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幼儿园规矩与家规冲突时

01-23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当幼儿园规矩与家规冲突时”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通常,孩子到了3、4岁该进入幼儿园学习了,但不久家长就会发现:孩子常常拿幼儿园的规矩来对付他们。进幼儿园后,孩子们首先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在他们心目中占绝对的、无可比拟的地位。家长们惊奇地发现:原本不听话的孩子,去了幼儿园后,一下子变得懂事了,凡事言必称“我们老师说……”。儿童教育专家指出,使孩子社会化是幼儿园的一个重要任务,它要教导并且不断督促孩子按规矩办事,从而帮助孩子日后很好地进入社会。

家长会碰到这样的困惑:万一幼儿园的规矩和家里的规矩发生冲突该怎么办呢?儿童教育专家建议,家长应配合幼儿园为孩子立规矩。调查显示,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是不会对规矩灵活运用的,对他们来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其他可以选择。有人曾作过调查:让3岁以下(含3岁)的孩子根据颜色来区分物体,结果只有3岁的孩子完成任务,接着当要求3岁的孩子按照形状来区分物体时,结果他们仍然以颜色来划分区别。只有到了4岁以后,孩子才能逐步改变认知的角度,对事物的判断具有灵活性。

家长必须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幼儿园不允许孩子带食物人园,家长就不必再为此犯规。甚至连糖果都不要让孩子带进幼儿园。

家长必须弄清,家庭规矩与幼儿园规矩冲突在哪里。例如,晚上有父母需要看的电视节目,孩子跑来关掉电视,他们会说:“现在该休息了,幼儿园老师说晚上不要看电视,早点睡觉。”这时家长应告诉孩子,规矩对成人和孩子是不同的。儿童教育专家重申,家长必须和幼儿园齐心协力,根据幼儿园的要求,让孩子按规矩办事。

规矩给孩子们一种安全感和界限感,这会帮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期盼的,什么是不可能达到的,并且自律自己的行动。规矩为孩子们更好地走向世界作好准备。Yjs21.COm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当幼儿园的规矩和家规冲突


通常,孩子到了3、4岁该进入幼儿园学习了,但不久家长就会发现:孩子常常拿幼儿园的规矩来对付他们。进幼儿园后,孩子们首先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在他们心目中占绝对的、无可比拟的地位。家长们惊奇地发现:原本不听话的孩子,去了幼儿园后,一下子变得懂事了,凡事言必称“我们老师说……”。儿童教育专家指出,使孩子社会化是幼儿园的一个重要任务,它要教导并且不断督促孩子按规矩办事,从而帮助孩子日后很好地进入社会。家长会碰到这样的困惑:万一幼儿园的规矩和家里的规矩发生冲突该怎么办呢?儿童教育专家建议,家长应配合幼儿园为孩子立规矩。调查显示,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是不会对规矩灵活运用的,对他们来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其他可以选择。有人曾作过调查:让3岁以下(含3岁)的孩子根据颜色来区分物体,结果只有3岁的孩子完成任务,接着当要求3岁的孩子按照形状来区分物体时,结果他们仍然以颜色来划分区别。只有到了4岁以后,孩子才能逐步改变认知的角度,对事物的判断具有灵活性。家长必须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幼儿园不允许孩子带食物人园,家长就不必再为此犯规。甚至连糖果都不要让孩子带进幼儿园。家长必须弄清,家庭规矩与幼儿园规矩冲突在哪里。例如,晚上有父母需要看的电视节目,孩子跑来关掉电视,他们会说:“现在该休息了,幼儿园老师说晚上不要看电视,早点睡觉。”这时家长应告诉孩子,规矩对成人和孩子是不同的。儿童教育专家重申,家长必须和幼儿园齐心协力,根据幼儿园的要求,让孩子按规矩办事。规矩给孩子们一种安全感和界限感,这会帮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期盼的,什么是不可能达到的,并且自律自己的行动。规矩为孩子们更好地走向世界作好准备。

幼儿园的规矩和家规冲突该怎么办?


通常,孩子到了3、4岁进入幼儿园学习了,不久家长就会发现:孩子常常拿幼儿园的规矩来对付他们。进幼儿园后,孩子们首先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在他们心目中占绝对的、无可比拟的地位。家长们惊奇地发现:原本不听话的孩子,去了幼儿园后,一下子变得懂事了,凡事言必称“我们老师说……”。儿童教育专家指出,使孩子社会化是幼儿园的一个重要任务,它要教导并且不断督促孩子按规矩办事,从而帮助孩子日后很好地进入社会。 

家长会碰到这样的困惑:万一幼儿园的规矩和家里的规矩发生冲突该怎么办呢?儿童教育专家建议,家长应配合幼儿园为孩子立规矩。调查显示,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是不会对规矩灵活运用的,对他们来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其他可以选择。有人曾作过调查:让3岁以下(含3岁)的孩子根据颜色来区分物体,结果只有3岁的孩子完成任务,接着当要求3岁的孩子按照形状来区分物体时,结果他们仍然以颜色来划分区别。只有到了4岁以后,孩子才能逐步改变认知的角度,对事物的判断具有灵活性。  家长必须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幼儿园不允许孩子带食物人园,家长就不必再为此犯规。甚至连糖果都不要让孩子带进幼儿园。 

家长必须弄清,家庭规矩与幼儿园规矩冲突在哪里。例如,晚上有父母需要看的电视节目,孩子跑来关掉电视,他们会说:“现在该休息了,幼儿园老师说晚上不要看电视,早点睡觉。”这时家长应告诉孩子,规矩对成人和孩子是不同的。儿童教育专家重申,家长必须和幼儿园齐心协力,根据幼儿园的要求,让孩子按规矩办事。 

规矩给孩子们一种安全感和界限感,这会帮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期盼的,什么是不可能达到的,并且自律自己的行动。规矩为孩子们更好地走向世界作好准备。

当家长与孩子发生冲突时(亲子教育)


星期天的中午,妈妈为小小做了一桌丰盛的午餐,小小吃得津津有味。吃饱喝足之后,正当准备午睡之际,小小发现了放在椅子上的红枣莲子羹,执意要喝。妈妈想起本来是收起来的,不知道什么打了个岔,就放在椅子上了。今天早饭的时候,大家都是喝的红枣莲子羹,小小帮着给每个人发了一袋。在莲子羹大的包装袋里,配了许多小包的白糖,小小撕开白糖的纸袋,在自己的碗里放了两袋,结果甜极了。不过,在他撕纸包的时候,弄撒了许多白糖。妈妈非常不耐烦的收拾,训斥了小小两句。现在,他肯定是想起了早上的甜味,还要喝红枣莲子羹。妈妈说:“你刚吃完午饭,肚子里都没有空了,睡完觉再喝好不好?”小小不肯,大叫:“我喝得下,我就要现在喝。”劝了半天,小小坚持要喝,用嘴咬袋子,想把它咬开。妈妈被逼无奈,只好给他冲。在妈妈去厨房拿碗的时候,小小自己撕开了白糖的纸袋,还和早上一样,撒了一桌一地。妈妈忍无可忍,抬起手给了小小一巴掌,正好打在了小小的背上,小小莫名其妙地看着妈妈,妈妈问:“我打你了吗?”“没有。”妈妈又气又恨,“我刚才打你的背了,知道为什么打你吗?”“不知道。”“你又把糖撒了,早上你撒过一次了,是不是?”小小茫然地看着妈妈,不知道做了什么错事。

终于把莲子羹冲好了,小小又开始叫:“太烫了,我着急吃。”“等一会就凉了。”“我不,我现在要吃!”妈妈没办法,又往里面兑冷水,等调得不凉不热,小小吃了一口,说了一句:“妈妈,我不吃了,我吃不下。”妈妈再也憋不住了,狠很地给了小小几下,打得小小哇哇直哭,还觉得不解气。

分析:

看着孩子渐渐长大是父母最大的喜悦和乐趣。笑、翻身、爬、坐、走、说话、跑,逐渐从一个软软的、只会哭的小婴儿长成了“小人”。但是,随着孩子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发展,他逐渐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与父母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多。父母会觉得孩子没有以前好摆弄,不听话了。虽然各种传媒都主张不体罚孩子,但是做父母的有时难免要用武力“教训”一下孩子。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妈妈实在是忍无可忍。可是,对3岁前的孩子来讲,就像小小,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挨打,甚至妈妈打他都不知道。在这种状况下,很明显,打孩子并没有多大用处,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家长发泄心中的怨气。

那么,与孩子发生冲突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呢?

首先,要防患于未然。

上面的案例,其实可以不发生的,就是因为妈妈忘了把东西收起来了,而孩子又没有太强自制力。如果小小没有看到莲子羹,这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很难奢望2、3岁的孩子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应该防患于未然,给孩子创造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不希望他玩的东西收起来,尽量减少发生冲突的机会。

其次,冲突发生后,要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从各个方面考虑是孩子的行为确实需要管教还是由于自己本身的状态去管教孩子。

不知家长想过没有,对于同样的情况,有时会感到怒气冲天,甚至会打孩子,有时就会觉得不是什么大事。仔细分析,下述情况对家长采取的解决冲突的方式有很大影响:

1、身体状态:在健康的状态下,家长易于采用劝说、诱导、鼓励等方式;如果身体不适、生病,更易于不耐烦、发怒或诉助武力来解决与孩子的冲突。、

2、情绪状态:在较好的情绪状态下,家长易于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寻求和平的解决方式;如果处于悲伤、愤怒等情绪中

育儿观念:当孩子面对“冲突”


育儿观念:当孩子面对“冲突”

昨天下午去接孩子,孩子哭丧着脸,说受到了高年级孩子的欺负,问明情况后,即带他回家.谁知孩子一路情绪发作,又是推又是搡,气得我顿时把车往边上一放,重重的把孩子教训了一顿。因为在我看来,孩子的冲突很正常,并没有到那种非去处理不可的地步,这么点小屁孩,他知道什么是冲突?不管别人是有意还是无意,他都会解释是别人欺负他的。可是孩子的一句话突然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说:“妈妈,我已经被他们欺负很多次了,就是因为你不肯我去跟他们计较,他们才这样放肆的!”我顿时楞住了,因为平时孩子不管跟我告什么状,我一概对他说:“你自己去处理吧,你自己反省一下自己,自己肯定也有不对的地方!”突然感觉到今天孩子的话确实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这时,我耐下心来问他:“他怎么打的?”“我们在那里打球,他们也要在那里打,因为我们先去,所以他们没有抢到位置,然后他们就愤愤不平的在那里骂骂咧咧,我本来是想离开了,可是我实在听不下去了啊!所以我就不想让他,这么不懂道理的人我凭什么要让他啊!”“后来呢?”我接着问,“后来,他看我没有走的意思,直接趁我不注意的时候从后面把我推倒在地上,你看我手上的这块皮就是这样硬生生的被水泥地插破的,我当时都没有反应过来,想想怎么有这么残忍的同学,他们是高年级的大哥哥啊!”孩子边说边抹眼泪,一副很委屈的样子。我顿时心揪了起来,先不去追究谁对谁错.万一孩子真的不注意,这猛的一推,后果不堪设想!我真的想马上找下学校的老师,让老师关照一下孩子,这真是个非常危险的动作。我正想掉转头去学校找老师谈下,孩子一把把我拉住:“妈妈,算了,还是别去了,到时候你去找他们老师,老师肯定要惩罚他们,老师一惩罚,这个同学肯定要找机会教训我们,以后更加要欺负我们了啊!”想想孩子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突然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真的好粗鲁,每次孩子只要一告状,不是被我狠狠的教训一顿,就是让他自己去琢磨,原来孩子在经历着煎熬!而我却没能解开他的心结。晚上吃好饭,儿子与我聊天,我问他:“现在还恨刚才的那位同学吗?”“还有点,但比刚才好多了!”“为什么?”我反问他。“毕竟我们也有错的呀!就那么一个乒乓球台,我们霸占了,他们就没得打了啊!但是我还是恨他下手太重了!”孩子就是孩子,一点都不会拐弯抹角。他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我冲儿子笑笑:“算了,原谅他们吧!毕竟你们玩的时间比他们长了很多,他们心里有点不服气也可以理解呀!”“不过,妈妈,我觉得你还是要去跟我们学校的老师反映一下,因为这个事情不是出现一次两次了,我经常看到高年级的同学欺负低年级的同学,但是我又不知道应该向谁去反映,我怕反映到老师那里,反而被老师误会我事儿多!”孩子又开始忧虑起来。“好的,我会去的,你放心吧!”为了解开他的心结,我只能这样回答他。面对孩子的成长,真是什么样的事情都会碰到,如果真的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让我们去跟老师“汇报”,那么老师一天到晚就处理孩子们的这些所谓的纠纷都不一定忙的过来,可是这些我们大人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给孩子带来了心理阴影。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先找班主任老师沟通一下,为了孩子们的快乐成长,也为了让孩子们更加和谐的相处,我们大人不应该推卸责任,应该还孩子一片蓝天!

当孩子害怕时


当孩子害怕时

孩子从黑暗的子宫里来到这个明亮的世界,伴随着天然的害怕。婴儿时期,当孩子触碰到任何一物体时,都会紧紧的抓住不松手。伴随着孩子渐渐长大,3岁以后的他会害怕一个人睡觉;会害怕强大的个体;会害怕受委屈等等。当他面对如此多的害怕时,作为他最信赖的爸爸妈妈,我们可以为他做些什么呢?

害怕独自睡觉

3岁时,优优上幼儿园了,我开始让她独自睡觉。那天,我告诉优优说:“优优,你现在长大上幼儿园了,要自己单独睡觉了。”优优很不情愿地说:“不要,我一个人睡会害怕的,我要你陪着我!”于是,我对优优说:“好的,妈妈可以陪着你,直到你睡着以后我再走。”优优勉强同意了。接下来,我带着优优布置了一间特别温馨的儿童房,墙上有漂亮的卡通画、床上有舒适的被子和可爱的洋娃娃。睡觉前,优优坐在床上,我坐在旁边,我们一起阅读绘本。优优困了以后,我便在旁边轻拍被子,轻哼睡眠曲,他很快就安心入睡了。优优怕黑,不让我关灯,所以他睡着后我还是给他开着小夜灯。有这样的陪伴,优优很快适应了独自睡觉。

孩子出生以后,靠与母体的接触、熟悉的气味、熟悉的面孔来获得安全感。家长开始让孩子独自睡觉时,孩子难免会害怕,不要妈妈关灯、不要妈妈离开、缠着妈妈讲故事等。这时,家长一定要坚持让孩子独自睡觉,并给孩子适当的引导和陪伴,大多数孩子都能从要父母陪着睡觉顺利过渡到独自睡觉。

害怕强大的个体

记得有一次,我带5岁的优优去上亲子课程。课间休息时,优优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一本绘本。突然一个7岁左右的高大男孩一下子跑过来,抢走了绘本。当时,我看到手足无措的优优愣了一下,继而走到男孩旁,不敢言声地看着男孩手中的绘本。此时,老公爸爸想去干预此事,被我制止。我叫来优优说:“你是很喜欢这本绘本吗?”优优点点头。我说,“那你去和小哥哥说这本绘本是我先看的的,请你看其他的。”然而,优优想了想说:“我不喜欢这本绘本。”于是,我开导她说:“你是害怕和哥哥讲,是吗?”她看了看我,点点头,没有说话。我拿起另一本绘本,告诉她说:“优优,你拿着这本绘本,去跟哥哥说‘你抢走的绘本是我在看的,请你还给我,你可以先看这一本。’爸爸妈妈在这里,没有关系的。”于是优优想了想,终于鼓起勇气,拿起新的绘本走到哥哥身边换回了自己喜欢的绘本。

当孩子面对强大个体时,会产生惧怕感,采取逃避的状态,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管控自己的情绪。当孩子面对上述困难时,父母往往会觉得没有面子,会觉得孩子受欺负,从而会失去正确的引导孩子的方法。很多时候孩子的感受是瞬间的,而经过父母的强化,反而起到了负作用。另外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要理解孩子的害怕是必然,甚至可以告诉孩子自己童年时也是如此,来降低孩子的羞耻感。最后不要帮助孩子出面解决问题,而是要引导孩子思考、建议孩子行为,并且在旁关注,让孩子在有安全感的前提下独立解决问题。

害怕老师的责备

学前孩子,语言能力发展还不完善,面对委屈,很难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优优3岁半时,参加了一个儿童表演剧团的夏令营,他是团队最小的学员。一天回来,优优哭着说,再也不要去夏令营了,不喜欢那个老师。细问之下,我才知道,因为夏令营老师说有小朋友告状说优优将海洋球扔到了外面。老师要求优优承认,优优说没有。老师便将他一个人关在一间小黑屋里。听闻此事,我的第一反应是心痛,第二反应是要去找老师理论,怎么可以如此不负责任。可是我仔细想,此事的处理关系到孩子对于学校以及老师的认知,关乎未来优优上幼儿园的心理影响。父母无法为孩子遮风挡雨一辈子,我应该教给优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于是,我和优优说:“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不好,你演告状的小朋友,我演优优。”他一听非常高兴。游戏开始,我拉着他的手说:“哥哥、哥哥,你原谅我好不好。”优优很快入戏,便说:“不好,你不好好上课,还把海洋球扔到外面。”我说:“哥哥、哥哥,我知道了,下次我不把海洋球扔到外面了,你原谅我好不好。”优优想了想说:“好吧,看你主动承认错误,我就原谅你吧!”游戏结束,我问优优:“明天你还要去夏令营吗?”优优说:“去的。”我说:“那你不害怕哥哥生气了吗?”优优说:“哥哥生气,一会儿就会好的。”在后来的结业演出中,3岁的优优登台表演了两个儿童剧,非常成功。那个老师还跑来告诉我说她非常喜欢优优,优优聪明可爱,很有表演天赋。

孩子成长的过程是漫长的,问题是多样的,这个过程恰恰也是修炼父母的时候。当孩子面对害怕、面对委屈时,与其责备,与其挺身而出,不如智慧引导,我们所需要给予孩子的是独立面对未来的力量

当孩子的自由遇上规矩,怎么办?


当孩子的自由遇上规矩,怎么办?当孩子的自由遇上规矩,我们该怎么做?

孩子就是孩子,只要想做的就去做,不会考虑太多,更不懂得什么是规矩。

其实我们要给孩子自由,但必须保证是在安全的前提下。我总觉得孩子需要自由,只要是在合法安全而且不烦碍到别人的情况下,就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多的限制。

是,这个社会是需要规矩的,我们要自由,更要规矩,因为这个社会,不是个人的,是大家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xx从那个不倒翁变成能自如行走的小子,而且走得相当稳当了。正因为这样,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有他的身影,他每天就像巡逻一样,每个房间,每个角落的查看。

周日的早晨xx睡醒,和平常一样,吃饱后跑开玩去了。我本来是想着赶紧做点家务,但考虑到周一至周六都得上班,陪伴孩子的时间本来就少了,就停下手上的活,跟着小子,我要看看他在玩什么,都喜欢玩些什么,一个人都是怎么玩的?

xx先去抱着他喜爱的篮球,摆弄几下球滚到了他的车子边上,球就不要了。跟着就去推车子,摸摸脚踏板,按按喇叭,然后示意让我抱他上车,好,我抱他坐在车子上,再指挥我推着车子走,推着跑了几圈,他厌了,我也累了。

下了车,他直奔卧室,上了床(他现在已经能自行爬上床了),呃……孩子,你的鞋还没脱呀,就这么冲上去,这床还怎么睡呀。

在床上,小子自个很高兴的翻跟头,其实也不算是翻跟头吧,就是双手顶着床,双脚也着床,头顶在床上,屁股翘起,玩得很开心。我示意要抓他,他躲到了最里边,害怕被我抓到,我一说,哎呀,还是抓不到耶,他更是开心,看着我够不着,哈哈大笑,特别的开心。

玩了一会,这小子把床上的所有能推得动的东西,都往地上扔,枕头,被单,毛巾,都推下床。我捡起来,告诉他,不能这么做,这样会弄脏东西的。他不听,又全给推下来,几个来回,我不捡了,人家倒开心了,大笑着。要下来,抱他下床,完全不理会我,直接走到沙发上拖着抱枕,接着就挨个房间的串,一个角落也不放过,地毯式的巡逻。小子呀,你这是闹那样呀?是帮妈妈拖地吗?那这个抱枕还能要吗?

其实我很想去制止xx的行为,但我心里还有一个声音不停的告诉我,不要制止他,让他尝试,让他多体验,一个抱枕没用了有什么关系呢。孩子的成长不都是要经验这些的吗?他不尝试怎么会知道这么做,会让抱枕弄脏了呢?好吧,我默默的陪着他。

但他这样并不罢休,把每个房间都转了一遍,回到客厅,还是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继续捣蛋,把茶几上的东西,也要拨下去。茶几上有很多玻璃易碎品,很危险,这时我必须制止他,一把抱起他,小子一下就哭闹起来,死活要从我怀中挣脱下来,继续他的事情。他要进行的事,被我强行停止了,他的目的没达到,肯定是不愿意的,硬来肯定是不行的了。

那只能是转移他的注意力,我随手拿起个摇控器,在他面前晃动,小子立马被吸引过来了,听我和他讲,摇控器的用处与由来。不知道有没听懂,但态度还是不错的,很认真的听。

见他如此认真的在听,我就抓住机会和小子讲讲他刚才的行动,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xx很认真的看着我说话,偶尔也会咿呀几句。我总觉得我们的交流是没有问题的,我能感觉到xx明白我的意思,只是还不懂得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已。

xx现在还区分不出什么是对错,什么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需要我们慢慢引导。

加油吧,孩子在成长,父母更需要成长!

当孩子情绪失控时


每个人都有权了解、表达自己的情绪,孩子也一样。不管什么情绪——包括愤怒——都应该表达出来。当孩子发火时,做父母的不应该压制孩子,而是要帮助孩子学习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强强在幼儿园翘首企盼爸爸的到来,一看到爸爸的身影,他就立刻扑了上去:“爸爸,爸爸,你怎么这么晚才来啊?我的冰淇淋呢?”“哦……糟糕,儿子,爸爸今天开了一天的会,下班晚了,把买冰淇淋的事忘记了。”爸爸一脸尴尬。强强听爸爸这么一说,小脸气得一下子扭曲了,跳着脚冲爸爸喊:“你早上答应给我买的,我都等了一整天了,我还告诉了奇奇,说今天我爸爸会拿着冰淇淋来接我!你是个大骗子!我讨厌你!”强强的哭闹让爸爸觉得在众目睽睽之下很没面子,于是生气地说:“闭嘴,你怎么能这样和爸爸讲话,太没大没小了!”爸爸边说边去拉强强的手,想快点离开,但强强不但不配合,还开始对爸爸又踢又踹,爸爸只好连拉带拽把他拖到车里……愤怒从何而来?人在受到伤害、感到挫败,或失望、不安时,常会发怒,这是因为我们的心灵需要用这种方式保护自己,简单地说,愤怒是心灵的一种防御机制。大部分孩子都是根据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做出反射性的行为。他们在生气时,会立即发火或用攻击性的行为表达愤怒。如果不在小时候教他正确地调整自己的行为,等进入青少年时期,攻击性和暴力程度都会增强,甚至可能成为具有所谓爆发性性格的成人。盲目扼制孩子的情绪等于摧毁孩子的自信心处理3~6岁孩子的情绪,最关键的是帮助孩子识别情绪、感受情绪。首先,要搞清楚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强强因为爸爸忘记承诺而失望、挫败,进而产生愤怒。这时,帮助强强释放愤怒的最好方法就是接纳和聆听。一味地指责和说教无济于事,相反还会火上浇油,让孩子的失控愈演愈烈,甚至小小的自信心都被一点点地摧毁。当强强兴奋地冲向爸爸要冰淇淋时, 如果爸爸蹲下来——这个姿态本身就能缓解强强的情绪,这样说:“爸爸今天做了件错事,你能帮帮爸爸吗?”以便孩子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失望的事实。要给孩子时间释放情绪、体会情绪。在相对平静时,拥抱、安抚孩子,不要说:“我知道你生气的原因。”而要问:“你为什么生气?是不是爸爸忘记给你买冰淇淋,让你很失望?”得到孩子的回答后,继续问:“怎么做才会让你觉得好一点呢?”这些问话可以帮助孩子弄清自己的情绪,并给以启发,让他知道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问题。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孩子随时随地都在模仿大人,榜样的力量比口头教育大得多,想要孩子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家长的以身作则最关键。如果家长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还指望孩子在这方面做得多好吗?父母要注意保持冷静,不要平时教育孩子不能乱发脾气,自己遇到问题却纵容情绪肆虐。父母言行不一致会让孩子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发怒,小孩却不能?为什么别人可以对我发脾气,我却不能这样对别人?”这样的双重标准,非常不可取。当然父母也不是圣人,总有失去耐心的时候,如果事后我们能意识到错误,并及时向孩子道歉,孩子就可以从中学到至关重要的一课,即大人也在努力学习如何更好地把握情绪。为了家庭的和谐和安宁,培养情绪的正能量至关重要。我们的日常行为会形成一种家庭模式,并通过我们的孩子代代相传。

幼师必看:当小朋友与教师顶嘴时怎么办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与你顶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好些教师会处以严厉的说教,甚至有些教师会用轻暴力来解决。这是不对的。那么到底小朋友与你顶嘴时,你要怎么处理呢?

一,冷静,冷静,再冷静

小朋友爱闹事,这是他们年龄所致,是无法改变的。毕竟孩子们小,自制力弱,而且好动活泼,这本就是孩子的天性。既然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就要理解并懂得这些。在遇到孩子出现错误,或者是顶嘴时,一定要记得,冷静冷静再冷静,只有你冷静了,才不会冤枉小朋友。等事情冷静下来,再做处理,而且处理时,千万不要提以前的事情,否则只会伤了孩子的自尊。

二,追究原责,赏罚有度

这点也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孩子出现矛盾,或者是顶嘴的时候,你一定要好好追究一下原责,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顶嘴的,一般这个时候,来龙去脉问清楚了,再做处治,这是十分明知的选择。而且赏罚必须有度,不能过度宠溺,也不至于一棍子把孩子打死。

三,给孩子申辩的机会

你虽然是成年人,是孩子们的教师,但是记得,你并不是事件事情的权威,而且也不是唯一能下结论的人。在任何事情发生时,都需要给每一个参与到的小朋友申辩的机会。要耐心地听他们的辩解,解释,如果有孩子顽固不化,就要给予引导和指导,只有这样,孩子在辩解的过程中才会更加了解自己错在哪里,加以改正。

当然,还有一点也十分重要,那就是身传言教。对于孩子来讲,模仿的天性是无法改变的。成年人只有给他们做好充分的榜样,才会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园共育《当幼儿园规矩与家规冲突时》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当老师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