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滋润幼小心灵。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以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其实不然。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花才栽得好;养蜂的人,先要懂得养蜂的方法;教育孩子是一样的,为人父母者首先要负起为人父母的责任。这个学期我们小六班来了个新朋友,名叫杨正西。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们发现西西任性执拗、喜欢自言自语,虽说上过一年半的幼儿园,但是没有一点纪律感。正西妈妈告诉我们:她是一个全职母亲,丈夫做生意很忙,很少与孩子在一起,从小西西都是跟妈妈的时间多,两岁后就上全托班了。现在,西西妈妈也觉得西西好像是年纪越大脾气越怪,说什么道理他都不爱听,只要他认为可以做的事就一定要做,不管是对是错,也不管别人的感受。西西妈妈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很想带西西去看看医生。听了西西妈妈的话,我觉得和我看到过的一篇文章非常相像:一个男孩子在太长的时间里失去太多的父爱,他不知道如何表达和排解幼小心灵中的这种不愉快的情感,于是他就选择与身边的成人对抗以及攻击小朋友等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我想:不光男孩,女孩同样也需要父爱。幼儿长期生活在没有父亲参与的家庭环境中,很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男孩子仅仅在母亲的抚养下,性格会女性化而变得缺乏阳刚之气,或是变得暴躁易怒;即使是母亲抚养女儿,孩子的性格也很有可能走向极端。有些妈妈把希望寄托在幼儿园这,但实际上,父爱是无法替代的,幼儿园同样不能替代父亲这个角色。幼儿园里多数是女性,她们能给予孩子的是母亲那种温柔的爱和老师那种理智的爱,而父亲那种阳刚而厚重的爱,孩子是无法得到的。为了给孩子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为人父者谨记要尽到自己的责任。父爱,滋润幼小的心灵。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总是严父慈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父亲不单单是严厉的象征,也逐渐融进了亲情的教育。在孩子的心目中,父亲既是他们的朋友又是值得尊敬的老师,有些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孩子的榜样、楷模。有很多成功人事在选择人生道路时都是经过父亲的教育、指点,从而奠定了自己所走的路。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当孩子做事遇到困难时,父亲能给予他勇气和信心;当孩子犯下错误时,父亲也会以理智和宽容的态度去解决问题,谅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无知与过失,鼓励身处困境的孩子,安慰他们受伤的心灵;当妈妈对孩子过分溺爱和迁就孩子的时候,父亲就应该充当教育的主角,采取严格乃至严厉的教育方式,最终使孩子接受到正确的、健全的教育;当孩子内向、胆小的时候,父亲会以男人的阳刚之气去感染孩子,带着孩子亲历山水,到大自然中去磨练孩子的性格,使孩子逐渐形成勇敢坚毅的品质;当孩子在郊游中走累了,父亲就会背起孩子,这时父亲宽厚的脊背是孩子最好的避风港;在人多拥挤的场所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个新奇的世界却无法看到时,父亲就会把孩子放在肩膀上扛着他,这时孩子会感到父亲是那样的高大。就像有人说过:父爱,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父亲是把健康与活力和阳刚之气带给家庭的人,男孩子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始终和父亲一起,学习如何做一个真正的男人;女孩子的健康发展同样需要父亲,尤其是在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方面,父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时间是最重要的,不同类型的父亲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例如:事业型的父亲可以让孩子注意你如何全神贯注的看文件、读书,可以把你读的书讲给他听,他们将来总有一天也会去看;上班族的父亲,每天在下班回到家后抽出固定的时间给孩子讲故事、陪他们做游戏等等;出差型的父亲可以把每次出差在外的所见所闻、当地的风土人情讲给孩子听
案例背景:
女儿刚入园时,爸爸为了丰富她的活动空间,给她买了几条小金鱼,养在她的活动区里。女儿特别喜欢。每天放了学回家,总要先要看看她的小金鱼,并且给它们喂鱼食,看着小金鱼游来游去的样子,女儿还会对着它们自言自语,就好象妈妈对着自己的宝宝说话一样。有一天放学回家,奶奶告诉她,一条小金鱼生病了,可能吃得太多不行了。女儿听了马上说:“那快给它吃点‘再林’,吃了就会好的。”说着她就让奶奶去拿药来,看着孩子的举动,我不禁感慨:“人之初,性本善。”看来爱心是孩子与生俱来的。
生病的小金鱼,也不知怎的,又好了起来。女儿照例每天给它们喂食。又过了一段时间,一天我下班回来,奶奶在厨房炒菜,听到我的声音,女儿高兴的从阳台上跑过来说:“妈妈,我在玩小猫钓鱼,你快过来看呀。”我以为是女儿在玩那些玩具,可一到阳台,我傻眼了。鱼缸里一片狼籍,几根玩具钓鱼竿横在里面,边上放橡皮泥的筒里,放了已经被她“钓”上来的鱼,看着惨兮兮的小鱼,我很心疼,可看看女儿,她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犯的错误,而且还有几分得意。我气得说不出来,三岁的孩子,我能给她讲什么道理呢?或许她也不是故意的,她只是想玩玩游戏而已,或许她不知道这么做小鱼会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她不知道生命是很珍贵的。
教育策略:
经历了这次事件后,我开始反思,并不断探索培养她美好心灵的方法。同情心是人类高尚的情感,是爱之情感最原始的表现形式,是人道主义产生的始端。所以,培养孩子的美好心灵,我们应该先从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开始。因为孩子弱小,父母和整个社会对他们倍加关心和爱护。但孩子不能只会接受他人的爱,也要学会爱他人,这样长大之后,才会把这种美好的感情保存和传播下去,我们要抓住孩子发展的关键期,从小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但对于女儿的同情心的培养,我们没有刻意的去给她讲一些大道理给她听,只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的引导。每次去动物园,我们都会边看边给孩子讲讲动物妈妈是怎样照顾自己的孩子,防止自己的宝宝生病和免受其他动物侵害,为什么动物园要把动物圈来养等,让她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生命”;当给孩子讲一些爱心故事时,我们会故意模仿一些哭腔和哭相,因为在孩子的眼中,痛苦就是“哭泣”“眼泪”“打针”“流血”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用这样的模仿,可以激起女儿的同情心,有时她也会跟着我们的表情皱起眉头,“沮丧”起来。
在去年的四川大地震时,每天晚上,我们都会让女儿陪着一起看新闻
,当一些悲惨的情景一次次出现在她的眼前时,女儿说:“他们好可怜。”也就是那时,她两次用她的小手向灾区的小朋友捐了款。我们还让她看残奥会,当然目的不仅仅是让她产生同情,更重要的是让她学习他们的勇气。
此外,我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残忍”的妈妈,还会在孩子遭遇挫折时,故意“揭她的伤疤”。女儿喜欢跟一些比她大的孩子一起玩,而与他们玩时,她常常会受到冷落或推搡。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不会为她辩护,我会反问她:你还记得你是怎样抢小弟弟的玩具的?你还记得你是怎样对待小鱼的?虽然孩子的长期记忆能力和举一反三能力有限,但是她对“自作自受”的体验和感觉记忆是长久而深刻的,再遭遇类似事情,她能有效地减少自己的“冷酷”行为。
当然,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更要以身作则,我想家长的同情心和善待生命的行为,对孩子具有良好的熏陶作用。每次上街
要让孩子珍爱生命,要让孩子充满"幸福"地活着,父母的责任尤其重大。父母首先应帮助孩子树立"六种意识"。
■六种意识助孩子健康成长 拥有健康的身体。身体是快乐之源:身体是"1",事业、功名、金钱等等是在其后追加的"0"。有此"1",则成功无限累进;失此"1",则一切归"0"。笔者的一位朋友,孩子小的时候,他曾带孩子到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参观,孩子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从此明白:健康本身就是"幸福"。每个孩子都应该做出选择:是做弱不禁风的"豆芽"或早熟多脂的"肥仔",还是做一个体魄康健的"风速少年"?这是起跑线上的较量,注定将来谁会"更高更快更强"! 养成认真的态度。明智的父母不会只盯着孩子的分数,而会让孩子养成"认真的态度"。端端正正地写字,如同做人一样正直;一丝不苟地做事,这是对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一位伟人说,世界上的事怕就怕"认真"二字。高尔基则说:"哪怕是小小的一点自制,也会使你成为强有力的人。"成功总是从点点滴滴的累积开始。只要孩子能"较真",哪怕他得不到"第一",不能成为"三好",又有什么关系!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当总统或CEO,但是有了"认真的态度",他会有一个负责任、不敷衍、不苟且、不怠惰的人生。
学会趋优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面对书山学海,仅仅以"勤"、"苦"做舟楫已远远不够,"汪洋中的一条小船"面对学海的风吹浪打,只会遭受没顶之灾。一个人纵使有超人的毅力也不可能把"海水"吸干。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善于学习的人是那种具有自己的学习方法的人;方法好比罗盘,能指引人事半功倍、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目的地;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一种"益智游戏"。这就是所谓"学会学习"吧!
培养合群的性格。独生子女问题早已广受关注,"小皇帝""小公主"们的自我中心意识特别强,因此如何使他们学会与人共处,显得十分重要。要让孩子明白,如果不能合群,学习上就会"独学而无友,必孤陋寡闻",在生活上会"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在将来的事业中也难免"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诚信和谐、共处双赢、互利互助、优势互补等等,都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应当让孩子把它们当作"座右铭"!这就是"学会生存"。
增强进取的精神。对一个孩子讲"浮士德精神"可能过于抽象,但是让他尽早读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吧,让他知道这样的道理:永不停息的追求,面对挫折的抗打击能力、"再坚持一下"的意志品质、永不服输的勇气,将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对于家长来说,也许带孩子进行一次远足、一次登山、一次攀岩,比起关起门来的训斥教导,更会激起孩子挑战的雄心。
鼓励创新的欲望。我孩子的画作曾获省级比赛二等奖,作文得过全国"新概念做作文"奖,在校学习十分轻松……有家长问"秘诀",我实在说不出。其实,他只是不愿把时间"浪费"在各种"特长班"上,他只是喜欢自己动手做玩具和异想天开地在纸上画天空和风,他只不过喜欢捉迷藏一般地破解我的电脑密码,他只不过喜欢"破坏性"地拆装所有东西,他只不过喜欢跟着电脑学那种字正腔圆的美式英语,他只不过会从因特网上查找资料,他只不过是为了看看黎明的天空变化而从凌晨三点钟一直做到六点多并记下他的观察,他只不过热爱动物百科并想把家里变成动物园甚至想羊一头"可爱的恐龙"……而我也只不过总是欣赏他的这些"创造",并赞美他是一个"有想象力的孩子"!
当这六种意识内化为孩子的生活习惯,也就具有了最重要的六种素质。这会使他们觉得生活和学习其乐无穷!
■努力做个合格家长
一个合格的家长必须时时自问:我想让孩子养成"六种意识",我自身是否具有那些素质?
一个合格的家长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前,你要注意以下事件:某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博士后跳楼身亡,某知名高校的著名化学家吞剧毒自杀,原因是"压力大"或没有能得到某院士衔-他们是"不幸"的;某调查称,中国人普遍缺乏"幸福感"-也就是说大多数人是"不幸福"的;某大城市中学生集体自杀-因为他们对学业充满"恐怖"……
一个合格的家长要思考:这种从名人到百姓的"不幸"、"不幸福"直到中学生的"恐怖",会否使孩子对生命产生一种虚无感?假如孩子此时问你"活着是为什么?"你该如何回答?
一个合格的家长应当明白:如果只注重分数而不注重素质,那么孩子今天可能会考取高分或进入一所名校,但是你无法保证他将来的幸福。
一个合格的家长应回望自己的童年,并与今天的孩子进行比较。你会发现,现在的孩子比20年前的孩子要"艰难"得多:现在一个9岁的学生,书包有8斤重,而家长却还要给孩子加上无数的"课外作业"。所以,请家长们不要再"逼"孩子,更不要拔苗助长!还孩子以童年,多谢同情与理解,共担痛苦,共享快乐,与孩子一起成长![!--empirenews.page--]
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与学校和社会一起,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为"幸福感教育"!教育如果失去了"幸福感"这个核心,无论换成什么"招牌",都是失败的教育!
小孩子有什么秘密可言?他们身上的每一个特征、他们每天的一举一动都在父母眼中,难道还有“隐私”吗?是的,孩子虽小,却也有不少不能说的“秘密”。家长不但不能随意揭穿孩子的“隐私”,而且应当保护好孩子的小秘密。
莫把孩子缺陷当笑柄
玲玲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只是臀部有一大块暗红色的胎记,形状像一个桃心。玲玲的父母觉得这很有趣,于是从婴儿时期开始,就爱在别人面前“展览”玲玲屁股上的红色桃心。到了三岁的时候,玲玲对这样的“展览”开始表现出不耐烦,时常有抗拒的举动。家长认为孩子只是有点“不好意思”,并没有在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玲玲的表现越来越反常,已经发展到一见到客人就躲藏起来,拒绝大人的拥抱、抚摸。
【分析】家长不妨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你愿不愿意经常向他人“展览”自己的臀部?在这一点上,孩子的心理和成人没有差别。对于孩子身体上的缺陷,包括先天的缺陷、特征以及后天的疤痕等,家长都应避免在孩子面前提及,更不能当作谈资或笑柄。
不私闯孩子“小天地”
萌萌有一个大大的玩具柜。从4岁开始,萌萌就不让家人碰这个柜子了,她的理由让大人哭笑不得:这是她的“家”,别人进去就是“私闯民宅”。奶奶担心孙女在里面放不安全的物品,便常趁萌萌不在家的时候打开柜子看看,其实里面就是普通的玩具娃娃、积木之类。萌萌的家人搞不懂为什么萌萌要对这个玩具柜保护得如此隐蔽。
【分析】既然让孩子拥有了这样一个玩具柜,就应该给孩子留一个从“硬件”到“软件”都完整属于自己的独立小空间,大人尽量不去干涉孩子在里面放了什么、做了什么。如果家长出于安全的考虑,认为有必要了解孩子“小空间”的情况,则应当提前向孩子说明,以“客人”的身份“参观”,以建议者的身份指导孩子对空间的使用,避免引起孩子的反感。
勿拿过去错误罚孩子
小东喜欢画画,最早的作品是从两岁起在家中墙上创作的“壁画”——原本洁白的墙壁被他用蜡笔东一笔西一笔地涂抹成了“大花脸”。不过,小东上幼儿园以后,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纸上画画,不再在墙上乱涂了。然而,家里来客人时,爸爸总会指着墙壁上的污渍当着小东的面对客人说:“看看,这都是让这个淘气包弄脏的,这墙原来装修得多好呀!”每次大家都是哈哈一笑,但敏感的小东却羞红了脸。久而久之,小东对画画失去兴趣了,在幼儿园课上画画总是草草了事,回家后更是不动画笔。
【分析】孩子并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犯过的错误,这也是他们的隐私。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已经意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这已经足够了。家长不应再三揭露孩子的“罪行”,这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更会让分辨能力不强的孩子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误解,扼杀孩子的正当兴趣。如果觉得被孩子涂花了的墙太难看,就重新把墙粉刷一下吧。更好的做法是:在墙上挂满孩子的画,和孩子一起欣赏他的进步,一起分享创作的喜悦。毕竟,满是涂鸦的墙壁见证了孩子成长的过程。
千万别轻视孩子信任
幼儿园放学后,森森偷偷地告诉前来接他的妈妈:“我今天对甜甜说‘我喜欢你’,甜甜亲了我一下!”看着哑然失笑的妈妈,森森又连忙补充,“我只对你一个人说了哦,你可千万别告诉爸爸!”妈妈当时满口答应,不过,晚上还是把这件事当成笑话讲给了爸爸。爸爸又把这个“笑话”通过QQ发给了好几个朋友、同事。渐渐地,认识森森的人都知道了这个“秘密”。喜欢开玩笑的叔叔见了森森就捏着他的脸逗他:“甜甜是怎么亲你的呀?”森森很不高兴,发誓:“再也不跟妈妈说幼儿园里的事了!”妈妈很纳闷:这孩子的“气性”怎么这么大啊?
【分析】森森的父母没拿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当回事儿,换来的是失去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可能再也听不到孩子对自己说的“悄悄话”了,也就不能准确掌握孩子的思想发展情况。夫妻之间可以私下里共同商量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但绝不能与其他人“分享”被孩子珍视的小秘密,如果孩子说“这个秘密只能告诉妈妈”,那么爸爸即使知道了,也要装作一无所知。如果无意中泄露了孩子的隐私,则要马上向孩子道歉,确保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导读:给孩子一点阳光,他们肯定也会充满阳光的!
有一首歌里曾经这样唱过:“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们的生活充满希望……”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首旋律,也曾被歌中的快乐所感动,这首个流行的年代,生活条件远不如现在,但那时的人们是多么阳光,今天再来回味,我觉得生活应该比那时侯要快乐好几倍,现在的孩子难道还不快乐吗?
在家里是家长的心肝,在幼儿园是老师的宠儿,有这么好的条件,这么多的玩具,还有这么宽敞的游戏场所,应该没有理由不快乐,这样的日子不快乐,那还要怎样呢?
直到有一天,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我的老师“我才真正有了感悟。它是一一个即将毕业的大班小朋友的口吻写的,写的是他相处了三年的小李老师,小班时小李老师还是个新老师,但就是这样一位新老师给了他一种“妈妈在身边”的感觉,把他从一个整天哭闹的小朋友变成了一个快乐宝宝,但好景不长,在一次户外活动组织过程中,由于孩子们的调皮、起哄,李老师怎么也控制不了局面,后来还是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来帮忙,小朋友才乖乖地进了教室,从此以后,李老师渐渐成熟起来了,用这个孩子的话说是“李老师的激情越来越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淡,声音越来越粗重,目光越来越严厉,孩子们是越来越安静,但老师却离他们越来越远。”当然后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介绍了,但我还是抑制不住,想把文章的最后几句话念给大家听,他是这样写的:李老师我要离开幼儿园了,我从心理感激您,我会想念您的!不过如果您能回到当年那样,我会更喜欢您!不知小学的老师怎么样?看完了这篇文章,我的心底泛起了不小的涟漪,孩子的心灵是多么的纯洁呀,不管老师怎么样,他的心里还是充满了感激,我们有的时候为了忙于应付各种活动,不得不将笑容收起,将亲切藏掉,有的时候为了抓常规,不得不大声训斥……因为以上的种种,而忽略了孩子,忘记了什么才是他们最想要的我总在心里埋怨:现在的孩子是多么调皮,却忘记了他们也需要老师给的“阳光”,或许给他们一点阳光他们也会灿烂。
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叫圆圆,脾气特别不好,喜欢动手打人,就是别人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也会想都不想给别人一拳,每天几乎都有好几个孩子来告他的状,小朋友不喜欢他,我也拿他没办法,因为每次打人以后,他总是在批评之前就会抢着说:“老师,我不打人了,我再也不打人了。”可他的话没有一次是真的。但在一次谈话活动中,我却有了意外的发现,这次谈话的内容是“我最喜欢的玩具”,别的小朋友都在玩自己各种各样漂亮的玩具,而他呢正捧着一本恐龙书全神贯注地看着,于是我就让他把书里的内容讲给其他小朋友听,他很高兴地答应了,你看他讲起恐龙书来是头头是道,对小朋友的提问也是不厌其烦地回答,看着他如此的耐心,我竟无法把眼前的他和整天打人的那个孩子连到一起,我猛一拍脑袋,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吗?于是我就让他来做老师,专门给小朋友讲恐龙的知识,同时鼓励、表扬他的每一个进步,也进一步对他提出希望,几天下来,他已有了一些进步,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进步也会越来越大。
我们班现在一共有40名小朋友,其中男孩子就有26个,向他这样调皮的孩子还有好几个,在以前他们自然是批评的对象,但批评对他们的效果已经是微乎其微了,我对他们有时几乎失去了信心,但现在圆圆的进步让我看到了希望,我想:给这些孩子一点阳光,他们肯定也会充满阳光的!
只有父母的心灵成长了,才能有能力爱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
“假如你在往夏威夷的飞机上,你的心情非常愉悦……突然,机长告诉你,飞机发生了故障,将在5分钟后坠毁。你有5分钟时间给你的孩子找一个爸爸或妈妈,请你写下对孩子未来爸爸、妈妈的要求……”11日下午,在洛阳电视台演播大厅,伴随着伤感的音乐,轻轻的啜泣声在大厅里悄然响起。
短短5分钟,当每个人争分夺秒地写下对孩子未来爸爸、妈妈的要求后,突然顿悟——对别人的要求,又何尝不是自己应努力做到的。
这是杨伟林主讲的“心灵旅行”大型公益性亲子关系体验式课程的一幕。杨伟林,NGH国际注册催眠导师、心灵导师。家庭系统排列导师、中国亲子心灵旅行第一品牌创始人,在洛阳举行“心灵旅行”大型公益性亲子关系体验式课程。
激活潜能,学会亲子沟通技巧
“一根喝酸奶的软吸管能把一个硬硬的土豆给扎透吗?”当杨伟林手里拿着一个土豆、一根软管问大家时,大多数人摇了摇头。
“这就是人固有的心态或者说是对自身能量的不理解。”杨伟林轻弹手指,吸管毫不费力就扎破了土豆。
“其实,你只要激活内在的巨大潜能,你的亲子关系、工作和学习都不成问题。”接下来,杨伟林又给大家做了“身体旋转360度”、“食指会长长”两个小游戏,让大家惊奇地发现自己潜在的能量,发现潜意识所发挥的作用是如此之大。
杨伟林告诉大家: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亲子沟通技巧。
现实中,有些妈妈却用潜意识给孩子负面信息——
当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你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你乖不乖,有没有听老师的话”,他的脑海里就会被打上一个烙印“我只要乖、听话就是好孩子”;当孩子学走路摔倒在地上,你马上惊叫“宝宝,你疼不疼”,他就会知道“哦,原来我摔倒了可以哭”;你接下来一句话是“别哭,给你糖吃”,他马上就被传递了一个信号“原来我一哭就会有糖吃”,下回他就会用哭闹当武器;如果你再跺一下地,说“都怪地板,弄疼了宝宝”,那么,他长大以后,就很可能成为不负责任的人……
教育孩子,你只需学会“哦”
“如果你还没学会如何教育孩子,那么你只学会‘哦’就行了。”他给大家描绘了一个孩子回到家和妈妈对话的场面——
“妈妈,我再也不想上学了!”(气冲冲地)
“哦,你不想去学校。”(力图平静地重复)
“我讨厌学校!”(仍气冲冲)
“哦,你讨厌学校。”(再次重复)
“其实,我也不是讨厌学校,我只是讨厌那个老师!”(声音低了几度)
“哦。”(看着孩子,期待他说下去)
“我只是忘拿一张纸,他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说我!”
“哦。”(充满理解地凝视孩子)
“其实,我也知道我错了,他才说我。”(声音更低了,用惊异的目光看妈妈)
“哦。”(鼓励的眼神)
“下一次我在课桌里多放几张纸就行了……”(头低下来,变得平静)
“清理内心的垃圾,才有能力使亲子关系走向更崭新的阶段。”杨伟林最后用了20分钟的心理催眠,让现场每个人走回童年,重温和父母的亲情,修复畸形的亲子关系,和“最爱的人、最对不起的人”对话,得到内心的宁静。音乐静静流淌,而眼泪也在每个人脸上恣意流淌……
让孩子从小学做家务
一般来说,孩子到了两岁左右就喜欢模仿大人的举止,比如你做家务,他也喜欢在一旁掺和着干,当然是帮倒忙的时候多了。往往这个时候,大人不是吆喝着叫孩子站在一边,就是拿出糖果或者玩具将孩子哄开,殊不知,让孩子从学做家务,正是引导孩子开动脑筋,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极好时机,能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以表扬的方式让孩子做家务
大人出门前习惯擦擦皮鞋,孩子也爱拿起一块抹布跑过来帮忙,这时家长最好要显得十分高兴地对他说,小宝宝真爱劳动,然后教他将皮鞋上的灰尘擦掉,擦完后,家长应该给予宝宝一定的口头奖励:“你看,小宝宝擦得真亮啊,小宝宝真聪明。”在你的表扬下,他会对做家务更感兴趣,还会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不断向你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等等,渐渐地,你会发现小小的他已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将做家务当成了一种乐趣。
以“失误”的方式启发孩子
自己假装将衣服没叠好,便自言自语地说:“这衣服怎么叠得这样不好看哪!小宝宝一定比妈妈叠得要好。 ” 孩子为了表现自己,一般都会跑过来将衣服散开来重新再叠一遍,这时你一边暗地指导他,一边又自言自语地说:“还是小宝宝能干,比妈妈强多了,下次一定会叠得比今天更好。”孩子都喜欢在爸爸妈妈面前表现自己,为了证明自己做的事情比爸爸妈妈做得还好,他就会在做家务时加倍地认真、仔细,从而培养他做事认真的态度和严谨的处事习惯。
和孩子一起玩“过家家”
从玩具店里买一些“锅碗瓢勺”和布娃娃等,在家里的地板上将玩具的“架子”搭起来,像一个小家庭一样,然后让孩子当家长,和他一起玩过家家;如果是女孩就让她当布娃娃的妈妈,她上班、做饭、带孩子上医院等,让她亲身模拟体会,从小懂得做父母的艰辛。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难体会父母为他付出的一切,让他经常做做“父母”,这种“ 亲身体验”,会帮助他成熟,学会孝敬父母,自觉为父母承担家务。
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孩子
电视上经常出现“穷人孩子早当家”的故事,这时大人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告诉孩子:“看,电视上的小朋友多懂事啊,这么小就帮爸爸妈妈做事。”然后就跟他讲故事里小朋友的故事,以此加深印象。“形象”教育等同于品行教育,对孩子来说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使他从小就懂得热爱劳动是光荣的事情,这样有助于孩子树立爱心,学会关心、帮助人。
交朋友,看似一件自然而然的小事,实则需要不断地培养和锻炼。家长千万不能因为害怕孩子受欺负,而让他们放弃交往。帮孩子丰富社交经验,教他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才能使他的交往能力不断提升,从而获得自信和愉悦。
不会交朋友,5岁妞妞不愿上学
不知为啥,5岁的萌萌(化名)刚上幼儿园大班没两天就厌学了,整天以肚痛、头痛为借口不上幼儿园。刘女士向幼儿园老师了解情况后才感到,萌萌的问题还真得重视呢。
萌萌从小性格内向,一见生人就害羞,刘女士想小女孩文静点也好,但没想到女儿无法融入小朋友群儿,时间一长,就觉得小朋友都不喜欢自己,越来越孤立、自卑,开始想方设法不上幼儿园了。
金拇指幼儿园教学部主任徐林丽说,一个不会交朋友的孩子,当他越来越大尤其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时,由于缺乏周围人群的喜欢和认可,在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挫折感,易导致自卑、孤独甚至自闭,严重扭曲孩子的人格,影响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家长的示范,对孩子“交友”很重要
其实,孩子从一出生就喜欢看人的脸,喜欢对父母咿呀作语;3岁时,喜欢和成人玩儿,要求别人给他讲故事;4岁以后,更明显地表现出对同伴交往的兴趣。
“然而,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同伴交往缺失倾向,通过大人示范,才能让他们对‘交朋友’有一个感性认识。尤其害羞、内向的小孩,父母的表率作用更重要,如果父母就不愿交往,孩子就更差了。”河南省实验幼儿园保教处主任徐菁说。
首先,家长要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乐于和别人交往,孩子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对如何交朋友有一个感性认识。
其次,家长时刻注意自己的社交方式。比如见人热情打招呼,友好说谢谢等,能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掌握一些社交技能。
此外,家长还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开放式的社交环境。“另外,要让他懂得朋友是互助的,家长可以通过移情训练,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问题。”
究竟什么是移情训练,徐菁打比方:在马路上,看到一个小朋友摔倒了,家长不妨问问自己的孩子“你摔倒时什么样,最希望别人怎么做”,如果孩子回答“感觉疼,希望别人扶自己”时,家长告诉并鼓励孩子“这个小朋友和你想法一样,你是不是该帮帮他?”
咋交朋友,教孩子一些社交技能
幼儿园、广场上,经常遇到类似场景:明明(化名)高兴地走向欣欣(化名),朝她的小脑袋上拍了一下,结果欣欣转头哇哇大哭,而一脸笑意的明明也变得惊恐,不知所措。
“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用语言、表情或体态去交朋友,如果家长不及时教授一些交往技能,时间长了,类似明明这种暴力的交往方式,会让其他小朋友不喜欢甚至孤立他。”
因此,教孩子一些社交技能很有必要。
孩子应具备哪些交往技能?
害羞的孩子先从和熟人打交道学起如何让孩子乐意接受你的批评心理学研究证明,独生子女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自私,心中无他人,劳动观念差等消极特点,主要是家庭教养不当造成的。前苏联儿童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影响最大。”
现在,许多独生子女大多是在众星捧月似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有的家长甚至把孩子当成“小祖宗”“小皇帝”,对孩子百依百顺,给他们无限关怀与疼爱,却不注意培养他们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使孩子以为众人对他的爱是天经地义的,而不懂也不会去爱别人。
一、心中无他人,不知爱父母
例1:一位初中的男同学,在与父母外出游玩等汽车。同学一箭步窜上车,神情坦然的坐在座位上,面对站在自己身边挨挤的父母漠然。
车上的一位老者说:“孩子,应该让你的父母坐下。”还没等男同学作出反应,他的父母急忙对他说“你坐吧,我们不累。”可是男同学的父亲明明让旅行包坠的站立不稳了。老人沉重地摇了摇头。
例2:节日里,有一男孩随父母到爷爷家吃饭。饭菜上齐,准备吃饭时,男孩突然大哭大闹起来,谁也哄不住。问其原因,原来是他最喜欢吃的大虾没有摆在他前面,而是摆在爷爷面前了。最后大虾摆在了男孩面前才平息了哭闹。
看了上面两个例子,我们不禁反问:“为什么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舐犊之情,却换回如此的自私无情呢?”究其原因,就是由于父母对孩子一味简单地施予爱而没有对孩子进行健康的情感教育的恶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因此,做父母的要从小在孩子心灵中埋下爱的种子。
二、劳动观念差
按理说,独生子女因上无兄妹,下无弟妹,从小要多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因而劳动观念应较强。但事实却相反,更多独生子女的家长因为“疼”而“惯”,什么都不让孩子动手,还有家长因嫌孩子小,“碍手”,许多事情宁可自己做。结果,不少四、五岁的孩子上幼儿园时不会穿衣,不会吃饭,不会擦屁股,有尿不会蹲便盆(在家坐盆)。老师将饭摆在桌上,有的幼儿只因饭离他距离稍远些,就不知道吃饭(只需动手将碗拿过来),举手之劳都懒的动。更有甚者,有的孩子举着剥好的鸡蛋(上面有一点鸡蛋皮)惊恐的说:“这个鸡蛋不能吃,上面有东西。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长大以后,也缺乏劳动观念,并且干什么也干不好。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是为了创造物质和财富,而是培养初步的劳动习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如:自己穿脱衣服,学着铺、叠被,自己洗脸洗脚,自己收拾玩具、图书。另外,帮家长干些家务。如:帮助摆碗筷、浇花、剥豆、择菜等。要从小培养孩子爱惜粮食、图书、玩具等,培养孩子做事要有始有终、有条理的习惯。
总之,父母是孩子最亲近,接触最多的人。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心血和汗水,让他们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产生体贴之情,学会爱父母。
心理学研究证明,独生子女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自私,心中无他人,劳动观念差等消极特点,主要是家庭教养不当造成的。前苏联儿童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影响最大。”
现在,许多独生子女大多是在众星捧月似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有的家长甚至把孩子当成“小祖宗”“小皇帝”,对孩子百依百顺,给他们无限关怀与疼爱,却不注意培养他们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使孩子以为众人对他的爱是天经地义的,而不懂也不会去爱别人。
一、心中无他人,不知爱父母
例1:一位初中的男同学,在与父母外出游玩等汽车。同学一箭步窜上车,神情坦然的坐在座位上,面对站在自己身边挨挤的父母漠然。
车上的一位老者说:“孩子,应该让你的父母坐下。”还没等男同学作出反应,他的父母急忙对他说“你坐吧,我们不累。”可是男同学的父亲明明让旅行包坠的站立不稳了。老人沉重地摇了摇头。
例2:节日里,有一男孩随父母到爷爷家吃饭。饭菜上齐,准备吃饭时,男孩突然大哭大闹起来,谁也哄不住。问其原因,原来是他最喜欢吃的大虾没有摆在他前面,而是摆在爷爷面前了。最后大虾摆在了男孩面前才平息了哭闹。
看了上面两个例子,我们不禁反问:“为什么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舐犊之情,却换回如此的自私无情呢?”究其原因,就是由于父母对孩子一味简单地施予爱而没有对孩子进行健康的情感教育的恶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因此,做父母的要从小在孩子心灵中埋下爱的种子。
二、劳动观念差
按理说,独生子女因上无兄妹,下无弟妹,从小要多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因而劳动观念应较强。但事实却相反,更多独生子女的家长因为“疼”而“惯”,什么都不让孩子动手,还有家长因嫌孩子小,“碍手”,许多事情宁可自己做。结果,不少四、五岁的孩子上幼儿园时不会穿衣,不会吃饭,不会擦屁股,有尿不会蹲便盆(在家坐盆)。老师将饭摆在桌上,有的幼儿只因饭离他距离稍远些,就不知道吃饭(只需动手将碗拿过来),举手之劳都懒的动。更有甚者,有的孩子举着剥好的鸡蛋(上面有一点鸡蛋皮)惊恐的说:“这个鸡蛋不能吃,上面有东西。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长大以后,也缺乏劳动观念,并且干什么也干不好。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是为了创造物质和财富,而是培养初步的劳动习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如:自己穿脱衣服,学着铺、叠被,自己洗脸洗脚,自己收拾玩具、图书。另外,帮家长干些家务。如:帮助摆碗筷、浇花、剥豆、择菜等。要从小培养孩子爱惜粮食、图书、玩具等,培养孩子做事要有始有终、有条理的习惯。
总之,父母是孩子最亲近,接触最多的人。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心血和汗水,让他们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产生体贴之情,学会爱父母。
家园共育《让孩子从小心灵充满爱》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工作总结爱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