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孩子的几个细节

04-06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赏识孩子的几个细节,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表演大师快要登台演出了,这时,他的一位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赶紧低头一看,说:“哦,谢谢你的提醒。”然后,他当着弟子的面蹲下身子,仔细地把鞋带系好。

弟子高兴地笑了。

等弟子走远了,大师又蹲下来,把鞋带松开。这一幕正好被旁边的一个绅士看到了。他不解地问大师:“大师,您为什么又将鞋带松开了?”

大师回答:“因为我在戏里扮演的是一位长途跋涉的旅行者,鞋带松开正好表现他的劳累和憔悴。”

绅士更加不解了:“那你为什么不告诉你的弟子呢?”

大师回答:“他能够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能够热心地告诉我,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一定要保护好他的这种积极心。为什么要将鞋带松开,他看完戏后就会明白,但是,保护他的积极性可不是一直有机会的。”

这位大师的可贵之处就是懂得赏识弟子,保护弟子不断学习的积极性。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身上尽是缺点和不足?你是不是觉得孩子总是不让自己省心,从而哀叹自己是个不成功的父母?实际上,那是因为你不懂得赏识自己的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善于赏识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些父母认为,赏识孩子很容易,不就是表扬吗?表扬谁不会呀?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赏识是一种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表达积极人生态度的激励艺术。

也许你非常熟悉这样的场景:

孩子在期末考试中得了80分,而在上一次的考试中,孩子的成绩是78分,这只是班级里中等的水平。你会怎么做?

埋怨型父母

父母责怪道:“唉,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孩子,总是提高不了成绩。我给你买了那么多的参考书,你怎么就原地徘徊呀?以后你只有扫马路去了!”

中国的很多父母都属于埋怨型父母。在济南一次调查中,有42%的孩子“常常受到父母打骂”;有47%的孩子经常受到过父母“严厉批评”;另有19%的孩子经常受到父母的贬低,父母“常说自己不如别人”。

埋怨型父母总是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他们总是习惯于着眼孩子的缺点和短处,抱怨和指责孩子的不足,进而否定孩子的所有努力,让孩子产生“我是笨孩子!”“我的坏孩子!”的意念,从而在这种负面的意念中不断沉沦,进而自暴自弃,让父母越来越失望。正如美国教育家老卡尔?威特所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宽容和赏识,而严苛的责备会使天才的成长夭折。”

表扬型父母

父母一听有进步就惊叫起来:“啊,这次多考了两分呀,要好好奖励一下,你真是太棒了!我们出去吃肯德基吧!”

许多父母片面地把赏识理解为表扬、赞赏,因此,不管孩子做了什么事情,总是一味地夸奖,有些甚至用物质奖励来刺激孩子。这实际上走入了赏识教育的误区。

尽管表扬是一种正面的激励,但是,表扬的关键是要起到激励作用,重在精神赞赏。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到,物质需要仅仅是人的低级需要,人的高级需要是精神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可见,表扬孩子一定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要盲目表扬,更不要夸大孩子的优点。

赏识型父母

父母故意惊讶地说:“是吗?”,然后,接过试卷,认真地查看一下,微笑地说:“看来,你是下了功夫的,瞧,这不是提高2分了吗?可不要小看这2分,如果你坚持不懈,每次都能提高2分,那可不得了呀!”父母让孩子一起看试卷:“不过,你看这道题目是因为你的粗心造成的,尽管只有一分,但是,也是挺可惜的,下次一定要注意哦!”

善于赏识孩子的父母总是着眼于孩子的优点和每一个进步,他们能够客观评价孩子的微小的努力和点滴的进步,并能够不断地鼓励孩子充满信心,继续努力,同时,对于孩子出现的失误,赏识型父母能够以宽容、理解的心情对待,并提醒孩子减少失误,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最近看到的《做最成功的父母——赏识孩子的55个细节》一书中,作者在赏识教育的理念指导下,认为赏识孩子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更应该体现在亲子教育的每一个场景和细节中。只有将赏识孩子的正确理念与赏识孩子的场景和赏识孩子的正确方法相结合,你才能收到赏识孩子的最佳效果,达到赏识孩子的最终目的。作者精心设计了55个教育场景,指导父母捕捉赏识孩子的每一个时机,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表现你对孩子的赏识,这无疑成为每一位“望子成龙”的家长的必修课。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在孩子身边赏识烂漫的天真


在孩子身边赏识烂漫的天真

镜头回放:隔代抚养中的彤彤

·彤彤虽然还不到五岁,可说话做事俨然大人的口腔和行为。起初,家里人还都以为彤彤比别的孩子聪敏懂事,模仿力强。后来,与别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时,彤彤总是行只影单、格格不入。一问她,才知道她觉得跟小孩子玩没意思。

这是因为孩子长期处于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语言和行为,这对于模仿力极强的孩子来说,极有可能加速孩子的成人化,或更严重的造成孩子心理老年化。

·彤彤从小体质差,稍有刮风下雨,就闭门不出门。即使太阳天,也最多在树荫下晾晾,怕晒黑了。彤彤走路比同龄孩子要晚得多,走路的姿势很像老太婆,头低垂,身子前倾,踉踉跄跄,总像要摔倒的样子。彤彤最讨厌别人说她的缺点,或者说别的小朋友的优点。如果家里人违抗她的意愿,她就哇哇咬人,或者干脆拒绝吃饭。

由于老年人大都喜欢安静而不喜欢运动与外出,极有可能使孩子的视野狭小,使孩子缺乏应有的体力锻炼,从而失去孩子的活力和活泼,不利于养成孩子开阔的胸怀,活泼、宽容的性格。这样使孩子长大后,为人心胸狭小,不善与人交际,易产生交际恐惧症。

·彤彤人虽小,却精灵着呢。每当爷爷发火时,彤彤都会看人脸色特别乖巧。事后,还会学着爷爷动怒的样子,逗人发笑。

人老后,其思想很容易固定化,行为模式化,往往表现出固执、偏激、怪异的想法与言行。这极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培养,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怪异的心理和行为、人格的偏离等等。

·彤彤到现在都没去上幼儿园,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即便是擦鼻涕嘴巴,入厕擦屁股,一概都由老人包办。有一次,孩子自己便后擦完屁股出来很得意的样子。爷爷一看,孩子没经他手就出来了,硬是连拖带拉把她按回去擦屁股。尽管孩子高声大叫自己擦过了,可爷爷说,没刮净得重来,只好让他拨弄一回。

老年人抚养孩子,常常是过份关心和溺爱,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使孩子没有机会做自己的事情。长期下去,会使孩子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和果断力,产生依赖心理和受挫力差的毛病。这使孩子在成长中,稍微受挫,就一蹶不振,产生心理与行为的障碍。

贴心忠告:

年轻的父母,不管你们有多重要的事、有多么忙,都应尽量自己亲自抚养孩子,将孩子放在自己家里养育。因为只有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并从满足孩子的需要出发,做孩子最合作的伙伴与亲密的朋友。我们才会于不经意中赏识到孩子烂漫的天真和可爱的童趣。

彤彤的爸爸在外地读研究生,妈妈在一所寄宿小学教书,彤彤从一出生就由爷爷和奶奶托管带养。俩老人就这么一个孙女,打心眼里呵护疼爱,真正有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的感觉。何况,小家伙能说会道,能编会唱,爷爷奶奶更是宠爱有加。

因为有老人照顾彤彤的饮食起居,爸妈也很少操心孩子的生活。尽管老人照料细心,从不喝凉开水,洗手都用温水;即使是夏天,饭菜要是凉了,也必定热了再吃;家里一律坚持使用公筷吃饭。可是彤彤身体不好,老爱感冒生病,隔三差五要去看病打针,还因此住了好几次院。老人生怕孩子吹风受凉后生病,所以成天把孩子关在家里。即便是大热天,也不会让孩子对着吹风扇,更不会穿短衣短裤。女孩子爱美,闹着要穿裙子,老人也只好把裙子套在长衣长裤外面。考虑到孩子爱感冒,怕老师照顾不周到,家里决定不让孩子上幼儿园。就这样,彤彤一直呆在爷爷奶奶身边学诗练字。孩子脑子很聪敏机灵,比同龄在园的孩子知晓得更多的东西;可是动作迟缓,吃饭做事磨磨蹭蹭,说话俨然大人口气,脾气也很坏,动不动就摔打东西,哭闹不休。还动不动就叫爷奶滚开、去死!老人难以应付,凡事迁就忍让,做事小心翼翼,生怕惹怒了她。这样以来,老人更是百般不是,无计可施。彤彤的性格为什么会变得如此任性、刁蛮与霸道?孩子的天真可爱与童趣都到哪儿去了呢?……

追溯“隔代抚养”的来由

现代社会中,像彤彤这样由爷爷奶奶照管的孩子在城市里普遍多见。这种“隔代抚养”主要出现在双职工的家庭。年轻的父母因工作忙、两地分居或缺乏带养经验等原因,常常将孩子交给孩子祖辈抚养。这样既可让老人因抚养孩子有事可干,而内心充实,又因老人有育儿经验及血缘亲情关系能更好地照顾孩子,让孩子父母放心,可谓一举多得。就目前看,孩子主要由祖辈抚养的在我国则更普遍。孩子由祖辈抚养尽管有多种好处,但隔代抚养也有不利之处。

见证“隔代抚养”的不利

1.“隔代抚养”较之父母抚养,更易养成孩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

老人的心都比较慈、善;再加上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祖辈们总是备加关爱,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什么事都依着孩子,迁就孩子,为孩子辩解。而在这种溺爱、袒护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极易形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这实际上给孩子培植下了诱发心理问题的病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2.“隔代抚养”常常使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情感和人格的偏差,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和关系。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整天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上,将自己全部感情投到孩子身上,也是无法取代父母之爱的。孩子缺少血肉相连的父母之爱,极可能使孩子因情感缺乏而产生情感和人格上的偏差,导致产生诸如心理和行为障碍、对人对物缺乏爱心、易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等问题。另外,隔代抚养也会影响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有时甚至是一辈子的。

3.隔代抚养最严重的危害在于这种抚养方式极可能导致小孩心理变异,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和疾病。

家长教育孩子的几个误区


过度照料

从孩子一出生,就被照料的体贴入微,其成果却也许掠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有些孩子被喂养到了两三岁乃至更大,小手缺少拿汤匙、筷子的练习,会导致手部肌肉的开展疑问,上了小学也许连写字都会很困难。由于怕孩子噎到,所以一向给孩子喂养柔软的食物,会让孩子无法开展咀嚼才能,乃至没办法准确发音。怕孩子冷、怕孩子热、怕孩子受伤、怕孩子在外面被欺压,处处保护的成果,反而是在损伤孩子。

说教太多、身教太少。

许多爸爸妈妈请求孩子去看书,自个却在看电视。请求小孩要有礼貌,自个却一天到晚对孩子破口大骂。当爸爸妈妈言而无信的时分,会失掉孩子对爸爸妈妈的敬重,乃至引起反感。假如期望培育孩子阅览的习气,就该尽量陪着他读书。假如你期望孩子有礼貌,表现出你对孩子的尊敬是最有用的办法。

用“买”来满足孩子

现代社会进入了一个花费社会,只要掏出口袋里的钱,就能买到各式各样的东西。爸爸妈妈买给孩子的东西不断添加,却不见得能添加孩子的高兴。现代人只要花费,除了买,仍是买,孩子除了得到那买来的东西以外,却失落了许多学习和生长。

只关怀学业,忽略别的日子才能。

现代爸爸妈妈的悲痛是把对孩子的出资全都放在成果上。但校园只能给孩子颁布毕业证书,却不能给孩子工作保证书。拿到高学历、好成果,并不是竞赛的完毕,而脱离校园才是竞赛真实的开端。爸爸妈妈除了在乎孩子外在的分数、学历、校园以外,关于孩子内涵的美德、高兴和健康等,更需求关怀。

完美主义

有研讨标明,许多需求进行心理治疗的孩子,通常都是爸爸妈妈形成的,他们被爸爸妈妈的请求与期望逼得喘不过气,最终只好宣布抛弃。爸爸妈妈应当给孩子一条活路,也给孩子一条退路,假如孩子没有办法考上榜首自愿,他还应当有一条退路,退一步海阔天空也不一定。

惧怕输在起跑线上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孩子被逼提前完毕高枕无忧的幼年,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孩子的生长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改变,当孩子的身心还没有开展到可以吸收某些常识或技术的期间时,提前学习通常没有用果,乃至损伤孩子的心智。

育儿心得:学会赏识孩子


育儿心得:学会赏识孩子

俗话说的好,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我们在和他人沟通的时候,总会注意很多方面。但是,当我们面对孩子时,就不会注意很多了,总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其实,大人们这样做,很容易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的,我们在和孩子沟通时,也应该注意细节方面的内容!

学会赏识孩子

孩子的自我形象,是在幼年时通过与别人互动后建立的,常常被人告知“笨”、“丑”、“不乖”的孩子,自然就会展现出“笨”、“丑”、“不乖”的特质,更糟糕的是孩子潜意识里也许就这样认定自己了。所以,我们在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学会赏识孩子,用表扬和肯定来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将“聪明”、“自信”、“漂亮”的特质展现出来。

注意保护孩子自尊

不要在别人面前批评孩子的缺点、弱点,常被大人在大庭广众下批评,孩子又没有什么为自己辩护的解决办法,爱面子的孩子只好生气!反而更让家长对其进行数落,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孩子就不再喜欢出门,不喜欢与人交往,极大的影响着孩子与人交流沟通的技巧和能力。

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喜爱表演、表现是部份孩子的天性,但不要勉强孩子做这些,尤其是以物质利诱、威胁刺激的方式,这样会让孩子建立错误的价值观念。所以千万不要常用此种方法来诱导孩子,以免孩子以为只要有诱惑就可以做任何事。

让孩子知道你爱他

父母也总会有心情不好,或者压力大的时候,在这个时候,若是孩子再出点儿小情况,那父母很容易就会对孩子口出恶言,而恶言一出,烙在孩子心灵深处的伤痕,绝对会影响到你和孩子的感情!所以说,各位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出不爱他、不要他、讨厌他的话,你要让孩子知道,你爱他、喜欢他,永远都会陪伴他!

给孩子学习的机会

不要认为孩子能力不够、很多事都不会做,而不让孩子动手学习,在孩子说出要去做某样事的时候,如果这件事,对孩子并没有什么伤害,你就放手,让他去做吧!如果,你不愿让孩子有自己的选择,或者因为担心孩子出问题,而牺牲了孩子的学习机会,那孩子只能是所有的事情都依靠你,失去了自身潜力的发展。

别总想着处罚孩子

孩子总会出现错误,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家长就别总想着该怎么罚他,怎么教训他,既然错误已经发生了,那我们就要冷静、耐心地跟孩子说明犯了什么错,讨论分析应该如何避免错误发生,正向的处理过程更为积极有效。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有些家长总喜欢和孩子发脾气,说完立马就后悔,十分懊恼自己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认定自己需要把脾气改一下,但就是难以做到,下次依旧发脾气!其实,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毕竟,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其实挺难得,各位父母只要时刻彼此提醒,或自我提醒,情况一定会慢慢改善的。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比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大,而父母自己的错误示范,会给孩子造成很是深远的影响,所以各位爸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孩子成长需要赏识和肯定


如果有人问我:“今天孩子最渴望什么?”我的回答是:“渴望赏识和肯定。”如果再问我:“今天的孩子最缺少什么?”我的回答仍然是:“缺少赏识和肯定。”

寒假里,我曾遇到一位年轻的妈妈给我讲了一件令她沮丧的事:上二年级的女儿很调皮,经常挨老师的批评,多未受过表扬。一天,女儿兴冲冲地跑回家兴高采烈地对她说:“妈!今天老师表扬我啦!”妈妈喜出望外,忙问:“老师都表扬你什么啦?”女儿说:“老师表扬我的检讨写得不错!”她一听,差点把鼻子气歪了!”我当时听了,鼻子酸酸的,对这个女孩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孩子的心灵像干枯的小苗,渴望被肯定,渴望得到积极的评价!有的父母担心,一味地肯定孩子,会使孩子禁不起批评和挫折,会令孩子很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结果影响了孩子的发展。这种想法的产生,是因为没有把鼓励和表扬区别开来。鼓励与表扬有很大的区别。表扬是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而鼓励是注重孩子所做的事情以及得到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有些父母认为鼓励就是说好听的,或者是简单地戴高帽子。其实,这样做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记得有一次我与五年级的一位学生在谈心的过程中,她曾跟我讲过这样一件事:爸妈不在家的时候,她一个人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把家具摆得整整齐齐的,她想给妈妈一个惊喜。妈妈一回来,高声说:“我太爱你了,你很自觉嘛!”一听这话,我觉得扫兴极了,马上说了一句:“真没劲!”她还加了一句说:“我妈特假!”孩子为什么觉得扫兴呢?女孩得到的只是诸如“自觉”这样干巴巴的表扬。她认为:妈妈之所以爱我,是因为我打扫了房间,如果我没有这样做,她还会爱我吗?

从长远来看,孩子可能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自己的价值完全依赖于自已怎样做才能满足父母的要求,怎样努力才能得到别人的表扬;只有得到了表扬,个人的价值才会提升。这样发展,孩子长大成人,会很在意别人的看法,适应社会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然而,真正的幸福不是依靠别人的关注得到的,而是产生于自信,而孩子的自信来自父母、老师的鼓励和肯定。

肯定孩子就是给孩子搭建成长的平台。一位著名的国际妇女活动家曾说过:“现代人类最本质的动力不是追求物质与器官的享受,不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而是满足成长的需求和发挥个人最大的潜力。”做父母的对孩子最大的期望是什么?我想,最重要的期望应该是让孩子有一个完整幸福的人生。无论他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有多少收入,只要发挥了自己的最大潜力,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做父母的就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就应当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

在孩子自我意识形成的时刻,父母的看法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记。可以说,孩子是通过父母的眼睛在看自己,如果父母能够用鼓励、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那么孩子的潜力将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成人的赏识眼光,能使孩子创造奇迹。在我的生命的锦囊里,有一份爸爸赠予我的礼物——勇气。这种敢于自己说“我能行”的勇气,正是小时候在爸爸赏识的力量的鼓舞下形成的。从小,我家就住在山沟沟里,但人们都说我勇敢,我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勇敢的人。记得我第一次过独木桥时,我家门前的那座独木桥很高,虽然两边有护栏,但真的很高,令人心惊胆战的,刚走上桥,我真的很害怕。几次上桥又退回来,这时爸爸对我说:“你行,想过就过去吧!”我走上桥,心里想着“我不怕,我能行”,一步一步的,勇敢地走了过去,现在回想起来,那种惊险的感觉真是好极了!现在想一想,父母认为孩子是“行”还是“不行”,对孩子一生的影响的确很大。

父母的赏识与放手,对孩子发出的是“我能行”的正确信息,使孩子慢慢建立起“行”的意识;父母过度的担心和保护,对孩子发出的是“我不行”的负信息,使孩子真的认为自己“不行”。孩子“行”与“不行”,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小时候父母和老师如何看待他们———是为他们鼓气,还是给他们泄气?每个孩子都有很多潜能,潜能的发挥与成人对他们的赏识是分不开的,投以欣赏的眼光,兴趣才有可能转化为特长,孩子就会创造出奇迹。

当然,孩子的自我意识也很重要,让孩子从小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才能顺其自然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在我接触的学钢琴的孩子中,大多数孩子讨厌弹琴,只有极少数孩子喜欢,其中在我们学校的五年级有一个琴学得很好的女孩对我说:“我一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弹琴,因为爸爸妈妈爱听我弹。”女孩告诉我:“一天晚上,我正在这练琴,屋里静悄悄的。忽然,我一回头,发现爸爸妈妈都坐在床边静静地听我弹琴,爸爸眼里含着泪水。我害怕了,忙问:‘爸,你怎么啦?我哪儿做错了?’爸爸笑了:‘不,你弹得太好了,我很感动。爸爸和妈妈一天中最高兴的时刻就是听女儿弹琴了,你的琴声把我们一天的疲劳都赶跑了。’真没想到,我的琴声有这么大的力量,有一次,我家来客了,爸爸叫客人坐下来听我弹琴,还轻声说:‘瞧,我女儿弹得多好,听她弹琴是一种享受!’客人听完了一首曲子称赞道:‘真没想到,二十一世纪伟大的音乐家就产生在你们家!’我听了,就觉得自己真成了二十一世纪伟大的音乐家,更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感觉真是好极了!”

女孩的话给我很大启发。在孩子对某件事萌发兴趣时,父母和老师不应是挑剔者,而应是会喝彩的观众。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发展特长并不是为了搞专业,而是为了培养兴趣,提高素质。如果整天挥舞着“大棒”跟孩子较劲,还不如不让孩子上学。赏识,是激发孩子兴趣最好的营养剂,挑剔、训诉、打骂也许能培养出琴师,但绝对不会培养出艺术家!因为天才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拼博创造出来的,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人成为这个领域的拔尖人物。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是现代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父母若期望孩子成人、成才、成功,最佳的办法就是:永远做孩子的欣赏者,肯定孩子的成功,培养孩子的自信,欣赏孩子的才华。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赏识孩子的几个细节》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