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置疑的是当我们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时,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笔记可以促进老师教育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有什么值得推荐的优秀的教育笔记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奶奶小课堂》,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年轻的父母们将大多数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无暇照料孩子,于是将孩子交给祖辈照顾,这使得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并存成为家庭幼儿教育中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可奶奶与妈妈之间的情感是说不清的,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是无法得到一致。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研究如何进行祖、父辈之间的沟通,祖辈虽然年纪大了,但充分挖掘他们的优势,如祖辈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也有过抚养和教育孩子的经验,并且有较多的时间和较好的耐心,能更好的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这对于孩子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我们利用这一点开设了“奶奶小课堂”,让父母辈进一步了解祖辈的各种本领,增加他们之间的沟通。

第一:请奶奶一起参与我们的主题活动,在元宵节来临时,与有经验的奶奶预约来幼儿园指导做元宵。通过和面、揉面团、包馅一系列制作过程,使在场妈妈们都赞叹不已,同时又增加了对奶奶的敬佩。Yjs21.com

第二:开设制作班,请动手能力强的奶奶来传授小制作经验。如:制作丝袜花,邀请奶奶和妈妈一对儿媳来园参加,有经验的奶奶一步步传教,先做花瓣,花瓣在奶奶们的手中一片片成形,接着绕在花茎上,最后摆出自己喜欢的造型。当奶奶灵巧的手中举起一朵朵丝袜花时,妈妈们笑得可灿烂了,心中都夸自己婆婆本领大,在制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婆媳之间的沟通。

自从我班开设了奶奶小课堂后,发现奶奶们夸奖妈妈们的话多了,妈妈们也没有那么多的事来埋怨自己的婆婆。奶奶来接孩子时他们的观念也转变了,不只是问孩子的吃饭和冷暖问题,他们也会问孩子的学习和活动中的积极性,对孩子的教育也有一定的改观。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我的陶泥小故事(陶泥课堂)


我们的陶泥活动开展起来了,孩子们第一次玩的时候,不熟悉泥性,不停地揉搓,好多的孩子摁来摁去没有捏出造型,却让泥块干了起来,但活动时间却要到了,我只能匆匆收起陶泥。怎样才能让孩子很快熟悉泥性,又不让泥块干掉呢。我想出了一个主意。

第二次陶泥活动时,我把公用的泥块放在中间,又用一块湿毛巾盖住,我告诉孩子们:这是大家一起用的泥,你需要多少就取多少,取完就把毛巾盖住。我又示范捏泥,放在桌上拍打几次之后,马上翻过来再拍打,不能长时间拍打,以免泥黏住桌子。活动开始后,孩子们按照我的方法去操作了,有几个粗心的男孩子忘记了盖毛巾,但会有细心的女孩子提醒他。周墨小朋友第一次拍打泥块时间长了,拿不起来,我提醒了他,他自己尝试几次后,就掌握了其中的技巧。

简单的陶泥常规建立起来之后,我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技巧,先是盘条,一圈一圈,有粗有细,然后是粘接的技巧。盘条掌握还是比较快的,就是遇到了细条会断的问题,我就提醒孩子注意观察泥条,搓的时候尽量用力均匀,发现有裂痕的时候可以直接在裂痕处把泥块分开,如果已经出来造型,泥盘断了,就要用粘接的方法,孩子们很喜欢拿着小汤勺拌泥浆,但是经常会抹得过多会过少,怎么会这样呢?我反思了自己提供的材料,小汤勺的面比较大,很容易在取泥浆时取得多了,所以我后来改用了棉签,这个现象就很快解决了。

以上这些基础性的活动过后,我又开始和孩子们一起进行造型方面的学习。这个是最难的,捏茶杯的时候,整堂活动中成型的屈指可数,更谈不上创意了。课后反思,我觉得自己的教学法有问题,泥块成型是比较难的,而且给孩子操作的泥块又很少,先应该有盘条杯子的活动打基础,让孩子有这个型的概念,再进行泥块成型,泥块成型的过程中,要重点示范泥块的粘接,还要再提供可以切分的刀具,可以用塑料片或者竹片代替,演示的时候最好是分班教学,让每个孩子能近距离的看清楚过程,要开展第二次活动,是上次活动的巩固。

陶泥课堂是一步步走的,只有每一步都走得踏实了,才会有精彩的作品出现,我要进行反思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做个有心人,多收集一些必备的小工具,让孩子们在我的陶泥活动中尽情玩,玩得有收获。

幼儿教师如何活跃课堂的小技巧


幼儿教师如何活跃课堂的小技巧

  对幼儿教师来说,语言表达仅仅做到准确、清晰、规范是不够的,还必须实现语言的“儿童化”,才可能吸引幼儿。教学实践也表明,用儿童化语言上课,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易于幼儿接受。因此,幼儿教师要注意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用语。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如何活跃课堂的小技巧,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甜美

   幼儿有一种本能心态,即期望得到教师的“爱抚”。如果教师用寡淡冷漠的语言给幼儿上课,幼儿会很敏感地觉察到,他们同样会以冷淡的态度回报你,教师的教学自然收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都要有慈母般温柔的表情、声调,有效地激发起幼儿的内心体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教师要焕发童心,进入角色,用亲切、自然、纯真的表情和语言让幼儿感受天真烂漫之情。

   语调上要注意舒缓有致,语气上要注意柔和。巧妙地处理好轻重、停顿、儿化、变调,做到抑扬顿挫,同时还可采用形容词叠用、摹声等修辞手段,以求达到娓娓动听的效果。

  为了增加“甜美”的效果,可适当用些“呀、啊、呢、啦”等语气助词。

   二、童趣

   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容易为兴趣所左右。所以,教师要用生动、形象、具有儿童情趣的语言来描述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才会吸引他们的注意,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选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施展绘声绘色的描述技巧,来刺激幼儿的“内视觉”,激发起他们对新事物的再造想象力。

   把枯燥乏味的词语概念,通过编拟儿歌,故事,转化为生动、直观的事物形象。

   三、精短

   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短、瞬时记忆不发达。因此他们对较长或复杂的语句理解较困难。如果一句话超过了8个词,那么幼儿就会听了后面而忘了前面。所以,这就要求教师用短小、富有节奏感、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语言给幼儿上课,幼儿才会乐于接受。

   多用“散句”。即将一个长句拆零为几个较短的词语单位来表达。但是要注意语法和语言规范。

   多用儿童熟悉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与句式,避免过多生疏的附加成分。

   四、灵活

   课堂中灵活地运用一些自然、亲切、似家常絮语、像亲朋叙旧的“插入语”,可以起到调节幼儿听课情绪,增强他们注意力集中的作用。譬如:一名胆小的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声音很轻,小朋友都听不清楚。教师笑着说:“说给谁听的?说给自己听的?还是说给大家听呢?”巧妙地指出了不足,提出要求,委婉而亲切。

这是屋檐,奶奶


一次角色游戏时间,文文还是闲晃其中,最后对美食店的屋檐产生了兴趣。屋檐做的是弯角的那种,孩子对此产生了兴趣,一遍又一遍地用手指在轮廓外面描画。“文文,你喜欢这个屋檐吗?”我问。“喜欢的!”他看了看我以后,低着头回答。我受宠若惊,平时从不与我交流的文文第一次开口和我交流了。我还让他把这个屋檐画下来,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在放学前,他真的将作品完成了,但没有给我看,直接放进了自己的玩具箱里面。我装作不知情问:“文文,马上要放学了,你要给爸爸妈妈看的屋檐画好了吗?”他这次没有理我,等到放学的时候,他高兴地将自己的作品递给了奶奶,并对奶奶说:“这是屋檐,奶奶。”

文文是本学期刚转进来的,通过和孩子的接触和家长的沟通了解到,孩子有些小自闭。因此

,平时我都会加强对他的关注,发现孩子喜欢自己和自己玩,几乎不与别人接触,家中又特别地溺爱和担忧。孩子平时活动中注意力也不集中,集体生活的规则意识很薄弱,除了绘画课,其他时间都是自己想干嘛就干嘛。翻阅了许多关于自闭症幼儿的资料,发现不能用对待其他正常孩子一样的方法来对待他们,需要按照专门的教育方法来引导孩子。

首先,找到切入点。通过平时的观察发现,孩子很喜欢绘画,绘画的作品也不错,具有一定自己的想法,通过作品我可以得知他对于活动的了解。自闭的孩子,在与人沟通上面是存在障碍的,利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尝试沟通会得到满意的结果。而绘画对儿童来讲,是一种最初的语言,一种最自然、最直接的讯息传递,是儿童表达自己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它不需要依赖于日常语言,绘画过程本身有助于自闭症儿童情感的抒发和情绪的宣泄,促使其心理因素的健全、和谐发展。

其次,取得家长的配合。在我发现了孩子对绘画有强烈的兴趣后,我及时与家长做了沟通,建议他们可以多给孩子提供绘画的机会,可以每天陪陪孩子画画;也可以帮孩子报一些绘画班,通过绘画的形式尝试引导孩子多与同伴交流,我们也可以通过孩子的作品了解到孩子内心的想法。孩子也可以有一种抒发自己情感和想法的途径。

最后,我们还鼓励家长去寻求专业的治疗。不要顾了面子害了孩子,幼儿园的教育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最根本的还是医生专业的建议。因为自闭不是生理性的疾病,而是心理的疾病。需要配合药物和针对疗法的,所以做好家长的心理工作,让他们摆脱俗套的思想,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好后备工作。

无奈的奶奶


周日,我带着女儿到大楼买衣服。因为要给母亲买一件宽大的夏季衣服,我们在中老年人服饰区逛着。忽然,一个小男孩哇哇地哭起来,我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小男孩坐在购物车上不停地哭泣,原来他的奶奶要去试穿衣服,让服务员代他照看一下孙子,可孩子不论奶奶和服务员怎么说,就是不让,奶奶刚拿着衣服打开试衣间的门,他就更加大声地哭起来。无奈之下,奶奶只好作罢,不再试衣服,推着孙子走了。

当走到我身边时,我看见奶奶一边指着孩子的头,一边说:“你真坏!每次来都这样,下次你别来了!”这时孩子已经不哭了,但眼角还挂着泪花。的确,孩子的这种行为令人不舒服,但这种情况的形成最大的责任还是在奶奶。假如第一次来的时候,奶奶坚决不妥协,即使孩子哭泣,也要在服务员的帮助下狠心试完衣服。当奶奶又出现在他面前时,我相信孩子能够克服见不到奶奶的恐惧,“每次都这样”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

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是持之以恒的要求的结果,可“奶奶”们往往不忍心去招惹孩子,在孩子们的哭声中败下阵来,“坏孩子”是“奶奶”们一手制造的,怎能去责怪孩子呢?孩子的世界和心灵是一张白纸,你填补什么就是什么,作为孩子的长辈,应该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去要求和影响孩子,在坏习惯面前坚决不妥协,才能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奶奶,老师让我站着了


今天早上入园后,孩子们在玩着玩具。这时,柴老师进来告诉我说:“小张,刚刚仲宇的奶奶说:你看仲宇的老师怎么这样,我们没空给孩子做沙包,她就让仲宇站着了。”听完后,我仔细想了想说,“没有啊,昨天就是点了点幼儿的名字,贴了贴照片,没有让他站着啊。”“你快别让他站着了,他奶奶不高兴了。”柴老师嘱咐我。

柴老师走后,我又仔细地回想了一下昨天做过的事情,真的没有这回事,她怎么会这样说呢?刚好这时,永康的爸爸送永康来上学,他说:“小张,康康今天不愿意来,说是没有带沙包。”听到这句话,我恍然大悟:这几天让孩子回家每人拿一个沙包来园,说了好几天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没有带来,因为每次让家长配合带点东西时,总是有这么一部分家长不配合,所以在傍晚放学的时候,我有点生气地对孩子们说要是再拿不来沙包,就让他站着。我想仲宇的奶奶也是因为这个吧!

中午放学时,我和仲宇奶奶解释了一下,仲宇奶奶也很通情达理,说会尽快给仲宇做一个沙包,也很愿意我们帮他管教孩子之类的话。

没想到自己一句无心的话惹来了一场风波,幸好解释清楚了,要不然和家长之间又多了一个误会了。

课堂巡视随笔


作为教导主任,每月查一次教案、作业是必须的;每周平均听两节课也是必须的;每天巡堂更是必须的。

只要有时间,就会抽身到教室,教师办公室转一圈,看看老师们的工作状态,学生的听讲状态。教师例会上也会及时反馈。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者,即使手头的事再多再忙,也应该去看看老师们的上课状态和学生的听讲状态。为的是更加具体的去关注老师的教学准备、课堂状态、学生的听讲状态。只有全过程去关注教学,才能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会让我们的常规管理更规范,更有效。

我给自己制了检查表

,内容很简单,每天两次去看老师们的课前准备以及学生的听讲情况。我拿着《常规检查手册》静静地站在窗口,尽量不让学生发现我而影想他们的听课,将情况如实的记录下来。检查、记录是有效的。经过几次巡堂,我已经看到了以前不太认真的老师们悄悄地起了变化。他们会在课前将教具细心认真的准备到位。课间的十分钟也不会休息,而是跑到下一个上课的教室,拿起直尺、三角板开始在黑板上作图了,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100个格子。我想,老师的这种认真教学的态度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更有力的教育。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关注。每个人都有一种求好上进的心理,让我们去关注他们。让关注成为一种力量!

画台空调送给爷爷奶奶


美术课上,我结合老人节进行绘画给爷爷奶奶的礼物。当我宣布这个题目时,孩子们当时都欢呼雀跃,纷纷喊着要送给爷爷奶奶什么什么礼物。“嘘!大家赶快付诸于行动吧,把你们最想给爷爷奶奶的礼物都画出来,然后我们再送给爷爷奶奶好吗?”顿时孩子们都安静下来,纷纷用画笔来抒发自己对爷爷奶奶的爱。

我静静地观察它们,我知道这时已不需要我再多说一句话。孩子们内心的礼物已慢慢从笔尖流淌,就让他们自己畅快抒发一下自己的爱吧!“老师我画完了”“老师你看”随着一声声的话语,我慢慢走向他们的画、走向他们的爱心。一堆苹果、一块块糖果、一个个形状各异的月饼、一簇簇鲜花。听着他们的介绍,我内心充满了感动,当走到李中海的桌前时,我被他的画镇住了,只见他的画面上出现了一台空调。我问:“你画的什么给爷爷奶奶?”他说:“我画了一台空调给爷爷奶奶”。我又问:“为什么想起画空调?”他说:“我爷爷奶奶没有空调,夏天会很热,冬天会很冷。”我感动的无语了,同时被他的话语所震撼。

这就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孝心,不被社会大环境所沾染的爱心。多么细心的孩子啊!有时孩子真的比一个大人还让人受尊敬,我感动着、感动着,慢慢把他搂进怀里。

走进课堂做研究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走进课堂做研究”,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课堂是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教育形式,如何教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通过课堂这一教育形式来完成的,那么怎么样更好的利用这最常见的教育形式教育好我们的孩子,怎么样深入的走进课堂,走进孩子的心理是我们目前有待于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案例1:

教研活动:给我们一个固定的题目语言《数小鸡》,首先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集体讨论出两个教案,其次,由各个老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案在自己班级实施教学。

我选择了教案一:1、以图片的形式,引导幼儿看图说话,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孩子看图说话的能力和语言的完整表达能力。

2、我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的内容,因为游戏是幼儿园小班孩子比较常见并且非常喜欢的形式,可以很好的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

3、我以情景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孩子巩固儿歌,情景表演正好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这样的一节课下来,孩子不但很好的理解了儿歌的内容,最重要的是孩子轻松快乐。

案例2:

开放性评价课堂研讨会:我们通过对给定的课程进行评价分析研讨。

(1)是大班语言活动《征友启事》,这个活动主要是通过让幼儿观察这两张《征友启事》,让他们理解这两张《征友启事》所表达的征友条件的不同。

还有是让幼儿通过故事,从而懂得与人交往时不能对别人要求太高的道理进行一系列的提问、回答、讨论等张开的教学活动。

通过对教师问题的设置如(发现理解型提问、选择判断型提问、创造型的提问,记忆型的提问等)还有幼儿参与的情况,幼儿回答问题的次数来客观的评价一节课。

(2)是中班泥工《杯子的畅想》,这一活动是改变了原有的评课方式,从孩子的作品入手,来评价教师教的程度,看孩子能不能按照老师的提示来很好的在作品上表现出来,能表现呢,就说明老师的引导是对的,有效的。

案例3:

走进名师应彩云:这个活动是通过教师现场写教案,教师现场讨论教案,分析教材,现场上课,有专家点评,再次讨论上课。

最后,再由名师应彩云老师示范上这节课,进行对比讨论。

在诗歌课《春雨的声音》中,我看到了年轻的董老师是抓住了四个知识点,在上课过程中也是按照四个要点平均的分配时间,最后,使得课堂进行的时间久,还有就是重点不突出。

而应彩云老师,是抓住了这四个知识点中的一个以“声音的节奏”为主干,以春雨落在不同东西上发出的声音为脉络,以游戏的形式来吸引孩子的目光,一步一步的进行到最后。

孩子的兴趣很高,教学的效果很好。

分析与反思:

1、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以孩子为主进行教学呢!我想,这是一个引起我思考的问题,怎么让孩子能自主的学习呢!首先,在选材方面,选材是教育后洞中最重要的,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对孩子身心发展有帮助的内容。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原来的旧方法、旧观念,要以孩子的主动学为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起辅助作用。

最后,在形式上,以孩子动手操作,和游戏的形式为主,让孩子在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在教师引导下在操作自己解决问题。

2、教育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古语说的好:“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但是我觉得在现在这个知识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自己要有比一桶多得多的水才能满足孩子和好奇心,求知欲。

所以说,作为一名教师,注重自身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虚心学习。

平时多看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多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这些都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3、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没有事什么比了解孩子更重要的了,孩子的内心是世界你真的懂吗?他们真正想要什么,我们懂吗?要很好的走进课堂,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到了解孩子,教孩子想学的,告诉孩子想知道的。

这样才能很好的实施课堂教学。

关于“走进课堂做研究”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奶奶小课堂》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识字课堂小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