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一个家庭,面对同一个孩子,两个大人的家庭教育却存在着许多看似细微的差异。这除了与父母文化、修养差异有关外,更多的应是性别差异造成的。心理学专家认为,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们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也容易成功。那些宁愿在家里照顾孩子的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
想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发展哪些方面的才能,父亲心中一般都是有计划的,而母亲在这方面就要差一些。大多数母亲对孩子都是有较高期望的,但在实际教育中,母亲往往显得无计划。
教育内容上:
父亲的知识面一般广于母亲,而且在史、地、哲上父亲往往精于母亲。因此,父亲给孩子讲得更多的是历史故事、各地民情风俗、英雄人物等。而母亲则一般都给孩子讲童话,涉及史、地、哲较少。这在拓宽孩子视野、丰富孩子知识上就稍逊一筹了。
生活习惯的培养上:
父亲教育孩子要独立、果断,要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险精神。他们让孩子参与修理简单家电,让孩子大胆学骑自行车,带他们爬山、赛跑……而母亲总想保护孩子,不让他们受到任何伤害。她们不让孩子参加有一点危险的活动,她们总担心孩子会不小心碰着了、摔着了、累着了,她们使孩子更柔弱、更胆小一些。
教育方式上:
父亲一般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做事,而母亲则比较喜欢帮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父亲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态度一般都比较强硬,而母亲则时常心软。父亲带孩子上街,看的东西多,零食吃得少;母亲带孩子上街,看的东西不多,零食却吃得不少。
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较高
有些爸爸把教育宝宝的责任推给妈妈,自己则躲个清闲,其实这样做不好。若宝宝心里感到爸爸对他不负责任,有事时也不向爸爸征询意见,爸爸的威信就会越来越低。
夫妻两人有分工可以,但在教育问题上要一致,不能把责任推给对方。夫妻双方都主动教育宝宝,宝宝才会感到爸爸对自己很上心,不敢钻空子。
爸爸是高山,妈妈是大海,在家庭教育中各有优势,必须做到阴阳互补、平衡,防止出现阴盛阳衰的现象。
育儿观念:爸爸带大的孩子更聪明 心理学专家认为,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们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也容易成功。同在一个家庭,面对同一个孩子,两个大人的家庭教育却存在着许多看似细微的差异。这除了与父母文化、修养差异有关外,更多的应是性别差异造成的。那些宁愿在家里照顾孩子的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想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发展哪些方面的才能,父亲心中一般都是有计划的,而母亲在这方面就要差一些。大多数母亲对孩子都是有较高期望的,但在实际教育中,母亲往往显得无计划。
教育内容上:父亲的知识面一般广于母亲,而且在史、地、哲上父亲往往精于母亲。因此,父亲给孩子讲得更多的是历史故事、各地民情风俗、英雄人物等。而母亲则一般都给孩子讲童话,涉及史、地、哲较少。这在拓宽孩子视野、丰富孩子知识上就稍逊一筹了。生活习惯的培养上:父亲教育孩子要独立、果断,要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险精神。他们让孩子参与修理简单家电,让孩子大胆学骑自行车,带他们爬山、赛跑……而母亲总想保护孩子,不让他们受到任何伤害。她们不让孩子参加有一点危险的活动,她们总担心孩子会不小心碰着了、摔着了、累着了,她们使孩子更柔弱、更胆小一些。教育方式上:父亲一般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做事,而母亲则比较喜欢帮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父亲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态度一般都比较强硬,而母亲则时常心软。父亲带孩子上街,看的东西多,零食吃得少;母亲带孩子上街,看的东西不多,零食却吃得不少。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较高有些爸爸把教育宝宝的责任推给妈妈,自己则躲个清闲,其实这样做不好。若宝宝心里感到爸爸对他不负责任,有事时也不向爸爸征询意见,爸爸的威信就会越来越低。夫妻两人有分工可以,但在教育问题上要一致,不能把责任推给对方。夫妻双方都主动教育宝宝,宝宝才会感到爸爸对自己很上心,不敢钻空子。爸爸是高山,妈妈是大海,在家庭教育中各有优势,必须做到阴阳互补、平衡,防止出现阴盛阳衰的现象。
很多妈妈都想知道,为什么孩子不喜欢爸爸?前几天,某妈一脸郁闷的找我:女儿不喜欢她爸爸,该怎么办呢?其实不只是这位宝妈,很多妈妈都有着同样的疑惑:为什么孩子就是不和爸爸亲?
有句话:美的千篇一律,丑的千奇百怪。形容喜好,也是这个道理。喜欢的,就是喜欢,不喜欢的,总有各种不喜欢的理由。但是,哪有孩子真的不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
每个孩子都是渴望和父母亲近的。究其原因,还是出在爸爸妈妈自己身上。所有不受孩子喜欢的爸爸,都莫名的相似,他们身上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两点:
第一,对妈妈不够体贴。妈妈十月怀胎将宝宝生下来,孩子与妈妈的联系生来就比爸爸要密切。有《世上只有妈妈好》的儿歌传唱下来,却没有世上只有爸爸好的歌谣。所以,孩子向着妈妈,是情有可原的。
夫妻之间有些矛盾很正常,吵吵闹闹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当爸爸在吵闹的过程中伤了妈妈的心,孩子自然会讨厌爸爸。在这样的前提下,爸爸们还偏偏做出一些不是那么有风度的事。比如乱发脾气、不爱做家务、对妈妈恶言相向、抽烟喝酒、赌博……
尽管爸爸是爱孩子的,但是因为对妈妈不够好、让妈妈不开心了,孩子对爸爸自然没有了好脸色。童言无忌,孩子不会掩藏自己的情绪,在不懂事的情况下,就会说出“爸爸,我讨厌你”之类的话。
爸爸听了不是个滋味,脾气又上来,对孩子凶了几句,恶性循环,于是慢慢地就对爸爸没有任何好感了。这样的爸爸,你们还是收收自己的脾气吧!你难道不知道,自己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一言一行都会对家庭造成很大的影响吗?
要想孩子喜欢自己,首先你得爱这个家,爱自己身边默默为家付出的妻子。
第二,是不懂怎样爱孩子,大多数爸爸都是这个类型的。有的爸爸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方法却不能令孩子接受。比如一下班,身上脏兮兮、臭哄哄的,却不洗脸不洗手,直接用自己带着刺人胡渣的脸蹭着孩子干净的小脸,还一个劲的要孩子亲亲爸爸。
讲真,你可能真的会吓到孩子!毕竟孩子都爱干净、漂亮、美好的事物,下次想要亲近孩子,先把自己拾掇得整洁一点吧!
有的爸爸性格比较严肃,无法建立与孩子革命的友谊。整天把“不许”、“不行”、“你必须听我的!”之类的话挂在嘴上,对孩子严格要求,孩子在父亲面前慢慢变得小心翼翼,不敢与爸爸嬉戏打闹。
其实,都是爱孩子,没必要整天端着,与孩子一起做做游戏、讲讲故事,也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
有的爸爸从宝宝出生开始,就做甩手掌柜,认为带孩子从来都是女人的事。孩子的尿片,他没换过;孩子的奶粉,他没冲过;孩子最爱吃的食物,他不知道;孩子的朋友,他从没见过……
从不插手和过问孩子的生活,却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大声呵责他,这样的爸爸,性格幼稚,自大而又傲慢,试问哪个孩子会喜欢?作为爸爸,不仅是要为孩子提供物质条件,还要学会做孩子的朋友与导师才行啊!
有的爸爸,整天在外出差,难得回家一次,陪伴孩子的时间少得可怜,自然也就会与孩子生疏。其实,只要一回家,哪怕只有半个小时,也要与孩子聊会天、做会儿游戏,每次回来带个小礼品。这样长时间下来,孩子就会盼着爸爸回来,每到爸爸回家的时候,会比过年还让孩子开心。
第三,孩子不爱爸爸,不仅爸爸有原因,妈妈也难辞其咎。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不敢一个人睡,可怜兮兮地来到爸爸妈妈房间,想要和妈妈一起睡。
但是一张双人床,三个人睡太挤。这时候,“出局”的就成了爸爸。最后变成了妈妈和孩子睡,爸爸一个人抱着被子睡沙发,或者去孩子房间睡。
这种情况下,孩子对妈妈的依赖性增加,很难独立起来,爸爸对他来说,也成为了可有可无的存在。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忘记了自己除了是个母亲,还是个妻子,对孩子太心软,也不是件好事哦~
还有这样的情况。说多了爸爸是个育儿“废柴”,网络上也有很多调侃爸爸带娃的视频,于是,在妈妈的眼中,笨手笨脚的爸爸就失去了带娃的权利。
冲奶粉,你知道比例吗?知道水温吗?知道先放奶粉还是先放水吗?
换尿片,你知道什么时候该换吗?知道怎样不会侧漏吗?知道怎样孩子最舒服吗?
连奶粉尿片都搞不定,怎么放心把孩子交给你!
没错,这就是众多妈妈的心声。
没有生来就会做父亲的人,好爸爸也都是一路摸索着成长起来的。妈妈担心爸爸坑娃,一直不愿放手,不给爸爸一点机会,最后还要埋怨为什么孩子不喜欢爸爸,岂不可笑?
所以,孩子不喜欢爸爸,宝爸和宝妈都有原因。妈妈的态度影响孩子,让爸爸在生活中慢慢边缘化。爸爸的不当行为,也让孩子实在爱不起来。
要想孩子喜欢爸爸,要想拥有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需要夫妻共同作用。爸爸改改脾气,多关心关心妻子和孩子,多陪陪孩子;妈妈学着放手,让爸爸多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来。
每天改变一点点,幸福就在不远方。毕竟,哪里有真的不喜爱父母的孩子呢?
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们印证了一项研究成果: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下面我们推荐给那些“贪玩老爸”几款经典亲子游戏:
0~3岁
举高高:把手放在孩子腋下,将他举过头顶。相信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这个游戏。
但是臂力小的妈妈可能只“玩”一次就没劲儿了。老爸若是能让孩子过了瘾,相信小家伙见着你就会伸开双臂让你抱了。
坐“飞机”:一只手托住孩子的胸部,另一只手托住他的小腿,原地转圈或者跑几步,你一定能听见孩子清脆的笑声。或者躺在床上,用双脚托住孩子的腹部,双手分别抓住孩子的双手,前后摇摆或者左右摇摆。
3~6岁
推小车:双手握住孩子的双脚,让他的手撑在地板上,用手爬。你们可以一起“视察”一下妈妈的家务做得怎么样了。你还可以在命令“小车”行驶方向的过程中教他识别“左”、“右”。
拳击热身:把棉被卷起来,把妈妈刚买回来的小猪靠垫“吊”起来,一起来个拳击前的热身吧。小姑娘也一样可以玩,加点儿舞蹈的美感就是了。
修理工:妈妈不让拆玩具!其实小家伙只想看看它是怎么会唱歌的。请老爸准备好螺丝刀、试电笔、钳子等工具,和孩子一起动手探个究竟吧。
父亲带大的孩子更聪明
据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做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父亲是高山,母亲是大海,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各有优势,必须做到阴阳互补、平衡,防止出现“阴盛阳衰”的现象。
有些父亲把教育的责任推给爱人,让爱人管孩子,自己则躲个清闲,其实这样做不好。若孩子心里感到父亲对他不负责任,有事时也不向父亲征询意见,父亲的威信就会越来越低。夫妻两人有分工可以,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一致,不能把责任推给对方。夫妻双方都主动教育孩子,孩子才会感到爸爸妈妈对自己很上心,不敢钻空子。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做家庭教育咨询来访者基本都是母亲,这就说明,在教育子女这个问题上是否出现了“阴盛阳衰”的现象。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以母亲为主的占50%,以父亲为主的占20%,平分秋色的占30%。当问及一些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原因时,有的答:工作太忙,没时间管孩子;有的说:脾气不好,没法跟孩子生那个气……看来好象都有理由,其实他们忘记了古训“养不教,父之过”。
作为父亲,放弃教育子女的责任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我们的孩子现在受到母性教育已经够多了,婴儿时多是母亲喂养、照料;上幼儿园全是女老师的教育;小学、中学阶段基本上也是女老师教育为主;如果在家里父亲再放弃教育的责任,孩子从小到大都受到一系列女性教育,哪还会有阳刚之气?能不“阴盛阳衰”吗?
缺少男性教育,孩子的性格、情感、意志、思维方式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有个男孩胆子特别小,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即使回答声音也像蚊子似的,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老师调查后发现,原来在家里孩子总是跟着母亲,母亲胆子很小,总怕孩子碰伤,因此对孩子“包着抱着”,孩子也就变得内向、胆小。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建议让父亲多和孩子接触,在家里以父亲的教育为主。于是父亲便常常带着孩子一起爬山、划船,他那不畏艰险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怀陶冶了孩子的性格。结果,孩子胆子越来越大,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
因此,主张家庭教育中必须强化男性的教育。男女之间的性格有所不同,从总体上来说,母亲比较温柔,父亲则具有阳刚之气。母亲的温柔、细致、耐心、体贴和父亲的豁达胸怀、豪爽性格在教育孩子上必须做到阴阳平衡。要改变男性教育不足,女性教育过剩这种状况,必须加强男性教育。
据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做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这项调查是他们持续了12年,从婴儿到十几岁的孩子各个年龄段进行跟踪调查所得出的结果。
我们并不否认女性教育的重要性,母亲以女性特有的感情细腻、做事认真仔细、性格温柔去影响孩子,通过讲故事、教唱歌、玩玩具等给了孩子很多的关怀与呵护,这是功不可没的。然而,缺乏男性教育往往会使孩子表现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特点。
男性教育恰恰弥补了这些不足。男性的特点往往是坚韧、大胆、果断、自信、豪爽、独立,这些对于女性来说略显薄弱,这就显示出了男性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从教育的方式上看,男性教育往往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男性倾向于自立,因此会教育孩子也要自立。父亲往往不是对孩子包办代替,而是鼓励孩子独立处理问题,因此对孩子溺爱的成分就比较少。有时孩子摔倒,并没有哭,可是母亲却赶紧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又是拍土,又是揉,硬是把孩子的眼泪揉出来了。而父亲往往不是这样,他们会说:走路怎么不注意,站起来,往前走,我相信这次一定会走好。孩子并没有哭,而是站起来就往前走,父亲在后面拍手说:真勇敢!真勇敢!从而使孩子充满了自信。
●男性喜欢冒险,因此父亲对孩子的冒险行为也会适当给以鼓励。如果孩子从高台阶往下跳,母亲往往会严厉批评,可是父亲就不是这样,他会伸出大拇指,对孩子说:真棒!
●男性爱运动,喜欢带孩子去跑步、游泳、攀岩、打球,这无形中就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力。
●男性的动手能力比较强,让孩子劳动不只是扫地、擦桌子,而是和孩子一起用锤子、刀子等工具去修理东西,制作玩具,培养了孩子多方面的动手能力。
●男性的探索精神比较强,和孩子在一起往往会搞些探索性的活动。如果孩子把玩具拆开,母亲往往会骂他一顿。而父亲却常常不以为然,甚至会和孩子一起拆玩具,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然后再教他把玩具装好。另外,父亲对新生事物比较感兴趣,这也会激发孩子对新事物的兴趣。
●男性一般比较爱下棋,
常常和孩子在一起下跳棋、军棋、象棋、围棋,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男性不像女性那样爱干净,因此对孩子玩泥土、挖沙子往往抱支持态度。英国科学家发现,孩子太干净对身体并不好,他们的研究结论是“脏”孩子更健康。这是因为人如果太干净,很少接触细菌和病毒,体内无法产生抗体,一旦有大量病菌侵入就会被打倒,因此“一尘不染”对孩子成长并不是好事。这样看来男性对孩子卫生问题的宽松态度反而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相对女性来说,男性比较喜欢劣性刺激,如困难、饥饿、劳累等等,认为这些是人生必有的经历,孩子碰到这些困难没有什么了不起,应该让他自己去克服。这样的劣性刺激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
实践证明,日常生活小事上孩子往往依赖于母亲,但是在生活的关键时期、重大问题上则依赖于父亲。母亲与孩子的谈话往往是细致的,而父亲与孩子的谈话则具有哲理性。在孩子的心目中母亲是水,父亲是山,山水相依,缺一不可。因此,教育孩子时,父母都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但在时间上又各有侧重:在孩子小时,母亲应该多负些责任,因为这时候孩子需要细心的照料;孩子长大以后,父亲应该多教育,这是因为孩子大了心理特点有变化,照顾过细他反而会反感。
无论怎么说,父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能撒手不管,一定要负起责任。家庭教育呼唤男性教育,当父亲的一定要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孩子也不例外。孩子们心中那五花八门的“秘密”,是一片童话般的自由王国,是一方“非请莫入”的心灵圣地。面对孩子的“秘密”,家长们应该怎么做呢?
秘密从哪里来
0~3岁:没有秘密。
3岁之前,孩子一直活在与父母等抚养者依赖、共生的世界里,总是把自己与别人的想法、体验混在一起。他们尚未建立“自我”,因而也没有秘密可言。
3~4岁:秘密萌芽。
在3岁左右,孩子开始明确意识到自我和客观世界的分离,逐渐学会用“我”来称呼自己。他能意识到有些事情自己很清楚,而其他人却并不知情,“这是只属于我的东西”,于是秘密出现了,这是一个全新的天地,是他的内心世界。当然,这时的孩子对于要保守秘密还是公开秘密毫无意识。
4~5岁:感受秘密。
这个时候,孩子开始隐约感觉到秘密的含义,但依然不了解它真正的内涵和本质,所以,只能说孩子发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仅此而已。如果问一个5岁的孩子什么叫做秘密,他可能回答,“我已经告诉别人好多秘密了。”可见,他还根本没有办法保密。
学龄期:为秘密困惑。
大部分6岁的孩子会为该不该把秘密说出去而发愁。尤其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愿望和成人的要求相抵触的时候,他学会了“阳奉阴违”,由此产生了“见不得光”的想法或做法。一方面他希望追求独立,通过保留自己的秘密而获得独立自主的感受;另一方面,他又会为自己保留了秘密而内疚。
青春期:守卫秘密。
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独立自主的意识迅速提升,孩子心灵的空间仿佛一下子被打开似的,秘密的内容发生了变化而且范围逐渐扩大。他们要更广更多地接触社会和人生,于是开始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来隐藏属于个人的秘密。比如不少孩子开始转向记日记,在日记中倾吐自己的“秘密”。同时,他们已经意识到要为他人保守秘密,这表明他已经逐渐具备责任感。
孩子隐瞒秘密的原因
孩子有了“秘密”,却总是瞒着家长。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且听他们道来——
1.暂时保密,给大人惊喜
安安(5岁,男):每次我用在故事或电视里学来的方法,故意不把“心里话”告诉爸爸妈妈。等到过一阵子才说,有时看到他们开心和惊讶的样子,我就觉得很好玩。
点评:孩子的这类行为其实是为了给家长一个惊喜而暂时保密,并且想以成人的惊讶换取心理的愉悦,具有良好动机。家长应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不可烦躁恼怒。
2.不顾阻挠,暗地行事
娜娜(7岁,女):父母总对我说很多事情不要做,可是我觉得自己是真的喜欢做那些事情的。所以,我只好偷偷地尝试,不想让他们知道。
点评:这体现了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发现后,应以民主的态度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给她一定的活动自由。
3.害怕批评和嘲笑
凯凯(6岁,男):放学回家后,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断练习体操动作。因为我想顺利通过筛选,成为六一儿童节体操比赛的队员。不过,爸爸妈妈对我很没信心,所以我不想让他们知道。虽然他们很好奇我每天在搞什么名堂,但我总说:“什么都没干。”
点评:这说明孩子不愿暴露缺点,而在维护“自尊”。家长应多肯定孩子的进步,耐心帮助他,不要对孩子提过高要求,更不要讽刺挖苦他。
4.隐瞒过错,保护自我
肖啸(5岁,男):昨天我玩爸爸的牙刷,不小心掉到马桶里了,我不敢告诉爸爸,用水把牙刷冲了一下后放好了。哈哈,他没有发现。
点评:为了逃避惩罚,孩子通常会隐瞒一些事实。原因多是家长过分严厉。家长平时对孩子应理解、宽容,心平气和,耐心说服,教育孩子勇于认错。
5.性格内向,少言寡语
覃芹(8岁,女):尽管我总觉得有很多话想说,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有时老师或父母怪我“不坦诚”。这样我就更加不知道如何说了,只好把那些话藏在心里当作我的秘密。
点评:内向的孩子往往少言寡语,似乎“心事重重”,这主要与腼腆、羞怯、被动的个性有关。家长应耐心疏导,培养其活泼开朗、乐于交往的良好性格。
6.我的秘密我做主
闵亮(12岁,男):我已经3天没有和妈妈说话。因为她偷看了我的日记,我很生气。虽然她说那是为我好,可是日记里面有我的秘密,我不想让任何人知道。
点评:父母负有监护孩子的责任,但应以尊重为前提,不偷看孩子的日记和信件,不偷听孩子的电话,不强迫孩子说出不想公开的秘密,并且通过科学的教育使孩子能够独立面对秘密并从容、恰当地处置。
秘密是成长的养料
近30%的中小学生的日记和信件,被家长偷看过。有些家长甚至理直气壮:“我们是孩子的监护人,看看他的日记和信件算什么?”这表明很多家长包括老师并不希望孩子有秘密,而希望孩子的一切行为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事实上,很多家长忽视了秘密就是孩子成长的养料。
一、秘密意味着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对于孩子来说,秘密意味着他自我意识的成长。作为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了自己的秘密,应该感到高兴,这意味着孩子诞生了内心世界,他想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珍视一颗童心的成长,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他拥有一份独自担承的内心秘密。
二、秘密是孩子内心的一种珍贵体验。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虽然孩子越来越不满于凡事受父母控制、摆布的局面,但是成人世界的强大力量又令他们心生忌惮,于是秘密成为孩子作为弱者的一种自我保护形式。这种对自己内心世界独享的体验,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个体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三、秘密帮助孩子走向独立和成熟。孩子总有一天要走向独立,而拥有个人秘密并能恰当处置是走向独立的要素。对个人来说,秘密往往与责任紧密相连,并且要独立承担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拥有秘密是孩子迈向独立和成熟的必经之路,而没有秘密的“水晶人”是永远长不大的,有远见的父母与教师应当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
家园共育《爸爸带大的孩子为何更具潜能?》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爸爸的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