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最重要的性教育老师

09-27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观念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父母是最重要的性教育老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孩子常会问父母:我是从哪儿来的呀?很多父母羞于回答,或是含糊不清地回答。也有父母担心孩子会早熟,严厉斥责孩子。其实正确对待孩子的性问题,并引导孩子认识性,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为什么要进行性教育?

孩子早期的性意识需要引导。性教育是孩子早期生理和心理发展到一定年龄的需要。儿童早期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性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今后一生的“性认同感”,影响以后的性别行为以及性向目标选择。

正确而恰当的性别同一感需要培养。孩子在日常同伴交往中已经产生了所谓男孩、女孩的概念,从而会做出一些性行为,包括对人体器官的关心。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异性伙伴之间,或者互相让对方看一看性器官,或者用手摸一摸,甚至会玩些模仿医生、掀裙子等性游戏。

人的性心理的发展和性别角色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般任其自然发展,往往是正常的;如果教育方法不当,则会形成畸形的结果,对年纪小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而孩子在和周围的人接触过程中,会逐渐理解一个男孩应当如何,一个女孩应当如何;加之同性和异性孩子之间相互接触有一系列规范要求,因为社会对男女不同性别角色期望和角色行为的性别要求是不同的。这种男女性别适当心理的形成更需要进行相应的性教育。

二、父母对性教育的误解

亮亮平常喜欢和邻居婷婷玩过家家,有一次,两人玩着玩着,亮亮对婷婷说:“你是我老婆”,便像模像样地拉着婷婷入“洞房”。两人躺在床上也不知道做什么,亮亮突然凑上去吻了一下婷婷。没想到婷婷马上就哭着跑出去告诉了亮亮的妈妈,说亮亮欺负她。结果,亮亮被妈妈打了几个耳光,哭泣不止。

见“性”色变并训斥孩子。孩子很好奇男女孩子有什么不同,父母在洗澡时孩子也很想偷视。现实中,父母对孩子这方面非常小心,不希望孩子涉猎。于是,见到孩子模仿做出一些大人之间的亲密行为,如亲吻、拥抱等,有的母亲就怒斥阻止:“不许动!”“羞死了!”或者用手强行拉开甚至痛打一番。这种做法会给孩子形成了一种错误观念:与异性朋友之间的亲密行为是不好的、羞耻的,这些行为活动是要受到抑制的,受到惩罚的。

有一天晶晶对妈妈说:“外婆说我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这是真的吗?”妈妈很尴尬,边哄边说:“你外婆说得对,你就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等你以后长大结婚了再告诉你吧。”

晶晶上幼儿园了,有天爸爸把她从幼儿园里接回来时,她问:“爸爸,为什么上厕所时,有的小朋友要站着,我却要蹲着呢?我偷偷地看小虎,我们长得不一样。为什么啊?”爸爸说,“以后你长大了自然会明白。还有啊,以后上厕所要专心点,别去盯着别人,那样可不是好孩子。”

忌讳谈论性方面的科学知识。在传统的教育中,父母总是避讳和孩子谈“性”问题,而让孩子自己去摸索,往往使许多孩子因一时的“性”好奇,而犯下错误。其实在孩子年幼时,即可以自然的方式和孩子谈“性”问题。此外,平时家长也应注意自己在家中的言行和隐私,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并时时提醒孩子如何适时保护自己,以免受到坏人的伤害。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父亲是孩子最重要的引路人


从儿童身体的发展来看,不少临床医生观察到,与父亲接触很少的儿童,在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不及父子接触正常的儿童,并且患有营养不良和传染病的概率比前者高。这是因为在与儿童的交往上,父亲与母亲的方式是不同的。

早在婴儿期,父婴交往与母婴交往就各有特点。在交往内容上,父亲更多的是与婴儿游戏,而母亲更多的是照顾婴儿。在交往方式上,母亲更多地通过语言交谈和身体接触,而父亲更多的是通过身体运动方式,带给婴儿强烈的大动作身体活动刺激。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父亲不仅与儿童有共同操作和探索的游戏活动,还常常同儿童到公园、游乐场以及大自然中进行游览、跑跳、打球、游泳、爬山等活动,这些活动对儿童身体发育有积极的作用。

由于父亲的性格、能力等特点,儿童从母亲处和父亲处得到的认知上的收获是不完全相同的。观察和实验都证明,从母亲那儿,儿童可以更多地学到语言、日常生活知识、经验、想象力、创造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由于父亲常常引导儿童在社会生活中更广泛地接触客观世界,使儿童得以接受大量的信息刺激,这对培养和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自信心及兴趣爱好具有积极的作用。而这些又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有力条件。

从儿童个性形成来看,母亲所能引导儿童的是她的女性特征,如会关心人、体贴人、富有同情心等。而父亲通常具有独立、坚毅、果断、敢于冒险、勇于克服困难、宽厚等个性特征。儿童在与父亲交往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其影响,进行学习和模仿。另一方面,父亲也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其影响,进行学习和模仿。另一方面,父亲也自觉不自觉地要求儿童具有以上特征,尤其是对男孩要求更是严格。父亲能大胆地让儿童体会到冒险的快乐。

当儿童要从高处跳下来时,妈妈常会说:“危险,不要跳!”而爸爸则很可能说“没关系,试试看,爸爸在这儿。”儿童向未知的挑战精神就是这样萌发的。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性教育楷模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性教育楷模

父母每时每刻都在以他们最自然也最有力的方式告诉孩子:什么是性,什么是爱,什么是婚姻,什么是幸福。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老师。作为老师的父母,应如何把握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呢?

确切地说,关于青春期教育,我认为应该在孩子的性发育尚未成熟之前进行为宜。性健康教育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性教育不仅包括性知识教育,也包括性道德、性心理、性美学、性法律和性伦理等内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应该在孩子的幼儿阶段,就告诉他一些人的生理常识;在小学二三年级时,开设性教育课,主要讲解性的生理知识,让孩子懂得自己是怎么来的,自己的身体结构是怎么样的;到了小学高年级或初中时,重点向孩子讲解性心理与性道德;到了高中和大学阶段,则以讲性道德、性法律和性美学为主,让他们深刻了解爱情与婚姻。

这是学校教育的步骤。建议家庭教育也借鉴和配合这个步骤进行。

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同伴间的交往乃至与异性间的交往是不可缺少的一课。在孩子交往的过程中,父母应对孩子有哪些提示和帮助?

第一,要教育孩子从小知道维护自己身体的重要。父母要告诉孩子,除了生病看医生等特殊的情况之外,别人是不能随便触摸你的身体的,这是一种权利;同样,你也不能随便触摸别人的身体,这种权利是对等的。这能使孩子在年幼时就确定了尊重隐私的意识,长大后就能明白每个人都有维护自己隐私的权利。

第二,在孩子的中学阶段,父母就要把性交和避孕知识明白地告诉给他们。每一个中学生,都特别需要接受避孕知识教育。很多的教育实践证明,很多孩子是在不了解自己身体、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了一些越轨行为,他们不清楚怀孕到底意味着什么,不清楚怀孕的后果、要承担的责任,更意识不到感染上性病或艾滋病的危险。孩子对一切都一无所知,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严重失职。

第三,鼓励孩子的正常交往。对于少男少女的交往,父母的态度应该是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怀疑,多一些引导少一些限制,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当然,鼓励不是放纵。所以我们说,尊重和信任是给孩子的最好礼物,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一谈到青春期教育,许多父母首先想到的是该怎么对孩子说。其实,在父母每天的行为中都包含着对孩子的性教育信息,甚至父母在家庭中的一些生活小节,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是的,不仅会产生影响,而且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天下父母哪对不是一男一女的结合,哪对不是与孩子关系最亲密的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做,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孩子会对父母的行为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模仿。比如说,丈夫下班回来,妻子为丈夫送上一杯热茶;妻子上班之际,丈夫为她披上风衣,等等。这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和画面。当他们长大时,在自己面对与异性交往的问题时,就会以父母为榜样,这对他们处理相关的问题是大有好处的。同时,家庭中父母是否恩爱、关系是否和谐对孩子来说也非常重要。父母之间相敬如宾、体贴呵护,会为孩子的性心理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如果父母之间关系恶劣,甚至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打架,就会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仇恨的种子,会扭曲孩子的心灵,将来也会影响到他对爱情与婚姻的态度。

有责任心而又明智的父母,应当从生活的点滴之处着眼,处处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不要背着孩子亲热却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开放的父母不妨当着孩子的面拥抱接吻,这既是向孩子传达爱的信息,也是向孩子无声地进行着性的教育。

您说过,父母们每时每刻都在以他们最自然也最有力的方式告诉孩子:什么是性,什么是爱,什么是婚姻,什么是幸福。在家庭中,在具体的操作上,父母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第一,父母不要谈性色变,要以平常心对待性。家庭性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共同来学习与性有关的科学知识,应保持一种健康进步的观念和态度,并在家庭生活中营造一种理解、豁达、和谐的气氛。如果父母无力对孩子讲解性知识,可以在家中备一本介绍科学性知识的书,让孩子容易看到就行了。

第二,父母要在家庭中保持一种良好的性形象。性,不仅指性生活,也不仅指性知识,它还包括性心理,包括亲密与爱的表达和体验。夫妻应当经常地、有意无意地让孩子看到夫妻间嘘寒问暖,拥抱接吻,谈笑风生,这样可以使孩子初步形成对美好生活、爱情、婚姻的向往心理,为其未来的幸福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第三,夫妻在孩子面前亲近要得体。亲密不等于过分亲热,夫妻可以让孩子看到彼此之间亲密的身体接触,如拥抱接吻,但不宜让孩子看到具体的性交过程。

第四,关注孩子的性成熟。男孩的遗精、女孩的月经都是孩子青春期来临的重要标志,在此前后父母都要注意做好引导,让孩子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和自豪,感受到长大的庄严。同时,也要对孩子的白日梦、手淫等现象给予充分的注意和理解,及时地讲解有关的知识,帮助孩子正确地接纳自己。同时,父母还要在一些生活小节上多加注意。比如孩子要尽早与父母分床睡,不要让孩子赖床,要养成醒了就起的好习惯,等等。

我国未成年人的性知识近70%的人来自黄色杂志、三级片和成人网站;24%以上是自己通过各类书籍获得;仅有约1.66%和1.32%孩子的性知识来自最有责任承担性教育义务的学校和家庭。

教育重要的是来自父母的关怀


近日,由中国(上海)高校传媒联盟、美国驻沪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主办的“对话美国驻沪总领事”活动在沪举行,美国驻沪总领事葛瑞风和来自上海9所高校的十余名校媒记者进行了一个小时的交流。

“最近中国对‘狼爸’、‘虎妈’有很多争议,您作为3个孩子的父亲,对此有什么看法?”上海海事大学的一名同学抛出了自己的问题。

“这是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导致的”,葛瑞风总领事笑着回答道,“对于孩子的教育,我更多的是从朋友的角度关心教育孩子。”葛瑞风表示,作为一个典型的美国人,自己更倾向于让孩子享受自己的生活,尊重孩子的感受,培养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孩子总有变成大人的一天,到那时他们要自己独立面对问题,我倾向于让孩子自主面对生活。”

葛瑞风说,他有个中国朋友,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学大提琴、小提琴等,“他的孩子非常辛苦,的确中国家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我也听说很多‘狼爸’、‘虎妈’的故事,但是我很庆幸自己不是他们的小孩。”

在谈到中国家庭的教育状况时,葛瑞风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在任何学校,学生教育最重要的是来自父母的关怀。”他说,不同于中国父母喜欢让孩子单独在书房学习的模式,美国小学生更喜欢和父母待在一起做作业,比如妈妈在厨房做饭,孩子宁愿在厨房做作业,“我觉得父母要对孩子的功课感兴趣,家长的重视是孩子对学习感兴趣的前提。”

“西方的老师更多的是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葛瑞风说,“要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促使孩子自发地去学习知识,培养孩子自己思考学习的能力。老师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这点不同于中国老师仅仅传授知识。”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远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远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自己孩子的一切交给老师,是家长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老师再好再负责任,他也不可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老师不能保证你孩子良好的品行

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与否,品行是关键!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教有关。老师只是传到授业解惑者,家长却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大于老师45分钟的课堂教育。

因此,想要让孩子有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才是关键,老师无能为力!

2、老师给不了你孩子良好的习惯

麻将桌旁、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肯定和爱看书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差别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边看电视边督促孩子认真读书时,收到的往往是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也不想想,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会强迫孩子做到呢?

积极进取,有良好生活习惯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热爱学习,能够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小大人儿。父母在教育上会省很多心,所以当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坏毛病时,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也许就会找到根源所在!

3、老师给不了你孩子读书的兴趣

很多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不爱看书。但是却没有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爱看书呢?孩子读书的兴趣是从小培养的,两三岁的孩子就该开始读书了,而不是等到了学校之后,让老师培养你家孩子读书的习惯。

你家里的书多,孩子就读的多。父母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孩子就会效仿,反之,孩子只能模仿你做别的事情。是否从小阅读的差距,会在以后的知识层面,认知能力以及写作水平上表现出来。

4、老师不能帮你培养孩子的意志

老师更多的交给孩子的是课本知识,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人道理,坚强的意志,这些都是要靠父母去培养的。老师没有义务帮你去培养,这些只能由家长从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如果你忽略了,那你的孩子也许成绩很好,但是意志薄弱,受不得半点挫折,所以情商教育也很重要。

5、老师给不了你孩子长久的幸福感

一个人所在的原生态家庭对他一生的影响都很大,夫妻恩爱,家庭和谐,在充满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注定要比家庭不健全,或者整日吵闹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要心里阳光很多。而这个是老师给不了的,却能决定孩子一生的!

淘仕教育总结:

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

孩子不是老师的,是你的,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榜样,请做个称职的父母!

说一千道一万,你的孩子只是老师N个学生中的一个,教育你的孩子也只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而已;但你不一样,孩子是你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远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关于亲子关系:陪伴是最重要的


关于亲子关系:陪伴是最重要的

刚刚看过电影《我爸比我小四岁》,讲的是一个父亲为了让处于叛逆的女儿与他更亲近一些,假装车祸后失忆,智力跌至五岁(所以比九岁的女儿还要小四岁),由女儿陪着他流落街头、到建筑工地打工。经此灾难,女儿当然成长了也懂事了,与爸爸的心也贴近了。待到最后,才发现这是父亲一手设计出来的游戏。

虽有剧透之嫌,却不得说,这个构思值得一提,它指出这场陪伴的性质:这不是一场被动的、被逼的陪伴,而是一个父亲的思考和主动选择。表面看来,是孩子在陪父亲,事实上,是父亲陪孩子。

父亲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工作狂,在电影中,女儿对父亲进行控诉,说他的工作是个杀人的工作,因为他没有时间照顾家里,母亲为了给他送文件遇到车祸去世,之后,孤独又怨恨的女儿只能做各种叛逆的事来引起父亲注意。

但是身为一个父亲,为什么要等到女儿都出现问题了,才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吃尽苦头来上演一出关于陪伴的大戏呢?他之前到底干嘛去了?不是这个父亲奇葩,其实这样的父亲比比皆是,所以“爸爸去哪儿”才成为那么热门的节目,光是这个节目名都让人心有戚戚焉。而这也不仅仅是中国社会的问题,更不仅仅是都市成功人士的家庭现状。在一部叫《单车少年》的美国电影中,也写了一个成长中的少年苦苦索求父亲陪伴而不得的故事。片中的父亲,与妻子离异,生活困苦,四处打工,无奈中还卖掉了儿子的单车。儿子从收养院逃出来,千辛万苦地找到了他,他竟然说:“你以后不要再来找我了。”儿子问:“为什么?”他说:“因为我很困难,我管不了你。”

看电影的时候,我曾与同伴讨论,孩子为什么那么眷恋父亲呢,即使这个父亲一向不关心自己?也许,渴望父母的陪伴是由生物本能,何况对于并没有在世界上建立强大的的关系功能的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核心人际关系的全部,与父母的关系是他们在世界上一切亲密关系的预习,所以他们本能地需要抓紧这种关系。同理,如果在孩子的幼年,一个父亲执意要疏离孩子,切割孩子的依恋,那么他造成的伤害,可能是他远无法预计的。

片中的父亲(即白凯南饰的陈总)看到后果是女儿的叛逆,其实,这个父亲是幸运的,因为他的孩子尚在童年,要修复仍有机会,并没有造成不可逆的创伤。我有过一个朋友小M,美丽聪明,善良有趣,但在恋爱问题上,表现出令人诧异的癖好。她的每一任男友都很忙碌又很冷漠,表面看,他们的冷漠是以忙碌为由,但深入的相处就觉得,忙于工作只是一种借口,这种铁板一样的冷漠是一种冷暴力,会让身边人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但是,即使受伤分手,小M再寻找的,仍是一个这类型的男人。

作为朋友一开始我不明白小M为什么这么喜欢自找苦吃,这不就是一种斯德哥尔摩症状么?人家说吃一堑长一智,她倒好,每次都在同一个问题上摔跤。后来有机会听了小M说及她的父亲,原来,她的父亲与她的历任男友,都是同一类人。

她父亲聪明,帅气,事业有成。小时候,她每天晚上睡着了父亲还没有回家,因为事业如日中天,自然疏于家庭。但后来父亲的生意破产了,本以为会回归家庭,但他又迷上赌博,更加彻夜不归。对于小M母女来说,这个男人就像一个恶梦。但是,在内心的深处,小M一直羡慕那些可以在父亲跟前撒娇卖萌的小朋友,她似乎是恨父亲的,内心却有无法摆脱的恋父情节,甚至于投射到男朋友身上——她只被这一类男人所吸引。

一个父亲的影响何等之大,我们在小M身上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极端的案例,但对于多数人来说,父亲的缺失,不仅对于自己自己是一种遗憾,对于父亲本人来说,也是一种遗憾。

以影片中白凯南所饰的老陈来说,错过对孩子的陪伴,他确实得到了很多,比如事业,比如财富。但是,人生的成就感,其实是多种多样的。事业和财富确实可以带来成就感,孩子的成长,也可以带来成就感。

我自己的体验确实如此。生孩子之前,全吃喝玩乐去了,生孩子之后,同时面临着事业和养育孩子的双重压力,我不是全能的人,孰取孰舍,颇费思量。

出于没办法,也出于本能,我只能将陪伴孩子放在首位。这种本能如果加以思考,无非是因为,孩子是一个人,而工作不是。还有什么能比一个生命的成长、一个灵魂的丰富和发展、两个人的交流和共同进步——更重要呢?我想象不出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事。我们多数人都看重恋爱,看重成人之间的相互交融,因为那样的交融,会马上得到回报——成人懂得表达,他会很快地回应你,给你快乐。但我们总是轻视与孩子的交融,因为孩子的回报,往往是滞后的,是不直接的。

但是,这回报肯定有的。这回报不仅是收获一个优秀的孩子,而是,在对一个人的陪伴中,你感到人生温暖的底座。我自己,也是在对孩子的陪伴中修复自己的很多问题的,这种陪伴,表面看来是一个大人在付出,实际上,也是对人性的审视,对自己的反省,也是一种修炼。所以,即使它不能创造财富,不能推动GPD,不能增加点击率,但是,对一个人的深切了解和深入交融,就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也最能让我觉得,这样活着是充实的。

管教,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爱


管教的背后是爱

每次在谈教养观念时,很多人都会问我:“你会不会对孩子生气,会不会批评孩子?”老实说,我觉得要做一个完全不生气、不发怒的父母真的很难。

人难免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更何况是跟小孩朝夕相处的妈妈。

有时候,我们会忍不住靠“惩罚”来建立界限,可无论是我们这一代小时候经常品尝的“竹笋炒肉丝”,还是现在所谓的不打不骂“爱的教育”,重要的是,父母必须要让孩子感受到管教背后是“爱”,而非冷漠、孤立、报复,或是以“爱”为名但出发点却是逞大人一己之私欲的假爱。

小孩是弱势的。大人有时候单方面发泄一时的情绪,或者是以管教为借口,实质是拿孩子来出气;甚至大人自己心态不平衡而用言语或体罚折磨孩子......

这些都是没有爱的管教,很容易就让孩子感到委屈、不平、不满、愤怒。忍气吞声长大的孩子,亲子关系严重受伤。

尤其孩子在被责骂时,往往会误以为你的爱有条件:要乖乖听话、考一百分、要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做、好好练琴、写功课……这样,妈妈才会爱我,否则妈妈就会不爱我、骂我。

在这个状态下,孩子并不能体会你的责骂其实是一种爱。

验证妈妈的爱:哭天抢地来索吻

某个星期日,我去台中演讲,孩子们的爸爸周末带他们去新竹露营。演讲结束,我匆匆赶到新竹跟他们会合。

我很开心见到两天不见的孩子们,于是在车上兴致勃勃地转头问坐在后座的女儿:“好玩吗?你们这次有去玩滑水道吗?”但是女儿却低头看着她的脚,完全没有理我。她不动如山,眼也不抬、嘴也不张。

后座一片静默。我连续问了三次,都得到一样的结果。空气似乎凝结,连坐在旁边的朋友小孩,都尴尬地盯着我和女儿,一副“看你们什么时候会吵起来”的表情。

所有人都不明白,女儿为什么故意不回答我的询问?然而,她仍然低头看着她的脚、不理不睬。

我被浇了一头冷水,心里当然十分不悦,于是我回头坐好,无奈地耸耸肩说:“好吧!既然你不想理会我的关心跟问候,那就算了。妈妈不会再问了。不过我要告诉你,装作没听到这种行为,十分不礼貌,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女儿听到我语气不悦,才不情愿地抬起头来说:“我刚刚在看我脚上的伤口,没听到你说话嘛!”

我本来已经不太高兴了,一听这句话更是火冒三丈!这明明是一个烂借口,因为刚刚车上再安静不过,依照我三次说话的音量,除非是个聋子,否则绝对不可能“没听见”。

于是,我勉强压抑心头怒气,说道:“好吧!算你没听见好了。但是等一下你如果跟我讲话我没回答,也是因为我‘不小心没听见’喔!”

女儿听出我话中有话,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意味明显,便哭起来说:“好啦!对不起啦!下次你跟我讲话时,我不会不理你了!”

我正准备要晓以大义时,刚好车子已到目的地,我便先下车。女儿立刻靠过来,伸手握住我说:“妈妈!牵我!”

其实,我心里还是有点不高兴,不过我一向秉持的处罚原则就是,孩子已主动道歉认错,我便立刻既往不咎,不要让自己的情绪破坏接下来的气氛。于是,我依她的话牵着她往餐厅走去。不料,就在这时,女儿竟又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拉住我,一边哭一边说:“你牵我!我要你牵我!”

我觉得莫名其妙,一边走一边回答:“有啊!我已经牵你了啊!”

没想到,女儿仍边哭边跺脚,停在路边口齿不清地喊:“不是,我要你牵我!”

我简直是一头雾水。这时,旁边的小孩见状便帮忙解释:“安安阿姨,桐桐是要你亲她,不是牵她啦!”

我低头一看,果然看到女儿一脸的眼泪鼻涕,却眼神坚定地把头仰得高高的,等着要我亲她。

我被突如其来的“索吻”给弄傻了!看她那委屈、倔犟又一脸坚持要我亲她的表情,实在很好笑。于是,我虽然心里仍然有点生气,但还是顺从地弯下腰在她那湿漉漉的圆脸上用力亲了一下。

事后,女儿满脸眼泪却仍然“倔犟索吻”的这件事,一直留在我脑海里。

直到那天录完节目,我才恍然大悟,女儿当时的索吻,便是典型的“被责骂时,依然要确定妈妈还是爱我”的证明。她想要知道,我在盛怒之下,是否依然爱她?因此,她用“妈妈愿不愿意亲我”这个办法验证。

在她小小的心眼里,一定是这样想的:如果妈妈亲了我,那么表示妈妈虽然生气,但仍然爱我。若是妈妈不肯亲我,那么她一定是因为我做了不好的事,所以不爱我了!

想当然,这样的拒绝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打击:她小小的脑袋可能会因此而觉得,妈妈的爱,是有条件的!

我女儿性子憨直,是个有话直说的小孩,虽然她已经九岁,仍然会用这样有点幼稚的方式验证妈妈的爱。有些孩子不若她直接、憨厚,可能会用其他较为迂回的方式去验证。

这时,妈妈的态度就很重要了!你是否接收到孩子想要确认你“爱的讯息”的要求?在处罚过后,突然要求你的抱抱、亲亲,问你还爱不爱他?或是故意倔犟地转头不理你,希望你去安抚他?他希望的正是你“爱的保证”,让你的责罚后面,充满着让他感觉得到的爱。

这时候,千万不要因为还在气头上而故意回答:“你不乖、我不爱你!”请不要吝啬给孩子一个爱的保证:“我不喜欢你刚刚的行为。但是,我还是很爱你。就是因为爱你,所以才要教你、纠正你。”

树立界限,展现贴心的体谅

我还记得,初一时爸爸有次教我数学,因为我态度不佳,他气得拿橡皮线鞭打地板,没想到厚实的橡皮线向上弹起,刚好落在我的耳壳上,打裂了我的耳朵!倔犟的我任鲜血濡湿了头发,一声不吭。最后是妈妈发现我擦耳朵的毛巾鲜血淋漓,才一边责怪爸爸一边仔细帮我将耳朵包扎起来。

然而,我印象很深刻的却是当天夜里,爸爸一连起来好几次,看看我睡觉时有没有压到耳朵的伤口。虽然我装睡不理他,心中却已经接收爸爸的歉意。隔天,爸爸带我们全家去野生动物园玩,我心里知道,他那一鞭,并非怒,而是爱。

回想我的童年,在接受父母严厉管教的同时,我也接受到他们付出的爱。妈妈虽然凶,但是很喜欢跟我聊天、开玩笑,爸爸虽然对我的功课要求严厉,但他经常带我出游,每天睡前读故事给我听。在受到严厉要求的同时,我仍然拥有双亲很多的爱。因此,我知道,父母是爱我的。

我想,让孩子感受到爱,的确是管教上很重要的一点。孩子不能够只有严厉的管教,而没有温暖的怀抱。孩子需要双亲清楚树立的界线,也需要双亲柔软贴心的体谅。爱与管教,必须是并行的。这样的孩子,才能体会什么是“爱的管教”呀!

沟通在孩子情商教育中最重要


法宝1.让孩子学会自我沟通

让孩子学会自我提问,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对我自己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结果为导向”式的自我沟通。对于早恋、沉迷网络、厌学的孩子更要多引导他设计这样的提问。问完问题,再用记录的方式,把得到的结果写出来,经常“复习”自我反省。

法宝2.帮助孩子和他人沟通

从孩子学会说话起,父母就需要开始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良性的互动。“家庭报告”就是不错的形式,每周一次,全体家庭成员到位开始报告。一周的所见所闻、彼此的心情、对其他家庭成员的抱怨以及抱怨的反馈,都可以成为沟通的内容。

法宝3.换个方法去沟通

首先,批评性的信息可以换个渠道传达给孩子,比如利用节假日给孩子寄明信片,或者给孩子的手机发短信。其次,对孩子的批评处理一下,把批评变成建设性的意见,只说客观事实,不与孩子的人品挂钩等。

家园共育《父母是最重要的性教育老师》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的游戏的重要性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