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小椅子事件

06-08

不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是没有未来的,在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有提前准备可能会使用到资料的习惯。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幼师资料内容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案例:小椅子事件”,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准备好了一切,小朋友也路路续续吃完小点心了,就要进入学习活动了。

“请小朋友轻轻地把小椅子摆好了。”

眼前一下子变得忙碌起来,有的是一只手拖着小椅子走的;有的一只手拎着椅子,摇摇晃晃地走着;有的坐也不坐起来,就直接拖着椅子走……还不时发出椅子与椅子、之间椅子与地板“咚、咚、咚”的敲击声。

“哎呀,真可怜呀!”我满脸疼惜的表情。顿时,小朋友投来惊讶的目光。“老师,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刚才,小椅子对我说呀,它有时候要被人摔,有时候要被人踢,有时候要被人拖着走,有时候又撞得青一块紫一块。现在,满身都是伤痕,快要疼死了。”“啊,小椅子也会疼!”“是不是我们太不小心了。”“肯定是有人不是轻轻地拿,轻轻地放,才会这样的。”“我们怎么没有想到呢?”……。

活动二:

午餐时间,小朋友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午饭。“嘭—嘭—嘭”,教室的一角里传来一阵异样的声音。巡声而去,原来是吴韬倚着桌子,坐一小半的椅子,身子向前倾时,椅子不时地敲击地面发出的声音。他还在美美地吃着,丝毫没有发现自己的行为。

“吴韬,你想和小椅子成为好朋友吗?”他点点头,又突然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行为,有点儿楞在那里了。

“小椅子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它也想和每位小朋友成为好伙伴。”我低下身轻轻地和他说到。

“可吴韬弄疼小椅子了,他不爱惜小椅子,小椅子就不会和他成为好朋友了。”旁边的子怡大声地说,似乎很不满吴韬的做法。

吴韬在一旁涨红了脸。“小椅子一点也不会介意吴韬刚才的行为,因为小椅子很想和吴韬成为小朋友!”我抚着吴韬的头,“吴韬,你说对不对呀?”“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活动三:

“吴老师,我刚才看到彬彬不是轻轻地放小椅子的,而是重重的“咚”一下放下去的。这样小椅子会疼的,会生气的。”欢艺急匆匆地跑过来告诉我。

“那是因为我手里拿不稳,一下子掉下来的,我也不是故意的。”彬彬有点不高兴地解释道。

“那你为什么那么不小心,小椅子也有感情的,他也知道疼呀!”

“小椅子也是有感情的”,我不禁为这句话而震惊、而高兴。震惊的是,从那么小的一个孩子嘴里说出“感情”两个字;高兴的是,在小朋友的心里,小椅子就是他们的朋友,是需要关心、爱护的。

是啊,在我们的生活周围,有许多需要关心和帮助的人。虽然,5、6岁的孩子还只是天真的孩童,由大人们精心呵护着;可让他们学着关心他人也是同样重要的。关心他人,是一种良好情感的培养,能帮助形成亲社会的情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关心他人,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就像视小椅子为自己的朋友,不去伤害它,注意保护、关心它。视没有生命的椅子为如此,又更何况是人呢?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案例:小椅子也有感情


“请到刘老师身边来。”

眼前一下子变得忙碌起来,有的是一只手拖着小椅子走的;有的一只手拎着椅子,摇摇晃晃地走着;有的坐也不坐起来,就直接拖着椅子走……还不时发出椅子与椅子、之间椅子与地板“咚、咚、咚”的敲击声。

“哎呀,真可怜呀!”我满脸疼惜的表情。顿时,小朋友投来惊讶的目光。“老师,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刚才,小椅子对我说呀,它有时候要被人摔,有时候要被人踢,有时候要被人拖着走,有时候又撞得青一块紫一块。现在,满身都是伤痕,快要疼死了。”“啊,小椅子也会疼!”“是不是我们太不小心了。”“肯定是有人不是轻轻地拿,轻轻地放,才会这样的。”“我们怎么没有想到呢?”……。

分析:

由于我们托班幼儿年龄小,他们的自控能力也就相应差些。虽然他们知道要轻轻拿小椅子,但一听到要到老师这里来,就非常激动,都想坐到老师身边,所以,上面的情况就发生了。但是孩子又是很天真,听到我这样一说,马上就改过来了。“你想和小椅子成为好朋友吗?”“小椅子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它也想和每位小朋友成为好伙伴。”这些话,可以很快的让孩子改掉拿小椅子的坏习惯。他们知道要爱惜小椅子,要不,小椅子就不会和他成为好朋友了,他会疼的。

“老师,我刚才看到灵灵不是轻轻地放小椅子的,而是重重的‘咚’一下放下去的。这样小椅子会疼的,会生气的。”杨杨嘟嘟急匆匆地跑过来告诉我。“那是因为我手里拿不稳,一下子掉下来的”灵灵说。“那你为什么那么不小心,小椅子也有感情的,他也知道疼呀!”

“小椅子也是有感情的”,我不禁为这句话而震惊、而高兴。震惊的是,从那么小的一个孩子嘴里说出“感情”两个字;高兴的是,在小朋友的心里,小椅子就是他们的朋友,是需要关心、爱护的。是啊,在我们的生活周围,有许多需要关心和帮助的人。虽然,3岁的孩子还只是天真的孩童,由大人们精心呵护着;可让他们学着关心他人也是同样重要的。关心他人,是一种良好情感的培养,能帮助形成亲社会的情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关心他人,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就像视小椅子为自己的朋友,不去伤害它,注意保护、关心它。视没有生命的椅子为如此,又更何况是人呢?

案例:阳台上的小椅子


教学故事(贺剑虹):吃完午饭,孩子们照例把自己的小椅子都搬到阳台上摆整齐了。我刚带孩子们进午睡室,有个孩子从阳台上冲进来对我说:“老师,我们刚摆好的小椅子被陈波纹弄的乱七八糟,他还不许我们动。”我来到阳台上一看,小椅子没有像平时一样码得整整齐齐的靠在墙边,而是被陈波纹摆成了一个半圆形,中间还有几个小椅子架在一块,看上去确实乱七八糟的。我问陈波纹:“你在干什么?为什么要把椅子摆成这样?”他兴奋地告诉我:“贺老师,这是宇宙航天发射中心,中间是宇宙飞船,马上就要点火发射了!”我以赞赏的眼光看了看他:“这个发射中心搭的真不错,不过现在宇航员要休息了,只有休息好了才有精神去遨游太空啊!下午起床后我请小朋友们来参观你的宇航中心好吗?”他高兴的答应了。起床后我请小朋友们参观了他的宇航中心,并鼓励孩子们都来开动脑筋用小椅子拼搭不同的东西。在以后的几周里我们班的小椅子再也不象以前规规矩矩的靠着墙边了,孩子们用小椅子陆续搭出了“小火车”、“火车站”、“公共汽车”、“游泳池”等各种建筑。在唱歌活动中我也再不用为椅子的摆放而伤脑筋了,活动前我把内容告诉孩子们,他们会根据不同的活动,商量讨论椅子不同的摆放方法。

教学反思(贺剑虹):师生共同建构的课程模式能使幼儿主动探索并有效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它要求教师做到“心中装着大目标,随时调整小目标”,就要把观察孩子放在首位,善于捕捉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并充分挖掘这些契机背后的教育价值。当孩子们对小椅子这一材料发生兴趣并表现出一定创造力时,教师没有按常规去制止他们,相反还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使孩子们对椅子这一材料的探索得以继续。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发展了空间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迁徙经验的能力,合作能力也增强了。

同伴评点(万信艳):“摆放椅子”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最基本也是必须的一个生活活动环节,该老师十分善于发现并密切关注幼儿一日生活中细微的事情,并以一个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通过具体的事情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既满足了幼儿的当前需要,又更新了传统摆放椅子的模式,同时让幼儿在愉快情绪的体验中获得发展。这一案例也给我以下启示:①教师要勤于观察,敢于突破传统的习惯模式,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②教师要善于捕捉、挖掘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的教育契机,从而生成有价值的教育活动。③教师要有灵活的教育机制,应及时满足孩子的当前需要,培养幼儿愉快的情绪。

园长引领(李忠):过去当幼儿园的生活常规与幼儿创造思维或创造行为发生冲突时,我们的教师往往会以牺牲幼儿的创造为代价,来维持幼儿园的生活常规。然而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欣慰地看到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首先我们要肯定贺老师没有简单粗暴地阻止幼儿创造思维下的创造行为,而是被幼儿丰富的想像感染,积极地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并组织和创设有利的环境使游戏更加丰富,从而充分满足了幼儿的创造兴趣。但就这一案例我似乎不太赞成利用幼儿午睡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小椅子来进行游戏的拓展,试想如果有更好、更合适的建筑玩具,幼儿还会小椅子来做游戏吗?

案例:“孩子之间冲突事件”的启示


实录:

分散游戏后,我让孩子们搬着椅子坐到中间来,没过多久,听到孩子的争吵声:“这是我的椅子”“不是,是我的。”循声看去,亭亭和来来正在枪椅子,各自抓着椅子不肯放手,两人谁也不让。“我倒要看看他们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假装没看见,排着桌子“监视”着他们的行动。

他们的争吵已经升级:亭亭的脸涨得通红,来来瞪圆了眼睛,两人就像好斗的公鸡,僵持不下。这时,静静急了:“别抢,老是这样谁也别想坐。”两只“公鸡”像见了救星“是我先拿到的。”“不对,是我先拿到的,我的椅子。”两人争着向静静诉说,期望得到她的同情。静静听了也很为难,想了想:“要不你们猜拳吧!谁赢谁就拿椅子。”两人想想同意了。“石头、剪子、布”经过一番角逐,亭亭赢了,来来只好不开心地服气。

思考:

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孩子学会友好相处,学会合作。但孩子的一日具体活动中难免少不了冲突,其实冲突也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让孩子在其中从不同出发点、细致的考察问题,从而了解自己行为造成的后果,及理解他人的想法,然后协调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认识,学会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克服自我中心的心理倾向,学会尊重,理解、宽容他人。在冲突中如果教师及时介入可能立即铺平道路,但孩子们就失掉了可贵的发展机会,少了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在这则事件中,教师而以旁观者的身份在一旁“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没有介入孩子们的争吵,帮助解决孩子的冲突,但孩子们却自己和平解决了。因此,不妨在发生问题的时候教师以观察者的身份多一分耐心,多一点等待,多给孩子一点空间,孩子从中将收获更多!

案例:偶发事件中的教育价值


案例:

几天前,我在美工区里投放了彩色橡皮泥、竹筷子、吸管等材料,这一天的早活动时间,先来的几个孩子都在美工区里活动,王浩然小朋友注意到了这些材料,他开始摆弄起来,他把彩色橡皮泥分割成了许多大小差不多的小块,然后把它们一块块穿在了一支竹筷子上,接着举起自己的作品对旁边的孩子说:“瞧,我做的羊肉串像不像?”飞飞和子宣几个人就打加赞赏“真像,真像羊肉串”“昨天我爸爸还领我吃烤羊肉串了呢!”立刻孩子们一起投入到了加工羊肉串的活动中,还是浩然最会玩,只见他拿起空的材料箱,把大家串好的羊肉串一串串横着摆放在箱子上,又找来一张泥工板边做着扇的动作边喊“羊肉串,卖羊肉串,新疆的羊肉串喽!”那样子还真像那么回事,一时间,孩子们情绪高涨,有买的有卖的,场面热闹起来,简直就是个地地道道的“羊肉串小店”。

看到这个情境,我并没有打搅孩子们的兴致,但是我却在想,马路边上这种叫卖熟食品的小商贩真是特别多,可我们知道那些食品实在是不卫生,所以我想就此生成一个健康领域的活动“路边的东西不乱吃”,于是我也扮演了一位买羊肉串的客人参与到了孩子们的游戏中,我在“吃”过羊肉串以后,洋装肚子痛,并请另外在“小医院”区域中游戏的孩子帮我治疗,医生问我怎么了,“我肚子痛”“是不是乱吃什么东西了”“我就在路边买了两串羊肉串啊!”“哦……”医生好象在思考,“吃点药吧,以后别再乱吃东西了。”

这个情境暂时到这里就结束了,在当日的集体活动中,我和孩子们首先小结了早活动的游戏情况,然后顺势说起了我吃羊肉串肚子疼的事,请大家说说这是怎么回事,然后展开了一个话题“路边的东西该不该吃”,孩子们的讨论是激烈的,有的说“爸爸妈妈都能吃,我们当然也能吃。”有的说“我妈说车一开过全是灰,不该吃路边的东西,太脏。”围绕这两个观点,我们的活动又持续了几次。

分析:

这是一个由早活动的小场面所引发的一场大讨论。如果是在过去旧的教育观念影响下,我可能会更多关注孩子的羊肉串做的像不像,泥塑技能是否有提高,孩子们角色游戏进行的是否顺利,这样的问题大概会是我过去思考的重点。但是在新的教育观指导下,我的教育行为就有了上面案例中的转变,我正是把握了游戏、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并由此生成新的教育活动,在我与幼儿之间的良好互动中,在我的支持与引领下,孩子们主动的探索,积极的讨论,促进了其主动发展获得了有益其身心发展的经验。

案例:教育案例


XX小朋友长的活泼可爱,而且一张小嘴能说会道,深受他人的喜爱.在家庭中爷爷、奶奶比较宠爱,而且带孩子的时间也比较长.有时父母因孩子作错事批评孩子的时候,奶奶总是先责怪父母,说孩子还小,孩子喜欢什么就给他买什么,造成了孩子一种依仗的心理,凡是有奶奶撑腰,在家比较霸道.从来不为别人考虑。

自从跳出家庭的圈子,来到幼儿园后,由于家庭的这些原因导致了XX小朋友在平时生活中常以自我为中心,虽然在集体生活中获得了新的生活经验,但是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产生误解以至引起争吵或者打架的事件。

事件:

游戏实录:

XX哭着来找老师:“老师,他拿着我的电话。”他一边哭,一边说。手指着YY手中的玩具电话,一个劲地喊:“我的,我的!”YY两手紧紧地拽着,一副生怕被XX抢走的样子。老师介入,才发现YY手中的电话,是从正玩得高兴的YY手中抢来的。“YY,你是不是也很喜欢这个电话?”YY点点头,老师又说:“这个电话刚刚是XX在玩的,你这样抢,他会很难过的,你待会儿再玩好吗?”YY在老师的劝说下,很不情愿地将手中的电话放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又传来了AA的叫声,我发现YY正用小手使劲地拧着AA的小脸。还没等我靠近,YY又张开嘴巴要去咬AA的手,当AA挣脱后,YY在情急之下拧捏AA的脸,然后一把抢过娃娃的鞋子。

教育分析:

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在进行区角游戏时,在预见幼儿活动可能出现“危机”时,教师应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采取直接的方式及时指导。

像案例中:XX把幼儿园的玩具说成是自己的玩具,这和这一时期的幼儿年龄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特点之一:小班的幼儿自我中心倾向明显。而YY抢XX的玩具,也正是因为他看XX玩得那么高兴,自己也想玩,便采取了最直接的方式——从别人手中抢了玩具就玩的现象。

因为第一次是在老师的“强行”参与下让XX不得不“放弃”的原因,所以并未能满足YY的内心的需求。因此,继续上演了第二场“争夺战”。其实这更进一步的说明了这一时期幼儿动作、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但在交往中却带着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的标准,,而且,这一时期的幼儿特别喜欢模仿,别人拿什么就跟着拿什么,别人怎么玩就跟着怎么玩。当玩具缺少时就容易出现争抢的现象。

通过这次活动,我同时也感受到:

1、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小生活在一个绝对“爱心”的世界里,大人对孩子只是付出,不求回报,孩子对大人对他的关心视为理所当然的事,他能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吗?

2、当孩子与孩子之间产生矛盾后,作为老师的我们该如何调解?

教育反思:

要孩子学会设身出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对目前的小班孩子来说困难还是比较大的,我想我们可以通过幼儿榜样,故事正面引导教育幼儿知道为别人着想不仅能让别人得到快乐,自己也能从中体会到乐趣;也可以通过联系家长,希望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多提醒幼儿,让幼儿能下意识的多动脑筋,能多为别人着想.从而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

而像案例中的这些现象其实在幼儿园也是司空见惯,老师该如何面对和引导解决呢?

其实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辨证地看待幼儿的冲突

老师要对孩子的冲突采取辨证的方法,要学会客观的看待孩子之间的冲突,不能简单粗暴的解决了事。孩子发生冲突固然是破坏了教学秩序给老师增加了负担,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间的冲突也是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学习交往,学习如何待人接物的一种方式。再说孩子的冲突有他自身和外界的各种因素,我想原因也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因素:

尽管现代家庭趋向小型化、简单化的核心家庭,但为了照顾孩子,小型家庭

依然与父母家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的住在父母家,也有的请父母来同住,4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必然使孩子处于家庭中心的地位,而且老人深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观念的影响,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就自然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

2、孩子的年龄因素:

幼儿时期的孩子由于他的年龄特点,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很低,而且幼儿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但又由于生活经验很缺乏,所以他们的道德认识和行为意识常常脱节,缺乏合作意识,易于与他人发生冲突。表现在活动中一旦与人发生纠纷时就动手打人,而且不愿意承认错误。

3、幼儿的个体差异因素:

幼儿由于遗传素质、后天的教育和环境不同,神经类型、气质和性格也会千差万别。如有的孩子脾气温顺文静;有的孩子脾气急躁好动;有的孩子胆小懦弱不善交往;也有的孩子豪爽大方热心过头等等。在集体生活中有的孩子就表现出很受人欢迎,而有的孩子则常受到别人的冷落。

在处理

幼儿间的冲突时我觉得老师要强调因人而异,其实这也体现了新《纲要》的精神,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帮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冲突

冲突因其不良的客观效果被认为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表现,人们通常对此作出消极的价值判断。其实,冲突这一外在行为恰恰是幼儿内在心理活动的表现,是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大脑判断、选择、决策能力的反映,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幼儿人性的本质力量的某些方面,只不过是一种负面价值究竟通过谁来转换。我认为,幼儿年龄还小,他们不会主动地关心别人,也不会想到为别人着想,再说孩子的道德认识和行为意识常常脱节,需要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会解决自身矛盾,学会在矛盾冲突过程中,逐步培养心理承受能力和协调能力,学会克制冷静地处世待人。但孩子在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中容易出偏差,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必不可少。在平时的教育中,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幼儿逐渐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学会为别人着想,会自己解决问题。让幼儿逐渐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在帮助别人中愉悦身心,健康发展。老师对孩子的冲突充当中间人,对幼儿起冲突的缘由、过程有正确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时候都不要揭发幼儿不良的应受指责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缺点在集体面前当众宣布,应该让幼儿表现出克服缺点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让集体首先看到他好的方面,这就是教育的艺术。”让我们记住大师的话,辨证地看待冲突并因人因事地处理好幼儿的冲突,才能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喜欢《案例:小椅子事件》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室内小椅子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