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暂停

08-23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观念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爱的暂停”,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与其他养育手段一样,"撤回爱"可以以不同形式、不同强度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最轻微的表现方式是:面对孩子的某些行为,家长会不动声色地撤出"阵地",变得冷漠、缺乏温情--或许连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而最强烈的表现形式则是,家长会直截了当地宣称"你那样做我就不爱你了",或"你做那样的事,我都不想跟你在一起了"。

有些家长会以明确拒绝的方式收回他们的爱,也就是说会以忽视孩子来教训他。他们也许不会明说,但意思表达极其明确:"如果你做我不喜欢的事,我就不关心你,我会假装你根本不在场。要想让我再理你,你最好乖乖听我的话。"

还有的家长会选择在身体上与孩子隔离,其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家长要么会走开(往往孩子会哭泣或惊恐地大喊"妈妈!回来!回来!"),要么将孩子一个人留在房间或其他家长不在的地方。这种策略可以准确地称为"强迫性孤立"。但这个标签会让许多家长觉得刺耳,于是找到了一个不致招人反感的词代替,以便让我们可以避免直面真相。或许你已经猜到了,这个更招人喜欢的委婉语就是"暂停"。

事实上,这个非常流行的训导技巧就是"撤回爱"的版本之一--至少是在违反孩子意愿强迫把他们送走时。当孩子感到生气或失望,家长让孩子选择--回房间或去其他好玩的地方,这种做法没什么不对。如果她选择花点时间独处,如果所有的选项(何时离开、去哪里、做什么、何时回来)都掌控在她自己手里,那么这就不是驱逐或惩罚,通常还可以说是有益的。我这里说的并不是这种情况,我的焦点在于"暂停"经常被家长用于向孩子下达宣判:单独监禁。

了解这种养育技巧的本质还可以看其名称的来源。"暂停"事实上是"暂停正面强化"的缩略语,后者起源于半个世纪以前,用于训练实验室动物。例如,心理学家斯金纳及其助手努力训练鸽子在闪光灯的影响下啄起某些特定的钥匙,他们安排了不同时段提供食物作为按照试验者意图行事的奖励;有时他们还会试图用减少喂食量的方法惩罚鸽子,或者甚至关掉实验室内的所有灯光,观察鸽子啄钥匙的行为是否会因此"消失"。这项实验还选择了其他动物作为实验对象。于是,斯金纳的同事于1958年发表论文,名为《暂停正面强化--黑猩猩与鸽子的行为控制》。

之后没几年,同类实验心理学杂志就开始刊登诸如以"暂停时段与压制儿童异常行为"为标题的论文,在这种特定研究中,那些受制于"暂停程序"的儿童被描述为"发育迟缓、符合收容条件的对象"。但很快,这种介入手段就被不加区分地予以采用,甚至就连对"像对待实验室动物那样对待儿童"的理念会感到震惊的育儿专家,也热衷于建议家长在孩子做错事时对其施以暂停。不久,它就变成了"青春期前儿童育儿专业著作中最常被推荐的训育手段"。

我们所讨论的这种技巧来源于"控制动物行为"的手段,这6个字足以引发我们的担心和质疑。当然最后两个字我们前面已经遇到过:我们的焦点应该限定在孩子的行为上吗?与所有惩罚和奖励手段一样,"暂停"也只是停留在行为的表面,这个词当初发明时就是仅用于以一种特殊方式迫使一个有机体行动(或停止行动)。中间两个字"动物"提醒我们:原来发明"暂停"的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类与其他生物物种没有区别。我们可以"发出"更为复杂的行为,包括说话,只是学习的天性被认为是共同的。我们当中不相信这个理念的人会质疑是否该让我们的孩子经受从训练鸟类和啮齿目动物发展而来的手段。

最后,本书旨在让大家质疑:我们应该以控制模式为基础来养育孩子吗?即使其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没有令你不安,那就请重新审视"暂停正面强化"本身。家长通常不会在拿出贴纸或糖果的中间突然决定停止,那么孩子被施以"暂停"的到底是哪些"正面强化"呢?有时是他在做某件有趣的事时被迫停止,但也不仅限于此,即使是,我想实际情况也要复杂得多。当你将孩子赶走,无异于屏蔽了你的存在、关心和爱;或许你从没有这样想过,事实上,你还会坚称自己对孩子的爱不会因其行为不当而有所减少;但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这里的重点是孩子是怎样看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爱孩子,也要爱自己


问:我听说过一个观点,不会爱自己的人,也不会爱孩子。觉得挺有道理,也想好好爱自己,却发现不知道怎么爱自己。有人说,出去逛街买东西,买衣服,吃好吃的就是爱自己。可是我感觉并不准确,请问怎样做才算爱自己?

答:爱孩子先爱自己,是有这样一回事。但是凡述著文字的,凡是固定为语言的,它都是一张照片。生活是个花园,它只要固定为语言,它就是一张照片。你不能说这个照片不对,但实际上是有N多个角度。所以我想从以下几点来说说如何爱自己。

用希望、宽恕和爱的眼光去看自己

爱自己,首先是认出自己的美善,然后用希望、宽恕和爱的眼光去看自己,看他人,乃至世界。你爱一个人,认出他的话,那是很大的爱。你爱自己的话,认出自己,也是很大的爱。

什么叫认出自己呢?举个例子,当你感觉最不好的时候,你怎么看待自己。

我的一位朋友说,在陪孩子的时候,她会特别想要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时间,有一天,她打算出去看一场电影,家人说,多陪陪孩子吧。她就特别愤怒。

如果把这一切看成是自私、不负责任,就没有认出自己。

愤怒那一刻,她想起小时候在卫生间里,妈妈在外边催促她“还有几分钟就要迟到了”时的愤怒,为什么在卫生间都要被催。

在陪孩子的时候,她一定要强调自我的时间,可能是因为儿时个人时间被过多的剥夺。她现在遇到这种事,还是会情绪非常激烈,就像小时候在厕所里被催促的感觉。

如果能看到这些,她需要的就不是被评判,而是被关心。因为她的情绪动力也是爱,自主多么重要,不自主,我们还有什么价值?还有什么意义?还有什么快乐?

回到刚才说的,认出就是任何一个所谓的负面行为,所谓的负面情绪,所谓不好的状态,本质上都是对爱的诉求。这就是认出的价值,如果能够认出,就会从批判转为关心,转为接纳。

拥有独立性和完整性才是真正的爱

我可以做我自己吗?我做自己行得通吗?我可以依靠我自己吗?这取决于独立性。我会被支持吗?我会被关心吗?如果我做自己的话,他还会爱我吗?相应的,他做他自己,我可以爱他吗?这取决于对关系的信任。

当一个人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没有问题的时候,他就会自然的去尊重他人的自主性和完整性。如果他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不够,他就会有各种偏差,一种偏差就是控制别人,还有一种就是依赖别人。

很多女性,在数千年的性别文化当中,多多少少都会找一个男人依靠,然后跟那个男人在一起,希望这个男人尊重她,尊重自己的独立。但是要对方尊重你,那个钥匙还在对方那里,你本身就是在跪着乞讨。尊重自己的独立,不是向别人要平等,是自己站起来,自己和别人平等。

我们自己怎么样,完全会影响到孩子,也直接决定了我们的亲子关系。一方面,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是孩子的活教材,是影响力非常大的教材。一方面,我们的自我关系会直接决定亲子关系。比如我们刚才谈的“认出”,我认出所有负面的东西,其实是对爱的呼求,我就不会批判自己。当孩子所谓犯错,所谓逆反,所谓去打人,去破坏,我也能看到,那是他的呼求,我就不是惩罚他的行为,不是批评他的态度。这就是自我关系决定亲子关系。

一个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他对自己的态度,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

一个人的独立性足够,那么也会尊重孩子的独立和完整。

好的关系是什么样呢?没有人和我是无关的,我不为他负责,但是我还是可以关心他,我不依靠他,我不依赖他,但是我还是可以向他求助,可以和他分享。一个人的独立性足够好,就更容易和人建立好的关系,因为相互没有依赖,在一起的时候更加轻松,更加自如,更加自由,甚至更加深入。就像有时候会向一个陌生人吐露心事,这个事情跟家人,跟再好的朋友都不说,但是碰到一个陌生人就全说出来了,一下说出内心最深处的话,因为那个时候,你对他没有依赖。

重视真正的自己

爱还有一种形式是:重视。

我们都讲我们重视孩子,我们重视自己,但是我们重视的是真正的自己吗?我们重视自己的形象,其实我们是在重视别人的看法。本质上还是重视别人,我怎么表现,还能够获得对方的认可,获得对方的喜欢,引起对方的注意,才能让对方记住我,我还是重视他怎么看我。

真正重视自己的人还是很少的,真正敢于重视自己的人是很少的。这是我想要的,所以我就去做了,这真的是我喜欢的,我就去做了。如果你不喜欢,那我尊重你的不喜欢,如果你喜欢,那我也尊重你的喜欢。但是无论你怎么样,我知道我自己是怎样,然后我就去做我想做的事。自己有了这样的勇气,才有勇气尊重孩子的选择。否则,就会让孩子符合自己的秩序和价值观。这个表现就是,我认为什么重要,你就该认为什么重要,我认为什么好,你就应该接受,我认为你应该走什么样的路,你就应该走什么样的路,我认为你做什么样的选择最好,你当然就要做这样的选择。

通过爱人感受爱自己

很多人做事处于谋求的状态:我没有,你有,所以我要你给我。无论这个你,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社会。这就是谋求,感到卑微,感到无奈,因为我要看你的脸色,因为我要讨好你。它和恐惧也是相关的,害怕没有,想要更多,害怕失去。

其实我们换另一个思路,就是贡献,去给出。

每个人都有自己可以给出的,每个人可以给出的都是这个社会需要的。当我们觉得,我来这个世界不是来谋求什么,我是来贡献我自己的,我本质上没什么需求,我的身体存活是有一点需求,可是那个是很小的,是不用挂怀的,自然可以满足的。最重要的是,我有很多的贡献,我怎么把它贡献出来,这个才是真正的爱和尊严。

比如说我们去恋爱,我不是来找一个好妻子的,我是来做一个好丈夫的。你们不需要,你们有你们的幸福很好,我看着就高兴。但是如果你们需要的话,那我也很高兴,我也很愿意去做一个好老公。同理,我不是来找一个好老公的,我是来贡献一个好妻子的,贡献一个好女人的。如果你已经心有所属,我看着你高兴就很好。但是如果恰恰,我们走到彼此面前,你又需要我,那非常好。

亲子关系也一样,我不是来要一个好孩子来满足我的需求,让我觉得有面子,让我觉得有希望,让我的生活有什么改变的。我是来通过这个机遇,去贡献一个好妈妈,好爸爸。自己也有这个机会去发挥,一个人作为这个角色所能够发出的爱。

爱吸引爱,你总想让别人考虑你的需要,你就会发现大家都这么不关注我,都把我看的不重要。在人际关系当中,出于爱的活法,就是我不是去谋求爱,不是要别人满足我的需要,而是我去关注别人的需要,给别人爱。尽量去祝福对方,认出对方,感谢对方。当我们给出爱的时候,我们就在爱当中。

我们就是通过给,才知道自己给出了什么,爱就流向我们自己,我们就再次感到被爱。这不是一个世俗意义上的交换,那样就不是爱了。交换都不是爱,交换还是爱自己。我通过满足你,让你来满足我,这是世俗的交换。当然这个也不需要批判,但是它是有区分。

你给出什么就得到什么,通过给出,感到拥有。

爱的能力需要积累


我娘家的那条老街要拆迁了,父母舍不得离开他们住了大半辈子的老房子,加上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迟迟没有搬。我们四个兄弟姐妹商量之后,大家一起出钱,在我工作单位附近的一个示范小区买下了一套房子,并购置了全新的家具,一切布置好后我们才请父母过来看。

爸爸妈妈来到了,惊喜的心情溢于言表,我们当儿女的自然都很高兴。可我6岁半的女儿却撅起了嘴巴:“妈妈,为什么外公外婆的房子比我的漂亮那么多?我也要住新房子!”我父亲听了之后眼睛湿润了:“真没想到你们为我们购置这么好的房子,我们老了,又不是什么成功人士,不适宜住这么好的小区,在老街附近随便租间便宜的二手房就行了。”我对父母说:“谁说你们不适宜住高尚住宅区?你们为儿女辛苦了一辈子,儿女们虽然没有哪个大富大贵的,但是都有一技之长,有一份正当的职业,而且都有孝心也有能力孝顺你们,这就说明你们是成功人士了啊!你们最有资格在这安 享晚年了!”一番话说得爸爸妈妈心花怒放。

我搂过女儿,说:“宝贝,等你像外公外婆一样老的时候,你一定能住上比这更漂亮的房子。你知道为什么吗?”女儿说:“不知道。”“那你就听妈妈讲我们以前的故事吧。”

“在妈妈小时候,家里很穷很穷,外公外婆非常的省吃俭用,过一段时间就会拿出一本红色的存折到银行存上几元钱,但是每到学期开学的时候,存下来的钱仍然不够交4个孩子的学费。外公外婆就要拿着我和姨妈、舅舅们上学期的成绩单,带着我们四处去借钱交学费。

这辛酸的经历,促使我们下决心努力读书,要靠自己的奋斗改变我们的贫困生活。我们先后考上了大学,有了工作,每月有了固定的收入,刚刚开始领工资时我们都兴奋得成了‘月光族’,每个月的工资基本都花光,不过逢年过节我们都会记得给外公外婆封个大封包,给他们买好吃好用的,劝他们好好享受生活,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节俭了。但外公外婆仍然像以前一样,吃剩的菜、穿烂的衣服都舍不得丢;我们给他们的钱,他们也是马上就拿去银行存好。我们曾经笑过外公外婆像个守财奴,有钱不懂得用。可是当我们先后遇到了严重的挫折,急需要用钱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都是向外公外婆求助。没想到外公外婆拿出来的是以我们的名字分别开的存折,我们每年给他们的钱,他们一分没花,存在银行里,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帮我们走出了困境。

“宝贝啊,这就是外公外婆给我们存下的最宝贵的礼物——未雨绸缪。”外公外婆宽慰地笑了,我的女儿却一脸迷惑:“妈妈,什么叫未雨绸缪?”

“就是要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出门要带好伞,这样下雨的时候就不会被淋湿了。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准备,以免临时手忙脚乱,无法应付。”

“哦,”女儿似懂非懂的样子,“幸好你们已经买有雨伞了,我就不用像妈妈小时候那么穷了。”

大家都笑了,我亲了亲她,说:“如果妈妈和姨妈、舅舅们只是像外公外婆一样存点余钱,我们是没办法买得起这间漂亮房子给外公外婆住的。”

“真的吗?那妈妈你有什么好办法了?”

父亲这时也着急问:“听说现在股市跌得很厉害了,你们买的什么基金,是不是亏本了?早叫你们不要进股市了……”

“你们放心吧!”我打开电脑,登录了上股摩根的网站给父母看,“股市是从6000多点跌到了2000点左右,跌幅很大,但我买的基金累计净值仍然是高过成本的,你看我买的上投双息,现在累计净值仍然在2元以上,成长先锋也有1.7元左右,我现在赎回的话,只是比股市6000点时少赚了,但并没有亏本。如果跟妈妈的银行定期利息比,还多出很多倍呢。仅仅两年多时间,1万元少说也有几千元赚,而我不用奔波劳碌,也不用像股民一样天天盯盘,真正做到轻松理财。”

妈妈说:“是啊,我们街上那个张七婶,现在不但找不到地方来搬家,连生病都没钱去医呢,虽然她的三个儿女都算孝顺,可是他们都没有什么积蓄,有心无力,真是可怜啊!”

我感叹道:“是啊,孝而无能孝,比根本不孝更悲哀!”

我女儿在旁边叫喳喳:“妈妈,我也要买基金,我也要未雨就、就买雨伞!”我们都大笑起来,女儿认真地说:“你们笑什么呀?妈妈,以后我有钱了,我也给你买很漂亮很漂亮的大房子,有花园,还有游泳池呀秋千呀什么的!”

我开心极了:“好的,宝贝,妈妈相信你!到你7岁生日的那天,我就先给你买一把‘小雨伞’,这把雨伞的名字叫‘中国优势’,以后每个月妈妈都会从工资里拿出一把‘小雨伞’的钱给你存进去,直到你18岁,好不好?”

“哇!18岁啊,好大啊!”女儿对18岁显然还没有什么概念。

“是啊,到你18岁的时候,‘小雨伞’就已经长成‘大雨伞’了!”

“大雨伞?像我要买给你的大房子那么大吗?”

“也许吧!如果它还不够大,你就继续让它长大,让它为更多的人遮风挡雨,可以吗?”

“当然可以了!不过,妈妈给我买的雨伞为什么叫‘中国优势’呢?”

“因为呀,未雨绸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优势呀!爱是需要能力的,而能力是需要积累的,妈妈让你从小就学会积累,以后你就能拥有爱的优势了!”

“哦,明白了,太好了!妈妈,到我生日那天你一定要记得给我这个礼物!”

育儿心得:妈妈的爱


育儿心得:妈妈的爱

刚结婚那会,觉得,两个人的生活自由自在,丁克,也是不错的生活模式。后来,有了女儿,觉得这才是家庭生活,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是我们开心快乐的源泉,我们愿意倾我们所爱去给予孩子。再后来,觉得一个孩子独自成长有点孤独,所以又有了弟弟。两个小朋友可以相互陪伴成长,互助互爱,这样的生活有吵有闹,有苦有乐。我们依旧愿意倾注我们的热情。

给孩子适度的爱,耐心的陪伴与引导,跟孩子一起成长学习,是我和爸爸的共识。

我们能在网上找到好多的育儿心得,朋友圈也经常看到爸爸妈妈们的育儿分享。最早,我都会来者不拒的去接收所有信息,去学习。但事实上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养成,男孩与女孩也很不一样,所谓的心灵鸡汤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教育。所以现在的我只是按照我的方式与孩子不同阶段的成长模式与他们一起摸索前进。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我们没有模板可参照。

孩子的独立、学习、判断能力是我们需要培养与引导的。

姐姐现在二年级,弟弟现在小班,他俩有自己的相处模式,有各自的时间安排。放学后,他俩会一起玩一会,姐姐弹琴,弟弟看电视。晚饭后,姐姐写作业,弟弟自娱自乐,我只是陪在边上,忙我的事情,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会叫我。我告诉他们,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有些新买的玩具,弟弟会自己去看说明然后教我怎么玩。我也不限制他们看电视,玩PAD,有的时候俩人看的时间长了,我会跟他们说长时间看电视会影响视力,姐弟俩就会说,再给他们五分钟的时间,我会愉快的与他们达成一致,五分钟后,他们也会自觉关闭电视。再小的孩子他也是一个有想法的独立个体,我们应该尊重他的意愿,耐心的引导,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让孩子自己慢慢的学会判断,给自己设定一个做事的度,我觉得那样对孩子家长来说才是双赢的轻松愉快的生活。

静待花开,更需要的是我们的默默耕耘。

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爱


我们是如何继承父母的教养方式,并把它施加给我们的孩子的呢?如何改变这些桎梏我们的模式呢?Parents采访了临床心理专家、灵性导师白大卫。Parents: 童年的经历到底对我们有多大的影响?白大卫:大部分人都无法意识到早期生活(童年和青少年)对我们人生的重大影响。童年,虽然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却奠定了我们一生的模式基础。从胎儿时期,我们就开始经历情感的刻录,同时,也开始吸收内化父母的情感和行为模式。出生后,刻录和内化继续。到了青春期,我们已经有了人生最重要的几个刻录,同时基本模仿或反叛了父母(和主要抚养者)所有的行为、情绪和态度。随后,我们背着这些刻录和模式进入成年,无意识地、自动地、一次次地运行出童年的程序,误以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感受、行为准则、个性或我们对世界的正确判断。Parents: 我们常常厌恶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但在教养自己的孩子时,为什么还会有意无意地复制他们的行为呢?白大卫:亲密关系最能反应出我们的内在小孩模式,也最容易激活内在小孩的负面情绪。我们与伴侣的相处模式,往往映射出我们与母亲的依恋关系。而成为父母之后,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行为、思维模式更会无意识地表现在教养孩子的方式上。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本来非常讨厌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但却总会不自觉地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父母曾经对我们大吼大叫,我们对孩子失去耐心时,也忍不住对他咆哮;父母对我们非常严厉,我们也会无意识地对孩子要求很高……而我们的孩子却迅速地吸收着这些模式,看着他重复我们的经历, 又让我们痛苦、自责。很多父母都是从孩子身上,开始对这些模式产生警觉,于是,我们寻求各种解决方法,学习各种育儿之道。然而,只要造成这些模式的刻录没有被清理掉,我们就无法真正摆脱这些模式,我们努力学来的那些理论、方法只能浮于表层,无法长久。而那个受了伤害没能成长的内在小孩总会时不时从无意识里跳出来,左右我们的行为和情绪,给孩子、给亲子关系造成伤害。Parents: 如何真正摆脱这些模式呢?白大卫:首先需要理解我们的童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我们的内在小孩如此受伤?观察我们现在的行为模式,回忆父母对待我们的模式,能让我们对内在小孩有所理解。第二步,我们要做的是接纳。接纳那个被冰冻的内在小孩,接纳创伤带来的情绪,而不是排斥、压制它,也不是沉浸在创伤里,抱怨命运,这两种态度,都没法实现疗愈的目的。第三步,我们通过释放情绪来清理这些不好的刻录。释放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利用音乐表达情绪、用砸枕头的方式宣泄愤怒、向朋友倾诉、写日记、冥想等。第四步,我们要学习如何爱我们的内在小孩,过去我们的情绪之所以被一次次地激发出来,是因为我们妄图让别人来照顾我们的内在小孩,要记住,能够疗愈内在小孩的,只有我们自己。小时候,我们的内在小孩没有得到父母的爱与支持,现在,成年的我们要承担起照顾内在小孩的责任,倾听他、接纳他、支持他、指引他。Parents: 只要我们自己觉醒、疗愈了内在小孩,就能改善亲子关系吗?白大卫:通过疗愈,我们会保持觉醒,能时刻观察到自己的行为,不会再因无意识的冲动而伤害孩子和他人。觉醒亦会让我们敞开心门,对事务的观察更为敏锐,更能洞察孩子情绪背后的诉求,更好地与孩子互动。所有的孩子都希望父母是快乐的,疗愈能让我们的心归于平静,对孩子来说,做一个平和、快乐的父母,是我们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如何面对爱提问的孩子


如何面对爱提问的孩子前几天,有个妈妈朋友向我诉说她的烦心事。她说:“孩子最近总是爱问为什么。一开始我很惊异于孩子能提问,可渐渐地问题越问越多,我就招架不住了,一方面我不想让孩子失去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孩子这样缠着我问这问那让我感到非常的烦躁,不知该怎么办?”

我想很多父母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随着孩子的长大,对于外面世界的好奇心也越来越大,当他们有疑惑时,就只能找爸爸妈妈去问个究竟。孩子能提问,就说明他们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思考,同进也希望能在父母那里得到答案,毕竟在他们的眼中,父母都是全能的,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超人”。

面对孩子的提问,有些父母就会觉得孩子很烦,便会指责孩子说:“年纪小小的知道那么多干什么呢”“自己看书去”“长大了你就知道了”“烦死啦,成天问问问,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渐渐地,孩子不敢问了、不愿问了,渐渐地孩子也觉得确实没什么好问的了,一切正如爸爸妈妈所说的“本来就是这样”!于是,原来浓郁的好奇心逐渐被习以为常所泯灭,孩子习惯了一切,也懒得去追究为什么了。这是可怕的,我们发现,现在五、六年级的小学生的确已提不出几个“为什么”了!

儿童处在创造力的萌芽阶段。他们好动、好问,对周围环境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好奇心。儿童此时的创造力是一种潜在的才能,也是成才的起点。让孩子从小养成敢疑善疑、大胆思考、灵活思维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会出于兴趣和好奇心,向家长提出各种问题,不管提问多么幼稚多么难回答,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都应认真倾听,必须避免不愿回答、轻视厌烦的态度。

父母如何面对孩子的提问呢?在这给年轻的父母们支几招吧。

1、你要鼓励孩子的提问。

父母听完孩子的提问之后会可以这样回答:“这个问题提得好;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是这样的;这个问题把我难住了,让我好好想一想;我们讨论一下好吗:咱们一块看看书;你的问题也是我的问题,如果你能想办法弄清楚再告诉我就好了。”不管孩子是从父母那得到答案还是跟父母一起去探究答案或是自己一个人想办法弄清楚答案,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同时也促进了父母跟孩子的亲密关系。

2、抓住教育孩子的契机。

有时孩子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不好的现象也会问为什么,这时父母可抓住这样的问题对孩子进行教育,让他能辨认是非好坏,并给他一些正面的,好的现象加强孩子的社会道德感和正义感。这样的契机不但解决了孩子的问题同时也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3、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于孩子能解决的问题,父母应及时的给予引导,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在解决的过程中,父母提供一些尽可能的帮助,比如教会他们上网查资料,教会他们翻阅科技书等,使孩子有信心,有耐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无形中,孩子就学会了如何独立地解决问题,同时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4、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所谓创新思维,简而言之,就是突破常规,与众不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渗透这种能力的培养。孩子爱问为什么,家长也应该多问孩子为什么。如同一道数学题,应不满足于孩子会做了,而应提倡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寻求多种解决方法。遇到生活中的难题,家长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耐心地引导孩子从不同侧面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多问孩子“为什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这有助于培养孩子勤于思维的习惯,培养不怕困难、勇于求异的精神。

孩子爱问为什么,是因为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是多么的珍贵,是多么需要我们去用心呵护。当孩子提出“为什么”时,我们不但不应嘲讽,而应予以鼓励,甚至参与其中,陪同孩子一同去找资料、去做实验、去请教他人。渐渐地,孩子学会了独立思考,并勇于去寻找答案,创新思维自然而然地从中萌发。

育儿观念:自私的爱


育儿观念:自私的爱

秋季运动会开如期开展了,天气晴朗,特别适合开展运动会。我班上大部分家长都来参加了,我感到很欣慰,说明还是很配合老师工作,关心小孩的,这给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小班第一个项目是皮球接力赛。按照事先整顿好的队伍,我们进行了4场比赛,第6场是决赛,家长很配合,秩序很好,偏偏这个时候,XXX的妈妈跑来要求我让XX多参加比赛,决赛一定要参加。谁先出场我已经全部安排好了,如果让XX出场多了,别的小孩就会没机会上场,我跟她解释了很多,她却不听,硬是把一个家长没来参加的小孩拉出队伍,换上她家XX,对这个举动我很是反感,我继续跟她说明情况,她好像没听见一样,一心指挥她儿子比赛,我对这种无理的家长很是无语。只好取消了比赛,拉着队伍,带着我班所有的小孩离开了赛场,因为比赛也快结束了,又太热,小孩受不了。虽然事后她特意跟我说,她是想让她儿子多锻炼,可是,我觉得这家长太自私,别人的孩子也是孩子,别人的孩子也需要机会。如果都这么自私,孩子都会跟着变得自私,还要学校教育干吗?自私的爱。

育儿心得:父母孩子的爱


育儿心得:父母孩子的爱

我家孩子从小比较内向,胆子小,不大敢与外人说话,为改变这种现象,做为父母,我想了很多办法,再配合幼儿园里老师的教育方法,终于初见成效。其实也没什么秘诀,就是——爱、关怀,多加以锻炼、给予自信。

1、每天只要他想和我聊天,即使我的手里有事情,也要停下来,认真地来倾听孩子。

我们只是个被倾述对象,让孩子多说,我们也不多加意见,碰到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时,才稍加指引,让他往正确的方向去想问题。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还没有入睡的时候,是他最盼望的时间,我总会抱着他,聊着他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然后再给他讲几个励志小故事。

2、谁家父母不爱孩子,但爱别深埋心底,要把爱说出来。

我经常抱着孩子说:“妈妈爱你,妈妈喜欢你,你一定要好好的成长,妈妈会在你身边陪伴、支持你的。”有几次孩子回来说幼儿园里有小朋友打他,这个时候我会蹲下来问他:“那个小朋友是故意的吗?如果他不是故意的,我们要原谅他,如果他是故意的,宝宝要先学着自己来解决,可以先告诉那个小朋友‘打人是不对的,好好团结友爱我们才能玩得开心快乐,但如果你还打我,我就不愿意和你做好朋友了’”。一般这样说也就能解决了。当儿子这样解决了问题的时候,他会很高兴的回来告诉我,这个时候我会不失时机地说上一句:“你好棒,真有男子汉的风范,这样处理事情你们俩个都不会再生气了对吗?多快乐呀!”也有这样做还是处理不了的,这个时候,我就会告诉孩子可以适当的寻求老师的帮助。对于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让孩子从小学会从容平和的自己处理问题,如此成长,对健康的性格是一种保障。

3、多与其它家长沟通。

现在这些孩子,让我们做父母的很无奈,我在四处寻找着和我有相同情况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通过网络,我在本地找到了十几个孩子年龄相仿的网友,我们经常在网络上讨论问题。记得在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很多地方还不适应,包括孩子,也包括我们家长,这样情况下,有一些家长送孩子去过幼儿园,她们给我讲了很多常识及注意事项,还有如何渡过孩子初上幼儿园的适应期。这些真的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解决了不少困惑,所以,多与其他家长交流,多借鉴其他家长的经验,真的很必要。

4、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要求孩子要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现在很多家长感慨孩子没有礼貌,对长辈没有尊敬心,这一点上,我认为,我们在教孩子文明礼貌的同时,也要严于律己,例如:当着孩子的面不能骂人,说粗鲁的语言,对长辈都要用尊称,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能争吵,时时刻刻把这些事放在心上,自己做到,孩子自然也学到,何况礼貌用语也是道德品质的体现,希望孩子做好这一点,自己一定要率先而为。

5、拥有健康的心灵,才会过得快乐的人生。

从小教孩子学会感恩。一个人是不能独自在社会上成长的,所有的一切都要有他人的相辅相成,所以教孩子学会感恩,也是很重要的事情,例如,当孩子学到古诗《悯农》的时候,对种地的农民伯伯,要学会感恩,从而也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当每一年的老师节来临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孩子,不能忘记所有教过你的每一位老师,是她们一点一滴的、辛辛苦苦的教会你很多的知识,还有身边的很多人,时常教孩子拥有感恩的心,让孩子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这也是快乐的源泉。

6、创造机会,带孩子出去,多多加以锻炼。

适当带孩子出去走走,可以亲近自然,看看青山绿水,也可以适当去放松,去游乐园玩玩,还可以有意地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去,让孩子在人多的地方自己找小伙伴玩。总之,我经常带孩子出去玩,让孩子在尽情享受童年的乐趣时更能得到成长中的锻炼。

7、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1)我的孩子自理能力比较强,归功于他有一对懒得出奇的父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我们的这种懒,是一种刻意懒,其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学会独立,不能老依赖父母。

(2)要有一个弱势的妈妈,就会有一个强势的孩子。

我经常在孩子面前扮演一个弱者,寻求孩子对我的帮助,让孩子帮我,使他有一种保护感,从而锻炼出他的那种“强势”。

孩子的成长步步是关键,就像是种下的小树苗,要将其扶正扶直,将来才能长成笔直的参天大树,爱孩子,千万不能忽略童年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细心呵护,用爱陪伴。

以上是我的几点做法与感受,或许有失妥当,希望能与其他家长共同探讨,让我们的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爱的暂停》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爱的童话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