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过后,花坛里爬出来许多小蜗牛。孩子们兴奋的把小蜗牛带回班里,放在了小花盆里。一双双眼睛好奇地盯着小蜗牛,看着小蜗牛一点点从花盆壁往上爬,看得那么专注,那么认真,静静地,一点声音也没有。过了一会儿,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爬上来了”,“掉下去了”,“头上还有角”,“那是触角”,“它的壳太重了,背不起”……,我随口问了一句:“蜗牛是怎样爬上来的呢?它有脚吗?”,“有!”,“没有!没看见”,“嗨!真的没有脚。”我再问:“那蜗牛怎样爬上来的呢?”,“身体在动!”,“它的身体这样一蠕一蠕的,就爬上来了。”山山一边说还一边学动作,学得还挺形象呢。我连忙说:“对!蜗牛没有脚,它是靠身体蠕动来向前爬行的。”孩子们高兴地学起小蜗牛来,嘴里念着“这样蠕动”,把脖子一伸一缩地走开了。我便由着他们看起来,可是不过一会,小米却气冲冲地跑来告状:“老师,山山把蜗牛淹死了!”边说边把我拉到了观察区,经他这一嚷,许多小朋友也跑过来看了,原来山山把小蜗牛放进了小水坑里。山山连忙解释:“我让蜗牛游泳”,我问:“蜗牛还会游泳吗?”,小米抢着说:“不会,山山把它放在水里,就沉到底下了。”,山山也摇摇头,但还是说:“我看见蜗牛住在水里的,淹不死。”“不是,蜗牛淹死了,你看它们动也不动了。”孩子们争论不休,我只好解围说:“蜗牛会不会被淹死呢?我们等一会儿再看,好吗?”。过了一会儿,孩子们高兴地告诉我:“蜗牛没被淹死,它爬上来了!”于是,孩子们又把蜗牛放在水里,让它再爬上来。我又找来一些菜叶,让孩子们喂给小蜗牛。
这场风波总算平息下来了,可我的心却无法平静,小小的几只蜗牛,带给孩子们无尽的快乐和知识的收获。我暗自庆幸,当初没有强行制止孩子玩蜗牛,为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对小动物的爱心,我终于克服了自己的胆怯心理和讨厌情绪,顺应了孩子的要求,才有机会获得这么生动而有意义的课堂。
跋山涉水时,有手于手的搀扶;患难共苦时,有心与心的靠拢,这是美好友谊的真实写照。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我们彼此手拉手,用真心与笑容建立友谊的堡垒。
进入中班以来,与幼儿园里的同伴不再陌生,牵手更是平凡。平日里老师的手牵着孩子的手,孩子的手牵着同伴的手……我们彼此手牵手,是接纳,是友好,是关怀,是尊重,也是合作。
本月主题活动《你我手牵手》从引导幼儿感知美好友谊的开始,知道友谊对人来说非常的重要,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通过故事《夸夸好朋友》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愿意夸奖、肯定他人,会用语言、肢体动作肯定他人。再体育游戏《有你真好》中,幼儿三人一组合作前行,统一步伐,学习迁就彼此的行进节奏,感受朋友之间互助互爱的友情,体验“有你真好”。
相信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孩子们在认识自己和同伴的基础上,懂得欣赏自己和他人,学会与人合作,知道一些交往礼节,将自己更好的融入集体生活中。
教育随笔:牵手
每次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老师牵手当小班长,以“老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我想出了一个办法。站队前,我对孩子们说:“请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孩子们高兴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们身边,一一握一下他们的手,亲切地在他们的耳边说一句:“你的小手真干净”。或者说:“你的小手热乎乎的……”孩子们笑了,高兴的也在我耳边说一声:“你的手也热乎乎的。”或者说:“你的手和我妈妈的手一样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随后脸上露出得意和满足的表情。我说:“站队吧!”话声刚落,孩子们个个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对,没有抢排头的了。先抢一阵,再站队的现象彻底地消失了。
“一个好的教育家,应该是半个心理学家。”此时,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孩子们抢排头,主要是想站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引起老师的注意,通过皮肤接触,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老师主动给孩子们一些抚慰性言语和动作,是迅速缩短教师与孩子们的距离,亲近孩子们,满足他们愿望的好方法。
教育随笔:带着我的声音去旅行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良好品质。”同时又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使人畏不如使人敬,使人敬不如使人爱,使人爱不如使人忘。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同别人的交往。交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幼儿园作为孩子年少时学习、成长的主阵地,在孩子启蒙路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孩子体会到交往、爱、沟通。家园合作是推动孩子交往沟通的主动力。同时家园合作也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相互配合,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通过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旨在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享。
一、家园合作培养大班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途径
1、依托家委齐抓共管
各班级家委会的成员都是各班家长自荐或班主任推荐的一些热心于幼儿教育的家长。教师通过与这些家长代表们的协商、交流,大家共同制定了班级的家委会制度与职责。明确了以家园共同教育,促进幼儿社会交往合作能力的活动主要目标。家长委员会成员通过观看幼儿园的半日活动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形式、方法,再通过小组座谈会的形式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如:家长提出了内向、外向不同的性格、爱好不同的孩子如何培养;提出了在交往合作游戏中的挫折教育、失败以后的情绪引导问题;提出了幼儿在家缺乏交往途径的问题等等。
2、家校合作齐头并进
以前我们班级召开家长会,较多的是向家长展示我们的教学活动,交流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为主,较少涉及到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绪等因素的培养方面的问题,但这些因素恰恰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忽视和存在困惑的方面。所以在本学期的家长会召开前,我们先确立了本次家长会的重点家教内容:即帮助家长树立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观念、改变其教育的态度、行为和把握科学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方法,提高家长对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在家长会上我们有的放矢让家长看孩子在园的游戏活动情况,观察发现自己孩子身上存在交往合作能力上的不足以及与别的孩子之间的差距,从而引起家长的重视。随即组织家长展开讨论、发现原因,提出建议和措施并通过家园互动来实施。在下一次的家长会上交流经验、提出新的困惑等。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教师事先家长沟通,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进一步了解班中孩子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现状,在平日的活动学习中注意观察和引导,让幼儿知道礼貌交往,学会谦让,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教师们还重视日常幼儿活动观察记录等表格资料的梳理,及时发现问题,在经常主动的参与、询问和给予适当的建议和帮助中,使家长更好的配合幼儿园的教育计划。
3、从点到面辐射小区
通过在家长会上的交流,部分家长发现原来自己的孩子和同一小区里的三、四个孩子是同班同学,本来陌生的家长朋友一下子就熟悉起来,于是有家长建议同一小区或相邻小区和家庭可以组成活动小组,有空的时候家长就提供条件和空间让孩子们聚在一起玩,即可以培养幼儿做客交往的礼仪,又可以培养作为小主人的幼儿礼貌待客和愿意分享的良好品德,同时家长们也可乘此机会聚在一起谈谈育儿经和放松心情。
4、以扶带帮达成共识
在每个班级的家长中不乏具有个别热心的,有较好教育方法的家长,我们就以点带面,让这个家长把自己的成功育儿经验与其他家长分享,通过实例来促动那些对家庭教育不重视或缺乏认识的家长。同时家长与家长之间可能更有共同语言更能产生共鸣,教师只要适时的组织和指导就可以了。如果班中有教师子女,这些家长往往是教师自己的同事,有一定的规范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同事在家长会等各种活动中发挥组织、带头发言、宣传等作用。
二、家园合作培养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形式
1、游戏中认知,快乐中感知
在家庭教育中,让同一小区或家长互相认识的孩子们经常串串门,为他们创设与同伴相处的机会,这样就有了交往合作的前提。如:可以让孩子们合作制作手工、去户外运动游玩、玩娃娃家、学做小老师等。如果个别家长有能力和时间的话,还可以有目的的组织活动小组中的幼儿进行交往合作类的活动如:共同制作“寿司宴”,让孩子们分头去买材料、制作和收拾餐具等。
2、社会中认知实践中体会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利用小区、银行、交警大队、超市、敬老院等社会资源。如:采访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到银行去体验存取钱的程序、观察交警执勤的情景、结伴到超市购物、到敬老院为爷爷奶奶表演节目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激发幼儿交往的兴趣,培养幼儿分工、协商、解决问题等合作能力,体会交往合作的乐趣。
3、活动中参与合作中成长
每一年幼儿园肯定都会举行庆六一、庆元旦等一系列的节日庆祝活动,较为多见的是教师组织班中个别幼儿表演节目或家长带着孩子参加游园活动,但是在整个活动的筹备和开展的过程中幼儿的真正参与面又有多少呢?我们发现孩子在幼儿园整个节日活动中的参与性、自主性不是很强,孩子对节日的体验是粗浅的、表面的。作为大班孩子他有一定策划、筹备活动的能力,在节日活动商量、准备、布置、分工合作、表演等一系列的过程中就是幼儿交往合作能力培养的良好契机。
三、家园合作培养大班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意义
交往合作能力在当今社会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学会了交往才会有机会与人合作,所以交往与合作是密不可分的。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同时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也都搬到了陌生的高楼小区,这些居住场所具有高层封闭的特点,邻里之间咫尺天涯,互不往来的情况居多。导致孩子的玩伴除了家人,更多的就是电视机、电脑、玩具,使孩子缺少了和他人交往的途径。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养成自私、孤僻、攻击性行为、与同伴之间不能相互谦让等问题的原因。
从家庭生活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后,孩子“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便显现出来,假如不及时的加以引导,这种不健全的人格将影响其今后的学习生活。适时适宜的引导是刻不容缓的。可见对于幼儿的终身发展来说只有家园合作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
周日的下午,儿子睡觉醒来,睡眼惺忪地看着我。我轻轻地对他说:“起来吧,爸爸和奶奶去菜地了,爸爸也给你准备了工具,我们准备一下就出发吧。”他点点头。简单地整理之后,我们就出发了。菜地是我家亲戚公司的一块闲置的土地,分给各家各户一小块,名曰“快乐农场。”一家人都很高兴,在城市,有那么一小块土地,种些绿绿的蔬菜,对于孩子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菜地离我家很近,就在我家小区的对面。儿子已经跟着爸爸、奶奶去过好几次了,他很乐意去,每次去他都很兴奋,因为他看到了长在土地里的玉米、辣椒、茄子、豆角等等,而之前他顶多就在菜市场见过。
儿子背着自己的包,里面是他自己准备带的,纸巾、零食、水杯。我向来很放手,鼓励他出门的时候要想一想需要带什么东西,一定要自己记住,因为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儿子拿着他的包,我拿着我的包,我们快乐地出门了。刚走到小区,儿子突然张张小手,对我说:“妈妈,我累了,我要抱抱。”“累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才刚刚睡醒啊。那一刻,就那么一刻,我脑子里突然闪过一张九年前,我刚刚去幼儿园实习遇到的班主任老师腾老师,她的儿子小小年纪非常独立。腾老师告诉我们,两岁的时候,孩子不敢过马路,她是这么做的,她对儿子轻轻地说:“孩子,妈妈不会过马路,你牵着妈妈的手过马路,好吗?”两岁的,小小的孩子真得牵着妈妈的手过了马路,滕老师说,那一刻,她非常激动。对孩子的教育上,她非常放手,她的孩子就很独立。现在,我也是一名妈妈了,我也想试一试这样的方法。我蹲下对儿子轻轻地说:“宝贝,菜地的路妈妈只去过一次,还不太认得,你带我去,好吗?”刚刚还耍赖的小人儿,一下子认真起来:“你不认得吗?”“是的,我不太认得。”我说。“妈妈,我认得路,我带你去。”儿子一下拉着我的手。“可是,宝贝,妈妈好像记得要过马路,妈妈还不太会过马路,妈妈胆子小,你可以带我过马路,保护我吗?”“妈妈,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不要怕,我来保护你。”说完,他紧紧地拉着我的手说:“妈妈,我们走吧。”这一霎那,我感到儿子就像是个大孩子。一路上,他都小心地叮嘱我:“斑马线到了,现在是红灯,等一等”;“绿灯亮了,我们走吧”;“妈妈,这条小路不平,小心点”……我被不到三岁半的他牵着走过两条马路,一条林荫小路,一直走到我们的“快乐农场”。这一路,我被关怀着,从没有过的温暖涌入我的心头,我的孩子长大了。
儿子在今年三月份插班进入到小三班,刚刚入园的时候,他三岁整。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知道我的孩子入园,首先要克服的就是分离焦虑。整个寒假,我都在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向他描述幼儿园,他对上幼儿园充满了渴望。自理能力方面,我一直特别注重培养,他会自己入厕、会自己拎裤子,知道打开包装纸,会放入垃圾桶,会自己吃饭,会把玩具分类整理好。我知道这些生活自理能的培养,会对他的幼儿园生活起到帮助。幼儿园的生活开始了,他仅仅哭闹了两天,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自己独立吃饭、喝水等等,他在幼儿园很开心。也有很多家长咨询我类似的问题,怎样能让幼儿顺利的进入幼儿园。我想说,放手,是最大的帮助,孩子其实是有自己的潜质的,家长不能包办代替太多,任何事情都帮助他们想到了,孩子如何成长,如何独立?
作为幼儿园老师,其实幼儿园有很多活动,我都是不能参与到他们班级去的,但是他们班级老师告诉我,他表现的还不错,最起码没有找妈妈,要知道,他比他们班级的孩子整整小一岁呢。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也有过很多困惑,就如同我的家长跟我聊起他们的困惑一样。但,有一点,我是明白的,对于孩子我们真得要多放手。
从菜地回家,儿子对我说:“妈妈,我还带你过马路吧。”我笑笑点点头。经过那条林荫小路的时候,我们玩起了我们常玩的游戏“会唱歌的小树叶”,儿子笑得咯咯响,我也笑得咯咯响,我对儿子说:“这是我们的音乐小路,好不好?”儿子高兴得大叫:“妈妈,我们的音乐小路耶”。
我的孩子,还有我教过的孩子,作为妈妈,作为老师,我真心得希望,你们能够独立地成长,成长为一个有用的人,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老师你看着我
今天是幼儿园上交论文的最后期限。我坐在电脑前,十指如飞。
“嘭”的一声,门被推开了。率率手里扬着一张纸跑了进来:“张老师!送你一张画!”
“哦.真好看,谢谢。”我快速地用余光扫了一眼递到眼前的画.十指依旧不停,键盘发出清脆的“哒哒”声。
率率兴奋地仰起小脸,说:“我给你讲讲我的画!”他踮起脚尖.凑到我跟前,认真地说:“这个是我,这个是张老师……”他边看着我边说着。见我还盯着电脑屏幕,就使劲地拽我的胳膊:“张老师.你看着我嘛!”
“你说,你说,老师听着呢!”我心不在焉地应付着,眼睛依旧没从电脑上移开。
“不行!”这下率率可真急了。他伸出小手,将我的脑袋使劲扳向他自己这边,“老师,你看着我嘛!”
“这孩子,怎么这么较真呢!”我无奈地停下手,看着率率。这时我才发现他的嘴巴已撅得老高,眼里还噙着泪水。
“对不起。对不起!”我意识到自己错了,急忙将率率揽了过来,“老师刚才太忙了。老师错了,现在你讲吧,老师看着你听你讲。”
这时率率的脸上方才有了一点笑意。他每讲一句,就要看看我是否在认真听。而我一直认真地听着.不敢有丝毫的分心。
“谢谢你,这幅画能送给老师吗?”“好吧!”率率大方地把画递给了我,满意地走了。
此时,我却再也无法静下心来打稿子了。“老师,你看着我”这句话撞击着我的心灵。平时我们总在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可当幼儿向我们认真表达时,我们往往未能成为一个认真的倾听者。多少次在我们的忙碌和漫不经心中,孩子们失去了表达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做个认真的倾听者,让孩子在你的专心倾听中感受到被关注和被理解,享受到表达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是很多教师要做的功课。
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样幸灾乐祸的心理呢?不太正常啊!我想应该跟我的教育观
,儿童观发生了偏差有关系吧?由于教师平时在教育活动中有意无意地有过这种批评幼儿的行为,如孩子打闹得出格时,教师有时会沉不住气,表现出那种心理。在出现类似事情时,幼儿有模仿老师的心理,于是为了讨好老师而说出那样的话。那个被责怪的孩子在班里会很自卑,长期下去会影响他的发展和心理健康。另一方面指责别人的孩子,也会发展一个自私狭隘的人。
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尊重爱护每名幼儿!
第二天,江老师也外出上课,小懿见到陌生的我更加的抗拒进入小四班,在和家长协商好后我抱过哭泣的小懿,此时家长离开了,小懿哭着央求“老师,给我爸爸打电话”,我很肯定地说:“好,宝贝儿,我认识你的爸爸,他叫XXX,你妈妈叫XXX对吧。”小懿不哭了,很吃惊地看着我,我接着说,“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在家家悦上班对吧。”小懿和着说:“对对,就在马路边上的家家悦。”我假装拿起电话拨号:“喂,是小懿爸爸吗?哦,你在上班呀,好,下班来接小懿哈!”小懿很认真的看着我,扣上电话我对小懿说:“他们下班就来接你哈,要是来晚了,我送你去家家悦。”小懿笑了,“嗯,我跟你去。”还将小椅子搬到我旁边,小手塞到我的手里。
在一天的活动中,小懿没有哭泣她非常信任的把小手送给了我,慢慢的小家伙喜欢上了我,喜欢上了小四班,喜欢上了小四班的小朋友。新入园的幼儿在进入陌生的环境大部分都会有入园焦虑症,我们小班教师的工作如何重点之一便是解决这一问题,让孩子顺利的度过焦虑时期、喜欢上幼儿园,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总的来说都是以爱为基本,让孩子在爱中伸出信任的小手。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