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去幼儿园的小朋友应该如何引导

09-25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观念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不爱去幼儿园的小朋友应该如何引导》,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已经开学了,但对于刚送入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入园分离性焦虑”是绕不过去的门槛,绝大多数孩子在入园几天后都会又哭又闹,不愿去幼儿园,怎么安慰都无济于事。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要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最快地适应幼儿园环境呢?

孩子焦虑是正常表现,家长不必紧张

有些孩子在幼儿园里,会出现饮食减少、睡眠不安、情绪不稳、少言寡语甚至是拒绝进食的情况。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入园分离性焦虑”,其实是孩子离开父母时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家长不要因此而焦虑或过于紧张。

家长如果按照一定的方法去做,就能够帮助孩子尽快度过这段适应期。

提前跟老师联系,熟悉班级环境

父母可以抽时间带孩子到幼儿园附近参观,让他了解周围的环境,实地观察比口头上的讲解来得更有效。确定入园后,要与老师取得联系,带孩子到班上熟悉环境,激发幼儿来园的愿望。

不要看到孩子伤心就跟着抹泪

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态度要坚决,孩子哭闹时,家长不要表现得太上心,要让孩子知道,哭闹也是不行的,在这个阶段必须要去幼儿园。为了安慰孩子,家长可以在去幼儿园之前,与孩子做一些约定,对他进行心理暗示。比如,在去幼儿园之前,家长可以允诺孩子做一些事情,然后与孩子‘拉钩约定,再盖个小印章’,说到的必须做到。这样每天都有一种暗示,会慢慢减缓孩子的焦虑心理。

家长离开幼儿园时不要太留恋

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不论孩子如何哭闹,都要坚决与孩子告别说再见。当然,家长也可以稍微停留一些时间,但时间不要太长,时间越长,孩子对父母的依恋越强烈。

同样,家长也不要偷偷溜走,这样的话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爸爸妈妈怎么忽然不见了?他们去哪里了?这对孩子的成长也很不利。

不肯午睡的孩子,可带个玩具去幼儿园

有的孩子不肯睡午觉,这其实也是“入园分离性焦虑”的一种表现。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可以让孩子带一个平时在家里最喜欢的玩具去幼儿园,让孩子抱着玩具睡,减少孩子的孤独感,让孩子把对妈妈的依恋转移到玩具身上。

降低依赖,心理成熟的孩子不爱“委屈”

有些家长在接园时的表现过于焦虑,一整天没见到孩子,准备了零食、玩具,急匆匆地赶到幼儿园,一见到孩子抱着亲了又亲,这种过于强烈的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委屈,这也不利于其适应幼儿园。

树立老师的“妈咪”形象

孩子入园后,老师就成为他一天中接触最多的成人,刚开始,肯定有一定的陌生感,但慢慢会与老师建立感情产生依赖,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积极引导幼儿,老师每天会像妈咪一样照顾他吃饭、睡觉、穿衣,教他学习新本领,小朋友遇到困难要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他解决。对老师积极的评价会让孩子更快接受幼儿园的生活。

给孩子讲故事

妈妈可以经常给孩子讲讲上学或幼儿园的快乐故事。例如可以自编故事《猫咪上学记》,杜撰的主角可以是宝宝熟悉的卡通人物或小动物,通过猫咪在幼儿园快乐游戏的过程来让宝宝憧憬幼儿园生活。

创造机会,积极认识班级的新伙伴

积极的交往行为也会帮助孩子减轻焦虑,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由于孩子们被编在一个班,家长们的缘分也由此诞生。家长们可利用业余时间相邀一起带着孩子出去玩,孩子们在亲子的氛围下更容易建立友情,到了幼儿园会表现出亲近感,有了小伙伴的陪伴及共同游戏,孩子会转移焦虑的情绪。

多交流互动,进行兴趣引导

在回家的路上,家长应该多多和孩子交谈。孩子第一天的校园生活,肯定有许多新奇的经历,他肯定有一肚子的话要说。父母应该及时引导,多沟通交流,当孩子讲出他的“奇遇”后,父母应该及时做出反馈。如果孩子比较内向,家长也应该多多提问,以引起他的兴趣。比方说,今天老师都教了什么内容啊?小朋友中谁最漂亮啊?你今天吃的什么午饭啊?当孩子回答以后,家长应该进行肯定鼓励,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去爱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提醒:父母过度关注知识、技能,把其他的情感都割裂了,孩子变成了分数机器,这时危险就快发生了。表面上看,他们学习成绩好,掌握很多技能,但他变成了一个没有感情的人,一个冷漠、视别人为地狱的人,他的目标仅仅就是超过别人──

“家庭教育是情感教育,没有情感就成了冤家。”

4月1日,留日学生汪某在上海浦东机场因学费问题和母亲发生争执,并拔刀刺伤母亲。事件发生后,很多人都在疑惑,这个23岁的男孩究竟为了什么会伤害自己的亲人。而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看来,从1991年留美博士生卢刚杀人案,到最近发生的药家鑫事件、留日学生刺母事件,这些屡屡发生的极端恶性事件背后,都能找到一个共有的因素:家庭教育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而割裂了其他情感。

“父母过度关注知识、技能,把其他的情感都割裂了,孩子变成了分数机器,这时危险就快发生了。表面上看,他们学习成绩好,掌握很多技能,但他变成了一个没有感情的人,一个冷漠、视别人为地狱的人,他的目标仅仅就是超过别人。”孙云晓说。

在孙云晓看来,情感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它有两个层次:第一,父母给孩子真正的爱,其中包括物质关心与精神关怀;第二,父母引导孩子学会爱。“因为儿童的学习是观察学习,儿童的文化是模仿文化,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孙云晓说,尽管家庭教育中一定会有说教,也有许多知识和技能的教导,但家庭教育的本质不是知识教育,也不是说理的教育,而应该是情感教育。

然而在现实中,情感教育的地位却在动摇。

在很多家庭里,常能听到的一句话是:“只要把学习搞好,其他什么都不用管,这不是你该干的事。”

孙云晓认为,在这一问题上,父母要负主要责任。造成孩子情感缺失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父母错误地理解了教育的本质,对孩子的培养“重智轻德”,家庭关系变得像钢管一样封闭、坚硬、冰冷,而且没有其他选择。另一个原因,则是对孩子物质第一、没有原则的爱,孩子变得任性,为了自己享乐可以去践踏别人。

“有时在一个孩子身上,会同时表现出这两种情况。这都是爱的误导,对爱的剥夺。”孙云晓说。

上海某小学一位老师曾经给孙云晓讲了这样一件事。

在四年级某班,一次数学考试中,一个数学成绩非常好的女孩突然缺席,老师说因为女孩的爷爷去世,她去参加告别仪式去了。

话音刚落,全班居然响起一片欢呼声,有人说:“她爷爷可死了”,还有拍桌子和跺脚的。原来,女孩的爷爷是数学教授,经常辅导她,这些孩子认为,如今她爷爷去世了,他们终于可以超过她了。

还有一次,在江苏讲课时,一位妈妈等到听众都走后找到孙云晓:“我的孩子太可怕了,我已经离家出走半个月了。我丈夫在北方打工,我在家带孩子,孩子一点孝心都没有,管我要钱,乱买东西。我说他,他居然打我。”

对他人的冷漠,对父母的粗暴,这样的事情孙云晓听过不止一次。

在他看来,这都是由于情感教育的缺失造成的,“情感教育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教育。教育的本质目标是让人获得幸福,获得发展,而不是所谓的成功。单纯追求孩子在某一个社会位置的成功,这只是阶段性的成功。”他说。

卢梭曾在《爱弥儿》中提出,对每一个孩子和成年人都应该有一条教育底线,即绝不伤害别人。在孙云晓看来,当前的家庭教育中,急需为孩子建立这样一条道德底线,在孩子10岁之前应该完成道德智能的培养,也就是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孩子两岁前,要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建立安全感。这个时候父母的陪伴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孩子从小不在父母身边,或者孩子身边的人不稳定、不固定,孩子很可能没有安全感。2岁-4岁这个阶段,要敢于对孩子说不。这时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迅速,是需要建立是非规则的时期。当他出现不良行为,比如打人、骂人、独占,一定要对他说不。5岁-10岁,要继续培养品德习惯。10岁以后的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尊重,特别是到了青春期。”

孙云晓认为,情感教育其实可以从很多家庭生活的细节中开始。在对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调查时他发现,中国父母给孩子零花钱比较随意,40%以上的父母给零花钱与孩子的学习成绩挂钩,而日、美、韩三国的高中生,半数以上获得零花钱与其在家中从事的劳动相关。而且中国父母给零花钱后很少检查,而日、韩、美三国的家长则比较重视指导。

孙云晓认为,实际上,零花钱就是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好的线索:“洛克菲勒给孩子零花钱,一星期就给1美元50美分,而且要遵从3个三分之一的原则:三分之一可以自由花,三分之一要储蓄,还有三分之一要做慈善。仅零花钱这件小事,就能培养孩子的公益心和自制力。”

另一个故事来自中国。一位母亲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孩子小时候,一家3口都喜欢吃橘子,这位母亲每次买橘子都按3的倍数买。每次晚饭后都让儿子拿来3个橘子,全家分享。而且,每个月给爷爷奶奶汇款,母亲都带着儿子去填单子办手续。

“习惯养成是有规律的。按照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一种行为持续21天就能成为初步习惯,如果能坚持90天,就能养成稳定习惯。”孙云晓说。

育儿知识:怎么应对不爱去幼儿园的孩子


孩子不喜欢去幼儿园,入园焦虑是每一个孩子都会出现的状态,只不过是有的孩子自我调节的能力好,就能够很快的适应,如果孩子的调剂能力比较差就会有很长的一段过渡期,家长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

有一位叫兰兰的小朋友,从小由奶奶带大,现在已经3岁了,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爸爸妈妈决定送兰兰去幼儿园,可兰兰却怎么劝说也不肯去。东东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不知什么原因,近几天突然不愿意上幼儿园了。兰兰和东东的妈妈都很着急,不知如何是好?

造成孩子不肯上幼儿园的原因很多,对于初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首先是因为不熟悉环境,特别是所接触的人的改变,会使孩子感到陌生、不习惯,从而产生恐惧的心理。其次是因为生活方式不适应,孩子从个体活动过渡到有规律的集体活动,难以适应。

对于上过幼儿园已有一段时间的孩子来说,原因就比较复杂了。可能因为他在幼儿园做事遇到了困难或受到批评,也可能是因为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身体不舒服,还可能是因为生病或其他原因,隔了一段时间没上幼儿园,对幼儿园产生了陌生感。以上两种情况,父母要分析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动员孩子上幼儿园。

怎么应对不爱去幼儿园的孩子

对初上幼儿园的孩子,主要应做好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一、多给孩子讲幼儿园有趣的事,引起孩子对幼儿园的向往。

二、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熟悉老师,熟悉环境,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培养孩子初步的适应能力。

三、了解幼儿园提出的有关教育孩子的具体要求,培养孩子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给孩子安排与幼儿园相应的作息时间,缩短家庭与幼儿园生活、卫生习惯方面的距离,使孩子对幼儿园有一定间接经验。

四、讲明道理,并给孩子以鼓励,使孩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初步理解上幼儿园的意义,从而能自愿地上幼儿园。

对已上过一段时间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要深究原因,对症下药:

一、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事遇到了困难或受了批评,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或找出做错事的原因,教育孩子要勇于克服困难,承认并改正错误,做个坚强的孩子。

二、孩子若向父母提要求,对于合理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对不合理的或虽合理但一时无法满足的,要向孩子讲明原因。若发现孩子身体不舒服,可暂时不上幼儿园,在家观察;也可送孩子去幼儿园,但要和老师说明情况,以便老师在必要时给予照顾。

三、对于因病或其他原因间隔一段时间没上幼儿园的孩子,父母事先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孩子对重返幼儿园有一个心理准备。同时,送孩子上幼儿园要持之以恒,没有特殊情况不要随意中断。

家长如何处理小朋友之间的矛盾?


家长如何处理小朋友之间的矛盾?

一、家长掌中的“宝”

现在大多数的家庭教是独生子女,这个一家人的珍宝可都是父母的贴心肉,打不得,骂不得,可以说是个个都跟供祖宗似的奍孩子。家长的这种超乎重视也导致了,孩子必须在自已的视线范围内或是生怕孩子受到别人欺负的心理。

可是大家数家长的这种娇奍方法,造成了孩子就算有错,也舍不得打骂,这使得自已这宝贝不行的心头肉在别人那受了欺负,就会被家长无限的放大,看成了天大的事。

其实,小孩子在与一起玩的小朋友玩耍时发生摩擦或是起了冲突,今天被个小胖子推了,或者明天被个稍大一点的孩子打了,这种是很正常的事,难道成人与成人之间的交往就都很顺利,一丝摩擦也没有?这种事情谁敢打保票不会发生?

在小孩子之间起到冲突的时候,只要在合理打闹的范围内,家长都不应该干涉,因为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也许小孩子在闹过之后一会就好了呢。所以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要受欺负,别人打你一下你就还回来的这种做法完全属于多余,因为孩子在玩耍时,你推我一下,我搡你一下,这是常会发生的事,没什么了不起的。

二、孩子“打不还手”,认为长大会懦弱

有些家长认为自已的孩子总是被打被害人欺负,而不敢还击,长久下来孩子的性格会变得胆怯、懦弱,将来无法适应社会的竞争。家长的这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教育方式并不是对孩子好,而是在害了孩子。

现今社会虽然需要竞争力,但是一个人“单枪匹马”的闯社会也是很难成功的。当代社会需要合作、团队,而一个人进入到一个团队中,不可能没有任何的矛盾和冲突,如果豪不退让,一点亏也吃不了,那些人不是你的父母,他们不会无下限的容忍你,这时你要怎么办,集体的工作环境你还能适应吗?所以说孩子之间的摩擦是需要家长在旁从中调节的或是看孩子自已的处理,不要让你的观念害了孩子的将来。

三、不要放大事态

由于小孩子还不大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已的想法,所以当一个小孩子看见一个喜欢的小朋友时往往都会用自已的小手来牵小朋友的手,来表示自已的喜爱之情。但小孩子的手脚并不知轻重,常常导致误伤这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家长要从小教育孩子学会正确的对待和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问题,遇到危险的事情也要学会保护,这种正确的培奍、引导问题,才是对孩子正确的教育。

孩子之间的矛盾究竟孰是孰非?

孩子之间为什么会产生矛盾?首先,三岁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开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总认为这是我的、那是我的,还不懂得分享、合作、轮流这些游戏中的规则,争抢玩具是常有的事;再者,幼儿此时正处于语言发展时期,口头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内心的一些要求和意愿无法及时、合适地表达出来,故而常用行动来代替;还有一点就是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自然处于中心,大家都为他服务,他会得到及时、高度的满足,然而当他面对其他小朋友的时候,这种“特权”便被剥夺了,自然无论从心理、情感还是行为上,他都需要改变,而这个改变是需要慢慢学习的。?

当然,小朋友之间产生攻击行为也并不是完全出于恶意。有的孩子是因为太喜欢对方了,忍不住要搂一搂、抱一抱或者拽拽头发甚至咬一口,这些没轻没重的举动都是想要引起对方的注意,他们渴望互相交流,得到彼此的喜爱。

为什么有的孩子富于攻击性,而有的孩子却相反呢?

我们知道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儿童出生后就有气质即神经类型的差异,如有的孩子活泼灵敏,有的则沉静呆板。我们做父母的成人之间都有这样的差异,就更别说孩子了,孩子的气质类型与他的社会性发展,比如对他人情感的感知、如何与对方相处等等是紧密联系的,这就是为什么面对争吵,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反应。我们只能在顺应孩子天性的基础上积极地引导,而不能由着家长意志进行强行改变,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为什么父母对这个问题非常敏感,急于得到解决呢?

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掌中宝,不能被欺负,更不能有任何损伤,孩子被欺负了,心疼不说,面子也无光,这是家长疼惜孩子又爱面子的心态导致;同时,社会竞争的激烈给大家一个感觉: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如果从小就不会反抗,不会保护自己,不会争取自己的权利,长大后势必要落后,要挨打,这是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导致的。其实未来成功靠的是综合素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德行、情商,并不是简单的厉害与否,更不能幼稚地以为孩子敢还手就是勇敢,以后就能成大事。?

分析了这么多,我们是不是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不用我说,家长们也应该有所反省。?

第一,不要舍不得。

孩子之间的矛盾是他们那个世界里的童话,有着我们成人不可理解的逻辑和秩序,很多家长不都感慨曾经有过家长之间还在那里争吵,可是孩子却已经和好了的尴尬局面吗?所以家长不要用成人的斤斤计较去度量孩子之间的矛盾,他们的矛盾很简单,根本用不着家长提心吊胆,更不用家长亲自上阵,非要决个胜负。可我就是不忍心孩子受欺负,怎么办?社会环境如同天气,不可能总是风和日丽,下雨了我们都要寻找解决办法,淋淋雨会让他学得更快,让孩子受点挫折,受点挑战是必要的,家长要放宽心,孩子不是瓷娃娃,只要在合适的度内,完全可以让孩子自然成长。?

第二,不要限制孩子的交往。

有些家长认为应该禁止孩子和那些有攻击性的孩子交朋友,这种逃避的办法也不可取。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孩子要长大,要走向社会,他需要承担他所必须承担的风险和责任,一味躲避,只会对社会形成不信任感,终究一事无成。孩子有他选择朋友的权利,家长不可用成人狭隘的眼光评判和限制。?

第三,不要妄下结论。

小朋友之间的个性差异很明显,但各有优势,而且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和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年轻父母不可随便认定孩子是否就是一个爱打架的坏孩子或者一个软弱胆小的笨孩子,更不允许给孩子灌输这样的判断标准。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才是这个阶段小朋友们应该培养的素质。

第四,不要就事论事。

认为孩子受欺负就是胆小、懦弱,要想不被欺负,就得还手,比对方还厉害!这种思维大错特错。威信靠什么来建立,难道就是打架、争斗?其实智慧、情感、德性的力量比这种身体的力量要大得多,我们不是要教孩子怎么还手,而是要教会孩子与人友好相处,用丰富的知识和善良的情感吸引更多的小朋友,身边的好朋友多了,他的力量自然就壮大了,这就是我们成人世界里的权威。

所以我们要看到事情背后,往远处想,孩子要战胜的不仅仅是这个曾拽一下她小辫子的小男孩,而是以后她所要面对的更多挑战,这些挑战来自方方面面,绝对不是“还手”可以解决得了的。

不爱去幼儿园的孩子,我该拿你怎么办?


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难免会遇到这样的窘境:孩子哭闹着不肯去幼儿园,或许这个问题出现在他刚刚入园的时候,但也有可能变为一个无法解决的长期问题。这时候,我们作为家长的该怎么做呢?

对于孩子而言,去幼儿园就意味着远离熟悉的环境和亲人,面对陌生的环境、老师和小伙伴,他们首先表现出的是情感上的不适应,让他们觉得没有安全感,其次是生活方式的不适应,之前在家生活随意性大,现在却被幼儿园生活约束,本来家里几个人照顾他,现在却什么都要自己做,还要学会分享和等待,于是他们产生了“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因此,他们焦躁不安,并哭闹不止,试图向家长传达不想去幼儿园的信号。即使经过了几个月的适应,看似已经习惯了幼儿园的生活,可一旦孩子在幼儿园遇上不如意的事情,或者假期在家呆久了,又或者发现可以赖在家里的理由,就又会开始哭闹,这让家长头痛不已,此时该怎么办呢?

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向往

案例一:涵涵是个瘦弱又怕生的女孩,每天都是由家人抱着上幼儿园。原本只要她哭闹,家人就会顺从她的意愿不出门,或者中途接她回家,时间久了,她也没完完整整地上过几天学。今天妈妈刚抱着涵涵走到幼儿园门口,她就哭着对妈妈说:“我不上幼儿园了,我要回家。”妈妈说“幼儿园可好玩了,有很多玩具,还有很多小伙伴。”涵涵一听哭得更大声了:“我不玩玩具,我不要小伙伴,我要回家。”涵涵边哭边挣扎,就是不想入园。

对策: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就应该提前告诉他,你已经长大了,要像爸爸妈妈上班和哥哥姐姐上学一样,该上幼儿园了,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还有老师。老师会弹琴、唱歌、跳舞、讲故事,还领小朋友做游戏,老师喜欢每一个小朋友,上幼儿园的孩子会变得更加聪明、能干,鼓励的语气会使孩子从心理上对幼儿园产生好感。此外,在入园前还可以带孩子到即将就读的幼儿园熟悉环境,减少陌生感,参观活动室、休息室等,使孩子正式入园时觉得有一种熟悉感,心理上会有一种安全感。

对于已经入园的孩子,要确保送他去幼儿园时家长的情绪必须是愉快的,孩子从心理上也能感受到上幼儿园是一件愉快的事,从而产生愉悦感。而且一定要按时送园,准时接回。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则要积极引导孩子回忆幼儿园里发生的有趣事情,在言谈笑语中家长要流露出对老师的喜爱和信任,表扬孩子的行为,让他觉得上幼儿园是开心又光荣的事情,对此有期待感。在生活中,切记不要拿上幼儿园吓唬孩子,比如当孩子调皮不听话时,不可用“你再不听话就送你到幼儿园”“你不听我的,那我就告让老师来教训你”,这样容易让孩子对老师产生恐惧心理,更不愿意上幼儿园了。此外,当孩子没有特殊原因拒绝入园时,一定要有原则,不听孩子的无理取闹,坚持底线。

锻炼孩子的能力

案例二:帅帅在幼儿园里总喜欢一个人坐在小椅子上,嘴里不停嘟囔。午饭时坐着不声不响不肯吃饭,老师喂他也不吃,到了午睡时间,就是不到床上去,怎么哄都不肯,就愿意一直坐在椅子上。帅帅妈妈说:“孩子每天在家吃饭时都是爷爷奶奶追着喂,老人喜欢安静,不陪他玩游戏,等我和孩子他爸回到家陪他玩,就会玩到很晚,于是每天早上都让他睡到自然醒,他说幼儿园很多小朋友说话太吵了,不喜欢上幼儿园。”

对策:家长在人园前应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生活自理技能,如:自己吃饭喝水、自己漱口洗手、自己大小便、自己擦屁股、自己穿脱鞋扣扣子等等,这样等孩子离开父母上幼儿园,由于他具备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他会觉得自己很能干,能很快地适应新环境和新要求,也不怕没有家人的照顾,同时还会很自信地与他人交往,帮助他人等等。

此外,父母要减少宝宝孩子对成人的依赖性,生活中要多让孩子和别人交往,除了同龄的孩子外,也尽可能地让他多接触除了家人之外的其他成年人,学会接纳陌生的环境。比如,周末约朋友孩子一家一起出去玩,或带孩子到朋友家做客。其次,家长要帮孩子建立有规律的作息习惯,要配合幼儿园老师改变原本家庭生活作息时间的随意性,制定与幼儿园相仿的作息时间,尤其是在双休日、节假日时,更要提醒孩子按时作息,包括早上起床时间和晚上入睡时间相对固定,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而且还有助于孩子规则意识的形成。

学会当放手

案例三:阳阳每天都去幼儿园,不哭也不闹,但他就是不进教室,明明要上课了,他却在操场上玩各种大型玩具和体育器械,乐不思蜀。爷爷奶奶叫他进教室,他当没听见。上课铃声响后,爷爷奶奶更是放不下心,总是在幼儿园门口徘徊,担心他会跑出教室,找各种理由探望。后来,当家人数落阳阳的表现后,他就抱怨说在幼儿园上课一点也不好玩,他宁愿在家玩耍。

对策:很多家长舍不得离开孩子,当孩子入园后,一看班上孩子多,担心老师照顾不到,怕孩子吃不上,喝不着,尿尿不知道说,是不是有孩子欺负他,于是总时不时地去探望。家长的这种心理很正常,毕竟孩子第一次远离自己的视线。但是家长也要信任幼儿园的老师,不要舍不得孩子,更不要常去探望,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因为家长抱着一种忧愁担心的态度去探望,会让孩子认为上幼儿园是一件伤心的事情,甚至行为变得更加任性。而且一旦孩子发现家长放不下自己后,会时刻想着家长怎么还不来,这样不利于老师组织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孩子尽快克服焦虑和老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

在孩子最初入园时,家长应尽可能把孩子的基本情况向老师介绍,如孩子性格是活泼的还是内向的,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生活习惯有哪些,害怕什么,有没有过敏史、疾病史等等,以便老师心中有数,使教师尽快熟悉了解每一个孩子,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更好地开展工作。孩子入园后,则学会适当放手,如果放心不下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多和孩子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同时也和老师保持联系,做好家园配合。

幼儿园小朋友新年寄语


1、向喜羊羊的聪明学习;向沸羊羊的健康学习;向懒羊羊的不挑食学习;向灰太狼的永不放弃学习!

2、在新的一年里,祝宝宝长高长大,聪明伶俐。

3、祝宝宝身体壮壮,学习棒棒!

4、祝宝宝开心每一天!

5、希望你健康快乐的成长!

6、每天开开心心的上幼儿园。

7、每天好好吃菜,快快长大。

8、祝你在新的一年里爱吃蔬菜,长得壮壮的。

9、新年吉祥,幸福和欢乐与你同在。

10、宝贝,你幸福所以我幸福!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进步!

11、希望宝宝:健康、聪明、活泼、可爱、幸福、快乐!

12、新年到,灯笼高高照,烟花传喜报;庆佳节,笙歌伴舞,共祝祖国好;同欢乐,龙飞凤舞,国泰民安心一条;共祝愿,风调雨顺,祖国明天更美好!

13、你给全家带来了幸福和欢乐,你是爸爸妈妈的骄傲,我们将尽力为你留住每一个成长瞬间,希望你成长的路上充满欢声笑语与美好回忆。

14、宝贝,现在的你是一个美丽童话的开始,以后的故事也许包容百味,但一定美不胜收;是绚丽的晨曦,也许有风有雨,但一定有灿烂的阳光迎接。

15、希望每个宝宝天天都能像花儿一样开放,像阳光一样灿烂!健康、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如何让宝宝顺利去幼儿园


孩子长大了就要上幼儿园了,但很多的孩子不想要离开爸爸妈妈,所以在上幼儿园之前总是会哭闹。很多原因都会让孩子上幼儿园哭闹,而入园恐惧症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孩子有入园恐惧症的话应该怎么做呢?

一、孩子有入园恐惧症的表现

1.哭闹不止

很多孩子在刚上幼儿园的时候都会哭闹,而有入园恐惧症的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会哭闹得更厉害,同时哭闹的时间也会比其他孩子要长。

2.装病

有些孩子有入园恐惧症,每次去到幼儿园之后就会装病,认为这样老师就会叫爸爸妈妈把自己带回家。

3.胡乱大小便

孩子有入园恐惧症,不会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去指定地方大小便,喜欢憋屎憋尿,甚至是喜欢在裤子上拉屎拉尿。

4.不合群

有入园恐惧症的孩子,总是难以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和其他小孩子相处并不融洽,甚至在幼儿园里不愿和其他的小朋友交往。

5.喜欢打架

孩子有入园恐惧症,可能会出于保护自己而对其他的小朋友做出排斥和抵抗行为,严重的时候可能会故意去打别的小朋友。

二、孩子有入园恐惧症怎么办

1.提前带孩子适应环境

在上学之前,先带孩子了解一下幼儿园的环境,让孩子提前熟悉起来,这样去了幼儿园就不容易由于环境陌生而心生恐惧。

2.讲述幼儿园趣味生活

把上幼儿园的好处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满怀期盼地去迎接幼儿园生活。

3.教孩子相处之道

让孩子跟其他的小朋友多沟通,这样能够让孩子逐渐忘记害怕,更好得融入进去。

相信《不爱去幼儿园的小朋友应该如何引导》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的小朋友小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