一份信任,让她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胡紫政此刻已经六岁了,说话、做事俨然是一个小大人了,什么事都有自我的观点和思想。

她的每一点进步都让我们欣喜万分,但也不乏头痛的事情,性格倔强,自尊心太强。胡紫政很爱“面子”,这大概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成长的见证,我觉得是和紫政在共同成长,她是一天一天在长大,我们是一天一天在学着做家长,她的每一天成长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课题,但相信和成人之间的交往一样,沟通是最重要的,鼓励和信任是走近孩子心声的重要桥梁。每个孩子都有缺点,但每个孩子也有他独特的个性,我们要懂得欣赏他们最可爱的一面!

家长育儿经验(9):

宝宝出生以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宝宝此刻已经上了幼儿园中班,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有必须的生活自理潜力,有自我的思想、情感、爱好,经常会问“为什么?”等问题,伴随着他的成长,作为家长期望能给予他幸福的生活,但更期望他能快乐、健康地生活。

记得宝宝小的时候,吃饭但是最让我们家里人头疼的一件事,一日三餐,每一餐都得吃上好长时光,要么不肯张嘴,要么就是嘴里包了一口饭要等很久才肯咽下肚去,有时为了让他快快张嘴吃饭,爷爷奶奶还要在宝宝面前想尽办法表演节目,一家人围着他团团转。此刻想起来,真是觉得有点好笑,但是相信许多家长可能也都有这样的经历。但自从宝宝进了幼儿园后,我们发现宝宝开始慢慢养成了吃饭的好习惯,不仅仅不挑食了,而且还不需要大人喂,每次吃饭的时候,他总会说农民伯伯辛辛苦苦把粮食种出来,老师让我们不能浪费,而且饭吃得多,才有力气能够像奥特曼那样打败怪兽。

直至此刻,宝宝在幼儿班里每次吃饭都是第一名,并且都能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一向受到老师的表扬,也让其他的家长为此羡慕不已。为此我深深感受到幼儿园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真是十分关键的,自从上了幼儿园后,宝宝的自理潜力越来越强了,不仅仅自我学会了穿衣服,整理玩具,而且还能经常主动帮忙我们大人做家务,所以在家我们经常夸赞宝宝长大了,真是越来越懂事了。

家长育儿经验(10):

幼儿园家长育儿心得

贺今年4岁了。这几年也积累了一些育儿心得,以下我就从五方面谈谈自我几年来的育儿心得:

一、先倾听再出主意

孩子会经历很多“危急时刻”,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无忧无虑。不仅仅要帮孩子走过这段时刻,而且帮忙她消化理解害怕、生气、失望、尴尬、悲哀这些情绪,对于父母来说是很关键的。先是就应多倾听孩子,确定她的感受,然后再充当军师,这样孩子会学会在困境中和他人沟通,更有自主性。

二、每一天都会跟孩子说一次“我爱你”,每一天都会给孩子一个拥抱

我跟好好爸爸约定好,每一天都要跟好好说一次“我爱你”,无论是什么时候都行,有时候是她刚睡醒,有时候是晚上要睡觉的时候,有时候是去接她放学的路上。这时候,孩子也会笑眯眯的跟我或者她爸爸说“我也爱你”。我们总认为爱是就应用行动来表示的,但是,为了让孩子明白怎样去表达,我们还是就应要常常虚实结合一下。

三、善用表扬和鼓励

由于好好吃饭有包饭的习惯,而且吃一口饭要十分久的时光,以至于吃顿饭要一两个小时的时光,我每次喂饭都催她要吃快点,不能慢吞吞的,再之后我就只有夸奖她了,她吃进一口我就表扬一下。但是到此刻已经夸成了习惯,她也不以为然,无所谓了。所以,家长必须不要滥用表扬,如果把孩子每一天正常该做的事(像自我收拾玩具、走路之类)都拿来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会把它当做谋取利益的交换条件,或是要挟家长的资本。

好好的胆子不够大,很多时候很多事都不敢尝试。在家的时候什么事都依靠我们给她做,这样什么事都指望我们怎样行呢?我跟我老公就在很多时候试着鼓励她,她平时在家也喜欢画图画剪纸,可她拿着笔又不知怎样画,于是就老叫“妈妈你给我画”,我就把笔拿在她手上,鼓励她说“你必须会画得比妈妈好”就听了这句话,她会很快的画好。此刻她已经会拿着笔没事就画,画圆呀,三角形,还会一一把画的图案剪出来。

四、避免批评和指责

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没有好处的。个性是当已经有人对某件事向她提出批评的时候,再在旁边横加指责,我认为是十分错误的,那样会很伤孩子的自尊,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这种时候,就就应心平气和地、耐心地教育她,先透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她自我对故事中的行为进行评判,然后将故事中的行为与他的行为进行比较,让她明白自我的过错,最后表扬一番她的长处,告诉她这件事虽然做错了,但是没关系,只要能改正你还是和以前一样棒,是个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那样不仅仅使她找回自信,还能认识到自我的错误,以后必须会改正的。

五、让孩子帮忙做事

平时在家我总是让好好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潜力的杂事,有时在我洗东西时,就会让她帮我端只小凳子。这些事可能在我们家长眼里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可就是这种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才能陪养出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只要我们多留心这种小事,就会让孩子收益一生。

作为父母怎么教育孩子


虽然,谁都经过了孩子这一个阶段,这样说来,谁都能读懂孩子们的所作所为。然而,事实不是这样的,一直以来,如何和子女融洽相处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矛盾。那么,在这一点上,父母该做些什么,或者说需要注意什么呢?

1、和孩子们做朋友

很多父母都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自己的主张,所作所为即使本身是错的,在孩子那里也一定是对的。就好比过去的皇帝,不论皇帝做什么,在臣子眼中,这都是应该的。

不能这样,父母应该和孩子们做朋友,他们做错了,父母勇于指出他们的错误;父母做错了,也要让他们大胆的指出来,而做父母的也一定要改正错误。

2、重视孩子的兴趣爱好

孩子的兴趣爱好,如果发展的好,一般就变成特长了,所以,做父母的一定不要剥夺孩子获得特长的权利。要经常注意孩子们,看看他们都有什么兴趣爱好,除了违法犯罪的事情外,父母一定要尽量支持他们。

比如,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练武功”,当时,兄弟两一有时间就会跑到院里比划,但每次爸爸都会严厉斥责:“你们兄弟两有病呢?”

各位尊敬的父母,请不要这样,一定要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在如今这个社会,谁要是没有特长,注定要被社会淘汰的。

3、改变说话的语气和方式

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和孩子们说话的语气要改变,不要一副天王老子命令奴才的口吻,而要经常说一些诸如“我希望你会/不会......”,“我希望你能/不能......”,语气中多带一些请求、商量的口吻,而不是命令的口吻

4、给孩子尝试的独立空间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突然,有一天,孩子为达到某件事情,一次次尝试,这个时候,做父母的要注意,你最好给他一句鼓励的话:“亲爱的,我相信你可以的!”,然后转身离开,千万不要盯着他做,或者在他身边转来转去。

5、孩子没有“好”“坏”之分

做父母的千万不要用“好孩子”和“坏孩子”来评价孩子。在我们身边,我们经常能看到或者听到这样的交谈:“你如果做了某件事,你就是坏孩子......”

做父母的一定不要这样说,父母可以说:“孩子,你做的哪件事是错的,我不太喜欢,我喜欢你这样做......”

孩子们对“好”和“坏”看的非常重要,所以,千万不要拿这两个字评判一个孩子。

6、要过程不要结果

一定要记住,父母不是老板,孩子不是员工,对于孩子,我们要的是过程,不是结果。如果父母多赞赏孩子付出的过程,那么,他们在日后也一定会不惜艰辛的付出,然而,如果父母只会赞赏结果,那么,走捷径、动歪脑筋就成家常便饭了。

7、不要太在意成绩本身

这是大部分家庭比较严重的问题,太过于重视成绩,“你必须考100分”,父母们,千万不要这么做。当他们带着成绩单回家的时候,不要直接询问他们考了多少分,而要对他们说:“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考了个好成绩,我给你买好吃的了......”

也不要急于看成绩单,最好能让孩子主动告诉你成绩。不要太在意成绩本身,考不到100分也不要斥责孩子,毕竟不是谁都能考100分。

8、参加孩子邀请的各种活动

当孩子说有运动会或者家长会,这个时候不论你多忙,一定要抽时间过去看孩子表演,这是鼓励孩子最好的方法。

不管孩子有没有赢得比赛,千万不要在他们面前表现出失望,一定要肯定他们的付出,给他们加油打气。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作为父母的我们,是如何让孩子渐渐失望的》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我们的幼儿园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