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宝宝的这种能力对宝宝的未来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家长也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练习慢慢的增强宝宝面对风雨的能力,希望宝宝未来可以变的更强大,使得宝宝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困难而被打倒。
很多人把现在的小宝宝比喻成为草莓族,漂亮的小草莓禁不起一点的风吹雨打,但是很多的家长都不愿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草莓族,这样的孩子像是温室的花朵经不起一点点的风浪,成不了大气,怎样防止孩子成为草莓族呢?
如何培养宝宝的挫折忍耐度
期望宝宝有良好的挫折忍耐度必须循序渐进,当宝宝遇到挫折时,家长应该引导他去找出挫折的原因,陪他一起检讨其它改善的方法,最后建议他再试一次、两次、三次,当宝宝发现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就由此建立自信心。
1、不过度预期宝宝的能力:不要灌输宝宝:你绝对是第一名、我最喜欢你考一百分等,因为过度膨胀宝宝的能力,会让他觉得只有第一名的他,爸妈才会喜欢,如果做不到、失败了,爸妈、老师就不爱他,使他不愿意面对挫折及失败的时候。
2、要剥夺他尝试的机会:不要因为怕宝宝失败,就不让他试试看,小时失败经验并不会造成什幺大损失,反而能让宝宝了解失败没什幺大不了,否则等长大之后,小挫折可能会变成大石头,宝宝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将石头移开。
3、不要随口答应宝宝:大人经常的失约,会让宝宝对承诺及大人的话失去信心。
挫折反映在人身上是一种体验,叫挫折感,它是指当一个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产生沮丧、失意或紧张的情绪反应。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会退缩,有的人则勇往直前。这种差异与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知识经验和心理准备有很大关系。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提高他们应付挫折的能力,是做父母的有远见、爱孩子的表现。
家长在对待幼儿挫折教育的问题上,首先要意识到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关键期,有意识地让孩子品尝一些生活的磨难,让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学会在挫折中接受教育,这对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独立意识、应付困难的勇气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要了解挫折教育是贯穿在每一天中的,那些成人看起来是不起眼的小事中进行的。如孩子摔倒了,有些家长会赶紧跑上前扶起孩子,还对孩子说:“这个地面真不好,让宝宝绊一跤,我们打地面。”
这样的结果是使孩子把跌跤归因于外因,不敢正确地面对挫折。正确的方法是帮助他了解产生挫折的原因和应付的对策,比如告诉孩子“走路看地面才不会绊到石头。”
作为家长,应大胆地放下“保护伞”,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要让他自己去做,哪怕是衣服穿得一塌糊涂,哪怕是饭粒洒得到处都是。让孩子在做中体验挫折,学会克服困难。
第三,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孩子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即让幼儿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在体验中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苏格拉底对待打破玻璃的孩子的做法是:让犯错误的孩子独自呆在房子中,让其体验寒冷、体验孤独,使其发现自己的错误继而改正。
第四,父母既要有把孩子至于艰苦和困难中的勇气,又要有引导孩子走出挫折和困惑的耐心。
据统计,我国目前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疾患中,30%左右是源于年幼时经历的挫折和打击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孩子在经历挫折时常会产生比较消极的情绪和抵触心理,
一方面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获得战胜困难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增强自信。
另一方面,要让孩子明白,有些挫折的产生无法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来阻挡、回避。对待它们,我们要教孩子合理运用一些心理防卫机制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比如孩子长得黑且受人嘲笑,家长就可以安慰孩子:“皮肤黑更健康呀,我觉得你也很可爱。”
第五,家长对孩子应有适度的期望和正确的评价。
过高的期望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预计不足或对困难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从而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对自己失去信心。要注意从孩子自身的特点出发制定适度的目标,使孩子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困难,努力取得成功。
无论孩子做事是取得成功还是失败,都要给予正确的评价,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哪里,怎样改进,使孩子逐渐明白是非标准,提高心理承受力,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
最后,要使孩子对挫折有更强的承受力,家长要自己冷静、客观、积极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即使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和困难,也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颓丧的情绪。
如有的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特别受不了挫折,生怕孩子有三长两短。孩子一咳嗽,就急着送医院挂吊瓶;孩子碰到一些困难,家长比孩子还焦虑不安。这种情绪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孩子,使他们变得敏感,不能吃一点苦头。这是家长暗示的结果。
在这类问题上,家长要以勇敢的姿态和积极饱满的情绪面对挫折,展示给幼儿,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
瑞士挫折教育:注重培养自立能力
瑞士虽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瑞士的父母们绝对不让自己的孩子养尊处优,他们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十五六岁的女孩,初中毕业后,就要到别人家做一年女佣,上午劳动,下午上学;男孩到一定的年龄也要参加劳动,锻炼他们的劳动能力和独立生存能力,以免长大后成为不能独立生活的无能之辈。
日本挫折教育:让孩子从小吃“苦”
在日本,一些家庭利用“挫折教育”手段,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每到冬天,他们就让幼儿赤身裸体地在风雪中摸爬滚打。天寒地冻,北风怒吼,不少幼儿嘴唇冻得发紫,浑身发抖,父母们则站在一旁,置之不理。日本还提倡“穷留学之风”,让富裕的大城市学生,到偏远的山区、村寨接受艰苦的生活训练,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美国挫折教育:认识劳动的价值
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能毕业。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里多么富有,孩子一般12岁以后就得给家里做家务,如剪草、送报等,当然,家长也要相应付给自家的孩子“劳务报酬”,体现按劳取酬。美国的父母们常说,只要有利于培养孩子谋生的能力,让他们吃再多的苦也值得。14岁的詹尼佛每周礼拜六要去餐馆打工,虽然她也可以选择在家帮妈妈干活,照样可领取工资。但詹尼佛觉得在家赚自己母亲的钱不是本事,她一定要去外面赚钱来表示自己有自理能力
俄罗斯挫折教育:注重培养独立意识
漫步在俄罗斯的街头和广场,无论是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还是在海参崴,都难得见到大人抱孩子或背孩子。在大街上,在台阶下,经常见到一些两三岁的小娃娃走不稳摔倒了,甚至跌得眼泪汪汪。而他们的父母亲,却连拉都不拉一把,只是停下脚步,鼓励他们自己爬起来,继续往前走。小孩子在一起玩,你追我赶、打打闹闹中跌破了皮、流出了血,疼得流眼泪。父母亲看见了,常常也只是察看一下伤痕,轻轻擦几下,然后就让他们站起来继续玩,仿佛摔跤破皮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于孩子要做的,父母亲一般不加干涉,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
德国挫折教育:注意培养责任意识
德国的父母们从来不包办孩子的事情,他们将子女视为独立的个体,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让子女学习作为独立的人应该做的事情。简单来说,一岁的时候父母就会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奶瓶喝牛奶,喝完了,父母还会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随着孩子年龄和能力的增长,父母再引导他们完成一些更难的事情。这样,当他们走入社会时,在别人的眼里就不会成为低能的“废物”。不仅父母们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法律也有这样的要求。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到了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德国人常说,自己的首要责任就是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强,要对自己负责。
小编总结:以上是国外一些挫折教育的小妙招,瑞士,日本,美国,俄罗斯,德国这些国外的一些挫折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有借鉴的意义。这些有利于孩子培养独立的能力,独立意识,责任意识等等,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父母们。
女儿能歌善舞,经常代表班里参加各种演出。
有一次参加舞蹈班的考级比赛,由于一个失误,女儿当场大哭起来,谁也劝不了。从那以后心情非常烦躁,灰心丧气,整天觉得昏昏沉沉的。
心细的爸爸早就看出了孩子的心事。一个周末的下午,爸爸带孩子去外面散步。爸爸指着地上绿油油的小草和花儿们说:"你看,小草们充满生机与活力,无论怎样的狂风暴雨,它们都不肯低头。到了冬天,它们枯萎了,但到了春天,春风一吹,它们又朝气蓬勃地生长起来了。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不可能永远的一帆丰顺,风和日丽,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总会有困难和坎坷,你觉得你因此失去了信心,放弃了希望,对不对呀?"
女儿渐渐意识到了,她对爸爸说:"放心吧,我不会放弃的。"
爸爸说:"是的,我们不要放弃希望,抓住机会,努力学习。在困难和失败的面前,我们决不低头。我相信,在下一次考试时,你一定会过的。加油!"
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总会面对不同的挑战和挫折,无论多么出色的人,绝不可能在每一次都那么幸运。不管是遇到挫折还是取得成绩,我们都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孩子用于去承担。
学会生活、学会独立自理是我对儿子从小到大的要求。从大班时,儿子就开始独自睡一个房间,洗脸、刷牙、洗澡等个人卫生工作都让他自己去完成。上小学,自己房间和学习用品的整理也都是让儿子自己去做的,虽然有时做的不是很好,但能够尝试也是一种锻炼的机会。关注孩子的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教育
,养成了儿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与习惯,同时在让他做事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他勤劳、好学、自信、勇敢的优秀品质。
儿子学煎荷包蛋是我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清楚记得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儿子看着超市里买来的汉堡,说:“妈妈,我们把这些汉堡做掉吧!明天早点我想吃鸡蛋汉堡。”“好啊!你来做怎么样?行吗?”我挑逗式问他。“我会是会做,就是不会煎蛋呀!”儿子想要任务转移。“不要紧,妈妈可以帮你的。”“嗯,我怕烫,煎蛋会把油溅出来的!”儿子迟疑了一会儿。“要相信自己,你那么能干,勇敢一些,自信一些,没有事情会难倒你的。妈妈先做个示范,你认真学哦!”我鼓励着。“好吧!我试试!”儿子有了信心。
不一会儿,我们母子俩穿好围裙,戴好袖套,点起了油锅。当第一个鸡蛋我打在锅里的时候,儿子看的很专心,还迫不及待地想抢过锅铲亲自上阵呢!可我没有给他,告诉他,第二个鸡蛋由他来煎。当看到我的鸡蛋出锅的时候,儿子已经等得不耐烦了。立马抢前一步,拿起鸡蛋就从高处把蛋打了下去,只听见,“唷哟”儿子大叫一声,油溅在了儿子的一只手上。吓得他连连缩手喊救命。儿子的第一个鸡蛋煎好了,虽然被烫了一下,但他已经明白了如何避免烫手的方法。在第二次煎蛋的时候,一手拿锅铲、一手拿锅盖,一边煎、一边用锅盖保护着自己。第二次儿子很轻松地就煎好了荷包蛋。没烫手,蛋也煎的很漂亮。成功给了孩子自信与勇敢。在煎第三个荷包蛋的时候,儿子成了《天天厨房》的“主持厨师”,一边煎蛋一边用普通话介绍着做法,我连忙用手机给他进行录影。
事后,每次当儿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都用煎荷包蛋事情来鼓励他,给他自信,激励他勇敢地面对挫折,告诉他,只有经历过伤心的失败,才会拥有快乐的成功。最近儿子学会了自己煮方便面,星期天早上给我煮了一碗带有鸡蛋和香肠的方便面。嘿!味道还不错,真的让我激动了好一阵子。
如果你永远都将孩子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帮他挡住伤害与失败,那他就永远也学不会如何在打击到来时独自承受。所以,请稍稍克制你“想帮他一把”的冲动,给孩子一个了解挫折的机会。
春游的时候,妈妈和三岁的女儿一起走在狭窄的山间道上。山路坑坑洼洼,对一个孩子来说很难应付。但妈妈并没有马上拉起孩子的手,而是任由她跌跌撞撞地走了一会儿,甚至看着她差一点被小石子绊倒。这就是一个聪明的母亲,她懂得如何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
大一点的孩子有时会主动拒绝尝试新的或者是他们认为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确定的目标只是“试一试”而不是“成功”,那孩子们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6岁的朋朋起初很害怕参加学校的钢琴比赛,但是妈妈告诉他:“你不一定非要得名次,我们只是去学习如何在有很多很多观众的时候演奏。”最后朋朋高兴地去比赛了,而且成绩还很好。聪明家长的技巧就在于:即便是一次失败的努力,也让孩子觉得从中有所收获。
孩子不能面对挫折,表现为稍遇困难就退却,甚至发脾气,通过一些破坏行为“发泄”怨气。
原因
1、生性懦弱。这类孩子在遭受挫折时,由于经验有限,意志薄弱,往往容易产生焦虑、自卑、对自己丧失信心。
2、娇生惯养。父母一味赞扬孩子,有时对孩子的缺点也津津乐道,生活上包办代替一切,孩子受到过多的保护,自以为是,产生“自我优越”心理,养成坐享其成的习惯,稍不称心就发脾气或畏缩逃避,且听不得批评,甚至称赞别人他也受不了。
3、期望不当。成人的压力大、要求高,孩子遭受的失败和责备多,成功的体验少,因此做事往往有始无终,稍遇挫折就放弃。
怎么办?要探究原因,只有“对症下药”。
1、对生性懦弱的孩子,父母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如通过给孩子讲英雄人物成功前的挫折或爸爸妈妈小时候遇挫折的故事,让孩子懂得生活中随时可能会遇到挫折,只有勇敢地去克服困难,本领才会越来越大。
(2)教会孩子对待挫折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分析挫折原因。教给孩子一些对待挫折的方法,如自我鼓励:“这次虽然没得到第一名,但比在中班有进步了”;再如补偿法:“我跳舞不行,可画画不错,要努力画,争取参加书画比赛。”
2、对娇生惯养的孩子,父母不妨让他受点冷落。要注意利用一些机会赞扬别的孩子的优点,慢慢让孩子习惯“有人比他更行”的事实。对孩子的缺点,不管他如何吵闹不听,也要坚决制止,帮助其克服。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设置一些困难,如让他自己穿衣、系带、铺床、收玩具等,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事学着做,让孩子得到些磨炼。
3、成人应为孩子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能力水平提适当的要求,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通过成功自我激励,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信心。再根据孩子实际水平,设置一些经过努力能够克服的困难,使孩子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前进,正视“挫折”。
另外,不管什么原因,当孩子不能面对挫折时,父母应以乐观的情绪感染孩子,如“唷,这点小事,怕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想办法。”鼓励孩子自己动脑动手克服困难,不断提高抗挫折能力。
育儿心得:挫折教育
昨天接孩子围棋学习下课,经过一家体育用品店,儿子看中了一款蓝色的滑轮鞋,经过试穿后还算满意,又挑选了一套护具,包括护膝、护肘、头盔等。一向办事利落的俺立马就掏钱付账了。经过老板娘简单的滑行指导,儿子乐滋滋的穿上鞋子就开步走,没想到脚下的轮子不听他使唤,一下子就摔倒在地了,看来穿滑轮鞋来滑行并不是那么容易滴。给儿子耐心的讲解要想稳稳的滑行,首先必须从穿滑轮鞋走路开始,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稳了,再开始练习滑行。
没想到儿子摔了几个跟头后,儿子泄气了竟然嘴里嚷嚷:“太难了,太难了,我不学了,妈妈你给我把鞋子退了吧。”看着儿子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我又心疼又可气,这么一点点小小的困难就退缩,以后遇到更大的挫折怎么办呢?我耐心的给儿子讲解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与生俱来就掌握很多本事,大家都是经过刻苦的练习才学会掌握每一项本领的,你看每一个玩滑轮的孩子,开始都会摔很多跤,妈妈当初学习溜冰的时候也是手都摔肿了啊。儿子似乎明白了些。
中午吃过午饭,儿子不睡午觉,干脆穿上了滑轮鞋,在我值班(孩子爸爸外出开会,奶奶回老家,因为我值班一个星期,儿子就跟着我值班了)的走廊里来回练习了起来,跟着儿子身边牵着他的小手充当教练角色,不断提醒他脚步慢点,两腿撇开,身体前倾保持平衡......哎呀,一不小心又摔跤了,整整一个小时,儿子数不清摔了多少跤,每次摔倒后,儿子马上自己爬起来,继续调整姿势前进,寻求最佳平衡方式,不断的摔跤,爬起,站立,稳身,开步,前进,平衡,摔跤,爬起.......骨子里倔强不认输的儿子一遍遍的练习着,小手掌跌打红肿了,小屁经过多次的跌摔也有点生疼,揉着小屁股,儿子对我说:“妈妈,怎么没有护掌啊。”心疼啊,妈妈没有想那么周全,再说这里也没有卖这个的吧。
终于,一个小时后,儿子可以松开我的手单独滑行了,不顾已经疲惫的小身子,儿子晚上又在楼下练习了起来。正好晚上,给儿子讲的睡前故事是《乔丹落选之后》,是关于乔丹落选后,他自信执着,努力刻苦、进取拼搏的故事,中学时候的乔丹1.88米的身高,很热爱篮球运动,他报名参加校篮球队,竟然被教练拒绝了,乔丹不气馁,执著申请,最终虽然教练答应他加入校队,但是条件是他必须为其他队员抱一年球衣,于是,赛场边多了一名特殊的球员,他不参加比赛,怀里抱着一堆球衣,眼神专注看着赛场上球员们的一举一动,赛场下,他刻苦练习,一遍遍投篮。利用一切机会勤奋练习,乔丹终于拥有精湛的球技,成了一名正式的球员,而这才是乔丹运动员生涯的开始。提问儿子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儿子非常响亮的答道:“遇到困难,大家都要相信自己能战胜它。要努力练习,像今天我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不认输,不断练习终于会玩滑轮了,就是战胜了这个玩滑轮的困难啊。”是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要积极乐观的面对,相信自己能战胜,以进取之心去挑战人生可能遇到的每一个难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