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只有大人爱说大话、爱吹牛,可后来才发现小孩子也有的爱吹牛。每个人都会有自满虚荣的时候,喜欢炫耀自己的成功或夸大自己的能力,这些事情在成人的身上发生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如果发生在两三岁的小宝宝身上,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因为天真的自我夸奖,得意的自我炫耀,可爱的小小牛皮,都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和必有的表现,这是他们成长的痕迹。
小牛皮说:“我会飞呀!我飞得比飞机高;我的自行车骑得最快了,比我爸爸开车都快……”
真相:两三岁的宝宝认知还在逐渐发展,他们还没有能力完全分清楚想象和现实的界线,有些东西是他们头脑中想象的,他们却会以为是真实,当他们把这种“真实”表达出来,就形成了一种炫耀和夸大其辞的吹牛。对待宝宝的这种炫耀要宽容,要帮助他们放飞想象的翅膀,当妈妈睁大眼睛惊奇地对宝宝说:“真的吗?”,宝宝的自豪和满足是显而易见的。
小牛皮说:“我的画画得最棒了,数数也最好,老师最喜欢我了……”
真相:有些时候,宝宝的这种炫耀往往是为了引起别人尤其是小伙伴们的注意和重视,更多的是为了享受小朋友们敬佩的目光,这是小宝宝们的虚荣心在作怪。这种炫耀只要不是很过分,不妨让宝宝们去吹吹小牛皮,私下里还可以以此来鼓励宝宝继续发展自己的特长,努力使自己更加优秀。也有些时候,是宝宝的安全感不够,他希望通过这种炫耀引起爸爸妈妈的关注,这些宝宝往往因为父母工作繁忙,得不到足够的亲子时光。
小牛皮说:“我会帮妈妈摆桌子,会帮妈妈刷碗呢,我最棒了……”
真相:这种炫耀是宝宝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肯定,是积极争取别人认同的一种姿态,有急于得到他的炫耀对象的夸奖的成分,也有对自己有能力做这件事情的快乐成分。这种炫耀十分可爱,有时,即使不在吃饭的时候,他为了证明自己的炫耀也会把碗碟摆一桌子。这是宝宝表达自己行为和能力的形式,需要多加鼓励和赞扬,尤其是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时候,父母更应该加以用心的引导。
小牛皮说:“我家房子最大了,我爸爸的车子最棒了,我的衣服是名牌,我家有很多钱……”
真相:这是最不可爱的一种炫耀,宝宝的言行在某一方面体现了家长的言行特点,因为这个年龄的宝宝都是见样学样的,他们通过观察身边最亲近的人的言行举止而逐渐形成自己的言行模式,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对他们的成长十分重要。如果爸爸妈妈过于注重物质的标准,宝宝自然也会习惯于此,他们会觉得这种炫耀很正常很自然。所以,对于这种炫耀,父母首先要自我反醒,要控制自己对于财富和成功的炫耀欲望,要注意说话的分寸和表达方式。
小牛皮说:“我是班里最聪明的孩子,别的小朋友都不如我……”
真相:这种炫耀,有时候是因为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赞美太多了,使他形成了不断吹嘘和自我赞扬的习惯。因为赏识教育的流行,现在的爸爸妈妈会不时地告诉宝宝他有多棒,有多出色,每时每刻都抓住时机去培养宝宝的自信心,因为他们明白自信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是过分、不切实际的赞扬,会使宝宝飘飘然,对夸奖习以为常,不会产生足够的成就感,久而久之,不仅夸奖失去了效果,还养成了宝宝爱炫耀爱吹牛皮的小毛病。所以,恰如其分地表扬十分重要。要着重夸奖宝宝付出的努力,而不是把重点放在他比别的小朋友多强的问题上。
小牛皮说:“你真笨,画得不如我好看;我唱得最好,他都唱不出来,真差劲……”
真相:这是宝宝的虚荣心在作怪,虽然肯定了宝宝的能力,但却伤害了别的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常常有这种炫耀,宝宝很难与伙伴相处好,甚至会被伙伴们疏远。宝宝还小,不会明白自己的言行有时候对别人来说是一种伤害,这是他们率真的表现。进入幼儿园以后,小伙伴之间逐渐产生竞争,父母也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宝宝与其他孩子加以比较,结果养成了宝宝炫耀的同时,贬低小伙伴的习惯。但这并不是宝宝故意去伤害别人,父母要理性地引导宝宝去考虑别人的感受,虽然他们不一定能够真正明白,但至少要让他们肯定自己能力的同时,也看到小伙伴的优点,要学会尊重别人,这对于他们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告诉宝宝:“虽然你画得好,很棒,但小明球踢得很好呀,你应该多帮小明画画,也要多向小明学习踢球。”
温馨建议
虽然,爱炫耀与我们传统的谦虚美德有冲突,但对于小宝宝来说,并不是自我膨胀的表现,而是一种快乐情绪的表达。有专家称,两三岁宝宝的炫耀不仅是一种正常行为,而且还是健康心态的表现呢。毕竟现在家中都是一个宝宝,从小受到太多的关爱和瞩目,他们表达自己的方式都会很直接,炫耀和吹牛都是他们的表达方式,不要用传统的谦虚美德去衡量他们的炫耀,因为那与道德品质无关。
对于爱炫耀的小宝宝,爸爸妈妈首先要弄清楚他炫耀的本质,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予以鼓励或引导,平时也可以多给宝宝一些自我展示的机会,让他对自己的能力更加自信,对自己的小小炫耀更加快乐,满足他们自我表现欲的同时,引导他们尊重别人,学会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会从别人的身上学到有用的东西。
导读:专家认为,父母的在教育孩子时的语言对孩子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失误的、不恰当的语言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专家认为,父母的在教育孩子时的语言对孩子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失误的、不恰当的语言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这些语言主要是指:
一是对幼儿讲专横话。有的父母不懂得教育规律和幼儿心理特点,只知严厉斥责。父母专横斥责,幼儿还不知错在哪里,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渐形成胆小、畏惧、压抑、内向、反抗、倔强等性格。
二是对幼儿讲模糊话,即父母对儿童讲是非不分的话。如带孩子见到熟人亲友时,他们常会逗孩子夸赞几句“这孩子多聪明,就是有点瘦,你们多给他营养营养嘛。”回答说“我们这孩子真挑食,这不吃那不吃,真拿他没办法”。这句话本身实际上是对孩子挑食现象的肯定、赞许和暗示,起的是强化作用。
三是对幼儿讲糊涂话。如有的家长在与别人说话时,指着自己的孩子介绍说:“这是我家的小皇帝。”日久天长会使孩子逐渐形成任性、粗野、不讲道理、懒惰、好吃讲穿等不良习性。
四是对幼儿讲反话。幼儿年幼无知,听不懂父母的反话,因此必须正面讲道理。
一些家长在看待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上存在以下误区:其一,认为“说话谁都会”,生活在这个环境里,“慢慢长大了就会说清楚了”;其二,认为没必要培养孩子“耍嘴皮子”的功夫,把话说出来,别人听得懂就行了;其三,桎梏于对“少说多做”的偏狭理解,认为“埋头做事”才是成才之道……诸如此类的理解虽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要推而广之,就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大障碍,影响其沟通、交往甚至思维能力。
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呢?一个主要的原则就是“与孩子平等交流”。多向孩子提一些问题,由孩子自己来表述;当孩子表述出现困难时,换个角度进行提问,或是给出一些提示,切忌粗暴打断或是由家长“代劳”。例如,家长让孩子讲讲今天学到的故事,许多孩子讲了一句“在很久很久以前”就说不下去了,此时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提示:“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什么人呢?”“哪吒!”“哪吒都做什么了?”“哪吒闹海!”“是吗?那你给我们讲讲哪吒闹海的故事好不好?”……站在孩子的角度,循循善诱,他们的精细加工和言语组织的能力就会得到逐步改善。相反,家长若是面露失望,催促孩子“说啊!”“很久很久以前怎么了?”甚至于责备孩子“每回都这样,故事讲半截就没了”,如此种种,无疑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并彻底扼杀了孩子自我表达的欲望。
学习“有效、准确”的表达,组织自己的思维,毕竟是个费脑筋的事,因此,父母在做到了“平等交流以后”,还需要创设一个让孩子愿意“表达”的情境。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游戏情境不失为最佳选择。下面介绍几个参考游戏,家长可从中寻找出更符合自己孩子实际情况的方法。
看谁说得快
妈妈做考官,爸爸和孩子“同台竞技”。妈妈拿出两张卡片,一张画着鸭子,一张画着老鹰。请爸爸和孩子看清楚,卡片上画着什么。妈妈问“鸭子会游泳,老鹰——”,爸爸迅速回答“老鹰会飞”,这样,孩子就明白了游戏的规则。游戏继续进行,妈妈问“苹果是绿色的,香蕉是——”,请孩子接答“香蕉是黄色的”。游戏过程中,如果出现答案的分歧,经过三人讨论,最终由考官裁决。爸爸与孩子以竞争的形式参与游戏,可以培养孩子在“时间压力”下迅速反应、准确表达的能力。该游戏也可以不借助任何道具,在生活中随时进行,并最终过渡为由孩子来当考官:冬天下雪,夏天下雨;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爸爸比妈妈高,妈妈比我高;鸡蛋孵出来变小鸡,蝌蚪长大了变青蛙……
你说我猜
这个游戏是鼓励孩子把随时想到的东西,在不说出名字的情况下,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然后由爸爸妈妈来猜,谁先猜到谁获胜,如果都能很快猜到,表明孩子的表达非常成功,应当给予适当奖励。妈妈可以先做示范:“我现在想吃一样东西,它红红绿绿的,又圆又大,咬一口特别脆,明明这几天午饭后都吃过的……”“是苹果!”孩子回答。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把要猜的东西集中在简单的形状、颜色、位置的描述上,如吃饭时问“我现在想吃离我最远的那盘菜,里面是红色的东西,妈妈,你猜是什么?”以后可以慢慢地涉及一些抽象的题材,如“我长大了要当特别有本事,专门搞发明创造的人,爸爸你猜是什么?”另外,父母还应该鼓励孩子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说法来描述同一个事物,把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巧妙地结合起来。
小小工程师
准备两套相同的积木玩具,分工如下:孩子当工程师,妈妈当裁判,爸爸当操作工。工程师与操作工必须背向而坐。工程师按某一图纸搭建积木,边做边说,把当前选择哪块积木,摆放在什么位置,如何摆放等一切细节,详细告诉操作工,要求描述准确,表达清楚,同时操作工也按照指令搭建积木,不清楚的地方及时向工程师提问,工程师给予及时反馈。限时一刻钟,看操作员最终能否和工程师搭建得一样。其间如果有任何违反规则的行为,如操作回头看,裁判则要予以制止。游戏结束后,全家人要一起总结经验,看看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工程师与操作员之间的“沟通”更加准确、顺利。例如,在游戏开始前,共同研究积木的每一个部件,统一称谓;统一积木每一种摆放方向和位置的说法;搭建过程中工程师常常认为自己已经表述清楚,但操作工其实还有很多种摆放的可能性,此时操作工要与工程师及时沟通,确认积木正确的摆放方式。在熟悉游戏的玩法后,可以互换角色。
导读:让孩子早点学会拿主意,对他们将来的成长意义重大!尽管他们“拿主意”的事往往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但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却是十分重要的。
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原来的乖宝宝越来越不听话了。原来对爸爸妈妈的话是言听计从的,现在样样事情都要“对着干”了。最明显的就是到商店买玩具了,你想给他买一样培养动手能力的组合积木,他却叫嚷着一定要捧回自己的宝贝“奥特曼”;早晨上幼儿园,她死活不穿你准备的衣服,因为她认为不好看,而一定要自己选自己配……
真不习惯啊,孩子越大越难管了!
其实孩子想自己拿主意又有什么不好呢,家长又为什么不开心不习惯呢?原因就在于由于数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孩子往往从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固定在一个早已被事先安排好的模式中,父母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然后再延续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结果就造成许多孩子遇到困难时常常难以独立解决。有些孩子直到进了大学校门,还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稍稍遇到一点困难便迫不及待地向父母求助。
让孩子早点学会拿主意,对他们将来的成长意义重大!尽管他们“拿主意”的事往往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但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却是十分重要的。
教育研究表明,儿童的教育模式通常可分为权威模式、专制模式、放纵模式与忽视模式4种。
专制模式对儿童控制较多,容易造成畏缩、怯弱的意志特点。
放纵教育模式与缺乏关爱的忽视教育模式中,儿童易形成冲动、鲁莽的意志特点。
而民主权威的教育模式意味着对儿童的平等与尊重,真诚的热爱与接受,合理的控制与宽容,这是最利于儿童健康活泼成长的教育模式。只有在民主权威型的教育模式下,儿童才能形成良好的意志果断性。
所以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为了培养他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判断能力,就请从给孩子“拿主意”的权利开始!
导读:小孩子正处在语言发育的重要时期,从不会说话到呀呀做声,孩子的模仿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模仿能力,要善于利用孩子的模仿能力,以更好地发展孩子的语言发育。
爸爸妈妈每天都有听天气预报的习惯,也喜欢凑热闹。天气预报的词儿经常重复,可让宝宝跟说,如“杭州晴”“上海阴”“南京有雨”……时间久了,宝宝知道了有太阳就是晴天没有太阳就是阴天。这些地名每天都重复就像熟人一样,听多了宝宝自然喜欢跟着说。个别记性好的宝宝可能还会记住“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长的名字,这都是经常听天气预报的结果。有些宝宝更爱听广告中的某段广告词,甚至会跟着广告说“我喜欢”等。
听天气预报,可以测试宝宝语言的模仿能力。宝宝除了跟着爸爸妈妈学习以外,还可以跟着电视、录音、广播等媒体学习语言。除了天气预报外,经常重复的广告词也是宝宝学习的对象。只要宝宝能跟着说任何词汇,爸爸妈妈都应不断鼓励他,会更积极地学习语言。爸爸妈妈一定要每天同宝宝说话,加强沟通,不能仅用模仿媒体来代替对话。
温馨提示:家长要特别注意,电视有辐射场,千万不要让宝宝长久停留在打开的电视机前玩耍,以免宝宝长久受到辐射。
相信《重视对孩子的言语训练》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