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从幼儿园起就大力开展阅读

04-30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美国:从幼儿园起就大力开展阅读”,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阅读在美国儿童的生活中被提到非常高的高度。美国教育部的网站上,写着教育部长玛格丽特·斯佩林斯的话:“能够阅读的孩子,是能够学习的孩子。而能够学习的孩子,将在学校和生活中成功。”美国儿童的阅读得到了全社会的支持。

成人与儿童阅读

在孩子的整个早期阅读阶段,成人都习惯每天大声为孩子朗读图书。它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能把尚无自主阅读能力的孩子们引入书中的美好世界,同时孩子们的听力和词汇量也会得到提高。美国有丰富的儿童出版读物,这些出版物的形式和内容适合不同年龄和不同爱好的孩子。对家长和教师来说,还有不少书刊,指导成年人如何给孩子挑书、读书。另外,儿童观看的电视节目,也有专门介绍儿童图书的,图书的画面辅以真实场景,格外吸引孩子。

熟练使用图书馆

美国的儿童书店或大书店的儿童区,往往布置得温馨活泼、可坐可卧,令孩子流连忘返。图书馆的外借率高达30%以上,而且常常组织故事会、与作者见面会等,以吸引小读者,使孩子更亲近书籍。许多孩子从穿着尿布的时候起,就开始出入图书馆。而且美国很多社区图书馆都是联网的,小读者可以在电脑上查询某一本书的下落。笔者有一次和朋友路过图书馆,她的孩子发现盼望已久的新书已经上架了,可当他冲进去时却发现书被借出了。小家伙立刻冲到电脑前查询哪个图书馆还有,并央求妈妈开车带他去借。儿童图书对孩子的吸引程度以及孩子使用图书馆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每天读一本书

儿童的阅读能力,是美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幼儿园开始,教师就大力开展阅读活动,常常为孩子朗读故事,或指导孩子看一本完整的图画书。也有不少教育机构让孩子每天借一本书回家,朗读给父母听。这个习惯从学前班开始,会一直持续到小学。

一些出版社还将经典儿童读物用比较经济的版本出版,通过学校向家长推荐征订,以保证孩子们有充足的读物,也方便了家长选书。每天读一本书,使儿童积累了丰富完整的阅读经验,这样的孩子,将来长大以后成长为手不释卷的人,也就不足为怪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美国的幼儿阅读启蒙教学法


怎样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这似乎是令不少年轻家长头疼的问题。许多家长抱怨孩子太贪玩,书本对他好像没有什么吸引力。岂不知孩子的阅读习惯与家长的教育方法有很大关系。在这里介绍一下美国流行的一种幼儿阅读启蒙教学法,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这种教学法是由美国教育家杰姆?特米里斯发明的。他认为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小开始,要依靠父母来“诱发”。父母应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为孩子朗读的习惯,每天20分钟,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父母抑扬顿挫折的朗读声中渐渐产生了。他认为孩子坚持听读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并能激发想象,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在每天20分钟的听读中孩子会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产生想读书的愿望,并能初步具备广泛阅读的基础。杰姆?特米里斯认为孩子听读应越早越好,父母选取的朗读内容应生动有趣,能吸引孩子,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内容可逐步加深。他强调使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父母一定要有爱心,有耐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家长们的付出终会有满意的收获。

特米里斯近年来广泛在美国各地作无偿报告,宣传这种听读启蒙教学法,吸引了众多幼教工作专利号和家长们的参与和尝试。他编写的“儿童听读手册”也非常畅销。而且他的倡导得到了许多有识人士的赏识和支持,几个州都发起了“请为孩子朗读”、“您一天中最重要的20分钟”的活动。

可能许多父母都没想到用这样一种简单方法,就可以把孩子的目光渐渐吸引到图书上来。有些人也许还在怀疑听读的效用,他们会问:我的孩子现在每天看电视不止三四个小时,难道看电视时不也是在“听读”吗?怎么不见孩子有阅读的兴趣呢?对此,特米里斯认为,五彩纷呈的电视图像会使孩子不能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听”上,而且还会抑制孩子的想象力,无法使孩子专心感受语言的美。研究资料也表明,当孩子每天看电视三小时左右,读书效率会骤减。这一研究结果也提醒我们的父母,大量看电视将会影响孩子智力的开发,作为父母必须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用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培养孩子。您不妨每天晚上或其它时间,当孩子安静下来时,耐心地在他身边富有感情地为他朗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这将比您一味的督促、强制有效很多。

从《灰姑娘解读》看美国教育


中国和美国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有着很多的差异,并不一定美国的教育方法事事处处比我们高明,不过在有些时候,他们的教育方式也的确有令我们借鉴的地方。

以讲一个故事为例,我们可曾试过让孩子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们可曾试过将虚幻的童话和现实中的种种行动联系起来,我们可曾试过鼓励孩子超过文章的作者成为更伟大的人?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不仅仅给老师,也给中国千千万万的家长们。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

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1.最喜欢谁和最不喜欢谁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2.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

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

*3.继母和姐姐自私但不是坏人

老师: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

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是的,如果我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它的孩子。

*4.我们需要很多的朋友

老师: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学生:是的!

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老师:虽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帮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

*5.要爱自己给自己机会

老师: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遇到,认识和爱上她了。

老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她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么样?

学生:要爱自己!

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学生:是的。

*6.你们会比伟大的作家更棒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过了好一会)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

孩子们欢呼雀跃。

亲子阅读从胎儿开始


亲子阅读从胎儿开始所谓的亲子阅读说是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大部分的时间应该是父母给孩子读书听。现在所有的准妈妈都会提倡早教,在早教时妈妈们会抚摸着肚皮,唱个儿歌或者轻声的给宝宝说话交流,我怀**的时候经历了很多挫折,**在肚子里时只怕她出生后会智力低下,所以有怀孕时就经常去公园里散步,可惜我的五音不全,只能拿着一本故事童话书念给她听,我想那也算是我最早期的亲子阅读吧。

有句古话:学习永远不晚,同时学习也永远不觉得早呢。在孩子还是胎儿时妈妈们就可以开始培养,特别是在怀孕第7~8个月的时候,胎儿的脑神经已经发育到几乎与新生儿相当的水平,捕捉到的外界讯息,就会通过神经管将它传达到胎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妈妈可以给他读一个故事,念一首唐诗,也许那么小的胎儿不会理解,但是却可以让胎儿有一种与母亲交流的温暖感觉,同时让宝宝的神经系统变得对语言敏感起来。为出生后爱上阅读打下一个基础吧。

而在我家宝贝出生后这阅读也是一时也没有松懈,这除了睡觉吃奶,眼睁着的时间就会拿着我和老公的照片指给她“爸爸、妈妈”,而老公说1岁前的亲子阅读,基本上以认知为主,大图片为主,更是积极的打印了很多黑白图片,里面画着三角形,圆形,而**奶则拿来了**哥以前的故事书,让我躺在床上多给她念念书,读读儿歌。

在**五个月到一岁时看到书就撕的劲,我以为我所有的努力都打水漂儿了,我说这完了,是不是书读的多了,这么小的厌倦了。吓得不敢给她看什么书,不过嫂子说孩子撕书也并不是坏事,孩子经常练习撕纸,可以锻炼孩子两手的协调能力,促进她的拇食指功能的分化。**哥小的时候嫂子给弄了许多纸让他撕,但**哥那是相当的不领情,半张纸也不撕。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阅读也是这样的,要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引导,我给**买了不少0-3岁的婴儿读物,也不特意的去给她读,而是把书放在她容易看到的地方,小家伙看到鲜艳的图案书,自己主动把书拿起来翻翻看,饭前是自己去看,吃过饭就自己跑到书桌前拿着书屁颠屁颠的跑出来:“妈妈,念念”。现在的**最喜欢的就是阅读,家里买的一百多本书都能说出书名,好多书还能说出里面的一些故事情节呢。

不过亲子阅读从什么时间开始都是由父母来安排,而亲子阅读不只是想让孩子学得更多的知道,我觉得亲子阅读中更多的收获一种亲子互动交流的浓浓情意,当时给**多买了一些书就是考虑不想单调,能在随意中去享受和她在一起的亲子时光。也**现在也正如我期望的那样把阅读当成玩乐的一样,没有去刻意背,只是简单的开心和热爱。

从细微处看美国素质教育


美国,不仅在综合国力、科学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其教育发展也令世界刮目相看。美国对幼儿进行的素质教育具体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之中,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小中见大的素质教育。

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

美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包括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他们不是把幼儿的体育运动看成是一种单纯的身体运动,而是把它看成教育的一部分。体育运动的种类很多,有些运动注重培养孩子的耐力,比如游泳;有些注重培养孩子的勇敢和主动,比如冰球;有些是要培养孩子的竞争和谦让,比如跆拳道;有些是要培养孩子的团体精神,比如足球……美国家长重视孩子的健康,认为孩子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决定一切的基础。他们在孩子体育运动上的开支很大,并支持孩子从事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运动。一般来讲,美国小孩子都会喜欢几种不同的运动。很多家长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每天下班后,家长就成了孩子的司机,到家还要充当“陪练”。那些体育运动的目的,是每个教练必讲和必教的东西,孩子学着体育,也学到了体育精神,不仅体格强健,而且意志也变得坚强。美国家长对幼儿从小进行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教育,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身体素质,还无形中增强了孩子的心理素质。

启发式的创新教育

美国的家庭教育从小重视对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鼓励孩子有独立的想法,家长经常带孩子到科技馆去做各种创造性游戏,开发孩子的想象力。父母很重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给孩子做各种组装玩具,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拼装各式各样的玩具模型,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小孩子具有好动的天性,比如在墙壁上乱画,拿剪子或刀子在书本、衣服等物品上乱剪,这在我们国家,大人大多会坚决制止。而在美国,父母们看到的是孩子学会了某种技能,而不是痛惜某件东西被孩子损坏了。事后他们会耐心地教给孩子一些操作上的技巧和知识。

有一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的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女孩告诉她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小女孩说是薇拉小姐教的。结果这位妈妈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可能会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教孩子认识了英文字母之后,孩子便失去了这种想象的能力。她要求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伊迪丝的妈妈认为幼儿园这种做法损伤了小孩子幻想的翅膀,而法庭也最终因为伊迪丝妈妈有力的说法而判幼儿园败诉。

美国家长也时时处处为孩子优良品质的养成做典范。凡是有停车牌的路口,不论有没有车,美国人都会遵守路规停下来,看过左右街口以后才重新起步。在没有红绿灯或者停车牌的路口,四面车辆一定都会停行,按照先来后到和右手车先行的路规,依次过路口,极少有人不守规矩,乱闯抢先。孩子每天看到大人这样开车,自然也就守同样的规矩了。

美国父母从襁褓期开始尊重孩子


美国家庭教育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从小就尊重孩子,重视给孩子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地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孩子从婴儿襁褓时期就跟妈妈分床睡觉,两三岁的幼儿就住自己的房间了。父母只管孩子的安全,其他生活上的事,游玩、学习都由孩子自理、自主、自我选择。比如,从小就有自己存放衣服、玩具和学习用品的地方,自己收拾房间,整理,布置属于孩子自己的“小天地”,父母决不替孩子做什么事,最多从旁提醒、参谋。他在加州两年来,从未见到过父母训斥和打骂孩子的现象,更多的却是经常见到父母对孩子说:“谢谢”“对不起”“请原谅”“这样好吗”等等,用商量的口吻对话。美国孩子在家里的确是小主人,不但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还参与家庭大事的决策。比如购买什么样的汽车、家电、电脑,怎样布置房间,怎样利用和美化庭院等,父母都倾听孩子的意见。许多孩子都跟父母一起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如收拾院子、种植花草树木、擦洗汽车、自行车、做室内外卫生、购买东西等。邻居家10岁的孩子,每周几次去洗衣店送取衣物,这是他固定的“岗位”。还有一家女孩子房间总是凌乱,妈妈就跟孩子订了个“协议”:每到周末各自彻底打扫自已的房间,晚饭前完成;平时每天临睡前要把各种物品整理好,养成随拿随放、注重环境整洁的好习惯。妈妈也就按“协议”不再唠叨不休。

对于孩子的游玩和兴趣活动,父母从不强制孩子去做什么,而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让孩子独立地支配自己的课余时间。选择学练什么乐器和其它兴趣技能,父母总是给予支持、鼓励和指导,或帮助请家庭辅导教师,或支持孩子去上个什么技能培训班。

美国父母大都对孩子的学习不施加压力。他们的观点是:喜欢学的孩子自然会努力学,为什么要强制他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呢?强拗着去做,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与个性。人的兴趣、爱好和才能本来就各不相同,孩子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人生的路让孩子自己去走。成功的家庭教育,应是父母舍得拿出时间跟孩子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对话、交流,对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肯定,让孩子在尊重和鼓励中成长。

美国:和孩子一起敲键盘


◎计算机应该做为补充──而非取代──的活动或是工具。它不能取代艺术、沙堆、水、书籍、音乐、户外活动探险、戏剧和与其它孩童的社交活动。

◎父母应该在孩子使用计算机时在旁指导。就在近处随时帮助你的孩子,回答他的问题,当他使用计算机时与持续与他互动。

◎花时间观察并参与孩子的计算机活动,以了解他在想些什么及学些什么。观察孩子使用计算机,可以对他如何思考、解决问题有更多的认识。

◎和你的孩子一起使用计算机,并鼓励他和兄弟姐妹或朋友这么做。和他人一起使用计算机可以协助他发展重要的社交技巧,像是轮流使用东西、合作,并帮助你的孩子建立说话及聆听的能力。

◎为你的孩子多学些软件,并在孩子使用软件前小心地检查过。尽管多数软件都是高质量的产品,但有一些软件由于过于困难、强调暴力的主题,或是无法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和学习,并不适合年轻的孩子使用。

◎把计算机放在全家人可以共享的公共空间里,像是厨房或是客厅,这样假如电话铃声响起或是厨房烧的开水沸腾了,你孩市在孩子伸手可及可以随时求援的地方。

◎对计算机使用时间做严格的限制,并请严格力行。建议3到5岁的孩子一次使用的时间不超过20到30分钟。并建立家庭计算机使用守则──像是不边使用计算机边吃饭、用完计算机后一定要把软件取出等等。

至于父母如何和孩子一起透过科技产品成长呢?很简单。陪伴是最佳的策略,在他使用计算机时帮助他解决问题、或是欣赏他所制作的一个画面。父母也可以透过和他谈谈在计算机上面做了些什么,来鼓励孩子的语言发展,虽然较小的孩子需要父母直接的帮助,较大的孩子则只要父母就近答询问题即可。不管孩子几岁,你在旁边其实是在告诉他,打计算机的时刻是个可以和其它人分享的时刻。

宝宝阅读,从摇篮曲开始


我们满怀欢乐,把孩子们迎接到这个世界上来,除了小衣、小裤、小斗篷,随着他们的成长,还应当给他们准备一些什么呢?“孩子们在吃够奶汁之后,在牙牙学语之后,接着就需要故事了。”这是获得“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殊荣的《365夜故事》序言开头的一段话。孩子需要文学,这是天性。孩子出生后,接触最早的文学形式是妈妈朗朗上口的摇篮歌。

它们有的是妈妈在婴儿摇篮边的即兴之作。如《觉觉喽》:“啊哦、啊哦,宝宝哟,觉觉哟,狗不咬哟,猫不叫哟,宝宝、宝宝睡觉觉喽。”这首摇篮歌并没有完整的含义,是生长于民间文学土壤的儿歌,以口耳相授的流传方式,代代相传。它以柔和的声音,连缀几个词语或短句,就可安抚婴儿悄然入睡。

有的则是儿童文学家的创作或加工的歌谣。如下面两首摇篮曲:

《瞌睡来》:“月亮光光照窗台,打个哈欠瞌睡来。

踏板叫我脱花鞋,枕头叫我倒下来,褥子叫我伸长腿,被子叫我不要蒙头睡。”

《小夜曲》:“月亮出来了,星星出来了,宁静的夜晚来临了。花儿睡了,草儿睡了,可爱的宝宝,也该睡了,睡吧,睡吧,我的宝宝,我的宝宝。”

这两首儿歌内容直白单纯,描述睡觉的情景;描述夜色与安宁,花儿睡了,草儿也睡了,采用比喻手法,吟唱着,可爱的宝宝也该睡了。两首催眠曲融入了妈妈的亲昵爱抚。音韵自然和谐,可唱可诵是儿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作为幼儿诗歌一类的儿歌,即使只有短短几行,也应当是艺术品。儿歌的形象,往往凭借作家丰富的联想、幻想,并通过比喻、夸张等手法来展现。我们来共同欣赏老一辈著名儿童文学家黄庆云的《摇篮》:“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宝宝睡着了。”

这首幼儿诗歌,以无比优美的想像,勾画出大自然中一幅幅连贯的画面,画面是如此的绚丽多彩。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创造了一个个动人的形象,烘托出一片宁静安祥、甜美温馨的境界。作者重复使用“宝宝”、“轻轻”两个双声叠韵词,以“摇篮”、“睡着了”每段首尾呼应,全诗循环往复,犹如一首轻柔动听的乐曲,旋律悠扬,余音袅袅,将天地间绵延不绝、至真至纯的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既体味到诗的悠远优美的意境,又感受到儿歌谐美的节奏韵律,诗和歌两种艺术融合为一,是儿童诗歌中的精品。文学评论家赞誉《摇篮》是“中西文化合壁的典范,是传世的佳作。”

当孩子渐渐长大,他们就不单是儿歌的聆听者,而且是诵唱者了。到了两三岁,婴儿行走自如,能大步稳跑。他们可以灵活地使用自己的手脚,爬上可以“摇啊摇”的椅子、秋千、木马、和爸爸的膝盖上。

让我们来听听孩子和妈妈一起又玩又唱的启蒙问答故事:

《什么在摇?》:“摇啊摇,什么在摇?摇椅在摇。摇啊摇,什么在摇?木马在摇。摇啊摇,什么在摇?秋千在摇。摇啊摇,什么在摇?摇篮在摇。摇啊摇,什么在摇?爸爸在摇。”

孩子在运动当中,感受到不同物体摇动的乐趣,把思维存于动作之中;孩子的语言能力在问与答、听与说的过程中,逐步得到训练。朗朗上口的《什么在摇》等启蒙问答故事,可以帮助孩子告别感知运动时期,步入象征思维阶段。

延伸阅读:儿童阅读也要“营养均衡”

我时常和朋友讲这样一个笑话。我们请一个孩子品尝土豆,周一吃炸薯条,周二还是炸薯条,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一律都是炸薯条,然后问孩子:“你最喜欢吃什么口味的土豆?”

如果你觉得这个笑话太荒唐,那么我要告诉你,在儿童的阅读问题上,我们大人正在普遍地闹着这样荒唐的笑话。睁大眼睛看看孩子们周围的图书环境:太多的识字读本,太多的快餐读物,太多的教辅读物,太多低俗的盗版动漫,太多劣质的抽筋剥皮的改写本……然后,我们也在问孩子:“你最喜欢读什么样的书?”

我认为,现在孩子们的“阅读口味”是人造的成分居多。

对小孩子,许多大人喜欢他们多认字、快认字,再多吞咽一些知识;对上了学的大孩子,大人则普遍强调阅读与课业的紧密关系,希望他们多读厚重的名著。而另一方面,暴利在驱使着不少商家大量炮制曲意迎合的读物。我们一方面在通过格式化的方式造就这种人造的“口味”,一方面对自己说,“孩子就喜欢”,然后继续炮制所谓“就喜欢”的东西。

大人在培养孩子的饮食营养方面相对聪明一些。从孩子一出世,我们就特别关心类似这样的一些问题:儿童成长需要哪些营养?最必要的营养是什么?哪些东西里包含了这种营养?如何烹饪而使这些营养最容易吸收?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有什么不同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特点如何配制食物?孩子的自然口味大致上有哪些种?在不同的口味上如何提供最佳的营养搭配?如何烹饪食物才最有可能受到孩子的欢迎?等等。可是,在培养孩子的阅读问题上,我们可曾有这样想过呢?

精神食粮同样也存在“营养均衡”的问题,只是常常被我们忽略了。

儿童阅读营养学?听起来像是一个很古怪的概念呀。不过说具体了,其实就是一些很实际的问题: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需要读一些什么样的书?什么书是最必要的?书中都包含了哪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影响力的内容?如何为孩子选择、如何引导孩子读,能使这些书中的好东西产生最大的功效?儿童的阅读会有怎样的成长阶段,每个阶段适合读怎样的书?孩子在阅读方面自然口味大致上有那些种?如何能引导孩子进行自由的、全面的选择?怎样选择既让孩子着迷又非常有益的书?如何引导孩子爱上书……

这些问题是每个热爱孩子的大人都会关心的问题。但为什么我们会常常忽略呢?大概是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太现实、太速成了些吧——当课业和升学成为孩子的生活目的时,谁又会真正去关心他们阅读生活呢?谁又有耐心慢慢滋养他们埋藏在地下的生命的根基呢?

我一直以为,在阅读的“营养学”方面,孩子的自然选择往往是最佳的。能打动孩子的纯净的心灵的书,肯定是最了不起的书。那些过去和现在能让孩子深深为之着迷的书,不但是有趣的、好玩的,而且往往是充满哲理的,值得每一个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的大人反复回味的,更是帮助孩子长大成人的营养基。[!--empirenews.page--]

宝宝的早期阅读从分享开始


写给爸爸妈妈的话:在信息时代,需要成长的不仅仅是儿童,与孩子一同成长,是我们这一代父母最大的乐趣。每天和孩子进行20分钟的“分享阅读”,孩子将受益终生;对于想培养一个书香宝贝的您来说,也能好梦成真。

早期阅读从分享开始

婴幼儿生来就有一种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态度常常在父母还没注意到时就不知不觉开始了。

婴儿期所萌发的阅读意识和出现的阅读行为说明,阅读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自发需要。有研究表明,如果在婴幼儿时期不及时启蒙阅读意识,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宝宝入学后会出现学习适应困难,例如,不会用拇指和食指一页一页地翻书;不爱读书,缺乏阅读兴趣;阅读速度很慢;阅读理解能力很差。这些都证明了早期阅读经验的获得对人的一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因此,在幼儿期,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宝宝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选择合适的材料激发宝宝的阅读动机,是需要父母重视的。

分享阅读——亲子共读新概念

在西方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Holdaway以实践经验为出发点,对家庭中亲子阅读行为进行改进移植,发展形成了一种用于引导学龄前幼儿从事阅读乃至写作的有效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分享阅读。

分享阅读也叫大书阅读,是指父母和宝宝不以学习为外显目的,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分享阅读能够极大底激发宝宝的阅读兴趣,提高宝宝的阅读能力。

家园共育《美国:从幼儿园起就大力开展阅读》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开展哪些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