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成长规划?

10-05

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家庭与学校合作,可以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给孩子成长规划?”,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宝宝生下来,心里好像一张白纸任人涂画,充满了所有的可能性。对于家长而言,如何给孩子进行成长规划,是很多人都感到困惑的事情。

李先生的宝宝半岁了,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也让做爸爸的他感到不知所措:“我很想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不约束他的想象力,可事实上总是难以如愿。比如说,给孩子规定起床、睡觉、吃饭的时间,或是今后引领他走向某一条道路,这些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呢?”

是否要规划,家长分几派

顺其自然派:

有一种类型的家长,是彻底的“自由”派。他们愿意给孩子最大的空间,让孩子自由生长,在他们眼中,野草是快乐的。在广州一家杂志社工作的Linda去年生了宝宝,自从宝宝出生后,Linda一直惯行着“顺其自然”的做法,就连给孩子吃奶、睡觉的时间也不加规范,一切“按需分配”。Linda说:“我小时候父母就是个自由派,任由着我的性子,大学那几年我也没么考虑过以后的工作定位。如果有可能,我希望我的宝宝也可以顺其自然地发展,‘自然’一定可以教给孩子做人的智慧。我想,只要孩子以后做一个快乐、努力的人就够了。”

坚持规则派:

谈到是否要给宝宝做成长规划,虞文英说:“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可以顺其自然地发展,不约束他的想象力,让孩子能想干嘛就干嘛。但是宝宝终有一天要走上社会,他能很自如地游走于社会上的一切潜规则和社交圈内吗?他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或者成为父母期望的优秀人才吗?当别的小宝宝满身都是本领的时候,作为家长的都会同样急着把自己的宝宝也送到各种培训班去。我认为还是应该让孩子从小开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掌握更多的本领,做一个聪明、有礼貌、有教养的小孩子。”

焦虑控制派:

“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孩子的成长是需要适当规划的。”何绍贵说:“很多人认为吃饱穿暖最重要,给孩子一个没有压力的成长环境是最好的。我以前也这么觉得,想着只要让孩子好好读书,大了找个好工作就行。但从近年的经济危机看来,还是应该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作父母的,应该充满危机感,保持清醒的头脑想方设法让孩子从小就拥有成功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在兴趣选择上,孩子还小,难免三心二意,也容易半途而废,如果家长看准了,就应该适当引导他,不然孩子以后也会懊悔,说不定还会埋怨家长的。”

养育孩子看似简单,实际上却要付出很多辛苦。是否要帮助孩子做成长规划?是“顺其自然”还是“辅之导之”?广州睿航咨询心理导师黄京穗认为,实际上父母的职责就是帮助孩子拥有“独立地获得幸福的能力,并且对社会有益。”从这个意义上说,完全地没有规划是难以做到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和实践“规划”。

规划要“相对自由”:

专家认为:“孩子毕竟还小,不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更不知道她以后会走上什么样的道路。家长应该适度引导孩子,发现孩子的优势和兴趣,帮助孩子逐渐找到自己未来的道路,而不再是迷茫。”因此,“自由”实际上是有条件的和相对的,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幼儿园都是必要的。

保护孩子的想象力:

“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非常重要。”专家谈到:“孩子的想象力是他人生伊始最大的财富,家长要学会保护。具体的做法就是让孩子在安全的情况下自由发挥。父母不需要总是觉得不安全、不放心,这样有可能局限了孩子的想像与发挥能力。我们身边有多少喜欢涂抹的孩子被父母呵斥,最终和艺术家无缘?还有多少喜欢拆卸机械玩具的孩子被家长惩罚,让孩子对自己的动手能力产生怀疑。社会现在需要创新型人才,如果父母总是让孩子在自己划定的框框里成长,一旦离开了这些框框,孩子日后很难独立发展。”

尽量减少成人意愿:

如何避免在规划中为孩子“大操大办”呢?专家认为,家长应该在考虑孩子的成长规划时尽量减少父母自己的意愿,而是充分尊重孩子的客观条件。“望子成龙”的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添加了很多自身的意愿,以至于将孩子的成长路线早已严格地规划好。“家长可以因势利导,但是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行加给孩子,否则会让孩子依赖性太强。在孩子可以自己做决定时,家长要做的是倾听孩子的需求,进而协助分析,给予补充意见。”

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

每个宝宝的成长计划都应该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孩子的接受能力也不同。据黄金早教中心专家介绍,孩子2岁前,知识的传授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和安全感。2岁是孩子自我能力逐渐建立的时期,这时要特别关注孩子的自信心,不要打压孩子的自主行为。4岁至6岁可以开始观察和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从而进行培养。中山大学人力资源中心主任肖计划教授则表示:“孩子的成长规划需要科学的认知作为指南。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孩子与生俱来的性格、能力和兴趣。”此外,专家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与孩子的有效沟通比知识重要得多,家长最好还能够和孩子齐头并进,因为行动是最好的教育。”

控制派代表:神童丁俊晖之父

1993年,6岁的丁俊晖被发现打台球天赋。父亲丁文钧非常重视儿子对台球表现出来的天赋,1996年初,他毅然关掉商店,买了7张球桌开了一家台球室。每天,丁文钧都要抽出时间教儿子打球。后来他做出了一个遭众人异议的大胆决定:只让儿子上语文和数学课,其他时间全部用来练球。2001年,丁俊晖初一还未读完彻底辍学。后来丁俊晖一举扬名。

自由派代表:童话大王郑渊洁

郑渊洁不放心学校的应试教育体制,儿子亚旗小学毕业后就让他退了学,郑渊洁自己在家教。郑亚旗16岁的时候,郑渊洁就给他打预防针:“18岁前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18岁之后,我就不管你了,而是我要什么你给我什么。”其实那时候郑亚旗已经开始赚钱了,2005年1月,郑亚旗办了一本《皮皮鲁画册》,任主编。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给孩子成长的时间


给孩子成长的时间这段日子孩子身体不是很好,这几天下雨,似乎心情总是有点不好。这两天,孩子其实还算比较乖的。也许,还是我们大人心态调整的不好,怕孩子生病,工作的鸭梨,学习的鸭梨,孩子稍微有点“不听话”------有时候是大人强加在孩子身上的。大人没了耐心,一引即爆,还责怪孩子的不是,将所有的不满都发泄在了孩子身上,还动了武力。倔强的孩子不屈服,大人就威胁,孩子屈服了,或是最后还是没了折的大人屈服了。还事后还整整有词的在给孩子讲大道理。育儿真的要讲究方法,大人也是要不断反省自己的!

最近,**爸爸管孩子的事情多了,目的在于增强孩子的独立能力。居然从不动武力的他也动起了武力,上了瘾似的最近两个星期打了四次,脱了裤子打屁股,小屁股上一条一条的红印子。

怎么说呢,不听话的时候,我也很烦躁的。可是……。

昨天,我下班回家,本来蛮开心的,答应他吃完饭可以玩游戏,结果,吃饭不好好吃,还咳嗽(上了幼儿园两个多月,都咳嗽了三四次了,一听我就紧张),一会玩,一会吃,还不停讲话,把汤都弄翻了,我和他的裤子都换了。说了他两句,就哭了。然后奶奶还说,今天接回家没有睡午觉。我一听就更火了。问他:“你为什么没有睡午觉?”他急了直说:“我睡了,我睡了,我睡了。”就是不承认,哭的更大声。我生气的大生说:“奶奶不是说你没有睡吗!不睡觉,明天不要接回家了,接回家就是想让你好好睡觉,不生病的。”他一听,大哭。过了一会还要玩游戏,我当然否定了,说:“不好好睡觉,不好好吃饭,就不能玩游戏。”他一听,不依了。然后哭哭啼啼,还是跟我争,最后边火片讲道理,终于把饭吃了。吃了饭还是要闹着要玩游戏,我就是不依,他奶奶居然给他爸爸打电话,他跟爸爸说:“爸爸,妈妈不让我玩游戏,我好伤心……。”我其实是想说给我婆婆听的,但是我却把发火在儿子身上了:“你还告我的状,我今天就更不会让你玩了。”最后哭声一片,他看我很强硬,屈服了,说是要看巧虎,我也同意了,但是他要我陪,我坚决不陪,奶奶也出去了,他又找奶奶,一个人还是不敢下楼去追。就去找爷爷,爷爷上了一天班说:“不要哭了,哭不乖,要打的。”哎。后来他自己开了电脑,放了碟子,拉上爷爷才算止住哭。我就在卧室看书。

看完巧虎,他来找我,有点讨好我似的跟我笑,和我说话。我当然不能再板着脸了。然后帮他洗脸,洗屁股,洗脚。他还“记仇”的跟我说:“妈妈,你大声讲话,我把你的五角星撕下来了。你伤心吗?”假装去有贴纸的墙上撕了一下。说那个就是五角星。(老师跟他说过,他不听话就把他的五角星撕下来。哎!)我就说:“没关系,我会尽量做好的。我是不该大声讲话,但是你可以听话吗?”他每次答的倒是蛮好的:“好的。”可是……。大人都不是只说一遍就听得,何况孩子。何必要这么严格呢!?

后来,我才听他说,今天奶奶打他了,还拧他屁股,因为他不睡觉,其实应该说是他睡了没有睡着。哎,大人都是怎么了。我也跟他讲了道理:“明天好好睡午觉,好好吃饭,有能量,有力气,我就同意你玩游戏。”他也答应了。说好一言为定了。这算是过了。

可是,今天早上,哎!他因为昨天没有睡午觉,所以今天早上醒来也快8:00了。我们叫他起床,他一会起来,一会说是要睡一会,结果,闹了一阵,我给他换衣服,非要把脱了的睡衣再穿回去,哇哇大哭,非说要再睡一会。结果,好说歹说不听。又开始咳嗽,今天降温了,被他爸爸一顿屁股,还是不听,倔的很。怕他真的着凉了,也折腾了一会了,我就强行给他换睡衣,穿毛衣,居然双手把穿的衣服从肚子上扒开要脱掉。好了,又是被他爸爸一顿,这次是打手的,打一下还问要不要脱了,小家伙真是倔,就是不屈服。结果,哭哭闹闹,我看这小子今天是倔到底了。这样也不行。我把他抱过来。他还不让我抱。我强行抱过来,搂在怀里,拍拍他,亲了亲他,跟他说:“**,爸爸是怕你着凉了,让你穿衣服,不穿衣服要生病的。咳嗽你开心吗?”哭着说:“不开心。”他哭着跟我说:“妈妈,爸爸打我。打我两只手。”我帮他揉揉。他慢慢止住哭声。老公在一旁,其实也不忍心的说:“帮他把屁股也柔一揉。”我继续说:“就是的。我们最乖了,要穿衣服。再说了现在不早了,不是老师说过要妈妈早点送你去幼儿园吗?你想让老师说你吗?”“不想。”和他讲了一会,告诉他:“你不好好睡午觉,游戏也不能玩,今天还起来的晚。这样不好。你今天要好好睡午觉哦!你要是睡不着,就用妈妈教你的。闭上小眼睛,嘴里数12345,或是说小绵羊。”他说:“我可以说12345上山打老虎吗?”我说:“当然可以,但是要闭上小眼睛。”聊了几句他就好多了,止住哭声,穿好裤子。

正好爸爸拿了他昨天穿的衣服拉链上的一个圆形标记。他又带着哭腔跟我说:“妈妈,老师说要没收我的这个。”我问:“为什么?”他说:“我玩它,老师不让。”我就明白了三分。那个拉链上的拉的掉了,他和一个小朋友在玩,老师没收了。他就伤心了,不高兴了。奶奶就开始跟**爸爸说,老师说**上课怎么怎么。**急忙否定:“我没有,我没有。”爸爸说:“**,错了承认错就好了,没有关系的,知道改正就好。”不知道他听懂了没有。他又跟我说:“老师不在上课,在弹琴。”我就跟他讲:“弹琴也是上课,老师在教孩子唱歌。要尊重老师的,不然老师要不高兴的。比如你和妈妈讲话,妈妈不听,你高兴吗?”他说:“不高兴。”他还是担心老师没收了他的东西。我安慰他说:“老师会还的,不是还给你了吗。老师不还妈妈可以去问老师要的。”他居然说:“妈妈,问俞老师要。”我问:“为什么?”他说:“马老师不给我。房子电视机上。”还带着哭腔。哎,我的儿子啊!

儿子还是蛮厉害的,吃了早饭,吃了药,他就同意去上学了,我知道虽然他心里不是很舒服,但是看他基本调整过来了,也不哭闹了。

**爸爸一早揍了孩子一顿,心里也不好受,直到送孩子上了幼儿园才和我一起上班。在路上,我们分析,估计昨天上课被老师说了,还被告了状,所以回家睡觉没有睡着,奶奶可能也说他了,然后更没有睡意,还打了他,他心里更不想睡了。结果,到了晚上,妈妈也不了解情况,没有再耐心一点。好了,一早爸爸妈妈看时间来不急了,又是白白吃了一顿打。孩子爸说:“以后我做白脸,你做红脸。”我心里想,能不用武力的还是不要动用武力为好。一时的屈服又有什么用呢!

凡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大人打了孩子总是会愧疚。但是过去了就过去了,还是要总结经验。可是不打孩子也不行!什么事情总是要掌握个度子。不能太放纵,不能太专制。学问啊!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门学问啊?!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怎么中国政府机构没有这种孩子教育方面的咨询和辅导呢?

孩子不开心,我心里总是有点不怎么爽,我没有出息,呵呵!今天就是投入不了工作,也没有心思看书复习,晚上的工作聚餐也不想去了,就在网上游荡,看看朋友一个个都在忙。只有自己找渠道解压解压。还是那句话,耐心些,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尽自己的努力做个好妈妈!不会到会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


不忘初心

或许就如毕淑敏的《提醒幸福》所说的一样,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所以“不忘初心”也要时时提醒。在人际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上一辈走过的弯路,总会想着不让这一辈人走。但是在育儿方面,人们又容易陷入“忘记初心”的怪圈,不记得自己小时候多么渴望拥有自由快乐的童年,却让下一代过着“没有童年”的生活。

可以说,没有哪一代人比我们现在的人更重视育儿,为了孩子,他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早教班、兴趣班、补习班……哪哪都有父母迫切砸钱的身影。然而,现在的孩子真的快乐吗?他们还有多少属于自己的自由玩耍时间?他们的童年远称不上“童年”,因为在匆匆驱赶前行中,童年早已碎片化了。

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

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原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教师埃里卡?克里斯塔基斯在《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一书中,带领我们深入当前的儿童教育文化,发现其中暴露的种种问题,并探索问题的解决之道,为徒劳无功的父母找到育儿的正确方向,也让孩子们找回真正的童年。

说实话,在读《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一书中的时候,我略感吃力。不是因为作者的言论难以理解,而是本书的翻译实在不敢恭维。每读一本书,我一般都会尽力发现它的好,这一次却忍不住吐槽一下翻译水平了,那些弯弯绕的长句不仅把读者绕糊涂了,想必译者都不知所云。所幸,糟糕的翻译带来的只是不痛快的阅读体验,尚未影响对全书的整体认知。

读完《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三个关键词:期望错配、最佳学习区域、让孩子做孩子。

01

期望错配,通俗点讲就是指我们家长对孩子寄予了不适用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期望。

“我们需要将某些孩子从那些仍在不断成熟中的、优良的动作训练教程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更有意义的活动。”

在作者看来,比起担忧2岁多了还要父母喂饭的孩子,那些30个月还无法摆脱纸尿裤的孩子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对象。

然而现实生活恰恰相反,人们会指责给孩子喂饭的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却对那些不教孩子如厕的父母表示宽容。

事实证明,由父母喂饭的孩子长大后丝毫不影响他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反而是长期使用纸尿裤、不会如厕的孩子会充满无力感和无能感。

在读本书之时,我自己也刚好遇到了同样的困惑。

我家小朋友2岁了,还不太愿意自己吃饭,大人不喂就不吃。喂还是不喂?实在伤脑筋。而本书作者埃里卡?克里斯塔基斯认为,喂饭不要紧,等孩子再大一点手部精细动作发育更好了,他会自己吃饭的。当下喂饭是为了给孩子留出更多的时间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原本我还有点将信将疑,后来又与朋友聊天聊到这个话题,她告诉我,她家的小朋友由爷爷奶奶喂饭到五岁!现在自己吃得好好的,不怕她不吃,倒是怕她吃太多!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我也总算释怀了。

02

再说最佳学习区域的问题。

中国的应试教育被称为“填鸭式教育”,在本书作者看来,“填鸭式教育”不是中国的专利,国外也一样,特别是幼儿教育,毫无美感的课堂装饰、模式化的教学环境、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这些都让孩子找不到学习的乐趣,他们就像小机器人一样,匆匆忙忙地在教师的指挥棒下完成一个一个无趣的任务。他们没办法安安心心地翻看心爱的绘本,也不能在角落里痛痛快快地玩玩具,一切都得听老师的。

为了摆脱这样的课堂,甚至有孩子宁愿装病待在家里,陶醉于用自己的塑料玩具构建出一个具有完整食物链的生态系统。由此可见,不是孩子不爱学习,只是他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区域。

当我读到“最佳学习区域”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瞬间浮现出的是黑柳彻子笔下的《窗边的小豆豆》,书中的巴学园虽然被外界视为“问题孩子”的学校,实际上它才是真正能发掘孩子的最佳学习区域的学校。

在巴学园,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完全由孩子决定。孩子们活泼开朗,聪明伶俐,压根不是什么“问题学生”。巴学园从此也成了我的一种向往,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也能在这样的学校学习。

03

不管是期望错配问题还是最佳学习区域问题,归结到最后,所有问题的解决都要落到“让孩子做孩子”的六字真言上。

“让孩子做孩子”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这里又有几个关键词:游戏、阅读、对话。

游戏,必须是在没有父母干涉的情况下自由自在地游戏。

在《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一书中,作者非常推崇传统的夏令营——一种能够让孩子真正深入自然的活动。在夏令营里,孩子们能自然而然地学会很多技能,因为,如果你每天都游泳,肯定会变成一个游泳好手。传统夏令营特别注重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它的使命就是要允许孩子做个孩子。

我的一位研究生校友成立了一家体育运动公司,专门针对青少年开展体能训练。他们的训练方式除了常规的场地训练外,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户外运动项目,这些项目把旅游与运动相结合,孩子们既体验了山河湖海的壮美,又全面锻炼了身心。草地上的枕头大作战、树林里的爬树比赛、雪地上滑雪、大海边游泳……没有父母的陪伴,孩子们玩得开心,成长也在不经意间发生。

阅读是快乐的源泉,身处鼓励读写的环境中的孩子,会展现出强烈的融入语言世界的渴望。我们应该允许孩子自己去探索图书的世界,大人只需从旁协助。

很多人担心一两岁的孩子还太小,看不懂书,其实孩子的聪慧令人难以想象。

我家小朋友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我就给她读绘本,她不仅听得津津有味,还会形成自己的偏好,每次都挑最爱的那本让我讲。比如在《小鸡球球》系列中,她最爱的一本是《小鸡球球藏猫猫》,每次都主动翻页,找出小动物的藏身之处。

等到她会说话了,更是时常语出惊人。看到星星就会说:“星星,你快下来吧!到树上来唱歌!”看到外婆拿针线缝衣服,她居然冒出一句“慈母手中线”!(因为那时刚好给她读了《游子吟》,她不仅记住了母亲缝补衣服的画面,还记住了相应的诗句。)阅读的影响力非同小可啊!

至于对话,虽然现在的父母似乎更加注重陪伴孩子,宁愿自己辛苦一点也要鞍前马后伺候孩子,陪着上补习班,陪着上特长班。但那只是表面上的陪伴,有意义的对话却少得可怜。就算与孩子近在咫尺,可能也是在各玩各的手机。

其实,父母与孩子的对话就是人际交往和启发智慧的过程,再天资聪颖的孩子都需要人点拨,对话就能激发孩子对自然、美和人生的探索。

毕加索曾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如何确保他长大后依然是。”

套用本书作者埃里卡?克里斯塔基斯的一句话作为解答,那就是:

虽然大多数人都过着默默无闻的生活,但是我们都可以过一种充满感情联系和善行的有意义的生活。让孩子做孩子,让孩子享受属于孩子的美好童年,几乎可以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怎么给孩子立规矩?孩子需要理解他们周围世界的规则。他们需要别人对他们的期待,他们和别人怎么相处。他们能够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如果他们做得过头了,会发生什么。随着他们一天天长大,他们需要用一些方法来衡量自己不断增长的技巧和能力。

规则在他们“学习—发现”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如果父母的信号不明确的话,父母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容易不起作用。

5岁的明明坐在餐桌前,慢吞吞地吃着早点。妈妈在着急:“明明,快点,我要迟到了。再不快,妈妈被开除怎么办?”

明明好象真的不关心妈妈似的,仍在慢慢地“品尝”那点粥。

“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明明妈妈在叹气。

晚上,明明的妈妈生气地把明明的事告诉爸爸。

爸爸更加生气对明明说:“早知这样,不如不生你。”

首先,信号要明确。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明明妈妈只是告诉明明,“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她并没有传达出来。

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明明妈妈告诉明明,“我要被开除了。”可是她每天都这么说,开除这件事并没有发生。就等于说谎。孩子更不把她的话当真。妈妈一起床就要告诉他:30分钟吃完,否则端走。吃饭中途,可以提醒他一次,告诉还有多长时间。还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条件,比如按时吃完,给点奖励。不按时吃完,取消某个优惠。

就事论事,别贴标签。“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话会使明明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既然我生下来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了,那还有什么要改的?”所以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

自己能解决的事就别再告诉配偶。明明早上吃饭慢这件事,明明的妈妈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能够自己解决。她把这件事告诉明明的爸爸,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孩子会想,我妈妈也就这么回事,能把我怎么样?她什么都得靠爸爸。

孩子的成长期记忆比较差。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他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惩罚一定要及时。

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明明爸爸的话对明明是个不切实际的“威胁”,这个威胁对孩子不起什么警告作用。如果明明的爸爸说:“今晚你别吃肉”(假如明明爱吃肉),那效果会比这么说好得多。

立规矩,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他遵守,反而会让他糊涂。

立规矩,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他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重他的态度,却会让他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

实在复杂或者讲不明白的道理,应该和蔼地告诉孩子:“这是这里的规定”或者“这是咱们家的规矩”,“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

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

所有的规矩都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比如,要让孩子规律进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饭桌上举止规范,不挑食,不浪费。要让孩子懂礼貌,父母自己就要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规矩不是绝对不能够打破的,在孩子的要求下,偶然“放宽政策”比如,以零食代替正餐、中午看一场电视、晚睡一个小时,等等;会减轻压力,让孩子更加自觉地遵守规矩。相信孩子,不要以为偶然的一次“放纵”就会养成什么坏习惯。

有些事情,规劝不管用,就换一种办法,不一定正面要求。比如宝宝爱吃肉,不爱吃青菜。我们劝他吃青菜,告诉他吃青菜的好处,他就是咽不下去,我们也不要求他一定吃。经常做一些带馅儿的食品,比如包子、饺子、馅饼等,以此种方式让宝宝进食青菜。每顿饭的青菜,我们自己吃得津津有味,让他看着眼馋。有时他会主动要求吃一些,还对我们讲道理:“吃了这个菜,我就身体好,不得病。”

有些我们看着不恰当的行为,比如,说“狠”话(“我要拿枪把他打死!”)、咬人打人,更正无数次也不见效,甚至发脾气、惩罚孩子都没有用,就干脆“冷处理”好了,多给别人道歉,少对孩子做过激反应。这些行为是阶段性的,孩子在试探自己的力量。过激的反应倒会强化他的印象,感到自己有能力激怒他人,就更不愿意放弃了。耐心等一段时间,他看着观众反应不强烈,也就索然寡味,不再“表演”了。

不要以成年人的行为准则来规范约束孩子,不要把孩子的一些淘气行为统统斥责为“犯错误”。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体会到在他看来,向你身上泼水什么的,是非常好玩儿的事情。这样你就不会恼火,而是和缓地告诉他,“我知道这样挺好玩儿的,但是我不喜欢你这样做,衣服湿了会让我不舒服,请你不要再向我身上泼水了。”

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也没有十全十美的成年人),不要时时处处紧绷着阶级斗争的弦,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生怕有什么差池。大的规矩有了,小处不妨宽松一些。苛求完美只会把你变成碎嘴婆子,唠唠叨叨,没完没了,让孩子心烦意乱,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你对他的规范越精简,起的作用越大。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慎用惩罚手段。打孩子是万万要不得的,暴力会摧毁孩子的自尊,在孩子的心里埋下恐惧、愤怒和仇恨的种子,也在教导孩子一切问题都可以运用暴力来解决。其他的惩罚手段也不可多用,尤其要注意,行为和惩罚之间一定要有通顺的逻辑关系,比如,“你要是把弓箭对着别人发射,我就必须没收它,不让你玩儿,以免你伤害别人。”做出这样的承诺之后,一定要履行诺言,而不是威胁了又威胁,雷声大雨点小,让孩子觉得你只是在吓唬他,久之他也就不把你当回事了。曾经有几次,孩子闹着在吃晚饭之前吃甜食,我对他说,如果他现在吃甜食,就没有晚饭吃。他马上不吭声了,因为他知道,我绝对说话算数,为了一口甜食而损失晚饭,实在不划算。

和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们总在犯错误,在管理孩子的时候,常常不知怎么办。不过也许让孩子和我们渐渐建立有秩序的规则,对孩子和我们都有益。

如何让调皮孩子快乐成长


如今的孩子们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由于一人独大,不免会出现一些性格、习惯上的不足,这样的孩子到了幼儿园更多的表现为霸道,不遵守常规且具有一定的攻击性、破坏性。

如何教育这些难缠的孩子实在令人头痛,例如我们班的李玉波就非常非常调皮,孩子们都不喜欢他。他总是抢别人的东西,只要是他想要的东西,不管在谁的手中他都要抢过来,谁要是不服从,就会遭到他的“拳击”。班上为他而告状的声音总是连绵不断,而告状声越多,他做的坏事也越多了。还用手抓人,还经常咬萌萌小朋友,一天内就咬了萌萌三遍,我看到萌萌的两只手背上都有深深的鲜红的牙齿印。

对玉波这样的孩子,我们曾多次教育他,批评他。奇怪的是,不管发生什么事,对他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他不会因为受表扬而兴奋,也不会因为挨打批评而掉眼泪,为此,我没少告诉他的父母,从与他父母的交谈中,我了解了玉波的父母对孩子管束比较严厉,特别是他的爸爸。到园就要求他不能欺负小朋友、要听老师的话、要改掉坏习惯等等,玉波的外婆告诉我,在家做错了事或者不听话了,就会批评、挨骂、还经常挨打呢。我明白了玉波在家里,其心理受到压抑,产生了“怨气”,到了幼儿园,其他小朋友往往成了他的“出气筒”。而这种情绪在幼儿园中就会有意无意地爆发出来。

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1、善于观察孩子的闪光点

当老师整理室内卫生的时候,玉波喜欢帮老师扫地,我就以赏识他的语气对他说:“玉波,你真是个能干的好孩子。如果以后你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上课时认真听讲,那老师和小朋友就会更喜欢你了。”他点了点头,说:“嗯,好的。”

2、利用平时班级活动对孩子进行鼓励

在班内评比栏中,我们用红色卡纸为小朋友剪好了许多小星星,来表示他们一周的表现。每当我班认识到数字几,我就贴几颗小星星表扬今周最棒的孩子,例如,我们今周认识到数字8,我就用8颗星星来表扬最棒的孩子。这个活动充分调动了玉波的积极性,他在今周的表现是7颗星,我便借机和他谈话:“下周你能得到最多的星吗?他的回答也是肯定的。活动不仅教育了玉波并且还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理解了7添1是8,理解了8的实际意义,同时也知道了数字8可以代表任何数量为8的事物。

3、家园联系架起我和家长们沟通的桥梁

用微笑随时关注孩子,我们要给予孩子们多一点理解,多一份尊重,多一些宽容。利用一切机会给予他们特殊的关心和照顾:在日常生活中,我创造各种机会请像玉波这样的孩子帮老师做一些小事,当他们完成以后我及时的给予他们肯定和表扬,时间一长,孩子们会自然感到老师是爱我的,我应该听老师的话。

教育效果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玉波成了我的小影子,而其他像玉波一样的调皮孩子也因玉波的改变而改变。家长们也实现了他们的承诺,不再打骂孩子,还经常陪孩子谈心,一起做游戏等。

家长温柔的话语,老师有力的握手,其力量胜于百句训斥孩子的话语。在家长和老师爱的感召下,玉波的破坏行为改变了许多,也不再随便打小朋友了。很多孩子成为了他的好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个绝对开心的小酷哥。

总之,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调皮”的幼儿。对于他们身上的优点,我们应及时给予鼓励、引导家园合作,共同正面教育,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孩子都在爱的环境里快乐成长。

教育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细心而又细致的工作,时时事事注意,持之以恒,方可见成效。

2、孩子可塑性极强,教师不能随意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

3、孩子做对了要积极、适时进行鼓励,给与肯定。做错了也不要抓住不放,而是耐心引导孩子。

喜欢《如何给孩子成长规划?》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