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

05-11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

内容简介:

莎莉任何事都喜欢是一!在学校排队要一,课间要头一个冲出教室。她甚至要头一个吃完奶酪通心粉!不幸的是,莎莉讨厌输,而这些让她性子火爆还伤了感情。她的同学在学校甚至给她起了“输不起的莎莉”的外号。在老师和妈妈的帮助下,莎莉学会了体育精神的规则。她可以学会对自己说“玩得开心就是赢!”教导孩子具有“体育精神”并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事。“体育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孩子们从小就需要学习如何分享、遵守规则、控制情绪、努力,学习无论输赢都互相尊重、体贴、宽容。当孩子们学着对待失利,我们可以鼓励他们更加努力,改变或者重新评估目标,在逆境中坚持不懈。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2月1日)

外文书名: Sally Sore Loser a Story about Winning and Losing

丛书名: 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

平装: 36页

读者对象: 7-10岁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20

ISBN: 9787122188069, 712218806X

条形码: 9787122188069

商品尺寸: 22 x 20.8 x 0.4 cm

商品重量: 181 g

品牌: 化学工业出版社

ASIN: B00HNQNWOA

编辑推荐:

《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输不起的莎莉:教孩子如何面对输赢》编辑推荐:专业性——美国心理学会资深儿童心理学家撰写,专业插画家绘图,心理学背景和翻译水平兼备的妈妈们担任翻译。书后附有“写给父母的话”,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剖析孩子的种种表现,帮助家长理解孩子,指导孩子克服种种情绪障碍,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实用性——给父母们补充相关儿童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孩子相处,解决育儿过程中的种种困惑。

趣味性——绘本故事的表现形式容易被孩子接受,生动、有趣的故事场景,将成长的道理蕴涵其中。亲子共读的形式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快乐阅读。

安全环保——采用FSC森林认证环保纸,大豆油墨环保印刷,亚光铜保护孩子视力,圆角设计翻页不伤手。入选北京市绿色印刷工程——优秀少儿读物绿色印刷示范项目。

《输不起的莎莉》获美国“妈妈的选择奖”儿童绘本类金奖Mom's Choice Award for Children's Picture Books(Gold)。

“输不起”是绝大多数孩子都容易出现的心理现象,即使成年人也有不少存在“输不起”的心理。如何让孩子从容面对竞争和输赢呢?《输不起的莎莉》给我们诸多的启发和实用的方法,这项技能将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起到关键作用。

作者简介:

(美国)弗兰克?希洛(Frank J. Sileo)

译者:袁蕾 插图者:(美国)卡里?派罗(Cary Pillo)

弗兰克?希洛(Frank J. Sileo)博士,是新泽西州的注册心理学家,同时兼任新泽西州心理提升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希洛博士在纽约福特姆大学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他写了其他三本孩子的书,分别是《手纸花:给克罗恩氏病孩子的故事》(Toilet Paper Flowers: A Story for Children About Crohn's Disease),《别动奶酪:给乳糖不耐症孩子的故事》(Hold the Cheese Please! A Story for Children About Lactose Intolerance),以及《臭虫和营火:一个想家的故事》(Bug Bites and Campfire: A Story for Kids About Homesickness)。希洛博士是个活跃的公众演讲家,他经常在全国巡回给父母和孩子演讲。他活跃在心理学专刊、新闻、杂志、网络、广播、直播网站和电视上。你可以访问他的个人网站drfranksileo.com以了解更多有关他的信息。

卡里?派罗(Cary Pillo),在华盛顿州喀斯克特山脉脚下的一个小镇上长大,现在跟她的丈夫和狗居住在阿特拉斯。她为很多童书做插图,包括《可怕的事情发生了》(A Terrible Thing Happened),《温柔的柳树》(Gentle Willow),《条纹衬衫花裤子》(Striped Shirts and Howered Pants),以及《蒂比试一试》(Tibby Tried It)。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儿童性格的形成与培养


每个人对己对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都能表现出自己的心理特征,如有的温和有的粗暴,有的刚强有的懦弱,有的果断有的迟疑,有的开朗有的孤僻,有的宽厚有的自私……我们通常把这些叫做人的个性特征。而性格则是个性的核心,是足以支配个性的那些最主要的特征的组合。

想要了解性格的形成,就必须从儿童出生之后开始研究,因为只有通过儿童的自然行为才能获得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可以说,儿童所做的努力和外部因素关系不大,而是取决于他们创造潜能和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障碍。儿童正是通过一系列突破障碍的努力促进了性格的发展。

刚刚出生的婴儿并不存在所谓的性格,但这却是性格开始发展的年龄。0~6岁时人类心理和生理都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对性格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初生的婴儿一般被成人呵护在怀中,他们是弱小的生命,不会受到外界的压力,也没有好坏的意识,更不会受到道德观念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成人也不会用道德标准评价一个儿童,顶多在他搞破坏之后说一句顽皮或淘气。6~12岁的时候,儿童的脑海中产生了好坏的概念,他用好坏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也用此来评价其他人。这个时候是培养儿童道德观念的好机会,道德感最终会成为社会感。12~18岁的时候,儿童早已具有了各种理想和观念,知道热爱自己的国家,也知道自己属于某个特定的种族,并对国家和种族产生强烈的荣辱感。

儿童的三个阶段是相互有别,而又环环相扣的关系。下一个阶段如果发展正常,就必须保证上一个阶段情况良好。换言之,如果成人在第一阶段满足儿童的需求越多,儿童在接下来的一个阶段就会发展得越好。

儿童出生的最初几年十分重要,0~3岁所受到的影响甚至会改变儿童的一生。这个时期,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伤害、阻碍、打击等遭遇,他的个性就会发生偏差。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位父母希望孩子的性格不正常,但是他们却是造成孩子性格偏差的“元凶”。一个儿童性格是否正常的标准是――儿童性格的形成是否依靠他自己。不过,这样的标准几乎很难达到,因为每一个儿童的经历和特点不同,有些儿童在妊娠期间所遭遇的影响远比出生之后更加严重。比如成人酗酒或是遗传疾病,都会对儿童造成极大的出生创伤。

小人书与绘本


下午去蓝旗营逛豆瓣书店,想看看新到的打折书,我一般囊中羞涩的时候都去那里,一个可以过过买书的瘾,一个也不至于透支。出来以后,发现豆瓣的西边新开了一间小小的门脸——墨盒子绘本书馆,店面的风格雅致干净,加上我对绘本的偏好,又踅了进去。

店内摆满了各种儿童绘本,高低错落,各占地势,中间又点缀些动物小卡通,越发显得童趣盎然。书店的风格无疑是吸引读书人的招牌之一。看得出墨盒子绘本书馆的设计出于专业人员之手,空间开阔,体贴入微,如果有时间,是可以带孩子来消磨一下午的。店内有几种绘本是我在别处苦索不得的,于是又买了几本给儿子作礼物。在我看来,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书籍。一块糖能让孩子快乐片刻,一顿大餐能让孩子兴奋一时,一件衣服能让孩子开心半月;而一本好书,可以点亮一个灵魂,照耀孩子的一生。

一般来说,我给儿子买绘本,有几个固定的地方:海淀的第三极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和西单的北京图书大厦。就购物环境而言,第三极不错,儿子喜欢抱着一堆书随意翻看,我则可以给他仔细挑选。后面两个名气较大,人也相应嘈杂,挑书的时候常被干扰。有一次在西单给儿子挑书,遇到一个编辑做市场调查,问我是否会给孩子买中英文双语的读物。我明确地告诉她不会。中国人总想在一本书里搭售太多的功能,不是用中英文,就是用汉语拼音,恨不得孩子在读故事的时候成为英文专家或者汉语通,从来不肯老老实实地讲一个纯粹的故事。还有就是喜欢在一本薄薄的书里集成大量故事,相应地图画只好舍弃,教育的嘴脸太过明显,买回去孩子自然不乐意读。根据我的经验,“海豚绘本花园”和“爱心树世界杰出绘本”两个系列是同类书的佼佼者。这些绘本精选的世界杰出画家作品,一般都在各国获过奖,其色彩、娱乐性、想象力都很吸引人。

作为绘本,我想首先必须画面美才能吸引孩子,使眼睛获得奇妙的视觉旅行,给孩子美的享受。然后要让人快乐,中国的本土读物想方设法要教育人,弄得人反而开心不起来,拒人千里。还有好的绘本要能让人想象,发现生命的另外一种可能,或者提供给我们一种别的思考方式。好的绘本,应该是美的,快乐的,启迪智慧的,孩子在感受美、快乐的同时,其实已经接受了那隐含的道理。中国的绘本也在向这方面努力,但往往缺少自己的风格,人物变形得厉害,还比不上根据过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改编的图书;近年出版的《荷花镇的早市》颇能勾起人水乡的回忆,可惜像这样好的绘本太少了。当然,我无法确定编辑是否同意我的这些意见。对于绘本,我唯一的抱怨就是价格问题。绘本一般采用铜版纸,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捧在手上像一件艺术品。这样下来定价自然不菲,然而为了孩子,也只有压缩自己的购书幅度了。

买回绘本以后,我会把重要的绘本放在儿子书桌上,等待他自己去发现。就像金庸《天龙八部》中的无名老僧,在萧远山、慕容博偷窥少林寺藏经阁武林秘籍时,放上《法华经》与《杂阿含经》作为引导。我想儿子自己发现的图书,对于他可能更有意义吧。之后我会自己先浏览一过,算是备课,以应对儿子的提问。一般的图书由他母亲讲授,如果是重要著作,我就要亲自出马了——我怕他母亲讲得不够深刻,呵呵。我告诉儿子,我的学生都很喜欢听我讲课的,所以儿子还比较信赖我。有时候我会产生错觉,到底我是在给儿子读故事,还是在给自己读故事。也许这就是绘本的魅力吧,适合3岁-100岁的人阅读。我看儿子的成长,其实也在看童年的自己。

我们的童年还没有绘本,只有小人书,六七十年代生人都有阅读小人书的经历吧。谈到小人书,三十岁以上的人往往会泛起一丝怀旧的微笑。小人书的学名叫连环画,不过小时候我们的文明程度不够,都是径呼为“小人书的”,那意思就是小孩看的书了。

那时我们住在南昌南湖的水观音亭,南湖的南岸就是八一公园。公园门口热闹非凡,少不了摆书摊的。摊主将木制书架张开,书架两边对称地排列着五六行小人书,用松紧带勒着。需要哪本,抽下即可,向摊主交上一分钱或者两分钱,就可以坐在矮矮的细长条凳上看起来。我们手里只要有几分钱,就会去八一公园租书看。生意好的时候,七八张条凳上坐满了人,如果去晚了,就得站着看小人书。这倒不算什么,最怕的是有人喜欢蘸唾沫读书:用脏兮兮的手指蘸一下唾沫,粘住书页,翻一页书,接着又将手指伸入口中浸泡。我很奇怪,难道不用唾沫就看不成小人书么?看一本小人书得损失多少唾沫啊。还有,小学时代谁如果能带小人书来学校,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大家都会对他万分景仰,争相套近乎,只为了能够传阅一遍。小学毕业后,我在工农兵医院割扁桃体,哥哥买了好多小人书来犒劳我,躺在病床上的我开心坏了,真希望自己多长几根扁桃体,可以慢慢割,这样每日里都有小人书可看。

小人书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往兜里一插就行了,不像现在的绘本都是硬领皮靴,开本巨大。那是一个缺乏彩色的时代,小人书也只有黑白两色,犹如中国传统的线描。即便这样,我们仍然热爱这引导我们接触文明的小人书,西天取经路上的师徒,水泊梁山的好汉,三国鼎立时的英雄,铁道上的游击队员,因为他们,童年的世界日益扩大。前两年在朋友启春家里,他给我看他收藏的小人书,线装,宣纸,不复是童年的样子,我想,那是他童年的记忆吧。为了给儿子补上这段记忆,我后来也给儿子扛了一箱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小人书回来。

从小人书的黑白世界到绘本的彩色世界,从四大名著和红色革命到鼹鼠、彼得兔、艾特熊、小熊维尼、小北极熊、希腊诸神、企鹅古古乐、布鲁姆博士、派老头和捣乱猫,这个世界一直在变化。

儿子看着满架的图书,说道:“爸爸,我想把这些书留给我儿子看。”

管理儿童情绪的方法


一天中感到最自由的时间是晚上十点半以后,精力旺盛得可怕的小家伙终于上床睡觉了。静下来仔细想一想一天中和孩子的相处,发现读再多的书,懂再多的道理,总还是会有想发火的时候,也有板起面孔说教的时候。

尤其当孩子大喊大叫时,我便开始怀疑温柔的劝说是否正确,是不是“狂风暴雨”更容易让孩子长记性。

比如昨天茜茜一直要在小区轮滑,下雨了却闹脾气不肯回家,对我喊叫。我觉得很丢脸,每天那么耐心的跟她讲道理,教她怎么控制心里的“小恶魔”,为什么还是不管用。板起面孔让茜茜回家,她哭的时候不管她继续往家走。一边走一边心里在纠结,到底该冲她发火还是继续讲道理。最后我选择了停下来等她,给她台阶下,握手言和。

孩子错了还是我错了?

为什么下雨就不能在外面轮滑?如果她自己能接受可能会感冒发烧的结果,还是选择不回家,为什么必须强求她回家?

她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为什么会大喊大叫?

重新学习一遍关于儿童情绪的知识,提醒自己,应该“接受孩子的情绪,规范孩子的行为。”

.

负面情绪的正面意义价值:

这些负面情绪,不是给我们力量就是指引我们新的方向,了解了。就可以运用。

愤怒——是给我们力量去改变一个不能接受的情况;

痛苦——给一份动力摆脱方向(青蛙与热水);

恐惧——是不想付出以为需要付出的代价;

困难——是以为付出比收取的更多;

失望——对己:不接受自己,对人:想操控的企图失败。

烦躁——不该放在这里,可是不得不在;

委屈——把自己放低,你没给我应该的;

无奈——已知、已做的不管用,需找全新的方向,但没有找到;

愁——我不愿意站在这里,可不知道到哪里去(无力);

惭愧——内疚、遗憾,以为完全的事里还有没完成的部分;

恨——毁灭自我或他人,是唯一没有价值和意义的情绪。

传统无效的处理方法:

“交换”——就是对有情绪的人提供一些他追求的价值,让这个人抛开情绪,例如“不要哭了,我给你买……”或者“不要不开心了,我带你去吃……”这份交换,因为没有针对引发情绪的事情做过什么,所以只有短暂的转移效果,过后情绪又会回来,其实,这也是“逃避”的招数而已;

“惩罚”——认为负面情绪是不好的东西,是不应该有的。谁有负面情绪就是他的错,应该受到惩罚,所以对有情绪的人说的话里面充满惩罚的文字,例如:“你老是……!再……就揍你!”或者“跟你说话就生气,我们还是不说了。”身边的人不能沟通,是最常用的惩罚对方的武器之一,使陷入情绪的人更受到隔离和孤独,更难跳出来了;

“冷漠”——碰到孩子有情绪求助的时候,叫他们“自己搞定”。例如“这些事,别人帮不了的,还是自己冷静去想想吧”。,这样的话,使有情绪的人就像堕入了情绪的黑洞一样,感到十分孤单和无力;

“说教”——是父母在无计可施时最常见的一招,就是对有情绪的人说大量的道理:应该怎样、什么不对……但对事情的解决,或是情绪的舒缓完全没有帮助,他们坚持自己是“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嘴里说的都是无法反驳的东西,但是就没有提供什么有效可行的办法。有情绪的人面对这些喋喋不休的人,情绪只会变得更差:“你真是烦死人了”孩子在心里就这么喊。

有效的EQ型处理:

“接受”——就是你注意到孩子有情绪,同时接受这个有这份情绪的孩子。这可以用类似以下的话表达出来:“我看到你有些不开心,愿意跟我谈谈吗?”或者“你的样子糟透了,坐下来告诉我有什么事?”假如你装着没有看到他(她)的情绪,或者否定他的情绪,例如“你又闹情绪了!”、“什么事又发脾气了?”等,你便是在把他推开了。

“分享”——这一步里,最重要的是先分享情绪感受、然后才分享事情本身。他总是先说事情:谁、谁不合理、什么事不如意等,你必须把他的注意力迁移到他的情绪感受上,例如“现在你感觉怎样?”、“原来你受到委屈了。”、“他这样对待你感到愤怒或者悲伤?”当对方回答是愤怒时,你继续问:“愤怒的背后是什么?失望或无力感”;不断的把注意力引向身体感觉或者情绪感受上,待对方说出大约6个这样的词语时,你会发觉对方已经开始平静下来,或者声调降低了、身体动作减少了。现在,你可以问对方引起情绪的事情了。当你明白了是什么一回事,你可以进入第三步。

“设范”——在这一步里,你先找出事情中你可以接受的地方,对之加以语言上的肯定,例如“你觉得他这样做很不合理,难怪你这么生气啦。”“你已经准备了这么长时间,突然取消,你当然失望啦。”一般情况下,你可以很容易找到对方看事情的角度并做出肯定,或者干脆肯定对方的情绪(“事情不如意当然生气啦”)肯定的行为会使对方说“是呀”、“对呀”“就是嘛”等的话,这时,在心里对方已经认为你站在他的一边了。接下来,你向对方指出事情中他需要改变的地方,你不可以直接说出对方的不对,或者应该怎样做,因为这样你是把自己重新放在与对方对立的位置,使刚才建立出来的心理效果破坏了。你应该从对方的位置出发指出需要的部分,例如:“可是,你每天都要跟他一起相处,他每天这样不讲理你便每天生气,你会变得很辛苦的呀!”或者“你虽然准备这么久了,可因故取消是你控制不了的,但你可以控制‘怎样才能开心’这件事呀!”有了前面的肯定,你现在这样说,对方当然会容易接受改变了。

“策划”——就是对未来行动做些计划,目的是让自己会有更好的表现。你用一句话做这个部分的概念基础:“凡事都有三个解决的办法嘛!”你可说:“想想你怎么做他对你的态度会有不同?”或者“有些什么其他的选择,是你能够在活动取消后还能开心的度过这一天?”引导对方看到其他可能性,对方的负面情绪便不会再出现,同时也会有更积极的表现,重新把事情的控制权掌握在手里了。

帮孩子控制情绪的绘本游戏


帮助您稳定孩子情绪、提升学习力

「绘本教学」,许多人会以为就是将故事书念给孩子听,甚至配合上一些游戏或活动,这就是「绘本教学」了。但,其实不然。一个完整的的绘本教学,不仅要包括读者、听者之间的互动之外(包括共听、共读),更要具有情绪稳定、情绪疗愈的部分。以绘本进行情绪教育的正式名称为「书目疗法」(Bibliotherapy)。起初,它是源于美、英两国的图书馆,经由当地的图书馆及医院的心理师共同合作,针对成人情绪问题或是精神方面疾病相关等适合的病患,开出的「书本处方签」 。而处方签的内容,在一开始,多半是由「圣经」或是 「可兰经」等宗教教化书籍开始,而渐渐衍生致富有其他它含意的寓言故事。

而随着时间的演变、物换星移,「书目疗法」慢慢的推展至儿童教育领域,从而衍生出”儿童情绪疗育绘本”。根据学界、业界的研究,「书目疗法」之所以会有效,且一直被推广的原因是在于,故事接收者在故事的进行当中,会衍生出三种心态: 认同、净化、领悟。透过这三阶段的心理运作,阅读者自觉能被理解,并能随着故事的辅助,一步步的内心自我陈述、宣泄心理的负面情绪,根据故事的情节演变,参考故事内容中角色,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反射在自我身上,找出解决的方法及途径,最终达到情绪修复的自我愈合能力。以绘本作为情绪学习的素材,专长于「书目疗法」的台湾大学图书资料信息系暨研究所教授陈书梅,就曾提出对绘本教学对孩子的三大功效: 协助孩子发展平稳的情绪力、协助孩子发展坚强的自我复原力、协助孩子发展问题的解决能力。(部分内容节录陈珮雯/情绪教育怎么教)

因为「书目疗法」的上述特质,家长们在选择绘本时就需要特别的注意。几年来,在教导家长绘本教学过程中,我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到底要如何选择绘本? 以及,绘本教学在自闭症的教学领域中,是否只适合「高功能谱系幼童」?其实不然,绘本教学的方式,适合所有谱系的孩子。只是,在故事方面的选择上,需要做不同程度的区辨。

比如说,在选择绘本给谱系中功能较不足的孩子(如无语言、只有少数叠字、及2-3字的短句幼童) ,会建议尽量选择图片较大、简单、颜色丰富,但文字较少的绘本。

甚至,有时可以选择一些民谣故事书,结合音乐,对于一些对音乐有高度敏感的孩子,都可以引起更多的注意,进而增强孩子的学习动机!

而对于谱系中功能较高的孩子,因为大部分高功能谱系的孩子普遍存在逻辑思考、顺序,非语言性社交及复杂指令无法消化的问题,我会建议在选择绘本时,选择有清楚因果发展的情节,主角的表现情绪容易辨识、提供简单易而易达成的解结方法等原则,循序渐进,这样孩子才能在听读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并提升自己不足的能力。

「拔萝卜」,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民谣儿歌故事。内容非常的简单,有一颗萝卜拔不出来,小弟弟开始吆喝大家来帮忙,包括邻居老爷爷,老奶奶都来帮忙了,最后,大家众志成城,把萝卜拔了起来,大家分了萝卜后,开开心心的回家。

以下就是我用「拔萝卜」的民谣,搭配游戏及音乐,设计的绘本游戏,实施在我的女儿身上(巧恩于2015年被诊断为高功能自闭症、反抗对立症及专注力不足症) ,同时也实施在我五岁典型发展(typical developed)的儿子身上。经过了几次的游戏,孩子不仅会唱拔萝卜,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主动性语言也提升了不少。跟大家分享。

针对谱系功能较不足的孩子或年龄较小的典型发展儿童,您可以这么玩:

▲ 范例: 拔萝卜

▲ 准备工作:

1. 家里准备一颗小的白萝卜,藏在冰箱里,露出个头,备用。

2. 将家里的浴巾卷起来(可大可小),用绳子或任何的条状物,将一端绑紧,做成萝卜的样子。也可用餐巾纸卷成小萝卜,塞在小的矿泉水壶中。

3. 将绑好的浴巾,塞在沙发中的缝隙,露出一头当线索。

4. 准备至少五个绑好的浴巾萝卜,大小不一,塞藏在家里特定的角落,记得要露出”头”当提示喔!提示的部分,记得多露一些,让孩子好找,才容易成功 (正向增强,创造良好的学习经验),以增强游戏持续力的耐力!

5. 如果愿意多花时间准备的家长,可将藏好的萝卜,用手机拍下,打印出来,作为寻找线索卡,可作为视觉提示,帮助孩子成功地找到萝卜!

第一步: 营造情境 (引起动机) – 判断主角,任务

1. 跟孩子说肚子饿了,带着孩子到冰箱门口,跟孩子说: 「妈咪肚子饿了想吃萝卜,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吧!」

2. 打开冰箱,引导孩子寻找萝卜(可用全辅或半辅方式提示孩童) ,若孩子找不到,适时的提供孩子辅助,让孩子手能摸到萝卜) 。妈妈说: 「找到了!宝宝真棒(摸摸头) ,我们现在把萝卜”拔”出来吧!」握住孩子的手,顺势将萝卜拔出,妈妈说: 「拔出来啦!好棒喔!谢谢宝贝的帮忙」

3. 妈妈继续说: 「可是萝卜太小了,不够吃,怎么办?」说着说着,就把事先准备好的"拔萝卜"民谣故事书拿出来,继续说: 「有了!妈妈有一本绘本可以教我们怎么办,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拿出故事书,让孩子席地而坐,或是坐在怀里,开始阅读故事书) 。

第二步: 跟着音乐走 – 跟着音乐一起放松 ,了解执行方式,利用音乐训练孩子模仿能力!

播放音乐,当成故事背景(音量须小) 。当故事结束时,将音乐开大,带着孩子音乐律动,并教导孩子拔萝卜的样子,抓起露出的头(线索),用力拔起!

第三部: 寻找萝卜(视觉图示卡提示) - 教导孩子解决问题、建立自信心

拿出图像题提示卡,协助孩子寻找萝卜,并教孩子 “拔出萝卜”。若孩子的手部部功能还不够强时,家长可用全辅或试半辅的方式协助幼童,也可将浴巾萝卜的部分,改成用丝巾做的萝卜,以便拔出。

第四部: 融入其他家人的 帮助 -- 达到训练 “要求帮忙”(Joint Attention) 的指令动作

若家中有其他成员在,妈妈事先藏好几个”较难”拔的萝卜(小水壶的萝卜) ,提示小朋友寻找帮助,您可以在旁边说: 「这个萝卜太难拔了,妈妈拔不动,我们找人来帮忙」。这时,请等待5-15秒的时间,若孩子没有反应,请先从最轻的提示如口语或手指,提示孩子。若孩子仍没有回应,重复指令:「我们找人帮忙吧!」然后带着孩子到家人身旁,拿起孩子的手,轻拍家人的身体或肩膀。这时,家人请一定要做出回应,并予以回应的说:「怎么了?需要帮忙吗?」妈妈可以帮助孩子答需要帮忙的问题。请家长要记得,这里的重点是教导孩子学习"寻求帮助”(Joint attention)所以千望不要苛责孩子的语言能力,等到孩子指令完成时,家长应立即起身帮助,一起亲子同乐,拔萝卜,

给家长建议,在过程中,家长可以记录孩子的反应,辅助的方式,及游戏的时间长短以作为下次活动的依据,调整内容。

针对谱系功能较高的孩子或一般的典型发展儿童,改变几个小步骤,您也可以跟孩子玩得很High喔!

▲ 范例:拔萝卜

▲ 准备工作: 与上方活动步骤相同

1. 家里准备一颗小的白萝卜,放在藏在冰箱里,露出个头,备用。

2. 将家里的浴巾卷起来(可大可小),用绳子或任何的条状物,将一端绑紧,做成萝卜的样子。也可用餐巾纸卷成小萝卜,塞在小的矿泉水壶中。

3. 将绑好的浴巾,塞在沙发中的缝隙,露出一头当线索。

4. 准备至少五个绑好的浴巾萝卜,大小不一,塞藏在家里特定的角落,记得要露出头当提示喔!提示的部分要记得多露一些,让孩子好找,才容易成功 (正向增强创造良好的学习经验),以增强游戏持续力的耐力!

5. 如果愿意多花时间准备的家长 ,可将藏好的萝卜,用手机拍下,打印出来,作为寻找线索卡,可作为视觉提示,帮助孩子成功地找到萝卜!

6. 写下工作分析步骤(Task Analysis): 将各步骤逐一写下,再利用顺时钟连结(Forward chaining)或逆时钟连结(Backward chaining)的方式教导孩子

第一步: 营造情境 (引起动机) – 判断主角,任务

1. 跟孩子说肚子饿了,带着孩子到冰箱门口,跟孩子说: 「妈咪肚子饿了想吃萝卜,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吧!」

2. 打开冰箱,引导孩子寻找萝卜,这时,若孩子找不到,可用口语或是手指的提示方式来提示孩子 。适时的提供孩子辅助,让孩子自己找出萝卜 。当孩子将萝卜拿出来时,别忘记给孩子适时的鼓励说: 「哇!找到了!宝宝找到萝卜了!真棒」。适当的身体接触鼓励,如拥抱或是摸头等其他孩子喜欢的身体接触,也会增强孩子继续游戏的的动机喔!因为这时候,孩子除了已经在找出萝卜时(正增强),被自己的行为强化之外,再加上妈妈的鼓励,变成了双重强化,动机会明显的增强。

3. 接下来,拿着萝卜问孩子:「妈妈要煮萝卜汤,需要怎么办?」 在这里,可以利用工作分析(Task Analysis)的方式,教导孩子煮汤的顺序。在教导的同时,制造一些问题情境,提高孩子思考逻辑的训练,例如:若孩子需要站高一点,才能拿到盐巴或汤锅,在下达指令之后,请给孩子5-10秒的时间思考,仔细观察孩子的反应。若孩子没有反应,我们则可以利用引导,如:手指旁边的椅子,嘴里说,宝宝拿不不到盐巴,旁边有小凳子,再给孩子几秒钟的时间思考,观察孩子是否能连结两物。如果孩子还是无法连结小凳子可以踩着爬高,拿到盐巴,这时我们就可以再用口语提示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我们可以说:「宝宝拿不到盐巴,拿旁边的小凳子,踩上去,就够高,可以拿到盐巴」,若有需要,带着孩子将所说的话说一遍。

4. 将萝卜切完,顺势做出苦恼的表情。这时,您可以跟孩子说: 「宝贝,妈妈很苦恼」,因为萝卜太小,不够吃怎么办?」 记得要将”苦恼”的表情夸张地做出,帮助孩子,利用情境辨别情绪。 然后,等待孩子的反应与答案。若无答案,则可以顺势引导孩子,跟孩子说: 「妈妈很苦恼! 」,然后再把表情做一次。之后,再问孩子 一次: 「妈妈有甚么感觉? 」等待孩子的回答!若孩子回答出: 「妈妈很苦恼」,您就可以问: 「为甚么妈妈苦恼? 」别忘记,孩子若答对,要鼓励孩子喔! 若孩子答错,也请别严厉斥责,重覆上述指令即可!

5. 说着说着就把事先准备好的拔萝卜民谣故事书拿出来,继续说: 有了!妈妈有一本绘本可以教我们怎么办,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拿出故事书,让孩子席地而坐,或是坐在怀里,开始阅读故事书) 。

第二步: 跟着音乐走 – 跟着音乐一起放松 ,了解执行方式,利用音乐做模仿!

播放音乐,当成故事背景(音量须小) 。当故事结束时,将音乐开大,带着孩子音乐律动,并教导孩子找萝卜,拔萝卜的样子,抓起露出的头(线索),用力拔起!

第三部: 寻找萝卜(视觉图示卡提示) - 教导孩子解决问题、建立自信心

拿出图像题提示卡,协助孩子寻找萝卜,并教孩子 “拔出萝卜”。若孩子的手部部功能还不够强时,家长可用全辅的方式协助幼童,也可将浴巾萝卜的部分改成用丝巾做的萝卜,以便拔出。

第四部: 融入其他家人的帮助 -- 达到训练 “要求帮忙”(Joint Attention) 的指令动作

若家中有其他成员在,妈妈事先藏好几个”较难”拔的萝卜(小水壶的萝卜) ,提示小朋友寻找帮助。您可以在旁边说: 「这个萝卜太难拔了,妈妈拔不动,怎么办?」 这时,请等待5-15秒的时间,若孩子没有反应,家长可以用口语提示,请别人来帮忙。例如:「 爸爸在那里,请爸爸来帮忙吧?」然后,等待孩子到家人身旁,提出口语要求:「爸爸,请帮忙」。若孩子无法马上说出请帮忙,可以先用还孩子的口吻说一次:「爸爸,我需要帮忙!」再要求孩子自己说一次。这时家人一定要回应:「怎么了?需要帮忙吗?」。

若家人无适时的回应,则会减少孩子”要求帮忙的动机” ,这样久了,反而会降低孩子主动语言的发展及提出帮忙要求的动机喔! 家长应立即起身帮助,一起亲子同乐,参与情境 -- 拔萝卜!

建议家长,在拔萝卜的同时,可以利用机会提升孩子的非语言情绪辨识训练。比如说,可以利用夸张的情绪表现,当萝卜拔出来时,开心的笑,并说出: 「萝卜拔出来了, 我好开心喔! 」然后问孩子: 「我现在是什么心情? 」当孩子回答后,再重复一次说: 「我好开心!」之后,再反问孩子: 「为什么开心?」孩子应该回答: 「因为萝卜拔出来了,很开心!」等相关的对话,提高孩子逻辑的思考及对话中的轮流。

过程中,要记得,父母亲只是陪玩的脚色,过程中不要下太多的指令、要求。孩子才是真正的主角,越是轻松的游戏过程,越能增强孩子与人的互动动机,进而教导孩子其它的能力喔! 此外,等待的过程也很重要,再等待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孩子的表情、眼神及动作,适时的提出辅助与帮忙,制造孩子成功的机会,但千万不要帮孩子做,要跟他一起做,辅助他做,才能真正的提高孩子的技能喔!

你们准备了吗? 一起来玩绘本吧!

与儿子的绘本阅读感受


在幼儿园开展亲子绘本阅读活动后,感受着孩子的变化,家长的变化……感动于孩子们与家长间一个个甜蜜的绘本阅读故事,这不单单是一种特别的家庭教育研究,更是一份孩子童年最美的记忆……

——题记

与儿子的绘本阅读感受

金时宇家长

此次通过幼儿园组织的绘本阅读活动,有机会与孩子分享了父与子的意思沟通的快乐。因为工作原因,下班比较晚,每一次回到家里与孩子共同面对绘本时,已经是孩子的妈妈讲过一遍给孩子听了之后。也就是对于故事的大纲,孩子已经有了明晰的认知,而我每次都是没有全面了解故事流程的前提下,根据绘本的直观印象一页一页的向后推进。这样自然与孩子的母亲之前讲述的正统的故事细节产生了一定的出入。原先因为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玩耍或者是看电视而有一定抵触情绪的孩子,看到爸爸讲的与自己所理解的故事细节有差异时,注意力马上就回到对他已经没有新鲜感的?绘本上来,而且开始试图纠正父亲的故事大纲亦或者是细节。这样“争论”就开始了。相互之间的“说服”也随之开始。多数时候当然是以孩子的逻辑是正确的结论中结束相互之间的说服,同时也夸奖孩子聪明的赞美声中结束绘本阅读。

此番重复的看图说话,孩子也有兴致与父亲一起进行绘本阅读,家长也希望孩子多一份想象力和对于事物理解的拓展力。此种方法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否有帮助,虽然本人心里也没底,但是对于没有文字基础的孩子,通过直观的阅读图画来理解故事时,通过上述干扰让孩子认识到也可以有另外的逻辑解释同样的事或物的启发。虽然这是大人单方面的希望???

也希望通过每一个家长的感受心得,取长补短,彼此交流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故事。

儿童情绪管理的训练方法


常见情绪问题儿童

我搭积木如果搭不好,就会把所有积木都推倒拂袖而去;

我的滑板车晚几天到我就急得全身直冒火;

我不能忍受枯燥的任务,尤其不能排队,久一点就急得我要上蹿下跳啦;

特别生气时,我想打人,想骂人,还想摔东西……事后我也会后悔,可是总是控制不好自己!

碰不得

总是翘着嘴巴,总觉得自己好倒霉;

什么事都不敢和家里人商量,总是担心家里人不同意;

家里人叫做的事总是不情愿!总是觉得不开心!但是又不敢说;

爱抱怨

想跟同学们玩,可是总容易误会同学的意思;

老师也不喜欢我,同学们常故意惹我烦;

妈妈故意让我多学习,外婆很小气不肯给我买玩具;

我总是莫名其妙心烦,想发火。

儿童情绪管理

其实孩子不是不服管教,不听话,易怒或者“情商太低”,而是需要多一点帮助掌握多一些技巧来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

因此,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一直坚持开展儿童情绪管理训练,不仅仅是让孩子变得“听话”,而是拥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成为情绪的主人,让整个家庭拥有更好的情绪氛围!

儿童情绪管理课程

让孩子学会识别及谈论情绪、理他人的感受,学会自我调整和管理负面情绪

认识情绪规律,拥有更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情绪控制力,表现出更稳定的情绪、更好的亲子关系,更好的学校适应。

父母也参与学习,教导孩子认识管理情绪,同时拥有更平静的心态和理智的方式来处理自身的情绪,提升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

推荐您关于儿童教育的绘本


听说很多妈妈都去囤了北师大出版的《小学性健康读本》,三观是挺正的,但我还是觉得囤早了……

对于低幼宝宝,性教育的最好方式当然是亲子共读啦。不过,在性教育的过程中,也要选择合适他们年龄的绘本,而且必须是针对他们理解能力的、生活阅历、并能够使用合适词汇的绘本。

这里收集了十几本有关性教育和自我保护的绘本, 有亲子阅读习惯的妈妈可以尝试与宝宝共读。这份书单分为三个部分,前三个部分推荐妈妈和宝宝共读,最后的一个部分,是推荐给妈妈囤理论知识的。

整理出来的书单可能有点长,我把它做在手机的备忘录里了,大家如果有需要可以保存图片。

里面的书大部分电商网站都有卖哦~

第一部分:弟弟和妹妹,有什么不一样?

(培养性别意识)

1、《小鸡鸡的故事》

这个绘本告诉我们:男女生理结构的不同、生命的诞生、生殖器的清洁、保护自己不要受到性侵害等等,表达出“每个孩子都是宝贵的生命”的美好情感。

2、《乳房的故事》

这个绘本教会宝宝:妈妈,我是不是也喝过妈妈乳房里的奶?等我长大了,乳房是不是也会变得和妈妈一样?孩子从出生就会接触到的乳房,究竟是怎样的呢?

3、《妈妈的奶》

每个人都是从母亲身上得到新的生命,妈妈的奶就是妈妈的鲜血,每个小宝宝吃了妈妈的奶,才能健康地长大,拥有幸福的人生。

4、《萨琪到底有没有小鸡鸡》

以前,马克的世界很简单:

有小鸡鸡的男生和没有小鸡鸡的女生。

但马克很快就注意到萨琪,这个和男生一样淘气的女生。

可是,她竟然没有小鸡鸡!

和孩子讨论到敏感话题之后,推荐阅读这本绘本。

5、《我是女孩,我弟弟是男孩》

我是女孩,我弟弟是男孩。撒尿的时候,我是坐着撒尿的,弟弟是站着撒尿的。这都是因为弟弟有小鸡鸡,我有私密地带的缘故。所以我们一个是女人,一个是男人。可是为什么男人和女人不一样呢?

第二部分:我从哪里来?

(性启蒙)

1、《我是如何出生的》

这个绘本利用充满想象和趣味性的童话故事,简单易懂的讲述儿童感兴趣和必须了解的科学知识、概念和原理,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和从小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2、《小威向前冲》

小威是一个精子,他和三亿个朋友一起住在布朗先生的身体里,游泳大赛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了,小威每天都在努力的练习......他知道他必须要游的非常快,才能赢得奖品---一个美丽的卵子。

这本绘本也相当受妈妈们的欢迎,推荐阅读。

第三部分:保护自己,学会拒绝

1、学会爱自己(全3册)《不要随便摸我》《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不要随便亲我》

《不要随便摸我》是教给孩子进行自我性保护的图书。书中通过一个儿童性侵犯的案例,教给孩子自己身体的哪些隐秘部位是任何人都不能随意触摸的,以及遇到性侵犯这样的事情时该如何处理。

《不要随便亲我》这本书不但教给孩子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好地保护自己,也告诉大人们一个道理:

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对他(她)的爱,才是真正爱他(她)!

《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说的虽然是大家常常挂在嘴边的主题,但是,其中介绍的一些应对危机的方法却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可以给孩子们很多帮助。

2、《家族相簿(十堂生命教育课)》

这是国际以儿童性侵犯为主题,难得一见的图画书佳作,屡获大奖肯定。它用诙谐而渐进的方式,引领年轻孩子去面对一个困难的议题。JD有卖。

3、《好,我决定了》

一天,小红帽帮妈妈去给奶奶送年糕,走到叉路口,她看见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胡同和一条平平整整的大马路,她应该选择走哪条路呢?

4、《干净与不干净》

浩兰和浩俊是一对双胞胎,但是他们的生活习惯却截然不同,看,他们连刷牙的样子都不一样呢,你觉得谁的生活习惯更好呢?

5、《不行!不可以!》

宝萝的班里有个叫俊宇的捣蛋鬼,每次都喜欢掀宝萝的裙子,为了让俊宇也尝尝被人欺负的滋味,宝萝捅了一下俊宇的屁股……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不可以这么做?

6、《我做得很棒吧?》

小彬是一个喜欢踢足球的女孩儿,一次,有个陌生叔叔过来问路,并且想让小彬上车带路,聪明的小彬是如何回答的呢?她做得棒吗?

7、《拒绝也可以》

瑟琪和宇蓝在玩看病游戏,瑟琪当病人,宇蓝当医生。可是,在检查身体时,瑟琪被要求在全班同学面前脱下裤子打针,她该怎么办呢?

8、《必须说的秘密》

小松有一个秘密,因为害怕,她不敢告诉妈妈,可是,这个秘密让她感到很不开心,她应不应该说出来呢?

9、《讨厌,别摸我》

上个星期,在帮妈妈去买豆腐的路上,小豆遇到了拍她屁股的邻居爷爷、亲她脸蛋儿的店主叔叔、牵她小手的陌生哥哥,她是怎么做的呢?

第四部分:性教育,家长要先武装起自己的知识库

另外,家长自身掌握靠谱的性教育理论也是相当重要的,以下为大家推荐两本性教育科普读物,与孩子一同学习,共同成长:

1、《和孩子谈谈性》

2-12岁的小孩,对自己的身体总是充满了好奇,会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

从最基本的认识身体的各个部分,到小宝宝如何诞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学会了思考,会有更多疑问随之而来,也会向大人提出更多更尴尬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本书以非常实用、科普的文字,帮助父母和不同年龄、不同发育阶段的孩子去讨论让大家难以启齿的性相关的话题。

2、胡萍老师的《善解童贞》

这本书通过作者解析研究中接触的真实案例,帮助父母从多个角度了解6~13岁孩子的性生理发展规律,懂得如何构建孩子健康的性心理,懂得应对孩子性心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结语:今天这个主题是很久之前就想跟大家分享的了,可能这个话题会让人觉得很难以启齿,不过,为了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希望大家能够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让大家都有这样的意识,一起保护孩子。

如何培养孩子学会管理情绪的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学会管理情绪的能力

孩子偶尔耍一下小脾气是可以的,他们的情绪也是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罢了,父母们应该很清楚。当今社会流行这样一句话:“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有研究表明,影响一个人的成才,情商占80%,智商仅占20%。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情商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影响因素。

不过,对于爱子心切的父母来说,往往只希望自己的孩子体会到持续的快乐、开心等正面的情绪,不希望孩子经历愤怒、嫉妒、沮丧、失望、悲伤、焦虑、不耐烦等负面情绪。有些父母甚至还会给这些负面情绪贴上道德的标签,如果两个小朋友因为争抢玩具发生打闹,我们总喜欢给孩子贴上“自私”的标签,而没有意识到孩子是因为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抢夺而产生的愤怒情绪,借由身体语言进行表达的行为表现。

其实,情绪是没有道德意义上的对错的。只要我们是正常的人,就不可能避免遇到这些负面情绪。如果孩子无法了解这些感受,他就不能学会认知自己的这些情感,当别人经历这些情感的时候,他也无法去理解,更谈不上管理好自己的这些情感。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只会发泄自己的这些情绪,不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0—5岁是培养孩子情商的关键时期。人们 EQ的形成开始得极早,婴儿已经开始感受和学习,进而在整个童年期逐渐形成,建立我们已有的观念,孩子脑部的发展在0-5岁时是一生最快速的,特别在情感能力的学习方面。如果父母在孩子五岁的时候就训练他们管理自己的情绪,这些孩子在八岁时,他们的身心状态会更好,他们的学习和与同伴的社会交往会表现更好,身体也会更健康。

由于认知能力和心智水平逐渐提高,小学阶段的孩子比学龄前的孩子更能理解自己的情感,能识别情感背后的原因,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帮助孩子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培养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呢?

让孩子学会暂停自己的情绪

“冲动是魔鬼”,我们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当人在情绪而非理智操控的情况下,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往往会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在情绪激烈的时候,我们要让孩子学会从潜意识做主掌控的“冲动反应”状态,进入到意识做主掌控的“理性回应”状态。只有在意识主宰的情况下,人才有办法去做新的选择,才能够有效地去解决情绪问题。

那么怎么才能从潜意识状态,就是情绪控制的状态进入到理智控制的状态呢?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会暂停,让自己先冷静,然后再处理自己的情绪。比如喜欢在生气的时候动手打人的孩子,可以让孩子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预先设置只要举起手,在脑子里马上就会有声音大声喊“停”!

我教给伊伊的暂停方式是,让她给自己设置一句话,当情绪非常激动的时候,就下意识地说:“我很生气了!”听到这句话,别人就会明白她快要控制不住了。这句话也是在告诉别人需要赶快离开现场了。

引导孩子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的情绪波动暂停以后,父母就要让孩子察觉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的感受是什么。这就需要父母成为一个积极的倾听者,认可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压制孩子的情绪;尊重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否定孩子的感受。我们还要帮助孩子用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找到一些恰当的与情绪对应的词语,说出自己的感受有利于让孩子更清楚地识别自己的情绪。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教孩子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

1、帮助孩子积累表达感受的词语。父母是孩子的情感导师,我们可以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机会教孩子掌握一些表达感受的词语,让孩子懂得如何描述自己的感受。比如,当孩子被作业难住时,可以对孩子说“你现在很郁闷吧!这道题好像很难”;当孩子被别人欺负时,可以对孩子说“你现在很伤心吧!”;当孩子被误解时,可以对孩子说“你是不是很委屈啊”等等。

2、告诉孩子一些关于感受的身体反应。我们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基本常识,让孩子了解当遭遇某种情绪的时候,身体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比如,当人们害羞时,脸会变红;当人们愤怒时,会咬牙切齿;当人们沮丧时,会垂头丧气;当人们高兴时,会手舞足蹈等等。

3、利用可视化材料来帮助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通过绘本、视频、照片或图片等可视化材料,声情并茂地告诉孩子别人经历的不同感受。比如,“这张图片中的阿姨正在为丢了手机伤心不已,眼泪快要掉下来了”;“电视里的小朋友找不到爸爸妈妈,害怕得大声哭了”;跟孩子一起读绘本的时候,可以讨论故事中的人物的感受, “艾玛奶奶走了,思达是不是很难过啊”等等。

4、教孩子通过观察别人的面部表情或身体语言来识别他人的感受。我们经常会带孩子出去玩或去超市购物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多留意一些场景,观察和识别他人的情绪。比如,很多人一起排队时突然看见有人插队,让孩子观察被挤到后面的人的反应,了解他人生气的感受。

5、利用机会让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我们既可以利用真实场景,也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为孩子创造机会描述自己的情绪。比如,“你是不是还在为弟弟搞乱了你的抽屉难过呢?你生气了吗?”;“如果你的金鱼死了,会很伤心吗?”等等。

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不分对错的,都是人性的体现。任何人都会体会到快乐、痛苦、抑郁、嫉妒等令人愉悦和令人伤心的情绪。而父母却往往不希望孩子表达自己的不良情绪,但如果我们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孩子就会去压抑这些不良情绪。

情绪是可以面对的,不需要被压抑的,是可以被接纳的,疏导的。当我们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情绪,并引导孩子学会自己调节和控制情绪,孩子的情绪表达就会向良性发展,自控能力就会逐步增强。

伊伊的很多爱好,往往让我们这些成年人看不懂。她每次出门,最喜欢捡拾地上的树叶和石头,常常把这些分文不值的东西带回家。这些成人眼中的“垃圾”,却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宝藏。

她还专门准备了一个盒子来装她捡来的东西。而爱干净的外公,往往看不惯伊伊的这些行为。有一次,趁大扫除的时候,外公把伊伊的宝藏进行了彻底清除,她眼里的很多“宝贝”都被外公扔进了垃圾桶。

伊伊知道后,跟外公大哭大闹了一番。一边哭一边指责外公:“我的东西,你为何不经过我的允许,就把它们扔掉了呢。你赶快去垃圾桶捡回来。”等外公下楼去看的时候,这些“宝贝”已经被清洁工拉走了。伊伊只好气得跺脚,我能明显感受到孩子的伤心和对外公的气愤。

“宝贝,这些东西是你辛辛苦苦捡来的,有一次为了捡一块漂亮的石头,还差点掉进水里了。如果是我,也会很珍惜这些宝贝的。现在已经被拉走了,你就是把地板跺穿也没有用啊!爸爸知道,你一定很难过,对吗?”伊伊慢慢停止跺脚,非常伤心地哭着点了点头。

我接着对她说:“但外公也是为了让家里变得更整洁,才会收拾这些东西的。你现在无论怎么对他生气,那些东西都不会长腿跑回来的。外公每天都给我们拖地抹屋,买菜做饭,是不是很辛苦的啊?”

听到这里,她若有所思,由刚才的大声哭泣转为低声抽泣,还哀求说:“爸爸,你能不能告诉外公今后不要乱扔我的东西啊?他老是把我的东西扔到垃圾桶。”外公正好在旁边听到,赶紧答应她以后一定先问问她再收拾。

为了转移她的注意力,我马上接着外公的话说道:“伊伊,爸爸以后带你去更多的地方旅游,然后捡更多的宝贝回来收藏。如果把你的收藏箱挤破了,那该怎么办啊?”

听说要带她出去旅行,伊伊马上破涕为笑:“我们明天就去厦门玩吧!妈妈说那里的海滩有很多贝壳,我要捡一大箱回来。”

“宝贝,哪有这么快呢?爸爸答应你,春节后我们全家都去厦门海边晒太阳,捡贝壳。”说完,我们还进行拉钩确认。吃了定心丸的她,又手舞足蹈地跑去给全家人通报我们的旅行计划。

让孩子体验父母如何管理情绪

言传身教是训练孩子管理情绪的一个重要方式,我们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去分享自己的感受,提升孩子对情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在真实的场景中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我在教育女儿的时候,也会遇到情绪崩溃,控制不住的时候。比如,有一次,伊伊对别人出现很不礼貌的举动,我让她一个人反思,但是她非但没有认识到错误,反而情绪激烈地说:“你不是我的爸爸了,我没有爸爸了!”这句话让我怒火中烧。面对这个令人生气的场面,我是这样调节自己情绪的。

首先,我大声地说:“你这样说爸爸很生气”,然后我离开她,让自己先冷静冷静。

其次,当我冷静以后,我以观察者的身份重现了当时的场景,当我教育孩子的时候,因为我采取的教育方式,孩子很抵触,说了很伤人的话。我觉得很生气,有挫败感。

接下来,我剖析了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我会有这样的情绪,是因为觉得她怎么会这么没有礼貌,而且不知好歹,我处罚她了,她还不改正。我其实最需要的是孩子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改正错误。

然后,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女儿不是故意和我作对,是因为我的做法让她情绪激动,她是在无法控制的情况下说出那番话的,而且还不是她的真心话。

最后,我的建设性行动是:我要采取一个她乐于接受的方式,让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改正自己的错误。于是,我改变了最初强硬的让她自己反省的方式,而是先告诉她爸爸其实很爱她,不能忍受她说的不要爸爸的话。而且,爸爸还很生气她的不礼行为貌,因为讲礼貌是表达对别人的尊重,是每个人都要做到的,我还顺势讲了一个没有礼貌的小猴子的故事。

结果,女儿很配合,她的情绪也完全平复,而且最后我也达到了我的初衷,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做出改变。

儿童独立性格越早培养越好


很多父母都觉得,小宝宝还不懂事,能做的事情也很少,要等到孩子大些才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其实不然,也许孩子还不能自己去做什么事情,但是独立性的性格和意识,应该是越早培养越好。

独立自主性是指在思考、想象和活动中,较显著地不依赖、不追随别人,能够相对独立地进行活动。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孩子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孩子一岁左右时,就可以进行独立自主性的培养。

首先,要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孩子。你要了解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所普遍具备的各种能力。知道在什么年龄,孩子应该会做什么事情了,那么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依赖别人。你还要了解你孩子的“特别性”。知道你的孩子有哪些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对这些特别之处,你要相应地采取特别的教育。如有的能力是你孩子的强项,那么你可以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他;若你的孩子生性敏感、胆小,那么你应该多鼓励他大胆尝试。

其次,在进行孩子的独立性培养的时候,要做到:

1、给予充分的活动自由

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是在独立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就应该为他提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2、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你的爱。与他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从而使他对你和周围事物都具有信任感。因为独立自主性的培养,需要以孩子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基础。只有当孩子相信,在他遇到困难时一定会得到帮助,他才有可能放心大胆地去探索外界和尝试活动。因此,在孩子活动时,你应该陪伴在他身边,给他鼓励。

3、循序渐进,不随便批评

独立自主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切不可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发展作出过高的、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能因为孩子一时没有达到你的要求,就横加斥责请先冷静地分析一下孩子没有达到要求的原因,以科学的准则来衡量,然后再做出相应的调整策略。

孩子两岁是培养独立自主的关键期,要好好把握。

两岁左右,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什么事都要坚持自己做,拒绝别人的帮助。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第一个“执拗期”。家长正好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印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适时地提供给他适当的帮助、指导和赞美,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1、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好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处处依赖他人,对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动不动就寻求帮助的人,那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够独立自主。你的一举一动,还有你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先从你自己独立自主做起吧!

2、创造一个安全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环境安全了,同时教给孩子基本的安全常识,就免除了你担心孩子受到伤害的后顾之忧,也就不会过多限制孩子的活动,孩子独立自主性的发展就获得了机会和可能。教给孩子基本的安全常识,让孩子学会躲避危险,学会自我保护。让孩子在自由自在地玩耍和学习的同时,不会受到不必要的危害,为孩子独立自主性的发展提供安全的保障。

喜欢《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绘本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