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语言的源泉,要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以更好地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中班幼儿个体差异比较大,尤其是新生,跟老师还不是很熟悉,性格内向,因此在表达方面还是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在区域活动中就成了他们自由、轻松的活动时间了,及时跟老师不主动沟通的小朋友,但他们在区域活动中和好朋友的交流总是有说有笑,也会讨论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次活动后,我发现,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单单是需要他们在全班小朋友讲述出来,同时在区域环境下,她们互相的带动与合作,也会让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大有提高。
不费事不费力,只需要在区域活动里增添多种供幼儿游戏的材料,他们就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想法,把时间留给孩子,让他们在互相的交流和沟通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人类表达思想、传递感情、交换信息都离不开语言。2~6岁正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语文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要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必须为其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交往环境。
语言能力包括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三个方面。我园地处边远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幼儿语言发展相对缓慢,特别是表达能力。在表达能力发展中存在“语言组织能力差,讲话声音小,表现能力弱且不敢、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等问题,这些问题仅靠平时的语言教学是解决不了的。为此,我选择了创设语言环境作为切入点,巧妙地运用语言角引导幼儿学习,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语言角的创设
语言角不同于图书角,图书角是单一的只供幼儿阅读的活动角,而语言角是经过精心设计,能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综合性活动角。《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个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在创设语言角时我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针对幼儿的兴趣及学习能力,把幼儿喜爱的手工、表演及游戏等内容融入其中,并在语言角设置了以下物品:
1.书刊:完整的幼儿读物;
2.表演物:木偶、指偶等各种玩偶,动物头饰;
3.手工用品:小剪手、胶水、水彩笔,废旧零散的儿童画刊、旧挂历;
4.其他:录音机、录音带(故事、儿歌等)、空磁带、磁性教具。
二、语言角的应用
(一)开放语言角
以往设置的活动角,只限于活动室内的某一角落,而且强调幼儿必须在规定范围内使用这个活动角。而语言角则是开放的,并从空间、时间、对象三个方面开放。
1.开放语言角的空间,指不把幼儿局限在一个角落,而是可以到处“客串”,开放空间的要求是幼儿必须在自己结束活动时把从语言角中带出的物品放回原位。
2.开放语言角的时间,指不把幼儿局限于某一时间内,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及需要把时间放宽,可以是课间也可以是离园后的一切时间。
3.开放语言角的对象,指不把进入语言角活动的对象限定在幼儿身上,应根据需要,对教师及家长同时开放语言角。
例如:一个幼儿想把自己创编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而他要借助木偶进行表演,教师应支持他把木偶带回家,第二天再把木偶带回幼儿园,并要求家长记录幼儿讲述内容。
(二)正确把握教师在语言角中的角色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应根据教育需要进行角色定位与转换。教师在语言角中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多重角色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即:要有敏锐的
观察力,通过对幼儿及活动的观察与分析,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位。
例如:我班幼儿娇娇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一次娇娇正在语言角给小朋友上“数学课”,我就以一个小朋友的身份加入其中,娇娇则以一个“小老师”的身份与我交流,正是对娇娇性格的正确把握,让我成为这个活动的参与者,且不影响娇娇的“正常教学”。
从这个事例中,我觉得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转换尤为关键。无论教师以哪种角色介入幼儿的活动,都必须充分考虑到教师的介入不应该给幼儿造成压力,而应带给幼儿一种动力,促进幼儿发展。
三、语言角的作用
《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语言角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富有趣味性、游戏性、互动性、实践性的发展空间。教师引导幼儿有效运用语言角的各种物品,让幼儿在娱乐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一)通过复述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言角中摆放幼儿熟悉、喜欢的图书及故事录音,如:《白雪公主》、《拇指姑娘》、《青蛙王子》等,通过反复听与看,幼儿在复述故事时大多使用原文语句,在表达过程中,能用完整的句子连贯讲出故事内容。复述故事不仅能让幼儿说完整的话,还能让幼儿感受其中优美的词句。例如:《白雪公主》中,幼儿通过看图书及听故事录音,不但能用原文中的句子完整地讲述故事,还能用不同的语句和语气表现公主温柔大方的美丽形象及王后心狠手辣的恶毒形象。
(二)通过游戏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对幼儿掌握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指望进行大量说教来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在于使其有机会以各种方式练习说话,游戏就为幼儿语言的实践提供了机会,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运用已经掌握的简单句,把它们结合起来,以便表达更为复杂的意思。
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语言是人类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人类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积累各种精神财富都要利用语言来完成。人类优秀的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科学、系统、适时训练的结果。
5岁左右是幼儿掌握语法、理解抽象词汇以及综合语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在幼儿园的这段时间就是一个关键期。因此,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形成一个敢说、爱说、多说、会说的好习惯。
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我们也应当为幼儿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语言环境,不仅促进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的发展,而且也帮助他们做好学习书面语言的准备工作;不仅提高幼儿日常交往语言的水平,而且锻炼幼儿在不同场合,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语言能力。下面结合实践中,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做法与作会:
一、建立融洽良好的教育氛围
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是调节驱动幼儿内部动因的必要条件,它体现了师生心理上的沟通,关系上的平等,它有助于幼儿积极、主动去发挥。著名教育家赞可天说:“就教育效果而言,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关系如何。”教师对幼儿要关注、多支持、多肯定、多接纳、多信任、多表扬、多鼓励及多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只有在幼儿从教师的态度中感受到教师的爱和自己的价值时,才能体验到听的乐趣和满足,才会获得说的勇气和自信,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更应给予关心与帮助。为此,教师应当经常性地参与幼儿的对话,努力成为孩子们的大朋友,尊重他们的良好愿望与建议,尤其是比较小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完善,甚至是不懂,作为教师更要多与孩子沟通,为他们创设自由表达、自由发展和自由表现的机会。使到幼儿园少有压力、少有拘束,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敢说,在良好的气氛中乐于交流、敢于表达。例如:幼儿午睡前或上床后他们会叽叽喳喳地讲话、呼唤同伴,玩一些小游戏等等,有的会请求教师帮助,有的向同伴或教师讲述某件事情。这时,教师不必加以阻止,可稍微在适应的时间给予提醒安全或其它注意的问题,因为这种同伴间和师生间的相互交谈,可为幼儿提供语言交往和学习的机会,尽量在这种良好的语言教育氛围中,培养幼儿“敢说、爱说”,把握好语言表达的机会。
二、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探索和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助推器。没有了兴趣,再重要的学习活动也会觉得索然无味。幼儿年龄小,他们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若运用外部压力迫使孩子被动说话,往往会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引起厌学情绪。孙子所言极是:“知之者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进而才能“乐在其中”,达到“乐于”的境界。因此,能否激起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是幼儿语言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此,教师更要采用多种形式调节调动孩子说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创设新颖的情景来引导幼儿“说”。
1、语言教学情景化。大部分语言教学内容,如故事、诗歌、看图讲述等都是叙事性的,具有不同的背景、人物及情节。在教学过程中,除利用挂图、贴绒、录音机等直观教具外,可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把这些情景内容情景化,化静为动,让幼儿在表演活动中练习口语。如故事《狐狸和兔子》教学中,我引导幼儿先理解故事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还用了简单的道具(大积木、椅子、桌子等)布置了一间房子,让幼儿分别戴上狐狸、兔子、小狗等头饰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对话练习。又如看图讲述《奶奶、对不起》教学时,在幼儿理解图片内容之后,请一位小朋友来扮演奶奶,另外请两位小朋友扮演小明和小刚,进行表演和对话练习,幼儿兴趣就很高了。
2、利用游戏情景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游戏是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和重要形式”,因而都是要利用游戏活动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例如中大班,教师可利用幼儿的好胜心理,安排一次小辩论活动请幼儿把自己组获胜的理由讲出来,看看谁说得有道理,随机的辩论活动既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又能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在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感觉到的都可以形成一种刺激,能引起幼儿说的反应,而在活动中,自由交往,这就为幼儿提供了随意说话的机会,他们在活动时心情舒畅,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例如我们创设一些区域,让幼儿在特定的游戏情景中出于对各种角色之间联系的需要,相互间自然地进行对话,这种以游戏的形式相互交往,使一些平时不爱说话、不爱交往的孩子有意无意地说得多了,交往也多了,语言表达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教师常用角色的口吻去与幼儿聊天,耐心猜测幼儿表达的意思,并用正确的普通话讲述,诱导幼儿不知不觉地说起来,不会觉得别扭。
3、抓紧日常生活有利的情景
日常生活中常出现一些突发的情景,教师可灵活抓住这些情景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例如:全班幼儿在上课时,忽然下起了大雨,于是可让幼儿说说“天气突然变成怎么样了?”等等一些观察的问题,启发幼儿对这些情景的兴趣,就会兴致勃勃,七嘴八舌地谈起来了这种特定情景下的随机语言练习,幼儿印象特别深刻,特别喜欢说。
三、增加口语练习的形式
日常交谈。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既充实了幼儿说话的内容,又为他们创设了说话的情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幼儿来园,饭后、离园等分散的时间,有计划地和幼儿交谈,让他们说说看到的或听到的新鲜事,或有目的地提出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说,与同伴交流。多带幼儿到外散步,谈自己的所见所闻,久而久之使幼儿积累口语表达的经验,培养表达的良好习惯。
开展多样的活动,让幼儿多说。每天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将感受转换成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应组织幼儿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幼儿大胆的集体面前表达出来。如:生日会、故事会、猜谜会等等。让幼儿在语言实践中多多练习口语表达能力。
四、从会模仿到会仿编,让幼儿学会说。
1、会模仿。
(1)成人的榜样模仿。语言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成人间的谈话、与幼儿之间的交流,都给幼儿起着语言示范,而模仿是幼儿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幼儿学习语言的一种重要的内化能力。班图拉曾经讲过:“儿童学习语言、获时语言,大部分是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观察与模仿。”幼儿的模仿力极强,他们会把所看到的各种活动方式作为自己行为的榜样,不管好坏和对错,他们常盲目地模仿成人,这就要求成人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给幼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模仿榜样。
(2)动画片模仿。利用动画片让幼儿模仿也是一具很好的教育方法,由于幼儿的口语发展是从具体形象的语言模仿过渡到创造性的语言发展过程,而动画片连续的故事情节,丰富的表情,悦耳的音乐,对话深受幼儿喜爱。这种具体形象的动画片软件,符合幼儿的感知韵律,为什么语言的模仿提供了条件。
2、会仿编。
发展幼儿表达能力是进行语言教育的目的,要让幼儿由敢说、爱说、多说到会说,要掌握一定的语言结构,语言形式,幼儿才能自己组织语言正确地表达。幼儿思维具体形式,利用看中说,做中说,想中说的方法进行仿编活动,让幼儿感受、了解语言的结构,仿照创造出新的语言内容,达到会仿编。这一过程,幼儿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从而熟悉和了解语言运用的规则,掌握语言的形式,最终达到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以上只是我在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中的一些点滴体会,其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空白点,需要做新的努力,新的探索,积累更多的经验。
语言是人类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人类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积累各种精神财富都要利用语言来完成。人类优秀的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科学、系统、适时训练的结果。
整理了了关于幼儿语言教育论文《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问题,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方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幼儿期语言的训练值得重视,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刻不容缓。[妈咪爱婴网教案频道]
然而我们知道词汇量的多少是直接影响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作为幼教第一线的工作者,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幼儿积累和丰富词汇。然而,在语言教学中,如何丰富幼儿的词汇呢?怎样使幼儿的语言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呢?作为班主任,我一直都坚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积极与配班老师达成共识,同心协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几年的幼教工作实践中,我认为语言教育应从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语言的学习,除了跟幼儿的个体差异有关以外,与语言交往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交往习惯。一旦在集体中形成了良好的语言学习、交往习惯,就能达到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目的。那如何创设这个语言环境呢?这有赖教师自己的言传身教和榜样示范的作用。在班集体中我一直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幼儿交谈,从小班开始,我就坚持这种做法,给幼儿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不仅这样,还利用个别优势,积极鼓励班上一些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以少带多、以强带弱,并利用幼儿喜欢的游戏进行语言练习,如:开火车、捉迷藏、办家家等游戏活动。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进行交谈。在课外,我也不放弃任何一个语言学习的机会,在晨间活动、饭前饭后、户外活动、甚至幼儿离园的时候,我都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幼儿交谈,从幼儿刚入园到毕业,在这种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里,经过一个长期、有效的学习过程,不断地得到熏陶,使幼儿真正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应考虑到从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和鼓励幼儿说完整话这两方面进行:
(1)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因为词汇量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口语表达的能力强弱。然而,幼儿词汇量的积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而是在幼儿在长期的语言学习中,周而复始地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丰富、积累起来的。它根本就没有捷径可言,完全依靠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与幼儿一起成长,一点一滴地积累和巩固。
因此,平时我很重视幼儿词汇量的积累,不仅在各科教学中丰富幼儿的词汇,还把幼儿要掌握的词汇进行归类:名词、形容词、动词、量词等,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进行渗透。例如:在《小鸡在哪里》故事里的几个动词:小花鸡蹲在盆子里,小黄鸡钻在椅子下,小黑鸡站在石头上,小白鸡躲在树后面。在讲述故事过程中,我就请四名幼儿分别做蹲、站、钻、躲的动作,使幼儿初步理解这几个动词的含义,然后又通过游戏的方法,将“蹲、站、钻、躲”进行消化。又如在《会爆炸的苹果》的故事中,学习:“勤劳的”小猪、“狡猾的”狐狸这两个形容词,在幼儿理解词义后,我利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幼儿动脑筋,尝试运用这两个形容词去讲述:勤劳的…… ;狡猾的……。就是这样日积月累,幼儿的词汇量不断增多,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2)鼓励幼儿说完整话。幼儿不仅需要掌握许多词汇,还要学习运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完整地说一句话到连贯地说一段话,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何引导幼儿说完整话呢?这关系到教师本身的语言教学习惯,假如教师本身上课时就不注意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是运用简短的词表达自己的意愿,一旦形成习惯,就不利于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因此,我非常重视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从小班开始,坚持要求鼓励幼儿学说完整话。幼儿在回答问题、表述自己的意愿的时候,我总是耐心地引导他们,“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讲述,好吗?”对于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他们总是断断续续地讲,有时根本就不能表达清楚,于是,我就利用一些游戏来耐心引导他们说完整话,如:在角色游戏《爱心医院》和《百货商场》利用具体地问题引导幼儿的思维,“请问你要买什么?”“我要买……”,“请问你哪里不舒服?”“我肚子痛……”等等。就这样,幼儿在说完整话的基础上,不断得到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了。
我还经常利用一些复述故事、仿编诗歌,如《小猫钓鱼》《小猴卖圈》《三只蝴蝶》《云彩和风儿》《梳子》等等,在这些有趣的故事里,首先让幼儿理解故事里面的重点词、重点句,然后表达自己的意愿。如在《小猫钓鱼》的故事中,我和小朋友一起讨论,讲述:小猫钓鱼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结果一条鱼也没钓到。接着我就要求幼儿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事情,有的孩子能联系自己的实际并进行讲述。“上课时,我三心二意,一会儿摸摸这,一会儿看看那,结果什么也不会。”这样练习,对幼儿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
另外,还利用创编诗歌的方法,让幼儿把话说得更加连贯、流畅。如仿编诗歌《云彩和风儿》、《梳子》,通过欣赏优美的诗歌,幼儿对诗歌产生了兴趣,我抓住幼儿这一学习的契机,引导幼儿初步学会按诗歌的格式,创编自己想到的云彩的样子。如,有些幼儿编到:天上的风儿真能干,天上的云彩真有趣。风儿吹呀吹,云彩变成一只小蝴蝶,蝴蝶飞呀飞,飞到花丛中找朋友;吹呀吹,云彩变成小青蛙,小青蛙呱呱叫,想要捉害虫;吹呀吹,云彩变成一只大象,大象正在河里高兴地洗澡。……
以上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当然,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从更多方面去做,这就要靠教师不断地在教学中去发现、去总结。
通过故事教学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班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加强对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帮助幼儿较好地发展语言方面的能力。
教师是幼儿“说”的镜子和向导
小班幼儿处于“模仿期”,经常会“照葫芦画瓢”地讲述老师讲过的故事。所以,老师的故事表述就是孩子“说”的一面镜子,老师在讲述时要给小班幼儿一个正确的示范和向导,帮助幼儿打好语言表达的基础。
1.引导幼儿进入“想说”的行列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都听得清楚;速度适当指的是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够起到辅助的作用。正因为有了老师声情并茂的展示,才使孩子有了模仿的对象,激发了孩子模仿的兴趣,展示出了孩子“想说”的状态。
2.激发幼儿步入“敢说”的队伍
故事一定要新颖,不要总沉寂在传统的故事中。虽然过去的童话、故事都比较经典,但大多数家长已经把这些故事讲给孩子听了,所以孩子们就失去了对这个故事的期待,少了一些新鲜感。这时,作为老师的我,就将小班的传统故事《小熊请客》适当地改编了一下讲给孩子们听。刚开始时孩子们还以为是听过的那个《小熊请客》,感兴趣的人很少。可是,当我真正开始讲述时,发现他们都非常投入地在听我的故事,和我一起感受新故事中的小熊请的不仅有小猫、小狗,还有狐狸。为什么呢?孩子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狐狸变好了,小熊就请它了!”“狐狸救小熊了!”“狐狸饿得不行了,小熊就请它吃饭了!”……孩子们都有自己的见解。故事有了惊喜,有了悬念,自然而然就激起了他们“敢说”的意愿了。
为幼儿创造“敢说”的环境
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在集体场合更不敢展示自己。因此,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我们要多为幼儿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增强他们大胆表现的欲望。
自信心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就应该为他们设计一些轻松愉快的说话环境。例如,讲完故事后,给幼儿提一些发散性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且乐于与别人交流。久而久之,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就会提高,而交往活动中“语言”的运用能力也随之增强了。
对于胆小的孩子来说,一开始直接面对集体发言会有很大的压力。所以,在故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关注这些孩子的一举一动,多请他们回答问题,用信任的目光看着他,他就会多一份胆量。有时候,他们并不是不会表达,而是不敢表达。教师要为他们创造宽松自由的表达氛围,激励他们敢于说话,敢于展示自我。
家园合作是幼儿“愿意说”的支持和动力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的言语直接受家长的影响。引导家长科学育儿,争取家园共同配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我们的图书漂流活动中,每个幼儿带来三本书与大家分享。一本本引人入胜的图书就像一艘艘小船,开始了它的漂流旅程。活动中孩子可以阅读到更多的图书故事,把分享的图书带回家。“家长给孩子讲故事,孩子给家长讲故事”的形式增加了孩子讲述故事的次数,给孩子提供了更多“愿意说”的机会。图书漂流活动不仅为幼儿搭建了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激发了幼儿爱书的兴趣和读书的热情,而且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家长应重祝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抓紧这个时期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对孩子一生的语言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家长应为孩子创设一个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良好环境和机会,并通过与孩子交流、互动不断扩展幼儿的语言经验,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
(一)营造温馨的家庭亲子关系。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为孩子创设平等的语言交流环境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有推动作用。如:家长要创设与孩子交流的机会,与孩子一起参与问题的讨论;吃饭前,让孩子说说今天的饭菜和自己的喜好;睡觉前,跟孩子道声晚安,让孩子把一天中最开心的事说给自己听;外出活动后,让孩子说说自己勇敢的地方在哪里,又学会了哪些本领,活动后身体的感觉是怎样的等。这样的语言交流,不但为孩子提供了机会,而且有利于增进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感受语言交流的乐趣。
(二)树立良好的语言表达典范。孩子会模仿他们听到的语言模式。父母的语言表达方式往往会成为孩子在游戏活动中的翻版。曾经有一个孩子在幼儿园扮演“爸爸”,请小朋友做“孩子”,其一言一行活脱脱是“爸爸”的样子。因此,父母的语言规范是必须重视的问题。每一位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将语言表达得诚恳、温和、妥帖和幽默,注意语调的亲切、委婉与平和,同时还要关注语言的规范和语言的速度。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家长语言规范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家庭中成人语言的音量控制。在幼儿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孩子发生语言失控,语言表达声嘶力竭。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家长的语言表达亲切、得体,孩子的语言表述也会优雅而文明。
(三)创设一个“专注”的家庭环境。孩子往往喜欢一个故事反复听,即便只有很简单的几句话。那么家长就要反复地讲,讲几遍后可以反过来要求孩子讲给大人听,这时是最关键的,不管他们讲的多慢或是牛头不对马嘴,都尽量不要插嘴,一定等孩子讲完后再说,多鼓励,少批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孩子一生受益。
二、抓住发展孩子语言能力的契机
幼儿的语言模式和词汇是在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家长应多为孩子创设扩展语言学习经验的活动情境
(一)说说一天趣事。每晚睡觉前,很多家庭都会给孩子讲故事,念儿歌等,这对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引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家长还可以这样做,把睡觉前的“舞台”交给孩子,让孩子来说“一天新闻”、“一天趣事”。在表达的过程中,孩子就会激发讲的欲望,并学会关注社会现象,可谓“一举两得”。
(二)播放美文欣赏。家长可选择适合孩子的美文,在家里无意识的播放,让孩子欣赏,对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进行适当引导,进行学习和运用。
(三)表达内心感受。每个孩子都有喜怒哀乐,有丰富的情感表现,有时默默无语,有时喜笑颜开。家长要发现孩子的情绪情感的变化,让孩子说说自己“为什么不开心”。一方面可以释放孩子的压力,分享愉悦心情,另一方面,也是孩子语言表达的良好机会,可以在倾听的过程中,家长对孩子进行语言指导。
(四)表达思维过程。从幼儿的认识特点出发,学习的前期阶段是以操作开始的感知为主的感性体验。家长应增加语言的调节作用,使感性认识逐渐清晰和深化。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应该仅仅关注孩子作业的结果,更应该去了解孩子思维的过程,而讲述操作过程与结果就可以从中窥见幼儿思维发展的水平。
(五)开展语言游戏。语言游戏,是家长为幼儿准备一定的语言材料,模拟和创设特定的语言情境,使孩子能在游戏中触景生情,边玩边说,从而达到提高语言能力的目的。
幼儿时期是人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它受后天环境、个性、主动性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家长应用多种方法让孩子在语言方面得到主动发展,为他们的一生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学龄前儿童是语言学习最为关键的时期,这时期的语言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大胆表述、完整表述、运用不同的语调进行表述。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故事作为线索开展的游戏活动。幼儿凭着对故事的分析理解,运用声音、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手段来扮演故事中的各种角色从而表现故事。表演游戏给幼儿创造了一个真实的交际环境,给幼儿的语言学习提供了支持。开展不同的表演游戏的形式,能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使得幼儿愿意大胆地进行语言的表达。因此,在表演游戏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
一、选择、设计合适的表演游戏
(一)知识和经验要符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
进行表演游戏的一个首要环节就是选择表演的内容。表演的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因此,我们选择幼儿熟悉并喜欢的童话、故事、诗歌等儿童文学作品来作为教材内容,如选择《小猪盖房子》、《萝卜回来了》、《两只笨狗熊》等作品进行表演。孩子们对这些表演作品比较熟悉,作品中角色性格特征鲜明、语言、行为容易进行模仿,并且这些作品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在这个活动中,孩子通过创编较为熟悉并喜爱的文学作品,体验到了表演游戏的另一种乐趣,同时在创编活动中言语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二)语言要口语化、幼儿化、具有表演性
幼儿在刚开始接触表演游戏时,应该选择一些对话性强,对话多次重复的,语言朗朗上口的儿童文学作品来进行表演。这样既能给刚接触表演游戏的幼儿一个很好适应期,又能从易到难逐步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金鸡冠的鸡》这个文学作品中,有令人讨厌、憎恶的“狐狸”,还有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画眉鸟”,“猫”,“大象”,“公鸡”等个性鲜明的小动物,它的故事也相当情节简单,故事中角色的对话也多次重复,例如“公鸡呀公鸡,金鸡冠得的公鸡……”这类型的语言非常符合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而像“狐狸把我抓住”“走过黑幽幽的森林”,“跨过急腾腾的河流”,“翻过高耸耸的山头”这些动作性很强的对话,使得在表演游戏过程中,不管是幼儿自己去进行表演,还是幼儿去观看他人的表演,都使表演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给表演进行了润色。这样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表演游戏中进行充分的提高。
(三)进行适当的改编
在表演中如果表演内容中出现的旁白过多,就会导致幼儿消极等待,影响到幼儿表演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将一些旁白改成一些合适幼儿年龄特点的对话。例如,在故事《城里的大象》中,活动一开始刺猬球球和松鼠淘淘要去城里找大象的情节在原来的表演内容是一些描述性的语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改编,将描述性语言变为刺猬球球和松鼠淘淘的对话,这样在对话中,既能把刺猬球球和松鼠淘淘去城里找大象的意图都表述出来了,又能加强幼儿语言练习的机会,减少等待的时间。幼儿可以通过将旁白改编成对话,减少等待的时间,更好的表达出角色的情感和神态,让表演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了。
二、抓住表演游戏中的各个契机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现在的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动画片,听的、看的机会多了,讲的、练习的机会反而少了。表演游戏却能调动幼儿的经验,把看到了、听到的,讲出来、演出来。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表演游戏时间里,更加有效的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角色选择,重视同伴交流
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的语言发展、表情的感染力、肢体运动表现能力、心理素质等有很大的不同。在游戏中,教师要注意引导表达能力稍弱的幼儿在表演中选择比较容易的角色,以便得到同伴的提示,发展表演能力增加表演自信。比如,在故事《三只小猪》的表演中,可以引导表达能力弱的幼儿选择小花猪的角色,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选择“小黑猪”、“小白猪”的角色。这样“小花猪”跟着“小黑猪”、“小白猪”一起进行表演,在表演中能力较强的幼儿自然会带动能力较弱的幼儿。几次表演之后可以请幼儿交换角色。这样可以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表演故事中的不同的角色,从而体验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语言、动作。并且幼儿对同一作品的新鲜感也会有所加强,又能使语言表达能力不同的幼儿都得到适当的发展。
(二)垂直式介入
教师一直都是幼儿活动的指导者。因此,在活动中如果幼儿出现一些问题时,教师应以指导者的身份及时的介入进行垂直式的介入。比如,幼儿在《竹篱笆和牵牛花》的故事表演地结尾,“竹篱笆”应该面带笑容地说:“帮助别人,原来就是帮助自己呀。”但是“竹篱笆”在这句话上卡壳了,支吾了半天都没说出来。这时候教师就要及时介入,教师可以对台下的小观众说:“看!竹篱笆感到幸福极了,连话都忘记说了。我们一起帮竹篱笆把话说完真好吗?”在台下小观众的提醒下,教师说:“竹篱笆现在你想起来要说什么了吗?”教师垂直式介入,化解尴尬的同时,提高了幼儿语言完整表达的能力。
(三)重视游戏后的评价
表演游戏后的评价,不仅为以后开展游戏打基础,而且讲评的过程也是锻炼幼儿语言的过程。在表演游戏活动中,如果在游戏结束的时候让教师进行此次表演游戏的小结,那么很有可能造成幼儿游戏经验不深刻。因此,在评价活动中,我们可以采用师生共同评价为主。在师生共同评价中,充分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例如每次表演结束后,可以让幼儿讲讲:你演了什么角色?怎样进行表演的?你觉得在整个活动中谁演的最好,为什么?你觉得小朋友那句话说得很好,值得我们学习?教师向幼儿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在幼儿评价的同时,发现自身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技巧。
三、在表演游戏中注重幼儿语言情感的表达
(一)引导幼儿体验角色心情,选择不同的语调进行表达
教师通过分析故事中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特有的个性特征以及环境变化等,引导幼儿采用适合不同角色的音高、音色、音长、音量以及适当地运用语势、停顿、节奏、重音等语言表达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如,在表演《狮子之王》里的辛巴,幼儿的声音要厚重一些、语速适当得缓慢一些、音调尽可能的低沉。而表演《灰姑娘》中的继母、《小红帽》中的大灰狼等反面角色,它们的声音一般都是声音沙哑、语调低沉、狠毒。
因此,在进行作品分析的时候,应该引导幼儿体会角色的心情变化,这样幼儿才能用不同的语调进行表达,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选择适合情节起伏的背景乐
在表演时选择符合表演情境的背景乐,并提醒幼儿跟随音乐改变情感语调,能够带动气氛使幼儿表演更加投入。比如,在表演游戏《兔宝宝找快乐》中,游戏一开始,可以播放一段缓慢、忧伤的音乐体现兔宝宝心情的低落,这样幼儿在进行表演的时候,语速自然也会慢下来,语调也会显得很忧伤。而在游戏的最后,兔宝宝找到了快乐时,可以用一些轻快的背景音乐,这样幼儿自然而然可以感受到兔宝宝的快乐,不禁就会用快乐的语调来进行表演。
因此,选择一段符合表演情景的背景音乐,能很好地带动幼儿的情感,选择最适合情景的语调进行表演,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浅谈在故事表演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摘要】故事表演活动深受大班幼儿的喜欢,在表演时,能接触大量文学语言,并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去表现文学作品,所以能极大地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开展表演活动时,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表演环境同时提供丰富的表演材料,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表演内容,为幼儿提空充分选择自主的游戏空间,让幼儿按故事的角色,凭自己的意愿选择故事的角色,使幼儿在故事表演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故事表演 大班幼儿 语言表达 策略
故事表演是指幼儿通过扮演某一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能(语言、动作、手势、表情),再现该文学作品的内容(或某一片断)的一种游戏形式。它以幼儿在表演角色的活动中获得满足,追求表演的快乐为目的。它的内容来自语言丰富、优美的文学作品,幼儿在表演时,能接触大量文学语言,并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去表现文学作品,所以能极大地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它又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一、营造表演氛围,激发幼儿对故事表演的兴趣
1.《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了让幼儿在表演中感到满足和快乐,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表演环境,让幼儿在表演活动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2.我们在共享区域---表演区创设了"梦想剧场"的游戏情境,剧场虽然不是很大,可它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们和孩子一起绘画制作各种故事表演背景、服装、道具,创设化妆间,制作衣服柜,利用滑道自己更换表演背景,宽松、自主的环境氛围,激发了孩子的表演兴趣,每天的活动区时间孩子们都会争抢着来表演。
3.如《小蝌蚪找妈妈》我们把这个情景放在区角活动中,让孩子们扮演故事中的小动物,像捉迷藏一样。青蛙妈妈躲起来,小蝌蚪去寻找妈妈,在寻找的过程中遇到鸭妈妈、大鱼妈妈、乌龟妈妈和大白鹅妈妈。通过小蝌蚪的询问去找妈妈,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们之间进行了交流和对话,学习用故事中的语言区表达,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表演内容
1.故事表演是以内容为载体的,言语、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内容选择往往非常重要。如果选择过强的表演内容,会限制幼儿表现能力的发挥;如果选择过易的表演内容,则会削弱幼儿参与表演的兴趣。
2.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因此在表演过程中,我们结合"快乐与发展课程"和主题活动,选择了《两只笨狗熊》、《小猪盖房子》、《大象救兔子》、《萝卜回来了》等作品进行表演,这些故事孩子们比较熟悉,故事角色性格明显、易模仿,情节生动、有趣,语言优美,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如《拔萝卜》这个故事,由于孩子小班时已接触过,我们就着重引导孩子讨论、创编各角色的出场动作,孩子们创编出:"老公公的背有点驼的,走起路来慢慢的,一只手还拄着拐杖!小姑娘很活泼,走起路来蹦蹦跳跳唱着歌……"就这样,孩子在创编过程中又体验到了故事表演的另一种乐趣,言语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讲新闻活动培养小朋友语言表达能力》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的小朋友小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