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人的世界里,如果你受到欺负,可以选择诉诸于法律手段,在幼儿的世界里,你可以选择向公证方,即教师或家长投诉。相对而言,幼儿世界要比成人世界的问题简单得多。中国育儿在线小编提示您孩子在幼儿园里打架怎么办?
小班的琪琪这几天有点不开心,因为老师说,在幼儿园里被打了不可以还手,要告诉老师。如果还手了,那么这个小朋友也要一起罚,跟那个打人的小朋友是一样的。
琪琪妈妈也有点不开心,因为她不知道该如何教育琪琪,如何理解老师的意图。
琪琪妈妈觉得这样的教育手段会把宝宝教育成小绵羊,尤其是男宝宝,没有血性,没有正义感,会不会变成娘娘腔?
真正的公平
琪琪宝宝:今天中午王可倍吃饭的时候故意把饭倒在我身上,还拧我的脸,我都没有碰过他的。后来我也拧他的脸,结果蒋老师把我们两个人都批评了,放学的时候我和他都没有五角星!
BOX:对于一个小班的宝宝而言,已经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念。琪琪觉得自己已经是被欺负的,而且是受到了无故的挑衅,可最后却与挑衅者得到了相同的惩罚,他当然不会快乐,因为他觉得不公平。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公平是一种概念,是成人在潜移默化中灌输给宝宝的概念。那么,既然老师已经有言有先,家长是不是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解释宝宝眼中的公平呢?
我们可以把老师的话理解成一种法律条文,一经公布即刻生效,你可以教会宝宝去举报别人的挑衅行为,并看到其受到相应的惩罚。你要让宝宝明白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合理回应
琪琪妈妈:王可倍是琪琪班里一个比较麻烦的宝宝,特别爱欺负人,有事没事就要踢小朋友几脚,我不明白对于这样的宝宝,其他宝宝只能躲吗?我理解老师 的意思,是要告诉小宝宝打人总是不对的。但是,法律还有个正当防卫、防卫过度的区别呢,难道在幼儿园小宝宝要被教导受欺负了不能还手,只能找老师?
BOX:很多家长都非常讨厌那种喜欢故意欺负人的小宝宝,对于宝宝之间有原因的纠纷或者打闹,倒还可以容忍,可对于无事生非,家长便会觉得“是可忍孰不可忍”。
像琪琪妈妈这样的家长还是比较好的,我们见过更有甚者教育宝宝只要有人打了你,就一定要打还,而且要打得更重。他们的理论是性格决定命运,如果宝宝从小就忍气吞声,那这辈子都有可能挨欺负。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爸妈的关注焦点就是宝宝,谁不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健康顺利地成长呢?谁会希望自己的宝宝一辈子都挨打受气呢?但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学会用合法合理的手段保障自身的权益更为重要。
小心恶性循环
噜噜宝宝:今天陈乔奕说他是奥特曼,我是怪兽,我说他才是怪兽我是奥特曼,所以我们就打架了,然后我把他的头抓破了。放学的时候都被老师批评了。妈妈一定要逼我对陈乔奕道歉,我不干。他明明是怪兽,看见怪兽就应该打!结果妈妈就打我了。
BOX:很多宝宝之间的打斗往往是以游戏的方式开始的,而且现在那么多宣扬以暴制暴的动画片也给了他们一定的负面影响。通常情况下,宝宝还沉浸在角色扮演之中,成人却要强逼他们为打斗的后果而道歉,这是宝宝所不能接受的事实。
还有一种情况是宝宝尚且没有相当的语言能力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也会采用比较极端的手段来发泄。就像噜噜的妈妈,因为宝宝执意不肯道歉,她就出手也 打了宝宝。这会给噜噜留下什么样的心理影响呢?他会觉得谁有力谁就有理,谁能把谁打怕了,他就是英雄。长此以往,以强凌弱、以武力解决一切的心态会在噜噜 心里滋生。更可怕的是他可能将在妈妈处受到的不满反过来再发泄到同学的身上去,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让人不可想象。
宝宝间的尺度
哈哈妈妈:哈哈不会打人,别的小朋友抢他东西,他只会委屈地呐喊:“我也要开始抢东西了--!”小朋友踢他好几脚,他眼泪在眼眶里转。还强做勇敢状:“我也踢你--!”然后很温柔的踢过去一脚,结果,换回来好几脚。我看着真是心疼啊!
BOX:任何一位家长都不愿意看到自己宝宝被人欺负,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但你要明白,许多成人看来的欺负、挑衅行为,其实作为当事人的宝宝却并不觉得怎么委屈。既然如此,爸妈就没有必要把自己的想法与心疼灌输给宝宝了。
很多宝宝间的法则与尺度在成人看来是不能理解的,但这并不说明他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园老师都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班级里比较强势的宝宝喜欢在一起玩耍,而弱势的宝宝也懂得扎堆。由此可知,成人没必要一定掺和到宝宝的事件之中去啊。
让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那个CASE上,其实老师的做法没有错。老师所不赞成的只是以暴制暴,但并不意味着她同意以忍了之啊,这是两个概念。
在成人的世界里,如果你受到欺负,可以选择诉诸于法律手段,在幼儿的世界里,你可以选择向公证方,即教师或家长投诉。相对而言,幼儿世界要比成人世 界的问题简单得多。公正应该说比较容易得到实施。我想这个幼儿园教师的意思也是一样的,打不还手并不意味着你就没有伸张权利的手段,只是不采用同样偏激的 方式去解决罢了。而且偏激的手段也许会有明显的效果,但一个失手的话,后果则更为严重了。而当哪天如果宝宝觉得打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时,那就晚了。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相处总会产生些小纠纷,而单纯的孩子们往往一冲动就会诉诸武力,动起小手,有时还会受些小伤。很多家长面对这种情况犯了难。
合理回应把握好公平
刚上小班的琪琪这几天有点不开心,因为吃饭的时候小朋友和他打了起来,结果老师批评了他们还扣掉了一朵小红花,琪琪觉得这件事对他不公平。琪琪妈妈知道后也有点犯难,因为她不知道该如何教育琪琪,如何理解老师的意图。
专家说:琪琪觉得自己已经是被欺负的,而且是受到了无故的挑衅,可最后却与挑衅者得到了相同的惩罚,他当然不会快乐,因为他觉得不公平。那么,既然老师已经有言有先,家长是不是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解释宝宝眼中的公平呢?我们可以把老师的话理解成一种法律条文,一经公布即刻生效,妈妈可以教会宝宝去举报别人的挑衅行为,并看到其受到相应的惩罚。妈妈要让宝宝明白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妥善处理防止恶性循环
浩浩妈告诉,她儿子有一次和和朋友做奥特曼打怪兽的游戏,结果他们因为争当奥特曼而打了起来,还把小朋友的头抓破了。放学的时候都被老师批评了,让他去道歉,他坚决不去,还说小朋友是怪兽该打,浩浩妈一时生气便打了浩浩。像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
专家告诉家长,很多宝宝之间的打斗往往是以游戏的方式开始的。通常情况下,宝宝还沉浸在角色扮演之中,成人却要强逼他们为打斗的后果而道歉,这是宝宝所不能接受的事实。
像浩浩的妈妈,因为宝宝执意不肯道歉,她就出手也打了宝宝。这会给浩浩留下什么样的心理影响呢?他会觉得谁有力谁就有理,谁能把谁打怕了。长此以往,以强凌弱、以武力解决一切的心态会在浩浩心里滋生。更可怕的是他可能将在妈妈处受到的不满反过来再发泄到同学的身上去,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让人不可想象。
导读:孩子咬人了?是不乖了吗?我们家长该怎么办好呢?现在就给家长们介绍解决的办法。
孩子咬人了?是不乖了吗?我们家长该怎么办好呢?现在就给家长们介绍解决的办法。
孩子咬人正常吗?
许多孩子在三岁之前至少都会咬到别人一次,但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够自己停止咬人,如果三岁以后的孩子还经常咬人的话就可能需要接受一些治疗了。孩子咬人不都是他们有意识的行为,而且通常不会对别人造成严重的伤害或者生命威胁。
孩子为什么会咬人?
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孩子咬人会有不同的原因:
5-7个月大:这时候的孩子会咬人通常是因为他们感觉到嘴里不舒服或者是出牙产生的痛。他们通常会咬他们的妈妈或者保姆等,有些甚至会在妈妈喂奶的时候咬妈妈。在这个年龄的宝宝还不能从别人的表情和反应读懂咬人是不应该的。
8-14个月大:孩子通常会在兴奋的时候咬别人,通常是保姆或者一起玩的孩子。如果大声跟他说“不”的话他可能会不再咬人。
15-36个月大:孩子在失落或者想要控制别人的时候,通常他们会咬别的孩子。这个时候的孩子通常能够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对的,所以开始停止这种行为。
三岁以上:这时候的孩子会咬人是因为他们感到无助或者恐慌,例如他们在跟别的孩子打架输了或者认为有人要伤害他们的时候。但如果三岁以上的儿童还经常咬人的话,家长就要引起注意,接受专业的治疗,因为这可能是孩子不能控制情绪和表达情感出现问题的症状。
孩子在什么时候最容易咬别的孩子?
通常孩子在跟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最容易咬人。在适当的护理监察下例如帮助孩子适当地表达情绪等都能够预防这种情况出现。
孩子出牙时如何减少他咬人的情况?
有些孩子会在出牙的时候感到不适或疼痛的话他就会咬人。家长可以使用一些婴儿出牙时专用的软胶环给孩子咬缓解孩子的不适,但一定要注意选用的产品亚要安全防止出现窒息的危险。有时给孩子咬干净的冷毛巾能够有效缓解他出牙的疼痛感。
如何能减少8-14个月大孩子咬人的情况?
明确告诉孩子:“我们不能咬别人,我们只能咬食物,例如苹果和饼干等。”
如果孩子咬人的话,告诉他咬人会痛,如果你被咬的时候,尽量夸大你的表情去告诉孩子被咬是很痛的,这样有助于孩子了解他咬别人的时候别人会不高兴。
跟孩子说不要咬人的时候表情一定要严肃。这个年龄的孩子可能不能听懂你的话,但他们能够明白你的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声音的音调。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