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中,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需要的资料。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有了资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所以,关于幼师资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水战风波”,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情况描述:

由于天气十分干燥,本身就心浮气躁的孩子们就更喜欢在洗手间扎堆玩水,把洗手当成是一种游戏,就这个问题老师们每天都要在班上再三强调洗手间里的安全注意事项,可收获不大。今天在手工活动时,孩子们都在认真为自己的手工作品忙碌着,轩轩和媛媛两位小朋友以上厕所为由在洗手间里上演了一场水战,不一会功夫轩轩伸着他满是鲜血的手指来向我告状,说媛媛用水泼他。在医务室包扎时我才知道了事情的经过:两个小家伙为了好玩就用手指堵住水龙头让水花溅的到处都是,为了避免身上被水弄湿轩轩把手指伸进了水龙头的出水口里,由于出水口很狭窄他的手指拔不出来一时着急用力向外拔,就被粗糙的水管内壁把手指的皮挂了下来。回到教室泪眼汪汪的媛媛也承认了是她向轩轩泼水的,并且告诉我她已经在第一时间向轩轩道了歉。

分析与反思:

游戏中的受伤在幼儿交往中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争吵打闹也是幼儿的一种交往方式。但这种受伤害也是必须要避免的。两个孩子在这次的事件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媛媛的道歉和眼泪足以说明她对这次事件的感知,看到流血的轩轩她内心害怕,但又不知该怎样去挽救只好用最简单的道歉来平复内心的恐慌;轩轩受伤的手指让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这个时候就不必再去批评,因为批评无疑是加重了孩子的心理压力,但这次事件也再次敲响了安全警钟,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所以我利用这次事件来给全班孩子来了一次安全主题的活动,通过做游戏,使幼儿更进一步知道在幼儿园中,不安全的事情有哪些,为避免这些不安全的发生我们都必须遵守规则,通过发生在身边的现实案例来增强幼儿遵守纪律的习惯,以及掌握安全小常识,从而学会自保的能力和发生危险的应对措施。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折纸小风波


[案例实录]

星期二上午,站在钢琴台前看我班小朋友的折纸的情况,无意间发现我班美美小朋友的折纸折的很特别,一张大大的折纸被撕成了“四张小正方形”做成了四份一样的作品,而且折好的作品比人家的小。于是我把这一发现悄悄地告诉了班里的张老师。我们两个商量,暂且不声张,看下午美美上完折纸课怎么说,(为了调动幼儿学折纸的积极性,从这一学期开始,我们开设了“纸娃娃大擂台”,规定每折10个折纸作品可换一面小红旗,5面小红旗换一个奖品,美美加上“一撕为四的作品”折纸数正好是10张)。果不出我们所料,美美一下课,就拿着刚折好的四份作品,非常兴奋得说:“老师,我的折纸作品已经10个了,该换小红旗了。”这时张老师走过来说:“好,我来看看。”还没等张老师说完,站在我跟前的佳怡小朋友大声喊:“老师,美美把一张折纸撕成了四张,她做成了四份一样的作品。”佳怡的话立刻引来了一些围观的小朋友,大家一起把目光投向了老师,再看美美“哇”的一声哭了,大家开始议论纷纷:

佳怡:“老师,美美这样做不算数。”

静怡:“是呀,她这样是骗人的。”

思宜:“老师,应该把美美的折纸扔了。”

萌月:“对,老师怎么办?”

于是,孩子们把目光又投向了我,我看看美美不知所措的样子,再看看这边孩子们期待的目光,我顺势把问题抛向了孩子们,说:“美美这件事该怎么处理?如果你们愿意讨论的话,咱们可以来讨论讨论。”随即我们组成了一个临时“讨论小组”,开始讨论:

师:“美美为什么要把纸一分为四折?”

旭峰:“她想得小红旗。”

思杰:“她想得奖品。”

师:“她这样想对不对啊?你们有没有这样想啊?”

心茹:“我也想得奖品。”

冬琴:“我也想得奖品,可是能这样吗?”

东宇:“不能。这是骗人,骗人是不对的!”

静怡:“她把折纸撕成了四张,这是在耍小聪明”

师:“那你们觉得现在要怎么办呢?”

冬琴:“张老师,不能发给她作品。”

旭峰:“对,美美说谎骗人,老师该把她的小红旗收回来。”

思杰:“把这个大象扔掉。这次的不算。”

冬琴:“我们应该帮帮她,可以给她一次机会。”

师:“冬琴说要帮帮她,给她一次机会,你们觉得呢?”

小朋友有的点点头,有的想了想,慢慢的也点头了。

师:“那要怎么帮呢?”

佳怡:“美美,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耍小聪明。”

萌月:“上折纸课要表现好点,才能得到更多的作品。”

湉兮:“美美,你以后不能这样了。“

晋豪:“美美,你能改掉这个毛病吗?”

美美轻轻地点了点头,小声说:“能。”

师:“美美,听了小朋友的讨论,说说你的想法好吗?”

美美:“老师我错了,以后我要好好表现,要靠自己的真本事多得作品。”

师:“对了,要这样做才会是教师和小朋友都喜欢的小伙伴。那今天的折纸作品就不算了,你们说这样行吗?”

小朋友听了都点点头。

教师小结:美美想得到很多作品,很积极上进,这种想法很好,她也很聪明,但她把一张大折纸一分为四,当四纸来用,这种获得很多作品的做法是不对的。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的作品,才算真本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只要能够知错就改,就是最棒的。

[案例反思]

在解决事情的全过程中,我发现了问题,但没有直接介入,而是把问题留给了孩子,引导孩子,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关注的是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意在引导幼儿掌握合适的获得途径、解决问题的方式,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通过讨论,幼儿自己明白了作弊是不对的,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而且,有些结论来自幼儿自己的思考,以及幼儿集体的智慧,所以对幼儿更有说服力,认识也更深刻。

[案例分析]

换个角度看,其实,幼儿争强好胜不一定全是坏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幼儿只知道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其个性发展都是不利的。争强好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竞争者和被竞争者调节自己的行为,获得有益的经验。不择手段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师的批评,认识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时,就会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教师在调解过程中注意教给幼儿运用正确的方式来获得成功,引导幼儿明白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让大家信服与支持。

经过讨论,孩子们对于折纸小风波的是非对错已经认识的很清楚,使幼儿分辨好与不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而且我相信他们,也知道了以后遇到类似事情该怎样思考,怎样处理。

家长“择师”的风波


某幼儿园在实行年度考核、教师竞聘上岗的基础上,于新学期开始实行家长“择师”,即由新生家长自愿选择教师来进行分班。在幼儿园召开的小班幼儿家长会上,两个小班的班长分别介绍了本班三位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专业职称、从教年限、获得的荣誉、主要的教育经验和教育风格特点等,她们还分别向家长做出了一些承诺。会后,每一位家长自愿选班,并做报名登记。然而,让园长没有料到的情况出现了,小二班报名人数高达45人,小一班却只有15人。小一班的教师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心里却凉了半截,感觉受到了幼儿家长的冷落。小二班的教师在高兴之余,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45名幼儿显然容量太大。园长遂要求小二班的教师找某些家长商量,让他们把子女换到小一班,可是这些家长认为:既然让我们自己选班,就应该尊重我们的意见,因而坚决不同意换班。面对尴尬的现状,园领导召开中心组紧急会议,商量如何应对。教师们认为:小一班的三位老师工作别具特色,只因为我们宣传得不够,家长没能充分地了解她们的情况。招生编班是幼儿园管理的大事,必须由园领导出面来解决这个难题。最后,决定由主管业务的副园长出面,向家长详细介绍了小一班三位老师的工作情况,也向家长说明了班容量过大,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副园长还和家长一一商议幼儿调班的事宜,经过三四天的努力,小一班幼儿的人数增至28人,问题得到了解决。

评析

任何一项改革,都必然经历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过程,家长“择师”也不例外。从以上案例中,我们也应认识到:

1.家长“择师”是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幼儿园的招生编班是当前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他们提出“择师”的要求,是对优质的、具有特色的教育服务的渴望,也是市场经济给幼儿园管理带来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园允许家长“择师”,就会对更多的生源产生吸引力,幼儿园可据此打造服务品牌。

2.家长“择师”的标准是师德和责任心。家长“择园”首选幼儿园外在的环境和条件,接下来的“择师”,则是对教师内在素质的筛选。因此,幼儿园应在招生前后,通过多种形式让家长熟悉教师。家长“择师”特别关注的是教师的师德、责任心、教育观念、教育能力、荣誉称号等要素,这些标准已经十分明显地指向幼儿园的“软件”建设,“择师”有利于教师更加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累日常工作的业绩。

3.让家长“择师”必须控制班额。班额过多,相对缩小了幼儿游戏活动的空间,势必就侵害幼儿的各种权利,也加重了保教人员工作的负担;班额过小,则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及工作考核评定的结果。控制班额的办法可以是事先公布各班规定的名额,并按照先后顺序和男女孩的一定比例考虑编班。该园在来年采取这一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

4.家长“择师”给教师带来成长的动力。如教师都能主动、独立承担家长学校的讲课任务,并根据家长的不同需要与幼儿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家长工作。这样,家长对教师的认可度就高。

5.家长“择师”利于建立家园合作关系。开始面对“择师”这个新事物,有的家长带着一定盲目性和从众心理,随着幼儿园相关制度措施的完善,家长“择师”逐渐走向了成熟。而“择师”后的家长对班级工作的配合更加积极主动,对幼儿园提出的各项要求更容易落实,并且能够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6.“择师”工作要细致。首先要充分考虑是否具备“择师”条件,其次要制定详细的方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以便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作出调整。

案例:玩具引起的风波


一、案例描述

我班的幼儿在平时的活动能够做到和别人一起玩,但是在玩娃娃家的时候特别容易发生纠纷,经常会出现幼儿之间争抢玩具的现象,冲动的幼儿就会情不自禁的动手打人或咬人。

这天上午,幼儿们在我的带领下,一起开开心心的学习了新本领之后,就到了玩娃娃家游戏的时候了。在活动前,我让他们简单讲述了家中父母的工作分配情况,让幼儿自己选择做爸爸还是做妈妈,然后请每个水果家的妈妈来拿娃娃家的玩具,同时我也提出了几点要求:1、游戏时轻声说话;2、与同伴一起玩3、不要争抢玩具,先让别人玩一会。“妈妈”把玩具一拿到桌子上,幼儿就急不可耐的玩起玩具来。有的在烧饭,有的在打电话,有的在切东西,一片热闹的场景。

突然,从一个娃娃家里传来了一阵哭声。我心里一紧,赶紧抬头查看到底出了什么事。我看到阮佳仪在哭,盛宇祺在一个劲的和阮佳仪说着什么话。阮佳仪边哭边向我走来,我也快步走向她。我问:“怎么了?出了什么事?”阮佳仪哭着说:“盛宇祺咬我!”盛宇祺急着说:“我拿玩具给何旭沈玩的,阮佳仪不给我我一急就咬了她。我已经和阮佳仪讲过很多遍对不起了。”

于是,我首先安慰阮佳仪不要哭,然后和他们两人说:“小朋友在一起玩玩具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对不对?那么我们就不应该相互抢玩具,我们应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要和他们一起分享。如果有小朋友想要你的玩具,那说明你的玩具很好玩,你就借给他玩一下。”说完,我又转过去,和盛宇祺说:“你咬人也是不对的,这样小朋友会很疼的,如果你被别人咬了,也会很疼的,对吗?”盛宇祺一个劲的点头。我又说:“盛宇祺你想玩了,就要和阮佳仪好好说,要用礼貌用语。”

这时候,阮佳仪已经不哭了,好像两个人都听懂、明白了似的。于是我就让他们两个继续去玩娃娃家的游戏。但是没过多久,我又看到了抢玩具的现象,只不过他们看见我在看着他们,于是就不抢了,玩起别的玩具了。

在活动结束前,我给幼儿做了简要的小结,表扬了几个和睦的“家庭”和以身作则的“爸爸妈妈”,然后我将盛宇祺和阮佳仪的事情提了出来,请幼儿讨论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幼儿的回答是:不要和别人抢玩具;要和别人一起玩;给别人先玩一下;不可以咬人的,也不可以打人的;妈妈要给宝宝玩……对于幼儿的回答我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并且提出希望幼儿每次玩时都能这样做。

二、分析

“二期课改”告诉我们,教师不仅是教育者、引导者,同时也是合作者、支持者、倾听者,解决幼儿之间的各种矛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解决方法因人而宜,但是我们要秉着以幼儿为主、关注幼儿,从幼儿的角度来衡量每个矛盾灵活采取适宜幼儿的解决方案。

新课程指南指出,教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游戏空间。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就是比较容易冲动,攻击性行为比较多,而和同伴在一起玩的时候,比较多的时间是独立的在一起玩,拿到自己手里的就算是自己的,不允许别人来玩,合作意识还不够,就会容易出现争抢、打人等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

(1)为儿童的独自游戏、平行游戏以及同伴的合作游戏创设条件和提供机会。越是小年龄的幼儿在游戏的时候材料投放越是应数量充足、种类丰富全面,满足每个幼儿的游戏需要。因为他们现在处于一起独立的游戏,并不能和同伴真正做到合作游戏。

(2)在幼儿的游戏中如果出现有不安全的倾向、出现过激行为教师可适度得介入,但需以不干扰和打断幼儿游戏为前提。在案例中我的理由不充分,故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有一个方法,在说教的时候让他们俩自己想想应该怎么做,或问别人:“哪个宝宝愿意将×××借给他们?”对于主动借出玩具的宝宝及时表扬,然后说:“你先玩一会,等一下他还要玩的,你玩好了再还给他。”或者可以在讲评是让好的表现重现,用事实来说话。

(3)如果幼儿的经验有所提升后,可以开设小饭店、小医院、小商店等角色游戏,开创多种角色游戏和玩具,也可以改善幼儿争抢玩具的情况。

案例:小壁虎风波的启示


“小壁虎风波”的启示

这几天,活动室外面的百宝箱,成了小朋友自由活动时最喜欢聚集讨论的地方,因为最近,小朋友们从家里拿来了很多的废旧物品放在百宝箱里,这可是小朋友们自己拿来的东西。

自由活动时,有好几个小朋友们聚集在百宝箱那里津津乐道地谈论着,这个说:“这个雪碧瓶是我拿来的,我要给老师做花瓶。”那个说:“这个饼干盒是我拿来的,做游戏的时候,可以做房子的。”看见小朋友们谈论得很热烈,我便走开了。刚走开不多一会儿,走廊里突然传来了吵吵嚷嚷的声音,我忙过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只见小朋友们正围在百宝箱那里,有的蹲着,有的趴着,七手八脚地不知道在寻什么东西,还不时地发出尖叫的声音,百宝箱里的东西都滚落在地上。“你们在找什么呀?”听见我的声音,皓皓立马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老师老师,快来看呀,刚才百宝箱里有一只小壁虎,现在不知道爬到哪里去了。”我本来也很好奇,正探着头想看看孩子们在找什么,一听说是小壁虎,脑袋顿时“嗡”的一声,立刻把头缩了回来。我从小不怕别的动物,连蛇都不怕,可就是怕壁虎。一听见小朋友们是在找壁虎,便连忙说:“小朋友不要去捉小壁虎,让它爬走吧,小壁虎也许是找它的妈妈去了。”说完,忙不迭地“逃回”教室,心还在扑扑直跳。刚想松一口气,只见小朋友们一窝蜂地拥进教室,杰杰的手里正拎着那只小壁虎兴奋地说:“老师老师,快看呀,我把小壁虎给抓来了。”说着,怕我不相信,他把那只小壁虎高高拎起来,在我眼前摇晃着得意地说:“诺,老师你看呀,是我把它抓住的。”我极力掩饰着自己害怕的情绪,但还是不由自主地倒退了几步,可是我那紧张的神态和表情还是让小朋友们发现了,他们哈哈大笑起来,然后跑出去把小壁虎给扔了。

反思:

孩子们喜欢大自然,喜欢小动物,他们对小动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的好奇心是天生的,他们不会像成人那样,去顾忌小动物的样子,也不会因为小动物的丑陋、难看而去害怕或厌恶他们。他们有的是对小动物的热情和探索的兴趣,作为教师,应该要正确培养和鼓励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和兴趣,培养和满足他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然而从这次的事件中我明白了,要培养孩子对小动物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对小动物的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那些长得让人讨厌的小动物或者教师自己感到害怕的小动物,作为教师,应该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如果当时我能做到这点,抓住时机和小朋友一起观察研究小壁虎,那该是一次多么生动的随机生成活动,对于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兴趣无疑是一次绝好的机会。然而我却遗憾地错过了这次机会。

做一个好老师,你必须得克服自己心理上的障碍。

案例:教育反思“烤动物”风波


角色游戏时,娃娃家客人盈门,他们正热热闹闹地给娃娃过生日呢。一曲《生日歌》结束,沈蕾手里托着一个彩泥捏的东西进来了。她边走边说:“这是给娃娃吃的烤麻雀。”“烤麻雀”可从没听小朋友说过,让我这个“客人”感到惊喜,竟脱口而出:“烤麻雀,娃娃一定喜欢吃!”这下可一发不可收拾,孩子们纷纷送来了“烤鸡”、“烤鸭”、“烤鱼”,连“青蛙”、“猴子”都上了餐桌。更令人尴尬的事发生了,金炜送来了“烤天鹅”,还拉着我的手盛情邀我共进午餐:“老师,一起来吃我做的烤天鹅吧!”顿时,娃娃家热闹非凡,整个娃娃家都快变成烤肉店了,孩子们还为自己想出新的动物名称而沾沾自喜。

看着孩子们纯真的游戏神态,我陷入了沉思:虽然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创新已成为教育的主旋律,但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一个全球性的主题。“‘呜——呜——’听!是谁在哭呀?”我边说边双手捂着眼睛,佯装哭的样子。所有孩子的动作一下子定格了,他们两眼直直地看着我。我连忙说:“肯定是这些动物的妈妈,找不到自己的孩子急哭了!”“对呀!我妈妈找不到我也要哭的。”旁边的孩子附和着。我不失时机地说:“要是知道我们小朋友,把它们的孩子烤了吃,那就更伤心了。”听我这么一说,孩子们纷纷抱回自己的小动物,嘴里不停地嘟哝着“不烤了!不烤了!”

一场“烤动物”的风波总算平息下来,但留下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首先,“风波”很大程度上是由老师的一句赞美引起的,“解铃还得系铃人”。若是老师不加以制止,那么孩子们的错误行为会延续下去,游戏就失去了教育功能而成为单一的娱乐工具,在体现幼儿主体地位的同时,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风波”中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引导是及时的。

其次,教师运用游戏的口吻平息“风波”,维护了游戏的纯真氛围。老师若是马上说:“麻雀、青蛙、天鹅是我们的好朋友,不能烤了吃!”我想:在制止幼儿不良行为的同时,孩子们游戏的愉悦情绪会消失殆尽,同时给孩子一个信息:这样做是不对的。那么下次游戏时,他们还会创造性地发挥吗?这样岂不是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吗?!因此,教师声情并茂的说话技巧,及时转移了幼儿的注意。运用“妈妈找孩子”的情节,在情感上引起了幼儿的共鸣,再通过“要是知道烤了吃了会更伤心”的情绪渲染,孩子的内心更是得到深深的震动。由于小班孩子容易受到情绪的感染,孩子在接受教师语言信息的同时,也受到了教师的情感的熏陶,自觉地否定了自己的行为。游戏中教师没有正面拒绝幼儿的邀请,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也使自己离开了尴尬的境地,为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机会。

再次,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小班孩子来说是一个深奥的问题,也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上述“风波”的平息只是暂时的,需要教师将活动延伸下去。讲评时,我请沈蕾小朋友来介绍了她给娃娃送的礼物,在肯定她能想出与众不同的礼物的同时,引导幼儿讨论:吃麻雀、青蛙、天鹅等小动物好不好?为什么?在说说、议议的过程中,孩子知道了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的道理。在以后的活动中,我还特意收集了一些关于动物的资料,幼儿知道了青蛙能够帮助庄稼捉害虫;天鹅是国家级保护动物,好多叔叔、阿姨正在研究怎么保护它。孩子们还了解了一些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从而激发了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平时,我还利用自然角让幼儿喂养小金鱼;散步时,将迷路的小蚯蚓送回家等,孩子学得了保护动物的技能,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引向深入。

从“烤动物风波”的平息中,可以看出:幼儿创造行为出现不当时,教师既要尊重幼儿,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根据幼儿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方法,及时加以引导。同时,教师的视角要伸向纵深之处。因此,教师心中要有大目标,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大课程观,以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喜欢《水战风波》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小班语言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