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孩子情绪稳定懂得道理

05-26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使孩子情绪稳定懂得道理”,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使孩子情绪稳定懂得道理

案例:

在教学活动中或下课活动时,时常会出现幼儿发脾气的现象。在平时,家长也时常对我谈起过幼儿在家中发脾气的情况,问我:“老师,当孩子发脾气时我们该如何处理?”让我们老师提供一些有效的应对方法。最显著的一个例子是:我班上有一名小男孩,名叫晖晖时常发脾气。据他妈妈反映:一次,妈妈带他去逛街,他在玩具商店看见了一支大水枪并竭力要妈妈买,但是家里的水枪放都没处放了。妈妈决定给他买一把小的枪,但是,晖晖始终不肯,并把买来的小枪用力扔在地上,人在地上打滚。家长就不知道如何来处理。

原因分析:

幼儿爱发脾气,有其生理、心理上的原因。幼儿的大脑神经系统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易兴奋而难抑制。另外,幼儿的道德意识正处在刚刚开始形成阶段,是非观念和评价是非的能力还停留在幼稚的水平。再次,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独苗,是家庭教育因素造成的。

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有的家长可能采取不理睬的方法,有的家长采取打,有的家长采取哄的方法。这些方法不是很合理。我认为:处理幼儿发脾气的事件,应根据幼儿的不同个性的心理特点以及发脾气的原因来解决。

1、孩子刚开始发脾气时,迅速转移视线,以新的事物或新的活动吸引幼儿的吸引力,并立即让其离开现场。

2、如果幼儿脾气特别厉害,作为老师和家长要 “冷处理”,明确地对幼儿讲这样闹是不对的,老师和家长可佯装离开现场,让幼儿明白自己的行为已经惹大人生气了,老师已经不爱自己了,这样,幼儿就会逐渐冷静下来。

3、作为教师,要在幼儿园积极引导幼儿,要让幼儿明白发脾气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不能提倡,教会幼儿互相监督。

4、家长工作。作为家长,积极的方法是平时对孩子加强教育和培养,这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家长要把幼儿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平时,家长还应经常利用电视、故事中好孩子的形象,给幼儿讲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在他们心目中树立好孩子的榜样,使孩子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懂得道理,避免因无知而任性和随便发火的现象。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养育孩子你要懂得这些道理


1.有孩子的夫妻更快乐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尼尔森教授研究发现,孩子给父母带来的快乐远多于痛苦。特别是父亲会从孩子那里获得相当多的正能量和幸福感。因此,建议爸妈们多从照顾孩子的经历中体会快乐,而不是一味抱怨。把育儿当作成就,心态也更容易摆正。

2.不要整天围着孩子转

美国玛丽华盛顿大学的西弗林教授认为,无微不至的关爱让孩子更易抑郁,自理能力差。家长应学会适度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尤其当孩子觉得被管得太多时,家长要接受而不是抱怨“不被理解”。

3.避免严厉的批评

专家研究发现,严厉指责13岁左右的青少年,可能使他们的行为更放肆。建议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以教育为主,可选择适当的时机讲道理。若忍不住冲孩子发脾气了,要在事后向孩子道歉,以身作则。

4.规律作息有助孩子大脑发育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凯利教授在调查了1.1万名儿童后发现,3岁时就作息不规律,会导致阅读、计算能力低下,空间意识薄弱。研究还发现,规律作息对男孩女孩同等重要,越早养成习惯,越有利于孩子认知能力的提高。

5.锻炼让孩子表现更好

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的布斯教授针对11岁青少年研究发现,适当运动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计算等能力,对男孩与女孩同样有效。建议家长别总把孩子圈在家里,多与孩子一起跑跑步、打打球。

6.不要完全牺牲自我

不少家长把孩子看成唯一希望,甚至放弃自己的爱好、事业。然而,美国玛丽华盛顿大学里佐教授发现,这些牺牲自我的家长对生活的满意度更低,尤其是女性。这样的牺牲还可能导致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孩子稍有过错,家长就易产生挫败感,并迁怒于孩子。要知道,孩子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健康的心理要靠诸多因素共同支撑。

宝贝情绪不稳定家长应如何面对


大海航行靠舵手,孩子的心灵舵手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我们鼓励、欣赏、赞许他们驾驭自身情绪的过程,就是帮助孩子成为自己心灵舵手的过程。当他们能把七情六欲化合成一种动力、一种健康行为的时候,也就是他们能够担当起自身命运的责任的时候,他们就是自身情绪的主人了。

孩子有时候会突然爆发毫无理由的冲动、暴力、烦躁情绪,我们会心里发怵,不知该怎么办。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家长是以暴制暴,有的是任其发展。其实,孩子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了解到他们情绪内在的原因,就不会误解孩子或随意处罚孩子。

负面情绪并非就是不良情绪

情绪会随着内在、外在的因素而时常发生变化。正面的反应就是心情舒畅、喜形于色,负面的反应就是怒、忧、思、悲、恐、惊。正负面反应随时都可能出现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再坚强、再乐观的人都可能有负面情绪。

虽然负面情绪是正常的,人人都会有,但是如果它反应过强、过度、过长,就会演变成危害人身心健康、干扰人的正常生活的不良情绪。

人的不良情绪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郁闷。郁闷走向极端就是抑郁症,抑郁症走向极端就是自杀。轻一点的郁闷是抑郁心境,主要表现在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致,心上总有一种抹不掉的灰暗基调,持续的时间还比较长。

二、焦虑烦躁。害怕发生什么事情,总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焦虑烦躁发作的时候,时常伴有出言不逊、摔东西、发脾气等情况,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等后果。

三、冲突。因为心里对什么人或事产生了一种愤懑,所以随时都想报复。冲突爆发时,对人对物都可能采取一种过激行为,这对社会和他人危害较大。

四、生气。轻则有点委屈、有点不快憋在心里生闷气;重则发生心身反应,与人闹得面红耳赤,给双方造成不愉快。

五、悲伤。这是由某种丧失引起的心理反应。比如物质的丧失,丢了巨款或者贵重物品,这是一种较为普通的悲伤。最大的悲伤有两种,一种是感情的丧失-失恋,另一种是至爱亲朋的丧失。悲伤是一种自然的负性情绪,但调控不好就容易伤心、伤身,给人造成沉重的打击。

六、恐惧。恐惧本身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比如怕火灾、怕煤气中毒,就会小心使用电器、煤气。但如果调节不当的话,也会人为地产生一些恐惧心理、恐惧症状,比如怕黑、怕高、怕异性、怕上级、怕空旷之地、怕幽禁之地,增添了精神负担。

中小学生的不良情绪有其自身特殊性

第一,中小学生的不良情绪与他们内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成人的情绪与外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没有外环境的刺激,很少会产生负面情绪;而处于成长发育的中小学生,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

小学时特点是,有不听话、不服约束、时而苦恼、发脾气、逃避惩罚的一面,又有一直控制力不强、判断力不强、容易接受家长、老师指导、调教的另一面,所以,小学时的不良情绪相对好调整一些。

中学生时期,孩子都处于性萌动、性成熟期,他们的生理、心理变化直接导致了他们情绪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有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有人惹他,他会闹心;没人惹他,他同样也会闹心。那是因为他们的自我认知系统还不健全,他们的自我调适能力还跟不上生理、心理的迅速变化,不协调性就注定了他们会产生不良情绪。这是容易造成误解的年龄。

第二,他们的情绪与亲子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幼年时代的孩子依恋父母,青年时代的孩子回报父母,这是正常的亲子关系。青春期的孩子,虽然知道父母教育他们是为他们好,但是往往是关系越密切的人越跟你对着干--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往往造成了他们爆发愤怒情绪的根源。这是他们渴望第二次断乳的表现。孩子第一次断乳是生理断乳,第二次断乳是心理断乳。孩子第二次断乳就将成为真正的大人。这个时候,孩子越想成为大人,家长就越觉得他们不懂事,千方百计想把他们管服管顺,这就造成了亲子间的紧张关系及孩子的不良情绪。

第三,中学生的不良情绪与他们的伙伴变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时候,朋友的地位在他们心中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朋友对他们有一种类似精神支柱的作用。

第四,孩子的情绪与异性关系也很密切。

这里说的异性关系不是指恋爱关系,也不是失恋关系,而是孩子从孤独到寻找伴侣这样一个漫长的艰难的在黑暗中摸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老师、社会不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有效的精神指南,不能适时地给他们的心灵减压。对异性朋友的寻找、追求及由此产生的苦恼,是青春期孩子不良情绪的症结或最大威胁。

最后,孩子的情绪与学业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习本来是他们发自肺腑的内在需求,但是,有了这么多外在的人为压力,学习的原动力已经变味了,这就是他们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厌学情绪。

家长要做孩子的心理咨询师

要帮助孩子找到产生不良情绪背后的真实原因,可以做以下几个联想:

第一是帮孩子做生理发育的联想。

孩子的郁闷、痛苦是不是和生理发育、生理疾病有关系?有了这方面的分析、联想可大大减少家长对孩子的误解和责难。有些家长动不动就责怪孩子不懂事,其实这是家长不懂孩子的生理规律的表现。

第二是要和孩子的至亲至爱的人做联想。

孩子的情绪与亲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孩子最亲的人是家长,但家长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是孩子不良情绪的根源。家长监护人的身份使他们很难反思自己的言行,这就形成了一个认识盲区--家长的坏作用是庐山,而自己又在庐山之中,不识自己真面目。

第三是要和孩子的老师、同学做联想。

在学校,老师既是教孩子知识的人,也是父母的替代者。如果孩子在家是宝贝,在学校却是被忽略的对象,那么种种被冷落的情况会使孩子的心备受伤害。真正的好学校,是学生能够得到老师真心关注的学校。

另外,还要关注孩子和孩子的关系。孩子中有强势的也有弱势的。如果是强势孩子心情不好,是不是因为欺负了人而感到内疚?还是怕人报复?如果是弱势的孩子,是不是在外被欺负了不敢让家长知道?

第四是要把孩子的情绪和周边的社会环境做联想。

看看是不是有社会青年、问题少年威胁孩子、敲诈孩子?如果是女生的话,还要考虑是不是有校外闲杂人员造成的麻烦?在周边环境复杂的地方,校外因素比校内因素对孩子的伤害更严重。

最后,还要把孩子的情绪和孩子的物质生活做联想。

比如,孩子的情绪是不是和这个地区的水和空气污染有关系?是不是吃了含有兴奋剂、刺激作用的食物?甚至还要考虑是不是与花花绿绿、含有异味的文具有关?

不良情绪是果,各种刺激是因。只有找到了不良情绪背后的原因,才有可能使正面情绪重新复原。

针对不同的原因,家长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

首先是容纳。情绪有正负之分,但没有应不应该产生这一说。情绪已产生,阻拦、堵塞是无用的甚至反作用的,明智的办法就是全部接纳下来。接纳不一定是快乐的,但不接纳肯定是痛苦。

其次,是体谅。体谅就是设身处地为孩子想:如果我是这个年龄、性别、这个模样,遇到相同的情况,我是不是也会有一样幼稚、可笑的表现。家长真的这么想了,就不会高高在上的训斥孩子。体谅会使自己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体谅至少能够阻止孩子向着更坏的方向发展;体谅还会使孩子在困境后得到心灵的抚慰。

再次,是理解。理解和体谅有区别:体谅是指不管问题的对错和来龙去脉;理解是指不仅知道孩子现在是一个什么状态,而且知道孩子不良情绪背后的真实原因。家长只能从侧面细细观察孩子,查看孩子开放的一切东西,而不能偷看孩子的日记、偷听孩子的电话,不能暗自侦查、雇用私家侦探。

最后,是同舟共济、共度情绪危机。陪着孩子理清不良情绪的来龙去脉,共同探索不良情绪的健康出口,从危机中走出来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就达到了情绪的升华--不仅没有被情绪所压倒,反而体验了走出情绪低谷的全过程,把情绪变成了寻找人生道路的动力。

不良情绪不应任意宣泄或压抑

任意放任孩子宣泄不良情绪,一是容易培养不良少年,二是容易导致孩子社会适应不良--在外不受欢迎、不受待见,在遭受别人的抵制、反抗、报复后,容易选择一种自卑的、报复的、甚至堕落的生活方式。

如果家长死死压制孩子的不良情绪,那就会使其不良情绪倍增。得不到宣泄的出口,积压下来就会产生破坏性的反应。即便由此产生的生理、心理疾病都治好后,还会出现交往障碍:在交往中,既不会表达喜悦,也不会表达愤怒,像个木头人。

孩子正常宣泄不良情绪的渠道有以下几种:

第一个渠道是孩子的叫喊声。

第二个渠道是孩子的哭声。

第三个渠道是让孩子把难受的事情说给至爱亲朋听。先进的教育是以听为主,落后的教育是以说为主。听清了孩子的话后,还要帮孩子做一些实事,单纯的讲道理或者单纯的宣泄都是没有用的,只有帮孩子接触了客观刺激源才能消除孩子的不良情绪。

另外,还需要给孩子提供各种条件,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让孩子的喜、怒、哀、乐、忧、思、恐、惊、爱和恨的情绪、情感有正常的渠道表达出来。

教会孩子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1. 要培养孩子的理智思路。不良情绪也是有作用的,它有时可释放人的内心压力,有时可让人看到自己对什么事情的反应,有时可控制周围人的态度,有时生气是给别人看的。

2. 要让孩子知道无效的控制策略有哪些。“我不吃饭”,“我不上学”,“我不和你说话”,“我不走正道,我上网成瘾”,这些行为虽然可以一时调节情绪,但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3. 要教给孩子一些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第一是对已产生的情绪不强行退回。第二是不顺着消极的情绪做出消极的事。第三是要让孩子知道,不论出现什么情绪,所有情绪都是会过去的。第四是要为不良情绪寻找一个有益的出口。未成年人在家是孩子,在学校是学生,在社会是小公民、预备公民,每一种角色后面都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要让情绪跟着角色走,而不是让角色跟着情绪走。

4. 此外还可以利用写日记、做喜欢的事情来舒缓。

控制不良情绪的方法有很多,但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在释放不良情绪的同时,要推动健康的行动。

如何帮助孩子排解考试综合症?

考试情绪是在考前就酝酿好了的,所以应在考试前先调节。

第一,应该把考试成绩和孩子分开。我们爱孩子,不是爱分数。爱(不是指溺爱),是没有任何条件的,这样就避免了孩子考试紧张、焦虑的本源。

第二,在日常生活中,要防止自己的情绪随着孩子的成绩而波动。如果我们随着孩子的高分而欢喜,随着孩子的低分而忧虑,孩子就会感到考试是件大事,不知不觉有很大压力。

第三,要帮助孩子解决产生紧张、焦虑情绪的客观因素。比如环境改变带来的不适应,在班级角色转变带来的失落等。家长要和老师多沟通,给孩子一些有益的帮助。

第四,在改善亲子关系同时,可借助专业机构的专业手段对孩子进行预先的调节训练。情绪不是理智设计出来的,情绪的消除同样也不是理智告诉的结果。考前对孩子说什么都是没有用的,只有在平时多做一些心理调节训练,才能起到一定作用。

孩子是他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家长的附属品。我们对于孩子最大的爱和负责,就是培养他们成为自身情绪的主人。

要想长时间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首先不能苛求生命中只有快乐的情绪,要容忍痛苦和悲伤,要对负面情绪有一种乐观的算法,知道这一切都是自然。所谓乐观,并不是说生命中只有美好的一面,让我们的眼睛总能朝着乐的一面,让痛苦、悲伤成为欢乐生活的背景。

稳定新入园幼儿情绪五步走


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源于人类有区别于其他生灵的情绪情感。幼儿同样拥有丰富多彩的情绪情感,但幼儿阶段是人成长的初级阶段,对于情绪的控制能力较弱,情绪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波动。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幼儿从熟悉、宽松的家庭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同伴,是对其成长的考验。如何让新人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首要问题。家庭要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1.心理上的准备在孩子入园前,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谈幼儿园的事情,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看小朋友活动等,激发孩子喜欢幼儿园、向往幼儿园生活的情感,也可以在孩子二岁半左右送入亲子班一段时间,做适应性准备,以便孩子入园时能较为平稳地过渡。2.生活自理能力上的准备在家中应提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会自己用勺吃饭,能不需大人陪护自己睡觉,会穿脱裤子,主动如厕等。同时要学会简单的人际交往,例如,会和小伙伴一起玩儿,会喊老师请求帮助,会提"我要喝水"等要求。家长应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逐渐在家中试行幼儿园式生活,从而减少入园时不良情绪的产生。3.物质上的准备在孩子入园前,应和孩子一起准备衣物:轻便易脱的鞋、简单舒适的服装(不要穿背带裤)、干净的手帕等。开始时可以带上一样幼儿最喜欢的物品入园,如一件玩具或自己的小毛巾被等,使幼儿产生亲近心理,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培养幼儿对教师的依恋感新入园的幼儿离开了家庭、家长,进入新的环境,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陌生,此时,幼儿最容易失去安全感。如果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就会减少父母暂时不在身边的恐惧,获得一定程度的安全感。首先,不能让幼儿有孤独感,他们身边时时刻刻要有老师的陪伴,并且要细心照料。幼儿早期依赖性强,触觉较为敏感,老师可以拉拉他们的小手,抱一抱,哄一哄,跟他们温柔地说些悄悄话等。肌肤相亲会让幼儿对教师逐渐产生依赖感和亲切感。其次,劝导幼儿时语言要亲切、温柔。孩子哭闹时,教师要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地加以劝导,给予呵护,切不能心烦气躁、大声呵斥或置之不理。有的老师用恐吓法制止孩子哭闹,虽能取得一时效果,却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幼儿对老师充满畏惧感和不信任,他们会讨厌老师,甚至不敢来上幼儿园。再次,孩子们提出的合理要求教师应尽量满足,如孩子喜欢和谁做朋友,爱玩什么玩具,爱玩什么样的游戏,应该让他们自己选择。在游戏与交友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幼儿最大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快乐。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新入园的幼儿年龄一般在三岁左右,心理发展还处于自我为中心阶段,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很不适应: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要学会与人分享,不能"唯我独尊",不能任性,就连喝水、吃饭、洗手、大小便、玩玩具都不能像家里那样随心所欲,这对幼儿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老师一方面要照顾到孩子们这个特定发展阶段的心理水平和情绪情感,另一方面又不能一味地迁就孩子们的不正当要求,适当地进行教育引导,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学到本领。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等是幼儿喜欢的活动,教给孩子喜欢的且容易接受的歌曲、舞蹈,讲一些情节简单有趣、语言生动活泼的故事,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充实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又可以利用这些活动转移幼儿想家、想父母的情绪,逐步降低孩子们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利用来、离园环节,做好稳定幼儿情绪的工作幼儿来园时,教师应主动热情地接待幼儿,可以叫他的小名或牵牵小手、抱一抱幼儿,幼儿会对老师产生亲切感,觉得老师就像妈妈一样亲近。对于早上来园时没有哭闹的幼儿,要在小朋友面前及时表扬,引导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离园时,老师可以和他们回顾一天的开心事,用言语鼓励幼儿,并给予小小的物质奖励(小红花、小贴纸等),强化幼儿的积极行为,并提前告知明天幼儿园还有更有意思的学习、游戏、活动等等,让他们对第二天来幼儿园充满期待。不要忽略在父母面前表扬孩子,这是对孩子在园一天优异表现的鼓励。最后,愉快地跟孩子们说"再见"。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家庭与幼儿园共同担负着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任。要想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缩短适应期,不仅需要老师的努力,家长所做的同样很重要。首先,家长要相信老师,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其次,在幼儿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坚持每天送孩子上幼儿园,不要因为孩子一时的哭闹情绪就心疼迁就;再次,与孩子交流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导向,不要总问一些消极性问题,比如"有小朋友欺负你吗?""有谁抢你的玩具吗?"等等,这会让孩子产生不喜欢上幼儿园的想法。家长应在和老师沟通的基础上,从正面引导幼儿,用积极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帮助孩子和老师、小朋友建立起感情,让孩子感受到上幼儿园的快乐。新入园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只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用爱心、耐心去理解和关心幼儿,积极探讨有效的教育引导策略,孩子们就会很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不久的将来,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张张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笑脸。

宝宝情绪不稳定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宝宝情绪暴躁,妈妈该怎么处理?

宝宝情绪有点暴躁,这样妈妈很为难,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不能说重话说软了宝宝又不听,这可如何是好呢?

问题来了:我儿子3岁8个月了,从小性子很急,只要一急就会语无伦次,现在任何事情没顺到他的意思,他就生气,说我不跟你玩了,我不要你管了,你出去……这样的事一天要发生好几回,有时心情好就哄他一下,越哄越不像话,心情不好的时候真的懒得理他,打他,骂他都没用,他简直是软硬不吃,你说我该怎么办?

明月支招:每个孩子的天性的确是不一样的,儿童心理学专家经过大量的观察和研究,也把宝宝分为“易养型”和“难养型”,“易养型”宝宝性格相对平和温顺,容易讲得通道理,而“难养型”宝宝就比较执拗,也比较容易失去控制。令人欣慰的是,儿童心理学研究同时发现,只要父母一直保持耐心、温和的态度,同时持之以恒地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长此以往,“难养型”宝宝渐渐也会变成“易养型”宝宝。

仅凭你的描述,我无法判断你家的宝宝到底是“易养型”还是“难养型”,但你的做法显然不能用“耐心”、“温和”与“坚定”来形容,心情好的时候,你就哄哄他,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就不理他,心情再不好的时候,你就打他骂他,说句你不爱听的话,这种做法,不用说对教育宝宝养成自律的习惯没啥用,就算是训练宠物,都没你这么干的。训练宠物,我们都讲究“赏罚分明”,对好的行为给予奖励,对不好的行为予以惩戒。想象一下,如果一只小狗今天咬了你一口,你打他一巴掌;明天咬你一口,你赏他一根肉骨头,长此以往,可怜的小狗不头脑混乱才怪。

所以,不要光抱怨宝宝脾气不好,而是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宝宝的脾气往往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一定要为他创造一个井井有条的家居环境。此外,以后不管他发多大的脾气,你都不能失去耐心,蹲下身,抓住他的小手,直视他的眼睛,告诉他,这样捣乱是不可以的。如果他哭,那就让他哭一会儿,等他哭过了,承认了错误,再去安慰他。你得先管住自己的脾气,才能管住他的脾气。

不过,要提醒你的是,宝宝发脾气的时候,你要赏罚分明,但平常,一定要用行动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爱。有时候,宝宝发脾气,仅仅是因为感觉不到爱与关怀而已。

育儿心得:让孩子在稳定的环境中成长


育儿心得:让孩子在稳定的环境中成长

作为南南的家长,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幸福的妈妈,因为南南一直在往更好的方向成长,而且,她教会我的东西,比我教给她的东西更多,比如信任、耐心和爱。儿童的内心,以及她看待世界的方式,都是直接而单纯的,这种单纯也让作为母亲的我,生活中充满了趣味和欢乐。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家长工作的缘故,南南也一直生活的北京,举家南迁是因为想给她一个相对稳定的成长环境,和一些从小一起成长的伙伴。

自从上幼儿园以来,南南有了非常可喜的变化和成长,会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自己穿裤子、自己穿袜子,也会照顾别人,给家人帮忙。这些一点一滴的变化是来自于教师的辛勤付出和集体生活的相互影响,所以作为南南的家长,在此特别想和小二班的老师阿姨们说声谢谢,你们辛苦了!

对于南南的成长,我们希望,她能够从懂得生活的常识开始,逐步向学习知识,自我成才的方向慢慢变化。我们希望,能够发现她的天赋并加以合理引导,不给她过多的来自成人世界的压力和比较。我们希望,不管她以后在能力上是个怎样的孩子,在性格上都能够成长得乐观积极,快乐自信。因此,作为家庭教育这部分,一定会努力配合学校教育,不但给她充分的学习环境,让她多阅读,多动手,多观察,而且要给她积极的快乐的成长环境,让她感受到来自世界的温柔和善意,从而也成长成为一个温暖的小孩。

在此,向为了小孩的教育辛勤付出的各位老师,致以节日的问候。祝大家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里,工作愉快,诸事和顺。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使孩子情绪稳定懂得道理》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故事道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