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规矩和家规冲突该怎么办?

03-08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的规矩和家规冲突该怎么办?”,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通常,孩子到了3、4岁进入幼儿园学习了,不久家长就会发现:孩子常常拿幼儿园的规矩来对付他们。进幼儿园后,孩子们首先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在他们心目中占绝对的、无可比拟的地位。家长们惊奇地发现:原本不听话的孩子,去了幼儿园后,一下子变得懂事了,凡事言必称“我们老师说……”。儿童教育专家指出,使孩子社会化是幼儿园的一个重要任务,它要教导并且不断督促孩子按规矩办事,从而帮助孩子日后很好地进入社会。 

家长会碰到这样的困惑:万一幼儿园的规矩和家里的规矩发生冲突该怎么办呢?儿童教育专家建议,家长应配合幼儿园为孩子立规矩。调查显示,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是不会对规矩灵活运用的,对他们来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其他可以选择。有人曾作过调查:让3岁以下(含3岁)的孩子根据颜色来区分物体,结果只有3岁的孩子完成任务,接着当要求3岁的孩子按照形状来区分物体时,结果他们仍然以颜色来划分区别。只有到了4岁以后,孩子才能逐步改变认知的角度,对事物的判断具有灵活性。  家长必须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幼儿园不允许孩子带食物人园,家长就不必再为此犯规。甚至连糖果都不要让孩子带进幼儿园。 

家长必须弄清,家庭规矩与幼儿园规矩冲突在哪里。例如,晚上有父母需要看的电视节目,孩子跑来关掉电视,他们会说:“现在该休息了,幼儿园老师说晚上不要看电视,早点睡觉。”这时家长应告诉孩子,规矩对成人和孩子是不同的。儿童教育专家重申,家长必须和幼儿园齐心协力,根据幼儿园的要求,让孩子按规矩办事。 

规矩给孩子们一种安全感和界限感,这会帮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期盼的,什么是不可能达到的,并且自律自己的行动。规矩为孩子们更好地走向世界作好准备。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当幼儿园的规矩和家规冲突时


通常,孩子到了3、4岁该进入幼儿园学习了。

不久家长就会发现:孩子常常拿幼儿园的规矩来对付他们。进幼儿园后,孩子们首先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在他们心目中占绝对的、无可比拟的地位。家长们惊奇地发现:原本不听话的孩子,去了幼儿园后,一下子变得懂事了,凡事言必称"我们老师说……"。儿童教育专家指出,使孩子社会化是幼儿园的一个重要任务,它要教导并且不断督促孩子按规矩办事,从而帮助孩子日后很好地进入社会。

家长会碰到这样的困惑:万一幼儿园的规矩和家里的规矩发生冲突该怎么办呢?儿童教育专家建议,家长应配合幼儿园为孩子立规矩。调查显示,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是不会对规矩灵活运用的,对他们来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其他可以选择。有人曾作过调查:让3岁以下(含3岁)的孩子根据颜色来区分物体,结果只有3岁的孩子完成任务,接着当要求3岁的孩子按照形状来区分物体时,结果他们仍然以颜色来划分区别。只有到了4岁以后,孩子才能逐步改变认知的角度,对事物的判断具有灵活性。

家长必须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幼儿园不允许孩子带食物人园,家长就不必再为此犯规。甚至连糖果都不要让孩子带进幼儿园。

家长必须弄清,家庭规矩与幼儿园规矩冲突在哪里。例如,晚上有父母需要看的电视节目,孩子跑来关掉电视,他们会说:"现在该休息了,幼儿园老师说晚上不要看电视,早点睡觉。"这时家长应告诉孩子,规矩对成人和孩子是不同的。儿童教育专家重申,家长必须和幼儿园齐心协力,根据幼儿园的要求,让孩子按规矩办事。

规矩给孩子们一种安全感和界限感,这会帮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期盼的,什么是不可能达到的,并且自律自己的行动。规矩为孩子们更好地走向世界作好准备。

当幼儿园规矩与家规冲突时


通常,孩子到了3、4岁该进入幼儿园学习了,但不久家长就会发现:孩子常常拿幼儿园的规矩来对付他们。进幼儿园后,孩子们首先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在他们心目中占绝对的、无可比拟的地位。家长们惊奇地发现:原本不听话的孩子,去了幼儿园后,一下子变得懂事了,凡事言必称“我们老师说……”。儿童教育专家指出,使孩子社会化是幼儿园的一个重要任务,它要教导并且不断督促孩子按规矩办事,从而帮助孩子日后很好地进入社会。

家长会碰到这样的困惑:万一幼儿园的规矩和家里的规矩发生冲突该怎么办呢?儿童教育专家建议,家长应配合幼儿园为孩子立规矩。调查显示,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是不会对规矩灵活运用的,对他们来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其他可以选择。有人曾作过调查:让3岁以下(含3岁)的孩子根据颜色来区分物体,结果只有3岁的孩子完成任务,接着当要求3岁的孩子按照形状来区分物体时,结果他们仍然以颜色来划分区别。只有到了4岁以后,孩子才能逐步改变认知的角度,对事物的判断具有灵活性。

家长必须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幼儿园不允许孩子带食物人园,家长就不必再为此犯规。甚至连糖果都不要让孩子带进幼儿园。

家长必须弄清,家庭规矩与幼儿园规矩冲突在哪里。例如,晚上有父母需要看的电视节目,孩子跑来关掉电视,他们会说:“现在该休息了,幼儿园老师说晚上不要看电视,早点睡觉。”这时家长应告诉孩子,规矩对成人和孩子是不同的。儿童教育专家重申,家长必须和幼儿园齐心协力,根据幼儿园的要求,让孩子按规矩办事。

规矩给孩子们一种安全感和界限感,这会帮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期盼的,什么是不可能达到的,并且自律自己的行动。规矩为孩子们更好地走向世界作好准备。

亲子关系:和孩子有冲突怎么办?


第一,要做到的是我们首先要说明双方产生意见的正面动机

有很多的家长,当因为一件事情和自己的孩子发生矛盾,发生冲突的时候,便很难再从这件事情里去说出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正面动机了。所以就导致我们用消极的情绪在和孩子沟通,而孩子也会抱以消极的状态和情绪。

这个时候你应该说一些表达我们正面动机的话,比如说我认为应该这样做,是因为这样才能让我们全家人多一点休息的时间,才能让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做的更好。

让孩子看到我们的正面动机,这样他也会回馈给我们,他做一件事情的正面动机是什么,这样就避免了在第一时间,两人因为情绪的问题而失去控制。

第二,在冲突中要避免人身攻击和使用不恰当的言语和行为

当我们使用了这些词汇已经表达出这样的行为的时候,孩子和父母都会因为一方的使用而受到伤害,这些语言会形成非常不好的氛围,导致我们两人无法再继续的沟通下去。

比如当父母和孩子吵架的时候,父母说出这样的话,说孩子你这个人真是没有良心,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你怎么能对我说这样的话呢,你真是太没有良心了,这句话一旦讲出来以后孩子就很难再从这件事情跳脱出来,因为这一句不恰当的言词,已经伤害了两人之间的关系。

第三,尊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与信任

永远要记得,在家庭成员里,我们天生生来就是彼此信任对方的,生来就是为了这样关系维护得更好而不断地去努力的。

在冲突的时候要经常的去说,我相信你这样做也是为了我好,我相信你这样做也是为了大家好,我相信你这样做也是为了这个家好,要经常的去说这样的话,让对方体验到我们很尊重,和他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他的信任。

第四,要表现出妥善解决事情的诚意

我们要用我们的明确的口吻告诉孩子,我们是非常希望把这件事情处理好的,而不是单纯的在和你发脾气。比如说我们可以对孩子讲,我的确认为有比这样更好,而且你我都可以更便于接受的方法。

这句话讲出来就告诉孩子,我的出发点是为了妥善解决这个事情,是为了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以及你眼下的困惑,明确了出发点,孩子才愿意继续倾听,我们接下来说的话。

第五,在冲突之后,双方达到妥协或一致意见时,在孩子面前,要用行动表现冲突的结束

尤其是一些肢体语言的使用,比如当家长和孩子运用了前边几步,已经最终达成了共识。那么家长可以多谢对方,感谢他的让步,通过握手,拉手或者拥抱,改变语气,面露笑容,让孩子体验到冲突的结束。

当家庭成员有了冲突,并不可怕,因为每一个家庭都不避免不了这样的时刻出现,只要我们用以上的五步来正确地处理,我们仍然能让孩子从这一次冲突中学到有益的东西。

孩子发生冲突,家长怎么办?


孩子发生冲突,家长怎么办?**宝是个调皮捣蛋的主儿,长的又高又大一直是他自豪的,也是我担心的,在幼儿园从来都是坐后排,和他一样大的孩子至今坐公交,地铁,火车,去景点都不用买票,他今年夏天已经开始买票了。还有和孩子们发生冲突,人总觉得他是大孩子,不懂事,出口一句:你这么大了,怎么能打小弟弟呢?真是一点好处也没有哇。

也不是冲这高大身材,**宝和孩子发生冲突,我不管,相反,我一直是太管制他,怕他打了别了碰了别人。因为现在一家一般一个孩儿,在家长眼里孩子都是宝贝疙瘩,不舍得骂更舍不得碰一下的,那么要是别的孩子打一下碰一下,心里准是翻江倒海般难受,虽然我的观点是:孩子发生冲突,家长切莫着急插手,但发生的身边的事,一再证明,家长太容易干涉孩子了。

上周的幼儿园开放日也让我愤怒了一下,外教课上,气氛活跃,大家在站起来做动作的时候,**宝的手去碰了身边孩子的头,那个孩子都没有太大反应,这时候,身后的这个孩子的家长猛伸出手,一把把**宝拽坐到椅子上(在我看来是带着恶意的拽,因为**宝打扰了他儿子上课),还吼了一声,把**宝当场吓哭。当时正上着课,旁边的老师立即去安抚了**宝,但也止不住**宝的抽泣,整整半节课都在忍也忍不住的悄悄哭。之后课情绪不好,完全游离状态。我站在门边很远的地方,很愤怒,感觉真不可思议。就是孩子上课时打扰了其他同学,当时是开放日,那么多老师,家长都在场,你至于这么对待孩子吗?当我看到他笑容满面的和自己的孩子互动的时候,对他也是充满厌恶感:眼睛全在自己孩子身上,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一点点亏,不管别人的感受的人,身边真是很多啊。

孩子之间发生摩擦,冲突,太正常了,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太护短,看不得自己的孩子吃一点点亏。幼儿园的孩子发生冲突不会有太大的冲突,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理解,更不要直接介入去帮自己的孩子。冲突对孩子们来说,也是学习锻炼的的机会,对孩子的人际交往、待人态度和情绪情感发展都是好机会,因此,避免、限制孩子与同伴交往,一旦发生冲突总是把自己的孩子抱开而终止冲突,并不是好办法。

其实,在孩子之间发生了冲突时,我们只要在旁边静观其变,根据事态发展伺机而动。比如是抢夺玩具,那就让他们抢一会,孩子家长尽量引导他们一起玩,这也是合作。建议他们轮流玩,就是先到先得的原则,这个方法很管用,还有就是交换,在幼小的孩子之间都可以建立起这样的规则。

如果我们总是在孩子发生冲突时就一个箭步冲上前,替孩子解决了矛盾,这种“越位”教育是对孩子之间关系的一种干涉,孩子没有自我决策的权利,那么孩子在以后和同伴打交道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困难。还有就是事后责怪孩子“没能耐”打不过别人,教唆孩子下次给狠狠地打回来都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孩子去面对冲突,教给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对别人的攻击,要学会躲避、求援;还要让孩子知道: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去和别人沟通,这个过程也是孩子提高和同伴交往能力的机会,家长莫轻易给剥夺了。

当孩子的自由遇上规矩,怎么办?


当孩子的自由遇上规矩,怎么办?当孩子的自由遇上规矩,我们该怎么做?

孩子就是孩子,只要想做的就去做,不会考虑太多,更不懂得什么是规矩。

其实我们要给孩子自由,但必须保证是在安全的前提下。我总觉得孩子需要自由,只要是在合法安全而且不烦碍到别人的情况下,就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多的限制。

是,这个社会是需要规矩的,我们要自由,更要规矩,因为这个社会,不是个人的,是大家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xx从那个不倒翁变成能自如行走的小子,而且走得相当稳当了。正因为这样,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有他的身影,他每天就像巡逻一样,每个房间,每个角落的查看。

周日的早晨xx睡醒,和平常一样,吃饱后跑开玩去了。我本来是想着赶紧做点家务,但考虑到周一至周六都得上班,陪伴孩子的时间本来就少了,就停下手上的活,跟着小子,我要看看他在玩什么,都喜欢玩些什么,一个人都是怎么玩的?

xx先去抱着他喜爱的篮球,摆弄几下球滚到了他的车子边上,球就不要了。跟着就去推车子,摸摸脚踏板,按按喇叭,然后示意让我抱他上车,好,我抱他坐在车子上,再指挥我推着车子走,推着跑了几圈,他厌了,我也累了。

下了车,他直奔卧室,上了床(他现在已经能自行爬上床了),呃……孩子,你的鞋还没脱呀,就这么冲上去,这床还怎么睡呀。

在床上,小子自个很高兴的翻跟头,其实也不算是翻跟头吧,就是双手顶着床,双脚也着床,头顶在床上,屁股翘起,玩得很开心。我示意要抓他,他躲到了最里边,害怕被我抓到,我一说,哎呀,还是抓不到耶,他更是开心,看着我够不着,哈哈大笑,特别的开心。

玩了一会,这小子把床上的所有能推得动的东西,都往地上扔,枕头,被单,毛巾,都推下床。我捡起来,告诉他,不能这么做,这样会弄脏东西的。他不听,又全给推下来,几个来回,我不捡了,人家倒开心了,大笑着。要下来,抱他下床,完全不理会我,直接走到沙发上拖着抱枕,接着就挨个房间的串,一个角落也不放过,地毯式的巡逻。小子呀,你这是闹那样呀?是帮妈妈拖地吗?那这个抱枕还能要吗?

其实我很想去制止xx的行为,但我心里还有一个声音不停的告诉我,不要制止他,让他尝试,让他多体验,一个抱枕没用了有什么关系呢。孩子的成长不都是要经验这些的吗?他不尝试怎么会知道这么做,会让抱枕弄脏了呢?好吧,我默默的陪着他。

但他这样并不罢休,把每个房间都转了一遍,回到客厅,还是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继续捣蛋,把茶几上的东西,也要拨下去。茶几上有很多玻璃易碎品,很危险,这时我必须制止他,一把抱起他,小子一下就哭闹起来,死活要从我怀中挣脱下来,继续他的事情。他要进行的事,被我强行停止了,他的目的没达到,肯定是不愿意的,硬来肯定是不行的了。

那只能是转移他的注意力,我随手拿起个摇控器,在他面前晃动,小子立马被吸引过来了,听我和他讲,摇控器的用处与由来。不知道有没听懂,但态度还是不错的,很认真的听。

见他如此认真的在听,我就抓住机会和小子讲讲他刚才的行动,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xx很认真的看着我说话,偶尔也会咿呀几句。我总觉得我们的交流是没有问题的,我能感觉到xx明白我的意思,只是还不懂得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已。

xx现在还区分不出什么是对错,什么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需要我们慢慢引导。

加油吧,孩子在成长,父母更需要成长!

孩子做事磨蹭该怎么办?


叫他起床慢慢悠悠,让他写作业磨磨蹭蹭,带他出门更是慢得让人心急。孩子做事拖拉,是不是经常让你着急上火?如果孩子的这种做法不及时纠正,很可能成为他一生的坏习惯。

应对策略

○让孩子承受拖拉造成的后果,不要替他们做什么,也别总是提醒他们,许多孩子只有承担了后果才能吸取教训。

○不要问孩子可以用“是”或“不”回答的问题,除非你愿意接受“不”这个回答。给孩子选择的机会是分享权力的一个办法,比如问孩子“你五分钟后去做还是十分钟后去做?”

○父母首先要说到做到——— 如果你是认真的,要坚持到底。你提出要求,孩子却说“等等”时,告诉孩子:“这不在选择范围内。现在就要去做,做好了叫我,我要检查。”然后等孩子行动。

○不要指望孩子在你上班的时候把事情做好,也别指望事情能在你回家前做完。最好规定一个最后期限,你要在他们身边监督执行。

○问问孩子是否认为拖拉是自己的问题,是否需要帮助他们来解决。如果需要,帮他们制定一个计划,从最后期限开始,给所有需要完成的步骤制定一份时间表。

○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机会,让孩子可以犯错并在你的帮助下从事情后果中接受教训。举个例子,如果孩子表示他在和朋友出去玩之前把事情做完,但却并没有完成,不要提醒他。等到要走的时候,告诉孩子他得跟朋友打个电话说晚会儿到,因为他得把事情做完。

○如果你认为孩子做事拖拉是因为任务太艰巨,你可以帮助他从简单的步骤开始做起,让他知道错误是学习和成长的好机会,而且他也不必追求完美。

○尊重孩子自己的风格。有的人在压力的情况下做得更好。在你看来,孩子是在拖拉,但孩子也许在等急中生智的机会呢。

宝宝爱打人该怎么办?


“我家孩子特别爱打人,从会走就会打人,怎么说都没用”;“我家孩子脾气大,爱打人,特别难管教,怎么办呢?”;我们打他骂他夸他……什么方法都试过了,他就是喜欢打人怎么办呀?”很多家长都提出过这种问题,他们也尝试了很多方法来制止孩子的打人行为,但都收效甚微。那么孩子是真的爱“打人”吗? 网友顺儿妈:宝宝快17个月了,每当宝宝与家人或邻居玩得高兴时,会突然举起小手打人家的脸,打得叭叭响,躲都躲不过。

专家支招:宝宝过了1岁,在语言发育过程中,有一个阶段会发出“哒、哒、哒”类似“打”的发音,并且手上有拍打的动作,这是宝宝语言发育必经的一个过程。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了这个动作,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当宝宝打人时,家长当时的态度和做法相当重要。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打脸,都可以直接把他们放在地上,双手按住孩子的肩膀,严肃而平和地告诉他:“爸爸妈妈、阿姨不喜欢打人的孩子!”保持1分钟,讲明谁也不要抱孩子,几次以后,宝宝的攻击性行为就消减了。另外,反应快的家长可以设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如,当他刚举起手时就和他做击掌的动作,嘴里可以有节奏地说“你拍一,我拍一”,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改了抬手打人的习惯,抬起手来,他的惯性就是要玩那个拍手游戏!

网友亮亮妈:我家宝宝19个月了,不知为何,出门和其他小朋友玩时总喜欢打人,有时是有人想抢他的玩具,他要自卫;有时是没事也会“撩”人家。谁都敢打,搞得在小区游乐场里“名气很大”。

专家支招:这个年龄的孩子打人,是因为孩子想试探一下打人会引起什么后果。常有这样的情形,孩子打了同伴,而看到同伴哭得伤心,便也会跟着哭起来。这个时候你就要抓住机会对他说:“看,你把弟弟打痛了吧,弟弟那么伤心,妈妈带你去向弟弟说对不起!”若是哪次你的孩子被别人打痛了,不能指使你的孩子“以牙还牙”、也去打别人,而要抓住机会边安慰边教育他说:“痛吗 是不是很痛这就是我上次说过的为什么不可以打人,你要记住!”让孩子从自己的疼痛中亲身体会到打人不好。这样他以后就会不再去打人了。

网友飞儿妈:我的儿子3岁多了,经常打人、咬人,与小朋友玩时特别爱争抢玩具,一不注意就打小朋友或咬人家,和我们在一起也喜欢动手打人,批评他,他也懂,也承认错误,保证不打人,可要不了几天就又忘了,实在叫人头痛。我该怎么办?

专家支招:如果用说服的方法不见效果,你可以采用“身体约束法”,立即让孩子坐下并面对着你,抓住孩子的手臂和肩,大约1分钟后松开,并告诉孩子错在什么地方。连续一星期使用这种约束法,就能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绝对不要体罚孩子,在孩子长大后诱发他“以暴抗暴”。最好的办法是“冷处理”--把正在任性闹腾的宝宝放在一边,告诉他父母很爱他,但必须等他意识到他错了之后再和他说话。这样的话只说一遍即可,不要向宝宝过多解释为什么。

网友菁菁妈:孩子刚满两岁,却发现她最近越来越霸道,只要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要分神去接待时,她就会哭闹,粘着妈妈不让她与客人谈话;要是还不行,就会跑过去打客人,搞得妈妈都不敢让亲友到家里来,也不敢带着孩子与人就餐,这可怎么办?

专家支招:两岁左右的小孩,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会很在乎妈妈和客人是否注意到她,当发现自己被冷落时,常会产生不安的情绪,哭闹、摔东西、打人等异常行为便随之出现。有时孩子打人,并非讨厌客人,而是“嫉妒”客人分去了妈妈的注意力。为了让妈妈转过头来注意她,攻击行为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即使换来的是妈妈的一顿责骂,但对一个两岁的孩子而言,可能尚无法将“打人”和“被骂”相联系!不要把孩子“晾”在一旁,而是要促成孩子和客人间的互动:让客人听孩子表演儿歌;观赏她的积木城堡和涂鸦画作……让她感觉到,客人的到来不但没让她受冷落,还提升了她的被关注度。同样,在接待客人时,父母一定要随时要让孩子知道你在关注着她。要是孩子已经去“攻击”了客人怎么办?除了立即制止,抓住她打人的那只手,同时严肃地直视她的眼睛,让孩子明确地知道您因她的行为而生气、难过,目的是要孩子了解打人是不对的。

网友欧阳妈:我儿子现在1岁零1个月,一般他要做我们不允许的事情时,我们就抱着他离开,每到此时他就会大哭着打抱他的人。

专家支招:平时多教宝宝学会表达。要经常和宝宝交谈,让他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已的意愿,耐心地对宝宝说:“不要急,慢慢说。”如果宝宝说话不多,就教她用手来指意,也可以对宝宝说:“你是要这个吗?哦!妈妈明白了。”尽量使宝宝的愿意望得到表达,减少她烦躁,急切的性情。大人要严肃地表明态度。当宝宝打人或咬人时,大人可以抓住她的手,并严厉地说:“不许打人,不许咬人,有话就说。”要是宝宝仍然不停止她的行为,那就要真的发脾气了。宝宝看到大人动了真格,是会感到害怕的,对自已的行为也会有所收敛。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的规矩和家规冲突该怎么办?》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不合群怎么办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