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该让孩子看到的4大恶习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 09-17

父母不该让孩子看到的4大恶习

父母对于孩子一生的影响都是重大的,父母的言行举动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发展。

如果父母从来都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一味孤行,就很容易使孩子产生一些心理上的阴影。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角度出发,家长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特别注意控制情绪,专家提醒家长,以下几点情绪控制特别需要注意:

1.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让地吵架动粗,或者家长与他人吵架动粗,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会让孩子精神高度不安,心理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因而,家长们必须谨记不要或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孩子的观察力和认识能力是很强的。因此,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好的行为或态度,孩子很容易就学会并内化为他自身的社会习惯。

2.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

父母是孩子的最大靠山,父母对生活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长信心。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经常表露颓废的情绪,会使孩子过早接触到社会或生活方面的压力,会让孩子心理产生不安全感,对生活怀疑或颓废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因此伴随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身心过早受到不该承受的压力。因而,特别需要提醒家长朋友们,无论你暂时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为了孩子的健康发育,请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3.不要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零思考方案网 zHE135.coM)

有些家长经常毫不避讳地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这些家长以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们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一种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不良教育方式。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对于家长日常正规教育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因此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世方式,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4.不要用偏激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一些家长朋友性格比较极端,对事物的看法也比较偏激,往往会在孩子面前无所避讳地发表过激的言论。心理专家认为,家长过激的言语和情绪会让孩子的心理也往偏激的方向转化,会对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而,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孩子的性格往往在潜移默化之中受父母的影响,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更加优秀,父母就应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身作则,让孩子健康成长。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不要让孩子觉得父母爱他是应该的


你每天都给孩子准备丰盛的早餐,然后叫孩子起床上学,一年200多天都是如此,有一天,你突然病了,没有做早餐,没有及时叫孩子起床,孩子就对你发脾气,说你不称职,不是一个好妈妈,你一定会觉得很委屈?为什么我做了200多天,就一天没做好,孩子就不理解呢?太不公平了。

是的!你的确做得很好,就是因为做得太好了,孩子把你对他的爱当成应该,当成习以为常,所以,当你哪一天做不好时,就会对你非常不满。

中国的父母比较内敛,不善于表达,对孩子的爱往往是通过行动默默地奉献,总以为自己的辛苦付出,孩子会理解,但事实可能并不是如此。

我的堂叔背负了二十多万的债务给儿子买了房,买了家具,房子的名字是儿子的,可当儿子看到父母买的家具时,却非常不满,因为在这个三居室里,他心里根本没想过给父母留一间,想着做一个健身房,买跑步机放在里面,想着做一个书房,然后留着一间,将来和女朋友结婚用。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不是掏心掏肝地对孩子,孩子也会这样对你,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一是要讲给孩子听,二是让孩子适当吃苦,不要让孩子觉得父母爱他是应该的,要让他明白爱是相互的,你想让别人爱你,你也必须要付出爱。

到底该不该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


电子产品对人类身体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众所周知,像手腕、颈部压力以及视力问题等。最新研究发现,孩子们盯着电子屏幕的时间远远超过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每天两小时,成为困扰家长的一大难题。

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电子产品最终会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到底该不该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呢?

在人们的想象中,对“屏幕时间”非理性的恐惧根深蒂固,大多数育儿专家也习惯性地将电子产品描绘为“邪恶的妖精”。但是科学研究发现,玩电子设备并不意味着孩子不能参与室外活动、写作业或与家长互动。更何况,电子设备对孩子的影响并不总是坏的。孩子可以从中学到很多重要的社会技能。相反,如果一味阻止孩子玩游戏,只会让孩子认为这是成年人的特权,他们会将无限制地玩电子产品视为成年的标志之一。

“很明显,世界正在数字化,我们的孩子也是。我不认为1岁的孩子玩"愤怒的小鸟"有任何问题,童年的本质正在发生变化。”美国某非营利机构创始人汤姆·斯泰尔告诉《纽约每日新闻》报。

如果电子产品得到恰当的使用,它会很棒。电子产品日益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家长要做的就是做出正确的引导,教会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确保电子产品不会替代生活中其它好玩的东西。

在这里,玩偶大师提出几点中肯的建议,尽量帮妈妈们想减少电子产品对孩子们的伤害。

一:保持房间合适的亮度。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时候,尽量选择亮度适中的环境。如果是晚上在家玩,则尽量打开房间的灯光。

二.开启电子产品的亮度自动调节功能。这一点很容易,但也很重要。它能够保证屏幕亮度与环境的亮度进行合理的匹配。

三:保持恰当的距离。30cm的安全阅读距离,应该是从我们小时候就已经熟记于心了。虽然距离的远近不会直接导致近视,但过近的距离的确更容易导致视力的疲劳。

四:设定合适的时间,定期休息。与孩子一起订一个玩电子产品的周期,每次玩不能超过15分钟,到时间就应该间插一次休息。每天玩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1个小时。玩的时候也要尽量有意识的多眨眼,缓解眼干和视疲劳。

为人父母不可宽恕的10大恶习


TOP1 无休的争吵比例:31.35%

BBS:每次一听到隔壁的两口子吵架,我就会想起小时候我的父母总无休止的争吵,简直从记事起就开始了。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他们竟然为"买一种外卖的熟食为什么买带糖的"就吵了个天翻地覆,好几天家里都是冷锅冷灶的,从那以后,我一看见那种食品就恶心!我还发誓,将来如果我的老公跟我为一点小事就吵架,我立刻把他"休"了。

提醒:有个词儿叫"童年阴影",童年时经历的不良事件总会在人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爱吵架的夫妻,不妨在孩子面前暂时收敛,让孩子成为空气清新剂,说不定慢慢地就能真正"一笑泯恩仇"呢。再说,夫妻之间"床头打架床尾和",能有什么"恩仇"呢?再不行,就约法三章,谁要是忍不住打破了规矩,就罚他拖地三天!

TOP2 常迁怒于孩子比例:26.20%

BBS:最近在复习考研,又忙于工作,感觉很辛苦,一回家看到老婆不爱搭理的样子,就更心烦!考研为什么,还不是为了让以后的道路更宽敞嘛!所以,有时候我就会看着不懂事的孩子气儿不打一处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吼过之后看着孩子可怜巴巴的样子还真是很心疼呢!然后……我再去安慰安慰宝宝呗,还有宝宝的妈。

提醒:"爱不需要说抱歉",既然吼过了,抱歉又有什么用呢?何况,孩子有什么错呢?错在您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调节心情!世事繁杂,又何止考研这一件?如果长此以往形成了"迁怒--安慰--迁怒"的恶性循环,估计"亲子依恋"是没戏了。所以,为了跟孩子长久地形成牢不可破的友好关系,还是要在发脾气前三思,多多考虑家人的感受。

TOP3 对爱人不忠比例:14.07%

BBS:一年前,我发现老公有外遇了!刚开始十分震惊和恐慌:"我在家辛辛苦苦看孩子,你却在外面--我该怎么办,孩子怎么办?"但经过长时期的精神压抑后,我竟然有点"习惯"了。因为很多人劝我:"只要他还要这个家就行了,你还图什么呢,咱不就是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吗?"

提醒:一个貌似完整的家难道真的就能给孩子足够的温暖和爱吗?对爱人的不忠不仅最终导致婚姻的恶果,"同床异梦""貌合神离"带给孩子的将是对生活的不信任,对人间真情的误解!孩子是爱情的结晶,有爱才有他,也许到了该深深思考的时候了。

TOP4 对老人不孝比例:13.62%

BBS:本来我看到这一条也列在其中,还感觉有点奇怪呢,但仔细想想也是,将来我们都会变成老人,也都需要孩子的孝敬啊。

提醒:"总有一天你也会变老",记得这是一则公益广告的宣传语,把这句话赠送给那些不孝敬老人的年轻父母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老人是谁?是生你养你的人,那么你是谁?是生养你家宝宝的人。如果你不为孩子树立孝敬的榜样,那么迟早有一天恶果会降临到你的头上。绝不危言耸听。

TOP5 不思进取比例:6.98%

BBS:谁不希望上班后再加把劲儿,再好好地拿个学位、升职加薪啊,可是有了孩子后就没有那份儿劲头了,每天一回家就抱起孩子来不放,再就是成堆的家务(老公难得帮忙)。有时候想美美容没空啊,更别说看书学习了。

提醒:能想到美美容,保持年轻的容貌和体态,这本来就是"思进取"的一种表现啊!而读书、考证书、升职等要求,则是另一层次的"思进取"。其实,给孩子树立榜样还是次要的,重要的还是为了家庭的金色未来。您想,如果两人彼此不嫌弃倒也罢了,怕就怕一人得道,一人仍原地踏步,那么铁三角的家庭态势就不那么稳定了。

TOP6 酗酒比例:2.72%

BBS:我很讨厌酒鬼,如果我老公哪天喝多一点,我就堵住家门不让他进来!虽然他常拿"工作需要"来搪塞我,但我就是不信:你自己不爱喝的话,谁还能灌你啊!在孩子面前喝得臭烘烘的,还吐得到处都是,真替他难受!我庆幸怀孕前他当小部下的时候还没那么能喝,否则不就耽误了孩子嘛!

提醒:假使不是当爸爸(妈妈)的人喝醉了,也挺讨人嫌的,更何况当家长的要时刻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形象问题呢!其实,"面子"问题事小,重要的还是要给孩子种下早教的良好种子,言教不如身教,让公德、礼仪、健康方面的教育真正深入的孩子头脑中。

TOP7 吸烟比例:1.51%

BBS:谁都知道吸烟不利于健康,让老婆孩子吸二手烟更是不对。但是,我看与其他恶习相比,吸烟还算程度轻微的了。毕竟大部分时间吸烟是在公共场所和单位啊。

提醒:看来大家对烟民的反感轻于对酒鬼。不过都知道吸烟有害,比如研究表明经常吸二手烟的孩子听力下降,而吸二手烟的孕妇会发生眩晕、胎动异常等。所以,还是不吸或少吸为妙。

TOP8 不讲卫生比例:1.71%

BBS:不讲卫生怎么能列入"不可宽恕的恶习"呢?投票的人是不是有洁癖啊?

提醒:不讲卫生当然不好!不仅容易引起疾病,更重要的是无法教给孩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难想像不讲卫生的父母调教出来的孩子是讲卫生的。

TOP9 其他(包括热衷于家庭聚会等)比例:1.11%

BBS:我觉得老公太爱打牌了,不仅很耽误时间,有时候还输点小钱!他总把我自己扔家里干家务、看孩子。

BBS:我老婆什么都好,就是喜欢在家中摆小宴会请同学同事来做客,这样可以炫耀她新买的衣服或者新添的家具什么的。但他们一来我就很头疼,只好抱着孩子躲到小房间里去。

提醒:虽然我们听起来还没那么严重,但如果摊到这些人的老公或老婆头上,也许就感觉无法忍受了。是啊,任何休闲生活都应该有节制,以不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为度。

TOP10 不会管理家庭财务比例:0.73%

提醒:要么是因为参加投票的父母都视金钱如粪土,要么就是他们都很会管理家庭财务,总之这个重大的金钱问题被排在了最后。但是别忘了,现在已经是三人行了,为孩子的教育和未来进行财务管理,比如投资、储蓄、保险等等都是十分必要的,未雨绸缪嘛!

父母必看:别让孩子把“对不起”变成一种习惯!


对不起!你的孩子会经常说这句话吗?我们经常教导孩子,做错了事情要道歉,不小心打扰、妨碍到别人,也要及时说声“对不起!”这本无可厚非,也是正确的教导方向,但有时,有的父母不小心将这一点做过了头,让孩子光养成了说“对不起”的习惯,却不懂得控制言行、避免伤害的重要性。

见过这样一对母子

小男孩调皮活泼,活动起来有些毛毛躁躁,不是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就是玩得时候手常常打到其他的小朋友的头或眼睛,甚至有时候发脾气,在别的小朋友好好在玩的游戏里捣乱一通。事情发生之后,男孩的妈妈就瞪一下他,他讪讪一笑,说声对不起就看着他妈妈忙着在后面道歉安抚,一句对不起说很多遍。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还能理解和包容,可是,这个男孩说完对不起之后,还是老样子,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闯祸了就来一句“啊呀,对不起!”然后就跟没事人一样,笑嘻嘻地跑开。“你怎么不好好教教孩子?”面对其他人的建议,这个忙着给闯祸的孩子收拾烂摊子的妈妈一脸无奈,“我教了呀!他也说了对不起呀!我有什么办法呢!”

其实,这个妈妈教给了孩子说“对不起”,却没有帮助孩子理解“对不起”的真正意义。孩子犯错不可避免,关键是,要让他明白不管是有心非还是无心过,事情发生了就会对别人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而这些伤害,不是一句简单的“对不起”就能轻易化解和弥补。我们在说“对不起”的时候,其实是在反思自己的错误,希望得到对方的谅解的同时,也在提醒自己,以后一定不再犯同样的过错。

《钉子的故事》

相信有很多人都听过《钉子的故事》。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它们将永远不能恢复成从前的样子。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故事里的父亲,除了用一个巧妙的方法引导孩子疏通、转移情绪之外,更帮助孩子意识到避免错误、伤害的重要性。之前我们分享的文章也说过,教育的问题防大于治,教导孩子管理情绪、控制言行远比犯错、造成伤害之后的认错和自责更能帮助孩子学会担当与成长。

别让孩子把“对不起”当成一种习惯。

和孩子一起学习、实践“不二过”,正确地看待犯错、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成长路上,总会经历一些或大或小的伤害。愿我们的生活少一些“对不起”,多一些温暖的“谢谢你”。

负面新闻该不该给孩子看?


很多妈妈会因为孩子而刻意减少对负面新闻的“摄入”,一方面是担心孩子会因此而悲伤,另一方面也是担心无从回应孩子对于负面事件的疑惑和问询。当孩子看到或提到伤感、恐怖的新闻时,父母应该如何回应?其中的分寸该如何把握?

负面新闻该不该给孩子看负面新闻该不该给孩子看

思考:孩子真能与负面新闻隔绝吗?

这个世界每天都有好的事情在发生,也有坏的事情在发生。如果有负面新闻出现时,我们会不会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关掉电视。或者是因为我们担心孩子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后,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孩子,但实际上我们不能把孩子放在真空中,孩子渐渐长大,我们和孩子之间谈论的话题也不可能永远只是围绕着我们自己这个小世界,当谈到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时,我们是不是可以拿出一点点时间,想一想:“我给孩子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形象”?我是否“鼓励孩子以更宽阔的视角去认识当前发生的事情”?

专家:保护孩子5建议

宋庆龄幼儿园科研室主任徐冰老师,她给出了以下5点建议:

1.不用刻意回避

没有必要刻意回避负面新闻,事实上父母没有办法把孩子放在真空中。孩子也许不会在家里了解,也有可能在幼儿园听别的孩子提起,就像“东方之星”翻沉事件,有的幼儿园有新闻播报环节,就有可能提到。

2.正面回应,认可孩子的情绪

如果孩子和你说起这个话题,父母回应的原则是正面回应、认可孩子的情绪,但要点到为止,不要再进行深入讨论。比如当孩子说“船沉了,死了好多人”,你要正面回应,认可他的情绪:“是的,这是一件很不幸的意外,有很多爷爷奶奶去世了,他们的家人一定很伤心。”但不用再和孩子深入讨论了,毕竟学龄前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

3.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惧感

如果孩子表现出他的担心、害怕,家长要做的是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惧感。比如,遇到飞机失事的新闻,孩子表示以后再也不敢坐飞机了,那么可以和孩子聊聊,每年有多少飞机起飞、降落,发生事故的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下暴雨后飞机会推迟起飞,这就是飞机的工作人员为了保障飞行的安全,飞机起飞前都有叔叔会检查飞机的状况。

4.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表现出沉浸在伤感的情绪中,要通过传递正面、积极的信息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发生地震之后,可以和孩子讨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去帮助在地震中受灾的人;再比如在这次翻沉事件中,有几个叔叔得救了,那么学会游泳就比较重要,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安全教育中去。

5.家长的情绪也会影响孩子

家长收看此类新闻也要适度,注意媒体对孩子的影响,如果家长自己感到焦虑、没有安全感,孩子也会被家长的恐惧感传染。

提醒:父母做到正面回应点到为止

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看到负面新闻当时没有回应,但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后续表现,这种负面情绪是不是持续,如果持续就要帮助孩子疏导、消除他的恐惧感。如果孩子没有再提,那么父母也不用再旧话重提。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建议“正面回应,点到为止”。

网友有话说

有时候,电视里有负面新闻时,我会立马换台,让孩子心灵能多干净就多干净吧。@一路惊喜

那次玉树地震,孩子真的感伤了,真的哭了。@嘻嘻妈妈

一直感觉,那些悲伤负面的东西离我们很远。@跳跳路

当你被问到,妈妈,人活那么久没什么意思,是什么感觉?@哭泣的百合花

突然想到了《天下无贼》里的傻根,有同感的有木有。@然并卵

希望孩子还是大条些好。@勇敢孩子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