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幼儿园教师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幼师资料种类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捍卫孩子的美丽童年”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导读:踢毽子、丢手绢、玩过家家是很多人回首孩提时代的温暖记忆。而曾几何时,孩子们的游戏已被各种各样的才艺培训所代替,他们小小的身躯背负着太多长辈沉沉的希望。但是,一些过早学习乐器、舞蹈却适得其反的例子也让我们痛心疾首。了解儿童生理特点,恢复孩子纯真本性,是众多专家对父母的呼吁。

童年,是一个美丽的名词,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快乐的时光。而越来越多的父母却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名义,牺牲了孩子童年的快乐。据调查,2005年暑假全国城市中有48.6%的中小学生参加了各种培训班,其中大部分是学习才艺的特长班。并且很多孩子参加特长班仅仅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事实上有99%的孩子并不是很适合专业化训练和学习的。

诚然,学习才艺可以激发孩子潜能,点燃他们的智慧之火,吕思清、郎朗的年少成名更是让父母们看到了梦想变成现实的希望。然而,1997年中央音乐学院对3297名琴童父母的调查证实:50%的琴童受到比其他孩子更为严厉的管教。调查还发现,11.4%的父母有时打骂孩子;33.3%的父母偶尔会为此打孩子;至少44%的孩子因不“听话”经常受到父母批评;21%的父母经常威胁孩子。另外,47.4%的琴童很少有玩的时间。

因此,有时候学习才艺也会成为把孩子引向痛苦深渊的悲剧之源。每个孩子都有其自身的潜能特点和独特的兴趣愿望。哈佛大学研究结果表明,每个孩子至少有8个潜能,而每个人的潜能组合结构都是不同的。如果强迫他们去学习一些潜能并不突出的才艺,容易使他们产生厌烦、畏惧心理,以及一种刻骨铭心的失败体验。一些责备和批评的声音会一直萦绕在他们耳边,伴随他们的整个成长岁月。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而童年的阴影往往会笼罩人的一生。

此外,孩子的发展基础和志趣愿望都是不尽相同的,送孩子学习才艺还得根据他们的潜能特点和兴趣爱好来选择。父母首先应该发现和了解孩子的喜好和特长,进而聆听孩子的心声,尊重他们的选择。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应当保证孩子休闲娱乐的权利。快乐、幸福、自由是童年的真谛,许多奇思妙想的萌芽都来自宝贵的不可替代与重复的童年时光。因此,不要用成人的选择挤满孩子的每一天,而要给孩子的自由发展留出广阔的空间。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被广泛误导成竞争越早越好,导致父母在培养孩子时产生了较强的功利心理。这完全背离了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不宜对他们提过高的要求,不应对其过分栽培,一味追求十全十美。

最后,由衷希望那些依然趋之若鹜送孩子学习才艺的父母们能够醒悟:儿童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发现儿童的优点和解放儿童,称职的父母要做童年的捍卫者。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阅读,将童年彻底还给孩子


《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学生的阅读量平均每年为5000字,广东学生的阅读量则更少,还不到美国等西方国家孩子阅读量的六分之一。相关专家接受采访时表示:“家长要把童年还给孩子,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报一千个兴趣班也没用。”

2009年是儿童阅读年,针对老师和家长关注的话题,相关专家、作家及资深教师,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书和读书的方法,让孩子们度过一个轻松而有书香味的暑期。

阅读,将童年彻底还给孩子

著名教育家、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组长林格在这个暑期推出新书《教育是没有用的》,引起众多的家长和学生的关注。林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孩子的教育要顺其天性,孩子的天性有5个:主动性、成功性、阶段性、觉悟性以及美德性。孩子的这个天性不是老师和家长想改变就可以改变的,我们教育起到的是‘大用’而不是‘功用’的作用,所以,对孩子的天性而言教育是没用的。”

林格认为,“阅读是人类最高级天性,孩子们的成长阶段基本上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最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读一些对他们的思想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作品非常关键。”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伍美珍的多个系列作品尤其是其代表作“阳光姐姐小书房”引起了小读者们的强烈共鸣。伍美珍接受采访时表示,让孩子有时间轻松地阅读他们想看的书非常重要,绝大部分家长在孩子的阅读生活中是处于缺席状态。她表示,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儿童过早承受压力,背上繁重课业。孩子们必须通过阅读来掌握和了解道德价值观念,学校和家长的说教是无法通过用校园故事来传达道理相比较的。孩子阅读一本好书,往往更贴近时代精神,贴近孩子的生活,贴近孩子的心灵。

每天陪孩子一起阅读20分钟

青少年阅读随着时代的变迁出现了不同的潮流:上世纪60年代,革命英雄主义是主旋律;上世纪70年代,从电影改编来的图书是主流;上世纪80年代,儿童图书类型开始丰富;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个人英雄主义让孩子们向往。如今,男生喜欢看偏向打斗型的漫画,比如《变形金刚》、《正义联盟》等强调的个人力量、个人英雄主义的书籍,《正义联盟》作者吕新说,能够让孩子们爱读,又对孩子们有用,就是她写《正义联盟》的最大动力;而女生比较喜欢看情感丰富的漫画,如《美少女战士》、《戴牙套的青蛙王子》等。

广州大学附中资深教师肖鹏长期从事教育方面书籍的写作,他表示,“青少年早期阅读应该选购图文并茂的作品,儿童在进行阅读活动时,会获得一种满足的愉悦感,也是使儿童成为终身学习者的开端,能为儿童的终生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平台。现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很大,但很少有家长能够每天坚持陪孩子一起亲子阅读20分钟,大多数家长还不能理解儿童阅读活动的正确含义,对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缺乏科学的认识。”

他指出,“家长有责任引导孩子阅读,阅读应按不同年龄段进行。譬如学龄前的阅读主要是儿歌、童话,入学后阅读应以故事性为主,同时要注重听、读、说、写四环节的锻炼,少年儿童读明志明理的书尤为重要。”

>>>小贴士:怎样为孩子选书?

暑期好书推荐:

《我们叫它粉灵豆》、《不要讲话》、《成绩单》(安德鲁·克莱门斯著)

《少年红色经典——微山湖上》(邱勋著)

《闪着泪光的决定》(郁雨君著)

《珍珠》(汤素兰著)

《戴牙套的青蛙王子》(彭懿著)

《闹别扭的星期一》(商晓娜著)

《一棵长着耳朵的树》(杨红樱著)

《最美的儿童诗——校园弦歌》(徐鲁著)

《好小子——童年故事》(罗尔德·达尔著)

《5月35日》(埃里希·凯斯特纳著)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城南旧事

长袜子皮皮(林格伦作品选美绘版)

女孩子必读的100个公主故事

小故事大道理——好心态决定孩子的成败(小学版)

小故事大道理——好性格改变孩子的一生(小学版)

小故事大道理——我要成为最了不起的男孩(男孩版)

小故事大道理——我要成为最优秀的女孩(女孩版)

孩子最爱玩的科学实验

南方分级阅读(一年级至六年级)

小大人的童年哪里去了?


导读:小小孩子却有大人的行为和话语,这样的孩子便没有了童年,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近期,网络上一个名为“周家坝实拍两岁老烟枪”的帖子引起轰动,当地一个两岁多的男孩儿骑在摩托车上熟练地点烟、吸烟、骂脏话,雷倒网友无数。两岁的小孩子还不会自己剥糖纸,倒先学会了点起香烟吞云吐雾,这让儿童成人化的问题再一次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在厕所时间长短不能代表这人是办大事还是办小事。”这是《家有儿女》中刘星的一句台词。这小大人般的一句台词,在达到喜剧效果的背后,也将现在儿童成人化的现象表露出来。

小小孩儿说大人话

妮妮5岁典型言论:妈妈好性感

还在上幼儿园的妮妮经常陪妈妈逛街,而且还很会帮妈妈选衣服,妮妮自己也非常爱打扮。有一次,妮妮和妈妈一起逛商场,妈妈试一件新上市的韩版大衣。妮妮看了后,嚷嚷着说:“妈妈一定要买哦,你穿着好性感啊!”

一帆12岁典型言论:我打人了,快带钱来处理

已经上六年级的一帆眼看着就要升初中了,可他不但不抓紧时间学习,还经常在学校惹事,和周围的同学打架。

一次,一帆的妈妈接到一帆打来的电话:“妈,我打人了,你快带2000块钱来处理一下吧!”就此,记者了解到,一帆的父母是经营酒楼的,平日里要是出了什么状况,他们就给认识的朋友打电话:“我这里出什么什么事了,你快过来处理一下吧!”

宇翔8岁典型言论:给我去学校公关公关

上小学二年级的宇翔,有天放学回家后突然对妈妈说:“妈妈,你得给我去学校公关公关!”“公关?”妈妈很疑惑。宇翔接着说:“爸爸不是经常给叔叔们打电话,让帮忙公关嘛,吃饭啦,送卡什么的;今天我看到有同学家长给老师送手机,你们也得去给我公关一下!”

小小孩儿办大人事

淘淘4岁典型行为:妈妈,这个送给你的儿媳

王女士的朋友从美国给她带回一个漂亮的发卡,4岁的儿子淘淘见后说:“妈妈,这么漂亮的发卡你可不能带,你得当纪念品送给你未来的儿媳!”妈妈笑着问:“我的儿媳在哪儿?”淘淘说:“我明天就给你带回来!”

妈妈一笑置之,认为孩子只是开玩笑。谁知第二天,王女士接到淘淘一个同学的家长打来的电话,说淘淘不让她的女儿回家,非要带着小女孩去见王女士。王女士驱车赶到幼儿园后,淘淘上来就问:“妈妈,这是你的儿媳,那个美国发卡带来了吗?”

蓓蓓9岁典型行为:我化妆,我漂亮

从小,妈妈就让蓓蓓去学拉丁舞,拉丁舞是要穿超短裙、高跟鞋、紧身衣,还要化妆。时间长了,蓓蓓的拉丁舞已经练得相当好了,同时,她也更看重化妆和打扮的技巧了。现在,才上小学三年级的蓓蓓平时已经开始化妆,穿高跟鞋、超短裙了。

小可8岁典型行为:学爸爸巴结领导

8岁的小可今年上二年级,他爸爸是一家企业的部门经理,所以小可经常收到别人送来的礼物。小可在家里挺“霸道”,全家人都围着他转。在班上,小可也常常欺负别的同学,但唯独对一个同学“礼让”三分,这个同学,就是爸爸上级的儿子小豪。

一次,小可被小豪打了一巴掌。但那次,小可一声不吭地忍受了,回来后也没跟家人讲,只偷偷告诉表姐。原来,小可的爸爸平时对领导就是一副点头哈腰的样子,小可学样,也经常去巴结小豪,变成势利眼了。

孩子受的熏陶超过了接受能力

济南电台心理热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清表示,造成儿童成人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社会性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也成了一个老生常谈却总不过时的话题。随着电视节目的增多,电脑的普及,手机上网的便利,可以说媒体的声音无处不在。但是,在这些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在孩子接触到的事物中,有多少是适合孩子的,有多少是不适合的,却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更没有一个严格的划分。成人社会诸多负面的信息,冲击着孩子的童真。这就造成孩子全方位地接收社会带来的信息,使孩子所受的熏陶超出了孩子原本的接受能力。

另一方面,现在一些小孩子的家长,差不多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这一时期的家长可以说是比较复杂的,其中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小的时候娇生惯养,现在,虽已成年但却并未“成人”。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一些问题。家长的所言所行都不避讳孩子,当着孩子的面打电话找关系,当着孩子的面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两三岁后,孩子模仿能力很强,他们都是按照成人所提供的环境去模仿学习的。

济南市市直机关幼儿园的李老师说,幼儿园小朋友之间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每个孩子的生长环境不同,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也各异,相互间肯定会有所影响,这其中,会有积极的影响,但也不乏一些不适合孩子成长的东西。

孩子做小大人是在适应社会

孩子说大人话、办大人事是聪明、早慧的表现,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向成人化方向发展。

伪装、不诚实,都是孩子适应社会的一种表现,如果是善意行为,不必太担心。

这些现象并不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反倒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以后与社会的对接。

……

杨清说,在她接触的相关案例中,很多家长以自己的孩子会说“大人话”、会做“大人事”而津津乐道,他们觉得孩子这样很好玩,甚至出于亲情动机还夸奖一下孩子说:“看我家宝宝像个小大人似的!”

其实,家长的这种行为正是从侧面对孩子的一种鼓励,孩子并不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因此为了再次获得表扬,孩子便会继续模仿。直到孩子上学后,在学业或与他人的交往中出现问题时,家长才开始紧张。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行为或语言上表现得像成人时,更要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让孩子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孩子是“显示器”家长是“主机”

中华女子学院学前教育专家朱海琳给家长支招:首先,家长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特点教给孩子适合自己的东西。

比如幼儿园的孩子,如果这一时期的女孩热衷打扮,男孩拉帮结派,这就超出了他们这个阶段应该具有的特点。

其次,家长应该肯定孩子有参与家庭生活的权利,但是在一些超出孩子接受能力的问题上,家长的交谈一定要回避孩子。股票、房价的话题如果出自一个高中学生的口中,还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出自一个十岁孩子的口中,就有些早了。

杨清也表示,孩子只是一个“显示器”,而父母才是“主机”,孩子所做的事,说的话,差不多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若想把好关,家长就要多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社会竞争加剧、人心浮躁的现状下,家长不能盲目跟风,不能灌输给孩子成人才能接受和理解的知识。家长要明白孩子并不是你们的附属品,不能以家长的主观意愿决定孩子的未来。

杨清还强调,要让父亲回归家庭教育。因为父亲是连接孩子与社会的重要环节,父亲的力量感、责任感是孩子非常需要的。

案例:美丽的春天


一.案例描述

活动目标:

1.学会歌曲《春天》,并能理解歌曲内容。

2.感受音乐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在我们进行主题活动(春天来了)的过程中,很多孩子显得对春天发生的自然现象很感兴趣,但是图片和老师的讲解已经不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和兴趣了,于是在设计这个教案时,我就注意到这几天的天气,一直是以晴好的天为主,所以我就设想了在室外上这个活动。

开始上课时,我就很神秘的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外面上课,你们想不想去?”安排孩子在草坪阴凉的地方坐好以后,我就引导孩子说“你们抬头看看,春天的天气好吗?”孩子们都说好,我就套用歌曲的歌词第一句话“春天天气真好”,我说“公园真好看,你看到公园里哪里好看?”引导幼儿说出“花儿都开了,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同样的方法我又引导孩子们说出第二段的歌词“蝴蝶姑娘飞来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接着我就对孩子们说“春天真好,老师把刚才你们说的话,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我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后,问“孩子们歌曲里你听到了有什么?”当唱第二遍时就请孩子们跟着老师轻轻的唱,这时我用很慢的速度再请孩子一起轻轻的唱,同时请孩子们跟我做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最后我就请配班老师放歌曲《春天》的录音磁带,我就领着孩子们一边围着草坪学蝴蝶飞,一边唱。不只不觉中一节课就在我和孩子说说唱唱做做中结束了。

二.反思

(1)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

活动开始,就请幼儿去户外有阳光有树荫的地方,使得孩子对这个活动很期待。通过老师的提问和引导,孩子们会很欣喜的看到,原来歌曲中的内容竟然是平常看到的东西,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活动积极性也提高了,不是一节普通的音乐课所能达到的效果。而教师的作用也不再是简单的教授知识的人,而是孩子们的玩伴,就在旁边适当引导,把孩子说的话整理一下,然后编成完整的歌曲。

(2)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幼儿边玩边学。

蓝天白云,红花绿草,暖暖的阳光使孩子沉静在大自然的和谐中,身心可以放松。老师改变以往的教育者的身份以同伴出现在孩子面前。时而用神秘的声音,时而用欢快的声音吸引着孩子。给孩子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没有顾虑的边做边唱,不怕说错,不怕唱错,能开心的跟着老师唱起来做起来就已经达到教学目的了。

(3)选择合适的环境很重要。

但是到户外上音乐课对于我们托班的孩子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虽然大部分的孩子能够做到有始有终上完课,但是一小部分的孩子出现的自由走动涣散的现象,所以除了要请配班老师做好配班工作外,场地的选择也很重要,要避免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人和物出现,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案例:美丽的红色


背景:

天线宝宝是孩子最喜爱的卡通形象之一。我班宝宝特别喜欢学天线宝宝说话的语气、走路的样子。因此就产生了以下案例。

案例一:美丽的红色(托班)

在自由活动时,成成拿来的天线宝宝波儿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见此,我也参与进去,指着天线宝宝问:“这是谁呀?”宝宝马上抢着回答:“是小波。”可可说:“看,小波穿的衣服可真漂亮。”我顺着这个问题接着发问:“这么漂亮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个怯怯的声音回答:“是红色的。”我一听,原来是班中最内向的宝宝天天在回答。我马上以亲一亲的方式表扬了他,并让全班宝宝跟着学说。在全班宝宝对红色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我再请宝宝挑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自由玩耍。在幼儿玩玩具的时候,我鼓励宝宝之间相互交流,引导宝宝观察玩具的颜色,继续感知红颜色。活动过程中,小明说:“老师,我的衣服也是红颜色的。”旁边好几位宝宝听到了,马上将兴趣转移到找衣服上的红颜色,到户外去寻找漂亮的红颜色。我一一满足了他们,并和孩子们一起寻找。

反思:

自由活动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的偶发事件中隐含着教育价值的可能性,我们应及时发现和捕捉这样的机会,给予应答和引导。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及时判断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所在,并做出相应的回应,从而激发了孩子认识颜色的兴趣。

案例:爱的美丽


董亮是小班第二学期插进来的,各方面的能力较弱,特别是在绘画活动中经常不愿动笔,有时一看见纸和笔就哭。

一次美术活动的内容是“有趣的蛋宝宝”,等我讲完作画方法和要求后,小朋友们都兴高采烈地动起了小手。我从第一小组开始巡视指导,每个孩子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当我指导到最后一组时,我发现董亮的图画纸上还是空空的。我知道他又不敢动笔了,便故意问他:“亮亮,你怎么还不画呀?”这时,他双手盖住画纸,胆怯地望着我,一句话也不说。但他那胆怯的眼光告诉我,亮亮缺乏自信心,需要帮助和鼓励。要想让他敢画画、喜爱画画,关键是要帮他树立起自信心,让他觉得“我能行!”

我走到他身边,摸摸他的头,亲切地对他说:“亮亮,你很聪明,只要你敢画,你一定会画得非常出色。”他还是没动,望着我,但眼神已不再那么胆怯了。于是我扶起他的手,说:“来,老师和你一起画。”白纸上终于有了一个蛋宝宝,他高兴的笑了,于是我又鼓励他:“瞧,你也很棒,只要你大胆画,一定行的。”

听了我的话,他开始在纸上试着画起来,看到他不成形的画面,我由衷夸奖他说:“你画得真好,如果这样改一改,会更好。”他美滋滋的点点头。在我的不断鼓励和赞赏下,亮亮终于将一幅画画好了,虽然画得不是很好,但为了鼓励他,我在全班面前表扬了他,把他的画给全班小朋友展览,并让他介绍自己的画。从这次以后,慢慢的,亮亮对画画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次画画时,都非常认真了。

分析:

小班幼儿年龄小、手部肌肉群发展不够完善、知识经验缺乏、想象力弱,在绘画活动中往往缺乏自信心,一般都不敢拿笔,有的孩子甚至一看见笔和纸就哭,直叫“我不会”。对此,作为教师在活动中要不断地激发孩子的绘画热情,培养他们的绘画兴趣,尊重孩子的特点,要用信任的目光鼓励孩子,让他们大胆地画。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爱幼儿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爱幼儿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同时也是师幼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开启幼儿心智的钥匙。但是爱并不是盲目的,每个幼儿之间个性差异不同,在不同时期的反映也不同。要想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首先要做到是理解、尊重、信任每一位幼儿。像亮亮是这学期刚转进来的,他还没真正适应这里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多给他一点“爱”,让他建立起自信心。

记得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令纳说过这样一句说:“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容易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我想对那些某些方面能力不足的孩子,我们不仅要充分理解他,宽容的对待他,更要耐心帮助他,不断鼓励、表扬、激励他,使他感到自身价值所在,相信自己能“行”,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中认识自己长处,从而将自身潜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我想这就是“爱”的美丽吧!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捍卫孩子的美丽童年》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