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耐心细致的关爱孩子

05-12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都有会准备一写需要用到资料。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内容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耐心细致的关爱孩子”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案例背景]:在幼儿园里会有那些极个别的幼儿,他们剃剪着新潮的发型,穿着紧身的服饰,佩戴着怪异的发饰,满脸的童真与无谓,这些或许是成人强加给孩子的选择和装扮,但确实是不适合天真无邪、健康活泼的孩子们。你可从大家频繁的回头率,带着惊讶的眼光里,揣测着“这种样子适合吗?”“这种发型在儿童头上好看吗?”的种种疑问。

无疑,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漂亮舒适的穿着、轻爽精神的发型、良好的个性行为品质的形成,都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如何来关心这些孩子?如何给这些孩子以积极有益的引导?这与来自于多方面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也是孩子成长历程中不宜忽视的环节。

[案例描述]:

一、问题的发现:由发型引起的

07年11月,我与小托班的宝宝们正在进行讲故事的语言活动。当我讲到大灰狼经过打扮后,正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来到了小兔子的家时,询问宝宝们:“大灰狼拖着什么样的尾吧呀?”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说“像绳子、像笤帚、像围巾……”,最后一个幼儿跑到XX的面前指着他的头说:“像他一样的狼尾巴头”,这时大家的眼光一起聚焦集中到XX的头顶,和YY的头上(是那种光头上留了一条长出头发的跑道,被大家称之为英国球星——贝克汉姆的‘莫西干’发型);只见YY用双手捂着小脸,眼泪从手指缝里流出;XX脸儿通红的低下头去说:“不要看,不要看”,这时我意识到了,孩子们无意识的比喻会伤害到无辜同伴的自尊心。于是,我出示教具接过孩子们的话题,立转话峰说:“小兔子发现了毛茸茸的尾巴后又干了什么?”立即将孩子们发散的思绪引回来了,将大家又带入了故事的情景中去……

几天后,两位孩子的家长在不同的时间里找到了我,YY家长说:“宝宝回家吵着闹着,要我帮他将头发重新剃过了,这样子小朋友就不会笑话了,”我“噢”了一声,接着家长又说:“我们大人也只觉得好玩,却没想到怪异的发型,不是给宝宝带来愉快、开心,反而是伤心,我们大人认为是时尚的东西并不适合于孩子,这不是适的其反吗?”听了这番话语,我欣慰了,是的,所谓“流行”是指“迅速传播或盛行一时”,但什么是”时尚“呢?比如:个性,新潮,流行,标新立异,甚至惊世骇俗等等。但这些流行时尚的东西,不一定适合幼小的孩子们。

而XX的妈妈顶着一头挑染着五彩的头发来到班上,走近老师并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家小瑞的发型是英国球星——贝克汉姆的‘莫西干’发型,今年很流行、时尚的,这不,班上的小朋友说他是大灰狼尾巴头,也不愿跟他一起玩。现在我家宝宝不愿意上幼儿园了,嫌头发难看”。我笑了笑,接着说:“大人也要听听孩子的呀,他为什么嫌难看?”XX妈妈抢着说:“你看我家宝宝从穿着到发型都很时尚多帅气啊!他们小孩子都不懂,麻烦你了,老师帮我们跟大家解释一下。”还没等我回答,XX妈妈转身就将XX拉到教室里,还摆了个POS拜拜,然后快速的离开教室了。

半个月后,我发现YY天天早早入园,高高兴兴的来到班里与小组的同伴们一起玩游戏,还时常跟老师学说普通话来纠正自己的‘老南京话’,情绪很好;而XX确表现出经常动手推人,打人,脸上时常看不到笑容……究其原因到底为什么呢?

原来每到户外自由活动时,XX站在同伴们的旁边,左顾右盼地寻找着游戏伙伴,但小朋友们总是拒绝他,于是他向我走来,寻求着老师的帮助,想要与同伴们一起玩。我问了XX:“你想和他们玩吗?”他点点头说:“恩”。老师拉着他的手,一起走到小朋友的面前说“XX想要和大家一块游戏,行吗?”幼儿甲说:“他的头发难看死了,我不想跟他玩。”老师接着说:“他以后会让家人不剃这种发型了,会和你们一样的”,幼儿乙跑过来指着XX的头说:“大灰狼尾巴来了”……老师牵着XX的手,将他拉到同伴们手里说:“大家和你一起玩了”,于是,小朋友们勉强地和XX在一起玩了一会后,又跑走了,只剩下XX一个人……,

是呀,老师仅凭着自己的权威来强迫孩子们接受XX的意志是行不通的,尽管孩子们没有完全排斥,其内心里面是不愿意和XX玩的,不赞成老师的做法的。另一面XX受到大家的排斥,心里很不服气就用武力来报复,久而久之,不良的行为习惯就会行成,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纠其原由,都是成人将不适于幼儿的流行与时尚强加给儿童,以此造成孩子诸多的孤独与伤害、自卑与不自信,这是多么的危险啊,一定要引起大人的重视。

二、弄清问题的根源——一个特殊的家庭

通过与接送孩子的住家保姆阿姨,我了解到XX的妈妈是由外婆抱养的,由于孩童时的艰苦和不幸,养成了XX妈妈的叛逆和孤傲的个性,自己曾经没享受过的,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去享受,越是不让做的事情偏要去做,如今自己的生活条件富裕了,做起了全职太太,整天泡歌厅,赶舞会,尽情地享受着……对孩子的教育是不大过问的。就连XX的爸爸也时常抱怨,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也不一致。问题的症结找到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与家长配合与教育的工作。

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耐心细致的关爱孩子

1、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案——需要给以关爱,树立自信

弄清楚什么是时尚——是对一种外表行为模式的崇尚方式。其特征是新奇性、相互追随仿效及流行的短暂性,是对所崇尚事物的追求,而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其实XX最缺的是(1)需要正确的关爱(2)追求宝宝的时尚(3)树立自信

首先,我与XX妈妈进行了长谈,利用她难得来园接孩子的时间,介绍了XX近来的表现情况,时常动手有攻击性的行为,这些表现是从剃发以后出现的,并建议她引起重视,从孩子的需要出发,提供适合孩子的宽松舒适整洁大放的穿着与打扮,追求宝宝们的健康时尚。不然孩子会失去许多的朋友,会感到更孤独。

其次,建议她多陪陪自己的宝宝,多交流交流,走近孩子,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不能只推给保姆,很少过问孩子的情况。并利用每周至少一、两次的口头交流,或家访的形式了解孩子在园内的情况,观察孩子的进展状况。

再次,利用班级亲子活动的时间多与其他的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同年龄孩子教育的好方法,好经验,特别去听听YY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相互交流,互相学习。

最后,帮助宝宝树立自信,用团结友好的方法去与同伴相处,老师细心的观察XX,对XX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以肯定与表扬,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学会交往、善于交往,具有良好的个性,使其愉快、健康、快乐的过好在园内的每一天。

2、对策和方案实施的过程

在后半学期里,XX妈妈来园的次数明显增多了,她也时常悄悄地躲在幼儿园的操场旁,观看着自己宝宝参与活动的情况,也发现在与同伴交往时会主动用礼貌用语了,会主动的将玩具让给旁边的同伴玩,会等待了,在家里宝宝也会用“谢谢”“没关系”等语言了。这是XX妈与老师交流时所介绍的内容。

通过家长与老师的积极配合,如今的XX,天天坚持要上幼儿园,即使下雨天,XX都不愿家人请假,明显觉得XX更加独立、自主,更加活泼开朗了,更加乐群、恋群了。

3、实施的效果

自从发型分波之后,据XX说,妈妈经常与爸爸带他去公园游玩,妈妈也不去舞厅了。XX也时常带植物种植在班级的自然角里,有东西也会与同伴们分享了。看着XX的进步,我由衷的为他高兴。

[案例分析]:

这样的事例告诉我们:培养一个活泼、可爱、独立、自主、健康的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着复杂多变的因素,但你只要深入细致的去分析,脚踏实地的去做工作,发挥自己真诚的爱心,正确处理好家长、教师、幼儿的关系,找出问题出现的关键点,以理服人,争取得到家长孩子的配合与支持,在幼儿园丰富多彩的生活天地里,成功地开展新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像XX妈妈观念的转变是有过程的,这其中也出现了两次的反复:开始碍于情面,她给与了表面的配合,改变了孩子的发型;可是过了一阶段,又出现了更新潮的发型,没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老师一次次的耐心交流,孩子一次次出现的状况唤醒了她,对孩子的教育不能耽误,要抓住教育的最佳契机,关键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是我们责无旁待的职责,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吧!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妙招解决孩子问题


孩子特别粘人怎么办

我儿子今年24个月了,小家伙特别会粘人,特别是粘住我。只要我休息在家,他谁都不要,即使有时候和他爷爷奶奶玩得很开心,不出五分钟,他就会跑到我身边来,除非他们带他出去玩(强带的),玩开心了也就不粘我了。平时我要上班,早上7点钟左右起来时,他就会醒,拽着我的衣服或手臂不让我起来,嘴里还说:“妈妈不要上班班!”一边说一边嘴巴就会扁起来要哭了。我也经常告诉他,妈妈不上班宝宝就没有好东西吃,可是小家伙回答我说“爸爸上班赚票票,妈妈不要上班。”等我上班后,他其实在家玩得挺开心的。我现在比较担心,如果一直这样的话,到九月份他到托儿所去的话,又不知会闹成什么样了,请各位专家帮帮我好吗?

专家答疑

在这个年龄,这是非常正常的情况,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这种情况会好转。但是平时需要注意带孩子多与外人接触,鼓励他参与同龄海子的活动。这样才能使孩子对外面的世界有更多接触,部分转移他的注意力。

孩子为何不愿换衣服

我的女儿彤彤现在1岁10个多月了。大概两个月前开始送她上幼儿园了。现在她已经基本上度过了初上幼儿园时的焦虑情绪。虽然不愿意去幼儿园但是把她送到教室后她已经不哭了。但是自从上幼儿园开始,我发现她开始喜欢上了一件小棉袄,每天都要穿这件衣服,外面不让穿羽绒服,到了幼儿园她也不让老师给她穿罩衣,回家不能脱这件棉袄,睡觉还要抱着。这些天脾气还越来越大,只要关于这件棉袄的,发生不合她心意的事情,她就会大哭大闹。我想问的问题是,穿衣服的问题是不是和上幼儿园有关?是不是她把分离焦虑转移到衣服上了?就是找了个替代品来缓解她的分离焦虑?我应该做些什么来改变,还是就这样不用管?随她怎么样?谢谢!

专家答疑

确实是孩子将对亲人的情感依恋、分离焦虑转移到衣服上了,强行管制是不可以的,要多关心孩子,多与孩子交流,以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安全感。孩子心理成熟达到去幼儿园的水平应该是三岁左右。

关于宝宝的逆反心理

专家您好,我是一个为宝宝教育问题而发愁的母亲。我的宝宝十九个月了,不知为什么最近变得很“任性”,有些逆反心理似的,你叫他做什么就偏不做什么。比如很温和地对他说大人进门时要主动打招呼,可是每天妈妈下班回家,宝宝看见妈妈高兴的表情是挂在脸上的,但他偏偏就是故意要别过头去不喊妈妈(爸爸也如是)。书上说对孩子要和言悦色,要保证他听懂你的话。宝宝在玩八音盒,妈妈看着宝宝,很温和地说:“这个音乐盒是玻璃的,怕摔,所以你拿的时候要当心,明白吗?”孩子很肯定地点点头,说“好”,还笑了一下,还没等妈妈回过神来,他就把音乐盒从桌子上拿起来,放到地上,一看好象没动静,就高举起来摔了下去,然后还得意地看着我笑。象这类的问题比比皆是,我真是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而且孩子好象会故意“欺负”妈妈,爸爸的话就比较听,妈妈每天陪他游戏、看书、讲故事,可是他就专门对妈妈发脾气,我该怎么办呢?

专家答疑

一般在1岁到2岁半的孩子进入了“否定的年龄段”。该年龄段告诉我们,孩子更多地了解世界,并对其周围世界比过去又有了一个新的不同看法。同时,孩子知道自己是单独存在的人。与别人不是一体,有自己的性格和感情,能走,能说,能够独自处理自己范围以内的事情,父母应采取新办法与孩子相处好,不应强迫孩子乖乖地呆着,不再对父母说:“不”字了,而是让您好好看管孩子及时稳定孩子的情绪,视其特点予以满足各种要求,使孩子乖巧如初。火气要消一点,对孩子说话就会变得温和些,如,以往您说,“孩子,现在洗澡好吗…”,以前高兴答应的孩子,这时可能回答“不”,因为他到了这一回答的年龄段了。所以您应该说:“到时间了,去洗澡吧!”

解决孩子的咬指甲问题


导读:孩子咬指甲,虽然不是大问题,但时间长了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做的就是,先弄清楚孩子爱咬指甲的原因,对针对原因做出引导措施。

摇篮网友:您好!我的孩子7岁了,老是爱咬指甲。最近竟然发展到咬脚指甲。为了让他改掉这个坏习惯,我什么方法都用尽了,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讲道理也讲了,可就是改不掉。问他为什么老爱咬,他说他也不知道。我看书上说,孩子有孤独症会咬指甲,但我儿子很容易与别人交流,而且又很活泼,好象不会有孤独症吧。也有书上说孩子缺少父母的爱会咬指甲,这一点我想也不对症,我对他还是比较负责的。所以现在我真的很烦,甚至很痛苦,茅教授,这到底怎么回事呢,我该怎么办才好???急盼!

茅于燕:7岁的孩子还咬指甲是比较少见的了,一般儿童在3岁以前就自动放弃与“嘴”有关的行为了。比如吮吸大拇指、吮吸小拳头、含假奶头等。这时,吮吸的本能如果没有从饮食中(如喂奶)得到满足,就会从其他地方(如吮吸大拇指含假奶头等)来获取这种满足。但是,到7岁还有这种与嘴有关的行为,我认为已不是与吮吸的本能有关的行为了。

7岁儿童爱咬指甲有如下几个原因:

1、寻求刺激。咬指甲有一点疼,但不严重。咬时得到一种快感。

2、生活有时比较单调,感到寂寞,手又是总在“身上”,玩起来很方便,加以以前就这么咬过手指上的指甲,所以现在在没事的时候还是咬。

3、母亲又打、又骂的办法,实际上是强化了他这种习惯。打、骂都比较激烈,他心理不平衡,只好自寻“出路”,从咬指甲得到安慰。

4、孤独症的孩子会咬指甲、缺少父母的爱会咬指甲、受到打骂心里不也会咬指甲。你孩子的情况可能属于最后一种。如果看到他咬指甲不采取打骂的方式,情况会好得多。

对于咬指甲的7岁儿童可以试一试以下方法:

1、带孩子到心理健康门诊去咨询。儿童对于大夫的话是比较相信的。

2、平时,在他情绪好的时候和他谈谈他喜欢玩什么,可以用他喜欢玩的活动占住他的手。比如电脑、拼图、绘画、奏乐器等。不要涉及咬指甲的事。

3、找个休闲时间和他到郊外去,认真谈一谈他为什么要咬指甲,7岁的儿童完全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了。在他把原因说出来以后,针对原因再定纠正方案。由于他的年龄,这些方案可以和他商量,他如同意,效果会更好。

“心灵处方”解决孩子爱哭问题


导读:宽心育儿很重要,用心解读孩子的心灵密码很重要,我们都要终身学习,这样,才有能力养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妈妈的烦恼:我的女儿体弱多病,而且从小很爱哭,动不动就哭,会发出那种声音很轻、很弱的哭声,让人听了心痛。本来嘛,小孩子哭哭也无妨,但我担心长期这样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我不知道我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从妈妈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细节与信息,让我们一一解读。

第一,“我的女儿体弱多病”。

孩子身体不好,首先有先天的因素,其次有情绪的因素。70%以上的疾病与情绪有关。如果孩子情绪不佳,她的身体就可能出现一些讯号。比如,情绪表达不通畅或者家中保护过多的孩子,常常会出现气喘或呼吸道感染。

第二,“她很爱哭,动不动就哭”。

哭泣的背后是不良情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有限,无法精确地描述自己的心情;如果成人没有提供足够多的示范,她也无法学到如何管理情绪;也可能,生活环境中不容许她表达内在的心情,于是,她只好用哭来表达。慢慢地,就形成了一条神经链,不断地强化后形成习惯,成为她表达情绪的唯一通道。

第三、“她会发出那种声音很轻、很弱的哭声,让人听了心痛”。

她很可能是敏感型的孩子,对外界的评价或改变十分敏感,当她的想法与情绪无法流畅地表达时,她就用一种超出年龄的、显得有点压抑的哭声来呐喊。这样的孩子往往感情十分细致丰富,几十年后,这一特质可以助她在某一领域获得成功,比如心理学或艺术领域。

父母要做的是:

第一步:接纳她的情绪

◎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就如同一年中的春夏秋冬一样。

◎情绪的背后一定有因。找到因,果就会改变。许多家长会在孩子的外在行为上下功夫,其实这样往往走了弯路,真正重要的是:挖掘隐藏在情绪背后的因,行为背后的动机,这样,孩子的问题得到了改善,父母也得到了成长。

第二步:反映式倾听

第一层次:用语言描述发生了什么。比如:“明明刚才抢了你的玩具,是吗?”这是一个事实。

第二层次:用语言描述她的心情。比如:“你现在很难过,也很生气,对吗?”这是一种试探性的问句,如果你的描述比较精确,她会点头或面部放松许多。于是,她的压力释放了,而且亲子间可以重建信任感。

第三层次:读懂她的身体语言与潜台词。比如:她走到你面前哭,意味着她需要得到你的支持与安慰,你要马上作反应,一边用手抚摸她的背,一边说话。这样,她的情绪就会缓解。

孩子可以从父母的示范中学到:如何用语言描述事情经过?如何用语言来表达心情?如何让人理解自己?还有,情绪不可怕,是可以被接纳与管理的。

孩子有情绪起伏时,父母要冷静,不要被卷入情绪风暴中,要好好把握,让危机成为转机。

第三步:示范情绪的多种表达方式

情绪有许多种表达方式,比如画画,把自己的心情画出来;设定一个“悄悄话时间”,与妈妈或爸爸悄悄地躲在家中某个隐秘的地方,像好朋友一样说说悄悄话,这样,孩子情绪表达的通道通畅了,她就会快乐起来。

第四,“我担心长期这样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

不用太担心,你的孩子还小,还有很多的机会,只要你用心学习与成长,你的孩子就会越来越快乐,身体也会越来越好,亲子关系也会更亲密。

心理学家发现:人所担心的事90%以上都不会发生。只有7%有可能会发生,但到那时,你一般都有能力去处理这些事。

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

宽心育儿很重要,用心解读孩子的心灵密码很重要,我们都要终身学习,这样,才有能力养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怎么解决孩子不主动小便的问题?


排尿的作用是排泄体内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孩子年龄小,新陈代谢旺盛,对水的需要量相对较多。因此每天排尿次数也较多。如果孩子不愿意主动小便,不仅会在憋不住时尿湿裤子而着凉生病,而且还会有害身心健康。

孩子不愿主动小便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自身因素。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尤其是寒冷的冬天,衣服增多,每次排尿都感到很困难。

二、环境因素。有的厕所设施不便于孩子小便,如台阶过高,给孩子上下带来不便;自来水按时自动冲水所发出的巨大响声,会给孩子造成恐惧,使其产生心理障碍而不愿去小便。

三、成人对孩子小便的处理不当。孩子自制能力差,随时有可能要排尿,有时会发生在成人认为不适当的时候,如在幼儿园做游戏时,午餐、午睡时,或父母赶时间上班时,因而遭到成人斥骂,逐渐形成不主动小便的毛病。

孩子不愿主动小便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由于生理因素,孩子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水的需求量大,而膀胱容量小,黏膜柔弱,肌肉层及弹性组织不发达,贮尿功能较弱。另外,尿液在体内时间过长,对身体也是有害的。

那么孩子不愿主动小便怎么办呢?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一、教育孩子主动及时小便,说明不主动小便的害处。

二、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要从天暖时就鼓励孩子学会主动小便,形成习惯。这样到了冬天,即使衣服增多,孩子也能主动去小便。

三、如果是由于厕所设施不便于孩子小便,如台阶过高,可改进设施或给孩子专门准备一个小便盆。另外,成人还要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向孩子讲明为什么要用水冲厕所。

四、如果孩子不注意而尿湿了裤子,家长不能责备,一要向孩子讲清尿湿了裤子会着凉生病,二要告诉孩子什么时候该去小便。

怎么解决孩子不合群问题


导读:不合群的孩子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为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另一类表现为爱哭闹、爱捣乱、爱逞能、爱惹是生非。

大量调查表明,合群的孩子在知识范围,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性格孤僻、不爱交往的儿童。可是,由于很多家长长期娇生惯养或放纵不管,使孩子(特虽是有些独生子女)非常任性,喜欢独来独往,很少想到别人。这样的孩子篚以后很难与人合作,因而也很难适应社会。

不合群的孩子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为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另一类表现为爱哭闹、爱捣乱、爱逞能、爱惹是生非。

要培养孩子合群,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主要表现在全家人和睦相处上,大人关心小孩,子女关心长辈,切忌以孩子为中心,处处围着孩子转,让孩子凌驾于父母之上。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随意训斥、打骂,要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

家长还应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从小生活在同龄人的群体中,孩子们会逐步学会怎么生活,怎么相处,怎么玩耍。有许多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会在集体生活中“吃亏”,便要求孩子自顾自,不要与其他小朋友来往,这样做表面上似乎是爱孩子,实际上,使孩子无法得到群体生活的锻炼,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对于爱捣乱,爱逞能,爱惹是生非的孩子,家长要教育他:“你这样下去,没有一个小朋友会和你一起玩了,老师也不会喜欢你的。”在幼儿园,老师应利用孩子的“从众心理”,使他看到整个班级是团结的,守纪律的,捣乱,逞能是不受欢迎的,孩子慢慢就会同化于集体之中。

应指导孩子的家长:

(1)强化“接受邀请”的行为。不合群的孩子喜欢接受其他小朋友的邀请,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偶尔接受个别小朋友的邀请,即使是很勉强的,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如果发现孩子接受了别的小朋友邀请,并表示愿意参加,更要大加赞赏,促其参加。

(2)强化“邀请别人”的行为。家长要鼓励孩子欢迎主动上门来玩的小朋友,并为孩子们提供游戏的场所和他们感兴趣的玩具,还应不厌其烦地、热情地鼓励孩子并和他们一起玩。

总之,要使孩子由不合群到合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急于求成。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你就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关于与人合作、能适应社会的人。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耐心细致的关爱孩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