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音乐活动案例反思

05-28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都有会准备一写需要用到资料。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参考资料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的提升。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幼师资料的种类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案例:音乐活动案例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活动实录一:

这是一节大班的歌唱活动《井底的小青蛙》,老师通过图谱将歌词内容一一表现,并借按照节奏型根据乐句的顺序排列,图谱的形象生动有趣,浅显易懂。教师一边讲述井底之蛙的故事内容,一边出示图谱,孩子们都好奇地看着图谱,专注的听着故事。

活动实录二:

教师完整地唱了一遍歌曲之后,孩子们每人拿到一份图谱表,都特别高兴,他们便拿着自己的图谱表要和同伴交流演唱,兴趣十分浓厚,都争着要唱给同伴们听。孩子们对歌曲的内容记忆清楚,根据图谱能较准确地唱准“|×0××|”的节奏型,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活动分析: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孩子们由于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缺乏各种必要的感性经验,尚处于直觉形象阶段的思维方式的局限,使他们不可能用成人的思维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复杂的音乐材料。这时,象图谱这样的视觉符号就起到了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的作用,图形谱的运用是一种视觉参与。我们曾经成功地利用图形谱参与打击乐、音乐欣赏等音乐活动,证明在音乐活动中视觉运用是可行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旋律风格,同时,又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等等,让孩子主动愉快的学习,让孩子们的音乐活动不再枯燥,也让老师们的教学方法不再单调。

活动反思:

孩子从一出生就有我们意想不到的能力,首先就是看的能力,有研究表明新生儿最喜欢看的是人脸,其次喜欢看黑白分明的图谱,而且图案越复杂他越爱看,每次注视时间约1-3分钟,所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即注意力从新生儿期就开始了,而来自视觉的感受与刺激对孩子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音乐活动中对视觉的运用方法更是多种多样。

一、以图文故事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文学、美术和音乐是一体的,它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学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儿歌、诗歌;一幅美丽的图画又是音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教师艺术化

活动设计将为引发幼儿极大的兴趣和无尽的想象力,使教学过程故事情节化,常能创设一种良好的活动气氛。在《井底的小青蛙》中,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叙述和形象图谱的出示,使幼儿轻松愉快地进入角色,为活动的导入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在音画转换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能力。在音乐欣赏《森林音乐会》中,可采用“音画转换”的方法:先不急于告诉幼儿欣赏的主题,而是放录音让幼儿闭目想象,然后让他们“画音乐”,把听到和想到的东西画出来。幼儿丰富的想像总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因为自由想象是在对乐曲的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中产生的,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增添某些独特的感受。通过音画的转换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而且能让幼儿借助画笔的翅膀飞翔,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使他们的绘画作品越来越具有个性化。

三、图片展示歌词内容,通过视觉符号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曲内容

有些歌曲是为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因此,尽管歌词很简单,但在句式的安排上,幼儿容易混淆,不易掌握。这种图形具体形象地表达了各句式,使幼儿容易掌握,不易混淆,几乎所有的歌曲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在歌唱活动《井底的小青蛙》中,通过图谱的方式记录歌词内容,浅显易懂,帮助幼儿不仅能很快的掌握歌词内容,而且能较轻松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四、用绘画的方式让幼儿进行创编

在歌唱活动中,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创编歌词,再把图片按歌词循序展示,可以使创编活动更容易、更生动有趣。展示后幼儿就可以很容易地看着自己的图画学习歌曲的演唱了。

如歌曲《小小雨点》,小小雨点还可以落到哪呢?谁又会欢喜呢?幼儿通过绘画作品表现创编的内容,展示在同伴的面前,大家共同创编的内容唱出来。这样幼儿自己主动参与,不仅学习兴趣高涨了,同时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五、帮助幼儿理解并较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旋律风格

有的歌曲是抒情的,要求用轻柔、舒展的声音来表达;而有的歌曲是活泼的,声音要求欢快、跳跃。往往在一首歌中,也可能同时存在着这两种不同的性质要求。?歌唱活动《郊游》,前两句与最后两句要求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唱,而中间则适合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处理。为了让幼儿理解并准确地把握,可以设计这样一幅图:用一组小兔子的耳朵形状表示“轻快、跳跃”,用一组柔和的波浪线表示“优美、抒情”,按节奏的形式出现。根据这幅画,幼儿可以很快地分清出哪几句需要唱得活泼欢快,哪几句需要唱得优美抒情。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起教师单调的讲解记忆要有趣得多,并且印象更深刻。

有些歌曲还要求声音作出强弱之分,这时可以用颜色的深浅来帮助幼儿准确把握。这些方式的采用很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并与之产生共鸣,如歌曲《国旗国旗红红的哩》,我们可以用蓝色块表示乐句前半部分轻柔的演唱要求,用红色块表示乐句后半部分跳跃的演唱要求,以此更形象地展示每个乐句不同的演唱要求。?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视觉参与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引发幼儿的类比思维,更形象、更具体地展现作品的结构、内容,作为幼儿启蒙教学中的辅助工具,很值得推广运用。当然,现在很多教学活动中视觉的运用大都只限于一些图谱之类的视觉符号,而且图谱也是老师在充分吃透教材之后创作出来的。在现行的一些教学中,视觉运用这一辅助手段还是非常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本着让孩子主动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的原则,继续探索视觉刺激与感受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继续挖掘辅助教学的有利资源,为音乐教务服务,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在感受中体验,最终促进幼儿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每一部欣赏作品都是一个用声音编织起来的艺术品,让我们带着孩子用心灵去聆听,用情感去体验。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案例:音乐活动的反思


为了迎接明年的市一级的评估,我们幼儿园领导决定,为了提高我们园的整体素质。首先,应该从老师的教学能力上要进一步提高。于是从五月开始,我们组织了全园老师进行了观摩课。这也是给老师一个平台,使大家通过这个窗口能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取长补短的机会。

第一轮的音乐活动结束了,我首先谈谈自己的反思。我的音乐活动:歌曲《小熊过桥》,在整个活动中,孩子还是放不开,比较被动。在掌握3/4拍时,由于有附点,因此掌握的不是很好。给孩子准备的小桥比较局限。因此限制了孩子的想法。在指导孩子进行节奏练习是,难度不适合中班,在制定目标时就过于难了,所以,孩子的兴趣就不是很高,没有激情,到后面进行演唱时,歌词也记不清楚,节奏也不是很准。再一个我在进行活动中,自己也有些紧张,有几个环节自己也出了小小的差错。总的感觉,我的这节音乐活动比较失败。在评课时,各位老师对这节课也做了很好的评价,有优点、也指出了缺点。我们也互相看了别的老师的课,我感觉大二班彭老师的课上的挺好,思路比较新颖,有创意,而且整个课各个环节比较连贯,形式也多样,孩子的常规很好。所以我一定吸取教训,注意自己的缺点,向好的老师学习,在教学上要有创新能力。

计算活动的反思

为了上好这节计算课,首先我精心做了准备,从选择内容到活动的设计,都是用了一定的心思,教案也是改了好几遍。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可感兴趣的数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那怎么样为幼儿数学活动提供材料呢?我认真仔细分析了活动的目标、要求、确定合适的材料。同时还考虑材料是否蕴涵所要形成的数学知识,是否能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以及是否符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在设计活动时,一开始就以游戏的形式来引发课题,使幼儿能引起兴趣。首先是分糖果游戏,每人准备了一个盘子,让幼儿给盘子里放6块糖,这一下,孩子的兴趣大大地提高了。紧接着让他们把这6块糖拿到两只手里,看有哪几中拿法。有些能力强的孩子就能说出“6”块糖的分法。从中也知道“6”的组成。由于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孩子能很快理解新活动的玩法,积极投入到操作过程中去,而有的孩子则感到困难,甚至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保证每个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我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游戏活动,逐步掌握“6”的组成,整个活动,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玩的很开心。

幼儿的数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而在延伸活动中,给幼儿提供了背景图和操作卡,使孩子通过观察,让幼儿把数字卡帖到正确的位置。这种操作卡,孩子很乐于摆弄,同时也掌握了数学内容。

最后在评课时,各位老师也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如:彭老师提出:糖可以放在桌子上、分解号没有帖、全面性不够等。郭老师提出:让孩子去发现,老师不必提出规律、对口令时,老师说的太多、虽然游戏很多,可在三个游戏场景布置出来、直接带孩子去科学宫等方式,巧妙地联系一个整体的游戏、还可以是金钥匙,通过一关,再通过另一关等形式。她们提的都很好,使我从中又学到很多东西,得到提高,不断进步。

体育活动的反思

由于我们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是:“伞的世界”,因此在设计体育活动时选择的内容是:“一物多玩——雨伞”。我设计的目标是:1、通过尝试伞的多种玩法,发展幼儿的走、跑、跳、爬、钻等基本动作。并且在尝试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

我在设计

活动时,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让幼儿听音乐自由进场,然后进行热身运动。第二部分也就是主要部分,让幼儿通过尝试着不同的方法玩伞。在活动过程中,我不断根据游戏情景的发展和活动的进程,启发幼儿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如:雨伞可以想象成小河、独木桥等。另一方面,器材的开放性使不同运动水平的幼儿都能找到与自己能力想宜的锻炼方式。不同的幼儿尝试了各种难易不同的运动方式。尤其在比赛送伞游戏中,幼儿表现的非常活跃,各个都很投入。重点训练了双脚向前并跳、跑的基本动作,另外还指导幼儿在跑的过程中学会传递伞。尤其到后面游戏“猫捉老鼠”,幼儿很喜欢玩,能听口令迅速跑。总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是让幼儿自主进行的,使幼儿感到高兴和快乐。

在评课时,各位老师谈了自己的看法。总结出活动中的不足:前面活动量不够、密度大一些。后面的活动量大,运动后应缓一些不能太急坐下。郭老师的看法:进场后就直接利用伞,在原地玩,不要再放下伞,要把每个孩子的动作连贯起来,在原地反复练习,增加难度、密度。活动量没有有机地连接起来。在猫捉老鼠游戏时,要组织一个比较缓和的动作游戏。另外,体育常规不太好,一定要训练体育常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幼儿体育活动不够重视,造成幼儿提议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所以对于上述诸多问题,应该全面地分析并加以解决。从思想上要提高,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和经验,在实践中开拓。提高幼儿活动兴趣、调动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手段。

案例:音乐时间


每次孩子们一进午睡室就各自忙自己的事。可有的孩子在午睡室里玩;有的趁机和同伴吵闹,老师则忙着维持秩序,一团糟……

于是,我尝试播放一些歌曲,并告诉孩子们:音乐停止,你们应该做完一些事,在床上睡觉。磁带一面音乐后,孩子们又忙开了,自己管自己,吵闹的现象也减少了。等到大半孩子都躺在被窝时,我就把音量调小,那些孩子就变成欣赏音乐,而动作慢的孩子也会加快速度。不一会儿,音乐停了,午睡室一片安静!

反思:

1、进入情境,获取愉快的情感体验。孩子好动,自控能力差,往往管不住自己。如果采用简单、粗暴的形式,孩子会对此反感,像音乐时间,在创设的音乐情境中,孩子欣赏着优美的音乐,身心愉快,通过自身的积极情感体验,轻松地进入到做午睡准备工作的环节中,同时从中意识到活动内容及规则,即进入午睡室应认真做好准备工作。

2、用“等待”,逐步建立规则。规则原本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只是一种手段,它可因人而设,因人而废,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发挥教育机智,用人文主义精神的眼光考虑问题。尤其对于规则意识较差的

幼儿,可以用“等待”理解幼儿的行为,如创设环境,进行真正的教育,即是使师生都能产生愉快体验的教育,既不影响活动的进行,同时也能有的放矢地引导幼儿逐步建立规则,直至遵守规则。

案例: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是早期阅读领域中的一个内容,主要是萌发幼儿对图夹文感兴趣,感知文字与画面的关系。幼儿到了中班,对于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关注,如何让幼儿尝试自己去阅读,图夹文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方法,本次活动我们从孩子最熟悉的左右手导入,通过看看说说画画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做到乐学、好学。

在活动导入上,我运用幼儿以往的游戏内容《手指谣》,根据孩子能说家庭成员英语名称的特点,将两者结合起来,创编了有趣的英语儿歌,幼儿非常喜欢,注意力很自然地吸引到活动上来了。随后从孩子最熟悉的两只手聊起,说说它们的名字;做做辨别左右手的游戏等等。接着讲讲左右手之间发生的事情,巧妙地引出图夹文内容,如我会拿筷子吃饭,筷子后面画上实物图,幼儿一看很容易理解,所以他们学得积极、有趣,活动氛围热烈。而接下来的讨论:当左手听右手说自己本领不大时,它就把手缩起来了,请幼儿说一说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孩子们都能根据画面或者自己的经验来讲述、发表见解,从中认识到两只手都很有用,如果少了哪一只,都是不方便的。最后我们请幼儿来交流自己的小手会干什么,把小手会做的事情用笔画下来。

考虑到是家长活动,所以在和幼儿互动中我随机渗透了一些有关的信息,如阅读到我会拿剪刀剪纸时,我又加入了安全的问题,一方面是教育孩子,另一方面更是隐性地指导家长:如何将生活中有用的信息自然的传授给孩子,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习得。

整个活动幼儿基本都处于一个积极主动快乐的状态,从幼儿的表现、家长欣喜的脸上我们看到了幼儿的每一点进步。

案例:中班案例反思


活动过程:

1、引入游戏状态

在一个美丽的农场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老鼠,小老鼠非常喜欢吃花生,可是主人不愿态意给他们吃,主人请来猫头鹰看管花生园。可是小老鼠还是很喜欢吃花生,只好趁猫头鹰不在的时候偷吃花生,猫头鹰回来了,赶紧逃会回自己的家……….

我们一起来玩猫头鹰捉小老鼠的游戏,好吗?

2游戏:猫头鹰和小老鼠

A欣赏两组音乐:区分小老鼠和猫头鹰音乐的不同之处(欢快、沉重)

B幼儿游戏:

小老鼠(

幼儿一起扮演)听到明快的音乐,就到场地中间吃花生,听到低沉的音乐(猫头鹰由老师扮演过渡到幼儿表演)就到小椅子后面躲起来,被抓到的小老鼠站到一边。

3、节奏游戏:救救贪心的小伙伴。

A猫头鹰抓到了几只小老鼠呀?(集体数数)

B讲解节奏游戏的规则:你们要救小伙伴只有一个办法,谁能和小鼓说的话一样,就可以救走一位小伙伴。节奏训练:

C幼儿游戏。被救走的小老鼠要说一句致谢的话(渗透礼貌教育)

4、排序:花生张大了

A虽然你们这一次救走了贪心的小伙伴,可是你们以后不能再偷吃花生了,我们要自己劳动,自己种花生,好吗?

B出示花生宝宝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花生是怎样慢慢长大的吗?

C分组排序。

D集体整理生长过程。种子、发芽、长高、开花、结果。

5、动作创编:花生长大了。

让我们变成一粒种子,听着音乐慢慢长大好吗?

点评:该案例是以音乐活动为牵头,融合语言、常识、数数的一个综和性艺术活动。鉴于此活动的设计者为家长,我以教师的眼光评析,认为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定位恰当

该家长是小学音乐教师,而她设计的音乐活动从目标到重、难点的分解,再到活动过程的安排,完全考虑到了活动的主体——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在恰当的环境启迪下,乐意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2、取材形象

在大多数小朋友的印象中,都有小老鼠贼溜溜样子的感性经验。题材通过故事讲述和情节的环环紧扣,便于了幼儿的理解、模仿,又留有一定的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

3、体现随机教育

在解救贪心的小伙伴时,不忘礼貌教育。伙伴获救后,及时教育幼儿不能学小老鼠偷东西(渗透品德教育)。

4、充满愉悦的氛围

为了激发孩子的活动热情,家长的引导语始终体现了游戏性和情景性。启发幼儿大胆表达对音乐和情节的理解,体会用肢体动作带来的乐趣。让幼儿想像自己是一颗花生种子的环节是孩子们尽展肢体、发挥想像、真情投入的时刻,满足了孩子们对音乐活动没有负荷的诠释。

这次活动让我们体会到了家长资源的富有和潜在力量。尝试到了确立幼儿园、家庭、社区大教育意识的益处,鼓励更多的家长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

案例:案例反思:帽子


冬天到了,天气冷了,幼儿日都穿上了棉袄,戴上了各种各样的帽子。每天早上幼儿都将帽子和围巾放在固定的位置,晚上离园的时候,幼儿兴奋的在各种各样的帽子中找自己的东西。

活动一:找帽子教师:“找一找哪个是你的帽子?”“你的帽子是什么样子的?”苏文涛说:“我的帽子上有两个小球。”范金琪说:“老师,我的帽子上有一个(只)米老鼠。”“我的帽子上有两个小辫。”“我们把帽子戴上照一照镜子,看看有多漂亮。”

活动二:帽子舞:“老师也有一顶帽子。”教师拿出自己的帽子:“我的帽子回说话,你猜他说什么呢?”教师用手撑开,把手藏在帽子里动,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想象。珊珊说:“他说‘你好,你好。’”黄柳豫说:“他说要睡觉。”“他说要吃饭”幼儿七嘴八舌的议论了起来。幼儿有的根据帽子上的图案而猜想,(具体到事物的形象外观)“好吧!咱们来帮助帽子实现愿望呀!”幼儿听音乐创编帽子舞。“你好,你好(教师双手藏在帽子里假装说话)(戴在头上)大家好!(点头示意)幼儿随音乐自由做各种动作,教师主动和幼儿换帽子戴,并且鼓励幼儿互相戴别人的帽子。

活动三:幼儿和教师一起跳帽子舞,随音乐自由创编动作,幼儿可模仿教师和其他小朋友的动作,

教师戴一顶用彩色皱纹纸或颜色鲜艳的报纸做的不同于小朋友的帽子,与幼儿轮流戴“咱们都来戴戴这顶漂亮的帽子吧!”“给我戴戴,给我戴戴。”在戴的过程中幼儿都想戴,教师启发、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做一顶。师生共同做一顶简单的帽子(小班幼儿动手能力不是很强,让幼儿在简单中获得成功,体验戴上漂亮的帽子的满足感)。

活动四:幼儿和教师共同戴着自己创作的帽子到大厅镜子前照一照,随音乐拉圆圈戴上帽子再次表演帽子舞,鼓励幼儿创编新的动作。

分析:幼儿是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参与活动的。教师利用生活中现有的充足的材料,发现其教育的价值。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熟悉的无生命的帽子在幼儿欢乐的情绪中变成了有生命的、情趣化的人物。符合了小班幼儿拟人化的思维特点,让幼儿在有生命的愉快的情绪中深入的发展。教师的平等参与活动,有目的的引导(出现新的皱纹纸的帽子)来激发幼儿解决(幼儿都想戴)矛盾的同时有了主动发展的动机。创作新鲜的帽子,让幼儿有了成功感的体验,戴着自己做的装饰好的帽子,幼儿在欢乐气氛中,情绪有了更高层次的升华,孩子们在镜子前跳起了欢乐的舞蹈,大胆的表现愿望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创新的动作,让幼儿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案例:音乐活动案例反思》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学案例反思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