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不要一味的娇惯孩子

06-11

众所周知,身为一名合格的人们教师,我们更应该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教育方式,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总结课堂上的不足。有什么值得推荐的优秀的教育笔记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教育随笔:不要一味的娇惯孩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随笔:不要一味的娇惯孩子

亲戚家的孩子叫婷婷,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长得漂亮、乖巧,嘴巴甜。就是有一个毛病,什么事不依她,就使性子,大哭大闹。

做家长的往往喜欢看到孩子笑,不愿看到孩子哭。当孩子有什么要求的时候,家长往往以满足孩子,能让孩子高兴为出发点。有时候孩子“无理”地要求,不少长辈也往往采取宽容态度尽量满足。

孩子的确让人喜欢,现在又多是独生子女,长辈自然更呵护倍至。然而孩子年龄小,还不懂事,正是需要家长教导培养的关键时期,教育孩子当然以爱为前提,但如果一味的满足孩子,会使孩子混淆了对与错的界线,落下了成长中很重要的一课。事实上,孩子的要求哪些是该满足的,哪些是该拒绝的,家长是知道的,只是好像总怕委屈了孩子,“狠”不下心。如果这样,只会纵容孩子形成不良习性。

我们爱孩子,不妨将依顺变为耐心,多向孩子讲讲该做或者不该做的原因。必要时别“怕”孩子哭――哪个孩子不会哭呢?岂不知适时地“哭”一“哭”并非坏事,他会从中认识到做事情应该讲道理,明白什么叫拒绝,什么叫正确。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这样做才是真正地爱孩子。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 娇惯的孩子


有一天,张东的爷爷送他来幼儿园,一进活动室看见张浩森小朋友拿着玩具,一边说:“我要,我要”一边伸手去夺,浩森不给他,他便拉着爷爷的手哭起来,他爷爷没理他送下他就走了。张东一看爷爷走了,没办法,只好不哭了,他看了看我,乖乖的自己拿其他玩具玩开了。第二天张东的奶奶来送他,看到龙轩小朋友用积塑插了个飞机,张东又和前天一样,伸手去夺,龙轩小朋友不给他,他便哭着说:“奶奶,我要飞机。”他的奶奶看到小孙子哭了,心疼的说:“不哭,奶奶帮你要过来。”奶奶说着便从龙轩的手里拿过小飞机。说:“先给我们玩一玩.”张东高兴的玩着小飞机,龙轩小朋友却不高兴的厥起了小嘴。张东的奶奶走后,我对张东说:“以后你想玩别人手里的玩具时,应该和小朋友商量,不能哭,哭不是好孩子。更不能去抢,你应该和小朋友说:我玩一会儿,好吗。小朋友同意后你才能玩,这样才是好孩子.以后可不能这样要小朋友的玩具玩了。”张东看着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还有一次开放日活动时,李坤小朋友要妈妈去书架给拿图书。妈妈说:“别的小朋友没有拿图书,我们也不能随便拿图书看啊。”可是李坤却哭起来,偏要妈妈给拿,不管妈妈怎么说,不给图书就是哭,也许是因为怕影响我们的活动,李坤的妈妈只好到书架上给拿了一本书,李坤才停止了哭声。他的妈妈不好意思的说:“这孩子脾气很倔,很任性,都是他奶奶和爷爷给娇惯的。”

是啊,正像李坤的妈妈说的那样,现在有些孩子很任性,因为农村孩子大多数是由爷爷奶奶照看的,人们常说隔辈亲,爷爷奶奶会特别疼爱孩子,娇惯孩子,给孩子养成了任性的性格。平时,这两个孩子在幼儿园里不是这样的,还是比较懂事、听话的;可是当着家长的面时,他们却表现出了任性的性格,其他的孩子有时也会表现的和他俩一样。

通过这两件事,可以看出,有的孩子在家里和在幼儿园里不一样,在幼儿园里是个好孩子,因为没有爷爷奶奶的袒护。可是在家里却是“小皇帝”,娇生惯养,要什么,得赶紧给什么,要不就会又哭又闹。针对这种现象,在幼儿园里,我通过讲故事,说儿歌等形式,还通过和家长沟通、交流共同对孩子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教育,孩子们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张东小朋友在幼儿园里不再争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李坤也不那么任性了。

2020不应该去一味的批评


老师:“看看,秋语有没有小便身上……”这是搭班老师传给我的讯息。闻声我就过去午睡室看了一下秋语,没想到是真的。“很奇怪,难怪今天在床上赖着不下来。”秋语很懂事,平时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老师过多的操心,可是今天……???

午睡一半的时候,秋语就说要小便,老师让她去了,可是怎么还是会小便身上呢?这让我跟搭班老师都觉得很奇怪,有两点,那就是(一)、秋语在告诉老师自己要上厕所之前床上就已经有点湿了(二)已经告诉老师自己小过便了,又想小便不敢再说了。

为了事情的真相,又问了这个懂事的小姑娘,:“秋语你是什么时候小便床上的,小便床上自己知道吗?”秋语说:“我知道的。”那你为什么不告诉老师自己尿床了?秋语好半天没做声,当然我自己也想到了,要么就是秋语怕难为情,要么就是秋语怕老师责怪。结果还是属于后者,也有怕难为情的因素。

在此,包括以前有孩子的尿床现象,我们都并没有责怪,都只是给予孩子下次不要再有这样的情况了,没想到事隔一天,又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对于发生的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审思,为什么孩子尿床不敢告诉老师?相当于别的事例,怎么样就能够让孩子犯了错误还能够自己反映给我们?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孩子遇到自己不如意的事时,作为老师的我们不应该去一味的批评,因为让孩子在大家面前接受批评是件很残酷的事情”反而应该是去支持他们,让孩子在点滴中改正、吸收好的事点。

教育随笔:不要轻易否定孩子


我们班的琦琦是一个特别喜欢画画的小女孩,一有时间就喜欢自己拿着彩笔在纸上绘画。有一天她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一副《美丽的春天》给我看,满怀希望的想得到我的表扬,当时我见了她的画,皱了皱眉头,不屑的说了声:“你能重新画一副吗?”此时琦琦低下了头,垂头丧气地说:“好”,突然,我认识到了自己说出的话伤害了孩子的心,便和琦琦说:“刚才老师没有好好看你的画,来让老师再仔细看看。”于是琦琦不情愿的把画给了我,“原来琦琦的想象力这么丰富,画的真好,如果琦琦能在草地上画一些小蜗牛,天空中画一些小鸟和太阳那就更棒了!”琦琦看了看我:“老师真的吗?”我肯定的点了点头,琦琦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不经意间自己差点就扼杀了一个孩子的积极性,更使我认识到不要轻易的直接否定孩子,即使他做的再不好,也要试着对他进行鼓励,先稳定孩子的情绪,然后引导他逆向思维,多方位思考。要多考虑孩子的感受,我会不断改进,让孩子们幸福的成长。

教育随笔:不要教导孩子以牙还牙


教育随笔:不要教导孩子以牙还牙

最近这些天,总是有小朋友向我“告状”,说丁丁小朋友打人了。我悄悄地和丁丁询问原因,丁丁却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妈妈说别人打我,我一定要打回来,不打回来,妈妈就不要我跟着去旅游了。”我心想,怪不得最近老听到小朋友说丁丁打人。

今天小金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丁丁一下,她挥手就打了下去,还喊着“她打我”,小金在一边哭的很伤心,我过去问了小朋友,都说小金没打人,小金也哭着说没打人,我想两人坐在可能是不小心碰了一下,但丁丁就是固执地说“她打我。”

小孩子在交往中难免有磕磕碰碰,这是孩子的世界,我们要用孩子的眼睛去评判看待,有时成人在旁参与把事情化大了,使得孩子有了错误的观念,只要碰她一下,她就觉得打她,让孩子时时刻刻都警惕着别人,对孩子的交往能力发展肯定是不利的,有时有的孩子只是出于友好拍一下同伴,这在我们成人看来很普通的一件事,但不同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就有不同的解读,以前小怡也常常因为别人碰了她一下,就误解为被人打了,到老师这告状,我们通过几次观察了解就发现了只是幼儿间无意的肢体碰触,如做操后面小朋友碰了她的背,两人坐一起时,一位小朋友拉椅子起身时由于幅度大一点,手与手碰了一下,我们向小怡解释了这是小朋友不小心的,我们有时也会有不小心的时候,你只要请她以后注意一点就行了,慢慢地她也清楚了:哦,小朋友不是故意打我的,只是不小心碰到了。当然,有时碰疼了,撞到了,那么我们也该好好安慰受伤者,让闯祸的幼儿去抱抱受伤的孩子,安慰安慰她,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在这里小怡她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但是丁丁小朋友被家长灌输了“还手”的观念后,孩子由于本身判断是非能力差,再加上这样的观念,本来一件小事也会变大事。

“打人,还手”,无限循环必将恶化孩子间的关系,双方因无法达成一定的平衡,最终不论打人还是被打者的利益都无法得到保护和补偿。所以,最好的解决方法是要求孩子共同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家长一方面要教育孩子不能打人,另一方面应培养孩子通过合理渠道解决问题。从更深的层次讲,还手的孩子会养成自己的利益必须得到及时补偿的习惯,容易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社会的集体规范;反之,教育孩子不还手有助于培养孩子宽阔的胸襟、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协调人际的方法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教育孩子“以牙还牙”只会弄巧成拙。与其让自己的孩子和同学之间成为敌人,不如想办法让孩子成为朋友。小小忍让,培养孩子宽广的心胸,这才是为人父母之道。父母宽容的美德在孩子成长的岁月之中必将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孩子将来的人格特征。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他们都还只是一棵小树,犯错是在所难免的。给人改过的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

教育随笔:不要小瞧了孩子


今天冉冉有一个让大家惊讶甚至佩服的地方。昨天傍晚放学之前,我们布置了一个树叶添画的回家作业,还帮每一位幼儿准备好了材料。今天早上交上来后,发现冉冉居然交了三幅树叶添画。一问,原来一副是爸爸做的,一副是妈妈做的,一副是冉冉自己完成的。昨天晚上还下着大雨,他们三个人吃好晚饭一起去摘树叶,一起去买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回家一起做。创意都是自己想的,冉冉的画都是自己完成的,并没有大人帮忙。这是怎样的教育方式啊!我们都很佩服!是啊,本来树叶添画这个作业是有一定难度的,除了动脑还要动手。有些家长就一手包办;有些家长就照着我们给的例子依样画葫芦。可是冉冉一家却别出心裁,交上了令人满意的作业!在“树叶添画”这个事件上,冉冉父母的教育方法真的很好。知道一个小孩子自己动手确实有点难度。可是如果爸爸、妈妈、宝宝每人一份,一起围在桌子边,一起动手做,遇到问题可以一起商量但是自己动手。孩子一个人做会没劲,都是家长做那孩子能学到什么呢?可是冉冉他们一起做,就有很大的区别了。不仅完成了作业,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自身产生自豪感;还增进了父母,孩子之间的感情,这可以一次难得的亲子活动啊!

教育随笔:体会人生四味


教育随笔:体会人生四味

这一周,因为五一假期,上了六天。

这一周,调整了下午工作和户外玩耍的时间,更规律了,孩子们不会总是问:今天出去玩吗?歌谣《春居》更换成《蒲公英》,要毕业的孩子开始打磨他们的宝剑。

有一段时间了,三岁的莫莫遇到了一个困难。奇奇因为不喜欢她,只是因为她没有妹妹潇潇好看,所以她带动着其他几个女孩子都不和莫莫玩。一开始只是在玩耍的时候排斥莫莫,不让莫莫进入她们的游戏,后来,开始发展到语言攻击,说莫莫不好看,各种不好。莫莫一般不说话,直到有一次,悠然喊:“臭莫莫”,大家都跟着一起喊,莫莫开始反抗,说:臭悠然“,还直接出手打了悠然。老师适时做了引导,孩子们似乎开始感受的莫莫的力量了。

莫莫最喜欢的就是自己的妹妹潇潇,但是潇潇也不和自己玩,她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室外还好,室内很难进入玩耍。常常在一旁看老师做手工。有时候,和她差不多大的满满也常会过来瞅几眼。我说:”莫莫,满满也在找朋友玩呢,你可以和她一起玩啊。”莫莫说:“不要,我不喜欢满满。因为满满老是推我。”我发现满满是想和她玩,因为她刚刚入园不久,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所以,我问满满:“你是不是想和莫莫一起玩?”满满点点头,说:是的。“那就把你的想法告诉莫莫,因为莫莫说她不喜欢你推她。”莫莫虽然还是有点不愿意,不过,最后还是和满满一起玩得笑起来。

周一这一天放学后,我们和奇奇聊起莫莫,问她为什么不和莫莫玩?她说:因为她长得丑。巧平引导她,请她试着感受莫莫的不舒服。但是,奇奇显然故意不想这样做。

第二天,妈妈表达了对莫莫被排挤的担忧,说莫莫早上不想来幼儿园。家长为此担忧很正常,我和她分析了莫莫目前的状况,莫莫的确是面临着一些困难,同时,也有好的发展,因为她开始去寻找可以玩的伙伴,比如满满,培培,崽崽,不再局限于潇潇,或者她在慢慢学着脱离对潇潇的依赖。

同时,我也知道,奇奇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因为之前和她一起玩耍的三个同龄的男孩子,现在也不喜欢和女孩玩,奇奇很难进入他们的游戏,有时候,也会被男孩们说各种不好,所以,我相信她应该能感受到莫莫的不舒服。所以,有一次我和她聊的时候,问她:“今天拉菲说你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她说:不舒服,不开心。我说:“对啊,那你说莫莫,不和莫莫玩得时候,莫莫也不开心啊。”经过几次这样的聊天,换位思考,同时,中午的午睡故事,我们讲了一个关于被排斥被欺负的疗愈型的故事《杜鹃》。后面发现奇奇虽然还是不和莫莫玩,但是已经开始有了变化,她不再说莫莫不好的话了。有时为了骑莫莫的扭扭车,她也主动带莫莫玩。而莫莫,之前不同意奇奇骑的,现在每次都说,我同意奇奇骑的。所以,这种变化孩子非常的敏感啊,莫莫早上入园一来就问:奇奇呢?我去找奇奇。同时,潇潇也开始和姐姐莫莫一起玩了,而这也被奇奇敏感的发现,所以,也开始不愿意带着潇潇一起玩了。这反而让莫莫重新和潇潇一起玩起来,同时也吸引了崽崽的加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莫莫的内心力量实际上是在增强的,而且也建构了一些社会性的交往能力。很显然,莫莫的朋友圈是扩大了,除了潇潇,她和满满,崽崽都可以玩在一起,性格也活泼了很多。所以,我相信,孩子在幼儿期遇到的一些交际的困难,都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哪怕他受挫了,受到别人的拒绝了,他也不会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提供足够这样的机会,让孩子去体验跟人交往的喜怒哀乐。

教育随笔:不要忽略孩子的眼神


午饭过后,孩子们各自选择喜欢的区域开始了愉快的活动。唯独玉玉小朋友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动,当我看她时,她的小眼睛直直的看着我好像有话要说,因为当时有其他班的老师在我们班观摩餐后卫生,我就顺口说了一声:“怎么了你,到娃娃家去玩吧”,就去忙别的了。后来发生的事情让我非常后悔。

12点孩子们准时入厕后由主班老师带着进寝室午睡。我发现每隔两步距离就有一个湿湿的脚印,直觉告诉我肯定有孩子的鞋湿了,排除玩水弄湿鞋子的可能那就是有人尿裤子了。经过逐一排查,结果是平时不爱说话的玉玉。我恍然大悟,之前她一直在看我就是想去尿尿,或者是裤子鞋子已经湿了不知怎么办。当时是我太粗心了没有想到这些。这时候大部分孩子已上床,为了保护玉玉的自尊心,我先让其他小朋友都闭上眼睛睡觉,劝她脱下湿裤子帮她擦干后进被窝睡觉,随后打电话让她妈妈来送鞋和裤子。处理完这些,我陷入了反思和自责中。

是孩子的眼神我没读懂,如果当时我明白什么意思或者耐心的去问一下的话,事情就不会这样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就得细心再细心,平时要多注意孩子的眼神,了解每个孩子情感的细微变化,才会做的更好。孩子请原谅我没有读懂你,我以后会努力的!

教育随笔: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动手操作能力非常强,可是我们作为老师往往不能完全放开手,让孩子大胆的想象创造,在这一点上我深有体会。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投放了新材料《脸谱装饰》,给孩子交代了要求之后,我就走开了,但是虽然走开了但是我心里总放心不下,担心没有说清楚,心里很是矛盾还要不要给孩子再说一次,纠结半天之后,于是我还是来到了孩子跟前又给他们说了一遍。我才放心的走开了。过了一会之后我去看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没有一个是按照我的要求去完成的,他们的方法和想法都是与众不同的。之后我就在反思,是不是我对孩子的思想干涉过多了,这样是不是局限了孩子的能力发展,对孩子的创造思维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扼杀。

于是我调整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同样的材料,我这次只是投放了材料和提示卡,只是在一旁观察孩子的行为,我发现孩子们的路数很清楚,她们先看了看提示卡,然后看了看我提供的材料,便很快的动手操作起来,还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自己的方法,整个活动我没有干涉,孩子们自己玩的有声有色,作品也是各具特色。

通过这两次活动的对比,我认识到自己教育孩子还是放不开手,总担心孩子做不好怎么办?低估了孩子的能力。而不是让孩子自己探索学的方法,美术教学就是发展幼儿智力、丰富幼儿知识、培养幼儿积极观察、大胆表现生活、养成良好习惯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在艺术活动中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所以,我们只要相信孩子能创造世界,那么他们就能创造出世界给我们欣赏。

相信《教育随笔:不要一味的娇惯孩子》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