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05-18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平日里的学习中,幼儿园教师时常会提前准备好有用的资料。资料可以指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内容啊?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杨杨是新港幼儿园大班的一名男孩子。在老师的眼中他很聪明,但更顽皮,他黝黑的皮肤、长着一双小小的眼睛,但看起来很有神。他在各种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根本坐不住,不但自己不听,还干扰周围的小朋友,打断老师正在进行的各种活动;他很霸道,所以有许多小朋友都拒绝和他一起玩耍,也经常有人想老师告他的状。老师对这个孩子很伤脑筋,经常当全班的面批评他,久而久之,他好像被老师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小朋友们越来越不喜欢和他玩了。下面是他在幼儿园里各种活动中的几个场景。

场景一:

早上晨间锻炼杨杨最喜欢玩球。他一会儿运球走,一会儿又踢球,在场地上真是生龙活虎,不是把这个幼儿撞倒在地,就是把那个孩子的头给砸了,小朋友们纷纷找老师告状。老师找他问话,让他注意点安全,不要伤到其它小朋友,他总是立刻承认完自己的错误,又飞快地跑去玩了,可话音刚落,一会儿又有人报告他闯祸了。真拿他没办法!

场景二:

老师宣布集体教学活动开始了,孩子们都纷纷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等待、盼着老师要讲述的有关教学活动的内容。可杨杨坐不住,注意力很难集中。他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在下面搞小动作,要么就找挨着的小朋友讲话,要么就捣前面幼儿的后背。弄得边上的孩子没办法,只好喊老师:“老师,你看杨杨老捣乱。”老师终于忍不住大声地对他说“小杨杨,你到底想不想挺老师上课,不想上课就到外面去。”他听了就真起来走到外面去了,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站在窗子外面照样不也乐乎,一会儿爬窗户、一会儿朝教室里面孩子们做鬼脸。老师怕他在外面爬窗户危险,只()好又让他进教室。就这样,好好的一节课就被他搅黄了。老师告诫孩子们“小朋友们,你们说杨杨这样上课捣乱好不好呀,我们要不要向他学习呀?”对于老师的提问,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好,我们不要向他学习”杨杨听完小朋友的话,刚开始有些难过的样子,使劲地绞着自己的手指,但随着老师话题的转移,他又恢复了原貌,东张西望,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场景三:

下午玩玩具。班上小朋友们都喜欢玩娃娃家,于是他总是迅速地抢到好多小锅碗、小勺、瓢、和盆之类的玩具。有的小朋友为此很不满,于是就找他要,他不给,于是两人就大打出手,把玩具撒了一地,闹得不可开交。老师赶忙来制止,并对他说:“幼儿园的玩具是大家玩的,人家也想玩呀,怎么能一个人玩呢?”杨杨挺不服气,撅着嘴,一脸无辜的样子……不到一会儿他又去找雪花片玩了,用雪花片插了一个小花篮,高兴的手舞足蹈,很快把刚才打架挨批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看着他的样子老师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场景四:

绘画活动中,小朋友都在聚精会神地画画,一下子就把主要画面画出来了。可他在纸上到处乱涂,一下子就画脏了好几张纸,老师告诉他以后每天画画就在一张纸上画,转身就指导别的孩子去了。可不到两分钟,就听见一个小朋友大声喊道:“老师,杨杨搞得我一身墨水了。”老师心里咯噔一下,料到这小子准又给我捅什么娄子了。立刻跑过去一看,原来他将记号笔使劲甩,里面的黑墨汁甩到边上好几个小朋友的衣服上去了。老师头皮一阵发麻,不知道放学怎么去和这几个被弄脏衣服的孩子家长交待。我厉声叫到:“小杨杨,你怎么搞的,画画不好好画,搞得几个人一身墨水,这下好了,你明天赔人家新衣服!”他也知道自己闯祸了,先是低下头,两手搓着衣角,然后呜呜地大哭起来。

案例分析

一、活泼好动、精力充沛

杨杨他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精力充沛。他玩起来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累,到处横冲直撞。幼儿好动,也是一种年龄特征。这是孩子身心处于急剧发展中的客观需求。有的家长和教师很不理解孩子的这种特点,甚至讨厌好动的孩子。他们常在嘴边带一些口头语:“别去动”、“不要乱跑”、“别摔了”、“两手放好”等等,故意压制孩子。这是违背幼儿天性的,说得重一些,是对儿童权利的严重侵犯。事实上,杨杨表现出来的蛮撞他自己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到是一种坏行为,他的年龄特点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但他这种行为却是一种不利他人的行为。

二、以自己为中心

杨杨是个独生子女,深受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家里有许多玩具,所以在幼儿园玩玩具的时候他也无意识地拿许多,这也许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同样其他的小朋友也是娇生惯养,他们也毫不示弱,都想拥有许多玩具,这样就产生了矛盾冲突,于是就大打出手。

三、幼儿控制力差

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占次要地位。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所以幼儿的控制力差。杨杨在集体教学中注意力不集中,正是幼儿这个年龄的性格特征的充分体现。另外他经常被老师批评,久而久之被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对于老师的批评他早已习惯、不以为然。

采取措施:

1、他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的特点,教师要引导他在进行外活动时,对自己的一些行为要有所克制,不能伤及其他孩子。

2、通过故事、儿歌、教育他以后在日常生活中不要以个人为中心,要懂得相互谦让。

3、遵守集体规则和纪律。坚持一贯的要求、不做无理的让步,让幼儿逐步学会评价自己的行为。要让孩子知道“这样做,不可那样做”道理,让孩子用这些道理来评价判别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这样他就会以此来约束自己不做不该做的事情。

4、发挥榜样的作用。幼儿善于模仿、易感染,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文学艺术作品及现实生活的良好榜样去影响孩子,引导他学习别人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困难的良好行为。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小标签,大用处


[背景]喜爱读书的我,深知图书是孩子启蒙教育的最佳伴侣。所以做为一名爱书如命的幼儿教师,我就开始疯狂的收集各种幼儿书籍和画册,布置班级“小小图书馆”,想让全班孩子和我一样在书的海洋中欢快遨游。

是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中班许多孩子都对各种幼儿书籍、画册如醉如痴,他们从书籍、画册中探索到了无穷无尽的知识。读书使他们聪明伶俐、读书使他们“知识”渊博,……。在班级的“图书馆”里,书架上下、桌上,甚至地毯上都散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我为之而骄傲。

[现象]

一次偶然的事件,开始让我重新审视书籍对孩子的教育价值。一天,刚进幼儿园的乐乐,顾不上搬椅子,也顾不上和我打招呼,就往“图书馆”钻。只见他急急忙忙的从地上到书架上不停的寻找着什么。其间,他迅速地拿起一本本平常喜爱的书,“瞄”一眼就扔到一旁。一会还大声地嚷着:“老师,老师,那本《动画大全》呢?”看着孩子着急样,我也加入寻找书籍之中。我们俩手忙脚乱地东翻西找,怎么也找不到。孩子终于忍不住坐在地上、蹬着小脚大哭起来:“我要,我要嘛,你快找快找呀”。看着孩子不讲理的样子,满头大汗的我真想扭头就走。可突然,我的脑海里平常那些可爱的书籍一下子都变成了滑稽的“妖魔鬼怪”,它们有的在嘲笑、有的在大声嚷着:我们不愿意睡在地上,我们不愿意挤在桌脚……这时,恼怒、彷徨的我气愤地想:让你哭,让你闹,以前叫你们把书放好,你们谁也不听,找不到书我也不管了。

反思:以往孩子的书放不整齐,我采用过启发、诱导、协商甚至“强制”的方法,但都无济于事。每当孩子把书乱放的不能再乱时,我只有代劳收拾。可今天他……,哎!孩子的书很多,他们喜欢看书,但他们知道爱惜图书,会收拾摆放图书吗?这一点我从来没有重视过。今天,我深深地领悟到:图书内容有它一定的教育价值,但如何保管图书的教育价值也不可忽视呀!我后悔到了极点。

[教育案例]

为了弥补我教育的缺陷,我开始苦思冥想。同时不管何时何地,我都做起了有心人。有一个周末,我来到了图书馆,这次的图书馆之行可以说让我突然柳暗花明,使我找到了解决引导幼儿园孩子整齐收放图书的好方法。

在图书馆的阅览室,管理员对读者说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请大家注意了,看完书后要把书放回到原来的地方哟!”是呀,看完书后一定要把书放回原来的地方,这样不仅使图书馆的书摆放整齐,而且也会给其他的读者带来方便。图书馆书的众多,是大家都知道的。如此多的书,经过那么多人的手,怎么才能放回原处呢?去过图书馆的人也都知道,图书和书架上的标签是人们摆放图书的一个重要标记。为什么以往针对孩子的收书教育,我却没想到如此好的方法呢?

主意一定下,我首先组织全班孩子一起参观了图书馆。参观活动之前我就暗暗地想:参观活动中,我和孩子可以少看几本书,但一定要仔仔细细地关注书上和书架上不起眼的小标签。所以,当孩子一进图书馆,我就迫不及待的故意问孩子:“图书馆里的书放的真整齐。这么多书,又有这么多人看,书怎么能放到原来的地方呀?你们试试,怎么放呀?”许多孩子翻了我一眼,都漫不经心地说:“老师,你怎么了?书角上不是有一个标签吗?标签上的数字是多少,你就找书架上一样的数字,找到了,书不就能放回原来的地方了吗?”我故意问:“书架上有数字吗?”还没等我问完,孩子们拉着我就往书架走,边走边说:“你看,你看这些不都是吗?”。我确定孩子对图书馆的小标签非常熟悉后,就和孩子看起了书来。

回幼儿园的路上,我和孩子又谈起了图书馆的小标签。我说:“孩子们,图书馆的书好整齐呀,小标签真有用。”孩子说:“当然啦!。”我又故意接着说:“我们班的书也这么整齐就好了。”孩子沉默了一会,大声说:“老师,我们回去也做标签吧。”听了孩子的话,我好开心呀。因为,我就等着他们亲口说出来呢。到幼儿园后,我们全都开始忙碌起来……。

从此以后,我班图书区的地上、桌上再也看不到书了。那大大小小的图书在架上也总是那么的整齐。看来小标签还真的起到了大作用呢!

分析: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我们成人总想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让孩子来实现。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每当听到孩子惊奇的语言我们都会欣喜若狂,看到孩子机智的表现我们都满怀憧憬……。其实,我们往往忽视孩子的做人,忽视孩子的做事……。殊不知,怎样做人、怎样做事也是孩子面向社会,独立生活不可缺少的。我呼吁!让我们共同像关注孩子智力因素发展一样,关注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吧!

我不想被抓住!


一日下午,班内多数孩子央求要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这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了。而且他们中的大部分都特爱当“老猫”,可能是因为游戏中的猫是少数的,稀缺的吧。

在争得全体幼儿同意后,选取了两只猫咪。游戏开始了,两只老猫躺在榻榻米上佯装睡觉,小老鼠们随着音乐开始自由活动。

“小小老鼠,跑来跑去,跑来跑去……找吃的东西”

“小小老鼠,现在吃米,现在吃米……现在吃完了”

“小小老鼠,现在睡觉,现在睡觉……现在睡着了”

“一只大猫,跑上来了,跑上来了……来抓老鼠了”

当游戏结束后,两只大猫分别抓住了乐乐和宝宝两只小老鼠,可是就在把他们运回家的路上,乐乐“唔唔”的哭了起来,我把他叫到身边,不解地问道:“乐乐,你怎么了?”“我不想被抓住!”看着他小泪人的样子,我真的很想让他回去重新玩一次,可是转念一想,其他孩子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我摸摸乐乐的头,安慰道:“乐乐,这是游戏,游戏有规则,你被大猫抓住了,就要被抓走,如果你很不想被抓住,那下次玩的时候,你要加油快跑,想办法躲开老猫,好吗?”“恩,好!”虽然很心疼他,但还是让他站到了被抓的行列里。

解读:

从孩子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讲“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无论什么事情,孩子总希望自己能做的更好,比别人强,不喜欢失败,获得周围人的认可,这种想法推动他不断努力,坚持进取。

虽然说好强是孩子正常的心理,但如果过分看重输赢、成败,可能会造成两种结果:①败后会情绪失控,大发脾气,哭闹不休,影响到与他人的相处;②影响他对待挑战的态度,因为害怕失败而拒绝尝试。

措施:

1、端正态度

成人首先要平衡自己的心态,正确看待孩子的失败。将孩子的注意力从“结果”引向“努力”,多体会“过程”的快乐。也可棒孩子分享失败原因,鼓励他尝试挑战“这次你跑慢了,被抓了,下一次肯定能更快一点,离成功更近一点。”

2、适当创设“受挫”机会

幼儿阶段,成人应尽可能协助孩子提样成功,建立自信。但失败在生活中又是不可避免的,在学习和游戏中,可以设当创设“小挫折”,增加孩子情感体验。失败的经验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认识自己和别人,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和小伙伴合作;另一方面,在小朋友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影响中,学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幼儿园案例分析:我被孩子踢了一脚


我被孩子踢了一脚

这天早上,小三班的王老师带着孩子“开火车”出来做操,我看见小小突然离开队伍跑到小花坛边,伸手在开放的一朵月季花上摘下了一片花瓣。我立即来到小小跟前抱住了小小,其实我并不是要批评小小,只是想跟他交流一下。没想到还没等我开口,小小扔掉手里的花瓣,绷着脸、怒目圆睁,发起了脾气,什么都不说,只是发出愤怒的“哼”、“哼”声,从我手中挣脱掉,跑到班级的队伍里。我一下子笑了:这个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摘花的行为是错误的,但是明白做错了也不能这样发脾气啊。我早就听他班上的老师说,小小是一个个性有个性、个性倔强、个性爱发脾气,还是个只能夸不能批评的孩子。

老师分析小小的这些个性跟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有关。

确实是这样,有一天早上,我亲眼看到:小小的奶奶送小小来到班上,当老师跟小小的奶奶交流小小的《个体成长档案》带回家被小小画的乱七八糟的事情时,小小的奶奶当着小小的面,立刻对老师说:“不是小小画的呀,老师千万不要批评小小啊,是奶奶画的。”小小奶奶又拉着小小的手说:“不是我们小小画的,我们小小是好孩子,是奶奶不好,都是奶奶不好。老师不会批评小小的,老师要批评就批评奶奶吧!”我和老师都叹着气、摇着头:维护孩子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撒谎啊!老师每次跟小小的家长交流小小的表现,想跟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时,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小小做完操,我来到小小跟前,努力的试探着想接近小小,想跟小小能进行好的沟通。小小一看我又开始发脾气了,这次脾气发得比上一次更厉害,脸使劲憋着,眼泪都要出来了,双手叉着腰,一边跺着脚嘴里一边发出愤怒的“哼”、“哼”的声音。我依然笑着说:“小小,徐老师跟你说说话好不好?”小小一下子哭出来了,对着我就踢了一脚。

挨了一个三岁多的孩子的一脚,我不觉得有丝毫的怨气。

我只是担忧:这样的孩子如果一向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长大,如果教师和家长都任由孩子的个性和性格如此发展,孩子的将来会怎样呢?家园共育中教师究竟怎样与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呢?应对家长对孩子过度的溺爱,教师应采取怎样的策略改变家长的错误观念呢?

我反思:我这天的做法是不是也太性急了。对这样的孩子,我是不是不就应直截了当。是不是就应找一个适宜的时机,比如在孩子喜欢我的时候,孩子高兴的时候,我再悄悄地跟孩子交流,说不定会有效呢!

即使家长工作做不通,教师也不能放下对孩子的教育啊?俗话说“不打不成交”,这一脚踢得我有了“今后多多跟小小接触”的想法。

案例:被关爱笼罩着的童童


又是晨间集体游戏的时间,在孩子们的提议下,我们玩起了他们喜欢的“轮胎上杂技表演”,幼儿一个个踩上了跑道两测竖起的轮胎,有的从轮胎上跳下,有的在轮胎上飞快行走,有的站在轮胎上金鸡独立------快乐的笑声、兴奋的叫声充彻了整个跑道,笑容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然而当我的眼神落到跑道边那孤单的身影—童童,我高兴的心情又沉了下来。

在这春光明媚的春天,气温已达20度以上,然童童身上依旧两件羊毛衫、一件马甲,外加一件短风衣。当老师提出:“孩子穿得太多,且不利于活动。”那对其关爱备注的奶奶特意关照:“童童怕冷,容易感冒,不能给他脱衣服。不要紧,让他在边上看看,小孩子跑会摔跤-------”听着奶奶的话,我的心在收紧。

今天看着童童想参与而又害怕的样子,我先为他脱去了短风衣,又一次热情地去邀他参与:“童童,你看小朋友在轮胎上玩得多开心,我们一起玩。”见他还有点害怕,我耐心鼓励,并伸出了手:“你看,小朋友从轮胎上落下来,也摔不着。这样吧,我的手借给你用用,你怕摔下来时,扶着我的手。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童童终于肯试着踩上轮胎,慢慢地沿着轮胎向前走,眼睛不断看着我,我始终微笑着注视着他,我的手始终放于他随时可扶的地方,不断鼓励着,并组织其他幼儿为他加油,童童在摇摇晃晃中终于走到了终点。在大家的掌声中,童童开心得跳起来:“我也敢走轮胎了!”他扑进了我的怀中,我和小朋友一起拥抱着他,向他翘起了大拇指:“童童真能干!”此时,我心里比拿到个人奖还要激动,这不仅仅意味着这一次的成功,以后童童在人生学习的生涯中会一次次的充满自信走向成功。

孩子一降生到这个世上,就充满了强烈的参与欲望,希望能加入到这个社会中同别人一样能够做许多事,这是孩子寻求自立的重要过程。这种欲望便是学习的动力,是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但班内许多的父母为子女营造了一个被关怀所笼罩的世界:怕与同伴交往时被人欺负而任何时候都保护着;怕孩子吃不饱、吃不好,刚在幼儿园中吃过点心、水果的幼儿又被塞进了饮料、面包;晨间体锻,怕孩子吹风、晒太阳;中午午睡,怕孩子睡不着;游戏活动,怕孩子用剪刀伤着手;父母在用自己的一切努力去剥夺着“孩子成长的机会”。

这让我想起了在“儿童乐园”碰到的一对新加坡母子,5岁的孩子身着宽松的长袖体恤长裤,背着小背包,自在地从高高滑梯旋转而下,到攀沿墙攀登而上,转眼又到溜冰场飞旋起来,而她妈妈始终微笑着站于一旁。我忍不住问道:“你不担心你的孩子有危险吗?”“他会对付危险!”妈妈依然微笑着,语气中充满着对孩子的信任。

是啊,一位智慧的父母会给于孩子自由的时空,让孩子真正游戏、玩起来;当孩子需要时给予及时的帮助,使他们感到父母是最可信任的人,是最能理解他们的人,是心理上的朋友。

而童童却失去了这自由的空间,被困在“关怀”织成的网络中。在外,小手总由奶奶牵引着;在家一日三餐总是别人喂着;不能吃冷饮(怕冷)、不吃青菜(怕卡喉咙)、不能独自游戏(有危险)、公共游乐场少去(会传染)--------,这个众多“不能”的关怀却给予了童童一个缺乏机会的世界,他的一举一动喜努哀乐都仰仗于家人的反应,离开了家人的帮助,童童就觉得自己什么也不会。在幼儿园他整天处于紧张的状态,担心老师叫到他学做些什么。童童自从开学来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你陪我,老师我不会”。看到童童今天的成就,怎不叫人惊喜。

我们的一个眼光、一个微笑、一个动作足能使孩子感到爱的温暖

、快乐。我们的信任能培养孩子的自信。

孩子的心灵纯洁、善良,也许正象孟子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心灵象露珠一样晶莹剔透。在他们的眼里,这世界的一切都是美好善良的。与他们交谈不用顾忌什么,掩饰什么,但你无意中的一举一动会深深影响着他们,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更会每时每刻地感染着他们。孩子的自信变化更让我感受到孩子的快乐是需要老师用心去创造。适时地鼓励孩子,给予孩子以信任是我们给他增加信心的一种强有效方式,愿我们的每个孩子能享受阳光雨露般的关怀与爱护!

一个被摔“变形”的生日蛋糕


案例内容:今天是帅帅和浩浩两位小朋友的生日,大家都期待着美术课后能够分享到两位小朋友的生日蛋糕。现在,孩子们正在认真的画画,下课之前,老师说:“请小朋友在画纸的一角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把画放到前面的小桌上”,这时候,童童却在画纸的正中间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老师从旁边提醒他:下次的时候,把名字写到边上就更好了,那样的话你的画会更美观。童童虽然没再说什么,但是心里却生起了“闷气”。早操时,小朋友们都在随着音乐做起了早操,童童却因为“生气”说不想参加。老师请他在旁边的座椅上坐着,等大家活动结束了再一起回班。就在这时候,帅帅的姥姥送了一个生日蛋糕来幼儿园(今天是帅帅的生日),门卫的叔叔刚把蛋糕放到了座椅的旁边,童童一把就将蛋糕推到了地上。等老师把蛋糕捡起来一看,发现蛋糕已经被摔的严重“变形”了。可是,童童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依然若无其事的坐在那里,似乎这件事情跟自己没有关系。

原因分析:

童童平时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但是特别要强,不能忍受自己的事情有缺点,每次出了问题,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需要成人帮助和引导。

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告知家长,寻求帮助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老师在第一时间给童童的妈妈打电话,并把问题的原因告诉了她。童童妈妈知道后,虽然对童童的行为不能理解,但还是马上让童童的爷爷来幼儿园,带童童一起去蛋糕店再买一个蛋糕赔给帅帅。同时老师也给帅帅的姥姥打了一个电话,并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她。帅帅姥姥在电话里建议不要让童童家买新蛋糕,认为蛋糕虽然摔的“变形”了但是并不影响孩子们分享!

二、家园共同合作,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修理”蛋糕

童童爷爷来到幼儿园之后,跟老师详细了解了事情发生的全部过程。然后,跟老师一起把童童叫到了办公室里。

童童通过和爷爷的交流之后,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以下是爷爷和童童的对话内容:

爷爷:“你在幼儿园发生什么事情了?”(童童没有说话,而是抱着爷爷就哭了)

爷爷:“告诉爷爷,你为什么哭啊?”

童童:“我的画没画好!”

爷爷:“这跟人家的生日蛋糕有什么关系吗?”

童童:“没有!”

爷爷:“那你把人家的生日蛋糕推到地上对不对?”

童童:吧“不对!”

爷爷:“那怎么办?”

童童:“再买一个!赔给他”

(童童的爷爷要领着他去买蛋糕!)

这时,小浩浩的生日蛋糕也送来了!老师把帅帅姥姥的想法告诉了童童爷爷,并提议大家和童童一起把摔“变形“的蛋糕“修理”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那个蛋糕终于被“修理”好了,虽然它的外形有些奇特但是所有人都能看得出这是一个过生日用的生日蛋糕。

过生日送祝福的时候,童童除了把祝福送给两位小朋友之外,还专门跟帅帅道歉,帅帅也原谅了他,说以后还做好朋友。

三.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承担

下午放学时,童童的爷爷准时出现在了班级门口,而帅帅的姥姥也同时出现了,班里的老师和童童、帅帅两个小朋友也手拉手来到班级门口。童童和爷爷是来道歉的,在大家的共同陪伴下,童童跟帅帅的姥姥道歉,并保证以后不会再这样了!

四、家长的宽容和理解

帅帅姥姥对这件事情表现的特别宽容和理解,不但原谅了童童,同时也劝大家别往心里去。在一旁的优优姥姥听了,也加入了我们的探讨中:“孩子这么大,正是调皮的时候,七岁、八岁狗也嫌,这么一帮子可不好带.…..”。

童童和帅帅依然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进行着自己喜欢的游戏,就跟没发生过这件事情一样。

每个孩子成长的路上,总会出现这样的那样的不遵守规则的事情,也许只是一时的冲动或任性,就会出现他们无法预知的结果,所以需要成人更多的引导、理解与支持。作为伴随孩子们成长的家长、老师只有共同合作、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促使孩子们的性格发展的更好!

相信《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