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堂失败的计算课

06-08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都有会准备一写需要用到资料。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参考资料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的提升。你知不知道我们常见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案例:一堂失败的计算课”,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上课铃声敲响了,我演示着教具进行“认识数字3”的教学,当我兴致勃勃地说:“喵喵喵,你们瞧,草地上来了几只小花猫?”“小花猫……喵喵喵……哈哈哈”姚容在下边乱叫起来,于是,其他的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教室里一片“喵喵喵”、“哈哈哈”的叫声。叫声半天都平息不下来。我有些不知所措,铃鼓声对兴奋的孩子已经无济于事。等叫声慢慢平息下来,我又开始教学:“呱呱呱,又跳来了几只小青蛙”。“小青蛙……呱呱呱……哈哈哈”。不知谁又仿效起来。其他的孩子岂肯罢休,又都跟着叫起来。一节计算课就在小朋友笑声中结束了。

分析与反思:

1、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从众心强,爱模仿。

从幼儿的生理角度来看,小班的幼儿大多2——3岁,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因此,注意力不集中,从众心强,一个人叫,其他的幼儿都认同这种叫声,于是就引起全体小朋友叫,从而导致了我这堂计算课的失败。

2、幼儿园的课程不是预设的,是开放的生成式课程,教学内容来源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

《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设计理念中马拉古奇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是真的没有计划课程,但是若说我们只依赖那种令人羡慕的技巧,象临时起意的课程。”这句话更有力的证明了幼儿园的课程是开放的生成式课程。这堂计算教学中,幼儿的兴奋点已经由“认识数字3”转到了“模仿小动物”。我却没有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让幼儿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的兴奋点上,从而导致了这堂课的失败。

调整后的活动设计方案:

“小朋友,你们看,我们幼儿园的外墙壁画上还有好多可爱的小动物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于是,带领幼儿来到操场上,边观察动物的形态,模仿动物的叫声,边学习数数。

新的活动方案强调了“以学定教”,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兴奋点,让幼儿在走、观察的过程中不但认识了各种动物,还学习了数学。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案例:来自一堂综合活动中的“导入环节”的反思


案例分析:

来自一堂综合活动中的“导入环节”的反思

实录:

今天我上小班的综合活动——“石头造型师”时,导入环节是这样的教师事先用盘子摆放好各种各样的“小石头宝宝”(画有脸谱的)。活动一开始,我请小朋友闲上小眼睛“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然后请配班老师在每张桌上摆放好,再请小朋友睁开双眼,这下可好了,绝大多数的幼儿的目光便被摆放在桌上的“小石头”吸引住了。有一些小朋友还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去看个究竟。(很显然,此时小朋友对观察“小石头”是非常感兴趣的)我并没有注意这些,而是抓紧时间开始忙着进行下一步的环节,向小朋友提出了活动要求——请小朋友们帮“小石头”装饰一下,让它们更漂亮,于是我又出示了彩绳、橡皮泥、绉纹纸等装饰材料,由于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还在看小石头上,并没有在认真地倾听老师的讲话,很多幼儿并不知道我今天让他们拿“小石头”到底是干什么,因而,接下来活动环节(幼儿的操作活动)就显得很零乱、无序。我只好用碰铃招呼小朋友安静下来,再将“活动要求”大声地说了一遍,有时还要到各个小组再强调一下活动要求……

分析反思:

出现上述情况说明:(1)我没有及时地判断出本班幼儿在当时的普遍需要是什么(即小朋友在当时最想做的是什么)(2)我过分地依赖于事先所设计的环节,现场应变经验不足。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对老师所提供的操作材料感到很好奇,这是很自然的(激发幼儿对材料操作的兴趣,本来就是教师提供操作材料时应遵循的原则之一)。尤其是对于摆放在他们面前的材料,他们更是有一种想去“看一下”、“动一下”的欲望,也即,幼儿“接触”到老师所提供的新活动的材料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想去“看个究竟”,而不是安静认真地听着老师提出各种要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第三部分的第十条就指出了:“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所以在当时的情境下,教师适宜的应答行为应该是因势得导地创造条件来满足幼儿想“动一动”的愿望,在此基础上再向幼儿提出相应的活动要求,面对当时的突发事件,教师完全可以灵机一动,安排一小段时间让幼儿仔细观察。(让小朋友用眼睛“看一看”小石头的形状、花纹,用小手摸一摸“小石头”的表面,感受一下“小石头”表面是“光滑”的还是“粗糙”,让幼儿在探究的过程,进行相互交流,教师这时还可以到各小组就所要提的问题事先问一下小朋友,让幼儿带着一定的目的去观察、去操作。而持再用拟人化的口吻说:“小石头,它今晚要去参加一个舞会,想请你们帮它设计一下,怎么样使它漂亮。”这样处理优点:一是可以满足班上幼儿在当时的普遍需要;二是这种在满足幼儿“即时”愿望的基础上,再向幼儿提出相应活动要求的做法,除了可以保证小朋友能认真倾听外,还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新的认知冲突,而这种冲突会驱使幼儿继续积极地想办法。三是以游戏的口吻自然地提出问题,更能激发小班幼儿探索的兴趣。

幼儿园是孩子人生第一堂社会课


“我女儿3岁了,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学东西很快,做事也很投入,也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块玩。可是自从上了幼儿园,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这几天早上一送她去幼儿园就哭,怎么劝都不肯去,孩子一定要上幼儿园吗?”

这是一位妈妈发给我的微博私信。其实,这个问题不止困扰着她一个人,很多幼儿园适龄儿童的家长都面临过这样的抉择。我的一位朋友从国外归来,她为孩子是否上幼儿园做了整整一年的准备工作,还做了详细的笔记,最后她得出结论:“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是家庭无法替代的。”这也是我一直坚持的看法。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也可以提供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不仅能教孩子很多知识,还能给孩子更多的陪伴。况且,近来有关幼儿园的负面报道层出不穷,幼儿园老师虐待儿童、体罚学生的恶性事件,屡禁不止;更不要说不称职的老师、不安全的食物和不靠谱的教学情况了。

但是我们做家长的要明白,我们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也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孩子终有一天会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不仅要独自面对很多困难和挫折,而且还必须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培养孩子具有这样的能力,这应该是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的最深沉的爱了。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转折期,是第一次脱离父母的怀抱,进入一个具有社会性的团体中生活,这样的生活对孩子的影响,往往会超出家长的想象。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回答:“是在幼儿园。”提问者愣住了,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获奖者耐心地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段话是耐人寻味的。由此可见,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对每个人一生的影响都是非常深刻的。

也许有家长会说,这一切我们也可以给予孩子。我们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性,比如为他们找到同龄的玩伴,带他们去各地旅行;我们也可以为孩子营造一个教育同盟军的环境。但是,在一所成百或上千人的幼儿园,孩子能够接触到的同学和老师将是形形色色的,能够触碰到的环境和氛围也是丰富多彩的。这是家长在家里永远无法给孩子的。

家长要知道,我们培养的是人,而不是宠物。如果我们总是把幼小的孩子与这个社会隔离,尽可能减少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和伤害,虽然我们的本意是好的,但是,他们长大后就有可能不知如何面对这个真实的社会,甚至严重缺乏心理免疫能力。

很多挫折需要孩子自己去经历,很多问题需要孩子自己去解决,很多能力需要孩子自己去历练,要做到这些,我们就必须让孩子从小接触真实的生活环境,而不是把孩子隔绝在一个真空环境中,而幼儿园就是孩子们的第一个小社会。

而为了避免这段生活给孩子带来一生的负面影响,孩子入园前,家长一定要慎重选择幼儿园;入园后,家长首先要做的是自我调整与适应。伊伊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妻子特别纠结。经历了最初一周的兴奋之后,接下来的一周左右,送伊伊去幼儿园,很多时候都是一路伴随着她的哭声。到了幼儿园门口,伊伊就紧紧抱着妈妈问:“妈妈,你是不是不要宝贝了,你能带我回家吗?”每逢这个时候,妻子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总是与孩子泪眼相望。殊不知这更加强化了孩子的分离焦虑。更糟糕的是,没过多久,伊伊在幼儿园生了一场病。这让心疼孩子的妻子,多次与我讨论,想让孩子回家。我告诉她,据我了解,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在幼儿园小班的时候生几场病,即使是很健康、不易生病的孩子,在刚进幼儿园的适应阶段,抵抗力和免疫力也会下降。我建议她给伊伊一段时间,相信伊伊一定可以适应幼儿园,同时也提醒她一定要传递给孩子正能量,尽量避免所有可能引起孩子畏惧幼儿园的行为。

看到我的态度这么坚决,妻子也就不再提及这个话题。她开始自我调整,并每天记录孩子的表现。过了一段时间,她惊喜地发现伊伊适应得很快,有时已经能够开心地去幼儿园了,而且家里来了陌生的客人,也不再扭扭捏捏地不敢打招呼,变得越来越勇敢了,有时候还会迫不及待地给客人讲讲幼儿园的事情、背背幼儿园老师教的儿歌。虽然这期间还伴随着伊伊在幼儿园的各种不适应,但是妻子逐渐打消了让伊伊退学回家的念头。我告诉她,现在的孩子,从出生以来,家里几乎所有人都是围着他转的。到了幼儿园,处境会截然不同,几十个孩子,一般只有两三个老师负责照顾。没有一个孩子是特殊的,也没有一个老师会只围着一个孩子转。这个过程,就会让孩子逐渐明白,这个世界并非他想象的那样,也没有一个人是至高无上的,更不是到处都有人会一直把他捧在手里。只要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上幼儿园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也就达到了。

和大部分孩子一样,伊伊一个月左右就基本上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有时候生点儿小病,我们建议她在家休息,她还不肯呢,因为在她眼中,幼儿园有很多好朋友,有疼爱她的老师,还有各种有趣的游戏。她从一个放学时眼泪汪汪等着妈妈接的小可怜儿变成了一个直到离园的铃声响起,才恋恋不舍走出幼儿园的快乐孩子。

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习惯和人格的关键时期,一旦错过就难以弥补。很多习惯当然在家也可以培养,但幼儿园的环境毕竟跟家里完全两样。3年的幼儿园生活,让伊伊拥有了很多良好的习惯,尤其培养了伊伊的社会性,培养了她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跟老师和小朋友相处,伊伊逐渐对这个真实的社会和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还学会了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保护自己、如何过集体生活,为升入小学阶段做好了准备。

自诩几乎看遍所有有关幼儿教育图书的妻子,有一次感慨地对我说,幼儿园的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积累的教学经验,一般来说还是远远超过大多数家长。并且,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比家长高,老师的一句话胜过家长的十句话。有时候她拿伊伊的坏毛病无可奈何,请老师帮忙说一下,伊伊就会立刻改正。我开玩笑地说:“之前你担心女儿上幼儿园就是受折磨,现在幼儿园老师反而成了你教育孩子的同盟军。”

案例:一节失败的美术课


美术课是我最喜欢的活动课之一,虽然要上一节美术课老师所要准备的工作很多,比如要给每个孩子准备一张打好轮廓的稿纸,还要给孩子发作画工具,事后还要给粗心的顽皮的孩子整理作画工具等等,但是我总能在活动中感受到孩子幼稚画笔中所散发出的奇特想法。

开学第三周孩子们的情绪已经稳定下来,我对本班进行了学期第一节美术课,内容是涂色《美丽的扇子》,要求孩子在我准备的画有轮廓扇子的纸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要根据老师的要求尽量不把颜色涂到轮廓线外面。我先是出示一把美丽的扇子,请幼儿来欣赏扇子,重点放在欣赏扇子的形状和扇子的颜色上,然后教师示范讲解,接下来就请孩子画画。在我的预想中,这应该是一节很轻松的课,只要对一些能力差的孩子指导一下,其他的孩子应该没有问题,谁知在我要求孩子自己画的声音一出现,麻烦就立刻出现了,首先是一些插班生第一次看见油画棒,他们的兴趣是玩这些神奇的油画棒,老师要求画扇子却不感兴趣,把画纸丢在一边。还有一些插班生却对老师的要求不闻不问,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笔就刷刷刷,把画纸涂的面目全非。还有一些老生因为在上学期已经反复进行过涂色练习,显然兴致不高,随便应付,效果不好。虽然我是边说边指导,,忙得晕头转向,但是结果却大失所望。显然这是一节失败的课。为什么会这样呢?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找到了原因:

一、分析班级情况,反思教学是否因材施教;

我班幼儿情况特殊,分为老生和新生,孩子的画画技能处于不同其跑线。老生经过一学期的画画教学,已经初步掌握了涂色、根据自己的喜好选色等基本技能,同时对老师的指令能听懂并执行。而一大部分新生却是第一次接触油画棒,第一次接触画画,对油画棒充满好奇,喜欢摆弄油画棒,而对于老师的指导却似懂非懂,不能很好理会更不会按要求作画了。如果从另一方面考虑,我班幼儿年龄相差较大,有13位幼儿只有托班的年纪,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缺乏自控能力,手的动作不够协调,还停留在涂鸦末期,所以画画效果可想而知。

那么怎样才能顾此又不失彼,照顾到每个孩子的口味呢?我经过思考得出几种应对方法:

1、提高新生画画技能,家园合作,共同进步:首先请家长配合,在家里为孩子准备一盒油画棒,一张纸,给孩子充分接触作画工具,知道油画棒的用法,把对油画棒的兴趣转移到画画上来。然后教师给这些孩子准备一些简单的需要幼儿涂色的画纸,请家长指导孩子,做到多练习早提高。对于刚接触绘画的幼儿来说,对一切都很陌生,辩别方位的能力很差,手眼不协调,握笔困难,控制笔更难,如果立刻要求他们画出什么图象,只会增加幼儿紧张情绪,而应开展一些有趣的绘画游戏。

2、因材施教,不同幼儿不同看待:对于那些属于托班年纪的孩子要求降低,或者提供一些老师的半成品,请他们完成作品。这样画出的效果很好,无形中也提高了他们的画画信心。

二、反思教学方法,做到游戏教学,从

培养兴趣入手,促进幼儿技能发展。

在组织这个活动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的教学手段不够新颖,不够游戏化,不能很好的激发幼儿的兴趣。而兴趣是美术活动的重要动力,小班幼儿作为绘画教学的初始对象,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会影响幼儿绘画技能的提高速度。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学习,多借鉴一些成功的教学手段。如《造篱笆》,这是以画直线为主的游戏,教师事先在纸上画上几个大圆圈和小鸡,并与幼儿一起扮演鸡妈妈和小鸡,在圆圈上画直线即造篱笆,老师还用鸡妈妈的口吻进行引导,提示小鸡们把篱笆造的密一些,直一些,活动结束时,教师用大灰浪木偶洋装无法钻进小鸡家,只能灰溜溜的走调,使幼儿体会活动乐趣。

我想为了使幼儿绘画活动更直观,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还可以采用把纸剪成大树,启发幼儿在上面画上大苹果,剪个纸盘,启发幼儿画饼干或糖果用来招待客人,剪个小篮子,启发幼儿画蘑菇、,做“采蘑菇”游戏等等。

案例:一个失败的活动


今天的美术活动是绘画《我的家》,要求用三角形和正方形画出简单的房子形状,在设计活动时,我认为这次活动很简单,小朋友都能画出来(可能房子会倾斜)。活动开始也正如我估计得那样,幼儿的兴趣很高!可当幼儿握着画笔时,我的笑容凝固了:小朋友们都在犯愁不知从何落笔?还有小朋友对着我皱着眉头说:“老师!我不会画!”尽管我很耐心地辅导每一位幼儿画,但幼儿的兴趣全没了。毫无疑问这个活动失败了!

交接班后,我坐下来仔细地回忆每个环节,寻找活动失败的原因:小班幼儿的绘画能力远远还没有赶上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许多他们能想、能说的不一定就能画下来,这就是幼儿画与成人画的区别,尽管预先我也估计到了幼儿画出房子的千姿百态,但没有料及幼儿会不动画笔!最后幼儿画出来的房子都是经过我协助先画好了三角形的尖角部分,才画出来的。这就说明要求他们画三角形是个跳一跳也摘不到果子的难题,这是这个活动失败最大的因素!

我把活动设计重新设计:1、用三角形粘贴做屋顶、添画出房子的其他部分。2、在画面上添画出小草、小雨等景物。我坚信这样一改肯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案例:一次计算活动的若干反思


《许多饼干》是一节主题背景下的计算活动,其目的在于复习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并学习正确点数。

活动一开始,我先拿出一个图形,请幼儿们从桌上拿一个和我一样的图形,然后问幼儿:“你们拿的是什么形状?”幼儿们逐一回答出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名称。接着,我再问幼儿:“你见过什么东西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部分幼儿回答得较积极,说出了一些圆形、三角形与正方形的物体。接着,我又请幼儿按照老师的指令拿东西,如:拿出3个圆形,大部分幼儿能正确点数,再拿出2个三角形,这时,我也拿出2个三角形说:“老师会变戏法,把两个三角形变成另外一个图形,好吗?”我就把两个等腰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这时,我看到钟佳怡把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大三角形,我就请他上来拼给大家看,许多孩子也纷纷拼摆了起来。接着,我又请幼儿拿出4个正方形,再进行拼摆,有的孩子拼出了一个大的正方形,有的孩子拼出了一个长方形,最后,我让孩子们随意的拼拼摆摆,有个别孩子拼出了一间房子。

分析与反思:

由于我班幼儿大部分上过托班,孩子在能力、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今天这次活动,既帮助幼儿复习了图形的认识与点数,也让我了解了班中幼儿所存在的差异,更激发了幼儿拼图形的兴趣,整节活动幼儿们基本上都能跟着教师的指令拿取图形和拼拼图形。

从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我也感到虽然活动中一直在让孩子们拿取图形并进行操作,但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可能游戏化的情境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因为在活动中有小部分的幼儿有些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这些幼儿其实都是一些能力水平相对较弱一些的孩子,所以,我觉得,对于图形的认识及其正确点数,我们还可以在区域活动中提供一些操作的材料,这样,既可以方便老师的个别指导,也可以让一些能力水平较弱的幼儿有练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反复操作中获得提高与认识。

幼师资料《案例:一堂失败的计算课》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2020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节目简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