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幼儿园的点名只是为了核对人数,或打发时间,那真是放弃了一个大好的教育机会。点名的学问深不可测。点名有助于培养幼儿常规。点名前必须让幼儿明确,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小朋友必须安静,该是谁就是谁,像那种老师只管叫着名字,不管孩子乱喊一气的点名不要也罢。点名有助于促进孩子间的友爱情感。点名时不妨跳过请假幼儿的名字(谁来谁没来,不需要依靠点名来确定,老师应该时刻做到心中有数),点完后,问幼儿:“谁没来?”培养幼儿对他人的关注情感,同时还可通过点名鼓励坚持入园的幼儿。
点名可以渗透数的概念。小班幼儿可以要求他们点数自己组多少人,练习5以内点数。中班可要求多数几个,大班则可要求全数,还可练习默数,自己报数,进行偶数,奇数,相邻数等概念的渗透,并且也可以适当的渗透乘法概念。
点名可以帮助幼儿形成时间概念。年月日,星期,以及昨天,今天,明天等。每次点名前告诉幼儿日期,有没有特殊性,借以进行人文教育。点名可以促进师生感情。采用丰富多彩的点名方式,如被点到名的小朋友模仿小动物叫,或是用特别的方式与小朋友老师打招呼等。
孩子们最喜欢玩,每次户外活动,孩子们一听说要玩游戏,那开心的劲儿就往心头冒;孩子与大人一样,每天的时间都做同样的事,虽然有规律,但内容相同,会感到枯燥、厌烦,因此失去了新鲜感。就如玩游戏,玩的时间长了也就腻了。
孩子们以前很喜欢玩《老狼老狼几点钟》,但渐渐的感觉不好玩了,甚至有些孩子们还在玩的同时起哄着。但是在听了冯老师的这个游戏时,我打心底里表示感叹,不禁令我大开了眼界。同样是这个游戏,冯老师稍稍改动了游戏规则,孩子们玩的竟是如此开心。
其实有些幼儿园各领域的课程,我们不要让孩子刻意去学习、去巩固,这样,反而显得很被动,甚至有点死板。在数学课中,其中有一堂课是让孩子们认识单数与双数,这对于没接触过的孩子来说,是有点困难的。以前,我曾上过这个课,但我觉得幼儿真正掌握的人不多。后来,我也没怎么重视,也没有上过延伸之类的活动去给孩子们巩固。在那天下午看了冯老师的课才恍然大悟,其实,之前,冯老师到我们班来的时候,就问起幼儿,“你们知道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吗?”虽然孩子们回答的答案是肯定的,但那时我的心里是一点都没底的。于是,冯老师就带孩子们到室外去玩游戏了,“今天我们要玩的游戏是老狼老狼几点钟?但跟平时玩的不一样,当老狼说2点钟的时候,2只小羊要抱在一起,因为2是双数。要是3点钟,就自己随便做个动作定位,因为3是单数。”那时,在一旁听课的我,觉得这个办法很不错,以前我怎么就没想到过呢?在第一次玩的时候,有些孩子果然不出我所料,对于单数与双数的概念还不是很了解,总是会犯规,当老狼无论喊几点钟时,小羊们都会几个几个抱在一起,虽然有时会错,但玩得非常开心。随后,为了能更顺利的玩这个游戏,冯老师采用了分组的练习,先请表现突出的一组幼儿,再请男生或者女生玩。渐渐的,孩子们对这个游戏越来越熟悉,同时也越来越感兴趣,不仅更加明确了单数与双数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反应能力。
凡事都是眼界为识,多看看、多动动、多想想,有时就会有收获,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到更多、懂得更多。
一个偶然的机会聆听到了虞永平教授的“追求生活化的幼儿教育”专题讲座,不但被他做为幼儿教育专家所具有的沉稳的外表敏捷的思维所打动,更被他具有内涵的讲座内容所吸引。一看到这个讲座主题我就欣喜若狂,一个很实用的话题。想赶快静下心来聆听专家的解读,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来滋润我干涸的心田。
虞教授指出“生活的教育、生活的原则、生活的理念是学前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名话足以说明了“生活”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以前我很少接触到这种理念,这次让我对这些词汇铭记在心,看完视频后我通过网上查询深入地研究学习了这些词汇所蕴藏的生活道理,以后,我会和孩子们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成长进步。
虞教授指出“教育不只是教孩子们教材上的内容,老师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关注幼儿的兴趣,关注幼儿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寻找幼儿教育的方法,才能让教育变得生动、有趣。”听完这段话,我让视频暂停了片刻,久久来回味这名话的内涵。平时我们在这块做的相当不够好,对生活中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在我们身边到处有现成的资源可以利用,我们却视而不见,抛开现成的朴实资源去追求时尚地前沿地东西,老师天天从网上找一些孩子们连见都没见过的一些实例来教学、还有一些家长给孩子们买一些高科技产品当玩具……这难道不是我们老师家长范的教育错误吗?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现成的资源来教育。秋天到了,我们可以在幼儿园的种植园里上一节关于树叶的课,让孩子们在观察真正的树木中去探索树木的变化以及生长规律。科学课上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空气无处不在,我们可以让幼儿到走廊里拿着方便袋捉空气、回家后让孩子们和妈妈在公路上捉空气、在家里的厨房里捉空气、在家里的客厅里捉空气,第二天回幼儿园让孩子们再来说一说空气无处不在的事实,效果肯定的不错的……材料来自生活当中,我们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去发现生活中的资源。
虞教授的讲座中让我记忆最深的一名话就是“老师教育孩子就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生活,老师在参与孩子们生活的过程中去指导孩子们需要进步的东西。”我想如果我们以这样的心态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过程也不会觉得有压力不会觉得累不会觉得枯燥,因为当我们在和孩子们生活的过程中肯定能发现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东西:孩子们语言上的进步、情感的丰富、动作的熟练、心情的愉快……这样的教育该是多么的幸福!
难道这不就是一线老师们所追求的幼作教育吗?这不就是一线老师们平时所缺少的教育吗?这不就是一线老师平时应该提高的教育点所在吗?于是我边听边记边反思反总结。将这些实用的“法宝”逐字逐句的内化为自己知识,做为以后工作的指南。
孩子们,我会和你们一起“生活”!
世间最纯粹最暖人胸怀的乐事,莫过于看见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自己开诚相见。同样,要说服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为他着想,让他也能从中受益。在成人的世界里如是,在孩子的世界里亦然。
新学期开始后,我不但要把自己所有的爱与温暖展现出来,使孩子尽快度过分离焦虑期,还要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他们,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小椅子,你真乖,两只小手搬起来;慢慢走,不碰撞,一个挨着一个放。”这便是有关于常规培养的一首小儿歌,除了让幼儿熟悉儿歌之外,我还一遍遍地在孩子耳边‘唠叨’,不断的提醒他们两只小手搬椅子。但令我头疼的是,这个实施过程很不顺畅。虽然经过我‘唐僧’式的一遍接一遍的念叨,大部分孩子已经能遵守要求。但仍不时有‘漏网之鱼’从我身边穿过,让我倍感受挫。
有一天,早饭过后,小朋友们一个个搬着小椅子座到线上。这时我发现王子睿竟然用一只手拖着椅子向前走着。见此情景,我赶紧走了过去:“睿睿,快用两只小手搬着走。”
他看了我一眼,只是稍稍地把椅子提起来一点,便继续向前走。我只得再次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
“那样我觉得累~~~。”没想到他一直用一只手搬椅子竟然是因为这个原因。
“可是用一只手不是更累吗?而且用一只手搬椅子很不稳的,要是没拿稳掉下来,很容易砸到脚的,那多疼啊。”紧接着我又给他讲了一个“某某单手搬椅子砸伤脚”的事件。努力让他感受到我是站在他的立场上的,进而来说服他。这一次,没等我说完,他就用两只小手搬了起来向线上走去。
虽然在我们的眼中孩子是那么的小,但是他们却和成人一样有自己的喜好与思想。不喜欢被人一味的约束限制。所以当问题出现时,成人可以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与之交流,使其感受到‘他是为我想的’‘这样做对我不好’‘我那样做可以很棒’。这样,不用我们多说也一定可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被他们所接纳。成人也就不再如‘唐僧’般喋喋不休了!
教育笔记:《我可以》
小五班的小朋友来幼儿园已经有两个月啦!他们也渐渐地适应了幼儿园集体生活。在这期间他们从不会吃饭到会自己吃饭,从不会穿衣服到会自己学着穿衣服,从爱哭的孩子变成爱笑的孩子。每天来幼儿园都会开心的对老师说:“老师,早上好!”听到这句话感觉心里暖暖的。
又到吃中饭的时间了,小朋友们都静静地坐在小椅子上等待着保育老师的到来。接下来是一组一组小朋友排着整齐的队伍过来端饭。他们自己拿勺子,自己端饭坐到小椅子上,这一流程他们都已经很清楚了。每个小朋友都在“埋头苦干”,恨不得把碗里的饭赶紧吃完。在每次中午吃饭之前我们都会对小朋友们说:“今天中午吃饭我们来比比看谁是吃饭最厉害的大老虎,谁会是第一名,谁能最快吃完饭!”
就在这时我看到了然然小朋友没有想吃的欲望,她吃一口饭能嚼几分钟。这让我们看着非常着急,看到她吃的这么慢我对她说:“然然我来喂你吧。”"不要,我自己会吃饭,我是厉害的大老虎!”于是拿起小勺子又吃了一口。事后我想了想:小孩吃饭慢没有关系,大人不能催她,越是催她她就越不想吃,应该要放手让她自己去做。这时我看到了可可小朋友有点不想吃的样子,我就上前对他说:“可可我来喂你好不好。”“不要,我自己来,我是吃饭最厉害的!”他又快速的吃起饭来了。现在我们班小朋友吃饭再也不需要老师喂了,都能自己吃饭啦!
由于橙橙小朋友的自理能力比较差,每次上厕所都是老师帮他提裤子。今天他上完厕所时我说:“橙橙我来帮你提裤子吧。”可是他却说:“小朋友都是自己提裤子,我也可以自己提裤子!”于是慢慢地把裤子一件一件的提起来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对我们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还能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质,这对孩子成长有非常大的积极作用。孩子每一个成功的举动都是最大的进步,我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能变得越来越棒!
教育随笔:可不可以夸夸我?
新的一周即将结束,孩子们第一天来到幼儿园的情形仿佛还历历在目,这一周中我“挖掘”到了一个小男孩“柔软”的一面。
这个小男孩是我们班他说第一没人敢说第二的孩子,他就是旭旭。旭旭和妈妈几乎天天小跑来幼儿园,我询问过旭旭妈妈原因,主要是孩子有赖床的习惯,早上起不来。除了迟到问题,这个男孩平时还特别调皮,只要身边有其他的小朋友在,两个人就能立刻玩起来,各种跑、跳,完全听不到老师在说什么,让我很是头大。但是这一周通过我和他的沟通,让我发现再调皮的孩子,内心都有一个渴望老师、安静柔软的小天地。
在区域活动的时候,每次我刚说完选区域或者还没说完孩子们就迫不及待的飞奔到选卡区去取卡进区了,这天只有王梓旭慢慢地走到了桌面玩具那里,然后拉着我问我,“我可以拿自己想玩的吗?”让我内心突然震惊了一下,平时这么调皮的孩子今天怎么了?我迅速调整自己的表情,对他说:“可以呀,选择你喜欢的就好”。他仔仔细细地挑选起来,挑了一会儿,最后选择了一筐雪花片。他带着雪花片到桌子上认真地插了起来,期间插了各种花都拿过来给我看,然后还用渴望的小眼神看着我。我仔细思考,这孩子是怎么了?区域结束后他主动承担了送玩具的责任,孩子们在区域结束后就去喝水了,旭旭喝完水又给我看他的空杯子,还是用渴望的小眼神看着我,这时我忍不住了我问他,“旭旭你想对老师说什么?”他把眼睛撇到一边小声的说“老师你给我盖个章(表扬时我会给孩子们用指头盖章)”,这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原来他想让我表扬他。看着旭旭闪烁的小眼神,我忍不住拥抱了他,并且表扬了他的好行为,他开开心心地去游戏了。平时我对班里调皮的孩子都比较严厉,因为我一直觉得越调皮才越需要建立良好的规则,不知不觉中就很少表扬他们,这真的是我的疏忽,今后我会认真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对好的行为及时表扬鼓励,遇到孩子犯错也不要过分的严厉。
观察孩子我还需要再用心、再细心一些,我不想因为我的疏忽错过孩子每一次的成长机会,今后我一定加倍努力的!
今天,孩子们迎来了盼望已久的熬制山楂酱活动。大家围在桌旁,静静看着炊事员叔叔的操作。
炊事员往已经加热好的锅里放了一点水,思雨立刻说:“什么味道啊,好难闻!”有的孩子也跟着捂鼻子,或者咯咯笑,活动似乎被这一句话搅乱了。
我没有批评思雨,而是请孩子们仔细闻闻,认真观察,猜猜到底是什么味道?
思雨自己首先找到答案,是水倒到加热后的锅里后产生的味道,非常轻微,而随之而来的糖加到水里熬制后的味道有一点点刺鼻。这说明物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虽然化学原理孩子们不懂,但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孩子们找到了自己能理解的比较正确的答案。
当孩子们明白后,我又趁机向孩子们提出“熬制一会后,再问问,味道还会有什么变化?除了味道,山楂还会有其他变化吗?”等问题让幼儿思考,帮助孩子从偶发事件中梳理提升经验。活动在不断的观察、提问、猜想、验证总结过程中逐步进行。
通过这次偶发事件,我充分意识到,教师要在活动前充分备课,不光是备教材,要掌握提问的技巧,还要备孩子,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提问,适时引导支持孩子探究,把握活动节奏,完成活动目标。
真正做到“深入”教材,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要理解教材,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
基础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
拓展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
要把教材中的要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并且要备孩子,充分掌握本班幼儿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及需要。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幼儿往往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或做法,当教师发现幼儿的观察行为超乎预料时,不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武断地阻止,而要通过询问等方式与幼儿沟通,以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和需要,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在孩子们提出质疑的时候,教师要善待幼儿的“小插曲”,巧妙地引导,以恰当的方式支持幼儿的观察。在偶发事件发生时,不急躁,不断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孩子的心理和学习状态,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