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孩子而言,有缺点、有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自制力十分有限的孩子。我们不仅要看到孩子的可爱之处,还要接纳孩子的不足,更要宽容、引导孩子的“破坏”行为。
有一次,豪豪从家里带来了一辆电动玩具轿车,让小朋友玩。另一个叫小辰的小朋友在玩的时候,却把车上的电池拿了一节下来,还一个车轮的外胎拿掉了。边上的其他孩子马上来告状:“老师,小辰把别人的小汽车弄坏了。”当时听了我非常生气,因为在玩之前我就提醒过玩别人的玩具要小心,不要弄坏了。我就问他:“你为什么把小汽车弄坏了?这样小朋友们还怎么玩。”小辰一开始低着头,我缓和了一下态度好好的跟他谈谈。后来他告诉我:“我就是想看一下里面装的是两节电池,拿走了一节电池,小汽车还能跑吗?我还会给他装好的。”面对孩子那稚嫩的脸庞,那充满渴望探索的眼睛,我还能怎么做?于是我问:“那你的结果呢?”他说:“我发现拿掉了一节电池,小汽车是不能跑的!”结果出来了,可是我还是让他明白:乱拆别人的玩具是不对的,拆坏了别人会伤心的,还要赔给人家。
《指南》中指出: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也许会出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懂得引导孩子的“无意识错误”,有条件的话,提供一些材料让孩子拆卸、拼装,鼓励、支持孩子自主的,更好的去探索周围的事物。
我曾看到某幼儿园的大班专门开辟一个区域,投放一些玩具让幼儿进行拆卸和组装,很不错的!
在日常活动中关注幼儿的探究,将指南的精神落实在细节之处,(^o^)/~向你学习。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懂得引导孩子的“无意识错误”,有条件的话,提供一些材料让孩子拆卸、拼装,鼓励、支持孩子自主的,更好的去探索周围的事物
孩子们很多时候是想搞清楚原因,我们要鼓励孩子们的动手探究的精神
相信每个孩子都喜欢摆弄一些材料的,他们乐意“破坏”之后再组合,这也是一种探索,成人的支持很重要!
我们不仅要看到孩子的可爱之处,还要接纳孩子的不足,更要宽容、引导孩子的“破坏”行为。说得真好,努力中~~~
户外活动时,看见一群孩子们围在一起不知唧唧咕咕说些什么,于是我走了过去,只见娅妮小朋友在神秘的跟其他孩子们说:“我听我妈妈说老师的肚子是因为怀孕才会这么大的,他的肚子里有一个小宝宝,用不了多久她就会把肚子里的宝宝生出来。
”我们也是这样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而浩浩大声的说:“不是!我妈妈说我是从河边捡来的!”奇奇也在旁边说;”对对对,我妈妈们也是这样说的。
”听到孩子么这么说,我心里觉得娅妮的妈妈在孩子教育方面做的真的是很不错。
孩子在长到一定年龄都会问我们这样一个尴尬的问题,就是“我是从哪里来的”?在我们农村很大一部分家长都会给孩子这样一个答案: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从河边拾来的、从路上捡到的……等等。
也许家长对这样不负责任的话不以为然,但是早教学家表示:这样的答案会让孩子们的对家长产生距离感,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当孩子们犯了错受到家长批评的时候,孩子们就会觉得我是从河边拾来的,爸爸妈妈一点也不爱我,这样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让他们产生自卑感,孩子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其实,在遇到孩子问这样的问题时,家长们大可不必编一些诸如此类的谎言,家长们可以委婉的告诉孩子实情,还可以搜集一些图片,帮助孩子们科学全面的了解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心理健康的成长环境。
家长应该正视孩子的错误
幼儿园和幼儿家庭共同担负着培养孩子的重任,要想教育好孩子,幼儿园与家庭必须互相配合,然而当今农村,人们往往忽视这一点…...。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个个在家里娇生惯养,有的呵护孩子有点过度,孩子犯了错误不是帮正,而是加以庇护,给幼儿园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家长和教师不同的说教,幼儿年龄小,不能分辨是非,有些孩子一听父母的为主。经常听孩子打报告:谁家有积木,我想可能是家长给孩子买的。昨天孩子玩完积木,我故意和孩子们说:下面的游戏,看看积木自己跑到你身上了吗?我想给那些拿积木的孩子一个改正的机会,可有的孩子比我们还聪明,他们好像识破了我的意图,仍不想把积木拿出来,这是徐湘婷小朋友站起来说:“老师刚才我看到黄乐淼把积木放到袖子里边了。”边说边从黄乐淼袖子里把积木抠了出来,我看到黄乐淼满脸通红,低着头一语不发坐在那里,看到他那样子像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没有多的批评。
今天刚入园,黄乐淼的妈妈就来为孩子辩解,孩子说自己没那积木,是别的小朋友给他放上的,我反问孩子:昨天做游戏时,你没听清楚老师说的话吗?孩子一语不发。家长走后,我问孩子:昨天你为什么不告诉老师是别人给你放上的,孩子的回答让你哭笑不得:我妈妈让我这样说。
孩子的家长你们是否想过,庇护孩子就是纵容孩子犯错误,过分的庇护给孩子养成了不良的习惯,犯了错误及时帮其纠正,才是明智之举。
我提醒家长朋友:每个孩子身上都留有父母身上的影子,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孩子树立榜样,做好表率,在呵护孩子成长的同时,一定正视孩子的错误。
天朦朦胧胧的,好似披了一层薄纱。
在这样的早晨行走,呼吸着新鲜空气,真得很美妙。
看着那东曦一点一点地上升,世界万物都被赋予了生命。
旭日东升,美景在眼前,心情分外愉悦。
一路欣赏美景,到校已是7点30分了(因校车最后一站)。
我信步走向教室,我猜想孩子们大概都在认真地看书吧。
我面带微笑推开了教室的后门。
但眼前的景象,顿时让我面如寒霜,怒火一下子从心底窜到了脑门。
只见扫地的孩子手拿扫把,正进行敌我对打呢。
没轮到值日的孩子则是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不是玩橡皮泥、画画,就是说话。
面对这个场景,我冷冷地问正在玩橡皮泥的语文朗读组长:“佳佳,今早是语文早自修,老师不是让你到校后带领其他小朋友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吗?请告诉我,你这是在做什么?”她可怜兮兮噘着嘴说:“我是让他们读啊,可他们没听我的,所以……”因为此时的她手里还拿着橡皮泥,不知道怎么回答我了。
我一时也想不出什么话来批评她,就让她立刻回自己的座位上。
然后我走到讲台那,对孩子们命令道:“请你们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把桌子收拾好,拿出语文书翻到140页,自己读生字表中的生字”。
我面无表情地说着这些话。
孩子们看着严肃地我都乖乖地拿出书本,自个儿读了起来。
看到孩子们都低着头,那么小心地读着生字。
我突然觉得自己刚才太过分了。
7、8岁的孩子真得还小,我刚才这样冷冷地对他们,他们可能还没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了,毕竟他们还没有自觉早读的意识,尤其是佳佳,我真得不应该用这样的语气问她。
现在心情平和了,真为刚才的我感到抱歉。
老师今早状态不佳失控了。
孩子们,对不起了!
当玩具掉到地上时老师问:“谁的玩具掉在地上了?”当厕所门外叽叽喳喳时老师们会问:“谁躲在厕所那边玩了”听到的答案总是“不是我”或者是“不知道”,很难听到“这是我干的”。大部分小朋友说的是实话,但一定有孩子不愿面对自己做错的事说谎了。要改善孩子的行为,需要对“不愿面对错误”有全面了解。
孩子为什么不愿把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老师们该如何应对?
一方面,孩子在集体中生活,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肯定,害怕别人知道后会生气、会不喜欢自己,为了确保自身安全,他会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迎合他人的喜好或逃避自己的错误。老师应有相应的对策:轻声细语的向孩子了解情况,让孩子从头说起,叙述整个过程,孩子的情绪会很紧张和不安,这是老师淡然的神态、亲切的语言都是帮助孩子承认错误的法宝。孩子其实知道自己错了,希望得到原谅,我经常告诉孩子:“如果你做错什么,希望你告诉老师,老师也许会有一点点生气,但是我会更高兴的是看到你能诚实的告诉我一切,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这样孩子就不会有逃避心理,而是坦然面对,回顾事情的经过,此时,老师要认真分析孩子的动机,和孩子一起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另一方面,孩子认为只要不承认,就不用道歉。孩子的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强,他会有明显的好恶情绪和行动。如:他忘了跟长辈打招呼或者不想跟某人打招呼,家长逼他也没用,这是孩子反抗期的早期表现。因此,当孩子需要直面自己的错误并承担责任时,不能逼他,老师或家长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他的行为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引起别人的反感,让孩子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同时帮助他确立自信心,相信他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能选择合适的方式处理事情。
还有的孩子会把愿望、幻想、和现实生活混在一起,说出一些没发生过的事,这是一种无意识行为,通常只为满足自己的愿望而已,此时老师不能过多的责备小朋友。
孩子刻意撒谎并不多见,有意说谎一般是具有一定目的的:可能是为了取悦家长、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是因为恐惧导致撒谎。在孩子不断增加的社交行为中,开始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对父母老师的态度、声音、表情所传递出的信号开始揣测,慢慢察言观色,当觉察到成人生气、震怒时,为避免可能出现的责罚和负面情绪,孩子否认自己做错的事,希望自己没做错事,其实是想让事情很快平息,让成人不生气,自己不要觉得难过与受罚。
所以在处理孩子不愿面对自己的错误时,老师要有良好的心态,幼儿说谎实质上与道德、本性没有太大的关联,老师应该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不要过多使用“不许”开头的责罚口吻来规范孩子的行为,而是要给与孩子爱的抚慰,正向提示和使用建议性语言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说谎的真正动机,帮他去消除说谎的心理刺激动因,减少孩子隐藏自己不当行为的可能性,从根源上让孩子去除谎言,从而面对错误。孩子就不会因为太担心而隐瞒真相,养成诚实的好习惯。
老师在处理孩子说谎不肯面对错误这类问题时,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说谎行为,隐蔽处理孩子的错误,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的日后表现要表示信任,在生活中老师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家园教育的要求保持一致,当出现问题家长和老师要言行一致不能敷衍塞责,否则幼儿就很容易形成不良的说谎习惯,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老师让幼儿明白行为后果时,要和孩子一起对不当行为做出补救。当孩子面对了错误,承担了责任,做出了补救时,老师要表扬孩子直面错误,积极改正,帮孩子形成有错就改的良好人生态度。
今天妮妮还是菜场的工作人员,刚游戏不久妮妮就拿着一大叠钱跑来说:“老师,你看我赚到好多钱了!”过一会她又来说:“老师,轩轩来菜场抢东西!”轩轩尾随其后说:“我没有!我也是菜场的。”还没等我说什么,他两就嘻嘻哈哈地走回了菜场,过了一会,菜场里没有人了,他两就开始玩起菜场的各种蔬菜、水果,一会称称、一会又举着水果喊起来,不一会菜场里的东西就被散落在各个角落里。于是我走过去说:“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在地上啊?”他们听了才把它捡起来了。
在这次游戏中,有了上次的经验分享与我的关注,显然类似上次的事情没有再发生,但发现孩子们对于制作与包装似乎兴趣不高,他们更多的还是关注物品的买卖,也许买卖才是他们游戏的快乐源泉。但是在快乐之余,游戏的规则、物品的摆放还是需要孩子进行关注的,于是我采取了个别提醒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只能对提醒到的孩子起到作用,没有提醒到的孩子就不知道,类似的事情还是会不断发生。于是对于这一普遍的情况我便在游戏分享时引导孩子进行讨论,以达到共识,这样才能让孩子的游戏不断提升。
“老师,他抢我的玩具”,“老师,他不给我看书......”,相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孩子的这种告状行为,我们是经常能碰到的。由于受孩子年龄各方面的影响,幼儿之间的摩擦比较多。面对孩子的告状行为,我们该如何来处理呢?分析孩子“告状”的动机和目的,大致有这么几种:一是受欺负想寻求老师的同情和保护;二是检举他人希望老师对他们的是非作出裁判,同时使自己能被老师信任。
我想,对于孩子们的“告状”,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心平气和地认真听取孩子的控告,全面而细致地调查孩子争吵控告的原因,弄清争吵的原委。因为如果对孩子的告状不予理睬,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会使孩子产生压抑感。但如果鼓励、教唆和袒护孩子,久而久之他们会把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告到老师那里,会逐步养成孩子喜欢窥视他人秘密的不良心态,缺乏责任感和羞耻心。其次,面对幼儿的告状,我会公正而适当又适时地处理孩子间的纠纷。对故意欺负同伴的幼儿进行批评而友善的教育,不能迁就。
因为,在工作中我始终觉得帮助幼儿分清是非,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提高评价是非的能力,会提高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教育笔记《正视孩子的“破坏行为”》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