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转变

05-01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当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一下我们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参考相关资料会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更高。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幼师资料种类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幼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转变”,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教育观、教学观做了全新的解释,这些观念是针对传统教育重人才培养的统一性以及重知识灌输轻自学能力培养的特点提出来的。在传统的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幼儿教育自身的价值不受重视。在新课程倡导树立活动教学观,强调知识的建构性、过程性,重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既关注幼儿未来的发展又关注幼儿目前的现实生活,既关注幼儿整体又关注每一个个体,强调幼儿自主地、合作地、探究地学习。因此,与幼儿学习方式的变革相适应,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观的指导下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促进幼儿全面地、和谐地、可持续地发展。

(1)、树立活动教学观,促进幼儿建构性学习方式的形成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评判活动效果的好坏往往依据幼儿获得了多少具体的知识和技能,为了达到让幼儿多学知识这一目的,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重知识轻情感、态度、个性的教学方式不仅阻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而且使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降低,甚至开始厌倦学习。这是因为教师的教学忽视了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特性——活动性,活动的特点一是“活”,二是“动”,这是学前儿童的最大特点,学前儿童好动,喜欢游戏,在活动中能充分展现自己,身心各方面都得到有益发展。福禄倍尔认为,人生来就有一种活动的本能,婴儿期以后这种活动本能主要表现在游戏中,在游戏中幼儿最能表现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活动教学观,重视实践、探索、发现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使幼儿在自主探究、发现的活动中实现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

(2)、树立终身教育观,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课程处于基础位置,它的特殊对象是学前儿童,它处于人生起跑线上,其获得的经验会影响到青少年及一生,教育不仅应该关注幼儿未来的生活和现实的生活,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他们是因此变得越来越热爱学习还是越来越厌倦学习?自我学习能力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信赖于教师、懒于思索?……如果是后者的话,无论教师教了什么,教了多少都是幼儿教育的失败,因为幼儿失去的远比我们得到的多。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重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轻主体意识、学习兴趣、忽视自我学习能力及其积极的情感体验等状况,与终身教育的理念相去甚远。因此,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思考“应该教给幼儿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所以教师应该把教育看作是为幼儿一生的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活动,授人以“渔”,这样幼儿教育才无愧于被称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才能真正成为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幼儿所获得的发展也才不会是情感缺失的、表面的、片面的、暂时的,而是积极愉快的、真实的、全面的、可持续的。

(3)、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纲要》指出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所以,教师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

如大班的一个活动内容是“7”和“8”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师发给了每一位幼儿两张点子操作卡片,一张是“7”以内数的加减法,另一张是“8”以内数的加减法,要求幼儿根据卡片上的图示写出相应的计算式。大部分幼儿很快就完成了,有个别的幼儿连数字都写错,如把“3”写成“”,但是也有一部分幼儿认为今天的内容太简单了,根本难不倒他们,有的幼儿都已经会15、25和50以内数的加减法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该班幼儿的数学发展水平不平衡,教师却提供了同样的学习内容,难道是因为场地的制约、资源的限制吗?显然不是,原因在于教师没有研究因材施教的依据——幼儿个体间发展水平的差异。

首先应该树立全新的儿童观,认识到每一个幼儿都是各不相同的,他们的发展水平是各异的,学习特点也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其次,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观察和发现幼儿间的差异,并了解每一位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已达到的发展水平,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幼儿间的差异和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和组织层次化的内容,提供分层的材料,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保证每个幼儿在其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样教师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才能尽可能地促进每一位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位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幼师怎样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案例一:

下午的美术活动是画《螃蟹》,浩浩的画画速度比较慢,因为他在画画时喜欢讲讲话,东张西望的,而坐在其旁面的晨晨早就画好了,当他离开位置的时候,一不小心撞了浩浩的手臂,浩浩马上质问晨晨:“你为什么撞我?”晨晨连忙道歉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浩浩不听,噘着嘴跑到前面来告诉我:“老师,晨晨推我的手,害得我画错了。”一副很难过的样子。

分析

首先,应当看到浩浩告状有他可取的一面。他懂得了上课的规则,这说明他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想通过告状来求得成人的帮助,从而矫正同伴的不好行为。从这个角度讲,这是孩子处理问题能力的一种进步。但是,对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告到老师那里,这会引起同伴的敌视,也会削弱独立处理同伴间小纠纷的能力。

案例二:

中午,吃晚饭的孩子们在阳台上看图书,他们有的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同看一本书,有的自己选了一本书独自坐在一边津津有味地看故事。这时候,李炫突然很气愤地过来“告状”:“老师,《找相同》是我先找出来的,杰杰他不让我看。”杰杰也不甘示弱:“书是我先拿到的!”两个人在老师面前争论不休,谁也不肯让谁。我先安定了一下他们的情绪,接着,转过脸来对杰杰说:“上次,你看《西游记》时,宝宝硬是不给你看,你心里感觉怎么样啊?”杰杰想了想说:“没得看书觉得很不高兴。”老师趁机说:“那你不让李炫看书,他也一样会很难过的呀!你们两个想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让两个人都开开心心地看书?”李炫和杰杰听了,商量了一下,决定两个人一起看书,于是他俩就手拉手高高兴兴地坐到小椅子上看书去了。

分析

李炫是为了求得老师的公正解决纠纷,请求保护而产生的告状行为。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之间经常会出现意见不和、争夺玩具和书籍等纠纷。当这些纠纷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一方就会告诉老师,以求得老师的公正裁决或给予保护。在活动中通过引导小杰反省,并换位思考,相互间要理解、宽容,让孩子不仅要知道别人的想法,还要理解他为什么要有这种想法,让孩子考虑一下他人的行为是否有合理的一面。给孩子创设一些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启发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李炫和杰杰听了老师的话后,两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到小椅子上一起看书去了。

案例:科学教育观摩活动引发的思考


案例一:中班科学活动《探索纸的承重》

教师投放了许多“桥墩”(酸奶瓶、牛奶盒、积木、积塑),“桥面”(各种大小、质地不同的纸),重物(检验纸承重的花片、硬币、石凉席片、木块)。目的是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探究纸的质量不同,承受的力量也不同。

观摩反馈: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搭好桥,在桥面上摆上许多重物,在操作过程中,幼儿反复搭桥,频繁更换材料,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兴趣点不是在探究纸的承重,而是对丰富的材料感兴趣,热衷于操作的过程。

问题的原因:投放的材料复杂,隐含着多种不同、多层关系,而且“桥墩”的大小,距离会影响纸的承重,重物的多种也干扰了幼儿的探索,使幼儿无法取舍,难于比较,对目的不明确。

案例二:中班科学活动《光和影子》

第一次活动,教师让幼儿在阳光下踩影子,感知影子与光的关系,第二次活动投放黑布、白布、有机玻璃、纸板四种材料让幼儿感知不同材料产生不同的影子效果(暗),并引导幼儿探索记录方法,观摩第三次探究《光和影子》活动,教师在第二次活动的基础上又投放了两种新的材料——木板、玻璃纸。目的是继续让幼儿探究影子(暗度不同),并进行记录。

观察反馈:活动刚开始,大部分幼儿很认真专注地探究影子,一边实验,一边记录,可有的幼儿凭上次活动的印象,把四种材料产生的影子效果一口气记录下来,还有的是看到别人记什么,自己也跟着记,记录完成后,他们就到处转悠,这边看看,那边瞧瞧,不知道要干什么。

问题的原因:教师对本次活动没有提出新的问题和要求,只是增加了两种新材料探究同一个问题,造成重复的活动,幼儿没有新的探究动机和欲望。

由这两个活动引发的思考:

一、材料投放的问题:丰富的材料能引起幼儿操作的欲望和兴趣,但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关系复杂,无法从多重复杂的关系中选择出其中一对关系进行比较(选择其他条件相同,只有一对条件不同),在这种情况下造成幼儿的探究目的不明确,只是热衷于操作层面上,阻碍了幼儿的进一步探究。

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既丰富,

干扰性少,目的明确,又有利于幼儿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应根据材料目的、功能的不同归类,分别投放到各组,使探究的目的隐含在材料中,同时还应尽量减少许多幼儿共同使用材料的干扰,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极的探究,独立的思考,反复的质疑验证,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二、有关记录的问题:对幼儿来说,记录也是一种学习,它能培养幼儿用科学的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家做科学的过程,同时变无意识探究为有目的探究,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对教师而言,通过对记录的分析,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探究过程,以便调整或推进活动计划。但教师不能把记录当成一种时尚来追求。一方面应根据探究内容的需要,各年龄班幼儿的特点研究一种既简单又好操作的记录形式,另一方面不能把记录当成一种任务,记录完成探究也就结束,应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把真实的发现记录下来,所以教师在设计记录表格时应根据孩子的实际记录水平,不能太格式化,太复杂应留有空间余地,使幼儿在解决问题中能多次的验证记录。

案例:阿琪宝贝的转变


一、孩子的行为表现

阿琪是我们亲子班的小朋友。虽然只有2岁半,但个头超过了同龄人,力气也大,小区里凡是认识他的的家长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同他在一起玩。因为他有个不好的习惯爱顺手打旁边的小朋友,大家都躲着他。家长反复批评他甚至打他,他口头答应不再打人,但是,自我约束能力差,一会儿憋不住劲,又去打人。如今他报名参加了我们亲子班,报名的家长都非常担心,希望不要收这个学生,而他的妈妈却很焦急,希望孩子能在这里得到教育,并学会和人相处。

二、分析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为了弄清原由,作为亲子班的老师,我和他的妈妈进行了约访。妈妈说:“我曾经苦口婆心地教育他,甚至惩罚他,试图矫正他的打人行为,但都无济于事。按理说我家孩子是在加拿大出生的,周围环境很好。或者是后来回国后受到他奶奶的影响吧。他奶奶就是有点歇斯底里的。动不动就发火!不过我们工作忙也没有办法了,只好让老人带。唉……现在对他真是毫无办法。"阿琪为什么总想打人呢?妈妈说不清楚,阿琪自己更说不清,我们只能从妈妈的陈述中分析判断阿琪具有攻击行为。但是因为还没有直接和孩子接触,所以不能枉下结论,我决定在实际活动时再观察一下孩子的表现然后根据情况做出相应的措施。

到了星期六,亲子班的宝贝们来上课了,阿琪也在其中。开始上课了,大家都和老师一起活动,当然阿琪也不例外,他和大家在一起非常兴奋,并且不断的尖叫。所有人都用不接受的目光看着他,这使他的母亲很尴尬并且感到失望,于是对阿琪说:“你不可以这样子的!”可是阿琪的表情却显示出“我才不听呢,就是不听”而且越叫越大声,配课的教师走过去打算指导孩子和家长,可是他却赖在地上不起来还边喊“不要!不要……”,把我说话的声音都盖过了。于是我示意请妈妈先带孩子到外面玩一会儿……这才能正常进行活动。后来阿琪安静了,又从新返回教室,我们正在玩游戏,阿琪马上跑了过来,露出兴奋的笑容,可是他刚跑到一个小朋友旁边,那个小朋友的妈妈就把他拉开说“不要在一起的好。”阿琪妈妈很生气,抱着孩子说“我们还不想和他玩呢!”说完就离开了……看了孩子和家长的表现,感觉到他们的问题需要寻找途径来尽快解决。

三、寻找应对的策略

孩子的攻击行为仅靠说教、惩罚去矫正,往往难收成效,因为具有攻击行为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强,他们不爱受约束,于是我采用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游戏方法对他们进行矫正和治疗。我们建议阿琪家长和我们配合做“游戏”。

(一)从“观察”法介入,以“功能分析”寻找原因。我们发现:阿琪的攻击行为不是无缘无故的,偶尔发生的,而是对某一事物很兴奋或不满意,他就会攻击旁边的小朋友。最初,我运用“冷处理法”阻止他,即当他攻击别人时,请他到一边不和其他人在一起来控制他的情绪和行为,刚开始也有一些效果,但时间一长就出现了新的问题。阿琪的攻击行为减少了,但取而代之的是“咬老师”或“掐老师”的攻击性行为的出现。由此可见,阿琪的攻击性行为是因为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造成孩子情感上的困惑,为了达到脱离这一环境和逃避做该事的目的,他就以伤害、攻击别人的方式来表达“不满意”“兴奋”,出现了极端行为。

(二)、以伙伴支持、集体环境支持,尝试在“和谐氛围”中进步。平时,阿琪非常喜欢和另一个身材较高的男孩子一起玩。因此在教育课程中,我有意识地将他们安排在一起,通过伙伴的支持,利用阿琪的“依恋”心理,配和教师“示范”进行合作

训练。进行一些阿琪喜欢的游戏来引发积极情感,如果发现阿琪出现攻击性行为就果断制止,并边示范抚摩对方的手臂或其他部位说“如果你喜欢

一个小朋友就要这样做。”示范后,把住阿琪的手让他象老师一样做。并肯定的说:“对,要轻轻地摸。才表示你喜欢他。”当阿琪的攻击性行为减少时,就适时奖励。学习中我也及时地示范给其他的家长,告诉他们不论是谁家的孩子做对了,都要给掌声鼓励,也可以让孩子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抱抱、亲亲,表示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并说“阿琪真好,真听话”。渐渐地,家长们不再孤立阿琪了。阿琪的妈妈也不象从前那样说赌气的话了。

(三)、接下来将进行“系统脱敏”让阿琪主观上减少攻击性行为,帮助他学会以一般人所认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综合起来看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应更多地强调爱和平静、温和的教育,特别是要注意在平时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善良的品格。这才能铲除孩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土壤。从这点出发,我们平时应更多地注意其非攻击性表现,因为这类幼儿的成长中所缺乏的恰恰就是这些。

案例:笑笑的转变》


案例背景:

笑笑是一个倔强、外向的孩子,胆子很大,最大的特点是喜欢与人交往,不怕陌生人,在家最喜欢串门。但是自制力很差,控制不住自己,常有攻击性行为。比如:在小小班时喜欢咬人,几乎咬遍了班中每个孩子。同时占有欲很强,与人交往缺乏礼貌,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如果别人不想给她,她就打人。喜欢和别人一起游戏,却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正确自己的想法,经常用肢体语言代替口头语言。有时,很多小朋友一起游戏时,当别人不理她,她会抡起拳头打别人,理由是别人不跟他说话。他的这种“友好”的表达方式,并不为同伴所认同或接受,再加上她平时遇事又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于是同伴们逐渐疏远了她,还有的小朋友还故意躲着她,很多家长都向老师反映,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和她坐在一起,怕她打到自己的孩子。

案例描述:

吃早点的时候,保育老师正在分发饼干,小朋友一个个洗完手,安静地坐到自己的桌子前面喝豆浆。今天吃得是印有各种图案的饼干,小朋友最喜欢那种印有小鱼图案的饼干,由于文文洗手比较快,一坐到位置上,他就马上伸手拿了块自己喜欢的小鱼饼干,嘴里高兴的说:“啊,我今天是小鱼饼干。”在一边洗手的笑笑听到后急了,赶紧跑过来说:“这是我的!”还一边伸手就把文文手中的饼干给抢了过来。”文文当然不肯,连忙喊到:“这是我的,是我先拿到的,快给我还。边喊边站起身子,想要拿回饼干。笑笑也不肯,把饼干藏到背后,瞪着乌黑大眼睛说:“哼!不给,这是我喜欢的!”文文也不肯让,伸手要拿回自己的饼干,笑笑火了,抡起拳头就打了文文一拳,嘴里还嘟呶着:“谁叫你抢我的饼干。”被打的文文马上哭着告诉了我,由于我看到了刚才的一幕,马上就问笑笑:“你该不该抢人家的饼干?你觉得这样做对吗?”她瞪着眼睛看着我说:“谁叫他抢我的饼干,这是我的。”边说边把饼干藏到自己的身后。我说:“我看到是文文先拿到的,来!我们把饼干还给他,老师再帮你换一块别的图案好吗?”我边说边伸手想拿她手中的饼干,笑笑见我要拿,马上把饼干藏到了背后,说:“不行!不行!是我的。”我说:“笑笑是最听老师话的,来把饼干还给文文。”“不行不行!”笑笑恼怒的喊着,我还想劝说她,可没想到她手一转就把饼干给捏得粉碎。

案例分析:

陈鹤琴说过:从出生七岁是人生的重要时期,儿童的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意志、情感想法等都要打好基础,如果基础不打好,那健全的人格就不易形成。而现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家中的宝贝,家中的大人一切都围着他转,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骄横、霸道的性格,在与同伴的相处中,出现较多的攻击性行为。所谓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一般指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指向他人或物体的身体或语言的攻击表现。对于笑笑这种攻击性行为,如当别人不理她,她会拿起拳头打别人,理由是别人不跟她说话,只会用这种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别人先拿了她喜欢的饼干,她会马上下意识的抢过来,并伸手打别人,这种是幼儿以自我为中心、骄横、霸道的表现。当老师想要请她把饼干还给同伴时,教师这种强制性、命令性的语气,只会引起幼儿的反抗、逆反,她就会把饼干捏得粉碎,这就是幼儿叛逆心理的体现。

一、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行为

表现。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孩子,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或在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往往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从而使他或他们成为老师心目中的“问题儿童”,所以当笑笑发生刚才一幕时,作为教师,也早在心中把她当成了“问题儿童”,在孩子抢夺别人的饼干时,我下意识的想把她手中的饼干拿回来,以至孩子做出叛逆行为。同时在同伴心目中的“坏孩子”,她也逐渐被同伴所孤立或抛弃,小朋友不喜欢和她玩,家长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跟她一起坐。所以她的这种“友好”的表达方式,并不为同伴所认同或接受,再加上她平时遇事又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于是同伴们逐渐疏远了她,还有的小朋友还故意躲着她。

二、同时孩子产生的这种行为与家庭教育是离不开的。

其实儿童最早接触的社会是家庭。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成员之间的彼此影响,孩子的行为问题并非单纯就是他一个人的行为问题,而更多的时候,其父母的行为方式、情绪情感都是形成孩子行为“问题”的根源。心理学家华生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在抚育者的不断强化中形成的。父母不仅造就了孩子的身躯,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父母的行为方式、情感态度,对孩子个性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第一、父母对孩子采取溺爱的教养态度,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这样娇宠和放纵能导致孩子的为所欲为,使孩子稍有不如意就会采用攻击手段来发泄不满情绪。通过家访,我们也得知笑笑的父母就是一种溺爱型的家长,在家中放任孩子,对她所提的要求肯定是无条件满足。所以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骄横、霸道的性格。第二、父母的一些偏激的教育观念,引起不当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影响。她的外婆怕她受欺负,所以教她这种攻击别人作为“自卫”的行为方式,当她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时,她就会用攻击性的行为来对待同伴,以至孩子就容易直接用这种肢体语言与别人相处。

措施:

一、协调好她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提高她的交往能力。

多年的工作教训我这种孩子往往是有很强的自尊心,同时又很自卑。她希望被同伴所接受,只是她不懂用什么方法与人来交流。所以在当遇到别人不与她说话时,她会用拳头来代替说话。当她也想和小朋友一起看摄象机里的内容,她不会礼貌得征询别人的同意,只会一把上前去抢夺。所以我认为要处理好这件事,首先要努力提高她的各方面交往技巧,如: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礼貌用语等。比如在平日里我允许孩子从家中带喜欢的玩具,如果孩子喜欢某个东西,必须要征得别人的同意,并让孩子相互交换着玩,使孩子学会分享的快乐,学会用礼貌用语,提高孩子的交往技巧。还有在区域活动时,我注重孩子的德育教育。游戏时懂得互相谦让,让最谦让、最有礼貌的孩子,在娃娃家当大家最喜欢的角色“爸爸、妈妈”,促进孩子在每个活动中注重自己的礼貌用语、对人礼节、与人谦让等,并请笑笑也做娃娃家的主人去招待别人,从中体会礼貌的她是受大家欢迎的。

二、家园配合,指导家长的正确育儿方法,更正家长教育观念。

我采用家访、来园接送面谈、成长册的交流等各种形式,告诉家长孩子在园表现,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教给家长正确的育儿知识,更正家长的教育观念。同时在家长会时采用与家长讨论形式,让所有的家长一起讨论,如何用科学的育儿知识教育孩子,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让家长们互相带动。

三、教师应该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

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更重要的是要取决于教师的态度,教师应该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当笑笑在抢夺别人的饼干时,我们首先要给孩子一个申辩的机会,让她说明她这种的行为原因,只有深入

了解冲突产生的真正原因,才能做到公正、公平。因为教师在孩子心中是高大的,如果老师喜欢某个孩子,经常在表扬某个孩子,那么他在同伴中的威信是很大,与之却相反。所以应该给予这样的孩子更多的关注,主动去亲近他、帮助他,给他们机会,同时应该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幼儿,比如让孩子当值日生来鼓励孩子,在协助老师的同时她会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当她表现好时教师应该充分的肯定她,但她表现不好时,不要认为她是“问题儿童”而用简单用命令的指令去遏止她,反而会使她产生逆反心理。批评幼儿的不正确行为,而不是批评幼儿本人,清楚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受大家的喜欢,如果她还不能做到,教师可以稍做惩罚,让孩子离开集体一会,让她认识到自己的行为。

二、发挥孩子的特长,让孩子的闪光点来建立她的自信心。

为了让笑笑在别人的心目中建立新的印象,逐步提高她的自信心,协调好她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在六一节我想发挥笑笑唱歌的天赋,让孩子的闪光点来建立她的自信心。

终于在这次六一节,笑笑的甜美歌声征服了老师和小朋友,大家都纷纷模仿她在台上的表演的样子,笑笑一下子成为了“名人”,在同伴中找到了威信,逐渐建立了自信,被同伴所接受。使她充分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乐,促使她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使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孩子。同时我也在众人面前多与她交流,以暗示孩子们,老师不因为她的错误而讨厌她、疏远她,老师同样关心、喜欢她,从而使孩子们也愿意亲近她、接纳她。

现在的笑笑,已经很少看到她打人了,而且在平时,也会把家中的小白兔、玩具、零食带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小朋友也愿意和她一起游戏,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和她一起玩,还经常请笑笑指导,与她在教室里一起表演六一的节目。

总之幼儿的认知水平提高了,促使幼儿在行为和认知上保持统一,在幼儿的生活中,让幼儿懂得辨别是非、对错,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基础。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增加,学会用非攻击性行为解决事情,能以积极的行为代替消极的问题行为,使幼儿得到较多来自外在环境的积极的态度,促使幼儿健康地发展。

大班教育观察记录范本合集四篇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幼儿园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提前准备很多资料。资料一般指生产、生活中阅读,学习,参考必需的东西。有了资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幼师资料内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大班教育观察记录范本合集四篇》,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大班教育观察记录【篇一】

今天的午餐欣欣又没有吃完。这个有些顽皮又有些固执的小朋友,在我的再三劝说后仍是不愿意吃饭。看着他的眼圈越来越红,我也有些内疚,也许刚刚开学让孩子快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还是有一些难度的。不能说服他,转儿我只能说服自己对孩子多宽容一些。这样想了以后,我笑着对他说“笑一笑”,他却眼睛含着泪水对我说:“我心理有点不开心,笑不出来。”想来也是刚刚被批评的孩子让他马上破涕微笑还是有些难度。

这时,我看到活动室墙壁上“小青蛙”与“瘌蛤蟆”的图片,想以此吸引他的注意,分散他悲伤的情绪。“你看哪只是小青蛙?”我点着瘌蛤蟆和小青蛙的图片。“绿色的是小青蛙”他回答的很干脆。“哦,对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是不是因为小青蛙穿的是绿衣服?”我想这样问,孩子对青蛙和瘌蛤蟆在颜色上就能有所区分。但是,他却盯着我认真的对我说:“小青蛙是不穿衣服的。”我想他可能不理解我的意思,为了让他青蛙与瘌蛤蟆肤色的不同,我又说:“你看小青蛙穿的是绿衣服,瘌蛤蟆穿的是灰色的衣服对吗?”“不是的,小青蛙是不穿衣服的,所有的小动物都是不穿衣服的!”他信心满满的对我说。

由此,我想到平日里,我们上课的时候总是生怕孩子不理解自己的意思或是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我们总是在说一些善意的谎言或者说是善意的比喻。今天,上课是小青蛙我就说小青蛙是穿绿色衣服的帮助孩子认识它的外表特征,改天活动上小鸭子,我又说小鸭子是穿黄色衣服的,小兔子穿着一件白衣服……

通过这件小事,让我明白在生活中与孩子交流要保持相互之间的平等,教师说话时要以大人的态度对待他们,特别是介绍一些动物的时候更要以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把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搞混淆。

大班教育观察记录【篇二】

每次吃饭,总有一些不喜欢吃蔬菜的孩子,对他们,我是伤透了脑筋却又无可奈何。不断的提醒对他们来说只是耳边风,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怎么办呢?后来,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换一种教育方式呢?于是,在一次午餐前,我从阿姨手里接过饭菜时就故意大声的说:“今天的饭菜好香哦!你们闻到了吗?”这时,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都翘起小鼻子夸张得闻着。一边闻一边说:“真的,好香!”“今天的蔬菜闻起来也很香,一定也很好吃。”说着神秘的偷瞄了一眼今天的蔬菜盆子,大家也都好奇地睁大了眼睛。我又说“那谁来猜猜我们今天吃什么菜?蔬菜吃了有什么好处呢?”我刚说完,好多小朋友都争着要回答,飞飞说:“老师,我妈妈说多吃蔬菜就会不生病,还会更聪明。”小茹说:“吃蔬菜会变得更漂亮。”“哦,是吗?那还有谁也喜欢吃蔬菜呢?”“我!”“我!”……在我的鼓动下,大家的热情高涨,就连几个不爱吃蔬菜的小家伙也乐在其中。果然,那天的蔬菜是供不应求,而且小朋友吃饭的速度也快了很多,菜好吃,饭也多吃了。

从此,在每次吃饭前,我总是用生动的形式介绍菜名或讨论有关菜的作用或者是一些简单得吃饭礼仪,用自己的热情来带动幼儿吃饭的兴趣,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也在无形中逐渐养成了,这就是吃饭中的乐趣吧!

大班教育观察记录【篇三】

观察情况记录:今天集体教学活动内容是音乐《我是小海军》,由于考虑到课上小朋友看图能方便一点,我让孩子们面对电视机像平时上语言课一样坐成了横四排。活动一开始大家看着图片中的小海军进行了热烈地讨论,这时,欣瑶冒出了这么一句话:“老师,刘梦影的脚翘在了我的椅子上!”于是,我停下话语,对刘梦影进行了很简短的劝说,好不容易峰回路转,回到刚才讨论的话题上,可边上的王京天又告诉我:“老师,刘梦影她用手拽我的衣服,把我的衣服都弄皱了。”没办法,我将刘梦影调到了第一排最显眼的地方,原想这回肯定没事了,他会认真的听讲了,哪知他低着头弯下腰摆弄起他的鞋子来,不管其他幼儿多么有趣的歌表演都不能吸引他抬起头来看一看,我提醒他了,他才跟着动一动,当我的视线离开他,他就又去研究他的鞋子了,我仔细一看,原来他的鞋带松了。

分析与措施

分析:

活动中发现刘梦影的自制能力比较差,上课时容易受环境、身体等外界的干扰分散注意力。这种表现说明刘梦影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倾听习惯。

措施:

1.在平时的集体活动中注意对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多多提醒幼儿注意对老师和同伴讲话的倾听,也可以通过一些倾听游戏来培养幼儿对注意倾听的兴趣。

2.与家长及时交流,给注意给幼儿穿的衣服鞋袜等都要尽量减少影响幼儿注意力的因素。

3.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让幼儿喜欢看书并乐意讲述故事中的对话,让能用故事中的对话来讲述故事内容,提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对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进步表现进行及时而具体的表扬,让幼儿逐步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感受到集体活动的乐趣,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

大班教育观察记录【篇四】

观察实录:

马上要“叠被子比赛”了,孩子们很认真的学着,刘勃韬小朋友也很认真,可是一来二去,刘勃韬的被子也没有叠成功。今天起床后刘勃韬小朋友继续努力,没有放弃。刚开始,他使劲地把被子整理平整,把四个角落铺平整了,把短边往中间折了起来,被子在他手里不听话,几次后才把两边对折好,这一下可以折方块了,同样的方法,把被子折了两下,终于有看到被子上的小猫了。刘勃韬很兴奋,他一个劲地跟边上的小朋友说:“我会叠被子啊!瞧,我叠的。”那兴奋的样子我也为他感到高兴。

分析评价:

《纲要》指出:幼儿要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刘勃韬小朋友平时是奶奶带大的,什么事都是奶奶包办代替,这不进入大班后,才开始慢慢自己会穿衣服,有时还会把衣服穿反,鞋子和裤子也经常反穿,起床后也总是最后一个走出寝室。

教育措施:

1.家园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进入大班后,自理能力应有哪些方面的提高,同时也反馈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希望家长在家也能让孩子自己动手,自己的事自己做,少包办代替。

2.在幼儿园和孩子商量好,能自己的事自己做,并对孩子进步加以鼓励和肯定。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转变》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