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小娃也有心理压力?

05-24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2岁小娃也有心理压力?”,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我们大人整天的喊着压力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通过一些方式来缓解自己的这些不良情绪,可是天天喜欢玩的宝宝也会有压力,可能大人们觉得不太可能。其实则不然,小宝宝也会有压力存在的,像生病、上学、搬家、父母离婚、电视里的恐怖画面、邻居家失火等等,这些都可能会引起宝宝心理压力。宝宝有压力时会有哪些表现呢?1、睡眠不稳、夜间惊醒甚至是突然坐起;2、情绪低落、没精神;3、哭闹、胡搅蛮缠、缠着大人不放;4、出现头腹痛、心跳加速、口干、手抖、眨眼、肌肉抽搐等现像。5、出现行为问题:爱说假话、爱打人、故意损坏东西等;6、出现做事不能集中、说法不着边际、说谎等。当宝宝出现这些情况时,我们家长很少有认为他们是心理有压力的表现,一般都会觉得宝宝是在无理取闹,所以多数时家长都会对孩子进行强制性的一些行为,这样就会疏忽了宝宝的心理疏导。如何缓解宝宝的心理压力呢?1、转移法宝宝在大哭大闹时,父母可以利用转移法来帮助宝宝缓解压力,带他去外面看看天上的云,或找本喜欢的书一起来读一读。2、跑跑跳跳去一片空旷的草地,妈妈在前面学青蛙跳、单脚跳、张开双臂唱歌,让宝宝跟着妈妈学,爸爸可以在宝宝的身后保护他,或者抱着孩子玩转圈圈,在草地上打几个滚也可以,最后牵着宝宝的双手快乐地向前奔跑。3、一只小花狗宝宝快3岁或大于3岁的,这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幻想能力,可以让宝宝把自己想像成一个满身是水的小狗,让他尽力的把水甩下去,感觉水向四周飞溅的样子,就像压力被甩掉了一样。4、拥抱拥抱不但可以给人安慰,还能帮助宝宝缓解压力,让宝宝感觉到他并不孤单,可以感受到爱的包围,这样的心理暗示是相当重要的。5、听音乐音乐会让人进入一种放松状态,妈妈可以让宝宝平躺下来,放些轻柔的音乐给孩子听,并在头上双手摇晃孩子的手臂,然后再对其双脚进行同样的动作,宁产可以放松孩子的肌肉,大些的孩子可以让他们想想开心的事。宝宝还小,所以没有办法去缓解自己的压力,做为父母要帮助孩子来缓解这些不良的情绪,父母要付出关爱,而不是看到孩子的这些不良情绪,就冲孩子发火,这只会加大孩子的压力。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小儿个子矮与心理压力的关系


小儿个子矮与心理压力的关系

孩子个子小,长不高并不只是因为营养状况不好,心理压力才有可能是孩子长不高的头号元凶,作为家长更应时刻关注自己孩子的心理成长。

虽然目前城市孩子的营养状况普遍较好,身体发育也比较好,但仍然有部分孩子因为各种原因身体发育比正常的孩子要迟缓,必须引起家长的重视。专家表示,儿童成长障碍成因较复杂,切记不要给孩子太大的精神压力,同时需要及时到专业的医院诊断出原因,否则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还可能错过了孩子恢复身高的最佳年龄。一般来说,孩子在4、5岁的时候就可以发现身材矮小的问题。

孩子个矮,要到医院查原因

据专家介绍,如果你的孩子是班中最矮的一个,或者总是坐在最前面,那么为了保险起见,最好带孩子到儿童内分泌专科的医院去做个生长 激素 的检查或其他相关的检查,看看孩子身材矮小是不是由于生长激素低下引起的。如果是的话,就要及时治疗,一般青春期前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身材矮小只是晚长,过一两年就会跟上的。而专家指出,只有30%的儿童身材矮小是由于个体发育的先后差异引起的,而其他的孩子则可能是由于家族遗传、 营养不良 、内分泌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引起的。

心理压力也会影响身高

除了生理或者病理方面的因素外,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据专家介绍,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病例:一个7、8岁的小女孩,因为父母离异,在往后的一年时间内身高一点也没长,医生问明原因后,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针对性的治疗,孩子很快又开始长高了。

专家指出,孩子心理压力过大、长时间处于 焦虑 状态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紊乱,从而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最终导致身高不长。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对于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孩子,尽量不要给他们太大的精神压力。

身材矮小的儿童常伴有心理障碍,并且由于身材矮小产生自卑感而采取躲避、排斥的方法脱离群体,这种不良情绪也会影响儿童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更不利于身体长高。

建议

对于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孩子,专家给各位家长提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在营养方面,要注意为儿童科学、合理地安排膳食;随时纠正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补充复合维生素、矿物质和优质蛋白,以保证孩子能得到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及热能。在 睡眠 方面,10点为最佳的睡眠时间,同时要保证睡眠充足。在运动方面: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纵向运动,例如跳绳、篮球等。这些良好的习惯都有助于脑垂体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促使身体长高。

另外就是家长不要盲目等待,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如果发现孩子的身高低于同龄人,建议去正规医院的内分泌专科接受检查。

心理测试:如何正确的消除心理压力


测试开始:你接受朋友的邀请,一起乘船出海去玩。当天的天空非常地晴朗、天气很好,你的心情也很愉快。你们在海上钓了一阵子鱼之后,就决定先暂时休息一下。于是你们便把锚抛下,在海上预定停留两个小时左右。这时候,你觉得你会选择在哪里休息呢?

1、到船的最上层去

2、到船头的甲板上去

3、到船舱里面去

4、到船尾去

测试结果:你很在意在别人面前的表现

希望在高的场所休息的你,就表示你很在意在别人面前的表现。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为了消除自己的压力,就算是只有感到稍微的心情不好,你可以去吃吃自己喜欢的食物或是逛逛街买买东西等,都可能转变你的气氛。让心情一好起来,相对的你的工作能力就会进行得非常顺畅。

测试结果:想要到外地去旅行

会选择在船头部分的人,在你的心底深处,一直都抱着:“想要到外地去旅行。”的念头。所谓的船头这个地方正代表着想移动的愿望;建议你不妨到国外走走或是泡泡温泉也不错。如果这两样都暂时没办法实现,那去看海也是很好的解除压力的方法。相信若是那样做,你的压力就会被风吹散了。

测试结果:和朋友们喧闹地在一起

船舱是乘客聚集的地方,也就是传达讯息的地方。会选这个答案的人,基本上你很想和大家一起快乐的度过。当然最适合你的消除压力的好方法就是和朋友们喧闹地在一起。当你感到郁闷或是心情黯淡的时候,不妨以你为中心办一个聚餐或是唱唱卡拉OK也不错。在朋友们面前把你心中不满的话全部都倒出来之后,你的压力也会消除许多吧?

测试结果:把你的电话线拔掉

会选在船尾,就表示你现在的精神和体力都相当地疲劳,什么事也提不起劲来做。这样的你最适合休息的方式就是:把你的电话线拔掉!将工作或是课业都暂时抛到一边去;一个人优闲地度过。如果什么都不做无法让你静下心来的话,建议你看看书或是录像带,也是非常有效果的。这样过个两、三天之后,等到你的心中有“想做事的感觉”时,再去恢复你的学习。

缓解孩子心理压力的五点建议


心理学家指出,对青少年来说,父母是最重要的影响力量。这里给父母们提出五点建议,相信对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会有帮助的。

(一)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要想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先要了解孩子心理上有什么压力、压力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必须听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专心地看着孩子,认真地听他说话。只有父母肯把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心理压力的真实情况,才能够针对问题帮助他们。

(二)帮助孩子面对恐惧。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比如不跟别人一起逃学、不跟着别人作弊、抽烟、抄作业等等,就因此而受到嘲笑,甚至会受到孤立,感到恐惧、不知所措。这时,父母应当教导孩子要坚持原则,不对的事一定不能做,让孩子知道,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这正是一个人成熟勇敢的表现,也是有主见、有头脑的表现。

(三)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

父母小时侯一定也曾经遇到过和孩子类似的情况,当时是怎样对待的或现在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样处理的,这些都可以用孩子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孩子分享。当孩子知道了父母原来也常常会面对压力和烦恼的时候,他们对父母所说的话就比较容易听进去了。父母告诉子女自己是怎样应付压力的,那实际上是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也就增强了孩子克服压力的勇气和信心了。

(四)培养孩子的自尊。

培养孩子的自尊可以加强他们抗拒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比如让孩子发表一些建议,把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事情交给他自己去做,并且重视孩子的想法和言行。这是培养孩子自尊的好方法。孩子有较强的自尊就会有勇气、胆量和辨别力,不会同流合污。

(五)关心孩子的成长。

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这对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裨益的。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去学这个、学那个,应该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意愿。父母要付出爱心,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光心孩子交的朋友,多关心孩子的所想所做。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你能够及早发现并且加以恰当的引导,孩子就不会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轻松愉快地度过少年时光。

出生不久的婴儿也有心理病


出生几十天的婴儿也会患心理病,你信吗?日前,一对年轻夫妇抱着出生仅49天的婴儿来到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抱怨自己孩子喂饱后总是哭闹不止,不知如何是好。结果医生的诊断让这对父母大吃一惊:孩子已有患心理病。

原来这位年轻母亲为了尽快恢复产前体型,孩子未满月就为她找了个小保姆照料,自己什么也不管,连晚上睡觉也是让孩子跟着小保姆。孩子得不到母爱、人之初的情感交流和依偎父母怀中的乐趣,因而以哭闹“抗议”。医生忠告,父母对孩子熟视无睹,孩子是很容易引发心理疾患的。

时下,因父母无视关爱和教育不当等原因,引发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疾患不断增多。一份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疾患已从80年代的1.5%上升到去年的6%。儿童心理专家杜亚松告诉记者,临床中儿童心理厌食症、挑食症很多,而“祸首”就是自己的父母。如为了减肥而节食的母亲常常成为孩子的“榜样”,儿童就很容易产生厌食;再如经常带儿童吃油炸类的食物,久而久之会引发儿童心理性挑食。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疾患,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及时的矫治,就会引发精神上的疾病,后果不能低估。心理学家告诫父母在关心自己孩子生理健康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一下心理健康,科学地对待孩子生活与学习,使他们身心都得到健康的成长。

孩子爱眨眼跟心理压力有关


“眨眼是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是眼保护性反射动作。”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眨眼不超过15次,但频率太快则属于异常。有的孩子常常出现无意或有意的频繁眨眼动作,而且频率很快,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应该先排除眼睛方面的疾病,比如:眼结膜发炎会有异物感,让孩子觉得十分不舒服,就会不自觉地眨眼;又如倒睫,孩子的下眼睑缘向后卷,导致睫毛部分或全部倒向眼球,会引起刺痛而频繁眨眼;而若有微小的异物进入眼内并附存在结膜表面,也会造成孩子眼睛不适。

如果看过眼科排除了各种眼疾因素,则要看是否有小儿多动症的倾向。一般来说,小儿多动症或抽动症多伴随有皱眉、歪嘴、耸肩或发怪声等明显的症状,若一并排除,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种“眨眼症”很可能是由于肝风内动引起的。这种情况可用健脾祛肝风的中药加以调理。这类患儿多有偏食习惯,可配合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保证其眼睛的正常功能。建议家长平时要注意这类孩子的饮食平衡,少让他们吃热气的东西,如烤鸡、炸薯条等煎炸食品和膨化食品。

孩子频繁眨眼跟心理有压力也不无关系。因此,除了药物治疗外,家长还应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氛围。像伟仔,从乡下来到大城市,成了插班生,生活和学习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在乡下的许多优势感可能一下子全没了,甚至某方面的学习还有点跟不上,原来熟悉的朋友都不在身边,陌生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对一个只有7岁的孩子来说可能造成很大的压力。如果父母不了解他的“处境”,一味地对他“抓得紧”,孩子心里可能更紧张,表现在身体上就会出现频眨眼等行为。

专家称,这种情况多见于5~13岁的儿童,建议家长平时要多了解孩子在校的全面情况,多听听他们的感受和困难,并根据他们的承受能力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不要对他们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而当发现孩子与小伙伴们相处时出现问题,要尽量引导他们消除隔阂和矛盾,让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都有个能安心生活和学习的环境。

3-8岁儿童最易有心理问题


3-8岁儿童最易有心理问题

除了成年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同样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目前,广州就涌现了不少儿童心理辅导机构,很多早教机构、教育机构也提供相关的咨询与辅导。但是,这类心理辅导课程的收费不菲,一期10节课动辄要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一般家庭都很难承受。同时,儿童心理辅导机构中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个别机构经营状况堪忧。

3至8岁小朋友最易有心理问题

两年前,第一次见到小熊时,广州“乐高天地”儿童机器人情智培训中心的刘一黎先生介绍说,5岁的小熊就哭个不停,不愿意进教室。小熊母亲说,小熊在幼儿园的集体感和动手能力都相当差,脾气也特别犟,只肯穿黑衣服。刘一黎认为,这反映了小熊觉得自己不受重视,被家长逼着去上学。于是,刘一黎当时就故意模仿小熊装哭,还说:“看我和你谁哭得更大声一点?更好听?看你能不能赢我,不能赢你就要进课室。”刘一黎发现,只要是大人要求做的事情,小熊就会反抗,但和老师平等竞争时,就失去了反抗目标。所以这个装哭激将法,成功让小熊止了哭,还跟老师进了教室。

50%儿童出现心理问题

上第三次课时,小熊的家长欣喜地告诉刘一黎:“儿子在饭后可以自己洗碗了。”原来,进入培训班后,刘一黎就让辅导老师安排小熊做机器人并和其他小朋友比赛,还让他在课后帮老师收拾教具。刘一黎解释,这是在暗示小熊“你行的,你能胜任”。上完第四次课后,小熊回幼儿园时就会主动帮老师管理其他小朋友。小熊一共上了36节课,现在已是小学一年级学生,还当上了班干部。

刘一黎告诉记者,小熊就是典型的儿童心理问题情况。儿童心理问题,是指儿童在心理和行为出现了问题,但又没达到长期心理障碍的程度。他介绍说,一般来说,3~8岁的小朋友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较大,诸如多动倾向、焦虑倾向、依赖倾向、怕输倾向等。近年来,50%以上儿童在这一阶段会出现上述情况,只要及时进行辅导,就不会转变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但由于不少家长无暇顾及孩子,部分学校的管理也不够人性化,才引发各种心理问题。据广州医学院的调查显示,广州儿童有感觉统合失调症状者高达10%~30%,已与多动症、学校恐惧并列为三大儿童心理问题。

越来越多家长愿送孩子治“心病”

广州众慧心理咨询中心的辅导师张洁小姐说,“早教热”推动了近年来儿童心理咨询的普及。很多年轻家长都是接触了早教后,才开始重视儿童的心理成长。据介绍,近两年,尤其今年以来,该中心的儿童心理咨询业务量有了明显增长。今年暑假,来接受心理辅导的小朋友比去年同期多了一倍。一方面,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心态放开,愿意让孩子接受心理辅导。另一方面,中小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以该中心为例,相当多小朋友都是学校老师发现问题后介绍来的。

“乐高天地”的刘一黎先生也告诉记者,进入21世纪后,各种儿童心理咨询辅导机构就开始逐渐被家长所接受。据他回忆,2000年前后,广州只有一两家专业儿童心理咨询辅导机构,现在已经有近10家了。

广州医学院儿童心理素质训练基地的首席心理咨询师钟老师则表示,她目睹了近10年来家长对儿童心理辅导的接受过程。13年前,广州医学院是全市率先引入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机构,刚开时只招收了一两名学生。现在,越来越多家长看到效果后来报名。据了解,目前全市有数十家机构在使用感统训练,广医儿童心理素质训练基地的在训学生就有五六百人,绝大多数市内三甲医院也设立了儿童心理治疗培训服务。

在儿童心理问题日益引起重视的同时,心理辅导课程的收费却令不少家长望而却步,一期10节课动辄要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一般家庭都很难承受。同时,儿童心理辅导机构中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个别机构经营状况堪忧。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到各类机构接受心理辅导的儿童,基本来自中高收入家庭。广州医学院儿童心理素质训练基地主任张美莲透露,广州的私营儿童心理咨询辅导机构,进行感统训练的“行价”,大概是100元~300元/次,按一个学期十次计算,至少要花几千元,一个疗程花一两万元也不少见。广州医学院儿童心理素质训练基地由于是公益单位,收费相对低,但一期十次也要800元左右。

众慧心理的张洁坦言,目前来接受心理辅导咨询的小朋友,家长多是本地公务员和白领或东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的私营业主。一来是这类中高收入家庭的家长无暇顾及子女,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较高;而且心理辅导的收费较高,普通家庭很难承受。即使是中高收入家庭,很多时候,孩子的情况有明显改观后,家长就会提前中止治疗,辅导老师也很无奈。

专业性不强的辅导机构难以为继

除了昂贵的收费,不少家长也对目前流行的感觉统合训练颇有异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说,他曾带孩子参加过某儿童心理辅导机构的课程,虽然说起来比炫,但实际观摩后,发现不过是孩子们在一起玩耍、讲故事。“这些内容家长不能自己做吗?”

对此,“乐高天地”的刘一黎说,广州提供感觉统合训练的机构确实很多,除了儿童心理辅导机构,不少中小学也有相关设备。但感觉统合训练除了需要设备,最重要的是要有专业的辅导师。辅导师能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目前市面上确实有些机构,由于专业性不足,而遇到“招生荒”。即便降低收费,也很难维持生存。刘一黎举例说,广州的一家亲子体育运动机构,同时还开设儿童心理辅导项目,近年来一直都在亏损。这家机构采用的是健身中心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利用儿童欢乐天地、游泳池等游乐设施,以及玩橡皮泥等游乐项目,让儿童游戏玩乐,借此对儿童开展感觉统合培训。“虽然环境很优美,但软件专业性不足,像玩‘反斗城’这样的项目,家长认为一周甚至一个月不去也没什么问题。一个学期收费6000元,几乎没有家长愿意报名,后来打了八折,也只有几个家长报名缴费。”有不愿透露姓名的行内人士说,该中心目前只能依靠售卖10元一张的游泳票维持经营。而现在天气冷了,顾客也越来越少了,可谓是惨淡经营。

私营机构缺扶持管理

此外,刘一黎先生还认为,政府和社会应对儿童心理辅导机构给予更多的重视。他说:“目前开始儿童心理辅导机构的要求比较高,私人租赁或拥有培训场地至少要60平方米, 3~4名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还要拥有教育部门提供的批文。但除了‘国字号’,一般的私营机构很难拿到‘培训牌’。因此,市面上确有个别私营的儿童心理辅导培训中心是无牌经营的。建议政府应以商业模式管理这些培训中心,可对要求作灵活调整,并多加扶持。”

儿童心理辅导新办法

“玩手指”、做手工调节情绪

广州医学院儿童心理素质训练基地开设了13年。3年前,他们又针对3~13岁儿童推出了“手—眼—脑协调”专项心智训练。张美莲主任告诉记者,这是感统训练的延伸,看似深奥,其实简单来说,“玩玩手指”就可以矫治儿童一些行为和学习障碍。

去年10月,10岁男孩小刚来到训练基地就诊。小刚上小学后,就被发现注意力不集中,还常跟同学闹矛盾。咨询师钟老师发现,这跟他的成才和家庭环境有关。小刚父母都很忙,他自小由外公外婆照料,家里楼层较高,又没有电梯,所以很少去玩耍。而且,小刚家里很讲干净,家人不让他随意爬滚玩耍,导致他的触觉和人际互动能力受限,动手能力也非常差。直到上小学一年级,小刚还不会自己用勺子吃饭,也不会绑鞋带和拉拉链。

小刚接受大半年训练后,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朋友圈也大了很多。他所接受的训练其实很简单,就是每周做一次、每次半小时的手指操等。其中,小刚做的6套手指操主要是做双手交叉拍两边肩膀等动作,此外,还进行一些剪纸、穿绳子等包含精细动作的活动。

为什么“玩手指”这么有效呢?钟老师说,“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玩的游戏,很多都要自己动手、自定游戏规则,例如剪纸、雕花、扔沙包等。但这些游戏已经逐渐被淘汰,现在的小朋友的玩具都是现成的无需动手处理的,比如一按钮就能发声的电动玩具等,影响了小孩的发展。”

钟老师说,不少望子成龙的家长希望孩子三四岁就会写字、算术,但这个阶段最应该训练的是动作发展能力,也就是手指的操作能力等。如果没能适时发展好这种能力,将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可能导致孩子经常在家中捣乱、自控能力差、冲动等,还不懂得恰当地用语言表达自己,只会发脾气,导致进一步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

玩偶戏剧帮孩子讲述创伤事件

除了以运动为主的感觉统合训练,针对已经造成某种程度的心理伤害、不愿与人交流的小朋友,还可以通过用玩偶代替现实人物表演小型戏剧的方式,帮助他们重新建立社会关系,理解“创伤”事件的意义。

众慧心理的张洁说,对于一些学龄前孩子来说,由于尚未建立对世界的基本看法,难以理解人际关系,因此,遇到带来心理伤害事件时,不但无法处理,甚至连清晰的表述都很困难。通过画画、讲故事等,能帮助小朋友讲述自己遇到的问题。

辅导机构有时还会通过玩偶小戏剧,用带动物玩偶代替实际生活中的人物,让小朋友用玩偶重演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心理辅导师则利用玩偶剧帮助小朋友理解人际关系。比如,在幼儿园里常被同学欺负而且不知道怎么告诉家长的小朋友,在进行玩偶剧游戏时,会用“大鲨鱼”这种有攻击性的玩偶代表欺负自己的同学。辅导师就能借此帮小朋友理清人物关系,完成对整个事件的叙述并重新整合人际关系,逐渐摆脱伤害和影响。

做个机器人培养成就感

现在,五花八门的机器人培训班很多,家长送孩子去上这些班,主要是为了锻炼孩子的智力和动手能力。广州“乐高天地”儿童机器人情智培训中心,也为3~14岁的少年儿童开设了机器人班,机器人则是心理辅导的辅助手段。培训中心的创始人、青少年儿童成长心理辅导专家刘一黎先生说,他们就是以机器人为平台和中介,让孩子动手、动脑、动心,启发他们的自信心和主动性,通过完成机器人制作培养成就感和勇气。

每周一次亲子同乐日

让孩子做主放松玩耍

那么,当儿童在生活中表现什么异常行为时,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的征兆,需要引起家长的警惕呢?众慧心理的张洁认为,一个比较重要的表现,就是孩子的学习情况明显变差、成绩大幅度下降,或者是孩子的人际关系大受影响,包括和其他小朋友、家人、亲人的相处出现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首先要和孩子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要谨记不要追问“为什么”。例如问“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啊?为什么你不去做作业啊?”之类的问题,因为“为什么”之类的字眼让小孩子有受责备和责怪的意思,家长更应该和小孩像朋友一样的交谈,慢慢分析原因。如果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还有问题,建议家长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平时,家长跟孩子好好沟通,是避免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最好方法。张洁建议,每周至少要有一天是“亲子同乐日”,这一天家长要和孩子一起玩,而且要营造融洽轻松的气氛,不要变成“学习检讨会”、“家庭批判会”。而且,玩什么、到哪里玩、怎样玩之类的选择,不要一味由父母主导,要先听孩子的意思,多玩一些孩子喜欢的游戏。

名词解释

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身体各部分感觉器官(眼、耳、鼻、皮肤等)输入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组织加工、综合处理的过程。只有经过感觉的统合,人类才能完成高级而复杂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组织能力、自我控制、概括和推理能力等)。

“感觉统合失调”则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使其不能和谐运作,久而久之会形成各种障碍,并最终影响身心健康。

2岁宝宝就有逆反心理


“晚上到了睡觉的时间,可是偏偏不肯睡;嘱咐他不要跳床,可偏偏就是要在床上蹦来蹦去;要他尽可能少走窄路弯路,可他偏偏还是要尝试。”如今,不少家长常常郁闷:2岁半的孩子也有逆反心理,故意闯荡家长对他提出的“禁区”。最近,育儿专家却指出,其实,家长不用强行制止孩子这种“逆反心理”,相反,要在一定的程度上帮助他。

上海中易心理健康研究所副所长、上海职工医学院副教授陆为之指出,3岁以前的孩子有这种行为,比如,喜欢跳床、喜欢走高低弯窄道路等,这些行为就和抚触等生理需要一样,可以给孩子一定的器官刺激。同样,这些活动还能够帮助他们进行适当的平衡训练,和游乐场的蹦极的作用也相差不远,所以孩子往往喜欢用行为方式来表达这种渴求。

从幼儿心理的角度而言,晚上累了,但还是不肯睡觉;在朋友家玩,和其他小朋友争抢玩具、吵架,但还是不肯走。其实,幼儿也在两种需要中挣扎,因为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有限,所以往往不知道做哪一种选择。因此,家长就需要在此时帮助他们做出一定的选择,宽容仁慈地对待他们,也给他们一定的活动范围和空间。

相反,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批评孩子,这时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很低,心理极容易受到挫折。专家提醒,家长对于自己的随意评价一定要慎之又慎。

解读2-3岁孩子的心理


有句俗话是:两三岁的孩子,连狗都嫌。是的,他们从那么乖的一个“小天使”,变成了一个“小魔头”,不听大人使唤了,搅马桶是他们的强项,冰箱上有他们的手印,时不时要噘起小嘴说:“不!”……当他们终于上床睡觉了,你不觉轻松了半截,长叹一声:“小鱼儿终于走出恶人谷了!”

2岁,情感开始丰富

当你正为工作的事情苦闷的时候,一脸失落地躺在沙发上,这个小不点或许已经悄悄地爬上沙发,冲你一笑呢!这个时候,可能你会惊讶,这个曾经事事都让你操心的孩子,怎么能看出你已经累了,给你安慰?

解读:因为他们正学着去爱。一个两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学着理解别人的情绪,比如,他能读出妈妈脸上的表情,知道妈妈累了;看动画片时,看到唐僧把孙悟空赶走了,会为孙悟空感到难过而落泪,这时,他不但能够察觉到别人的情绪反应,而且已经能够体验到别人的难过。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情绪反应能保持适度敏感和积极态度,你就为孩子“爱”的情感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喜欢说不

“不”已经非常频繁地出现在一个两岁孩子的身上,“我不要!”“不好!”“不吃这个!”他们怎么就不乖了呢?

解读:两年的成长,已经让这个小家伙变得更有能力了,他们不再满足于爸爸妈妈抱着他们到某个地方去,同时他们开始逐渐把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分清楚,特别是把自己和他人分清楚,此时,他们成为了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小大人”。当他们发现爸爸有爸爸的想法,妈妈有妈妈的想法,而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他们会有那么一点点的焦虑,因此,他们要通过某种方式来确定自我的感受,说“不”是最常见的表现,通过与别人不同的意见来确认自我价值的存在。比如,当妈妈提出我们出去吃饭吧,他很可能说:“不!”然后你告诉他:“那,你到奶奶家去吃,爸爸妈妈出去吃。”他很可能说:“不!”然后却紧紧地跟在你们后面。

给父母的建议:切不可乱了方寸

在这个时候,千万要坚持住,不要因为孩子的变化而乱了方寸,大吼大叫。打骂是没有用的,平静地接受这场风暴,对待他们不要强制,不要粗暴,也不能迁就和纵容。通过书籍或者其他途径对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做充足的了解,这样你就有了一个精神支撑。你保持积极的态度,你积极地应对,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就会朝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同时,建议爸爸妈妈们分给孩子一些小任务,比如,让他们在吃饭前,摆摆小板凳,拿自己的小饭碗;或者,夏天的时候让他们自己洗洗小手绢,没洗干净不要紧,关键是给他们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2-3岁幼儿的心理发育特点


2~3岁的孩子天真、幼稚、纯洁、活泼;身心在迅速发展,在各方面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实在是最惹人喜爱的了。

2岁的孩子开始用语言与人交往,他那带着奶气的语言虽然极为简单,却标志着极为重要的掌握人类交际工具的新里程。到了4岁,他能自如地运用言语表示请求、愿望、意见等。

2~3岁的孩子最容易接受成人的教育,告诉他什么事情该怎样做,他便会顺从地接受并记住。他可以遵守简单的规则和要求。例如,他会根据成人的要求不坐地、不玩土等。到了4岁,他能“习惯于许多生活规则、集体规则,并且能说出简单的道理。例如,进睡眠室说话就会吵别的小朋友睡觉。”

2~3岁的孩子有独立的要求,喜欢自己脱穿衣服、叠被子,尽管他还不会或不太会,但这种要求很强烈。到了4岁,已完全能独立地穿、脱衣服,叠小被子,还可以自己洗手绢、洗袜子等。他不但这样做,而且以“自己长大了”、“自己的事自己做”引为骄傲。

2~3岁的孩子乐于助人、喜欢劳动。妈妈刚扫地,他就去拿簸箕;爷爷拿起报纸,他会送来眼镜……到了4岁,他能有意识地帮助成人和同伴。例如,同伴哭了他会帮助他擦眼泪;妈妈摆餐桌时他懂得帮助摆筷子等。而且他懂得帮助人是好事。

2~3岁的孩子有很好的记忆力,他能很快地背会一首儿歌、古诗;跟随成人到过某个亲友家,再路过时他能说出这是谁家。到了4岁,他不仅能记住这些,而且能有意识地记住许多事情,他的理解记忆在迅速提高。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2岁小娃也有心理压力?》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故事2岁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