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侵犯孩子的“敏感区”

10-09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不要侵犯孩子的“敏感区””,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凡是发育正常的孩子,大多五六岁时就开始对某一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这时候孩子的内心是十分的敏感的,对外界环境会产生一种防范意识,形成自己的“敏感区”。倘若父母能迅速及时地捕捉孩子的“敏感区”,顺势予以引导,就为孩子成才打开了通道。因为凡是孩子最敏感的也就是最有兴趣的,而兴趣则是孩子成才的启蒙老师。

不少父母对孩子生活上的照料可谓细心、悉心、精心之极,但在发现孩子的“敏感区”上却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粗心。有的孩子多次在父母面前表现了对动物、植物、机械、色彩、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强烈的敏感,做父母的却视而不见,贻误了培养孩子成才的时机。天津有个少年科技爱好者叫张明,十一岁时他制作的七管低压台式收音机,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三等奖。但最初张明的父母都很讨厌他的淘气;小时候不肯到幼儿园去家长只好把他锁在家里。他在家摸爬滚打,浑身弄得像个泥猴似的,把买给他的手枪、汽车等玩具拆得七零八落。后来在一位小学老师的启发下,父母才喜出望外地知道孩子拆卸玩具正是他好奇心强,爱观察,肯钻研的表现。发现了孩子这一“敏感区”之后,张明的你母便同孩子一起拆卸玩具,同时边拆卸边教授道理,启发他的思维,假如张明的父母仍是讨厌训斥、打骂孩子,那么科学天地里这一株茁壮的幼苗不就被扼杀了吗?m.YJs21.coM

细心观察孩子吧!从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动作、眼神或所提的问题中去捕捉孩子的“敏感区”吧,那样,你也许能为孩子成长找到个突破口,而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得更多地学习,因为它需要你有一双智慧的眼睛--能够实事求是地发现、捕捉孩子的“敏感区”,而不是主观的神经过敏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从而造成贻误孩子的健康发展的后果。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敏感的孩子应该这样教育


敏感的宝宝很容易想很多。

导读:妳的孩子很容易哭吗?他经常保持安静不善於和人互动?他的反应很情绪化?妳的宝宝可能是非常敏感的小孩。如果幼儿很敏感,妳务必要小心处理他的情绪,不要试著改变他,只需要引导他,他自然会调整自己。

一、了解超敏感孩子的特点

1、都用情绪反应

超敏感宝宝通常都会用情绪来反应所有的东西,这表示他有可能因為流浪狗没饭吃而难过。超敏感宝宝会因為在乎别人而顾虑太多。

2、想得比较深入

如果妳的孩子很敏感,他有可能会想得比同龄的孩子还多。失败对他来说可能不只是失败,他还会深入探讨原因,為何没有及时改正等等。

敏感幼儿

敏感的宝宝很容易想很多。

3、一切都是个人

不管发生什麼事,超敏感的孩子可能都是用同样的方式来应对,不管别人说什麼,他认為这都是他个人的。

4、很难做出选择

由於超敏感的孩子会考虑很多的细节和微妙之处,因此他很难做决定。例如妳要他选择一个冰淇淋的口味吃,他可能会考虑很久应该要吃哪一种口味。

延伸阅读:幼儿太敏感爸妈教育方式要不同

5、容易感到内疚

一旦妳的孩子感觉自己做了错误的决定,他有可能会感到非常内疚。他会思考自己為何这样做,以及事情如何被影响。

二、如何教导超敏感的孩子

1、承认他的感受

这是妳要教导他时必须做的第一步。因為妳的孩子可能时常情绪化,因此,妳必须让他知道妳了解他的感受。

2、不要想改变他

妳可能觉得很敏感不是好事,但这是他生活的一种方式。如果妳试图改变他,只会让他缩进自己的壳裡,并且认為妳不同意他的行為。

3、安慰及抚慰他

时常告诉妳的孩子妳爱他,不论发生什麼事。妳的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而这有时候会让他沮丧。

4、正面鼓励孩子

帮助孩子找出自己的优点,并且运用它。让他知道他的敏感是一件好事,因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帮孩子实现这些优点,并且磨练它。

延伸阅读:宝宝三岁前敏感期家长教育引导法

5、缓慢引导孩子

妳的孩子可能很难做决定,因為害羞不想在群体中活动,慢慢引导他面对这些社交场合,他可能会慢慢的改善。

6、支持妳的孩子

妳的支持可以帮助妳的孩子。如果妳的孩子很难在新学校或班级交到朋友,妳可以在家裡安排一个活动,让他可以和同伴互动、认识。

7、不要替他道歉

有时候孩子犯错,妳可能会代替妳的孩子道歉,但这会让妳的孩子认為,他是引起妳尷尬的原因,所以妳才对别人道歉,这会让他不愿意再和妳讨论他的感觉。

8、教导管理危机

教导妳的孩子处理他无法面对的情况,像是他可以如何和同学互动之类的。教他冷静下来并且控制焦虑。

9、儘量保持冷静

失去冷静是很正常的,妳不需要感到内疚,妳只需要明白,这是孩子的人格特质,妳需要学会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事情。

你家孩子是敏感型的吗?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反应阈(阈和育同音),提反应阈这个词儿,家长肯定有点儿陌生,我换成敏感度,你就好理解了。孩子的5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这些感觉器官再加上社会觉察,需要多少强度的刺激,才能被启动,并有所反应已经在出生以前就确定了,而且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这个差异性没有好坏之分,却决定了一个孩子日后独特的学习方式。科学育儿的粑粑麻麻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体察自己孩子的独特性,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视觉敏感度高比如孩子睡觉一开灯马上就醒了,在室外稍微被太阳晒到眼睛,就会皱起眉头,甚至睁不开眼睛,这就是敏感度高的反应。这样的孩子学习主要靠视觉,很多孩子对于pq分不清楚,视觉敏感度高的孩子来说就非常轻松。视觉敏感度低这样的孩子,就是灯光直接照在脸上,也不影响孩子继续睡觉。这就是视觉敏感度低的反应,这样的孩子以后如果培养他的阅读习惯,就需要选择那些字体大一些的书,否则他就没啥兴趣阅读了。听觉敏感度高大家还记得有一部电影叫《听风》的吗,里面的主人公的耳朵特别灵,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信号。这就属于典型的听觉敏感度高的。还有那些音乐家都属于这个类型的。听觉敏感度低的如果听觉敏感度低的话,敏感度高的人有些歌词听一遍二遍就记住了,那要是敏感度低的,听很多遍也是记不住的。所以,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继续反复的听,直到孩子能够记住为止。触觉敏感度高低的反应人类视觉学习占83%,触觉学习占11%,其余的学习方式占6%。可见触觉的重要性仅次于视觉了。敏感度高的最明显的反应就是对贴身的衣服反应非常敏感,稍微有点儿不舒服就会哭泣,有的时候大人还觉得很奇怪,为啥无缘无故的就哭了哪,其实很多原因是你不能觉察的。而敏感度低的家长就需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多多的做抚触,让孩子的触觉得到充分的发展。嗅觉敏感度高低那些做品酒师的人,一定是嗅觉敏感度高的人了!孩子要是对一些气味反应的比较强烈,那他可能就属于这个类型的了。同样也有一些孩子在嗅觉上就是反应的比较弱了。味觉敏感度高低这个还是比较容易观察到的,敏感度高的孩子对各种味道的分辨能力就会很强,有家长说,孩子不吃葱,包在饺子里面的一点儿葱花都能被孩子吐出来。还有的孩子从小就酸甜苦辣咸的一概不排斥。社会觉察度敏感反应有一种孩子心思就会非常细密,很善于察言观色,而相反就有一种心特别宽的孩子,天都快塌下来了,他也没啥感觉。科学育儿的粑粑麻麻也可以自己回顾一下,小时候自己通过那种方式学习效果最好,品品自己是哪方面敏感,哪方面不敏感。然后通过认真的观察,帮助自家的孩子找到最适合孩子学习的方式。这样的教养才是有的放矢的,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的各种反应,不至于总想着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家的强!那是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而这种不同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遗传,来自于天生的气质特征的差异!所以,你真的没什么好抱怨的!育儿即育己,从自己的学习改变开始,用爱、自由、规则、平等的方法来建立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育儿主题探讨:怎样引导过度侵犯行为的孩子


育儿主题探讨:怎样引导过度侵犯行为的孩子

一、开场语

首先感谢直播间的爸爸妈妈们能来到直播间视听,在这里我们大家一起探讨和分享学习!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这里收获快乐!望宝贝们能快乐健康的发展!同时感谢直播间的年轻的帅气的未来的爸爸妈妈们能来到本直播间,谢谢你们的视听,分享的同时希望能给你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帮助!谢谢!

二、主题名称

今天我们探讨的主题是“怎样引导过度侵犯行为的孩子”

三、参与人员

(斗鱼)主播:奇迹糖糖乐乐可可

互动的朋友:糖糖粉36、一位热心网友、何去何从980等。

四、讨论的观点

糖糖粉36:对于爱打人的孩子,千万不能以暴制暴,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多和孩子交流,当孩子感受到被爱之后,内心的安全感逐渐增。在他打人的时候,和他讲道理,让他知道自己错了,错在哪里,慢慢就会好了,小孩子还是蛮听家长的。常见观点:让孩子从自己的疼痛中亲身体会到打人不好。如果家庭缺少温暖,或者父母太忙而忽略孩子、很少与孩子交流,缺少爱的孩子,往往会发展为两种倾向,一种是封闭自己内在的需要,表面上显得乖巧听话;还有一种就是暴力伪装自己。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就是年级大欺负年纪小的,我也是这样的,人性是复杂的,有善有恶,关键看怎么引导了。

一位热心网友:孩子出现侵犯的行为,不能进行打骂孩子的想法去处理和引导孩子的发展。

何去何从980:以前我觉得以牙还牙,今天你欺负我,以后我双倍欺负你,欺负我了,我不还手,那以后还得天天被人欺负,强者胜。有些大道理像一些调皮不听话孩子,讲给她,他莫非等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那以后还是要欺负其他小朋友或者更严重,以身试法。如果我是家长把自己当做比自己大的孩子然后欺负儿子告诉他疼吗?疼,就对了那你欺负人家时候有没有想过人家疼不疼。

五、分享

(一)个人想法

小朋友的攻击性行为是什么?

就是说我们的宝宝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说他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的时候,身体上就会出现进攻、侵犯或者语言上的攻击、侵犯的行为。大量的儿童心理研究表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和儿童间的各种冲突,早在两岁之前就已经出现,并且在整个0到6岁的期间迅速增加。

我们国家的学者研究认为学龄前的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出现比例大概是11%。在此当中男孩的攻击性的强度,是明显高于女孩的。4到5岁的学龄前儿童是攻击性行为的高发年龄。但是在此之后会逐渐减少。

幼儿期间的这个攻击性行为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幼儿园阶段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经常生气,乱发脾气。或者还有稍有不如意就展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哭、闹,比如摔东西、丢东西,对于物品的施暴也是攻击性行为,抢别人的东西也是攻击性行为,还比如大声叫嚷、喊别人的名字,用言语攻击他人,或者对别的小朋友大声的叫嚷。有时候还会出现小朋友没做什么,就打别的小朋友、踢别的小朋友。

解读宝宝“侵犯行为”

儿童常有对其他人的身体进行打、推、咬、拧、踢、吐口水等表现,或用其他物品伤害别人,强夺别人的物品或骂人等,这些统称为侵犯行为。

根据统计数据表明,儿童的侵犯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在一些对幼儿的观察记录中发现,3岁儿童以争夺玩具为主要侵犯行为,4岁儿童的身体攻击达到高峰,5岁儿童的侵犯行为则逐渐减少。

那么,这些侵犯行为是从哪里来的呢?

一、生理原因

1.营养不均衡。当宝宝体内的某些微量元素、维生素不平衡时,宝宝的行为会表现得比较冲动,容易动手,甚至咬人。

应对办法:检查一下宝宝是否缺钙和维生素B,减少盐分及糖分的摄取,少喝碳酸饮料。可以多喝些牛奶,多吃些海产品。

2.铅中毒的宝宝脾气会很大。刚装修过的房屋,或孩子的某些新玩具,都可能使孩子在一定程度上铅中毒。如果宝宝一段时间突然表现得烦躁、侵犯行为增多,可能会是这个原因。

应对办法:先不要责备孩子,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一下。如果是铅中毒,进行脱铅治疗后,孩子的行为和情绪会有所改善。

3.宝宝身体疲劳。不舒服或困了(俗称闹觉)时,宝宝自己又无法正确解释这种不良情绪,往往会直接发泄在身边的大人或小朋友身上。

应对办法:家长要帮助宝宝识别这种不良情绪。比如提醒宝宝:“宝宝是不是困了?”“宝宝不舒服了,休息一下。”

4.发育造成的问题。

A.宝宝的神经系统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及动作的力量。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一些强壮的宝宝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很壮的宝宝只是想让别的小朋友让开,手一挥就把别的小朋扒拉倒了;有时宝宝只是想带小朋友去看个东西,拉起小朋友的手就走,结果小朋友一下子被拉得摔倒了,而宝宝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应对办法:千万不要把这些行为和坏孩子联系起来,以免破坏孩子内心的自我形象。更不要因为孩子所谓的“不吃亏”暗暗高兴而纵容孩子,导致孩子从无意识侵犯发展成有意识侵犯。试试和宝宝做这样一个游戏:让宝宝分别拿豆腐、拿蛋糕、拿鸡蛋、拿石头,感受不同的力量,然后帮宝宝分析哪个小朋友是豆腐,哪个是蛋糕。爸爸可以当石头,妈妈可以扮演豆腐,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宝宝提高控制力量的能力,还能提高孩子的感知能力和动作的发展。

B.语言表达能力差。有的孩子并不强壮,但也会出现抢玩具、咬人或推人的情况。这有可能是那种“心里什么都明白,嘴上却什么都不会说”的孩子。因为他们还无法用语言表达内心愿望,所以只能靠动作“说话”。当动作不能被理解时,就会表现出进一步加强的动作,成了侵犯行为。

应对办法:帮助宝宝练习说话非常重要,多讲故事、多谈话,有利于宝宝的语言发展。喜欢动手的孩子往往语言表达能力不够。这样的宝宝需要一些温和的协助,不要轻易指责。

C.自我中心。两周岁左右的宝宝普遍存在一个心理成长特定过程,这时的宝宝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摔玩具,和小朋友闹别扭就挥起小拳头。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是几乎所有的宝宝在两周岁左右都会必经的一个成长过程。只是有些宝宝表现得明显,有些不明显而已。

应对办法:欣欣然迎接宝宝的第一个反抗期,这个期间避免宝宝侵犯的主要方法是转移注意力。责备无济于事,反而会强化和巩固宝宝的侵犯行为。

二、心理原因

1.无意识侵犯。最初的侵犯行为只是宝宝内心需要的表现形式,大多属于无意识侵犯,不要过于担心。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儿童的发展是复演人类的历史,幼儿期正是处于人类的原始社会时期。这样来看,打一打、撞一撞就是很正常的事了。只要势均力敌,没有安全问题,宝宝之间相互的小侵犯行为可以在我们偷偷地关注下被“忽略”。

应对办法:有心理专家认为,游戏在对攻击性冲动的阻止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建议父亲们通过打闹游戏教会宝宝(特别是男孩)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侵犯行为。还有研究发现,打闹游戏提供了儿童对他人的情绪状态和信号进行认知和解释的机会,可以提高宝宝对愤怒和强烈冲动情感的调节能力。经常与父亲进行打闹游戏的宝宝表现出的攻击行为会更少,在非攻击情景中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高质量的父子肢体游戏能促使宝宝对父母制定的纪律产生敏感,进而促使儿童遵守纪律。

2.“棒打”和“溺爱”都属于关注过度。不管是严厉棒打,还是宠爱有加,对宝宝都有危害性。“我是你爸,不听话我就揍你!”、“我们宝贝儿淘是淘点儿,可不会先动手打人。”这两句是“棒打”和“溺爱”的家长的典型语言。虽然从表面上看这两种家长对待孩子的方法截然不同,但同样给孩子带来心理能力弱的结果。

应对办法:有了溺爱的保护伞,小公主、小王子们的侵犯行为得到了加强,他们可能会认为只要他们不满意就可以发脾气,其实这是他们对挫折的耐受性差。建议你不要有求必应、甚至无求先应,以逐渐提高宝宝的抗挫折能力。因为不良的行为习惯可能使孩子一辈子深受其害。

家长的强制、打骂甚至唯我独尊,不仅容易使宝宝模仿父母的行为到外边去发泄自己的压抑,任意欺侮别人、威胁别人,还会因为缺乏自信而去攻击那些他们认为可以攻击的更弱小的孩子。记着,暴力是无法教会真正的尊重的。

3.缺乏移情的能力也是引起宝宝侵犯行为的重要原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攻击者在看到受害者明显痛苦时,往往会停止攻击。然而,攻击性很强的人则不然,他们会继续攻击受害者。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移情技能,不会同情受害者。

应对办法: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引导孩子进行换位感受。可以让孩子通过饲养小动物养成爱怜之心;通过讲童话故事,让孩子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快乐和悲伤,鼓励宝宝的亲善行为,这些都是纠正宝宝侵犯行为的有效途径。而从小培养宝宝的移情能力,是从根本上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

4.长期被忽视的宝宝会用侵犯行为引起他人的注意。被忽视的宝宝可能很快会发现,当他有侵犯行为时,别人就不得不关注到他,尽管这种关注有可能是呵斥、甚至是打骂。但这在某些孩子看来也总比没有关注好。

应对办法:其实孩子真正需要你的时间并不算太长,而且孩子这段宝贵时光是不可逆的,不会等你闲了还在那里等你。孩子也许不需要你那么多钱,但是需要你的关注。

5.侵犯行为的成功体验或获益会加剧侵犯行为。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一个孩子团体中具有明显侵犯行为的孩子总是那么几个人,而他们的侵犯对象也总是那么几个,并且这些被侵犯对象在冲突中总是表现得退缩、让步或哭泣等。孩子们也喜欢找较弱小的、对他不构成威胁的牺牲者来发泄心中的怒气,通过给对方的身体和心灵造成伤害而获得满足,并且当侵犯成功时,他自身也会体验到一种强大的自我价值感。

应对办法:及时引导和制止,特别是不能纵容甚至表扬,从开始就不让宝宝充分感受侵犯的快乐和成就感。限时的隔离,表达你对这种行为的鄙视,可以有效地帮助宝宝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但一定不能用暴力的方式惩罚,那会形成恶性循环。同时,当宝宝用非侵犯性的方式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及时鼓励。

6.表达不满的方法太少也是侵犯行为的原因。不高兴就闹、就打,也许并不是宝宝真要伤害别人,很可能是不会用其他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良情绪。

应对办法:展示给你的宝宝看,你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不良情绪的,包括如何面对指责和拒绝等。这可比光讲道理和指责更有作用。比如电梯坏了,你是摔摔打打地说倒霉,埋怨宝宝太磨蹭,还是欣欣然地带领宝宝爬楼梯锻炼身体呢?不同的表率方法会种下不同的种子。不断地帮宝宝练习,随着宝宝认知和心理的发展,以及交往技能的提高,侵犯性行为会越来越少。

三、环境原因

1.家庭环境很重要。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不良的环境则可能导致幼儿侵犯行为的发生。

应对办法:尽量给宝宝提供一个充满友爱、尊重、灵活、和谐的环境,宝宝就很少会出现侵犯行为。

2.社会环境也应适应。我们都知道暴力书籍、电视节目、电脑游戏对宝宝有影响,但你也许还不知道这些影响会持续很久。美国学者曾进行了一项长达22年的追踪研究。专家们首先监测喜欢三部暴力电视连续剧的211名男孩。在他们长到18~19岁时,追踪测试显示,儿童时代的暴力偏好越强,他们此时侵犯行为的水平就越高。又过了12年,研究者再次测量发现,这些人的侵犯性水平依然与他们儿童时代的暴力偏好强弱直接对应。

应对办法:陪伴宝宝看电视、书籍和电脑,随时了解宝宝建立的理念,防止一些错误的观念悄悄形成。这些观念不知何时开花结果,那可能是很危险的。

特别说明:孩子适当的自卫不应被视为侵犯或欺负他人,相反应该予以鼓励。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得知孩子在外面与别人有了争执,就责备甚至责打孩子,实际上是教孩子用打人来对待自己不满意的人,同时也会使孩子变得更加懦弱。

总之,产生侵犯的原因很复杂,需要家长仔细地观察,认真地帮助宝宝。希望每个宝宝都有健康、幸福的童年。出现这样的行为后老师和家长都要仔细的观察自己的孩子具体行为,耐心的引导,刚开始可以引导孩子自己想,如过想不通可以请成人帮助分析好坏行为之说。在下一次如没有出现侵犯行为,教师及时的鼓励孩子,引导孩子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不断的强化,幼儿园的孩子教师要跟家长随时随地的沟通孩子的行为,共同努力引导孩子的健康的发展!

(二)书上分享

年幼儿童相处时会发生一些抢东西、打人、咬人、抓人之类的侵犯行为(多发生于三岁前)。这是由于儿童无知,控制能力差,语言发展迟于动作行为的缘故,所以只要正面强化友爱同伴的教育,随时制止儿童的无意性侵犯行为,是不难纠正的。如果年龄大些的儿童持续发生侵犯打人的行为,并表现有意侵犯、多发侵犯行为,便属于过度侵犯行为。这些儿童由于受到过度的宠惯,他们的行为不曾受到任何制止,甚至得到夸奖与纵容,则会养成习惯,当个人欲望不能达到时便用打人、推抢的手段获取,不仅会对同伴使用,还侵犯父母,这就需要引起成人的重视并给予矫正了。

矫正的方法:

(1)首先要使有此类行为的儿童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打了人,只有批评而不能让他有所得。

(2)要注意培养儿童对人的情感,培养爱心,不能去伤害人。

(3)不使儿童有模仿侵犯行为的机会和条件,首先成人不能动不动打儿童,或是口喊“不听话打你”,这是暗示教唆儿童的侵犯行为。

(4)年龄大些的儿童侵犯行为发生后,要儿童自己去道歉,去弥补情感的裂痕,并要向儿童解释为什么侵犯行为是错的;打人是不允许的,大人打了人要受法律制裁的,小时候千万不可养成这一习惯。

(5)正确引导儿童认识受的功能(如问儿童手是做什么用的,做好事就是能干的手,做坏事就是肮脏的手),要让幼儿掌握这类是非观念。

育儿知识:你有没有做过侵犯孩子的隐私


 爸爸妈妈,你们先出去好吗,我有自己的隐私

当孩子对你说,这句话的时候,你会怎么回答隐私小孩子能有什么隐私?你还不是在我眼皮子底下长大的呀,有什么事是我不能知道的,

大多数父母条件反射式的回答道。自孩子咕咕坠地开始,他们所有的行踪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孩子的长大注定会离我们越来越远,本能的占有欲让我们父母恨不得在孩子身上装个监控,实时掌握孩子的行为,

所以就会有翻孩子书包看孩子日记偷偷打开孩子抽屉的事情发生,而这些小小的行为其实是对孩子隐私的一种侵犯。小孩子的世界有时和大人一样,不能随意将孩子的倾诉传达给别人,更不能带着戏谑的心态,把孩子充满稚气的话,当做笑话讲,这会给孩子造成深深的伤害,

小熊曾悄悄对妈妈说,奶奶每次做饭放好多味精,真的好难吃啊,妈妈,我们下次不去奶奶家吃饭了好不好,不久在奶奶家的。时候,小熊妈妈当着他的面对奶奶说,妈,小熊说,您做饭味精放太多难吃得很,下次我们来了,您就不用做饭了,我们去外面吃吧,在妈妈看来,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可是却让小熊非常难堪,有种背后讲了奶奶坏话的罪恶感和愧疚感,再也不愿意和妈妈倾诉,

其实做妈妈的,可以换一种说法。委婉的告诉奶奶,味精放太多,会影响健康也会影响口感,既保护孩子的隐私,又传达他的意见或者直接让孩子去和奶奶沟通岂不是两全其美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信任和沟通是很重要的小米妈妈老爱趁他不注意时,偷偷翻他的东西,后来小敏有什么事就变得不爱跟妈妈讲,反而更喜欢和爸爸芬分享爸爸总能给他信任和安慰当小米成绩不理想,要瞒着妈妈是爸爸没有责骂,而是告诉小敏,找到错误的原因,保证下次不会再犯,就很棒了,

甚至和小敏一起学习,当小敏沉浸在自己的题海中的时候,爸爸也会坐在旁边读书看报还时不时的鼓励小敏加油,并且爸爸也不会把小敏告诉他的小秘密告诉别人,比如说青春期的小米开始对男孩子有了懵懂的喜欢,他知道给孩子讲大道理没用,

往往采用平行交谈的方式给予女儿一起从事一些体育活动,是进行交谈,但重点要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的内容,双方也不必相互看着,几乎从事任何活动,都能得到这种相处的机会例如和海虽一起看电视或进行体育活动,比如他常常和女儿在清晨打羽毛球,那时他们往往谈起一些学校里发生的某件事情,但都只是随便聊聊,不是严肃的讨论女儿很喜欢这样的方式,也愿意吐露心事和爸爸一起解决

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这样做并非放任自流,而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因为孩子越大,在某一领域越不愿意被人干预,即使做错了事,有的孩子也愿意偷偷的改正,学习落后了也有想要暗自追上去的自信心,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只是借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我们而来,不妨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孩子的隐私。

育儿心得:抓住孩子的敏感期


育儿心得:抓住孩子的敏感期

1)人际关系发展期,三个月到六个月,在这三个月里,必须带宝宝外出,跟不同的人打招呼,谈话。过了半岁,婴儿就会认生,甚至接下来的成长中会害怕陌生人。我家孩子就抓住这个时期,现在他见到谁都可以打招呼聊天交朋友的。相反,认识一个宝宝,由于家人保护的太好了,半岁前都呆在家不出门,结果,现在一岁多了,连见亲戚都哭鼻子。所以三到六个月是人际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不能错过。

2)高速运算敏感期,半岁以后可以对宝宝进行圆点训练,宝宝天生具有高速运算能力,到两岁半就关闭了,越早越好。我家是一半以后才缓慢的开展,效果就不够理想了,但经过长期坚持的训练,宝宝运算能力还不错,现在三则运算也有九成能答对。

3)锻炼身体的敏感期,一岁的时候,几乎每个宝宝都非常有胆量,去尝试各式的健身器材,这时候家长既要放手让他们多去尝试玩,同时也要保护他们不要让他们受挫折。过了这个时期,孩子越大就越不敢玩了。例如,秋千,滑梯,悬梯,弹弹床,游乐场等等。

4)图片阅读敏感期,也出现在一岁的时候。这个时候大量显示百科图片卡,宝宝能迅速吸收海量图片知识。我就是在一岁的时候发现孩子可以对着一本动物看得非常入迷,于是就买了动物百科书,他马上就全懂了。后来也买了上千种百科卡片,包括动物,植物,蔬菜,水果,世界名画,天文知识,运动,乐器,生活用品,电器,交通工具,文具,汽车品牌等等,孩子一个星期就全掌握了,而且见到图片就非常开心。所以我不用怎么花力气就让孩子把身边的事情几乎全搞懂了。两岁的时候我就不用再走“这是什么”的阶段,而是进入了“这是为什么”的阶段了。我现在已经跟他聊,为什么苹果会掉到地上,而不是告诉他这是苹果了。

5)语言学习期。语言学习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家长会认为,平常多跟他说话,然后他就会早说话了。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

第一,在婴儿期,要对着婴儿说话,让婴儿看到家长的嘴型。

第二,婴儿期,除了指认生活用品和常说生活用语外,还要多念押韵的诗歌,或儿歌。

第三,教拼音,aoe,yuu等等,由拼音开始,经常教宝宝拼音。不要再学老人家那套“恩古古”了!

第四,念押韵诗歌时,当家长已经重复念了好几天后,可以把每句最后一字留给宝宝说。

举例,“大飞机大飞ji,忽而高忽而di,晴空飞行千万li,长大我要开飞ji“

我家孩子一岁就能接上这诗歌了,而且还能接唱一些儿歌。当然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家长得花些心思。

第五,是非题。说话时,不但语速要缓慢而且清晰准确,然后经常问宝宝,“是不是?”“要不要?”“好不好?”这样的是非题,然后叫他回答“是”“要”“好”。这样,孩子很快就可以跟家长聊天了。

第六,名词跟读阶段。身边所有的事物都是教材了,拿起一个苹果,家长要清晰准确的告诉宝宝“苹果”,千万别一开始叫教“这是苹果”,记住,先教名词!而不是直接教句子。

第七,讲故事。宝宝会讲话了以后,家长还可以继续引导孩子讲故事。首先,家长先讲故事,让孩子熟悉故事以后,就开始引导了,如何引导呢?家长先把故事讲点点,停下来不说,就问孩子,“然后呢?”“接下来呢?”“会怎样啊?”就让孩子讲他的故事,家长作一个听众就好了,有时孩子的故事很真蛮有趣的。我家儿子不到两岁就给我讲三只小猪的故事,讲了快有半小时,当然了,和原版是完全不一样的,儿子把他生活的事情和认知的事物放在故事里,天马行空的,不过真的非常有创意。竟然扯到小猪坐火车去旅游。

敏感期抓好了,事半功倍。

我们是不是在细节中侵犯孩子的权利?


在幼儿园的一日常规中,教师应该把尊重、宽容、人道、公平等伦理责任洒到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把关爱、理解、欣赏、耐心等伦理情意镌刻在每一个幼儿的童年里,让幼儿园的每一个教育细节都合乎伦理规范。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常常由许多细节看到幼儿园缺少对幼儿的尊重。

用编号代替幼儿姓名

小班的集体教学时间,教师拿着花名册进行人数点到。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教师用点名册上幼儿对应的编号取代了他们的姓名。教师每叫到一个数字,幼儿就会举手,要是叫到的数字没有得到回应,教师就用笔在纸上标记。

午餐时间,保育员把饭菜盛好放在了桌上,教师为了让午餐环节更有秩序,采用的是根据花名册的顺序让幼儿分批入座的形式。被叫到对应编号的幼儿搬起小凳子坐到指定的桌子进餐。编号在前面的幼儿听到自己的号码开心地站起来,但是编号排在后面的幼儿被叫到时脸上明显表现出不高兴的神情,垂头丧气地走到了桌子旁坐下。

这种现象在幼儿园很普遍,师幼日常交流中用编号取代幼儿的姓名,没有充分地尊重幼儿,没有真正地践行“以幼儿为本”的理念。为了节省时间和保持一个好的秩序,教师用随处可见的数字编号来命名每一个独一无二的幼儿,这不利于他们自我概念和自我意识的建立和巩固。

名字是幼儿自我概念的最好呈现,它是编号和代号取代不了的重要标志。名字象征着个体的尊严,正如马斯洛说的,“记住学生的名字就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是对他们作为班级成员的肯定和认可”,幼儿期待听见自己的名字从教师和同伴的口中说出,这是自尊的一种表现。教师持有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会深深影响其教育行为,我们知道幼儿园教师的专业伦理把“尊重”二字置于一个极高的位置,教师应该无条件地尊重幼儿,保证幼儿权利最大化。因此在幼教实践中应杜绝此类用编号代替幼儿姓名现象的发生,在每一个教育场合说出幼儿的名字是在尊重幼儿的过程中一个简单而又重要的开始。

午餐环节不许幼儿说话

午餐时,教师除了会介绍当天的菜肴搭配,监督幼儿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鼓励幼儿爱惜粮食,帮助个别幼儿进餐,还会提出一条进餐规则,那就是吃饭时不允许幼儿说话。老师多半喜欢用“快吃,不聊天”“再聊天就吃不完了”“不许说话,聊天的人多吃一碗”等来鼓励幼儿专心吃饭,约束幼儿养成吃饭不说话的习惯。

“食不言”成为大多数幼儿园进餐环节中一条或明或暗的规定,它暗示幼儿赶紧吃饭、快快吃饭,这不仅压抑了幼儿说话的权利,还阻隔了幼儿之间的交流行为,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吃得快的孩子被允许自由活动,这导致幼儿形成错误观念,即吃饭是阻碍自由活动的负担,吃得越快越好。一些幼儿为了能够自由活动,囫囵吞枣式地把饭吃完,而教师却只关注吃得慢的幼儿,不去担忧那些吃饭过快的幼儿是否会因为速度影响他们的消化吸收。在一种压抑的氛围中进食,可能会引起幼儿对吃饭活动的反感和食欲不振,甚至会造成厌食、畏食情绪。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齐克森默海的研究表明,在饮食的过程中,人们心情愉快可以让思维保持活跃状态,乐于接纳新想法,富于创造性和联想力。基于此,教师应该构建和谐的进餐环境,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尊重幼儿的说话权利,与幼儿一起进餐以树立科学进餐的榜样。让幼儿边吃边聊,不仅可以体验进餐的愉快,有助于增进食欲,还可以为幼儿多方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剥夺幼儿的公开课参与权

中班的幼儿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户外活动,隔壁班的老师过来挑选几个小朋友参加公开课。老师就对小朋友们说:“谁想去上公开课啊?”有25个小朋友举起了手,可公开课只要从这个班挑选15个,老师就对小朋友们说:“摸到头的小朋友可以去参加公开课。”这样,这个班级里就有10个小朋友失去了参加公开课的资格和机会。而且,教师不是随机抽取幼儿,被摸到头的幼儿大多是教师认为乖巧、聪明、会配合老师的。

老师在挑选幼儿上公开课时,已经给幼儿贴上了标签,那些“听话、能干、机灵”的幼儿是优秀的,而那些“调皮的、多动的、能力差”的幼儿是不优秀的。在老师们看来,如果让所有的小朋友去上公开课,那些不优秀的幼儿也许会在上课时给老师带来麻烦,让公开课的效果大打折扣,还可能会影响班级幼儿的整体水平甚至是幼儿园的声誉。如果仅仅本着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的目的,一些幼儿可能在幼儿园永远无缘公开课。幼儿教师的做法,剥夺了一些幼儿和其他幼儿接受同等教育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伤害了幼儿的情感,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幼教工作者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在教育观的指导下就会产生对应的教育行为。每个幼儿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教师对每个孩子应该一视同仁,公平地对待每个幼儿,使幼儿在公平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公开课的呈现不仅要向上级或者同行公开教师们高效传授知识的教学技能,关注和重视每一个幼儿的专业情意,还有就是公开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公开教育教学活动是否合乎伦理规范。

替换幼儿的回答

上午10点,某幼儿园的中班的语言教学公开课,主题是用什么方法制服凶恶的老虎。教师和蔼地问幼儿:“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大老虎赶走呢?”有一个幼儿举手说:“用五指山把它压死。”教师点头:“对呀,我们可以用石头,请坐!”紧接着教师在教学板上呈现出之前准备好的石头该案例中的教师可能因为上公开课比较紧张,想要把准备的材料全部使用上,于是会将贴近标准(石头)的幼儿回答(五指山)直接换成预设的答案。

但是这一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师没有尊重幼儿的想法和表达,将其回答直接偷换掉,这带来的后果可能有:幼儿觉得因为自己回答错了,老师才把答案换掉,自信心严重受挫;幼儿看到自己动脑筋想出的答案被老师无视,自尊心受到打击,等等。这一小小举动不仅伤害了师幼之间的感情,降低了师幼言语互动的质量,削弱他们参加集体教学的积极性,限制幼儿思维的发展,甚至还可能会抹杀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

千篇一律的表扬

赏识教育有其重要价值,但是现在大多数幼儿园教师的表扬非常不具体,方式单一固定,没有针对每一个幼儿和具体的行为。以案例中的表扬句子为例,“很棒”等这些词语都是比较空洞、简单、单调的。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发展状况和能力水平都有差异,教师如果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和表扬每一个幼儿,结果不仅不会让他们产生满满的自信自尊,反而会降低部分幼儿的积极性。千篇一律的表扬是有害处的,再加上有些教师对那几句话不断地进行重复,幼儿从中感受不到任何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他们甚至会觉得老师在说谎骗人。

现在赏识教育在幼儿园逐渐得到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会用鼓励和表扬代替批评,这种现象固然好,因为表扬是对他人的优点、长处、正向行为给予肯定的评价和赞赏,可以让幼儿产生自信、自尊和愉悦感。但是,在表扬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个性特点,联系他们的具体行为,将关爱、呵护和理解落实到每一个幼儿身上。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不要侵犯孩子的“敏感区”》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