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

11-05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让自己成长为自己”,让孩子成长为不同于其他人的极富个性的自己,家长和老师都可以在对孩子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人的意识是阶段性的发展,7年为一个周期,孩子成长通常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成长阶段:7岁

这个阶段主要用于物质身体的建设,身体的成长极其迅速。在孩子的意识中,他自己和世界是一个统一体,周围的一切都影响着他的生命力。松子、石头、贝壳、树枝、花草和动物都是孩子感兴趣的对象,孩子好爬、好跳和好动。过早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就会透支生命力,而影响孩子的整体平衡发展。

教育要点:

在第一个七年里,儿童是通过模仿来学习,所以在华德福的幼儿园里,没有正规的训练和指导,尤其是知识、智力方面的教学。玩耍是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让孩子做家务、过家家、扮演各种人物、看偶戏、捏蜂蜡、绘画、唱歌、跳韵律舞、听故事和做游戏,以及尽力去探索大自然。

保护孩子的生命力去着重于物质身体的建设。坚持有韵律和规律的作息和活动。

换牙是这个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的象征。

第二个成长阶段:14岁

这个阶段主要是感觉的发展。此时,孩子开始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外面的世界,用心体会,形成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在寻找楷模和权威力量来追随,并通过感觉来学习。这时孩子有参与生活活动的强烈意志,并通过感觉来表达和体验心灵中细腻的感受。

教育要点:

孩子通过想象和感受来学习。教育和教学应以艺术的方法或通过艺术来进行。学习的方式一定要跟孩子的生活有联系,并让孩子有体验和感受。

青春期是这个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的象征。

第三个成长阶段:青春期21岁yJs21.COM

此阶段最活跃的是思想意识的发展。孩子的心智逐渐走向成熟,他们会用挑剔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形成个人的判断力、独立的思想和抽象的理想,他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增强,甚至会很固执。他执着地追求自然界中的真理,渴望探索这个真实的世界,并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挑战老师和家长的权威。

教育要点:

针对孩子求真、求实的天性,强烈的求知欲和思考力,加强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开发。

相关链接:

对孩子成长有帮助的10件事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学龄儿童阶段孩子的成长特点


孩子的成长历程很漫长。有人曾经问我,孩子多大了,才算是长大了?

我说,只要妈妈还有力气,或者更夸张一点说,只要妈妈还有一口气在,孩子就不算是真的长大了!

面对这么漫长的成长岁月,从6岁到12岁,也就是在行家的专业术语中所谓的学龄儿童阶段,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的哪些特点呢?

第一,孩子从上小学开始,才面临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而且这个竞争的结果是可以用考试的分数来量化的。

它并不像在幼儿园里那样宽松,虽然也有竞争,但成果的优劣只是由老师的喜好来评判。所以,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在面对如此残酷、如此一翻两瞪眼的竞争结果时,他幼小的心灵绝对是需要父母的引导和保护的。而且,孩子在这个时期所建立的“自我图像”,也会对他日后面对竞争情境时的性格造成决定性的影响。

第二,从幼儿阶段进入到学龄儿童阶段之后,孩子的生活从本质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前是“游戏性质”的生活,现在则转变为“工作性质”的生活。还没上小学之前,孩子不管是去上幼儿园还是在家里背古文,都是在游戏的氛围下进行,老师虽然也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但父母和老师都不会以太认真的态度去严格执行。可是上了小学之后,各种活动都变得严肃起来,上课得规规矩矩地坐着,必须专心地听老师讲课,回家得按规定写作业,还得参加实打实的考试。所以许多孩子在这种生活本质上的转变中遇到了调整的困难,为日后的低成就埋下了伏笔。

第三,从认知和思维方面来说,学龄儿童已经从“直觉思维期”进入到“具体运用期”。

也就是说,很多事情已经不需要完全靠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来获知,而是可以从别人的说明、解释、举例中获取新知。这种认知和思维上的转变,意味着他的世界正在逐渐放大,知识结构也在逐步通过不同的触角而形成。所以如果能在这个阶段开发孩子的认知能力,帮他建立起良好和富有创造力的思维模式,那么将来他在面对更为严苛的学习挑战时,自然就会容易得多。

第四,从生活和活动的范围来说,学龄儿童的活动重心已经从家庭扩展到社会。

除了日趋沉重的学习压力之外,又要开始面对除了家人以外的“复杂”人际关系,例如班上可能会有喜欢欺负人的同学,可能会有喜欢跟老师打小报告的同学,可能会有爱表现、争强好胜的同学,因此,许多孩子在学校里的行为表现会和在家里截然不同。如果在这个阶段,爸爸妈妈没能察觉孩子在学校里和同学之间有互动上的困难,让他不得不独自承受人际关系方面的挫折,那么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或情绪障碍,就有可能跟着他长大,甚至影响到日后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和社会化的发展进程。

第五,孩子上小学之后,是最初开始和爸妈较劲的阶段,也是开始出现矛盾的阶段。

我曾经在一场对妈妈们的演讲中,弄哭了许多妈妈。我说,我们对孩子的“钳制”,大概最多只有6年的有效期。6岁以前,孩子总挂在嘴边的是“我妈妈说”;6岁到12岁,管用的是“我老师说”;12岁到18岁,变成了“我同学说”;18岁以后,又变成了“我女朋友(男朋友)说”;结婚以后,毫无疑问当然就是“我老婆(老公)说”了。

所以,孩子把崇拜的眼神转向他人,对父母来说是个令人难过但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实,而许多亲子之间的矛盾,其实也就是“主权之争”下的衍生品罢了!

第六,孩子6岁以后,在“心性发展”上也有明显的转变。

孩子在幼儿时期的“性蕾期”一度萌芽的对性的兴趣,到了学龄阶段会暂时被搁置一边。表面上,他们会开始排斥异性,喜欢和同性的朋友在一起,此外,也会表现出对性的厌恶。所以这个时期又叫做“同性期”或“潜伏期”。在这个阶段中,孩子会开始模仿父母中与自己同性的一方,建立起所谓的“同性认同”。因此,男孩和爸爸要好,一起去打球、钓鱼、看球赛,向爸爸学习男人的事情;女孩则跟随妈妈去买菜、逛街、打扮,向妈妈学习如何做女人。这些都是心性发展的特点,也都是为接下来的青春期做准备。所以孩子如果能够在这个阶段充分地作好同性认同,对将来的性别发展会有很好的帮助。

当然,孩子到了10岁左右,心性发展又开始产生微妙的变化。他们会表现得更排斥异性,甚至会出现嘲笑、捣蛋、捉弄等行为。其实,这些心性反应都是在为进入青春期而进行的自我防卫准备。在心理上,他们已经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会被喜欢的异性吸引,但与此同时,他们又被这莫名其妙的感觉吓到,不知道应该如何去面对或处理它,所以就只好用更激烈的反应来隐藏内心的焦虑了。

另外,女孩的心性发展要比男孩快上一两年,身体的发育也来得较早,男孩在情绪和心理上多少会因此受到威胁,所以更会用激烈的行为来保护自己,但是,这些再正常不过的行为却很容易受到师长或父母的误解。如果我们能理解孩子“不正当”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不仅能减少对孩子的伤害,也能减少父母对自己“教子无方”的自责和挫折感。

事实上,绝大部分孩子的成长都是在健康平和中度过的,而且只要我们稍微留点心,适当地关注一些,就能听见很多爸爸妈妈以过来人的身份,带着五味杂陈的心理,先叹口气,然后告诉你这句话:“孩子的成长真快,一眨眼,他就长大了!”

抓住孩子的成长关键期,很重要


因为社会上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太多,刚拿到该书,我不以为然,但当我看完目录并直接翻看《方法篇》中的部分内容后,我立刻精神一振:很实用!我立刻从头至尾几乎一口气看完,然后又回过头将部分重要的段落做了记号,留待以后重点温习。【这是很好的阅读方法,值得借鉴!】

王修文先生是留美教育学博士,又是新东方扬州学校的创始人。这本书可以说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部对家庭子女教育的优秀书籍:有理论,有实践;深入浅出,把深奥的教育理论通过实例娓娓道来。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神奇的命运公式:思想——行动——习惯——性格——命运

不同的思想决定不同的行为方式,行为方式不同又必然会影响人的习惯、性格,进而形成人的最终命运。因此,正确的思想是第一位。

那什么是正确的思想呢?积极、进取、乐观、自信、奋斗的思想就是正确的思想。

做父母的,首先要有那些好的思想、行为和习惯,才能自然而然地影响孩子,让孩子也有好的思想、行为和习惯,形成好的性格,实现美好的人生。做父母的时刻记住:积极向上、勤奋刻苦、求知善思、文明友善、民主乐观。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言传身教。

要让孩子自己成长,让孩子自己思考、自己选择、自己行动、自己承担。现在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将来才能自己的事自己做。

二、让孩子身心快乐

孩子喜欢做的,再多也不是负担,不是痛苦。孩子不喜欢的,再少也是负担,也是痛苦。因此,我们追求的是帮孩子把学习当成玩,追求怎样努力使孩子喜欢学习,使他们从学习中得到乐趣,不亚于在玩中得到的乐趣。所以做父母的就应该寻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快乐学习方法,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三、帮助孩子正确面对困难

多数挫折是生活中自然发生的,是人生不可避免的。我们必须让孩子明白,困难、挫折是好事,是帮助我们上升的阶梯。家长不能代替孩子克服困难,要把困难变成问题,让孩子思考,让孩子解决。这样,在战胜困难的同时,也战胜了自我,超越了自我。

除了自然发生的困难,有时我们还要合理地、适当地给孩子人为地制造一些困难,这也有力于他们的成长。

四、教育孩子要重视细节。

努力让孩子把每一件事尽力做好,不仅是为了他们将来事业的成功,而且是因为这些跟整个人生的幸福息息相关,一个注重细节、把事情做细做好的人,生活常常是幸福美满的。

五、提早为孩子提供优秀的教育

时间不可倒流,教育不可逆转。一定要尽早重视孩子的教育,很多宝贵的时间和机会错过了,就不会再有。孩子成型了,就很难改变。就算再怎么挽回,也达不到一开始就重视的效果。【是的,抓住孩子的成长关键期,很重要!】

总之,这本书是一盏指引家庭教育的明灯。就如该书序中讲得那样,很多家长教育孩子都是在黑暗中摸索,很容易碰得头破血流,或者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机会和财力。而王校长的这本书用俞敏洪老师的话说就是一盏黑暗中的明灯,能够照亮前进的道路。

孩子成长三阶段“教育要点”


让自己成长为自己,让孩子成长为不同于其他人的极富个性的自己,家长和老师都可以在对孩子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人的意识是阶段性的发展,7年为一个周期,孩子成长通常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成长阶段:7岁

这个阶段主要用于物质身体的建设,身体的成长极其迅速。

在孩子的意识中,他自己和世界是一个统一体,周围的一切都影响着他的生命力。松子、石头、贝壳、树枝、花草和动物都是孩子感兴趣的对象,孩子好爬、好跳和好动。过早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就会透支生命力,而影响孩子的整体平衡发展。

教育要点:

在第一个七年里,儿童是通过模仿来学习,所以在华德福的幼儿园里,没有正规的训练和指导,尤其是知识、智力方面的教学。玩耍是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让孩子做家务、过家家、扮演各种人物、看偶戏、捏蜂蜡、绘画、唱歌、跳韵律舞、听故事和做游戏,以及尽力去探索大自然。

保护孩子的生命力去着重于物质身体的建设。坚持有韵律和规律的作息和活动。

换牙是这个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的象征。

第二个成长阶段:14岁

这个阶段主要是感觉的发展。此时,孩子开始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外面的世界,用心体会,形成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在寻找楷模和权威力量来追随,并通过感觉来学习。这时孩子有参与生活活动的强烈意志,并通过感觉来表达和体验心灵中细腻的感受。

教育要点:

孩子通过想象和感受来学习。教育和教学应以艺术的方法或通过艺术来进行。学习的方式一定要跟孩子的生活有联系,并让孩子有体验和感受。

青春期是这个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的象征。

第三个成长阶段:青春期21岁

此阶段最活跃的是思想意识的发展。孩子的心智逐渐走向成熟,他们会用挑剔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形成个人的判断力、独立的思想和抽象的理想,他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增强,甚至会很固执。他执着地追求自然界中的真理,渴望探索这个真实的世界,并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挑战老师和家长的权威。

教育要点:

针对孩子求真、求实的天性,强烈的求知欲和思考力,加强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开发。

早期阅读:心智成长的关键


观点10-3岁宝宝的阅读目的,不是阅读的内容本身而是在于图书所展示的颜色、状态、文字的音韵、节奏,给予宝宝脑部的良性刺激,促使宝宝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分支在这种刺激下更好地发育。这一时期的宝宝并不能真正理解阅读“为什么”,对他来说知道阅读“是什么”就够了。在阅读基础上成长的孩子有很强的铭记和辨别力,情感稳定,更容易被外部世界肯定和认同,也更容易受到关爱。早期阅读给0-3岁婴幼儿从生理上创造了安全成长的条件。

论据:人的脑细胞有140亿个之多,刚出生的婴儿却犹如白纸状态。一些科研报告证明:将要发达的脑细胞正好在3岁前完成。脑细胞互相缠结恰好发生在0-3岁。在这一时期,外部色彩、形状、颜色、语言的刺激将大大激活宝宝大脑皮层的脑神经细胞的缠结。

观点2早期阅读的主题是图和声音。图和声音是宝宝获得间接经验的唯一途径。图和声音比文字更能带给他们听力和视觉的震撼。

论据: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认识外部世界、完善内心世界的生命过程。这个过程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获得来成熟和发展

对于宝宝来说,直接经验可以从养育的环境中获得。由于这个时期的宝宝还不识字,图和声音是宝宝获得间接经验的唯一途径,图和声音比文字更能带给他们听力和视觉的震撼。我们也称这一时期为读图的年龄段。

观点3亲切反复的阅读,让婴儿受到外部世界给予的回应。新生儿除了哭声之外,还会发出“啊——啊——”的呢喃之语,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呢喃之语(包括哭声和笑声)是婴儿表达自己意思的“信号”。如果有人积极回应,婴儿发信号的积极性会大幅度提高。母亲能与婴儿用有节奏、温柔的语言进行交谈,再用手抚摸或摇动他,婴儿将更愉快地发出“信号”。

相信《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儿童成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