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享受草坪的灿烂阳光

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 宝宝幼儿园的游戏 04-08

如何塑造一个快乐性情的宝宝呢?其实有一个既简单又实用的方法,就是带着她充分享受草坪上的灿烂阳光。

可能爸妈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要去草坪呢,在家里的观景阳台晒晒太阳也不错,灰尘还少点,噪音还少点。其实不然,户外的绿地是坐落在钢筋水泥城市中央的绿洲,草坪带着泥土的气息,阳光的直接照晒对宝宝的身体健康很有利,而最重要就是在草坪上会有更多的人际接触。

城市环境的居所,邻里的交往相当有限,爸妈通常因为忙碌的缘故或者安全的考虑,很难让自己的宝宝经常接触到除家庭成员之外的人。而在户外的草坪上她/他会接触到很多人,并且内隐习得与不同类型的人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

和同龄宝宝的交往

在公共的草坪上,宝宝会遇到与自己相差不多的宝宝。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可能有时难以被成年人理解,因为他们可能还不能很好的使用语言,但是你会发现同龄宝宝互相之间的吸引力很大,他们会非常倾向于用肢体去接触彼此,当然,可能也会“啃上两口”表达自己的感情。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比较内向的宝宝也会被慢慢带动起来,欢快的加入到人际互动的过程中。

陈雨已经1岁多了,小时候家里人很担心她,因为太安静了,也不是很好动。奶奶和爷爷在家里整天逗,笑脸也不太多。后来,隔壁的默默家爷爷奶奶经常叫上陈雨爷爷奶奶一起去草坪上晒太阳,默默经常和陈雨咿咿呀呀的交流,两个宝宝坐在一起拨弄着玩具,也有别的宝宝在旁边会和他们一起玩,渐渐陈雨白皙的小脸多了一抹红润,在家里的时候也会大声的笑,只要天气晴好就非常希望能够到户外去。

和大宝宝的交往

当宝宝遇到比自己大上几岁的儿童时,反应各不相同。有些宝宝并不在意自己似乎在体形和年龄上小于他人,很愿意主动去交往,当然在与比自己大的儿童交往的过程中,可能会处于弱势,但是主动性值得鼓励;有些宝宝可能会害怕,缺乏勇气,此时可以对宝宝进行鼓励,爸妈可以陪伴他去接触。

庚庚2岁了,走动很积极,动作比较大,在同龄宝宝中个头算高的,有些宝宝的家长甚至担心庚庚会伤到比他小的宝宝,庚庚有时候会有点寂寞,于是他更主动的去接触比自己大的儿童。上了幼儿班的刚刚本来不是很喜欢庚庚,但是庚庚坚定不移的跟着他,似乎让刚刚体会到一点“大哥”的感觉,偶尔,刚刚会拿幼儿园老师的口吻对庚庚说,你这个做的不好,我来教你。刚刚和庚庚的妈妈也因此成了不错的朋友。

和成年人的交往

接触除了爸妈之外的成年人对于宝宝来说也是学习社会关系的过程。爸妈对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类型不同关系特点的成年人的表现,也会影响宝宝对不同人的内隐态度。通常来说,宝宝主动接触成年人较少,但宝宝会根据人的面容、衣着、表情、语气和友善程度去区别对待不同的成年人。

依依的爸爸妈妈在晴好天气都会带依依去草坪上晒太阳。依依喜欢观察来往的人群,妈妈会很细心的跟依依说,看到那个穿裙子的阿姨了没,那个是妈妈的朋友;看到小区门口穿制服的叔叔没,那个是保安叔叔;看到那个穿西装的叔叔没,那个是住在楼下的叔叔。依依晒太阳的时候,来往的人会和依依妈妈打招呼,但是有一天来了一个陌生的人,一个劲要给依依妈妈推销产品,让依依妈妈很烦扰,但又不想在依依面前发火,突然依依大叫“保安叔叔,有坏人”,推销的人吓了一跳,匆忙离开了,而依依妈妈回家后很高兴的把这件事情与家人分享,“咱们的依依又长大了”。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妈 妈高招让宝宝吃饭是件享受的事


妈妈高招让宝宝吃饭是件享受的事

我家xx开始添加辅食那会,每次吃饭都得一边玩一边吃,极其令我头痛。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的表现还算满意了。哈哈

来说一说这八大高招:

一:宝宝专用餐具,选用一套宝宝喜欢的餐具,更有助于宝宝对吃饭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宝宝有专用餐具,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特别是一些隐形的细菌,如口腔的一些细菌,特别容易传染。

二:饭前不给零食吃,要让宝宝有一定的饥饿感。以前的人,没零食吃,一到饭点,就饿得不得了,自然就能好好坐着乖乖吃饭喽。

三:愉快的就餐气氛。不管是做什么,没有愉快的气氛,谁都不愿意做,更别提好好做了。吃饭更是如此,愉悦的就餐气氛,就不用愁宝宝坐不住喽。

四:吃饭的场所(一定要在饭桌上吃)。有些家长看到宝宝在玩,也赶紧端饭来喂,久而久之,宝宝就形象吃饭不专心。所以吃饭时候,让宝宝坐在特定的餐椅上,和大人一起吃,才能让宝宝安安静静的享受美食。

五:要定量定点。都说七分饱是最舒服的,饭点和饭量要有分寸,不能这一餐吃得特别饱,下一餐又吃得特别少。还有饭点要有把握,不能一会喂吃两口,一会又吃一点这样,我们要根据宝宝的饭量,定好一定的份量和时间点让宝宝吃饭,然后吃一餐就是一餐,像大人一样吃饭。如果吃饭时间点和饭量豪无规则,那宝宝也不可能养成好好坐着吃饭的习惯。

六:食物的多样化。做多一些宝宝喜欢的食物,父母要为宝宝提供色香味俱全、又富于变化的饮食,来刺激宝宝的食欲,有了食欲,还怕坐不住吗。

七: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要多表扬,鼓励宝宝自己动手吃饭;多表扬鼓励宝宝,给于宝宝肯定,让宝宝自己动手吃饭,才能感受吃饭是一种享受。

八:大人要以身作则。父母要做好榜样,吃饭就要好好坐着安静的吃饭,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只要大人做好了,孩子也就会照着做的。

带宝宝享受春天的气息


带宝宝享受春天的气息

不知不觉春天到了,草儿绿了,花儿开了,所以决定带宝宝出去享受一下春天的气息。老出差的我趁在家的周末时间尽可能陪着宝宝,爸爸也尽可能抽出空来,让宝宝充分享受爸爸妈妈都在身边的三人世界。

宝宝在公园一会闻闻花,一会看看草,爸妈都陪着玩的不亦乐乎。但是相比而言,宝宝对“迅驰林海”里那一群鹅、鸭确非常感兴趣。大兴的“迅驰林海”小区有一个人造湖,里面养了一群鹅、鸭子和N多观赏鱼。宝宝长这么大,第一次见到现实中的鸭鹅,兴奋急了。冲着鹅儿又追又喊。其中有一只鹅,纯白色的头顶上有几嘬灰毛,远看鹅头脏兮兮的。宝宝看了,说:“你看那只鹅,它洗澡光洗身子不洗头,让鹅妈妈给他放洗澡盆里好好洗洗。”末了,又来了一句:“茗茗每次洗澡都洗头的。”爸妈听了,差点乐喷了,宝宝非常喜欢洗澡(主要为了玩水),但是特不愿洗头,每次都是连哄带夸至少动用两个大人才能给她洗好头。宝宝这次看到鹅竟然触景生情了,呵呵!

湖里养了许多观赏鱼,撒一点面包渣,立刻冲过来一片各色鱼儿。有一条白色的鱼背上有个红色的点儿,宝宝一直冲着鱼儿嘟嘟囔囔的交流着,突然听到宝宝了一句:“妈妈,那个鱼身子破了(指着鱼背有红点的那条鱼),贴个创可贴就好了,叫鱼妈妈给它贴个创可贴吧!”哦!第一次听说要给鱼贴个创可贴的。

让宝宝接受你的观点的三种小技巧


先肯定或接受孩子,孩子才会接受你,你的机会就会更多,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在孩子的成长中,年轻的爸爸妈妈都会对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希望孩子不要偏食、不要尿床、不要哭鼻子……但是常常事与愿违,孩子们根本不理会爸爸妈妈的良苦用心。结果往往是父母拿出家规,用命令、呵斥、责备等方式叫孩子只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但这最多换来的是表面的、暂时的服从,难以有本质的改变。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乐意接受你的观点呢?看一看下面这些家庭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或许你就会从中琢磨出让孩子乐意接受你的观点的好方法。

妮妮(女,3岁)不良习惯:不吃早饭

以前不管我们怎么哄劝、请求、斥责,妮妮就是不肯吃早饭。怎样才能使她吃早饭呢?

经过观察发现,她喜欢模仿我,喜欢感到自己是个大人。因此,一天早上,我便对她说:“妮妮,今天妈妈不舒服,你能不能代替妈妈做顿早餐?”妮妮高兴的直拍手,像个大人一样指点我:“好哇,我今天做饭给你们吃。妈妈,你到那边去休息!”于是,我“听话”地退出了厨房。

不一会儿,她爸爸装着无意中走进了厨房,看见妮妮正在搅动着鸡蛋。妮妮一看见爸爸就高兴地说:“爸爸,你看,这是我自己做的早餐。”于是,在爸爸的帮助下,她终于做好了“自己的早餐”。

这天早上,在没有任何人的哄劝下,女儿吃了一大碗鸡蛋面。由于是自己亲自动手做的早餐,她从中找到了做大人的感觉。

伟伟(男,3岁半)不良习惯:尿床

伟伟平时跟他奶奶睡觉。每天早上,奶奶醒来就会摸摸床单,说:“伟伟,你瞧,你昨天晚上又做了‘好事’。”伟伟这时就急切地申辩说:“没有,我没有,是你干的。”

以前无论我们怎样羞他、责备他,甚至打他,一切都无济于事。怎样才能使伟伟停止尿床呢?在聊天中,我知道了他的一个小小的要求:第一,他想跟爸爸一样穿着睡衣睡觉;第二,他想要有一张自己的小床。

第二天,我把他带到商场,对售货员小姐眨眨眼,说:“这位小先生要买点东西。”售货员小姐郑重地对他说:“小先生,我能为你拿点什么东西?”他站在那儿,双手倒背在身后:“我要为自己买一张床。”

晚上,等他爸爸下班还未进家门,伟伟便站在门口叫了起来:“爸爸!爸爸!快来看,我为自己买的床。”爸爸看着新买的小床,说:“这是你自己的新床,真漂亮呀!是不是?”“是!”“你和它从此就是好朋友了,你要是把它尿湿,它就会变得难看,对吗?”伟伟像个小大人似的说:“对!对!这是我的好朋友,我不会把它尿湿的。”

从那以后,伟伟晚上就注意少喝水,再也没尿过床。

刚刚(男,5岁)不良习惯:偏食

刚刚的身体很瘦,我们担心他体重不足,发育不良,而他又偏食。我们总劝他多吃,他就是不听。

有一天,我刚做好晚饭,刚刚哭着跑了回来,对我说:“妈妈,有个小胖子欺负我。”我感到吃惊,就问:“他怎么欺负你啦?”“他把我赶下车,骑着我的车玩去了。”原来刚刚每天从幼儿园回来后都要在门前的人行道上骑一会儿脚踏车,邻近有个比他大两岁的小胖子常常欺负他。

显然,这件事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我感到这正是一个让他改正偏食习惯的好机会,就对他说:“刚刚,如果你肯好好吃饭,改掉偏食的坏毛病,什么肉、菜都吃,你肯定可以长得又高又结实,别人也就不敢轻易地欺负你了。”听我这么说,刚刚逐渐改正了不吃菜的不良习惯,身体也慢慢壮了起来。

让宝宝快乐分享的12个诀窍


1.多玩轮流游戏

妈妈和宝宝一起读书,宝宝翻一页,然后妈妈翻一页;陪宝宝一起搭积木,宝宝搭一块,妈妈在上面再搭一块;妈妈抱起玩具娃娃,拥抱一下,亲吻一下,然后递给宝宝,让他拥抱并亲吻他的玩具娃娃。通过类似的游戏,宝宝会学会和伙伴轮流做些事情,并在游戏中发现分享的快乐。

2.和宝宝探讨解决方案

当孩子们为了玩具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先让他们安静下来,然后对他们说:“你们俩都想玩同一个玩具,那应该怎样做,才能大家都玩到玩具呢?”把问题抛出来,引导宝宝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或者多给宝宝一些选择,让他们自己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做。

3.不要惩罚宝宝

不要对宝宝期望过高,认识宝宝的成长必经阶段,并且平静地接受这样的事实,或许对妈妈更有帮助。当宝宝不肯分享的时候,如果妈妈加以惩罚或者强迫宝宝去分享,那么只会让宝宝对妈妈和参与分享的伙伴产生怨恨,进而产生更多的不安全感,并不会让他因此变得慷慨。

4.关注但不干涉

当孩子们为了玩具而争斗的时候,只要确定他们之间不会有人受伤,妈妈最好就不要干涉,站在圈外观看,随时防止发生意外就可以了。妈妈置之度外可以让宝宝明白,他不能总依赖妈妈来解决问题,必须学着自己解决问题。

5.不要以成人方式去推断

有的宝宝可能常常成为被欺负的对象,这时妈妈很可能觉得宝宝受了委屈,于是就要介入,为宝宝讨回些公道。可是妈妈很快会发现,宝宝也许根本不在意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抢走,很快又和抢玩具的小伙伴玩成一片,甚至对抢玩具表现出很有趣的感觉来。

6.不要助长不良行为

云儿想要姐姐的图画书,而姐姐这会儿还没有注意到云儿的动向。妈妈该让云儿自己悄悄拿走姐姐的图画书吗?NO!千万不要!这样只会制造两个宝宝之间的矛盾。妈妈可以说服云儿:“你想看姐姐的图画书是吗?那你去问姐姐要吧!如果姐姐给你看,你就可以看了。”这样的处理方式能让宝宝明白,要分享他人的东西,就必须通过正确的途径来达成自己的愿望。

7.以适当的方式去评价

2~3岁的宝宝很看重父母和其他长辈的评价。当父母给予别的小伙伴很高的评价时,宝宝心里会不舒服。尤其当父母拿宝宝跟别的小朋友进行比较时,宝宝的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因此,不要让宝宝掩盖在其他宝宝的光环下,为了让宝宝体现自身价值,可以经常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家里来做客,让宝宝表演最拿手的节目,这样既可以让宝宝在玩耍的过程中体验到分享的乐趣,也有助于增强宝宝的自信心。

8.让宝宝更慷慨一些

如果有一天,宝宝从幼儿园回来突然对你说:“妈妈,我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吃饭。”那么OK,只要你家里能容纳那么多人,尽管让他们来吧,对宝宝学习分享来说,这可是很好的机会!如果宝宝很少能找到小朋友跟他一起玩,那么带宝宝多参加网络、小区发起的各项活动吧,也不失为给宝宝创设分享环境的好方式。

9.帮助宝宝理解情绪

当宝宝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时,父母要视情况及时向宝宝做出解释,帮助他理解分享时所遇到的问题。比如别的小朋友把属于自己的布娃娃从宝宝手里抢回去了,妈妈可以说:“她太喜欢她的布娃娃了,她现在就想抱着她的布娃娃。”如果宝宝不肯把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妈妈要表示理解:“我知道你想自己玩你的玩具。”“丁丁把你的小汽车拿走了,你很伤心。”

10.鼓励宝宝的点滴进步

对宝宝来说,分享并不意味着他必须把手中的东西交给别人,妈妈也没有必要这样去要求。即便宝宝只是把手中的玩具拿出来给别人看一看、摸一摸,那也是他尝试分享的开始。这时妈妈一定要及时给予鼓励,千万不要因为宝宝没有把玩具拿出去分享而责备他小气,那样只会打消他继续分享的积极性。让宝宝逐渐适应和别人分享,他会感觉比较安心。如果妈妈不强求宝宝,同时对他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鼓励,就会加快他学习分享的进程。在这样愉悦的心理体验中,也许过不了多久,宝宝就会尝试松开紧握的双手,把玩具让给小伙伴玩耍了。

11.选择合适的分享物品

要宝宝分享他的至爱,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在家里来小朋友之前,聪明的妈妈会先把宝宝最喜欢的物品收起来,免得小“入侵者”的到来引起一片混乱。诸如积木、蜡笔、图书等物品,一般都是宝宝比较容易接受的分享物品,如果宝宝把某个玩具牢牢抓在手里,就是不肯让给他的小伙伴,那么不要强求,想办法转移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比如突然问他一个问题、给他一些美食或者另外一个玩具等,尽快结束他们之间的争夺。

12.给宝宝树立榜样

宝宝学会分享的最好方式就是模仿。妈妈可以尝试和宝宝分享自己的冰淇淋,让宝宝戴自己的围巾、发卡、帽子,穿爸爸的鞋子、戴爸爸的手套等,当然也要让宝宝拿一些东西出来分享,如一起玩他的玩具、一起看他的故事书。重要的是要让宝宝亲眼看到妈妈给自己东西或者拿走他的东西,让他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和家人分享,进而学会与其他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玩具、食品等。

让宝宝说出内心感受,有七大好处


从宝宝小时候开始,父母要学着多花一点点时间去等待,以便更好地了解宝宝的哭声和动作,确认他到底想要什么,然后再给予回应。在这个等待与了解的过程中,宝宝也将得到7项好处,为拥有高EQ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宝宝小时候开始,父母要学着多花一点点时间去等待,以便更好地了解宝宝的哭声和动作,确认他到底想要什么,然后再给予回应。在这个等待与了解的过程中,宝宝也将得到7项好处,为拥有高EQ奠定良好的基础。

1、充分表达,展现自我

宝宝的特质不同,有的是急脾气,有的是慢郎中,多给点时间让宝宝练习清楚地表达,让他觉得受到了重视,他将更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传达给父母,而不是在父母屡猜不中后干脆放弃表达。

2、尊重他人,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种尊重他人的礼貌回应。如果父母能耐心倾听宝宝的需求,日后宝宝就会以父母为榜样,学着去倾听父母说话,让亲子沟通更加顺畅,否则,将很容易出现大人说个不停、宝宝却哭闹不休的混乱场面。

3、建立同理心

有时父母并不能完全满足宝宝的需求,如果不加解释的话,很可能让宝宝觉得备受打击。所以,父母要让宝宝明白其需求不能被满足的原因,使宝宝在父母的陪伴下学习释怀,这样有助建立同理心,让宝宝懂得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去思考。

4、从思考中渐渐独立

每一次表达都需要经过思考,有思考能力的人才能独立。在一次次的随机应变中,宝宝会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拥有越来越强的独立能力。

5、培养逻辑及组织能力

如果要求被拒绝,会刺激宝宝改变表达的方法和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宝宝必须归纳经验并改进表达方式,才可能让父母答应请求,这便锻炼了逻辑及组织能力。不过,宝宝毕竟还小,所以不宜给予太多挫折,否则他容易因此而放弃表达。

6、良好的口语能力

如果宝宝能以哭声与肢体语言与父母充分沟通,那么将为良好口语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在获得了充分表达的满足之后,宝宝将对口语学习充满更强烈的兴趣和信心。

7、减少情绪障碍

如果宝宝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情绪及感受,并能得到父母的善意回应,那么出现情绪障碍的几率将更低,宝宝也不至于将情绪反应在行为上。

TIPS:适度引导,放低身段

在倾听宝宝的过程中,父母还能通过观察宝宝的表现来引导他拥有更好的表达能力。在宝宝无法清楚表达又不知如何才好时,就需要父母及时而适度的引导,通过各种表情和动作的示范,将有助宝宝更好地学习如何正确表达。请注意,在与宝宝交流时,父母应先放低自己的身段,以便与宝宝有眼神的交会,让宝宝有平等的感觉,这样宝宝才有更强的动力去交流。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