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由“小红花”想到的

05-22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幼儿园教师的生活工作中,时常需要提前准备资料作为参考。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有了资料的帮助会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如鱼得水!你是不是在寻找一些可以用到的幼师资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案例:由“小红花”想到的”,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事件发生的背景

周四晚上七点,我的电话响起,一看号码是家长打来的。“王老师,你现在有空吗?我有些事情和你讲,要占用你挺多的时间……”。这位家长是班里女孩翘翘的妈妈,她说自己女儿从周一晚回家开始就郁郁寡欢,到了周二、周三,情况越来越严重,又哭又闹还半夜惊梦,说不愿再上幼儿园了。家里人问她为什么闹情绪,翘翘说为什么老师好几天不给她评“小红花”呢?为什么每次老师都表扬她,可轮到评“小红花”的时候就总没有她了呢?为什么自己表现那么好,老师却把“小红花”评给比自己表现不好的小朋友呢?是不是表现好和坏和评“小红花”没有关系呢?……这边的我,一边忙着解释,一边大脑思维慢慢僵硬起来。

翘翘是班里各方面发展都很出色的孩子,她好学,乐学,自信开朗;好胜,自制能力强,很多时候都能表现得比同伴懂事,听话,班里有这样的孩子作为老师感到非常的欣慰。然而,在她努力展现才华的同时,却不喜欢用语言向大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欲望,她只希望老师能够主动得看到她的进步和优点,及时给予激励和肯定。她能坚持着克服困难,只为了让周围人觉得自己很棒,可是若没有人发现她的用心时,她除了继续努力外,还会感到心情不好,对于表达自己想法却从来都是沉默的。这样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强,可一旦过了承受的限度,就会发生彻底的变化。听说翘翘在家哭闹不止,真有点太不可思意了。妈妈挂电话前非常叮嘱:千万别让翘翘知道我打了电话了。

二:事件解决的方法

电话里,我向翘翘妈妈讲明了“小红花”的评选方式和意义,同时对这几天疏忽翘翘的意愿表示抱歉;也向妈妈提出多引导翘翘用语言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翘翘妈妈也是老师,表示赞成和感谢。除此而外,我还应该做到:

一.告诉孩子“小红花”的意义,循环配戴,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被肯定的喜悦;

二.让孩子明了,没有选上“小红花”的孩子并不表示老师不喜欢或者表现差,有时候老师会把“小红花”送给能力弱的孩子以激励他们;表现好不好老师心里很清楚;

三.尽量在最短的周期里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戴上“小红花”,平时注意多用语言表扬孩子,让孩子意识到老师处处留意着他们。

四.多用其它奖励和鼓励的方式做表扬,如送小贴士,抱抱孩子,奖励小红星等,让每个孩子几乎天天都有不同的奖赏,肯定得多,激励孩子不断向上,充满信心。

三:事件过后的反思

翘翘在园在家表现截然不同,让我联想到或许班里还有类似翘翘一样的孩子。小小一块“小红花”牌子,竟然会对孩子产生那么大的影响,甚至还会因为几天没有得到“小红花”而产生表现好坏无所谓的疑问。孩子眼中的“小红花”就是荣誉和进步的象征,以及老师的喜欢都融到了“小红花”里,尤其是小年龄的孩子对“小红花”的依恋更大。在一个班里老师一般比较在意顽皮的孩子,进步大的孩子和能力非常弱的孩子,而对那些一贯表现平平或者一直表现好的孩子不小心忽视了。觉得他们能够自己管理自己,老师可以自然地少放一点精力给他们。而在孩子的眼里,老师少看你一眼,说和你讲一句话,他们就觉得自己是不是不再被老师喜欢,是不是自己表现很弱呢?孩子是很敏感的,老师应该好好思考他们表面的敏感,把每一个孩子放在心里,让他们知道老师正在无时无刻着关注着他。同时,每天晨间谈话时评选“小红花”环节,我们该引起重视,学会好好利用这个环节,增加师生间的关系,充分调动起每个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案例:由两次不同效果的种植活动所想到的


记得今年春季种植时,我带幼儿平整好菜地后,就一人发了一颗种子,孩子们根据我的指挥,在规定的位置放下种,埋上土,浇上水。活动用的时间不多,只有一小时。最初几天,还有几个热心的小朋友跑到菜地给种子浇水,进行观察活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对菜地的热度也随之变为零。虽然我曾试图挽回他们对菜地的热情,经常组织全体幼儿到菜地开展观察活动,但都不能唤起他们的持久的兴趣。眼看菜地里的植物有的枯死,有的长高、长大、结荚结果,孩子们对这一切却是一脸的默然,自己的辛苦和努力就这样因为孩子们的默然而不了了之,让我倍感着急和失望。

本次秋季种植活动,是我在领悟了“二期课改”精神以后开展起来的。在我的提议下,孩子们首先对“怎样才能在菜地里一眼认出自己亲手种得小苗苗?”展开讨论,最后得出结果:把种子种在带有自己名字的杯子里这个方法比较好。第二天,我给孩子准备了相应的一次性杯子、记号笔。在写名字的过程中,有孩子提出来,苗苗要是长高了、长大了,小杯子里的泥土就不够营养了,怎么办?围绕这个问题,他们有的说在杯子底部戳个洞,但有幼儿反对洞太小,植物的根还是没地方长,经过商量,大家认为把杯子底部全部剪掉最好。这次种植的种子是孩子们自己从家里收集的种子当中选择的。选择过程中,我问他们改选怎样的种子?有的说要选漂亮的;有的说要选大粒,因为大的种子长出来的小苗苗也很大,不会生病。最后孩子们统一意见:要选大粒、漂亮、肚子圆鼓鼓的种子。在菜地里,孩子们遇到了好多困难:大蒜头应该怎么放,是尖头朝上呢还是朝下?底部剪掉的一次性茶杯有点软,该怎样牢牢地安在泥土里?种子应该全部在泥土里,还是一半在泥土里?种子到底一天要喝多少水?这些问题我并没有马上就给予他们正确答案,而是让他们在思考、讨论中寻求答案。自种植那天开始,孩子们就像养了一只小宠物,每天进园或是离园时都要走到菜地去看一看,浇浇水,摸一摸,欣喜地告诉老师和同伴自己杯子里的变化。

虽然,他们的苗苗还长的不高,但他们用自豪、满足的笑容和自信的言语告诉我们,他们分明已经看到了丰收,一股要坚持到底的决心溢于言表。

相同的活动内容,不同的组织理念,不同的活动效果,孩子们不同的情感反应。为什么?

带有探索型体验的种植活动的课程构建,与以往的种植活动有着显著不同,它不在是完全由教师预先规划、设置的特定的载体,而是一个由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相结合,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在这样的种植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得到了重视。“怎样的方法能标明是自己亲手种的植物?”“大蒜头应该怎么放才能发芽?”“种子一天要喝多少水?”等问题自然成为了课程的内容,成为了幼儿探索的对象。这些问题都是从幼儿当中而来,在这些问题的驱使下,无怪乎孩子们在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对菜地的兴趣不减。

在原有的课程模式、教育教学条件下,幼儿的学习几乎是被动的,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偏重于机械模仿、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幼儿成了教师灌输知识和技能的“接受体”。春季种植,教师的理念正是局限于此,使的幼儿被动地参与教师所组织的种植及各类观察活动,削弱了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而在秋季种植活动中,幼儿学习的激情得到及时的张扬,学习的潜能得到教师充分的认识和肯定。他们自主地发现问题、收集种子,自发地探究问题,自由地表达经验表现能力。在共同的种植活动中,幼儿与教师之间真正建立起“对话与交流”、“合作与分享”的关系。

案例:由小车引发的[故事]


付雅婷和张朴涵两个小朋友玩“娃娃家”。付雅婷要带着娃娃上儿研所去“看病”,她告诉张朴涵留在家里做饭,自己手里拉着老师用万能积塑制作的小车转来转去。我问付雅婷:“你干什么去?”她说:“我带娃娃上儿研所看病。”我问她为什么带小车,她说:“儿研所太远了,我得打车去。”于是,她将娃娃放在小车上拉着走了。过了一会儿,她又带着娃娃回来了,付雅婷请张朴涵给娃娃喂药并说:“医生让多给她喝水。多喝点水,娃娃的咳嗽就好了。”

点评

2~3岁幼儿好模仿,通过这辆自制小车,幼儿将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游戏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一会儿去逛街,一会儿上公园,一会儿去看病,他们对推小车的动作非常感兴趣,反复重复并乐在其中。由此可见,老师投放适宜的玩具,既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内容,增添了幼儿的游戏兴趣,又对幼儿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案例:由钱币引发的活动


近来的数学活动是认识人民币,虽说钱对幼儿来说已不再陌生,但真正细细观察钱币可能都没有留意过,于是在活动前我首先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在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来认识常用的纸币、硬币,并带一些钱来园,接着我就和幼儿一起来认识钱币。在活动中孩子们主动、活跃,琪琪跑过来说:“老师、老师,如果我们能自己去买东西那就更好了”看到孩子们兴奋的样子,我意识到孩子们已不满足于对钱币的认识了,他们想实现用钱币进行购物的愿望了。

次日,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幼儿每人揣着5元以下的钱来园了,在极度欣喜中,我和幼儿一起来到了联惠超市,在简单的和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后,我引导幼儿自由去挑选物品。在欢快、叽叽喳喳声中,大多幼儿都用较合理的办法买了自己的心爱之物。在结帐时,晗晗的钱不够,他带了2元,可买了2.5元的本子、铅笔等物品。怎么办?这时达达凑上去说:“别着急,我把钱借给你,你明天还给我。”

购物完后,每个幼儿都拎着一个塑料袋,喜滋滋地回园了。离园时,孩子们个个迫不及待地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买的物品极其价格,看到购物给孩子带来无穷欢乐,家长们都笑了。

在这个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当幼儿充满探究欲望时,真正的学习活动才会发生,他们才能主动获取有益的经验。同时教育是与孩子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来满足孩子的兴趣需要,使孩子充分体验主动学习的乐趣。

案例:从活动中所想到的...


最近,我上了一次公开课,是对我们班所有家长开的,为了这堂课,我从各方面都做了很认真的思考,但是还有一些东西是在活动中才能发现的。。。

这堂课我的游戏比较多,孩子们进入情景之后都非常的兴奋,但是在每个环节我都考虑了孩子们会出现的问题,事先也想好了很多对策,整堂都进行的很顺利,可是到了最后一个环节,孩子们都变成数字宝宝,去找一个好朋友,好朋友的数字和自己的数字合起来要是8。孩子们在明白了游戏的规则之后,马上兴奋的都找起来了。教室的前面一下子堆满了三十来个孩子。。他们找到之后还特别高兴,在那儿说着热乎的话呢,面对这样我预先没有想到的情形,我顿时浑身一阵紧张,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得找语言来控制一下,不然就变成自由的没有意义的游戏了,就给他们来照相吧,孩子们一下子被集拢了一样,两个两个站的好好的,排着对等着照相呢,在照相的时候,他们还告诉了大家,他们分别是几和几,合起来就是几,整个游戏又变得那么竟然有序。。。

这看起来像是活动中的一次小意外,但给我的启发特别大,要上好一堂课,课前并不能想到全部,但课上什么都可能发生,老师所具备的素质还要会冷静,有胆识,用智慧!和孩子们在一起,真是时刻要有许多随机应变的能力。孩子们感兴趣,才能更他们融合在一起。

案例:由”吃饭”引起的思考


一:背景

在家里,梦梦是独生女,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把这个宝贝捧在手中,含在嘴里。所以养成了一些娇气的性格。在幼儿园梦梦还算是个听话的孩子,活泼好动、乐观开朗,但是她却有个不好的习惯,做每件事情总是磨磨蹭蹭的,特别是吃饭,像个小蜗牛一样。

二:案例观察

每次早饭时间到了,梦梦总是不紧不慢地从盥洗室出来坐在椅子上。每次只要是她不爱吃的东西,她就会吃得很慢。不时地看看这,看看那。有的小朋友已经吃完饭进入游戏区,可梦梦的饭还剩不少呢。

有一天,她身体歪坐在桌旁,用嘴咬着勺。我不时地用眼神提醒她。梦梦看见后,却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孩子吃饭时间过长,饭菜凉了对身体没有好处。想到这一点,我开始给她讲道理。梦梦看了我一眼,没说话,还是不吃。我的介入丝毫没有效果。怎么办呢?我环视了一下四周,看见梦梦最感兴趣的娃娃家里有几个人玩得正热闹。于是,我的主意来了。

我走到后面的娃娃家,对俏言说了几句。转身后,我发现梦梦正注视着我这边。我快步走到她身边,故作神秘地对她说:“梦梦,俏言在玩娃娃家,他刚才告诉我,还缺一个人来当妈妈。你快吃饭,跟俏言一起玩,娃娃家的宝宝们还没吃早饭,你快给宝宝们做饭去好吗?”梦梦站起身往后看了看,连说“好”。我终于看见梦梦动了起来,大口大口地但很有秩序地吃了起来。本来不多的饭,很快就被吃完了。梦梦来到了娃娃家。

看来,老师的教育不能依赖说教,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利用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进行引导,使其在适当的条件下转变自己的行为。

三:评析

个别幼儿的问题要个别对待。老师善于抓住孩子的特点,利用梦梦喜欢参加游戏这一兴趣点,改变他吃饭慢的毛病。这样做调动了孩子游戏的需求,使他自觉地大口进餐。这种方法既不影响孩子的情绪,又使孩子乐于接受。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都应不断反思,不断尝试用积极的方法来解决孩子进餐的问题,切忌用强迫、恐吓的方式逼孩子进餐。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喜欢《案例:由“小红花”想到的》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小红花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