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孩子哭闹的本质

04-01

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家庭与学校合作,可以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揭秘孩子哭闹的本质”,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哭闹是新生宝宝的特有标志,新生儿不会使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需要,哭就是他们的语言,从离开母体的一煞那,新生儿就用哭来向世人宣布,他来到了这个世界。这第一声哭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产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助产士,没有哪一位不期盼着这响亮的第一声哭。

没有这第一声哭,医生们就会立即进入紧张的抢救之中,这哭是生命的象征,这哭声的大小是衡量生命质量的砝码。不但第一声哭是重要的,哭在整个新生儿时期都有其特有的意义,新手妈妈们不要为宝宝的哭而烦恼,那是宝宝在和妈妈说话,新手妈妈要学会聆听宝宝“说”什么:

⊙“妈妈听听吧,我多健康。”

这是运动性啼哭。这种哭声抑扬顿挫,不刺耳,声音响亮,节奏感强,常常无泪液流出,每日累计啼哭时间可达2小时,是运动的一种方式,每日一般4~5次,没有伴随症状,不影响饮食,睡眠、玩耍正常,每次哭时较短,如果您轻轻触摸宝宝,宝宝会向您发出微笑,如果把宝宝的小手放在腹部轻轻摇两下,宝宝会安静下来。当宝宝出现这样的啼哭时,妈妈最好不要打断宝宝的“话”,让宝宝和您说一说话,不是很好吗?

⊙“妈妈,我饿了,快给我奶吃吧。”

这是饥饿性啼哭。这种哭声带有乞求感,哭声往往是由小变大,很有节奏,不急不缓,当你用手指触碰宝宝的面颊时,宝宝会立即转过头来,并有吸吮动作,倘若你不给喂哺,而是把手拿开,则宝宝哭得会更厉害,一旦喂奶,哭声嘎然而止,吃饱后绝不再哭,有时还会露出笑容。

⊙“哎呀,妈妈可把我撑着了。”

这是过饱啼哭。这种啼哭多发生在喂哺后,哭声尖锐,两腿屈曲乱蹬,向外溢奶或吐奶。若把宝宝腹部贴着妈妈抱起来,哭声加剧,甚至呕吐,若系过饱哭闹,不必哄,哭可加快消化。

⊙“妈妈,我口渴得很,妈妈喂我点水吧。”

这是口渴啼哭。这种哭多表现为不耐烦的哭,嘴唇干燥,时常伸出舌头,舔嘴唇,当给宝宝喂水时,可立即停止啼哭。

⊙“妈妈,我呆烦了,抱抱我吧。”

这是意向啼哭。这种啼哭宝宝常常是头部不停地左右扭转,似左顾右盼,哭声平和,带有颤音,当您走到宝宝跟前时,啼哭就会停止,双眼盯着您,一付着急的样子,随停止了啼哭,但仍有哼哼声音,小嘴唇翘起,这就是要你抱抱他。

⊙“我尿裤子了,给我换换吧!”

这是尿布湿了啼哭。啼哭强度较轻,哭时多无泪,大多在睡醒时或吃奶后啼哭,哭的同时,两腿蹬被,当你为他换上一块干净的尿布时,他就不哭了。

⊙“我已经睡醒了,怎么天还没有亮呢?”

这是要亮光啼哭。小宝宝白天睡得很好,一到晚上就哭闹不止,这是由于昼夜颠倒,当你打开灯光时,哭声就停止了。两眼睁得很大,眼神灵活,这多是白天睡得过多所致,应逐渐改变过来。

⊙“妈妈给我盖得太少了,我怎么这么冷啊。”

这是寒冷啼哭,这种哭声多较低沉,有节奏,哭时肢体少动,小手发凉,嘴唇发紫,当为宝宝加衣被,或放到暖和地方时,就变得安静了。

⊙“妈妈给我盖得太多了,不要这么惦记我。”

这是燥热啼哭,宝宝多大声啼哭,不安,四肢舞动,颈部多汗,当你减少衣被,或把宝宝移至凉爽地方时,宝宝就会停止啼哭。

⊙“我困了,可我还睡不着觉,不要打扰我。”

这是困倦啼哭,啼哭呈阵发性,一声声不耐烦的嚎叫,这是宝宝闹觉,常由于室内人太多,声音嘈杂,或室内环境污浊、过热等原因所致,去除原因,宝宝安静下来,可很快停止啼哭而入睡。

⊙“什么东西扎着我了?”

这是疼痛啼哭,如异物刺痛,虫咬,硬物压在身下,这时哭声比较尖利,应仔细检查被褥,衣服中有无异物,皮肤有无虫咬伤。

⊙“我好孤独啊,我有些害怕。”

这是害怕啼哭,突然发作哭声刺耳,伴有间断短暂的嚎叫,多由于恐惧黑暗,独处,怕小动物,打针吃药,突如其来的声音等。要细心体贴照看宝宝,使其消除恐惧心理。

⊙“我要拉屎了。”

这是大便前的啼哭。大便前,肠蠕动加快,宝宝感觉腹部不适,哭声低,两腿乱瞪。

⊙“我身体不舒服。”

持续不断,悲悲切切的啼哭,有眼泪。比如宝宝养成了洗澡,换衣服的习惯,当不给换衣服或洗澡时;又如被褥不平整时,尿布不柔软时,都会引起啼哭。

宝宝哭闹妈妈不必惊慌,这是宝宝的正常情况,需要你的细心和耐心观察,读解宝宝真正的意图更好照料出健康可爱的宝宝。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揭秘孩子眼中的色彩世界


宝宝一出生,迎接他的就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色彩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宝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视觉发育的成熟,通过认识色彩、感知色彩,来逐渐欣赏并享受色彩描绘的这个美丽的世界。

出生——世界是黑白的

场景一:

小宝宝出生了,爸爸妈妈精心布置了他的“小窝”——小床上方挂着一个五彩大气球,床头是琳琅满目的小玩具,床围则是五彩缤纷、各种图案的画片。年轻的父母相信,这样一个视觉刺激很丰富的环境,一定会促进小宝宝的智力开发。

然而,小宝宝好像对这个“小窝”并没有太大兴趣,他甚至都懒得看上几眼,他只喜欢盯着墙上一只黑白相间的钟。这是为什么呢?

分析:

在宝宝刚出生的0~4个月里,他的视觉还不敏锐,看到的色彩、形状大多是模糊一片,但对黑白两色却很敏感,并且,由于最早接触的是妈妈的乳房,所以,更钟爱靶心图像。这时候把再多的色彩堆在宝宝面前也是徒劳,相反,过度的刺激还可能让宝宝变得烦躁不安。

怎样做:可以尝试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

1.把床围的图片换成黑白几何图形、黑白的人脸图案、黑白靶心、棋盘图形等。也可以让宝宝仰卧,将图片放在他正前方距眼睛25厘米处。当宝宝注意到图片后缓慢地水平或垂直移动图片,吸引宝宝追视,增强他对黑白色调的敏感度。

2.减少床饰和悬挂物的色彩,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使宝宝一睁开眼,就能看到有一个彩色的环境,但又不至于过杂过多。还可以时不时地给宝宝展示红、黄、蓝色的玩具,刺激视觉,为进入视觉色彩期奠定基础。

3.宝宝和妈妈的衣服也应该多些色彩变化,最好不同的色系、色调都要有,以免因长期看同一色系,引起视觉迟钝。

4个月开始——进入彩色世界

场景二:

咪咪妈一看就是个恬静淡雅的小女人,她的衣服都是那种让人感觉很舒服的粉灰色、亚麻色,家里的布置也都是这种色调。她不喜欢那些浓烈的颜色,每次站在玩具柜台前就发愁,为什么宝宝的玩具都是些大红、大绿的?她甚至产生疑虑,这会不会影响宝宝的审美情趣?

分析:

4个月以后,宝宝的视觉神经对彩色的东西非常敏感,进入视觉的色彩期。但宝宝对色彩的认知是从饱和度最高的三原色红、黄、蓝开始的,它们易于辨认;半岁以后是橙、绿、紫等。根据宝宝的需求,再买回来的玩具就会让宝宝开心了。

怎样做:虽然这时候的宝宝不会说话,但已经可以教给他有关色彩的概念了——

1.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都是宝宝色彩认知的好道具,随时随地都可用。“我们用黄色的小毛巾擦擦手吧。”“戴上红色的小帽子。”随口一句,对宝宝都是一种信息刺激。

2.给宝宝布置一个多彩的环境。黑白图片可以换成彩色的了,宝宝很喜欢那些比较大的彩色几何图形。房间里挂些彩色气球、吹塑玩具之类的,并经常更换,让宝宝感受到不同的色彩。

3.可以发出声响的彩色玩具,如摇铃、音乐盒等,有声有色,宝宝喜欢,还可以对视觉和大脑发育起到很好的刺激作用。有大的彩色图案的布书、撕不烂的书等,既可以帮忙宝宝认识色彩,还能培养读书的好习惯。

4.带宝宝走出家门,认识多彩的世界。观察红绿灯的变化,欣赏绿草鲜花、蓝天白云,领略湖光山色、秋叶冬雪……见多才能识广。

1岁以后——不只是正确地认识色彩

场景三:

妈妈把几种颜色的积木摆在宝宝面前,反复告诉宝宝:“这是红色的,这是绿色的。”宝宝抓过来,把玩了一会儿就放下了。妈妈问:“哪个是红色的?”宝宝指了指红积木。妈妈又说:“哪个是绿色的?”宝宝又指了指红积木。再问,宝宝就不理妈妈了。妈妈很是沮丧,教了半天,宝宝怎么就是认不会呢?

分析:

过了1岁,宝宝对认知充满了兴趣。他希望知道某件东西是什么颜色的,这是教宝宝认识色彩的好时机。同时,我们让宝宝认识色彩,难道就是为了让他说出正确的色彩名称吗?当然不是,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宝宝的视觉发育和色彩辨识能力,增强对色彩的兴趣和想象,建立属于他的色彩审美。

怎样做:色彩的认知,相对而言有些抽象,更难识记,应该掌握让宝宝能够接受的方法——

1.刚开始只教宝宝认识一种色彩,但不能总是用同一样事物来强化,比如认识红色,可以用红色的积木、红色的气球、红色的杯子等。如果宝宝认错了,不要说:“这个不是红色,是紫色。”而只用告诉他:“这个不是红色。”就可以了。等宝宝认识了红色之后,再给他做分类游戏,让他从几种颜色中找出红色。

2.当宝宝有了第一个色彩概念之后,再教他认识其他色彩。这时候,就可以同时让他认识几种色彩了。这时候的宝宝可能已经不再满足红黄蓝绿那几种色彩了,可以让他接触一些混合色,如墨绿、天蓝等。

3.和宝宝一起做色彩排列、分类等游戏,加强对色彩的认知度;2岁之后可以玩给洋娃娃配衣服等游戏,让宝宝通过色彩搭配了解色彩的和谐、对比等,提高审美能力。

揭秘孩子成长中的“微心理”


女孩成了“双面人”

一名小学老师:我任教小学二年级。我班有个女孩,在校表现很好,可只要一看到她父母,就会无故哭闹。

专家:女孩的问题,可能就出在“平时在学校表现很好”上。孩子在校压抑了太多负面情绪,只好回家发泄。要帮助她重新制订“好学生”的标准,教会她正确表达负面情绪的方法。

同学给我起绰号

一名初二女生:我遇到困难时总是缺乏勇气。前不久班里有位同学给我起了个绰号,全班同学都放在嘴上,我心里很气,却没有勇气和他们去说,我该怎么办?

专家:我想,那些绰号如果不带侮辱性,我们可以坦然接受,至少你还是同学关注的对象,而且,你可以和同学沟通,让他们以后不要这样称呼你。需要改变的是你遇到困难就想逃避的想法。成长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应对挫折的态度是否积极,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一位母亲:儿子今年13岁,最近,总喜欢跟同学电话聊天,而且还不让我们听到。后来我发现他总是和一个女生打电话,聊天时间也越来越长。

专家:你与儿子之间的沟通似乎是单向的。其实,孩子有一些比较好的异性朋友很正常,问题是如何把握好尺度,建议你先心平气和地听听孩子的想法。

理智对待孩子的哭闹


理智对待孩子的哭闹经验体会:

1、孩子哭闹,根源在于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2、孩子哭闹,家长要冷静不要打压。

3、孩子哭闹过后,给他一个台阶下

早晨刚一转醒,**就说:“妈妈,我想吃块饼!”

老猫便去用微波炉烤饼,顺便给我和他自己也都烤了一块。

**特意和我说:“妈妈,我不想分享!”

时间来不及,我用保鲜袋将剩下的两个饼装在一起,放进包里就抱着**走了。

保姆等在单位后门。

这个后门口,在每天上下班时间就是一个特别热闹的地方。尤其是早晨,有一位卖小笼包的大姐,天天在卖热气腾腾的小笼包,大姐非常会做生意,热情大方,所以,她的小笼包摊点几乎成了单位职工的“早餐厨房”。有一些退休的老太太,买菜回来,晨练之后,或者准备上街外出办个事,都会在这歇歇脚。

我和保姆对**的“交接”工作也基本在此处完成。

保姆抱过**,我拿出包里的饼,取了一块出来,将另一块递给**。而卖小笼包的大姐也立即扯了一个小食品袋给我装上。不想**不愿意:“我不要……”

保姆说:“你一个饼都吃不完,干嘛要两块啊?”

大姐也拿眼瞪**:“分给妈妈吃都不肯啊?”

我根本没打算让**把饼全部拿走:“不,这饼就是妈妈一块,你一块。不能全给你。”然后我将我那个饼装进了包里。

**就哭了。

这时,一位退休老同事正好从后院出来。连忙又来帮忙解围:“哦,妈妈的饼被小鸟吃掉了!你看你看,小鸟飞到那电线杆上去吃饼了,现在,妈妈都没饼吃了……”

**边哭边把头看向电线杆——只有一棵枯草瑟瑟立在电线杆一头。

紧接着,又来了一个保姆熟识的阿姨,问:“哟,这孩子怎么啦?”

保姆解释说:“饼不让他妈妈吃呢!这孩子脾气可大呢!”

我对**说再见,但是他哭着不同意。

保姆让我快走:“一会就没事了,别老是这样宠着宠着的!”

我试着走开,**在我身后哭声尖利。

我果断地返身回去,将**从保姆那抱过来。几个人又准备展开新一轮的好心的劝说。

但是我将**抱到了安静一些的地方。正打算和他好好说几句话,又一小帮同事从后院出来去上班,他们又齐声关心地问道:“哎哟,小家伙今天怎么哭啦?不乖啦?这么大还这样撒娇啊。”听见保姆说是不肯给妈妈饼吃,又齐声道:“这样可不行啊……”

我连忙又抱**躲另一边去。

我问**:“你是想要两块饼吗?”结果**说:“我想要妈妈包里的那个饼。”

他手上的饼和我包里的饼,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用保鲜袋装着,一个用食品袋装着,前者不可以用手勾着提,后者可以将手指穿过勾着提。

我将包里的饼拿出来,**把那小食品袋勾上,将自己手中的袋子交换给我。不哭了。

再将他抱去保姆手上,和他说再见,他也和我说再见,只是有些不舍。要求亲妈妈,每亲一次,都是左脸、右脸、脖子各一下。如此两番,才展颜道:“妈妈再见!”

其实,**今天早晨心情便不太好,因为起得晚了些,他没能和爸爸妈妈像往常一样嬉闹,反而被我们再三催促,其间又因为习惯性地抬手“打”妈妈,被我们两个训斥几句。带着不快来到保姆家,分离便显得困难起来。

我知道很多人都会觉得我就是个宠孩子过度的家伙。可是,对此问题,我总是我行我素。

解决问题,妈妈和孩子,都需要单独的空间。

揭秘孩子说谎背后的原因


很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懂事了,不再是个小宝宝了,所以孩子们应该很明白自己说的话是事实还是谎言。

其实不然!事实上,说谎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其实,5岁以下的孩子常常说大话,因为他们不能把事实和幻想区分开来,说大话完全不同于说谎;5岁以上的孩子不再有说大话的情况存在了,他们会因为种种原因而说谎。请不要轻易将谎言与孩子的品质划等号,因为谎言有时只不过是幻想,或者孩子小小的如意算盘。

2—4岁:爱说大话

孩子为什么说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所以他们常常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当你带孩子从公园回家的时候,他告诉你他在公园里看见了独角兽。他并不是在有意欺骗你。换个角度想,这说明他的智力还在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你的孩子还不能分清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他也同样不能把他的梦和真实生活区分开。

也有的孩子说一些小慌是害怕父母的责备和惩罚。他们会指责那些自己想象出来的朋友,告诉父母是他们做出了这些错事。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淘气会使爸爸妈妈不高兴的,所以撒了个谎。

听到谎言怎么办:这么大的小孩子因为说谎就受到惩罚,不仅没有任何意义,也许还会有负作用。

事实上,你对诚实和正直的长篇大论,这么大的孩子来说,只是耳边风;惩罚也不能使他知道问题处在什么地方。而且,以后他肯定也不愿意让你知道那些淘气的事了。所以,更加关注他的不良行为效果会更好一些。你可以告诉你的孩子:“我知道你是怕我不高兴,所以不想告诉我真相。但是我亲眼看见你打了小朋友。如果你下次对他有礼貌些,我想他会把他的玩具给你玩的。

另外,要向孩子解释清楚他想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就属于他了。如果你的孩子在商场拿到喜欢的玩具就说是他自己的,那么你就要清楚地告诉他:“我知道你非常非常想拥有这个玩具,但是它并不真正属于你,它属于这个商场。”慢慢地,孩子将学会把事实和幻想区分开来。但是,如果你对孩子的小小谎言过于在意的话,将会或多或少地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与其揭穿孩子的谎言,不如把它看作孩子学习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机会。做父母的肯定不想压制孩子的幻想,因为有了幻想,才会有创造力。因此,父母惟一应该做的就是确保孩子的幻想不会伤害自己和他人。比如说,父母可以让孩子相信圣诞老人,但是必须让孩子知道人是不能飞起来的,即便插上翅膀也不能。如果孩子的话总是不着边际,那么父母最好给孩子讲一讲《狼来了!》的故事了,让孩子懂得待人诚实很重要。

5—7岁:逃避训斥

孩子为什么说谎:快到上学年龄的孩子,他们就会意识到说谎是解决问题或者逃避惩罚的一个好办法。因为孩子们要让他们的谎言更加可信,所以他们的谎言就会经过更好的加工了。

6岁的孩子已经知道如果他告诉老师他的家庭作业被狗吃掉了,那老师肯定不相信,但是,如果他说‘我病了,所以没有做作业’,那也许能够蒙混过关。

毋庸置疑,孩子肯定会不断提高他的欺骗技能,试探他欺骗的限度有多大。这个时候,父母的“杀手锏”就是不能让孩子因为说了慌、解决了问题就任他洋洋得意地逃脱掉。而且,父母向孩子灌输诚实的美德的时候,最好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尽可能地自己先做到诚实,不说谎。另外,也要让孩子知道人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

听到谎言怎么办:告诉你的孩子有时候善意的谎言是为了不伤害其他人的感情。

然而,当你发现你的孩子说谎只是为了掩盖他的错误和做的错事的时候,你就应该立刻清楚地告诉他你不允许他这样说谎。父母立场鲜明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那么孩子说谎了是不是就应该受到处罚呢?也不一定。

如果孩子针对有没有刷牙的话题而说谎,那么父母可以提醒他赶紧去刷牙,并且以后多多检查和监督他。慢慢地,孩子就不会因为刷牙问题而说谎了。反过来,如果父母因为这些无关痛痒的谎言而把孩子痛斥一番,甚至惩罚他,那么,父母的这些做法就能促使孩子变成一个更棒的谎言大师了。因此,应该说处罚孩子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办法。

如果孩子偷了别人的玩具或者做了其他行为极其恶劣的事情,而且为了掩盖这些行为对你说了谎,那么,这个时候就是孩子必须受到惩罚的时候了,并且要让他知道第一天剥夺他看动画片的权利是因为他的行为,第二天则是因为他说谎了。但是,父母应该明白,惩罚并不能使孩子马上意识到他的错误;想让孩子真正改正错误是需要时间和父母的信任的。

面对孩子的说谎行为,父母可以试一试下面的做法:

1、如果你明知孩子说谎,不要对他一再追问。其实,父母是希望能够再给孩子一次说实话的机会,结果反倒又给了孩子一次说谎的机会。

因此,如果父母知道真相,就不要再反问孩子;当父母不知道真相,但是能够肯定孩子的答案也不可信,那么也不要向孩子提问题。总之,不要向对你说谎的孩子提问题。否则,只能迫使孩子再用谎言遮掩他先前的谎言,既加深了孩子心理的内疚和不安,也使父母更加火冒三丈。与其这样,还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断,告诉孩子你希望或要求他如何去做。

2、如果孩子是习惯性的说谎,那么向孩子提问题之前你就先告诉孩子你知道他会对你说谎,然后允许他给你一个更好的说法。很多孩子在说谎之前根本就没想他们还能说点别的理由。因此,父母可以先发制人:“我知道,如果我问你,你肯定不想对我说实话。不过,我希望你能给我一个更好的说法。准备好了吗?我要问了。”然后向孩子提出问题。这种做法有3个好处:一、它给孩子时间去决定是张口就说谎呢还是说些其他的;二、它避免了相互争执激烈化;三、既然父母允许孩子说谎了,有了心理准备,那么父母就不会生气或者烦躁不安了。

3、为了让孩子也尝尝谎言的滋味,父母可以对孩子也说谎。比如,孩子想去看电影,父母答应他了。可是一会儿父母又不承认了,孩子就会问为什么爸爸妈妈说谎。这时候,父母可以很轻松地告诉他:“我认为有没有说实话并不重要。也许刚才我是顺口说‘好吧’,但是并不真的说明就得带你去。我感觉你在家里愿意我们用这种方式和你说话,你也这样对待我们。你是在告诉我“我”必须说实话吗?但是,说不说实话对你就不重要了吗?这样做公平吗?”听完这样的一番话,孩子的感受可想而知。

‘面对孩子的哭闹’所感


‘面对孩子的哭闹’所感儿子这两天表现不好,爱用哭来达到自已的目的。继前天大哭并喊着“不要黑天!”后,昨天晚上竟为了要吃一根雪糕,连哭了两次,搞得我们心烦意乱。事情的起因还得慢慢说起。

从幼儿园回家他表现很好,看到我从网上订货的电动玩具车和神奇贴纸高兴得不得了,吃完晚饭后我们出去散步并接爸爸,因为在外面玩得尽兴,小爸先回家了我们接着玩。天快黑了,我们回家,他之前就嚷着说:“我们去接爸爸并买点雪糕吧?”我没答应,但是人家记忆好,在回家的路上,他拉着我的手进了小区内的小卖店,径直拿起了雪糕让我买,我不买但是小卖店的阿姨说,偶尔吃一次没事的话,小家伙就连连接上说:“对,没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也就趁机吃上一根,因为找不开钱就又买了一根回家。

回家后吃完一根他又想起了另一根,死活缠着我要吃。“不行!只能吃一根!”然后就不理他。这下像捅了马蜂窝,他哭得震天地,还边哭边说:“就让我吃一根吧?”我是铁了心不让他吃,那东西我只是偶尔允许他吃一次,他一下子还要吃两根?而且还是在晚上快睡觉时?所以我的态度格外坚决。他也执着,不停地哭喊着,足足哭了五、六分钟,这其间他还知道喝点水补充体力,后来又缠着让我抱,我给了他一个台阶,抱起他说他几句,他就不哭了。然后就像没事似的玩起来,再后来就洗漱上床睡觉。

谁知睡到半夜快十二点时,他突然间坐起来,哭着说:“我还要吃呀!再给我一根吧?”我以为他作梦了就起来拍他一下,他立即就哭开了,刚开始是哼哼几声,后来就又大哭了起来,我说他几句,他根本不听我的。小爸也被吵醒,冲着我就发火了:“都是你,给他吃什么雪糕?还留一根,他能不想吗?”然后就到冰箱处把那根拿了出来,递给我:“让他吃!”我一见也急了:“不能吃,你拿走!”小爸气得把雪糕扔到床上走了。儿子一见我们俩这样吵了几句,他倒不哭了,安静地躺在床上。我把雪糕重新放入冰箱,回到床上对儿子说:“儿子,你这样表现不好,不光吵醒了爸爸妈妈,也让邻居笑话,妈妈很伤心,妈妈不让你吃的理由是因为雪糕是垃圾食品,偶尔吃一次倒可以,但是吃多了会肚子疼!不能长大个,不能开车!可你还这样?!”说完话我长叹了一声,然后转身背对儿子。小家伙伸出小胳膊,搬过我身子,搂住我脖子说:“我错了!我以后不这样了!”一时间我眼睛有些湿润,他还是个孩子呀!我拍了一下儿子:“错了,改了就好!妈妈谢谢你!”我亲了一下他额头,他又睡去。

儿子睡去,我和小爸怎么也睡不着,后来迷迷糊糊中感觉小爸又起来几次,小爸睡着后一旦被打扰就很难再入睡,儿子的这次折腾最终导致小爸失眠了。这样说来小爸的恼怒还是值得原谅的呢。

早上起来,发现那根雪糕不见了,小爸说他吃了。我禁不住大笑起来,我的可爱的老公怕儿子为了这根雪糕再闹,竟然自已在半夜三更吃下了这根凉凉的雪糕?!笑过之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早上儿子起床,精神如常,我买菜回来见他正坐在茶几旁边开方向盘车呢,昨晚的事他大概已不记得了。早饭前美美地吃着大樱桃,一个又一个,笑容如花。

“面对孩子的哭闹,细想想如果寻找原因的话首当其冲是我们的不对,一次纵容他吃,又无法控制他节制,他还是个孩子,这个不良习惯说白了还是我们间接给养成的呀!”小爸的话让我既感动又羞愧,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在孩子小的时侯替他把关,督导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想让他不吃垃圾食品,我们不给他买回来,他就不会这样闹了。从源头上将不好的习惯节住,相信下面就会水到渠成呀!!

孩子的哭闹你明白吗?


在我们乐园有家长这样反映“我们家女儿才四岁,特别爱发脾气,只要有一点不顺心就大吵大闹,哭的不行不行的。为了照顾她,我工作都辞了,可是最近她一天闹十几次,我实在受不了了。结果被我狠狠的训了一顿,没过多久又不行了。我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孩子发脾气、哭闹是有一定的情绪或想法想要表达,一般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最常见的哭闹是一种分离焦虑。4岁之前的孩子最害怕的是脱离父母,让自己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尤其是女孩子可能对父母的言语和行为表现的更加敏感,孩子怕父母抛弃他,不爱他,而此时的哭闹多是孩子的一种情绪发泄。一般父母工作比较忙、没时间陪伴孩子或家长不在意孩子的内心需求的时候多会出现这种哭闹的表现。所以消除孩子内心的不安和担忧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首先要尽可能多陪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不能没有孩子;其次要多给孩子拥抱,拥抱和抚摸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最好方式;此外,如果非要外出不可,一定记得告诉孩子你会非常想他;最后平时呆在一起的时候多和孩子聊天,让孩子感觉到父母非常的关注他。等孩子安全度过这段分离焦虑期,孩子就将会取得各方面能力质的飞跃。其次,哭闹有时候是孩子掌控父母的表现。孩子其实很聪明,他们会懂得察言观色,运用各种方式去讨好和控制父母,以此来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其中哭闹是孩子一生下来就会运用的手段之一,他们饿的时候只要一哭妈妈就会给他们奶吃。有的孩子只要在幼儿园或者陌生的环境中,他们总是文静的、老实懂事的小乖乖,但是一回家就立刻变得任性,肆意妄为。哭闹是他们的获得满足的一种手段,而这类孩子的家庭总会有一个家长是只要孩子哭闹就妥协,这样的教育往往会强化孩子这种行为。上面案例中的妈妈说“我们孩子他爸确实是太惯着孩子了,孩子只要一闹要什么给什么。”所以面对这样的家长我要做的是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学会合理识别和运用情绪。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哭是一种伤心、难过的感受,学会识别和表达哭的行为;其次是进行行为矫正,让孩子知道良好的沟通远比哭闹更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比如孩子乖得时候陪他玩耍,一旦开始哭闹、不讲理时,对孩子进行冷处理,当孩子冷静下来后,再与孩子沟通:“宝贝,你刚刚哭是不是想让妈妈帮你穿鞋、帮你做玩具或者想要什么?”当得到孩子肯定的回答后,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有什么需要,可以跟妈妈沟通,哭闹是不会得到满足的!”而当孩子试着用语言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家长要鼓励和满足孩子(有时候即使要求过分一些也要满足)。久而久之,聪明的孩子会发现如何做才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最后,哭闹有时候真的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我想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小朋友玩耍的时候被磕了或碰了,小孩子并没有哭,这会儿家长要是过去安慰一下,孩子立刻嚎啕大哭。这说明孩子只有在感到安全的环境中才会哭,所以孩子回家之后会将一天在外面压抑的情绪进行宣泄,表现为喊叫、折腾和哭闹。此时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允许其发散,不要抑制孩子躁动的心;其次家长也可以将孩子体内积压的能量转换为动力,比如让孩子们进行绘画涂鸦创作等,这既能调整情绪又能学习新的技能,何乐而不为呢?这里切记的一点是,孩子哭得时候,家长要平和的心态看待他,拥抱他,千万不要试图去批评和教育,否则只能让孩子压抑更多的情绪。总之,孩子四五岁之前是发展情绪的关键时期,家长要合理去分析孩子的情绪类型,再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我们每个家庭的宝宝都将健康、快乐的成长。

亲子关系的本质解读


后现代心理学认为,亲子关系的本质是主人与客人的关系。

当我们作为主人把孩子邀请到这个世界,面对这个幼小的生命,我们会很关心他,照顾他,喜欢吃什么?穿什么更漂亮?还有什么需要?等等,我们会关注孩子的情绪,给与他温暖的感受,还支持他达成自己的梦想。

当孩子从蹒跚学步到能够独立行走,从吃饭穿衣到开始了有独立的思考,孩子慢慢地长大了。此时的孩子就成了自己的主人,开始想要自己探索世界。玩耍时,学习时,运动时,甚至发呆时,都是主人与世界互动生命成长的过程。

那我们来想一下,当我们作为客人去主人家做客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学会聆听,听主人讲他的故事,听他讲述背后想要传达的情感。进入主人的空间,我们还要发自内心的尊重他,小心翼翼,不要碰坏主人的东西,那对他来说是特别宝贵的东西。

我们还会去赞美他,哇,你们家收拾的多整齐啊!哇,你的菜做的这么好,你是怎么做到的?必要时,我们还会问主人: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我可以帮您做点什么呢?

不要轻易去打扰主人的生活,在热情友情的背后,还要有空间。

所以,在亲子互动中,我们应有的态度是F﹒A﹒C﹒T (FOCUS 专注 ,APPRECIATION 欣赏, CURIOSITY好奇,TRUST 信任),而不是溺爱,命令,责备,甚至惩罚,这只会引起孩子的抵抗、反感、愤怒,叛逆。最终造成亲子关系的破裂。

在我们与孩子相处中,彼此互为主人客人,这就是界限,这就是生命发展的路径。父母要做的,就是在孩子需要我们时,去支持他,去照顾他,在日常生活点滴中,把美好的感受带给他。当他呈现独立的意志时,在一旁欣赏他,鼓励他,用我们柔柔的关注的目光,让那个小小的独立的种子一点点茁壮,最终,带着力量,与我们分离。

喜欢《揭秘孩子哭闹的本质》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