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孩子间的矛盾纠纷

11-13

毋庸置疑,作为一位刚入职不就的教师来说,我们应该学会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而教育笔记可以某种程度上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平。那么,有哪些值得参考的教育笔记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处理孩子间的矛盾纠纷,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老师,他打我。”在幼儿园里,类似的告状声常常不绝于耳,幼儿之间大大小小的矛盾与纠纷(摩擦)接连不断,经常有孩子泪眼汪汪的跑到老师面前寻求帮助,可是经过了解,无非是幼儿之间玩耍时一些轻轻的碰撞和一些随意的比划而已,很多泪眼汪汪的孩子只不过是看到旁边的幼儿对自己用手比划或者被轻轻地碰了一下就委屈有加,真正意义上的殴打其实很少。特别是小班幼儿,这种情况就更多。

那么,如何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纠纷呢?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一、注意观察了解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幼小的孩子,因为他们年龄小,特别是小班的孩子,还不能明辨是非,经常人云亦云,甚至会把想象与真实相混淆。所以,老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了解真实的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例1:户外活动准备排队时,李海昊和聂子涵互相抱在一起玩,越抱越紧,摔倒在地,子涵大哭起来向老师告状说李海昊打他,海昊一脸惊慌赶紧向我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如何对待孩子间的矛盾


教育随笔:如何对待孩子间的矛盾

孩子们最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但是玩着玩着就会发生一些冲突,小则拌嘴吵架,大则动手动脚。“自我为中心”是学龄前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特点。在这一心理特点的影响下,幼儿在相处时经常会发生争吵和矛盾。由于孩子们的交往经验少,彼此又不愿意谦让,在和其他小朋友相处的时候,难免会发生小摩擦。以下是两位小朋友吃午饭时的场景观察记录:

今天早晨吃面条,小蕊桌上洒出了几根,“老师,是李佳仪搞的!”小蕊和佳仪坐在一组,中间隔了一位小朋友。“怎么回事啊?”我忙上前询问,只见两人噘着嘴,满脸的不高兴,互不相让,决没有道谦的想法。了解后得知:小蕊说让吴欣雅不要与佳仪做好朋友,佳仪一气之下去动了小蕊的勺子,几根面就这样掉了出来。

吃完早饭后,大家都把小椅子搬到教室两边坐着看书,他们喜欢和自己的好朋友坐在一起,各自都有小群体。小蕊先吃完,搬小椅子坐在钢琴边上看书。佳仪吃完后把椅子搬到了小蕊的附近,然后对她说:“我不是来和你坐一起的,我是来跟你说对不起的!”小蕊看着佳仪,不说话,但接受了她的道歉,把自己的椅子挪了一下,接着佳仪就把椅子放在了附近,两人一起看书了。

从矛盾的出现到矛盾的消失,只是孩子的一小段生活片段。从这一生活片段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成长,他们的真实想法。其实这个矛盾的起源就是孩子间的一句话,仅仅是一句话怎能让一个孩子如此气愤?这要说到孩子之间的关系。成人有成人的群体,孩子也同样有自己群体,也就是他们的朋友。于是坐在一组的孩子就成为一个小小的群体。上课时,他们相互讨论;做游戏时,他们互分角色;空余时开始聊天。虽说,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也常常会把这话挂嘴边,但孩子的好朋友还是有一定界线的。佳仪想嬴得朋友的爱,欣雅就坐在佳仪的旁边,要是真不和自己好了,那多没趣。为此她为小蕊的话而生气,停不了小蕊的嘴,只能另想办法对付,于是就出现了一开始洒面条的场景。

孩子们的这一小段生活片段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孩子们之间能自己解决矛盾。我们通常都是了解事情,帮助幼儿分清是非,然后就让他们相互道谦。孩子们是口服心不服啊,通常老师们也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其实不然,佳仪的道歉是自发的,她想与小蕊在一起,也知道刚才的做法不太好会影响她们的关系,于是很自然的道谦,之后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教育随笔:让孩子学着自己处理同伴间的矛盾


教育随笔:让孩子学着自己处理同伴间的矛盾

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凡是喜欢包办,孩子的依赖性及独立性及自理能力较差。在幼儿园这个群体中,孩子间的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孩子怎样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作为老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孩子的父母们,在遇到自己的孩子带点小伤或者挂点小彩后,如何处理,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呢?这是我们经常遇到而又必须及时处理好的一个现实问题。

有一天,我在组织孩子排队做操时,听到队伍后面传来争吵的声音,原来是高铭煜和逍遥发生了矛盾,我问她们原因,两个人同时对我说:“她挤我。”“是她先挤我的。”“她还推我了呢。”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抢着说着,我接着问:“为什么会挤到对方呢?你们有没有听到我整队的口令?我已经让大家保持半臂的距离。”这时两个人都不说话了,我又问:“你们两个人都动手推对方了,这样能解决问题吗?”两个人摇摇头说:“不能。”“那现在应该怎么办啊?”我问。这时两个人都表示不再这样做了,只是谁也没有向对方道歉。

做完早操之后,我看两个孩子都比较平静了,就和两个女孩儿说:“我们都是大二班的小朋友,发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出现矛盾我们就要想办法去解决,但是不能动手,动手打人是不文明的行为,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找老师来帮忙,现在你们两个握握手,还有好朋友。”说完,两个人握握手,不好意思的笑了。

我们班还有一个叫李炑樊的小朋友。有一次他和小朋友在游戏时发生争执,我们没有及时发现,他也没有和老师说。结果第二天他的妈妈就来跟我们说,说有一个小朋友打他的头。结果当着他妈妈的面,我把他们两个叫到我的跟前,问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正当我要跟他的妈妈解释时,他妈妈突然拉着那个小朋友问:“你们两个是好朋友吗?”他回答:“是。”“好朋友之间不因该打架,你们两个既然是好朋友那就相互抱一抱吧!”两个孩子在家长的教育下开心的抱到了一起。

我们作为老师,发现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一方面要告诉孩子,打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形为;另一方面,要教给孩子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如: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学会原谅别人的错误等。更要本着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态度,留给孩子在自己亲自处理和其他孩子发生纠纷的过程中,学会人际交往的本领;在与小朋友的争执中,慢慢体会与人相处的基本道理,学会面对小小的挫折。

老师还应该留心事情的发展,对于孩子间的公正处理,及时给予肯定;对受欺负没有得到公正待遇的孩子,给予帮助,争取到应有的理解和正义。让孩子们明白:与人相处,要友好、友善、礼貌、平等。

孩子间的不友好行为是幼儿成长阶段的正常现象,教师和家长对此都要有正确的认识,真爱孩子就不要袒护孩子或者武力替孩子解决问题,要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让孩子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让孩子有机会享受“矛盾”中的成长,学会在成长的路上解决矛盾,大人和孩子就会共同成长,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我们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就不能代替孩子体验。

教师如何处理小朋友的告状


在幼儿园中,幼儿的告状几乎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令老师应接不暇,孩子的告状行为表面上看是一件小事,其实是幼儿各方面情感不断发展的表现,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到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关系,并对幼儿的性格品质的形式产生影响,所以教师的处理方式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关系。我们在一日活动中要正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心理和行为品质,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幼儿的告状具体有哪些类型?他们具体表现有哪些?产生这种告状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以下小编总结了平时常见的类型:

1.求赏型告状

如:老师,“某某没有好好坐着”“某某又说话了”幼儿想通过告状来表现自己“我已经坐好了”“我没有说话”,希望老师的注意,能够给予自己肯定和表扬。这是一种追求自我的表现,想从成年人哪里得到肯定的评价,这是幼儿比较常见的一种心态。幼儿对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但是对老师的评价非常重视,产生这种告状多半是幼儿园中没有得到关注,所以特别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些评价,通常为满足表现欲望的不分场合的。

2.辩解性告状如:幼儿甲每次玩玩具时,总是为了抢东西而打架,一次,玩积木,他的面前已经有许多积木了,却把别人的积木抢过来占为己有,当那个孩子哭着向他要时,他就对对方动手,看见老师走过来,他却告状说:“她抢我积木。”这是怕老师责怪自己而进行辩解的告状。这个是想逃避责任,免受批评和惩罚。多数幼儿会以自我为中心,做错事情又害怕老师的责怪。

3.检举性告状“如某某又在打人了”“某某玩玩具没有收拾”等等……还有维护规则类规则,如:“某某把脚放在桌子上了”“某某去拿老师的东西了”最后还有同情心驱使幼儿告状,看到别人受到欺负了,他会以仗义身份向老师告状……那么,通过以上总结这么多的告状简析,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呢?

教师在面对幼儿各种各样的告状,每位老师所持态度也有所不同,有些教师能耐心处理,为幼儿解决困扰,但也有部分老师对幼儿的告状采取了不正确的方式。其实幼儿告状不完全是坏事,它也是积极的表现,反应了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掌握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老师是幼儿的启蒙者,必须慎之又慎对待幼儿的告状。孩子们很在意老师对总结行为的态度,不管是赞许还是谴责,肯定还是否定,都成了孩子们判断是非曲直,善恶好坏的最高标准。在幼儿的眼里,老师是最崇拜的,是最可信赖的,只有老师才是最公正的法官。所以,我认为首先:

1重视幼儿的告状行为,对幼儿的告状持欢迎的态度。

幼儿爱告状是他们这个年龄段普遍的现象。老师不要怕幼儿告状,不要觉得不耐烦,从积极意义上说,幼儿告状正是他们亲社会的一种表现,因此,教师对幼儿的告状应持欢迎的态度,在工作中遇到幼儿的告状,可以停一停别急着截断或不耐烦,微笑会让自己与幼儿都得到放松。要耐心指导,帮助幼儿,只要教师重视幼儿告状,并以恰当的方式加以指导,相信幼儿的这些良好心理品质会得到发展。

2、认真倾听幼儿的告状,要了解原因“对症下药”

遇到幼儿告状教师应耐心倾听,细致,全面的调查。争吵,控告的原因详细的弄清楚告状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对症下药”。选择适合的处理方式,以下列举个别的类型进行分析:

(1)检举性告状的幼儿,他们一揭发检举他人的方式显示自己的优秀,其因就是为了讨好老师,表现自己,教师遇到这种情况不宜鼓励,更不能当着“告状”幼儿的面批评另一个幼儿。可以这样对告状的孩子说:“你知道他打人不对,这很好,那你有什么办法帮助他呢?

(2)求赏型告状,这是幼儿比较常见的一种心态,因为幼儿告状经常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老师不宜鼓励。

(3)为自己辩解的告状,这时老师要分清楚责任,该惩罚的绝不姑息,同事要让本人认为告了别人的状自己加以肯定,鼓励,然后应认真予以引导,与孩子工商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告状行为。

经常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片,听故事等,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评价其中的任务的行为,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进而减少幼儿的不良行为。也可组织幼儿通过谈话,讨论等形式,讲一些幼儿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幼儿来想办法解决,从而幼儿独立处理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进而减少幼儿告状行为,幼儿到幼儿园其目的就是为了发展能力,认识社会,与同伴交往,学习交往的技能,学会解决身边的矛盾,所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告状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总之,老师要重视幼儿的告状,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不难发现,爱告状的孩子总部乏可爱之处。不管幼儿因什么原因告状,教师有要以尊重,理解孩子的态度认真倾听,不能用不耐烦或没听到的方式来应付,在了解情况后,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为孩子日后成为“社会的人”和“健康的人”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怎样处理孩子们之间的纠纷


怎样处理孩子们之间的纠纷

这天孩子们在区域里高兴的玩着,我来回的转着看,我发现图书角里雨桐和小雨在争抢书,她们都想看同一本书,我没过去制止,看他们怎么处理,结果雨桐抢过来了,小雨撅着嘴不高兴,过了一会,也许小雨不服气,就又去抢雨桐手里的那本书,我想只要不打起来我看你们怎么办,小雨终于抢过雨桐手里的书了,小雨抱着书扭转着身子,谁也看不成,雨桐可能妥协了,她说:“我们一起看还不行吗?”结果两人就一起看了起来。

其实在平时的一日活动中孩子们之间经常发生纠纷,搞些摩擦是常有的事,有时很让人头疼,所以孩子发生摩擦时,先不过去参与,而是不动声色地在一旁观察,如果孩子自己解决了,就不再过问了。如果孩子自己解决不了,再帮助解决。这样以来,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还锻炼了他们为人处事的能力,本着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态度,留给孩子在自己亲自处理和其他孩子发生纠纷的过程中,学会人际交往的本领;在与小朋友的争执中,慢慢体会与人相处的基本道理,学会面对小小的挫折。老师也要留心事情的发展,公正处理,及时给予肯定;对受欺负没有得到公正待遇的孩子,给予帮助,争取到应有的理解和正义。让孩子们明白:与人相处,要友好,友善,礼貌,平等。

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小班幼儿正确处理同伴间矛


每当孩子之间出现争执时,我的第一反应都是冲过去,询问原因,然后告诉做错的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接着再让这个孩子跟另一个孩子道歉说“对不起”,另一个孩子就会说“没关系”,最终孩子间的矛盾和争执就会得到解决了。这在我看来是几乎正确的处理流程,而且应该是通用的。但当杰杰和小翔出现争执时,我突然发现这看似简单一个处理矛盾的流程,其实中间还是有许多细节需要去考虑的。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达成一个“对不起→没关系”的形式和双方和好的结果,更应该关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方式方法及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变化。

9月2日,也就是小班幼儿入园的第二天。这一天的上午,我在组织幼儿入厕后,让他们回到座位上坐好。突然看到杰杰正在拉扯坐在小椅子的小翔,他还朝小翔挥起了小拳头。原来小翔从厕所出来后误以为杰杰的座位是他的就坐了下了,杰杰拉小翔他不走,杰杰就打小翔了。于是我蹲下来跟杰杰说:“打人是不对的,小翔不知道这张椅子不是他的,小翔不是故意的,我们应该说什么?”他不知道,我告诉他应该说“对不起”,然后我让他跟小翔说对不起,可是他怎么也不说。于是我又跟小翔说:“这不是你的位子是杰杰的,自己的位子要认好,不能做别人的,知道吗?”小翔点点头说:“哦”。然后我又对杰杰说:“你看小翔多乖呀,他已经知道不能做人家椅子了,知错能改就是好宝宝?你要不要当好宝宝?快点说‘对不起’,不说我们大家就不喜欢你咯。”就在我规劝杰杰说对不起时,我突然转念一想:为什么我一定要让他说“对不起”呢?但我下意识地忽略了这个想法,只想着快点说对不起,不然我没法想小翔交代了,他就要哭了,说了对不起就好了。终于杰杰含含糊糊地说了:“对…不…起!”我马上让小翔说没关系。之后我让他们会自己的位子上做好,大家一起又开心得唱起歌来。

本来矛盾解决了,我应该开心才是,但是我心里却有一种不出来的滋味,好像被什么堵着了,有一种犯了错误后的感觉。之后我就意识到自己的处理是不当的:

1.没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没有意识到小班幼儿还小,他们没有能力分辨什么是错、什么是对。当杰杰看到小翔坐在他位子上不肯离开,他就去打小翔,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打人”是不对的,相反他甚至可能认为小翔是故意坐在他位子上的。而我却只站在成人的角度去告诉他们什么是错,什么是对。

2.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当。我为了达成让杰杰和小翔和好的结果,忽略了解决他们矛盾的过程和在这一过程中方式方法的运用。我反复地规劝杰杰跟小翔说“对不起”,之后再让小翔说“没关系”,以为这样矛盾就解决了,其实这仅仅是一个形式和结果。其实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尤其在他们刚刚入园的时候,可能还没理解“对不起”和“没关系”所表达的意思。我甚至在批评杰杰打人的行为时还带有一点威胁性:“如果不说我们大家就不喜欢你咯。”

3.未考虑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我在处理孩子矛盾时,一味的依靠以往处理中大班孩子情况的经验,而中大班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体生活,能初步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也能理解和自觉地说“对不起”和“没关系”。我之前的做法没有让孩子真正理解对错,真心的进行道歉,可能造成孩子以后不管犯了什么错,随意的说声对不起和没关系,让这一切都流于形式。没有能让孩子知其所以然,而是让孩子盲目听从,这样当孩子以后再遇到与同伴发生矛盾时,他还是不懂该如何解决,就会产生先打,后说对不起的情况,这是我们在孩子中常会看到的现象。

这次的事件让我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矛盾时明显的经验不足,有时候还不够细致,考虑问题还不够全面,实际上我也应该跟孩子说:“孩子,对不起!”。这次我主要是对自己在处理幼儿间的矛盾时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让自己下次再碰到这类问题时不再犯这些错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看问题,放下教师架子与孩子真诚相处,避免做事只顾形式和结果。

如何看待孩子间的这种小摩擦?


今天早上刘鑫纬一脸不开心的走进了教室,他妈妈告诉我“昨天有一个坐在他旁边的小朋友咬了他一口,还经常欺负我们家孩子”说着掳起袖子给我看咬过的痕迹。我蹲下来摸摸刘鑫伟的头问:“怎么回事呀昨天是?”孩子没有说话只是满脸的不愉快,我也没再问他,对于整个事情的过程我也不了解所以我也没说什么,就跟他妈妈打了一声招呼说我肯定会调查清楚的请家长放心。后来在平时的时候我发现了坐在旁边的张梦茹经常会和刘鑫伟为一些小玩具而打闹,我就悄悄的问刘鑫伟是不是张梦茹咬你的?他点点头然后也不出声,我想我大致也知道事情是怎么一回事了。分析:孩子之间发生这种为了争抢玩具而导致打架咬人的事情屡见不鲜,可是为什么总会发生呢?一:现在都是独身子女,孩子在家里那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个个都能呼风唤雨,想要做什么长辈就会满足他迎合他,一不顺他的意就会大发脾气,这都是长辈们太宠着她太溺爱孩子了这真的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反而惯养了这种坏脾气。二:毕竟玩具的投放度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会导致孩子之间争抢的行为出现,这也是孩子们在交往上出现的障碍,他们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分享玩具,这都是因为家长的溺爱和过分的以自我为中心而造成的,不过发生这种事件我也可以作为全班孩子教育的一个话题来说,让孩子们知道虽然自己都是家中的宝贝但是其他小朋友也是这样的,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大家要学会相互谦让相互尊重,不可以只是为了满足自己而伤害到其他小朋友,这样就不是一个乖孩子了。孩子之间的交往是会有些磕磕碰碰的,但是只要及时的指正这些不利于他们发展的错误行为,让孩子明白做人最基本的道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之后我也把这几天我观察下来的反应给刘鑫伟的家长,希望家长不要轻信孩子的只言片语,孩子间的交往出现矛盾也是正常的,不一定你们的孩子向你说的就是事实,因为他们只考虑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对于欺负别的小朋友那算是正常的行为表现。所以希望家长在言行举止中也要给孩子树立起榜样,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趋向,这才是让孩子发展的最好成果。

孩子之间的矛盾


时间:中午午饭时场景一:中午吃面。

小翔的桌上洒了一些面条,看到我走过来,小翔说:“老师,是天天弄的!”小翔和天天坐在一组,中间隔着菲尔。

我问:“怎么回事?”两人都不说话了,嘟着嘴,互不相让。

我又问了一遍,还是没人说。

后来了解后得知:小翔和天天因为抢勺子,不小心将碗碰倒了,面条撒了一点出来。

场景二:午饭后。

吃过饭,大家把小椅子搬到两边,一般小朋友都喜欢和自己喜欢的朋友坐在一起,每人都有各自的小群体。

天天先吃完,坐在了鱼缸旁观察着鱼儿。

小翔吃完后把椅子搬到了天天的旁边,然后对他说:“我不是来和你坐一起的,我是来看小鱼的!”天天看着小翔,没说话,两人刚坐一会儿,就叽叽咕咕的讨论起小鱼来了,接着两人的小椅子也挪在了一起,边看着小鱼边说着话。

反思:从矛盾的出现到矛盾的消失,只是孩子们生活的一个小片段。

我把它们记录下来,是因为从这一瞬间看到了孩子成长的片段,看到了他们的真实想法。

从这个案例上看,这个矛盾的起源是孩子们因为抢东西,抢东西在孩子们之间是经常发生的一件事,孩子因为抢东西而感到气愤,互不理睬是正常的事。

孩子之间也同样有自己群体,也就是他们的朋友圈子,上课时,他们相互讨论;做游戏时,他们互分角色;空余时互相聊天、说热闹。

虽说,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也常常会把这话挂嘴边,但孩子们之间不会因为是好朋友就不会发生矛盾,他们发生矛盾后也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矛盾,重新赢得友谊,于是场景二的画面就出现了。

这个案例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孩子之间能自己解决矛盾。

但平常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帮助他们分清是非然后让他们相互道谦,以为问题就解决了,其实孩子是口服心不服。

如果让孩子们自己来解决问题,让他们自然和好,他们之间的友谊会更加牢固的。

原来,孩子们的矛盾里也是有学问。

化解孩子纠纷有妙招


我们从东营市实验幼儿园了解到,幼儿园孩子之间的矛盾与纠纷是不可避免的,当纠纷出现时,作为教师有不少妙招来处理好这些纠纷,引导孩子解决矛盾。

据介绍,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教师要先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先不过去参与,不动声色地在一旁观察。如果孩子自己解决了,就不再过问了,如果孩子自己解决不了,再帮助解决。

同时,作为教师也要留心事情的发展,公正处理,及时给予肯定,让孩子们明白,与人相处要友好、友善、礼貌、平等。如果平时关系特别好的小朋友之间发生纠纷时,教师选择适时介入,但不是干预。在较安静的地方,让发生冲突的两个小朋友说出事情的原因和经过,让两个孩子都有解释的权利,教师一定要让感觉受欺负的一方发泄出来。“教师可以用心理学里的移情方法,创设游戏的情景,用角色表演的方式巧妙地化解两人之间的纠纷,使孩子的心理压力得到释放。”赵老师说。

另外,东营市实验幼儿园教师还经常教孩子与人相处的原则,教会孩子自我控制,使孩子初步懂得不侵犯同伴的道理。赵老师说:“可以引导孩子运用适当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习使用准确的礼貌用语,并且要懂得谦让,做错了事情,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缺点,平时多帮小伙伴,帮助别人,以后别人也会帮助你的。”

教育笔记《如何处理孩子间的矛盾纠纷》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