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规则的心法--温柔而坚定

11-13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建立规则的心法--温柔而坚定》,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m.YJs21.COM微博上有人把去年的新闻翻出来,借去年的新闻提醒今年新上学的家长朋友,不要采取这样的方法逼迫孩子!想起前几天分享的关于上幼儿园需要注意的事项,其中也提到了在帮助孩子建立上学规则当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家长要温柔而坚决的面对上学的事情。有些家长面对上学规则的建立,足够坚决,但是太粗暴了!这种粗暴直接抵消了规则带来的安全感。而且这种粗暴根本是让孩子对上学产生更大的恐惧,愤怒的情绪只是暂时被压制,如果日后没有得到适当的化解,那就可能会积累爆发!其实,越小的宝宝,越容易建立相对稳定的规则意识。建立规则的过程中,科学育儿的新手爸妈们只要掌握好一个基本的心法,那就是温柔而坚定!温柔就是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对孩子不能适应变化的情绪予以接纳。安慰孩子的情绪,抱一抱,告诉孩子新规则的好处。但是温柔并不意味着可以改变规则。要让孩子明白,社会运转是需要有一些共同遵守的规则,以及这些规则的边界在哪里。哪个人都不是宇宙中心,规则必须得到尊重。坚定就是坚决的,确定的,要一起遵守规则。比如,上学。到了上学的时间,无论是怎样的不情愿,麻麻都能理解宝宝的情绪,但是,我们需要去上学,还是要上学。麻麻的温柔化解了宝宝因为规则改变而带来的焦虑,恐慌,孩子会感觉到来自粑粑麻麻的爱,来自粑粑麻麻的能量支撑,内心会产生力量!而坚定的态度则促使孩子必须勇敢起来,因为粑粑麻麻相信自己能够适应,而且必须适应,粑粑麻麻爱他,粑粑麻麻支持他,所以,他也准备好了,用自己的勇气,力量去适应新生活。当粑粑麻麻用温柔而坚定的心法和宝宝一同去适应新规则的时候,宝宝就会适应!所以,科学育儿的粑粑麻麻们,发现了很多规则得不到建立,其实是你不够温柔,不够坚定。是你内心的千般纠结,万般辗转,最后让事情变糟的。育儿即育己,所以你自己首先要有一个修炼的意识。在温柔和坚定之间,修炼你的智慧,耐心,毅力!这对不难的人,真心不难;对难的人,真心很难!我理解你,但是你必须跨过这道门槛,成为那个有心法的科学育儿的粑粑麻麻!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如何做个温柔而理智的母亲?


你的小宝宝会叫“妈妈”了吗?叫第一声的时候你是否兴奋得直想哭。你的宝宝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了吗?这首童稚的歌曲能使白发老人落泪,钢铁汉子动情,大地游子们思家念故乡,母亲的爱是世间最伟大的。

母亲的作用就像一个永恒不变的保护盾。常言:“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身后都有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就是歌颂母爱的伟大、宽广和深厚。妈妈的温柔和体贴使儿童参与并融化在家庭中,既不是高高在上,也不是只生活在自己的独立王国中,孩子将与家庭一起养成彼此习惯的好的生活习惯!

母亲能使顽石成为珠宝。

一位只会喂孩子奶的妈妈并不一定能使孩子对自己产生依恋。母亲子女良好的依恋关系对于儿童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良好的依恋关系会给儿童一种依恋安全感,而这种依恋安全感会成为婴幼儿与其他人交往或不对环境进行探究时的“安全基地”。它为婴幼儿提供足够的信赖,使他们专注地对周围事物进行探究,愉快地与他们交住,因为他们知道在他需要妈妈时,妈妈就一定会在场的。而没有依恋安全感的孩子在新情景下,会拒绝探索或不专注地对待周围事物。

那么,是什么影响着这种依恋关系的质量呢?研究发现,是母亲的敏感性与反应性。敏感性就是母亲对儿童需求信号的敏锐觉察,而反应性就是母亲对这种信号作出的应答。

儿童需要吃饭、睡觉、健康,母亲在儿童基本生理需要方面的敏感性与反应性是以此为基础的;再一种就是对儿童寻求注意、感情抚慰、爱抚等心理需要的敏感性与反应性。母亲的敏感性与反应性是母亲依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儿童在认知与情感发展以及身体发育方面出现个体差异的重要来源。

温柔、体贴的母亲形象

你的孩子现在还小,你要最大限度地对孩子温柔、体贴。及时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特别是心理方面的需要。但也不要事事依着孩子,你得判断一下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你应坚持耐心、不发脾气的原则。

每天保持积极的情绪,不要向孩子流露忧虑、惊恐的表情。

不要对孩子忽冷忽热。

看着孩子的眼睛说你很爱他。

孩子“呀呀”时你也得与他答话。

孩子要星星时,你得理智、耐心地告诉他:星星摘不下来。

坚持与孩子一块儿玩。

坚持给孩子讲故事。

因为:母爱可以使顽石变珠宝。

温暖、安全的力量大于食物的供给。

良好的依恋决定儿童成长的质量。

老师望着毕业的学生走出校门,心里充满了欣慰!

医生望着经治疗痊愈的病人出院,心里充满了自豪!

当你的孩子长大成人,成才成器,你就像完成了一件艺术品,心里充满了欣慰与自豪!

给孩子立规矩,“温和而坚定”有多难


与孩子相处有些耳熟能详的字眼:温和而坚定,爱和自由,给孩子立规矩、立界限。我常思索,如何才能做到?在和孩子的相处中,要坚持规矩并不那么容易,要温和而坚定地坚持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孩子有一招杀手锏:哭!耍无赖!我就遇到过,她打着滚儿地哭,呼天抢地。决定让她哭,她会跑过来紧抓着你不放,严重时甚至出现一些暴力行为,抓、打、撕扯衣服、头发等,这当下想要积极地“暂停”、给彼此一个空间平息,真是想也别想,若还要求自己做到温和而坚定,怕是非得忍出内伤不可!我受伤过很多次,也伤害过我的宝贝很多次。每次伤害结束,我会深刻的反思与自责:哎,又失败了!哎,我到底该如何坚持?在她紧紧缠着我、抓着我的衣服、大哭大闹、甚至说伤害妈妈的话时,我该如何保持那份温柔?我......我做不到!万分幸运的是,孩子从来不记仇,情绪风暴过后,她还是认为她的妈妈是好妈妈!上周有一天晚上,给女儿讲完故事,已经十点多钟了,正准备关灯睡觉,女儿提出要玩个游戏再睡。我直觉说:不行!今天很晚了!又不是周末,明天还要上学,不能玩!你知道的,我们只能周末玩游戏的啊!女儿很不能接受:哼,我要玩游戏!以前内伤的经历告诉我,又来了!她又倔上了!脑中迅速搜集各种紧急应对方案:如果我坚持不同意,她肯定会像以前那样,若软磨硬泡未果,就会开始大哭大闹,这样,我的坚持将是两败俱伤:她将带着伤心入眠,梦中也会伤心和抱怨;而我,将再次内伤!No,我不想!可如果我不坚持,允许她玩,我担心什么呢?我担心今天太晚了,明天要上学,睡眠不足;我担心规矩就被打破了,以后时不时这个点提要玩游戏怎么办?所以,我也不能轻易同意。还有没有别的方案呢?女儿睡前玩游戏,我为什么不同意呢?我开始自我的探索,我想知道,我到底在反对什么?事实上,女儿玩游戏这件事没什么不对的,只是我觉得时间太晚了,希望她早点睡,明天还要去上学。女儿为什么这个时候还要玩游戏呢?并不是她没有玩过的新游戏,或许她有点兴奋,想再玩一会,现在还不想睡觉。我该怎么办呢?看着女儿气嘟嘟倔在那儿的样子,好吧!我怕内伤,看来今天不退一步是不行了。不过,我也得尊重自己的感受,温和而坚定,温和而坚定,我不断告诫自己。我跟女儿说:好,今天我们玩一下游戏。但是,因为已经十点多钟,很晚了,你明天还要上学,只能玩两分钟。而且,我不想玩,请阿姨陪你玩,我帮你计时。同时,从今以后,我们只有两种情况下可以玩游戏:平时,如果你9点以前就上床准备睡觉的话,或者是周末的时间,你觉得这样可以吗?女儿听着,没表态。她总是听进去大人说什么,但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是否回应。她和阿姨玩游戏,我来计时并提醒时间。我注意到女儿有意识地玩的很快,时间还没到,她就迫不及待的问我:时间到了吗?这个晚上,女儿带着愉悦的心情入睡!在那一刻,我好感恩自己能清醒地给予女儿妥协!好感恩女儿能够清醒地给予妈妈妥协!我收到了女儿在满足自己需求时对于妈妈的理解和接纳,对妈妈的爱!对妈妈的感恩!就在昨天晚上,又是讲完故事准备关灯睡觉的时候,女儿突然问我:妈妈,可以玩游戏吗?我想玩。我的第一反映当然是不行,可是我没说出口,顿了一下我问她:哦,你觉得呢?她说:嗯......不行,因为已经过了9点了!我说:哦,这样啊。女儿没有再多说什么,开始做“睡前的准备”。我温柔的给她晚安吻,向她传达我对她浓浓的爱,同时也感受着她纯真无邪、幸福喜悦的能量的滋养!事后我想,是啊,若是我自己提出一个需求或渴望,对方立刻不容质疑地拒绝,我的心情该是如何?肯定Down到谷底,沮丧极了。当我知道不可能却还提出这种要求时,我背后的渴望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一份倾听、理解和尊重,这就够了。为什么女儿提出要求时我会那么想要说不呢?或许,那一刻我错误的偏见认为女儿那么小还不会自我管理。噢,万般柔情涌上心头,自我的反思让我越来越看见女儿!或许,当女儿提出需求时,我可以先不急着拒绝,相信她,听听她怎么想,再与她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共同探索一个方案。赠与孩子倾听、理解与尊重,孩子回馈给我超乎想象。以开放的心面对一切,温和而坚定也顺理成章了!

快速恢复班级常规|抓紧时间建立你的课堂规则


在阅读之前我们在心里问几个关于课堂规则的问题:

你是不是真的重视“规则”的建立对于幼儿的价值?

你有没有从内心里真的相信你可以和孩子和谐并有序有度的相处?

你是不是真的知道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应该遵守哪些规则?

“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从幼儿时期抓起。幼儿园作为集体教育机构,培养幼儿的一日常规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不仅要规范幼儿的正常行为,还要让幼儿懂得集体“规则”建立的重要性,它将对幼儿适应社会的发展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关于学习常规的基本要点

1.能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想法,不随意打断和插嘴。

2.坐姿端正自然,不随便依靠别人,过程中不会用小动作打扰别人。

3.知道有序表达并且能够举手表达自己观点。

4.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自律和控制情绪。

5.和同伴进行有效的协商、轮流和谦让。

6.不争抢材料,结束后将材料放回原处。

教师可以这样做

1.活动内容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活动形式要有趣。

2.让孩子参与课堂规则的制订过程。

3.规则还可以通过图画的方式加以形象地表示,并贴在合适的位置,提醒幼儿遵守。

4.引导幼儿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5.集体活动前也可以提前说明活动要求,要求要注意语言的简短、精练、条理清晰、便于记忆。

6.及时鼓励,少批评

7.规则一旦约定下来,要温柔而坚持的执行。

8.定期检视规则,并根据情况来做调整。

9.多培养幼儿倾听意识。

 策略小技巧 

培养学习常规一—座位的安排

1.集体教学活动座位安排以马蹄形、圆弧形或者双马蹄形为主。

2.安排座位的时候根据孩子们的个性特征进行适当的调整。

培养学习常规一一活动开始前

帮助幼儿学会认真倾听最有效的办法来自于老师的“以身作则”。

比如,老师可以说:“点点,老师正在和贝贝说话,我也很想听你的想法,但是请你等一会儿。贝贝说完了,我们就可以听你说了。

培养学习常规一—活动过程中

1.对个别孩子提出要求时,尽量私下说,避免大声呵斥。如果对全体幼儿说,要让全班幼儿都听见。

2.对于在课堂捣乱的幼儿,配班老师可以靠近轻声提醒。如果某些孩子因情绪失控而影响其他孩子学习,建议师放下手中的课,在解决好问题和顿好秩序后再继续。

儿歌分享

《手指眼镜》

一勾金(两手背对,小指相勾),

二勾银(无名指相勾);

三勾铜(中指相勾),

四勾铁(食指相勾);

一勾出来个老先生(两手由里外翻,中间抱着一个大拇指),

老先生又不见了(两手撒开); 

到哪儿去啦?商店里面买眼镜(用食指指向前方), 

老先生选了一副好眼镜 (拇指与食指民圆圈做成眼镜状)。

《四季歌》 

春天草出头,(双手握拳掌心相对,五指依次打开并立起) 

夏天树盖头;(左手五指并拢立,右手张开叠加左手上,成大树状) 

秋天麦浪随风摆, (左右手前后交叉做麦浪摆动4次) 

冬天大雪盖地头。 (左右手以大拇指交叉为轴上下交替盖手背4次) 

《悄悄话》 

小鸟小鸟住在大树上,

田鼠田鼠住在大树下;

喇叭花喇叭花爬呀爬呀爬,

喇叭花喇叭花变成小电话; 

喳喳喳,吱吱吱……

小鸟和田鼠说着,

悄悄话。

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陈鹤琴老先生认为,儿童喜欢模仿,易受成人的暗示,而且易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教师可以这样建议家长

1.在家里,为幼儿建立良好的规则。家长的言行就是一面镜子,幼儿会模仿家长的行为,逐渐变成自己的行为。家长守规则,幼儿自然守规则。

2.家长要在幼儿活动前,先告诉幼儿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教会孩子如何应对的方法。

3.父母在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教育中,主要进行幼儿常规练习和自理技能的练习。

4.把幼儿当孩子来对待,不能要求过高,否则会使幼儿失去信心,反而变得无规则。

5.为幼儿创造共同活动和体验的环境,家长应该经常带着孩子参加社会及幼儿园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

6.要经常鼓励幼儿,增加幼儿的自信心。

7.要让孩子敬畏规则。当孩子公共场所大吵大闹时,家长要轻轻的发出“嘘”的声音,贴近孩子的耳朵低声细说,感受到家长自己对公共意识的敬畏,就明白了公共场所要保持安静,禁止喧哗的道理。 

8.玩几种游戏锻炼幼儿倾听和专注力:

拼图小游戏

传话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

复述练习

表象记忆 

 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美丽的标签,温柔的禁锢


恰逢有外地同学出差来京,于是几个昔日的同窗好友相约叙旧。已为人父为人母的都带来了自己的心肝宝贝,谈论的话题自然要涉及事业、家庭和孩子。

“我们家孩子可聪明才智了,什么东西一学就会!” “我儿子挺乖的,从来不顶嘴,也不跟人打架!” “我们那个,就是爱画画,跟个小画家似的!” “我们家孩子学习挺好,总是100分,一点儿也不用我操心。” …… 年轻的父母们热烈地谈论着自己的孩子,不时用各种选举给自己的孩子贴着标签。

一旁的小家伙们玩儿得有声有色,“战争”时不时地冒出来。 突然,“砰”的一声,不知是什么东西抻在了地上,打断了大人的谈话。原来是我给好友的男孩儿明明买的一个小毛毛熊引起了争执。一个孩子想要明明的毛毛熊,明明不想给,另一个又非得要不可,几番争执不下,想要的孩子于是挥起了拳头,打倒了明明,抢去了毛毛熊。看来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可没想到,明明从地上爬起来后,只是有些委屈地站在一旁。“明明,你怎么不去把毛毛熊抢回来呀?”我很奇怪地问。女友抢先开导着儿子:“明明乖,听妈妈话啊,好孩子是不和小朋友打架的……”明明含着眼泪没有说话。 “去,把毛毛熊还给弟弟!”父亲在严厉地教训动动武的儿子,那男孩子一面听,一面恋恋不舍地玩弄着抢来的毛毛熊。看来他是不会轻易让出毛毛熊了。 “好了好了,小孩子淘淘气,没事儿,明明说把毛毛熊送小哥哥玩儿了。别训他了,让他去玩儿吧。”女友的几句话使这场“战争”硝烟散尽。 聚会在浓浓的同窗情谊中结束了,我的心却不能平静。明明在妈妈“好孩子”、“乖孩子”的鼓励中放弃了捍卫自己的权利,那份不情愿却隐藏在无声的迟疑之中。小小的孩子,压抑了自己本不过分的愿望,为了做妈妈的“乖孩子”、“好孩子”,甚至不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现在,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淘气包”、“贪吃鬼”、“泥猴儿”这样的“坏”标签夸大了孩子的据点,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因此尽量避免使用这们的“坏”标签,而改用“聪明宝宝”、“好孩子”、“乖孩子”、“语文能力特强”、“杰出的小画家”等等的“好”标签来称赞和鼓励孩子。放弃负向标签本是一种进步,可是一味地贴这些“好”标签又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好”标签往往是父母的过高期望,这种期望可能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好孩子”被人打了不能还手,“小画家”不得不放弃游戏时间不断地提高画技,“爱学习的孩子”不敢放心大胆地玩上一天,“总得100分的孩子”得时刻告诫自己千万不能考99分。稚嫩的心上总是紧绷着一根弦。 即使“标签”所标定的内容适当,可能也只是父母对孩子某一方面的看法,并非孩子真实的情况。

孩子年纪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可能,但是,孩子的自我判断能力差,他会为了维护“标签”的内容,推动一些有用的东西,丧失向其他方向发展的可能性。“语文能力特强”的孩子可了很喜欢体育或数学,那个在父母眼中是“杰出的小画家”的孩子可能语文能力也不差。也许父母的善意鼓励和称赞会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不贴标签不等于对孩子的行为不表态。做对了要表扬,做错了要纠正。只是无论肯定、鼓励还是否定、批评,最好都是就事论事。让孩子感到你是在评价他做的事,而不是评价他这个人,因为孩子还小,贴什么标签都太早。

家园共育《建立规则的心法--温柔而坚定》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的规则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