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幼儿园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都需要提前寻找一些资料。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内容啊?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案例:说话的艺术”,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天中午小朋友刚户外活动回来,盥洗后准备吃饭时,小朋友们一个个似乎还沉静在《揪尾巴》的游戏活动中,显得十分兴奋,好多人都在边吃边说话,而且越说越带劲,有些还不时地比划着,我用了许多种办法提醒小朋友吃饭要保持安静,但效果并不太理想,安静不了一会儿,闹哄哄的声音又再次响起来了。于是,我生气地说:“有什么重要的事,大声地一点讲出来吧。”哎!真神了,全班小朋友都讲开了,顿时,活动室像炸开了锅似的,闹成一片,演变成更加不好收拾的场面。后来,我只好请个别讲得特别起劲、声音特别大的小朋友上来说,等把话说完再吃饭进行强行制止,活动室才稍稍安静了,孩子们得以继续午餐。

这次的尴尬,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对孩子讲话,我们除了用语要准确以外,最好能辅之以指令性的动作,这样才容易被孩子理解、接受;对孩子讲话,必须进行正面引导,切忌讲反话,否则,他们会南辕北辙,朝着与我们期望相反的方向发展,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小班艺术活动《会变的纸条》案例与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物品,在成人眼中是不起眼的,而在幼儿园里,在孩子们的眼中,各种各样彩色的纸却也是一件很好的玩具,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利用“变”这个方法,通过游戏的情境,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剪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其动手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能在游戏情景中学会使用剪刀,对纸工活动有兴趣。

2、巩固认识红、黄、蓝三色,会将纸条按颜色进行分类摆放。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定为“学会使用剪刀”。为了突破此重点,我采用的方法有:1、丰富幼儿的经验,让幼儿对剪刀有初步的认识; 2、通过游戏的情境,让幼儿自己大胆地去尝试,在实际操作中来学会。另外,注意安全是使用剪刀的常规中最重要的要求,

小班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较强,他们能够正确地辨别几种颜色,但是要他们根据篮子的颜色来放纸片,有部分幼儿还不能做到,因此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为了突破此难点,我采用的方法有:1、创设宽松的活动氛围; 2、运用适当的指导,如:鼓励表扬、榜样示范、个别指导等,让大部分幼儿会将纸条按颜色进行分类摆放。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纸条,剪刀,篮子每组一份。

2、小花图片,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纸条,吸引幼儿.

(1)教师一手抓一把纸条抖动,

老师: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呀?(彩色纸条)这象什么呢?

好,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的声音.

(2)老师:这个纸条可调皮了,它还会跳呢?你们看,它跳呀跳呀跳到哪里了?

对,它跳到老师的头上,象什么?(头发)

纸条又飞呀飞呀飞到胸前,象什么?(胡子)

飞到腰里象什么?(裙子)

2.学习使用剪刀.

(1)出示剪刀.老师:看,这是什么?你们会用剪刀吗?你们的本领真大。

老师:我们一起来做做,一只手拿着剪刀,另一只手拿纸条,张开咔嚓,纸条剪断了。

谁来试试看?

(2)老师:剪刀还想告诉你们一件事情,剪好后要把剪刀闭拢,不然它会很累的。

3.幼儿剪纸条。

你们都想试试吗?把彩色纸条剪到自己的小篮子里。(放音乐)

4.老师:剪刀说太累了,它想休息了,把剪刀放到篮子里,把纸片倒入老师的篮子中来。

5、玩游戏:捡花瓣

(1)老师:这一张张的纸片象什么呀?(花朵的花瓣)一阵风吹来了,小花瓣掉下来咯。

(2)老师:看一看,找一找,红色的花瓣在哪里?游戏3次,红、黄、蓝同时进行。

6、花儿贴纸片

(1)老师:你们听,什么声音?谁在哭?(小花哭了)它说旁边的花儿多漂亮,我们怎么没有漂亮的衣服呀?

(2)引导幼儿帮小花贴上黄色、红色、蓝色、的纸片。

(3)老师:你们看,地上还有许多小花瓣,它们多可怜呀,我们不能丢下它们,将它们送到花妈妈那去吧。

7、结束活动

花妈妈很开心,因为孩子们都回到它的怀抱了,所以它邀请我们一起到外边玩游戏。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找一找,看一看,哪些东西是黄色的、红色的和蓝色的。

活动中发现幼儿容易挤在一起互相争抢,因此教师应选择较空的地方进行这个游戏,以避免安全隐患。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达到预期效果,我通过游戏的情境,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剪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其动手的能力。在学会用剪刀的同时,也了解使用时必须注意的一些安全事项,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就感,并能愉快又安全的活动。

由于是初次尝试,很多幼儿还是不能理解使用剪刀时易发生的危险,所以,教师在示范时还是要注意提醒幼儿使用时多注意安全。

如果重上这节课,我会让幼儿学会一个词:五颜六色,从而丰富幼儿词汇。

案例:中班艺术活动<动物狂欢节>


此活动的主要目标其一是幼儿能愉快扮演角色,激发积极参与艺术活动的愿望;其二是将说、唱、跳、打击乐相结合,不断变换方式,让幼儿反复感受并体验歌曲的新颖、有趣。

此活动主要立足以下两点:

一是情感体验方面:游戏贯穿于始终,从易到难,提升要求,让幼儿反复感受并体验歌曲的新颖、有趣,以实现情感启迪,情感交流与情感表达。

二是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性,让幼儿在自主选择乐器、自主选择表演角色、自主打扮的过程中与环境形成互动。)

主持人:就刚才看的艺术活动,我想提个问题与大家一起讨论

——教师期望孩子得到什么?孩子们是否已经得到?

教师1:我认为本次活动不是单纯的一个艺术活动,在活动中渗透了多种元素。如:从歌唱的角度看,幼儿学会了接唱与对唱的形式;从节奏的角度看,幼儿学会了三种节奏型;从情感体验的角度看,孩子获得了对说唱游戏新颖有趣的情感体验;从认知的角度看,幼儿学会了用四个短句简单仿编谜语歌;从社会性的角度看,

幼儿获得了与同伴合作游戏的经验。这是个综合活动,但其中又贯穿了一条主线。

教师2:我对这种说法有质疑。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总是在“学会”,孩子们是否真正“获得”了?

教师3:老师的愿望是通过游戏激发孩子积极参与的情绪,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过于拘谨,积极性不高,整个活动中教师所设想的“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性”未能得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强、过于突出。

(评:老师们能从孩子实际上获得的发展和幼儿是否主动学习来评判活动的意义,反映了老师在评价教育活动时的一种观念变化。)

主持人:你们认为在活动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孩子的主动学习,哪些地方限制了孩子的主动学习?

教师1:比如老师引导幼儿创编表演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教师并没有具体的动作要求,只是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又如师引导幼儿用装饰材料尽情打扮自己。这些都是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表现。

教师2:但教师没有定位好,教育理念与实践产生冲突:在活动中,教师不分具体情况过多地使用直接指导法,以“指挥员”、“调度员”的口吻进行简单化、操作式的指导,忽视幼儿的主观意愿和主体作用。我理解的孩子主动学习,不仅仅要关注

幼儿的动作表现,更要关注孩子情绪、情感的体验,表现在幼儿能否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参与整个活动。。今天的这个活动与“狂欢”二字不想吻合,我想跟老师的教育理念与实践脱节有关。

教师3:此活动教师的本意是通过情感、情绪体验的方式让幼儿获得相关知识并体会主动学习快乐,但老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到整个活动的效果。

(评:教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师生互动过程。教师理论上都接受了许多新观念,但在实践转化中却难以把握,反映在教师只注重单方面对教育对象施加教育影响,全副精力都集中于如何完成自己预定的目标,而往往忽视接受来自于幼儿反馈的各种信息。我们在理论学习时着重引导教师研究幼儿的动态表现,了锊幼儿的心理需求和学习方式,因此,教师们在评价时已能自然地关注孩子主动学习的意义,此时,问题的思考也就自然地转到了主动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即有效的支持上。)

主持人:那孩子在主动学习的时候,教师该给予幼儿哪些支持?什么样的支持是有效的?

教师1:教师在关注物质环境支持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精神环境的创设。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缺少的是激励性的语言:当孩子扮小动物时老师的语言中含有“你不应该……”“你要……”这类限制性语言。

教师2:

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就是要求教师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要提供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支持,物质上的支持包括创造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与物质环境互动提供前提和基础,心理上的支持首先是指教师对幼儿的关怀、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对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新异的想法和发现的支持、肯定和鼓励,还有对幼儿的问题、困难和需要的敏锐的把握,对幼儿想法和感受的倾听与接纳等等。教师对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有利于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和宽忪的心理环境,为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实践、探究提供基础条件。

教师3: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给幼儿施加的规则过多:如孩子不能完全自主地选择说、唱、跳、打击乐等活动方式,只可在老师的规定下变换方式;又如在第三个游戏环节中孩子们必须按规定的地方轮流站着练习节奏和编谜。孩子们在教师的高控制下难以表达自己的真正需要,教师首先要让幼儿有机会敢于表现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主见,教师只有在真正了解幼儿的需要之时,双方互动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的调动起来,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师幼互动。

(评:我园的课题是《在师幼互动的教育活动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旨在于通过对师幼互动的教育活动的研究,提高教师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能力,以在师幼互动中积极促进幼儿发展的同时,促使教师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实现教师、幼儿的共同成长。因此,如何进行的有效的师幼互动是老师们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主持人:有效的师幼互动到底以什么形态存在于教育活动之中?

教师1:教师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不要怕幼儿失败,可以把失败作为探究的契机,时而点拨、时而赞扬、时而装傻、时而激励,力求使每个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都有发现、有所体验,真诚地接纳每个幼儿的主意和想法,巧妙不留痕迹地引导之间的经验共享,不断使个体有意义的经验扩大化,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幼互动。

教师2: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老师总是会自主或不自主地在幼儿尚未具备相关经验时强加给他们自己的想法,不给孩子自己思考探索的时间和机会,不能对每一个幼儿的主意和想法都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不顾孩子的想法而急于把自己设计好的想法强加于幼儿,使幼儿

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不能够分享独特和成功的经验,失去良好的互动信息的相互碰撞与交汇。其实,在组织教育活动的时候,我也常常会犯这类的错误。

(评:老师们在一起共同分析研讨在活动中看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惑,澄清了自己过去在实践和理论中的模糊认识和不确切的做法。在这样现场的、生动的、具体的情境中加以讨论,促使了教师学会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教师的反思能力的提高。

此时,老师们涉及到的话题是在活动前应充分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

主持人:充分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是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基础。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他们现在的状况是什么?他们缺失的是什么?老师需要给他们什么样的帮助?只有做到这一点,孩子们才有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否则孩子会被老师的一种主观意识抑制住。

执教老师:这一点我今天是深有体会。我这次活动之所以没能让孩子们“狂欢”起来,就失败在没有充分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如果我事先提供有关“狂欢”的影像等让孩子事先感受,积累有关经验,可能情况会好些。还有,在这个活动前孩子还不会用四个短句仿编谜语,在这个活动中它反倒成了一个限制孩子主动学习的主要因素。

教师1:说到这,我想起我组织过的一个失败活动《我们的社区的地图》,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几乎不知道要怎么描绘社区地图,很多孩子无从入手。这就是没有充分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造成的。

主持人:所以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么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呢?

教师1:我认为可以向家长了解、询问孩子的状况,通过我们日常对孩子的观察,通过孩子回答的问题,通过孩子的绘画出来的展现孩子的已有经验是什么,还可以通过他在同伴当中,在游戏当中的表现,还可以通过测查等很多方法来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

教师2:是的,了解孩子不难,难的是我们不会分析。我们每天都在看孩子,但我们每天都没有认认真真地去想,我们眼前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样子,他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我们满眼都是孩子,满眼都是问题,但是我们很少认认真真地静下心来想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3:我们每一次活动的结果都是下次活动的起点,如果我们老师总是能够用连续的眼光把评价和教育教学巧妙地融合起来,那我们每天都会解决很多问题,每天都会促进自己班的孩子往前走一大步,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支持孩子,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幼儿园案例分析:批评也要讲艺术


批评也要讲艺术

一、案例背景

批评是常用的教育方式之一。有人说:“批评往往起不到好的教育作用,容易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表扬是孩子发展的动力,要多给孩子一些表扬”。但我认为:对孩子的批评和表扬都要适度,而且对孩子批评多一些还是表扬多一些都要根据不同的孩子而有所不同。然而,许多时候批评并不一定产生很好的效果,幼儿对老师的批评不外乎两种态度:有一种老师批评了他,马上认错;有一种:不管老师如何批评,他都无所谓,已经习以为常了,就是不改。这是为什么呢?

二、案例实录

我们班有一对双胞台兄弟,是全托幼儿。两兄弟的性格完全不同,哥哥爱发脾气。有一次洗澡时,哥哥一定要先洗,而没有如他意,就在那里大哭大闹,还躺在地上打滚。对于老师的批评不但没有,甚至还跟老师动起了手脚,他还会用我明天回家就不来了“我不喜欢你”来威胁老师。而在上课的时候总是不认真听讲还搞起了破坏,为此,我也伤透了脑筋。每次我都是严厉地批评,但总是不见效。

三、案例分析、对策

同是本根生,怎么个性差异这么大呢?于是,我就先从他们的生长环境开始了解。原来哥哥小时候是寄养在别人家,在家里是大家的小太阳,平时大家都围着他转,还称他为家里的老大。在家里也经常发脾气,他小时候家长不在意,觉的可爱,好玩,现在家长意识到了,但好无办法,只好迁就。过度的溺爱和迁就使他养成了在需要的不到满足是乱发脾气的习惯,这种习惯又因家长不恰当的强化而变的根深蒂固。对于这种情况,如果直接批评他,他会不服气,于是我采用诱导的方式和他展开讨论,通过讲一些有关这类的故事,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然后试着与他讨论怎样改正错误。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怎么办?我们还想了几种好方法:(一)有什么要求要清楚说出来,不能动手打人;(二)想发脾气的时候先去喝杯水;(三)发脾气时想想老师。平时,我还偶尔去关心关心今天有没有发脾气,对他的纠错行为进行了表扬。不知不觉,批评也得到了效果,孩子从他律转为自律,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任性、爱发脾气的孩子需要转变时间,更需要巧妙的方法。我们要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场合,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进行引导批评,并教给幼儿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对于他的上课不认真听讲我就运用了有次无意中看了一篇文章其中的一种“南风”法则,也称“温暖”法则,源于法国一位作家写过的一则寓言:有一天,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自恃力大,先刮起了寒冷的风,结果,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以北风不同的是,南风不慌不忙地徐徐吹来,顿时风和日丽,行人感到温暖惬意,始而解开衣扣,继而脱掉大衣。于是,南风获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这则寓言形象地说明了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

于是我改变了方法,当我再次看到孩子不认真听讲时,我就悄声说一句话,认真听到的孩子得到我的一个小奖励。别说,这一个方法还真灵,不到三四天,他不听讲的坏习惯没有了。

四、案例反思

幼儿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自然的人。教育者应该尊重幼儿的人格、意志和个性特征,以表扬这一积极的激励方法为主教育儿童。幼儿又是需要接受教育的未成熟的社会的人,容易形成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认识和态度,因而教育者又必须运用批评的方法,帮助幼儿改变错误的行为、认识和态度。批评教育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批评是一种否定,没有人喜欢被否定。在幼儿心目中,教师是权威,被教师批评会极大地影响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了解不同类型的批评对幼儿发展有何作用,如何批评幼儿才能让他们接受。

案例:在艺术活动中对幼儿情感教育


一、有关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园教育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然而这五大领域的内容互相促进,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将情感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无论是哪一领域的教育内容,都应充分发挥其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尤其是艺术活动更能较好地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在开展《特别的我》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拿着小时侯自己的照片边说:“你看,我小时侯要找妈妈哭了,很不开心。”“我小时侯拿到汽车玩具了,你瞧,我笑得真开心。”看着孩子对此有极大的兴趣于是就开展了《我的心情》的活动。通过此活动将情感教育溶入其中,让孩子们能在乐中学习,寓教于乐开展艺术主题活动。

该活动为艺术综合活动,以情感教育为主线,渗透了多个领域的内容,同时整合了多种活动形式(如:游戏、音乐、绘画等),整个活动围绕着“情感”两个字展开。注重“体验”,允许孩子之间的差异存在,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心情。

二、课堂实录及分析

(一)教师出示心情脸谱让幼儿观察他们今天的心情怎么样?

(二)游戏“摸箱”——猜猜我的心情。

教师在摸箱里准备六个面贴有不同心情脸谱的娃娃。

1.第一次摸箱。掷出“伤心”的表情

师:这是什么表情?能模仿一下吗?

(幼儿没有用语言回答,有三位幼儿分别用哭、皱眉等表情来表现)

师:(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伤心”脸谱)这是什么样的心情?你在什么时候会伤心?

幼1:爸爸打我时我会伤心。

幼2:大人不给我买玩具时,我会伤心。

幼3:我摔跤的时候会伤心。

教师对幼儿的回答只是简单表示认同或表扬。

2.第二次摸箱

师:这是什么表情?

幼1:紧张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幼1:眼睛睁得大大的,头上还有汗出来。

师:请你们来模仿一下这个表情好吗?(第一位幼儿用眼睛睁得大大地表现紧张;第二位幼儿用人紧缩发抖表现紧张。)

师:两位小朋友用不同的表情、动作来表现,但都表现出了紧张的样子,真不错。

3.教师将摸箱里的其他表情的娃娃拿出来向小朋友简单地进行了介绍,并出示相应的心情脸谱。

(二)欣赏音乐,给音乐配上相应地心情脸谱

师:请小朋友听两段音乐,听听它们有什么不同

1.幼儿完整欣赏音乐

师:谁能给这两段音乐配上合适地心情脸谱

幼1:分别配上“高兴”、“伤心”的脸谱。

师:你为什么给这两段音乐配上“高兴”和“伤心”地心情脸谱?

幼1:第一段音乐很欢快,第二段音乐很慢,不好听,听了不舒服。

师:他是根据自己听了音乐以后,心里的感觉来配心情脸谱的,不错!其它小朋友还有没有不同的感受?

幼2:分别配“高兴”、“惊讶”的脸谱

师:你为什么这样配?

幼2:第一段音乐很开心,第二段音乐有点恐怖,所以“惊讶”

师:还有不同的吗?

幼3:分别用“惊讶”、“生气”表示

师:说说你的理由

幼3:我听第一段怎么这么快,觉得很惊讶,第二段音乐很慢,好像一个人在生气。

师:小朋友都将自己不同的感受用心情脸谱表示出来,都很好。

(三)幼儿用简单的脸谱画出自己这两天的心情,并与同伴交流。

1.师:这两天你的心情怎样?把它画出来,和同伴聊聊。

幼儿画心情脸谱。

师:谁愿意将自己的心情告诉大家?

幼1:这两天我很高兴,因为我去南湖公园玩了。

幼2:妈妈带我去麦当劳了,我很高兴。

幼3:我很生气,因为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陈泽彦打我了。

师:小朋友,我们能让他高兴起来吗?

幼4:我和他做好朋友。

幼5:我做了高兴的娃娃送给他。

师:小朋友这样帮助你,你现在的心情好点了吗?

幼3:好了。

2.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心情脸谱加载心情树上。(结束)

三、讨论:

1、在艺术活动中应如何对幼儿进行情感的教育?

2、由于孩子们在每天每时每刻都有不同的心情,应通过什么方法和手段让孩子们在情感上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四、简析:

一.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大胆地体验情感、表达情感

随着教师对新《纲要》的不断深入学习和内化,教师领会到什么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定位,在孩子的一日活动中,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朋友和合作伙伴,有了这样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孩子乐于将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同时富有童趣、能激发孩子活动兴趣和欲望的物质环境,也是孩子体验和表达情感的前提。如本次活动中中,设计了幼儿喜欢玩的摸箱,还有可爱的心情树,让幼儿在充满童趣的环境中活动,体验情感。

二.在艺术活动中注重体验和表现,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情感教育用说教很难取得成功,它必须通过幼儿实实在在的体验才能顺利开展。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时,

教师必须为幼儿创造能够进行感受的条件,并通过感受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表现。在以上这一活动中,通过游戏让孩子感受到欢乐,同时借助音乐欣赏,让幼儿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用自己独特的理解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并进行表现。对于这个环节,首先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艺术活动的情感教育功能,用《动物狂欢节》和《洋娃娃葬礼曲》两段绝然不同的音乐让孩子体验不同的情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教师尊重幼儿独特的情感体验,对于孩子的不同感受表示接纳和认同,体现教育的人本性。

但是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不够,显得比较单调,孩子对音乐的理解是多角度的,可以从音乐的节奏、根据音乐想象不同的情景、听音乐以后自己心里的感觉等等来理解音乐,教师首先应该肯定孩子不同角度的音乐感受,同时可以通过引导,让孩子产生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另外,教师可以让孩子再听一遍音乐或分段欣赏音乐,让更多的幼儿对音乐产生感受,并用适当的方法来表现感受。

在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将自己的心情画下来,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学习表达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能让学习释放自己的心情。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让愿意将自己心情告诉同伴的幼儿上来讲述自己的心情,当一位幼儿因为同伴打他的时候他非常生气时,及时加以引导,让同伴一起来帮助他。但是当幼儿的帮助只局限在送礼物给他时,教师却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来让他高兴,如:大家唱首歌、跳歌舞。这样可以更好地将艺术活动渗透在情感教育中

为此,教师在幼儿表现情感的过程中要尽量缩短教师教的时间,延长儿童自由表现的时间,允许并鼓励儿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和表现。在艺术表现过程中,

教师注重自身情感的渗透,引导儿童体验作品的情感,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在艺术表现的过程中,儿童不仅自然地抒发了情感,同时发展了创造性。

案例:让幼儿互动 让环境说话——主题探究活动《我和动物交朋友》有关案例分析


教学活动背景:

此阶段的主题探究活动是《我和动物交朋友》。为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各种常见动物的习性、特征,增进对动物的情感,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探究活动的兴趣,发挥团队研究的积极性,今天下午,在幼儿的倡议下,我组织安排了他们喜欢的区域自选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活动需求在各个活动区进行团队的研究和小组的分享活动:美工区的小朋友在画自己喜欢的动物,科学区的小朋友在讨论动物尾巴的作用,建构区的小朋友在用各类插塑和积木为动物们建造各种风格的房子,健康区的小朋友在做“小刺猬背果”的游戏,而语言区的小朋友,则聚集在一起,分享他们从家里带来的有关动物的各类图书……整个活动室里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活动场面,氛围是那么的宽松、愉悦,我走在他们中间,或参与他们的讨论,或解答他们的疑问、或和他们一起寻找答案,徜徉在这探讨研究的氛围中,自己好像也回到了童年,很快融入这个大火炉,成为他们探究活动中的一员。

案例描述:

突然,我被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吸引了,这个声音来自语言区的程宗宵:“小老鼠,真神奇,个子不高排第一,牛第二,虎第三,兔子第四跑的欢,龙第五,蛇第六,马第七,羊第八,猴第九,公鸡是十跟着走,狗排十一汪汪叫,最后老猪来报道。”听到这首活泼易懂的儿歌,我马上想到,在后面教师预设的学科课程里,有关于认识十二生肖的内容,而十二生肖的顺序正是这一活动的难点,这首活泼易懂的儿歌不正生动地描述了十二生肖的顺序吗?在语言区一起阅读的其他5位小朋友,也被这首生动活泼的儿歌所感染,纷纷向程宗宵投去了羡慕的目光。于是,我快步走到语言区,用鼓励和赞赏的语气对他说:“你可真能干,朗诵的那么清楚、熟练,这首儿歌很好听,说了十二生肖的事,小朋友都很感兴趣,你来做个小老师,把这首儿歌教给你们团队的小朋友,让大家和你一起学习,怎么样?”没想到,一向内向、不善言辞的程宗宵竟然高兴地点了点头,一字一句的教起小朋友来,大家兴致勃勃地学着,神情是那样的专注,声音是那么的整齐、洪亮。他们的朗诵吸引了其他组的小朋友,不一会,语言区由刚才的6人竟然增加到20多人,直到区域自选活动结束的音乐响起时,他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到自己的位置。间餐前,我对程宗宵教大家儿歌的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扬了他们团队分享合作的做法,又请他站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再一次充当了大家的“小老师”,大家的学习热情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涨,在“小老师”的带领下,竟然也朗诵的有声有色。很显然,程宗宵这个“小老师”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大大地超过了我平时的教学效果。

下午,我找出了有关十二生肖的图片,按顺序把它张贴在幼儿每天经过次数最多的盥洗室门口,让每个经过这里的幼儿,在有意、无意间看到这些图片,以便及时加深对十二生肖的印象。而几乎每一个经过这里的幼儿,都会停下脚步,指着十二生肖的图片说出了那首活泼易懂的儿歌。就这样,对于十二生肖的有关内容,没有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未再运用任何专门的教具学具,孩子们对这个活动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经过短短两天时间,因为有幼儿间的互动和环境的潜移默化,班里的每一个幼儿都能熟练、生动地朗诵出这首儿歌,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十二生肖的顺序。我下面预设学科课程里有关十二生肖的教学内容,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孩子们所理解和接受了。

活动分析:

很显然,这是主题探究活动中一次成功的、恰到好处的教育教学活动。它的发生具有偶然性,教师却及时地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了恰当、巧妙的指导,体现了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正确的教育决策和恰当及时的教育措施。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的善于观察、果断决策,针对幼儿的表现,尊重幼儿的活动兴趣,结合整个主题探究活动中幼儿应知应会的教师预设学科课程,巧妙地运用人力资源和活动室的环境资源,让幼儿在积极互动的活动氛围中进行主题探究活动,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主题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教学反思:

针对本次主题探究活动中出现的这一教育现象,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反思,以便及时地总结教育经验,更好地开展主题探究活动。

一、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是主题探究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这足以说明幼儿精神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应该说,这次主题探究活动的氛围是宽松、愉悦的。在区域自选活动中,空间是开放的,幼儿进行活动的区域是自选的;时间是充足的,幼儿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操作、交流、讨论和分享;在这种活动氛围中,孩子的探究活动是没有压力的,这为探究的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心中有目标使主题探究活动更具生命力。

确立了主题探究活动的主题目标后,教师就要把生活探究目标、环境探究目标和学科探究目标时时装在自己心中,抓住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教育机会,及时地实施主题目标。在这次活动中,正是因为教师心中装着有关十二生肖的教学目标,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所以,在指导孩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能及时地捕捉到孩子进行探究活动的火花,抓住教育契机,生成了这方面的活动内容,所以才使主题探究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赋予了主题探究活动鲜活的生命力。

三、教育资源的巧妙运用使主题探究活动得到升华。

这次活动中的闪光之处还在于,发挥了个别幼儿的资源优势,让幼儿之间互动起来,充分调动起幼儿这一重要人力资源。因为幼儿的互动,使学习不再成为孩子的负担,他们之间的互动的是那么自然、和谐,没有任何的迁强,教给大家儿歌的孩子获得了成功感,学习儿歌的孩子产生了学习的动机。而教师恰当地把握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在幼儿对十二生肖儿歌感兴趣之余,恰当地运用环境资源的优势,及时地把有关十二生肖的图片张贴在孩子们经过次数最多的盥洗室门口,增加了孩子们对十二生肖的直观感知,加深了幼儿对十二生肖顺序的印象。

喜欢《案例:说话的艺术》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的案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