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了教育心得:各年龄段孩子的睡眠时间,希望对爸爸妈妈正确教育孩子,指引宝贝健康发展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新生宝宝因为大脑还处在生长阶段,所以需要大量的睡眠来补充,一天到晚几乎都在睡梦中度过的。随着宝宝年龄的增加,睡眠也随之减少了。那么不同年龄的孩子,每天应该睡多久呢?
1.睡眠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睡眠时间的长短可以按年龄区分,宝宝大一岁睡眠时间就减去十五分钟。对于小宝宝来说,不同的年龄需要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只有睡眠好了,才能保障宝宝身体的健康。
有一部分儿童比其他人睡的要少,但是并不影响他玩耍和进食,然而大部分的儿童还是需要充足的睡眠,因为身体和大脑发育都离不开良好的睡眠质量。
对于具体的睡眠时间的把握,美国的心理学家和睡眠学教授推荐了儿童睡眠时间表,并请了小学生进行实践。结果显示,看似简单的睡眠时间表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尽快了解孩子应该几点睡觉,所以这次实验也引起了很多爸爸妈妈的关注。
2.各年龄段孩子的睡眠时间
五岁儿童的睡眠时间应该有11个小时15分钟,十二岁的儿童应该睡足9小时45分钟。根据这个要求,家长可以粗略计算出自己的孩子在前一晚上床休息的时间了。按理论,要求十岁以下的儿童每天至少十个小时,每长一岁可以相应减少十五分钟。
上床时间可以自觉培养孩子准时睡觉的习惯,孩子早些上床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如果孩子玩的兴奋或者做完作业过度疲劳,那么就很难入眠了,这个时候爸爸妈妈的陪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该如何让孩子安稳入睡
比方说,你的孩子喜欢听故事的话,就给孩子讲故事,这样能够让孩子放松下来,可以让孩子尽快进入睡眠。法国睡眠学教授戴敦认为,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是一件很关键的事情。她自己的孩子在学龄前都是七点上床休息,然后可以一觉睡到大天亮。到了七岁,孩子早就已经有了早睡早期的好习惯。
她的孩子上了中学后,因为学习和作业的缘故,作息时间会有所推迟,但她从来不被允许在睡觉时做其他事情,孩子如果睡不好的话,就会影响学习能力,整个人精神也不太好,听课会走神。睡的好的,第二天工作或者记忆力更好。
研究人员还发现,那些成绩不怎么好的孩子,认知能力更容易被睡眠质量影响。因此,一定要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爸爸妈妈要在小时候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
宝宝生下来就会哭,而在认人阶段时,容易出现无理取闹的行为。当宝宝开始有哭闹的情绪反应时,爸妈应该及时安慰,适时搂抱或是分散他的注意力。只要父母足够的技巧与耐心,小宝宝就能安然度过见人就怕的宝宝认人期。
各年龄段宝宝哭泣的特原因特点
1.6~12周宝宝最爱哭
6~12周的宝宝最爱随意哭泣了,这时候宝宝的知觉除了听觉外,视觉也开始渐渐成熟,逐渐辨识周围不同的事物:从1个月大的黑白模糊影像、2个月大的黑白清晰影像到4个月大的彩色影像。这时的宝宝虽然不会认生,但会出现黏人的情况,在四五个月大时。
2.4~6个月宝宝最黏人
宝宝最会黏人的时期在4~6个月,原因是此时宝宝渐渐发展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宝宝会要求妈妈更多地陪伴在自己身边。他会主动跟人家玩,好奇心与日俱增,双手会握着东西晃动发出声响。但是当没人理他时他会害怕、哭泣。这个时期也是他对周围环境认识、注意、学习的阶段。
这时候的爸妈,要多花点时间陪宝宝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也可以开始训练他的注意力,比如买一些鲜艳的、会发声的玩具,摆放在床边让他随时玩耍。不但可以培养宝宝将来的音乐素养、增加他视觉的刺激,也可以稍微分散他的注意力,不至于太黏人。
由于4~6个月能够较清楚地看东西、听声音,所以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能够辨别出身边亲近人的声音影像。当婴儿一直哭闹不安时,父母的影像和声音,可以产生安抚的功效。事实上,在4~8个月大时,宝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翻身、探索,以及坐和爬的动作练习上。和周围人和事物的互动也越来越多,喜欢和人玩躲猫猫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身边的人逐渐成为宝宝熟悉的人,当看到陌生人出现时,宝宝就会出现害怕、害羞等表现。
这个时期是宝宝认识爸爸妈妈、建立深刻印象的关键时期,因此爸妈可以利用这个时期与宝宝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7~8个月宝宝开始认人
7~8个月的宝宝,开始熟悉他身边的人了,谁是一直在照顾他的人,谁是陌生人,小家伙心里已经很清楚。所以当陌生人出现时,就会表现出敌对态度,这就是认人行为。而对于长期照顾他的人,宝宝会越来越依赖,当别人企图将他抱离妈妈时,他就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哭泣。
4.8~9个月宝宝容易无理取闹
8~9个月的小宝宝正好处于认人期的关键时候,经常会因为陌生人的出现而哭哭闹闹。爸妈们劳累一天回到家里,总是面对一个哭哭啼啼的宝宝,难免心里不舒服,可能会责骂孩子。要知道宝宝离开父母会很不适应,所以才会有强烈的情绪反应。若是爸妈用责难或是惩罚的方法来对待小宝宝,孩子就会对爸妈失去信赖。
0-1岁感觉统合发展特色
嗅觉:婴儿出生后,开始用鼻子呼吸,随着每一次的呼吸,时时嗅到环境中的气味。正由于婴儿的视力不好,更需要仰赖嗅觉知道母亲的存在,嗅着母亲的体味,在熟悉、安适中,香甜地进入梦乡。随着婴儿的逐渐成长,母亲不再时时刻刻待在身旁,婴儿在召唤母亲与等待母亲的同时,发现盖在身上的毛毯,它的气味及触感让自己得到舒畅,从此这件毛毯成了小宝宝的依恋物。
味觉:人生品尝的第一种食物,是母亲的乳汁。在吸奶的同时,体认到母亲身体的温暖与柔软,感觉到无比的安全与温馨。4个月大之后,母亲喂宝宝吃精心调制的副食品,开始尝到不同食物的味道与质感。饥肠辘辘使身体难过、心理焦躁,而食物能解除痛苦,又蕴含着提供食物者的关爱,使婴儿身心获得满足。
触觉:婴儿0~1岁阶段的发展特色是透过触觉细胞密布的嘴唇,寻找乳头,以得到食物营养。婴儿也喜欢吸吮奶嘴或手指,来放松情绪,获取心理安全感。同时,透过口腔内丰富的触觉细胞,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外在环境。
前庭觉:婴儿出生前半年,脑发展到皮质下层(脊髓、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出现原始反射动作。6个月大以后,发展到终脑部位,原始反射动作渐次统合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强壮的肌肉张力,以及保护自己的平衡反应。透过这些发展,维持头部在正中位置、保持身体平衡,以及预防跌倒时碰撞头部,能做最快的反应。这些姿势反应,终生护卫着我们。
运动觉:在宝宝生命的头6个月,肢体受到原始神经反射的控制,动作的本质也大多属于不自主的。之后,原始神经反射渐次被统合,宝宝的动作控制从头颈部(会抬头)开始,到躯干(会翻身),然后是骨盘(会坐)、膝部(会爬),脚踝(会站),届1岁时到脚板(会走)的境界。婴儿终究获得肢体的自主性、身体的主控权。
听知觉:婴儿在刚出生时,听神经尚未髓鞘化,声音在传送过程中虽扩散形成回音,但仍可分辨出熟悉人(如:父母)声音的特质。婴儿听到声音后,将头转向声源,藉视觉影像,帮助了解所听到声音或词汇所代表的意义。跟婴儿说话,要用缓慢、清晰、简单的儿语方式,如:用动词时加上明确的动作示范、说名词时将物品清楚地展示给他看、用迭音(如:抱抱、奶奶、车车)等。说话时腔调高一点、强度有变化,比较能吸引婴儿的注意
视知觉:对新生儿而言,离开阴暗的子宫,来到光明的世界,「光」是相当大的冲击。尚未满月的新生儿,房间不要过亮,满月后就可以放在一般亮度的地方。在各种图片中,婴儿偏好看人的脸、喜欢鲜艳对比强烈的色彩,动画又优于静态的图。6个月大后,宝宝开始有深度视知觉。10个月大起,对环境讯息的接收,80%来自视觉。0~1岁婴儿环视周遭,对视力及后脑的发展十分重要。
1-2岁感觉统合发展特点
前庭觉与运动觉:孩子会走路以后,自信心大增,喜欢到处游走,一岁半就由快走变成跑步。此阶段孩子虽然依旧喜爱父母的拥抱,但享受够了就从大人怀中挣脱下来。在四处探索时,走走斜坡、爬爬桌子、骑骑摇摇马,不亦乐乎。
触觉:此阶段孩子仍在口欲期,拿了东西还是会放入口中,但是与婴儿不同的是,下一步就用手去把玩、用眼睛去观察,所以手指尖的触觉辨识能力开始培养,对口腔的触觉依赖则逐渐降低。
知觉:幼儿藉触摸与手部的操作,逐步建立视知觉的智慧,如:大小、形状等概念。至于视力方面的发展,有赖孩子主动做手眼协调的活动,才不会发生弱视问题。
听知觉与语言:幼儿的听觉敏锐,会从大人的动作了解语汇的涵义,而语汇的丰富能启发听知觉智慧。至于音乐的旋律及节奏,能触动孩子的心弦,自发地拍手、摇摆身体。
嗅觉与味觉:当宝宝长大一些,母亲未必随侍在侧,当宝宝觉得孤单、委屈时,可藉依恋物(手帕、毛毯等)的气味及触感,让孩子得到片刻慰藉。父母可用新鲜的蔬菜、水果,或烹调过的食物,引导孩子用嗅觉与味觉去品味,有计划地扩展宝宝对食物的喜爱。
2-3岁感觉统合发展特点
嗅觉与味觉:孩子出生时已具备嗅觉与味,但是对陌生食物的接受性有待后天的教育。大多数食物在热的时候香味四溢,热食尝起来也特别好吃,自然就激发嗅觉与味觉的活跃,进而引发食欲。
触觉:2~3岁是孩子的肛门期,对自己排泄器官的触觉讯息开始敏感。有便意时下意识地会用手去触摸排泄器官,解便的过程会感觉到快感。但孩子如有便秘的问题,体会的将是疼痛,可能很害怕解便,恶性循环下将变成大问题。
听知觉与语言:2~3岁的孩子,语言理解及听觉记忆,已经有一些基础,喜欢学大人的语调、反复运用经常听到的语汇,因此听知觉反应更快,语言的运用从迭音进步到短句。
前庭觉与粗动作协调:到儿童游乐场玩是2~3岁幼儿最感兴奋的事。无论是溜滑梯、荡秋千、攀爬架、浪板、跷跷板等,都是古今中外儿童游乐场的标准配备。藉玩的经验,培养平衡技巧与双侧动作协调。此外,把父母的身体当成运动设备,进行亲子体能游戏,更能增进彼此的感情。
视知觉与精细动作协调:玩颜色归类、玩具排序或堆栈,乐此不疲。体认到自己会做的事越来越多,无论吃饭、喝水、脱鞋袜衣裤等都要自己做,坚持演练手眼协调。
本体觉:小哥哥玩球、小姊姊跳房子,幼儿都充满了新奇,令他燃起无比想要模仿的学习热情。没多久,孩子就学会双脚跳、走直线、骑三轮车、滚接球等技巧性的动作。
感觉统合发展特色
3-4岁感觉统合发展特点
视知觉与听知觉:视力逐渐敏锐,孩子会辨识更多颜色与形状,也开始有数量概念,可玩简易拼图、走迷宫等益智玩具。同时学习相关的形容词,去描绘多采多姿的花花世界,孩子表达的语句变得更长、更生动。
触觉与细动作协调:孩子的触觉兴趣,从自己的身体转移到手部。在彩色缤纷环境的视觉挑逗下,喜欢动手东摸西碰,来认识环境的人、事、物。惯用手也逐渐建立,一步一步学着自己来满足欲望。美劳活动能提供手部良好的触觉刺激,又增进精细动作的协调。
前庭觉:由于动作反应更协调,孩子喜好更刺激的前庭活动,其中以溜滑梯为最爱。甚至尝试用坐、躺、趴等各种姿势体会不同强度的前庭刺激。
运动觉:幼儿的身高快速成长,跳跃运动十分重要,也对提高本体动觉帮助良多,如:连续双脚跳、开合跳、兔子跳等。此外,手提物、背背包、推椅子,则能增加臂力与上肢本体动觉。
4-5岁感觉统合发展特点
精细动作与触觉辨识:孩子喜欢动手探索各类物品与工具,如剪刀筷子等。使用工具比用徒手直接操作物品,需要更精巧的手部协调。而手掌与手指的触觉辨识,配合手部动觉,对提升手部灵巧有重要影响。
视知觉与动作统合:孩子喜欢观察外围的人—父母、老师、同侪、陌生人等,默默模仿其言行。此阶段是学习视动协调整合的时机,以奠定操作能力。可是孩子在模仿中,无论好坏都照单全收,受外围人的影响很大,这也是孟母三迁的理由。
前庭觉与动觉:孩子对身体的操控更上一层楼,开始学习遵守游戏规则,同时在欢乐中交到好朋友。例如:玩老鹰抓小鸡游戏时,在快跑中可及时煞车转向,既获得丰富前庭觉与动觉,大家又玩得不亦乐乎。
听知觉与动作统合:听孩子的音感与身体节奏感开始发展,喜欢律动唱游、打击乐器等活动,舒畅身心。
嗅觉与味觉:此阶段孩子成长很快,需要丰富的营养提供能量。若家庭以外食为主,孩子很容易吃腻,也养成挑食的习惯,同时吃进过多油、盐、糖、味素。烹饪界有句名言:「只要敢放调味料,保证食物好吃」。此定律有损营养、嗅觉和味觉,父母不可不知。
5-6岁感觉统合发展特点
精细动作与触觉:此阶段一手成为优势手,另一只手做为辅助手,喜欢玩操作性玩具,日常生活的事也坚持要尝试自己做,如:绑鞋带、扣钮扣等。
前庭觉与动作计划:全身性的运动,如骑单车、钻拱桥、爬格子、单杠上翻转身体,体会头在不同位置的前庭觉,使用双手双脚控制身体的平衡,过程中需要许多动作运用计划。多给孩子身体位置变化的游戏。
听知觉与视知觉:孩子的听觉记忆力逐渐灵光,区分主题与背景的视知觉判断也更敏捷。多加训练,建立静态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孩子会从花很多时间、精力在动态游戏中,逐渐转移到视听方面的学习。
嗅觉与味觉:此阶段孩子容易受广告影响,吵着要吃市售零食、饮料。一旦孩子习惯吃重口味的食物,就会越吃越甜、越咸,长此以往,对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不同的害怕对象,如:
0-6个月 高分贝的噪音,突然而来的声响,身体陡然失去支撑;
6个月-1岁 一般意义上的陌生人和生疏的环境,浴盆和浴缸排水;
1-2岁 一般意义上的睡眠,和父母健康、受伤、排便;
2-5岁 害怕黑暗、孤独,想像中的怪兽、强盗、医生等。
测试一下,孩子的害怕正常吗?
惧怕与儿童身体发育的状况和应对能力有关,会随着儿童体力,智力和经验的发展而不断消失和变换。一般来说,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害怕和恐惧,为时短暂,一种惧怕很少持续一年以上,多数在三个月内消失,很少会对儿童的行为产生严重的影响。
孩子的害怕属于正常还是病态,可以根据下列问题进行测定:
1、孩子的胆怯不安是否只是针对某个事物或现象,与这个事物或现象相关的其他因素不会引起他的恐惧?
2、离开了受惊物或现象后,孩子的惧怕反应是否随之消失?
3、在看图片、电视或一般的谈话中,如果孩子看到或听到他所惧怕的事物或现象,他是否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
4、经历了后,孩子的日常生活是否不受影响?
如果对以上问题的回答都是“是”,说明孩子属于正常发育过程中的胆小害怕;否则,说明孩子可能存在心理疾病,尤其是孩子害怕到了如下程度就是不正常的了,比如惧怕的持续时间超过三四个星期,以致于丧失某种能力,伴随明显的症状:心律过速,头晕眼花,恶心和失禁等,这需要到儿童医院就诊。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财商”已成为与智商、情商并列的三大不可或缺的现代社会能力。理财专家建议,家长应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进行理财教育,培养孩子的财商,让他们正确认识、应用并管理金钱。
家长应用游戏、亲身体验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财商”培养,并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按一定的步骤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3岁左右,家长可拿不同面值的货币让孩子识别,让孩子对钱有初步认识;4岁,通过游戏或带着孩子花钱,让孩子了解不同货币之间的关系;5岁,带着孩子一起劳动,让他们知道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6岁,孩子已会运用简单的加减运算,可以与孩子玩开商店的游戏,让孩子扮演营业员;7岁孩子开始有独立意识,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商量,了解孩子的想法,引导他们如何使用零用钱。
8岁孩子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零用钱可能会超支,可以鼓励孩子通过各种合理的途径来挣点零花钱,例如安排额外家务,参加比赛等;9岁孩子的独立能力更强,事先让孩子列好一定时间内的开销计划,判断是否超支,与孩子一起进行支出调整;10岁可以帮助孩子算账,让他们了解节约的好处,培养储蓄观念。
11岁孩子开始有品牌观念,家长可以让孩子计算买一件品牌产品要花费几个月的零用钱,有没有同类替代产品,价格相差多少;12岁孩子进入高年级,有一定的理财能力,父母可以为孩子开设银行账户,通过利息收入让孩子明白存钱罐里的金钱与银行里的金钱的区别;13岁以后孩子的理财意识已逐渐成行,可帮助孩子购买一点债券、基金定投等金融产品,让他们了解投资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同时,还能带来更多的回报。
0-18岁的成长历程分三个不同阶段,在三个不同阶段父母扮演应不同的角色,给予不同的爱。
0-6岁,爱等于陪伴>>>
智力的塑造:
0-6岁智力发育最快的,50%的智力在4岁前形成,聪明不是脑细胞有多少,而是脑细胞间的连接有多少。在某方面刺激多,脑神经元较粗。在某方面的智力就发达。
情感的培养:
左脑发达是逻辑思维强,右脑发达:创造性思维强,想象力培育,以及完整的情感培养才会有完整的人格表现。这个时间段,不要对孩子约束太多,陪他玩,让他赢(每赢一次都增加他的自信)。培育他的温暖感。
性格的塑造:
建立概念,知对错(6岁之后千万不能动手),把教育放在故事里,少讲道理。有句话说:习惯于有求必应,必致骄横无礼;习惯于有求无应,必致自卑消极。孩子的自信和自尊最重要。在这一点上家长要提起重视。
6-12岁,爱等于教练>>>
孩子拥有第二个世界了:学校!进入群体社会,他感受到群体的力量,表扬或批评都起到暗示教育的作用。在语言和行为上传递爱的信息:爱是最伟大的动力。假如他能感受到爱的阳光和雨露,小树苗就茁壮成长。
所以教练正面暗示的力量非常重要:你怎样评价孩子,孩子就会变成怎样。所以你希望孩子变成怎样,你就要怎样评价孩。始终传递正思维,正语言,正能量。
自信养成:
一定要跟着孩子的兴趣走,不是为了让他成名成家。我们要多用拇指教育,而不用食指教育。12岁前要完成2万次的肯定。赞美一定要及时、当面批评要在宽松中严肃,这里可以引用三明治教育:缺点夹在优点中讲,批评夹在希望中讲(肯定--但是--相信)。做错了,错在哪里?改掉一次错,就会越来越好了。
习惯养成:
重视细节,所有得到都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对自己诚实。
奖励和惩罚:
关注他的喜好,等到该奖励的时候给他,让他因肯定而感动。
不当众训斥,保护好他的自尊。孩子即使做错事,让你生气,也要把事情和爱分开,你犯错,应批评和惩罚,但惩罚不是为了发泄不满,而是为了教育,为了爱。每一次的教育都与爱连接在一起。
责任养成:
独立或依赖都是培养出来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做、做完整。家长代替他做,却无法代替一生;教会他做,他可受用一生。
玩与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好玩,才能好好学。
12-18岁,爱等于尊重>>>
他正走在一条以自我为中心的路上:我长大了,要求平等了。你跟朋友怎么说话,就跟孩子怎么说话。
家长和老师:
别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让老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孩子哪些地方有进步?所有的孩子都怕老师告黑状。让孩子喜欢老师很重要。
学业和成绩:
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一时的成绩,不能代表一生的成败,不断的成长,才能造就一生的成就。千万不要因为成绩差而让孩子产生歉疚感、负罪感。
给思想:
成为什么样的人?成为正直的人,善良的人,成为有故事的人,成为对家庭有贡献的人,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赢得别人尊重的人。
给平台:
鼓励去图书馆,培养阅读的习惯。励参加文体团队活动。鼓励在安全的前提下,行万里路。让孩子热爱生活,参加暑期亲子夏令营。
给榜样:
与谁同行,向谁学习。恰当的目标,鼓励达成。多关心、多沟通、多抚摸。抚摸对孩子心理影响巨大,传递理解、信任、尊重。
相信《各年龄段的孩子适合看什么绘本?》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绘本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