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幼儿园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都需要提前寻找一些资料。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那么,你知道优秀的幼师资料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放手让孩子去交往”,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导读:家长过分保护会使宝宝交往方式不自然;社交技能要从宝宝抓起。

专家认为,独二代的圈子未必比独一代小

独生代宝宝存在社交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对宝宝的成长又有什么影响?眼下越来越多的独生代当上爸爸妈妈,他们在独二代宝宝的养育中又有什么招?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的业内人士和专家。

8421倒金字塔结构

独生代宝宝受重视未必全是好事

省立同德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徐方忠告诉记者,独生代家庭都是8421倒金字塔结构,独生代宝宝兄弟姐妹少,邻居少,人际交往方面少,但是社会生活能力不一定下降。“独生代的生活环境好的方面是,父母围绕,是家庭中心,孩子更容易增加自信,爱表达自己;关注培养一个孩子,这样他(她)智能发育会更好。”当然,坏的方面也不可忽视,过分自私,以自我为中心,行为规范不好。这些也是他工作中常常遇到的案例。

“长期处在社交缺乏的环境下,除了胆小、行为规范差,语言发展障碍外,严重可能导致社交障碍。当遇到新的、陌生的环境时,很警惕,焦虑。不过现在真正患有社交障碍的孩子真的比较少。”徐主任说。

宝宝出生之后就存在人际交往。与父母有交往,与外界有交往。徐主任建议,首先孩子跟父母等家庭成员之间要有良好互动,当然父母要提供更多的与外界的交往机会。

独二代2岁进入社交圈

家长过分保护会使宝宝交往方式不自然

“现在的家长对宝宝社交越来越重视了。”浙大西溪园何晓勤老师说,独一代对于独二代宝宝的社交很重视。因为信息沟通快,社区配套完善,到了周末,几户家庭相约活动的情况在增多。“独一代常被关在家里,独二代2岁就已经进入社交圈了。”何晓勤说,独一代为独二代营造的机会很多。可是,为什么独二代比独一代的圈子更大,独二代的人际交往能力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呢?

“跟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有关。”浙大西溪园何晓勤老师说。很多家长本身也是独生子女。“现在的家长存在过分保护的心理,导致宝宝交往的方式不自然。”何晓勤说,家长主导得太多,导致宝宝或者不坚强,或者存在过度侵略性。有的父母因自己工作忙,将孩子托付给老人。相对来说,老人对于宝宝的关注度更高。这样,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更得不到锻炼。

“所有的能力都应该多多锻炼,这就是所谓的‘用进废退’。”何晓勤的说法也在徐方忠这里得到印证。“成年人改变自己的行为,小孩的行为就会变。家长正确的育儿方法往往比教育孩子本身更关键。我有一个想法,在结婚之前年轻夫妇都应该学习正确养育观念。”

父母提供机会

让孩子自己拿主意

零点咨询公司董事长袁岳前不久在本报针对“独生代管理”开了一次讲座。在他看来,目前长大成人的“80后”、“90后”的独生代想象力丰富,但也存在动手能力不足、决断能力欠缺等问题。独一代究竟该如何培养?他建议家长们培养独生子女时要让他们更多地与其他小孩一起玩,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自己的角色,不能光依赖于亲子互动。另外,父母不能过多地替代小孩做决策,而是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孩子一起分析,让孩子自己拍板,这样这些独生子女长大后才不会成为没有主意的一代。

社交技能从宝宝抓起

老外正在复兴弹珠、跳房子、儿童足球等传统游戏

交往是发展儿童社会性一个重要途径。儿童只有在与同伴、成人的友好交往中,才能学会在平等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积极的情感,为将来正常地进入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因此,让儿童学会交往是独生子女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据报道,英国一家智囊机构发布研究报告称,社交技能应从娃娃抓起,应当针对5岁~8岁的孩子设立社交技能课程,让他们学会愤怒管理、压力处理,教他们解决交朋友中遇到的问题,否则错过这个关键期,从小就缺乏社交技能的孩子长大后会出现行为不良、学习困难、社交恐惧等问题。

在国外,父母常让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父母们配合孩子演戏,让孩子体验不同角色的所思所想,从而能更好地理解他人,在人际交往中取得主动的地位。经常和孩子一起相处、一起交流、一起玩,让孩子知道自己被爱、被认可,这是孩子与同伴、朋友交往时自信心的来源。父母的爱是孩子向外发展、探索外部复杂的人际关系时的指路明灯。

父母们还经常和孩子一起玩艺术,一家人一起玩拼图,烤饼干,画画;和孩子一起听音乐,一起唱歌,一起弹奏乐器;和孩子一起读书,向孩子问问题,让孩子改编故事或自编故事。

而最近,美国一些教育人士、父母和儿童发展专家正努力复兴一些传统玩具,包括弹珠游戏、“跳房子”以及儿童足球游戏等。通过举办各种游戏会议,开课讲授这些玩具的玩法,以及成立与这些玩具有关的俱乐部等。

他们表示,除了怀旧外,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担心,那就是随着传统玩具的日渐衰落,孩子们的想象力受到限制,与其他孩子的接触和互动也受到限制。此外,他们还希望能通过传统玩具,在不同年龄层的人们之间架起一座新的沟通桥梁。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组织和研究机构为倡导这些传统玩具而努力。这些机构指出,大量研究表明,这些玩具对孩子有许多益处:它们不仅能帮助孩子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启发孩子多交往


导读:交往是人际之间的必须事物,培养孩子的交往至关重要,鼓励自己的孩子多多交往,做个交往达人。

孩子一般都乐于交往,但有些孩子则表现得胆怯,不敢到别的小朋友家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般有这样几种原因:

1、孩子性格内向,虽然想去别的小朋友家玩,由于胆小,所以不敢去。

2、成人的态度问题。有的爸爸妈妈怕孩子到外面去玩“野”了,既怕被别人的孩子带坏了,又怕孩子外出受欺侮,不如关在家里保险;有的怕孩子到别人家去把别人家里搞乱了、搞脏了。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孤僻的性格,使孩子怯于交往。

3、由于成人要求孩子从小学习名目繁多的知识技能,把家庭教育学校化,忽视了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

4、环境的影响。城市楼房住房日益增多,独门独户的生活环境,导致人际接触减少,邻里关系淡化,孩子被关在自家的小天地里。

5、爸爸妈妈由于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带孩子串门,把孩子关在家里。

那么,怎样让孩子乐于到其他小朋友家玩呢?

1、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心理,让孩子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可以让孩子主动跟熟人问好,逐渐地熟悉周围环境;也可以采取先邀请别的孩子来家玩,引导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活动,几次活动后孩子就能大大方方地和小朋友在一起玩了。

2、培养孩子在交往技能。家长不要过分地保护孩子,要鼓励孩子积极地参与同伴的活动。同时,家长还要多让孩子与生人交往。有的孩子在家里能说会道,一出门就显得拘谨胆小,因此,家长要给孩子与生人交往的机会,在繁忙中抽出时间带孩子去公园玩,鼓励孩子接近其他小朋友,和他们在一起玩。带孩子逛商店时,不妨让孩子主动跟营业员提出购物需要。经常带孩子串门,到朋友家做客时可事先告诉孩子,让孩子有心理准备,并提一些适当的要求,比如让孩子与朋友家的孩子一起玩耍等。

3、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个口齿伶俐的孩子是不会没有交往伙伴的。让孩子把想做的事表达出来,对什么事什么人有什么不满也要说出来,这样当孩子独自一人在家时,他会主动提出来到别人家去寻找伙伴的。

4、激发孩子到小朋友家玩的欲望。家长可让乐于交往的孩子向自己的孩子介绍他家的新玩具、新鲜事,让孩子产生想玩想看的欲望,使孩子主动提出到别人家玩的要求。

5、点滴诱导,及时鼓励。对孩子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体味到与同伴交往的乐趣。

通过以上这些活动,孩子是会乐意到别的小朋友家玩的。

让幼儿自己解决交往中的矛盾


案例背景:幼儿总是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在我们班的区域活动中,大部分幼儿喜欢的都是美工区活动,在那里,他们可以操纵自己的双手,展示出他们奇特的想法,创作出不同的作品。大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但在活动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教师的介入是能很快解决问题,但会对幼儿造成依赖的心理,使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针对班上常出现“打报告”的现象,教师可以尝试让幼儿自己解决交往中的矛盾。

案例描述:区域活动一开始,幼儿各自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游戏活动,我在教室里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走到美工区时,孩子们的泥工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其中浩浩的作品最为奇特,他做了一段小路,高山和小桥,还有两个小人偶。周围的小朋友都在夸赞他的作品,浩浩开心的用小人偶和他做的小路、高山和小桥给大家讲故事:“这个小朋友走过小路,爬过高山,来到了小桥……”这时小桥出现了点儿问题,小桥断了,旁边的佩佩发现后,立即说:“哎呀,你的小桥断了,怎么办呢?”浩浩望着小桥用手挠挠脑袋说:“没事儿,我给他做一艘小船吧!”说着他便动手又做了一艘小船,继续讲着小人偶的故事。玩着玩着,浩浩和佩佩吵了起来,佩佩不开心地说:“浩浩抢玩具。”“是我先看到的”浩浩也急忙的说道,两个小朋友就这样吵了起来,我蹲在他们身边了解了事情的原由,正想说点儿什么,这时佩佩却说“你先玩儿吧!我等会儿再玩。”浩浩,没说话,用工具继续做起泥工作品,但不一会儿,两个人又开心的聊了起来。幼儿的世界里,矛盾不是长久的,我们应该尝试让幼儿自己解决活动中的矛盾。

案例分析与反思:

分析:

首先浩浩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他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愿意向小朋友们讲解自己的作品,并能自编故事,为自己做的泥工作品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在小朋友们夸赞他的作品时能耐心的向大家讲解自己的作品,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自己为作品创编的故事,人际交流交往能力也较好。

其次,在讲述故事途中,遇到小桥断了的事故,能巧妙的转换故事内容,为小人偶做小船,让他坐船过桥。从此处看,浩浩的生活经验很丰富,有一定的独特思维,能坚持将故事讲完。

最后,浩浩的整个游戏过程是很有计划性的,先做出作品,再利用作品自编故事,完整的表现出了自己的想法。在与佩佩产生矛盾时,浩浩的表现不是很棒,不懂得谦让或与同伴协商,由于急切的想要工具做泥工,与佩佩发生争执。但最后通过佩佩的礼让,矛盾才解除,两个小朋友又开心的玩儿了起来。

反思:

1.老师的指导:在发现幼儿间发生争执时,应先让幼儿自己解决,解决不了再插手,为幼儿调解矛盾,并教育幼儿要懂得谦让、与同伴协商。幼儿的矛盾不是长久的,要让幼儿学会自己处理矛盾。

2.材料的丰富:在游戏开展过程中,让幼儿发生争执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材料。浩浩与佩佩发生矛盾也是由于工具。在教导幼儿懂得谦让、与同伴协商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地丰富区角材料,让幼儿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3.支持鼓励孩子们大胆创作表现自己独特的想法。

支持孩子的自由交往


导读:父母是应该帮助孩子的,当孩子在交友期间,受到冷遇排斥时,父母应该及时发现,给予关心,并且从实际出发,解除孩子心理上的怀疑等,让孩子勇敢地再次接触小伙伴,孩子也只有在通过自己独立结交朋友的过程中,才能增长才智!

有些父母往往有意无意地为自己的孩子选择朋友,限制孩子的自由交往。当然,这些父母的用心是良苦的,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等等。这样做等于父母们代替了孩子的思维,代替了他们分析,代替了他们去和伙伴“算帐”,这样做的结果无疑是把自己的孩子推到孤立的地位,而且使孩子产生依赖性,觉得有父母的坚强后盾,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回到父母身边,寻求庇护。这对孩子增长交友方面的知识是极为不利的。

父母是应该帮助孩子的,当孩子在交友期间,受到冷遇排斥时,父母应该及时发现,给予关心,并且从实际出发,解除孩子心理上的怀疑等,让孩子勇敢地再次接触小伙伴,孩子也只有在通过自己独立结交朋友的过程中,才能增长才智!

我们的研究表明:幼儿同伴交往分为受欢迎型儿童、被拒绝型儿童和一般型儿童。受欢迎儿童情绪稳定、不激烈、活动的强度和速度适中,即不过分爱动,也不过分安静。反应快,敏捷、接受新事物快,适应性强,与人交往灵活。坚持性强、注意力不易分散;被拒绝型儿童特点为情绪不稳定、爱冲动、情绪稳定,其活动的强度大、速度较快,特别好动,感知他人方面反应性习得较低,较外向,适应性一般,注意力易分散,坚持性差;被忽视儿童不爱动,反应较迟缓。

“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经这样问他的弟子:孤零零的一滴水,论份量只能以毫克计,论体积也微乎其微,其寿命能有几何?弟子们回答不出来。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是的,一滴水的寿命是短暂的,但当汇入海洋,与浩瀚的大海融为一体时,它就将获得永生。一个人也是如此,他必须能融合于集体、社会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帮助孩子学会建立友谊,无疑给心爱的小天使插上了翱翔的翅膀.

谨防孩子的交往误区


导读:孩子虽小,但也同样需要交往。孩子正处在成长的时期,家长需要注意不要让交往误区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

小区的游乐场是孩子们的最爱,也是人气最旺的地方。但是人多就容易出现意外,这不,牛牛在荡秋千的时候,就不小心撞倒了站在后面的洋洋。牛牛挺有礼貌:“对不起,洋洋,我不是故意的。”然后准备走开,可是洋洋却不依不饶:“你干吗撞我?”牛牛委屈极了:“我不是道过歉了嘛?”……

这样的争吵真要爸爸妈妈来评判,说谁对谁错,可是个超级大难题。这里牛牛很认真地道歉“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那里洋洋偏不答应,那么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在解释孩子的交往方式之前,让我们先看看成人世界中社会交往的模式。

清早在公司里,A先生碰到了B先生。A先生很有礼貌很热情地打招呼:“早上好!”这时A先生是微笑的,同时他双眼正视B先生,等待B先生有所表示:“早上好!”

可以发现在成人世界中,如果发生交往的需要,人们往往会在交涉之后等待对方的回应。很难想象,A先生在打完招呼之后,就埋头看报纸,根本不理会B先生的回应。成人世界的交往模式是:发生交往需要——我方提出交涉——对方回应——交往需要得到满足。

在成人的交往模式中,最为积极主动的环节就是“提出交涉”。所以爸爸妈妈在教导宝宝时,更趋向于强调交涉的语言:

“宝宝,你不小心撞到别人时要说‘对不起’,知道吗?”

“你借妹妹的橡皮,先要跟妹妹说‘我能用你的橡皮吗’,不然妹妹不会借给你的。”

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因为忽略了“对方回应”的环节,宝宝根本没有“要等别人同意”的意识。他们不知道,在道歉后或在借东西后,必须等到对方有回应,才表示真正解决问题。不然,人际交往到“我方提出交涉”这个环节,就戛然而止了。

正是如此,牛牛在发生冲突之后,只是例行公事式地道歉,并没有等到洋洋的回应,就自认为已经解决了冲突。然而洋洋却认为,面对牛牛的道歉,只有自己作出“没有关系”的回答后,才能算是解决了问题。牛牛和洋洋在交往的根本要求上就脱节了。

因此,要培养宝宝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爸爸妈妈要做的是让宝宝在礼貌规范的语言之外,再多等那么一会儿。

●安静等待让孩子耐心地等上几秒,等到对方有所回应之后才能走。因为这样才能让交往模式得以完整,真正解决冲突。

●观察对方如果对方能爽快地答应交往请求,那么这个交往需要就能满足。如果对方不太愿意,那就表明问题没有解决,需要继续努力,千万不能让宝宝一走了之。

●表明谢意虽然在交往模式中并没有这一环节,但是在最后说上一声诚挚的“谢谢”,可以让对方在心理上得到更深一层的补偿,解决问题就更圆满啦。

打开孩子交往的心


导读: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交多少个朋友并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让他拥有良好的心态,乐于与人交往,这对他才是终身受益的。

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行个礼呀,握握手,我是你的好朋友……可是,如果孩子胆小,不擅交往,家长怎么办—

打造一颗乐于交往的心

女儿童童是个文静的孩子,从小就特别胆小,不敢与人交往。刚上幼儿园时,别的小朋友很快熟稔了,一起追打着玩。童童开始想玩球,没接到,被小朋友抢了去,她就吓得大哭,再也不肯去玩了。整个活动中靠在我身边,一步也不肯离开,无论怎样鼓励、表扬或者威胁都不管用。

现在童童三岁八个月了,开朗了许多,会主动向人问好,家里来了客人,也会主动要求表演节目给大家看,在幼儿园还有一群小伙伴,挺受小朋友欢迎。见到童童的朋友,大多认为她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孩子,其实,这是我对她进行教育改造的结果。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实践,也有些小小心得,愿与家长们一起分享。

首先,煅炼孩子的胆量。胆小的孩子多接触人是首要的,我带她去固定的商店,找固定的营业员买东西、聊天,教她向营业员问好。刚开始,她不敢出声,熟悉之后,她慢慢地敢向人问好,也敢回答别人的提问了,然后再扩大她的“社交”圈子,带她到人多的场所,见得多了,她也就不再怕见生人,敢主动和人谈话了。

其次是加强她与人交往的欲望。我给她专门设了个小本子,表现好,就给她贴朵小红花,同时写明原因:“主动向阿姨问好。”“跟XX小朋友玩得开心”等,表现不好,就打个X,写上原因。为了鼓励她与人交往,我特别注意表扬她在这方面的进步,每当她主动向人问好,我总是适时表扬;认识新朋友,我也会给以鼓励。孩子都有被人认同的渴望,下次她就会做得更好,然后自己评价:“妈妈,我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这时候,我总是诚心地夸奖她,让她感到自己的表现是受欢迎的。

三是当孩子受了委屈时给她一个发泄的机会。小朋友一起玩,难免会出现冲突。童童刚开始只会哭,回家向我告状,说小朋友欺负她。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大多希望他个性强些,甚至霸道些也无妨,这样不会吃亏。作为母亲,我也曾有这种心理,最初我教她:“谁打你,你就打他”但是随着她渐渐长大,我发现孩子的世界有另外一种规则:很多孩子产生矛盾时,都会赌气说:“我不跟你玩了。”并非真的不想玩,而只是一种发泄不满的方式,很快就忘了,发泄后,觉得心理上得到了平衡,就比较容易以平和的心态与小朋友相处。如果家长此时一味地训斥孩子:“你为什么不打他?”就容易让他心理紧张,对别的小朋友产生排斥心理,最后变得孤僻,没有朋友。

四是少干涉。孩子有了交友能力后,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他喜欢的朋友。只要他在某个小群体里,觉得开心、自信,体会到交友的快乐,感受到与人相处的乐趣,就已经是很大的收获了。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有些家长怕孩子吃亏,总是在一旁指导、保护着,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有所依靠,总指望着大人来帮他撑腰。我认为,只要不危及安全,就不必干涉他们,只在事后和他分析一下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就可以了。4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基本的是非观念:比如“打人不对”“排队是有礼貌的孩子”,发生了矛盾,让他自己去判断谁是谁非,与人讲道理,比大人直接干涉的效果要好得多。

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交多少个朋友并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让他拥有良好的心态,乐于与人交往,这对他才是终身受益的。

喜欢《放手让孩子去交往》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送孩子去公立幼儿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